新语丝华文网络文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语丝网站作为华文网站的先驱,关注海外留学生的生存状态,并为留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母语文化平台。网络不仅为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更成为华文文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潮流与趋势。本文即以新语丝网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其它网站相比较、作家作品分析,总结其在华文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先锋和领导作用;同时通过对新语丝网站取阅方式、运营方式和奖项设置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对华文网络文学的生产、发展、传播等方面所产生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As the pioneer of the websit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students abroad, and provides a literature platform of native language for their communication. Internet does not only bring new chan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but also becomes a trend of Chinese literature development. In the thesis, 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is considered as the subject of the study. Through the contrast of other websites and analysis of authors and their works, the thesis summarizes that 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plays a leading and pioneer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Meanwhile, through the study of reading pattern, operation mode, and awards setting, the thesis discusses its leading role to the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spreading of websit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引文
【1】、【2】、【3】皆引自:方舟子,《网络文学——中文国际网络纵横谈之三》,新语丝电子文库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Fang-Zhouzi/Net/eliterature.txt
    【4】引自:图雅,《砍柴山歌》后记,新语丝电子文库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Tuya/essay/kanchai.txt
    【5】“TXT文本格式”:纯文本文档,只能支持文字、字母和符号,即用记事本打开的文件类型。
    【6】“基因皇后”事件:2000年8月一则国内科技新闻报道里称中国留美生物学家陈晓宁将世界三大基因库成功带回国内,并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此举标志着中国已掌握国际顶尖的基因技术,陈晓宁因为此“爱国义举”而被封为“基因皇后”。方舟子对此感到十分吃惊,在美国花几千美元就可以买到的东西,怎么被吹嘘成独一无二,价值无法估量呢?而且这个基因库,国内1998年就有了。方舟子立即联络了88位生物学者,通过在网站发表公开信的形式,对基因库的价值提出质疑。“基因皇后”竟然有假?媒体立即跟进报道。不久,对“基因皇后”的追捧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方舟子的学术打假初战告捷。
    【7】引自:百合,《这样一种关系》,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Lily/novels/guanxi.txt
    【8】引自:方舟子,《网络上清新独特的声音》,《网路新语丝》前言,转自新语丝电子文库http://xys.dxiong.com/xys/magazine/GB/1999/articles/991103.txt
    【9】引自:图雅,《砍柴山歌——乱砍之十一》,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Tuya/essay/kanchai.txt
    【10】引自:图雅,《砍柴山歌——略论英雄》,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Tuya/essay/kanchai.txt
    【11】引自:图雅,《砍柴山歌——乱砍之六》,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Tuya/essay/kanchai.txt
    【12】引自:莲波,《我与〈新语丝〉》,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Lianbo/xinyusi.txt
    【13】转引自:(美)陈瑞琳,《横看成岭侧成峰——海外新移民文学纵览》,http://www.white-collar.net/wx_hsl/dangdai/xd_02/007.htm
    【14】引自:方舟子,《网络上清新独特的声音》,《网路新语丝》前言,转自新语丝电子文库 http://xys.dxiong.com/xys/magazine/GB/1999/articles/991103.txt
    【15】转自:新语丝电子文库 http://xys.dxiong.com/fang/doc/misc/fakan.txt
    【16】引自:方舟子,《对海外网络文学的一次检阅》,《新语丝》2000年12月留学生文学奖增刊之一, http://xys.dxiong.com/xys/magazine/GB/2000/xys0012z1.txt
    【17】引自: http://xys.dxiong.com/xys/magazine/GB/2000/xys0012zl.txt
    【18】引自: 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psi6/jianyang.txt
    【19】引自: 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psi6/jianyang.txt
    【20】引自: 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psi6/jianyang.txt
    【21】引自: 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psi6/jianyang.txt
    【22】引自: 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psi6/jianyang.txt
    【23】引自: 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psi4/yupeifang.txt
    【24】引自: 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psi5/ashe3.txt
    【25】引自:李方,《中国青年报》,1999年3月12日。
    【26】引自:张贵勇,《走向多维的“原创”——从网络获奖小说看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中国网络文学联盟http://www.ilf.cn/Article_Class.asp?ClassID=105
    [1] [美]钱建军,《美华网络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2月;
    [2] 黄鸣奋,《网络华文文学刍议》,《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
    [3] 《“网络与文学”增刊》,《新语丝》,1999年12月19日;
    [4] 江少川,《北美网络作家少君访谈录》,《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1月;
    [5] 方舟子,《网络上清新独特的声音》,《网路新语丝》前言,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6] 金振邦,《网络文学:新世纪文学的裂变》,《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1期;
    [7] 朱双一,《文化冲突:从伦理到政经——旅美华人“留学生文学”比较论》,《厦门大学学报》,1994年2月;
    [8] 钱建军,《第X次浪潮——华文网络文学》,《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4月;
    [9] 陈涵平,《北美新华文文学的发展轨迹》,《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1月;
    [10] 江少川,《北美网络作家少君访谈录》,《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1月。;
    [11] 陈瑞琳,《风景这边独好——我看当代北美华文文坛》,《华文文学》,2003年1月;
    [12] 马季,《海外华文网络文学》,《红豆》,2006年11月;
    [13] 丹尼,《潮起潮落——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中的散文简论》,《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年1月;
    [14] 安娜,《如歌的行板——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中的诗歌评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年1月;
    [15] 世闽,《大浪淘沙——评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中的小说》,《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年1月;
    [16] 康棣棣,《浅论“留学生文学”的主题走向》,《职业技术》,2006年第18期;
    [17] 王宗法,《网络文学的走向》,《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
    [18] 康正果,《海外文学的文化建构》,《华文文学》,2006年1月;
    [19] 邹文生,《乱花渐欲迷人眼——中文网络文学述评》,《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6月;
    [20] 刘登翰,《北美华文文学的文化主题》,《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4月;
    [21] 王龙,《论北美华文文学的区域特质》,《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4月;
    [22] 蔡宇,《从边缘化、社区化走向主流化——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北美华文文学创作走势 简析》,《唐都学刊》,2005年5月;
    [23] 张威,《独立新闻人的演进——兼谈〈新语丝〉对主流媒体的冲击》,《新闻记者》,2006年7月;
    [24] 施建伟,《“从边缘走向主流”——海外华人文学的现状和将来》,《华文文学》,2003年1月;
    [25] 陈瑞琳,《“网”上走来一“少君”——兼论少君的〈人生自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3月;
    [26] 刘华杰,《评方舟子的“搬运术”》,《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4月;
    [27] 邹承鲁,《我对方舟子“新语丝”的看法》,《三月风》,2004年3月;
    [28] 朱敏,《一叶学术汪洋里的方舟子》,《大学时代》,2005年10月;
    [29] 王少杰,《留学生文学:定义和区分》,《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月;
    [30] 查可欣,《简单美国梦》,《小说界》,2004年5月;
    [31] 庄伟杰,《跨文化视野中的留学生文学》,《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2月;
    [32] 徐康,《从蓓蕾初绽到繁花似锦——略论海外华人新移民文学的发展态势》,《当代文坛》,2006年2月;
    [33] 沈宁,《美国华文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2月;
    [34] 许燕,《美华文学在大陆语境的传播与过滤状况》,《华文文学》,2005年1月;
    [35] 李林展,《论新时期留学生文学中的乡愁情结》,《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6月;
    [36] 李安东,《喧哗的生活——留学生文学叙事策略研究之一》,《华文文学》,2004年3月;
    [37] 梁丽芳,《扩大视野:从海外华文文学到海外华人文学》,《华文文学》,2003年5月;
    [38] 王少杰,《留学生文学与跨语际叙事》,《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月;
    [39] 谢昉,《留学生文学中“他者化”角色的文化学阐释》,《华文文学》,2003年2月;
    [40] 李槟,《“自由神”与“曼哈顿”——八、九十年代留学生文学初探》,《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年4月;
    [41] 庄伟杰,《理解·观照·整合·问题——海外华文留学生文学创作与研究面临的挑战》,《华文文学》,2002年2月;
    [42] 程悦,《在西方语境下言说——试论20世纪中国留学生文学价值观念衍变》,《文艺争鸣》,2001年3月;
    [43] 王庆华,《90年代留学生文学评述》,《学海》,2000年6月;
    [44] 郏宗培,《夹缝中生长的留学生文学》,《文学自由谈》,2000年4月;
    [45] 吴奕锜,《“新移民文学”中的生存书写》,《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5月;
    [46] 罗春兰,《新世界交响曲——留学生文学主题之流变与比较》,《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3月;
    [47] [英]戴维·冈特利特主编,《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48] 陈晓云著,《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49] 欧阳友权主编,《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50] 彭兰著,《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51] 陶然著,《网站整体策划与设计》,新华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新语丝:http://xys.dxiong.com/
    中国网络文学联盟:http://www.ilf.cn/Article_Class.asp?ClassID=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