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主体性德育的构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变革时代,同历史上任何一次伟大的变革一样,在社会转型期,必然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人的主体性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突出问题,而“主体性德育思想”也正成为我国德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与难点问题。
     高等学校处在面向国际竞争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前沿,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多元化,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高校德育直接面对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学生思想更加活跃,主体性、选择性明显增长,同时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困惑将更为加剧,这些事实昭示,高校德育如果依然我行我素,不顾学生的发展现状,无视他们主体意识的彰显,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将会使德育导致失去实效性,流于形式的境地。因此,现实需要我们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拓宽视野和思路,站在教育创新的高度,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高校德育的自身改革。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观点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关的,一方面,社会在生产着人,另一方面,人也在生产着社会。因而,主体性德育势必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江泽民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等学校在竞争过程中惟有创新、发展才是唯一出路。这既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十六大报告通篇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为我们德育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导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主体性德育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也是德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新举措。它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德育的目标,
    
     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在德育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
    性,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
     本篇论文从四个方面对高校主体性德育的构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第一部分
    从阐述德育的基本涵义入手,对主体性德育的概念、基本内涵及特征进行了论述;
    第二部分针对传统德育观念的弊端,论述了主体性德育的提出是德育观念创新的
    前提,是德育实践和德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必然成果;第三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
    分,论述了主体性德育提出的理论依据,对主体性德育的内容和目标体系的设定
    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第四部分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行为能力、进行思想
    品德课教学改革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实践等方面论述了高校主体性德育的推
    进。
     主体性德育的研究是当今德育界处于探索性的比较新兴的课题。作为对传统
    灌输式德育的扬弃,主体性德育变革了受教育者在德育中的被动性,而倡导参与
    和体验,变革传统德育的社会本位倾向,从追寻道德的人性意蕴入手,重构道德
    的生命性和德育的生活价值。与传统德育相比,主体性德育以一种新的形态,体
    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代表着一种与传统德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观
    念和思维方式,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教育思想。因此研究高校主体性德
    育对于高校德育改革和德育理论创新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特别是对克服传
    统德育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一般化倾向,从而提高德育的时代感、针对性、主
    动性和实效性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
     本文着重对主体性德育的构建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德育实践中如何培养
    学生的主体意识,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我们的教
    ‘育目标和要求通过学生的具体实践与体验,经过个体自觉自为的转化,努力使学
    生成为时代思想品德原则和规范的自觉遵从者、倡导者和创造者正在成为创新和
    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和主体性德育垦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It is the same that Chinese abstract present China is being in a any transform with great once on transform times and same history, in social transition issue will inevitably want to pay attention to person develop problem all-sidedly, the mainness problem of person has become the outstanding problem of present times spirit, and difficulty problem and the hot problem of * the mainness thought of moral education * that is also becoming the theoretical circle research of our country of moral education.
    Higher school is in the forward position that face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al variation and information diversity , has put forward for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to update higher more overall requirement.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directly face the reality with open society and multivariate value, in the market economic course of establishing step by step , it i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ultivariate culture , student thought is more active, mainness and selectivity increase obviously, at the same time cultural discrepancy make student in ideological morals on perplexed will aggravate more, these facts declare publicly ,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if act as own wish still, disregarding student develop present situation, disregard their main consciousness clear show , overlook the inner demand of student, will make moral education cause to lose effect, flow in the condition of form. Therefore reality needs us to hold the pulse of times development, make rubbing wide field of vision and train of thought, station is being high as education creats, so as develop with time goes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study the now college face of moral education carefully the challenge that faced , the self who carries out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reforms.
    The relapse of Jiang Zemin is emphasized: " innovation is a soul of national advance (1) ( the speech on the 1995 nation-wide meetings of Jiang Zemi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developing is " party is in power the first important or urgent business of mood country (2) ( the NO sixteenth report of Jiang Zemin November 2002 ). Higher school creats and develops only in competing course, is just only way out. This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 of market economic system, but als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modern swif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6 big reports clear run 'through to emancipating the mind, practical .develop with time goes, the thought of developing innovation, for the thought of our theory of moral education that innovation has offered correct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science method.
    It is founded on people that mainness moral education has embodied with the modern educational concept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person, it is also the new move of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t emphasizes that is taking teacher as dominant, so as student is main part, respects option and the needs of student 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develops creativity, dynamic role and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 in the course of moral education, its last goal i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hat promotes the ideological morals of person ,
    
    
    
    promote the social overall development that advances all-sidedly and realizes person.
    Paper from 4 aspects for college mainness moral education found to go on advanced research. The first minute from elaborate the basically culvert justice of moral education start with, for basic intension and the concept of mainness moral education and feature discuss; It is second and partial to aim at the abuse of the traditional idea of moral education, have discussed mainness moral education put forward is the prerequisite of the idea innov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t is inevitable accomplishment and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reform of moral education; The part of 3th is the key part of paper, have discussed mainness moral education the theoretica
引文
1 高清海:《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
    3 王升平:《构建创新教育模式》《特区教育》,2000年第1期。
    4 孙杰:《试论21世纪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5 钟文:《思想政治工作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时事报告》,2000年第2期。
    6 何军民 刘华:《试论高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7 江应中等:《建构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理念》《高教理论》,2000年第3期。
    8 卢勃:《德育过程主客体关系探讨》《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4期。
    9 吴佩杰:《论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0 赵修义 顾红亮:《认识论视野中的创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年第5期。
    11 陈立思:《现代化进程的生命线》—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
    12 罗国杰:《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13 余照务:《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第5期。
    14 荆兆勋 陈红军:《更新教育观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第5期。
    15 李永胜:《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求是》,2000年第6期。
    16 陈先奎:《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跨世纪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大思路》《教学与
    
    研究》,2000年第7期。
    17 顾海良:《把握新特点、形成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取得新成效》《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8期。
    18 李德才:《充分认识“两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8期。
    19 陈伟宏:《坚持疏导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求实》,2000年第11期。
    20 张民辉:《知识经济与高校创新教育》《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1期。
    21 顾航宇:《关于增强“两课”对学生教育效力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22 杨青:《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学术探索》,2001年第1期。
    23 邱伟光:《新世纪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再认识》《思想 理论 教育》,2001年1期。
    24 张再兴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观念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25 陈炳水:《道德教育应坚持人性原则》《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26 尹长江等:《学生工作中主体性教育的实施》《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第2期。
    27 张淑娣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增强“思想修养”课的实效性》《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28 许文贤:《高校德育目标建构的新视角》《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29 王殿卿:《大学德育与以德治国》《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30 蒋泓洁:《素质教育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31 卓思娇:《论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的心理自觉》《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2月。
    32 周龙铨:《思想政治工作在于高度自觉》《求实》,2001年第2期。
    33 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3期。
    
    
    34 黄永红 杨威:《对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几点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第3期。
    35 梅萍:《培养道德生活主体:21世纪道德教育改革之本》《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3月。
    36 林清明 宋涛:《“两课”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的思考》《学术交流》,2001年4月。
    37 毛全民:《“主体性”思想与主体“实践性”德育》《洛阳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38 牛余风:《论德育内化的条件和机制》《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39 陈菲 王凤英:《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40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主体论》《思想政治教育》,2001年第4期。
    41 黄世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求实》,2001年第5期。
    42 杨礼宾:《关于“两课”教学的若干思考》《江苏高教》,2001年第5期。
    43 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与内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2001年第6期。
    44 顾瑞强:《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扬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45 王敏:《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思想政治教育》,2001年第8期。
    46 王荣发:《观照德育创新的主体发展维度》《思想 理论 教育》,2001年第10期。
    47 周慧:《学校德育主体性的认识和发挥》《教育导刊》,2001年11月。
    48 孙宝根:《德育主体的解构》《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11月。
    49 刘泽雨:《在推进互动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理论 教育》,2001年第11期。
    50 钟尚科:《论德育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51 张彦:《论思想理论教育的主体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1期。
    
    
    52 易晓明:《主体性道德教育新论》《教育探索》,2002年第1期。
    53 张朔:《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2002年第1期。
    54 赵志毅:《规范与创新德育本质问题刍议》《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55 刘芬高 志军:《教育的转型呼唤教师角色的更新》《教育学》,2002年第1期
    56 刘德学:《整体构建学校主体德育模式的途径与方法》《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2期。
    57 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及相互关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4期。
    58 卢黎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若干教学观念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4期。
    59 谢廷平:《德育主向:培育主体性人格》《学校党建思想教育》,2002年第5期。
    60 李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创新》《学校党建 思想教育》,2002年第5期。
    61 张信军:《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党建思想教育》,2002年第6期。
    62 邱伟光:《坚持与时惧进的德育创新理论》《思想 理论 教育》,2002年7-8期。
    63 于俊如:《学生主体道德教育:要求、前提与途径》《思想 理论 教育》2002年7-8期。
    64 张永红 刘文良:《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 理论 教育》2002年7-8期。
    65 于秀英:《关于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德育的几点认识》《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9期。
    66 张彦:《论德育的理论创新》《思想 理论 教育》2002年11期。
    67 郑永廷:《论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德育发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12期。
    
    
    68 王立仁:《论德育的价值》《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12期。
    69 周济:《谋划发展 规划未来》《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2期。
    70、田建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5期
    
    
    1 翟葆奎主编:《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 魏贤超著:《现代德育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年。
    3 张琼等(著):《道德接受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4 黄崴:《主体性教育论》《贵州人民出版社》,97年8月。
    5 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 朱新钧主编:《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论丛》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 邱伟光 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
    8 郑永廷 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
    9 李伯黍等:《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1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学会学习》《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
    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13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2000年10月版。
    14 杨德广:《大学生教育专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5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 余玉花主编:新编《思想道德概论》东方出版中心版,2002年8月。
    18 郭湛:《主体性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9 高玉丽编著:《走向主体性德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 [瑞士] 皮亚杰著:《儿童的心理发展》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2 [苏]B·E谢苗诺夫:《个性道德中的 社会心理学问题》,1986年版。
    3 [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4 [美]马斯洛:《人的潜能与价值》 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5 [法]萨特:《存在与虚无》三联出版社 1987年
    6 亚里斯多德(著) 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7 弗兰克·梯利著:《伦理学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 [加]克里夫·贝克:《学会过美好生活——人的价值世界》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9 [英]帕特丽夏·怀特:《公民品德与公共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 [英]彼得斯著:《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版。
    11 [美]柯尔伯格著:《道德教育的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2 [德]郝尔穆特·施米特若《全球化与道德重建》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