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世界科技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剧,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潮流。许多国际组织、教育研究机构和学者正在开展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并且已经开始用所研究的成果来指导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新的观念。要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应该认真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个主要问题。本文试图对此做出深入的思考,并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几点对策。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渊源,把高等教育国际化分为二战前和二战后两阶段,其中二战后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国际思潮;并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世界相互依赖加强的背景下,以民族化为基点,以具体多样的高等教育活动为载体,面向世界,将“国际的维度”(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整合到有关高等教育的教学、研究和服务性等诸项功能的过程,以使本国高教更加完善,同时,走向世界。
     第二部分,从全球发展的大环境和各个利益集团的不同动机两个角度,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全球发展的大环境为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客观条件,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在现代日益得以快速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经济一体化进程无疑起到了更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同利益集团的激励动机在他们各自的层面上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动力理论。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居于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居于弱势地位。
     第三部分,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进行了分析。学生流动、教师流动、课程国际化是它的传统形式,而后海外分校、跨国大学网和跨国虚拟传递等形式发展起来。学生流动是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从数量上看,主要流向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教学员工流动是第二重要的形式,其中教授和科学家的流动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引起学术人才的流失问题。课程国际化也是一种重要形式。其它几种形式也随着经济发展、合作需要逐渐发展起来,在未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将进一步显示作用,其中虚拟传递被认为是很有潜力的一种形式。
     第四部分,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质量挑战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国际化的限制和障碍、国际化质量的政策与实践、外国毕业证书和学位认可、海外学分和学习阶段的认可几个方面的分析。从而得出: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发展上不能持近视的眼光,对它面临的质量问题与质量保证不能回避。
     第五部分,从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出发,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几点对策。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又加入了WTO,同时我国要发展高等教育,在这样的挑战和机遇面前,我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应积极做出应对之策。要坚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立在本土化基础之上的国际化,总体上要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切实解决人才流失问题,注重课程的国际化。同时对网络教学等问题也要进行研究。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tension of tendency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in the worl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becoming the main tid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world now. Man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ion and scholars are research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have begun to apply their outcome to practice. To a great exten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 new idea for China. We should discuss the main problems in it in order to develop it in China .The dissertation tries to think about thes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s.
    The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five sections.
    Section One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gives a definition to it.
    Section Tow analyses the driving force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global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 groups' different, motives.
    Section Three analyses the form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ection Four analyses the quality challenge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ection Five analyses our country'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gives some advice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引文
1.汪培栋、李锐:《论日本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日本问题研究》,1992年第1期
    2.尹宗利:《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国际化》,《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3.张秋萍:《大学国际化的研究》,《上海高教研究》,1995年第1期
    4.舒志定:《文化传播与高校师资培训国际化》,《上海高教研究》,1995年第3期
    5.王留栓:《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展望》,《上海高教研究》,1995年第3期
    6.史贵全:《关于高等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1995年第4期
    7.张光佩:《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
    8.王相宝:《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回顾和前瞻》,《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9.邴正:《教育国际化与后发展国家的文化》,《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9期
    10.世贸组织总干事鲁罗杰文:《参考消息》,1997年10月12日
    11.王一兵:《亚太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私营化和法人化现象透析》.《世界教育信息》,1997年第10期
    12.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历史理论到策略》,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11期
    13.复惠贤:《论国际教育和国际人的素质》,《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1期
    14.万力超、张超:《国际教育当代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及我们的对策》《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8年第1期
    15.舒志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特征与启示》,《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3期
    16.刘尧:《世纪末中国高校如何研究自己》,《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3期
    17.王留栓:《新中国中国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回顾与展望》,《复旦教育》,1998年第4期
    18.英国在境外办学的有关情况》,《世界教育信息》,1998年第7期
    19.蒋宁:美国大学留学教育政策及其影响,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10期
    20.《在美外国留学生的若干特点》,《世界教育信息》,1998年第12期
    21.韩敏编译:《战后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概述》,《复旦教育》,1999年第1期
    22.王留栓,徐玲芳:《欧洲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谈起》,《复旦教育》1999年第3期
    23.王一兵:《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趋势与战略选择》,《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2期
    24.王留栓,徐玲芳:欧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复旦教育,1999年第3期》
    25.王留栓,褚丽:《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概述--从发展教育出口产业谈起》,《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8期
    26.张选民:《经济利益: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一大收获》,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11期
    27.吴言荪:《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重庆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8.蓝根莲:《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第1期
    29.《全球高等教育境外招生市场竞争激烈》,《世界教育信息》,2000年第2期
    30.钟宇平:《全球一体化与市场化下的高教发展》,《江苏高教》,2000年第2期
    31.朱兴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教育评论》,2000年第3期
    32.王宪平:《世界一流大学的评判标准论析》,《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第3期
    33.韩敏:《德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教研究与实践》,2000年第3期
    34.胡志平:《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提高我国高校国际交流水平》,《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第3期
    35.叶隽:《法国与国际留学教育市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0.4
    
    
    36.张晓东:《中国加入WTP:高等教育的对策建议》,《江苏高教》,2000年第4期
    37.刘贵华:《教育国际化:21世纪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5期
    38.黄晓红:《90年代以来我国高教国际化研究述评》,《江苏高教》,2000年第5期
    39.张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第5期
    40.曾子达译自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美国减少对学生与学者国际交流计划的支持》,《世界教育信息》,2000年第5期
    41.叶宗海:《新世纪上海国际通用型人才开发的若干思考》,《成人高等教育》,2000年第6期
    42.沈广斌:《“国际合作:高等学校第四职能”评述》,《江苏高教》,2000年第6期
    43.单培勇:《中国加入世贸易组织与国民整体素质结构的调整》,《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7期
    44.记者:《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研讨会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8期
    45.驻纽约总领馆教育组:《“入世”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挑战及对策》,《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9期
    46.沈广斌:《“国际合作:高等学校第四职能”述评》,江苏高教,2000年第6期
    47.李同明:《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和应对之策》,《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13/14期
    48.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组:《“入世”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挑战及对策》,《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19期
    49.赵中建:《从一所学校看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期
    50.杨锐:《对当代世界全球化特征及其在高等教育中影响的批判性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51.周海涛:《“入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52.伟夫:《中国:最大人才输出国?》,《共鸣》,2001年第1期
    53.陈玉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1期
    54.辛镜敏:《对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煤炭高等教育》,2001年第1期
    55.薛天祥等:《“入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56.易峥英:《对我国留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和思考》,《高教研究和实践》,2001年第1期
    57.刘经南,黄明东:《试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第2期
    58.刘海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2期
    59.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60.蒋国华:《迎接21世纪出国留学的新高潮》,《国际高等教育》,2001年第3期
    61.黄兴:《来华留学生教育国际化刍议》,《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第3期
    62:范瑜:《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差距与对策》,《北京高等教育》,2001年第5期
    63.彭伟强,冯增俊:《发达国家教育人员国际流动探讨》,2001年第6期
    64.赵卿敏:《国际化: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
    65.陈淮民:《入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10期
    66.杨福家:《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13/14期
    67.蒋国华:《WTO与中国教育改革》,《教育情报参考》,2002年第1期
    68.杨锐:《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原理及其实践意义》,《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69.《教育部2002年工作要点》,《教育参考资料》,2002年第1期
    70.陈昌贵:《国际合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选择》,《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
    
    
    1、陈学飞:《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高等教育思想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2、赵中建选编:《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3、黄新宪主编:《中国留学教育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4、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吴松、吴芳和主编:《WTO与中国教育发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形成与发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4页
    1. (Edited by)Peter Scott,(1998)The glob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Open University Press).
    2. (Edited by) Peter Scott, Higher Education Re-formed. (Falmer Press)
    3. Lewis, W.Arthur, 1979. 'Development Planning: The Essentials of Economic Policy'. London: Geoge Allen& Unwin.
    4. Van der Wende(1996),'Mobility reviewed: trends and themes in the Netherlands', European Journal of HE31 (2), 223-242
    5. Ruth Hayhoe, Japanese Universities Facing the World,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August 1996
    6. Don Smart and Grace A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November 1996
    7. Kameoka (1996), 'Issues surrounding mobilit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Japan', E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31 (2), 243-249
    8. Welch (1997), 'The Peripatetic Profession',HE34 (3), 323-345
    9. Philip Altbach, The Coming Crisi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ummer 1997
    10. Van Overbeek (1997), On Internationalisation ,Student mobility and Quality assurance , HE Management 9 (1), 49-57.
    11. Hoa Tran , Internationalizing French Higher Education Tra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Winter 2000
    12. Barbara B. Burn, Australia and Foreign Student Recruitment,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Winter 2000
    13. Wit·Hans de·edited·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1995
    14. Gordon and Jallade(1996)."Spontaneous' student mobility in the European Union:a statistical survey', E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31 (2), 133-151
    15. Anthony R.Welch, The peripatetic professor: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Higher Education 34,1997.
    16. Toru Umakoshi,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Japanese higher eduction in the 1980's and early 1990's, HIGHER Education 34,1997.
    17. John Clammer, Foreign Students in the Japanes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ummer 1997
    19. Phillip W.Jones, Globalisation and internationalism: democratic prospects for world education, Comparative Education, Volume 34 No.2 1998.
    20. Hans Van Dijk and Kees Meijer, The Intertionalization Cube, European Education, vol 30. no. 4, Winter1998-99.
    21. DIRK VAN DAMME, Quality issues in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41,415-441
    22. Dirk Van Damme, Quality issues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41,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