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制度创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以公共财政为基础的政府采购制度,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政策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不但发挥着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作用,而且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在采购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政府采购制度的规范与完善,既关系到采购市场的兴衰,又关系到市场的经济秩序,更关系到政策目标与社会影响。政府采购制度,既有相关的立法,又有相关的制度,还有社会自身的因素,其构建必须在综合衡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配置,才能够充分发挥政府采购职能,实行政府采购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采购法”)于2003年起实施,至今已有10年,有关的实施细则仍然以“意见稿”的形式在征求意见,而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调整,有关的制度也没有成为体系,由此引发一些问题则难以及时解决。当政府采购纷争出现以后,无论是法律适用,抑或是制度的规范,都难以解决,以至于对簿公堂,宣诸媒体,在网络上广为传播,使公众难以明辨是非。在这种情况下,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将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落实到现实,使公众能够在法律制度层面理解纠纷产生及解决的途径,引导公众从制度的角度看待纠纷与解决,参与到政府采购的监督,乃是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从经济、政治、管理、法律、社会等多维度视角,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理论,构建政府采购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法律制度应该完善的立意下,对政府采购进行全面的认识,参照国外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措施,是本文的重点所在。政府采购本身具有深刻的内涵,涉及到国家与社会的各个层面,而政府采购制度必须确保政府采购顺利实施,将政府采购功能充分发挥,也必须在国家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进行通盘考虑,而权利救济、监管制度、绿色采购等完善措施,正是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延伸的,其最终目的是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
     论文主要部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政府采购制度的缘起、目标及原则。政府采购制度形成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是长期政府采购实践的结果,旨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实施规范化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国外政府采购法律已经形成体系,与之有关的制度也趋于细化。我国政府采购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与之有关的法律制度也是陆续形成,亟待规范及完善的方面正在逐步解决。“采购法”确立我国政府采购的政策目标是:采购国货、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各政策目标之间有必要做到在价值排序、各自的限度方面协调一致,以维护社会利益;政府采购应遵循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与诚实信用原则,这些原则是政府采购顺利实施并最终达到其既定目标的重要保障。
     第二章是政府采购的定位。政府采购具有主体特定性、非盈利性、资金来源的公共性等特征,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提供公共产品、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节约财政支出的作用;由于政府采购的特点,决定了“采购法”作为部门法,应归属于经济法;政府采购合同应定位为民事合同;“采购法”与相关部门法,如与招投标法的关系,应本着理清关系,解决法律适用的原则,将二法归一,招标投标历来作为政府采购的最主要方法,应接受“采购法”的调整,应将《招标投标法》纳入“采购法”中。
     第三章是政府采购法律关系。政府采购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在政府采购法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是政府采购法律关系的主体,既包括权利主体,也包括义务主体,权利主体是供应商,其享有公平竞争权、知情权和救济权;义务主体是采购人,其应如实履行政府采购信息披露的义务,供应商与采购人作为政府采购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其法律地位是形式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由于供应商与采购人在信息的获得、经济力量对比上存在着不对称,且制度设置不利于供应商进行救济,二者地位有强有弱,供应商为弱势主体,而采购人为强势主体,供应商权利容易受损害,应对其权利加以保障;政府采购法律关系的客体范围为:采购对象(货物、服务和工程)、用于采购所需的采购资金,以及具体的政府采购行为。
     第四章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针对政府采购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关于供应商权利救济制度,行政救济应废除质疑前置程序、设立独立的受理机构,并扩大救济对象;司法救济应增加民事诉讼救济通道,提起民事诉讼的主体的范围,应包括受到损害的供应商和潜在的供应商;关于政府采购监管制度,应该完善监管法律体系,统一监管主体,实行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事先监管与事中、事后监管,公权监管与私权监管相结合的制度,对政府采购进行有效监管;关于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应以法律为基石,制定科学的绿色标准,切实实现政府采购的绿色化,以促进整个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public finances,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but also the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the National policy goals. It plays a key role in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ling the whole social economic life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s well. Our country's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ystem is booming, the proportion in purchasing market is becoming larger and larger and we should not ignore the impact on the market economy. Therefore, the regul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ystem is related to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procurement market,the economic order of the market and the policy goals and the social impact as well. The legal syste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has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the related system and the social factors. Its construction must b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 and optimizing configuration. Only in this way, the legal system is able to play the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nd achieve objectives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Procurement Law")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ten years since it had been issued in2003.Detailed rules for the law still in the form of "the paper" to take advice, but the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adjusted in time, some problems which result from this are very difficult to be solved in time. In this situation, it's very urgent to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nd make the principles of justice,faimess and openness come to the real;ty. So the public can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and solution of the dispute in legal" dspects,1ad the public concern the production and solution of the dispute in the point of legal system and participate i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heory and construct the legal syste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from economy, politics, management, legal, social and other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ne of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is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and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the point of the idea that the legal system should be completed. The other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bring up the reality measures by absorbing other country's experience and considering our country's reality. In this paper, I try my best to reorganize and consolidate the related theories and construct our country's legal syste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has its own profound intention, it involves every aspects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and the legal syste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must guarantee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carry out smoothly and give full play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function. All of this should be considered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state and society. As for the perfect measures such as right remedy,supervision system and green purchasing, it is from the exten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its ultimate goal is to improve our country's legal syste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his paper has four mai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o analysis the theory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egal system.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egal system formed in the free capital socialist period and is the result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ractice for a long time, its purpose is to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nd implement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In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the law of foreig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has been formed system and related system also tend to be more detailed. Our country's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s emerged in the case of a prelimina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legal system is gradually formed, some aspects that need standardize and perfect are solved step by step."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aw" has established our country's purpose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olicy, include procurement domestic goods, protect the environment,support underdeveloped and ethnic minority area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Between various policy objectives it is necessary to coordinate in the aspect of value and the limits of their own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ocial interest. The legal principles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re openness, fairness, justice and good faith. These principles are important security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nd ultimately achieve its stated goals.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loc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has some characteristic such as the specificity of the subject, nonprofit, the commonality of funding sources, normalization, policy and so on.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lay a key role in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regulation the oper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aving fiscal expenditure.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it is decided the "Procurement Law" is a department of economic law;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contract should be positioned as a civil contract; The relations betwee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aw" and other related department such as the Bidding Law should insist on the principle of clear relationship and res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law and combine the two laws. As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he main method, tendering and bidding should accept the adjustment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aw". The "Bidding Law"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aw".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egal relationship.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egal relation is composed of three elements of subject, object and content. The body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aw relations are these people who enjoy rights and assume the obligations. Right subject is supplier which enjoy the right of fair competition, right to know and right of relief; Compulsory subject is purchasing agent, they have the obligation of disclosure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formation. Suppliers and purchasing agent is the parties of the legal relationship, its legal status is formal equality but substantial inequality, because of the inequality between suppliers and purchasing agent i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in comparison of economic power.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egal system has disadvantage in relief of the suppliers.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tatus between them, the supplier is weak subject, but the purchasing agent is strong subject. The rights of the supplier are susceptible to damage, the legal system should protect their rights; The object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aw includes the object of procurement cargo, service and project);procurement fund and specific government procurement behavior.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egal system. I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improvement b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legal system. First of all,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relief system of the supplier rights, we should abolish the prepositional procedure, set up independent of the accepting institutions and expand the relief object; we should also add relief channels of civil litigation in judicial remedy, the scope of the subject of civil lawsuit should include the supplier who has been damaged and the potential suppliers; The second point,as for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upervision system, in order to have effective regulation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we should improve supervision legal system and unify regulatory subject, carry out the combination system in internal supervision and external supervision, regulation in advance,during the period and after the event,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power and private power; Last but not the least, about Government Green Procurement system, we should take law as the cornerstone and set scientific green standards,achieve the gree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引文
① 刘军民:《英国政府采购制度考察》,《财经》,2012年第27期,第48页。
    ② 徐焕东、李玥:《德国政府绿色采购及其启示》,《中国政府采购》,2006年第12期,第11页。
    ③ 编辑部:《法国政府采购制度:全年采购资金约占国家总预算50%》,《中国招标》,2011年39期,第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79页。
    ② [美]T·W·舒尔茨著,陈剑波译:《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美]R.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53页。
    ① [日]青木昌彦著,周黎安译:《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第28页。
    ② [美]道格拉斯·诺斯著,刘瑞华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4年版,第7—8页。
    ③ [美]索尔斯坦·凡勃伦:《不在地主所有权》,转引自[美]刘易斯·A·科瑟著,石人译:《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288页。
    ④ [美]索尔斯坦·凡勃伦著,蔡受百译:《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139—140页。
    ⑤ [美]康芒斯著,于树生译:《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87页。
    ⑥ [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5页。
    ① [美]罗斯科·庞德著,邓正来译:《法律史解释》,《社会学法理学中的“社会”神——庞德<法律史解释>导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9页、29页。
    ② [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1942),沈宗灵,董世忠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37页。
    ③ [美]罗斯科·庞德著,邓正来译:《法律史解释》,《社会学法理学中的“社会”神——庞德<法律史解释>导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12页。
    ① 王川兰:《委托与替代:第三部门履行公共职能的模式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第59页。
    ① 田家华、王忠:《论公共服务政府模式的构建》,《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第95页。
    ② 吕忠梅等:《规范政府之法——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规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① 郭道晖:《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第16页。
    ① 参见葛敏敏,王周欢:《美国政府采购制度之法律体系与基本原则》,《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年第17期,第60页。
    ② 参见葛敏敏,王周欢:《美国政府采购制度之法律体系与基本原则》,《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年第17期,第61页。
    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亚里士多德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8卷第99页。
    ② [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著,李琼英,林欣译:《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中国政法大字出版社,2004年,第19页。
    ③ 李昌麒:《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礼,2002年,第64页。
    ④ 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54页。
    ① 余少祥:《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哲学论纲》,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6期,第14页。
    ② [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5页。
    ③ 朱少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条文释义与理解适用》,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第19页。
    ④ 董保华:《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1页。
    ① 周永坤:《规范权力——权力的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45页。
    ② [德]R·齐佩利乌斯著,金振豹译:《法学方法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20-21页。
    ①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第70页。
    ② [法]让·巴蒂斯特·萨伊著,陈福生,陈振骅译:《政治经济学概念》,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467页。
    ①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194页。
    ② [美]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著,王明毅等译:《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73页。
    ① 参见何红锋:《政府采购法详解》,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
    ① 参见朱少平、张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与政府采购项目运作实务全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② 参见杨汉平:《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理论与实务》,西苑出版社,2002年。
    ③ 参见于安:《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与立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④ 参见谷辽海:《法制下的政府采购》,群众出版社,2005年。
    ⑤ 参见王家林:《政府采购立法与财政法制建设》,中国财政出版社,2002年。
    ⑥ 参见姚文胜:《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
    ① 参见曹富国:《政府采购与招标投标法的适用》,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
    ② 参见焦富民:《政府采购救济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③ 参见王亚琴:《政府采购与行政权利救济》,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
    ④ 参见曹富国、何景成:《政府采购管理国际规范与实务》,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
    ⑤ 参见刘小川、王庆华《经济全球化的政府采购》,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① 参见肖北庚:《国际组织政府采购规则比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
    ② 参见肖北庚《政府采购之国际规则》,法律出版社,2005年。
    ③ 参见张传:《政府采购法比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
    ④ 参见曹富国:《政府采购法主体之比较研究——兼谈我国政府采购法主体之立法对策》,《法学》,2000年第5期。
    ⑤ 参见李剑: 《关于我国“政府采购法”的立法探讨》,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4期.
    ① 参见肖北庚:《论政府采购法制之公共政策功能》,《河北法学》2005年第7期。
    ② 参见肖北庚:《论法治进程中的中国政府采购立法模式变迁趋势——从分散立法走向统一立法》,《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3期。
    ③ 参见陈勃:《对我国政府采购法若干问题的探讨》,(《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④ 参见陈霞:《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
    ⑤ 参见湛中乐:《政府采购法基本原则探析》,《时代法学》2009年第4期。
    ⑥ 参见胡伟:《我国政府采购法基本原则刍论》,《法学杂志》,2001第1期。
    ⑦ 参见于安:《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合同问题》,《法学》,2002年3期。
    ⑧ 参见肖北庚:《论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性质》,《当代法学》,2005年第4期。
    ⑨ 参见付冷冷:《试析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⑩ 参见何红锋:《招标投标法的内容应纳入政府采购法》,《中国政府采购》,2007年第10期。
    11 参见王家林:《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的衔接问题》,《中国政府采购》,2005年第8期。
    ① 参见刘小川:《美国政府采购政策透视》(《中国政府采购》,2008年第2期。
    ② 参见姜晖:《WTO政府采购协议与我国政府采购法比较研究》,《当代法学》,2003年第7期。
    ③ 参见焦富民:《WTO与我国政府采购救济制度的完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①[英]T.R.S.艾伦著,成协中,江菁译:《法律、自由与正义——英国宪政的法律基础》,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30页。
    ① 参见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政策法规司:《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理论与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第35页。
    ② 白志远:《论政府采购思维模式的导向》,《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第41页。
    ③ Jack T Pitzer. Introduction to Public Procurement[M].Herndon:National Institute of GovernmentPurchasing,2009. P.4
    ① 楼继伟:《政府采购》,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8页。
    ② 叶彬:《采购学》,台北立党社,1969年,第7页。
    ③ 湛中乐,杨君佐:《政府采购基本法律问题研究》,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3期,第22-23页。
    ④ 曹富国,何景成:《政府采购管理国际规范与实务》,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第8页。
    ⑤ 余凌云:《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88页。
    ⑥ 李学军:《政府采购中的法律问题》,载《中国政府采购》,2002年第l期,第15页.
    ① 王家林:《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搞好政府采购立法》,《政府采购立法国际研讨会材料(五)》天津,1999年12月16日。
    ② 杨燕英:《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法>的理性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2期,第22页。
    ③ 曹富国:《政府采购法主体之比较研究》,《法律科学》,2000年第5期,第103页。
    ① 参见张定安,刘杰:《我国政府集中采购体制对采购绩效的影响》,《行政论坛》,2010年第5期,第38页。
    ① 参见肖北庚:《国际组织政府采购规则比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第235页。
    ① 王新红,龚蓉:《论政府采购法律关系——对中国政府采购立法的建议》,《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191页。
    ① 高志远:《政府采购模式的国际比较》,载《政府采购信息报》,2009年11月6日,第004版。
    ② 新加坡实行分散采购,但其采购模式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1995年5月之前,新加坡的政府部门实行集中采购,由中央采购局负责采购,而法定机构则自行采购。从1995年5月起,新加坡关闭了中央采购局,除少数项目外,实行分散采购。1997年9月,新加坡加入《政府采购协议》,并根据该协议制定了《政府采购条例》(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该条例规定《政府采购协议》适用于新加坡所有政府部门和25个法定机构。)
    ③ 参见王金辉:《刍议我国政府采购模式的选择》,《商业时代》,2009年第29期,第60页。
    ④ 王琦:《当前政府采购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国政府采购》,2005年第4期,第51页.
    ① 赵绍成,谭晓斌:《政府集中采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56页.
    ② 杨燕英:《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法>的理性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第12期,第22页。
    ① 参见王金辉:《刍议我国政府采购模式的选择》,《商业时代》,2009年第29期,第60页。
    ① [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著,郑秉文译:《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第7页。
    ② [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著,高鸿业等译:《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102页。
    ③ [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著,张瑞玉译:《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9页。
    ① E. Hughes,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An Introdution,p.63
    ② David Osborne and Ted Gaebler, Reinventing Government: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MA:Addison-Wesley Company,1992), p.35-282
    ① 甘培忠,吴韬:《政府采购法适用范围论略》,《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第25页。
    ① [美]罗斯科·庞德著,沈宗灵、董世忠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35页。
    ② [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340页。
    ③ 林唐义:《比较、分类、类比》,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页。
    ①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导论)第2页。
    ① [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著,李琼英、林欣译:《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2页。
    ① [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上册第213、222页。
    ② 王亚琴:《行政权利救济与政府采购》,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① 参见杨汉平:《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理论与实务》,西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① 徐焕东:《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国际新趋势》,《中国政府采购》,2006年第7期,第36页。
    ① [意]托马斯·阿奎那著,马清槐译:《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23页。
    ① 参见于安:《德国新政府采购法》,《中国政府采购》,2001年第2期,第44页。
    ① 参见李丽:《韩国政府采购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年第4期,第61页。
    ② 参见张斌:《日本、韩国政府采购制度概况及几点政策建议》,《北方经济》2001年第6期,第36页。
    ③ 参见肖渭明:《美国、欧盟的公共采购法律体系及其主要特点》,《中国招标》,1997第35期,第21页。
    ④ 参见马丁·特里伯斯:《欧共体法律中的公共采购》,《中国财经报》,2001年11月27日,第007版。
    ① 参见杨灿明,李景友:《政府采购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97页。
    ② 参见王治:《美、欧、韩与香港的政府采购特点与启示》,《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年第21期,第49页。
    ① 张涛:《定规校正政府采购》,《瞭望》,2007年第46期,第46页。
    ① 陈昌时:《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载《财会月刊》,2006第36期,第11页。
    ② [美]德沃金著,李长青译:《法律帝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40页。
    ③ [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著,李琼英,林欣译:《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4页。
    ① [德]R.齐佩利乌斯著,金振豹译:《法学方法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15页。
    ① Shigeki Kusunoki, Japan's Government Procurement Regimes for Public Works: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 32 Brook. J. Int'1 L. p547 2007.
    ② 参见曹富国,何景成:《政府采购管理国际规范与实务》,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第45页。
    ③ Robert R. Hunja, Obstacles to Public Procurement refor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Public Procurement:the Continuing Revolution 13,13(Sue Arrowsmith & Martin Trybus eds.2003).
    ① 参见王长水:《欧美公共采购法律体系的特点》,《经济与法》,1999年第10期,第24页。
    ② 参见王艳红:《美国联邦政府采购将会优先考虑本国的产品》,《经济参考报》2007年2月5日第008版。
    ① 2004年指令第53条。See Council Directive 2004/53/EEC.
    ② EC Public Sector Directive, recital 46,2004 O.J.(L.134) at 121.
    ③ 参见刘小川、唐东会: 《中国政府采购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186页。
    ① 谷辽海:《法治下的政府采购》,群众出版社,2005年,第25页。
    ② 陈晓云:《关于完善我国国货政策的一些思考》,《中国政府采购》2009年第7期,第35页。
    ① 2006年12月,财政部和环保总局联合发文,公布了中国第一份政府采购“绿色清单”,政府用车只能选择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NISSAN(日产)、思威、奥迪A6和奥迪A4、宝来、捷达、开迪(Caddy)、现代等9大环保认证的品牌。曾经是政府用车主力车型的“桑塔纳”没有入选。资料来源:《政府用车绿色采购》,《京华时报》2006年12月14日,第C09版。
    ① 参见郑璋鑫:《为中小企业争取市场机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理论导刊》,2004年第2期,第19页。
    ② 参见王丽英;《中小企业支持中成长——国外政府采购实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目标之措施》,《中国招标》,2007年第10期,第14页。
    ③ 阎金明,牛桂敏:《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思考》,《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5期,第43页。
    ① 参见张贵峰:《政府采购政策与目标之间的冲突》,《燕赵都市报》2006年11月18日.
    ① [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等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384页。
    ① 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74页。
    ① 曹建明,贺小勇:《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77页。
    ① 参见楼继伟:《我国政府采购法规的框架构想》(草案),《政府采购》,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3-24页。
    ② 参见史际春,邓峰:《经济(政府商事)合同研究——以政府采购合同为中心》,《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16-17页。
    ③ 参见刘俊海:《我的<政府采购法观点>》,《人民法院报》,2002年11月6日。
    ① [美]路易斯·布兰代斯著,胡凌斌译:《别人的钱》,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53页。
    ② 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66页。
    ① 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0页。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1年第3号,第243页。
    ② 参见张传:《政府采购法比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第12页。
    ① 参见王全兴,管斌:《政府采购制度研究》,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第3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第67页。
    ② 参见詹静涛:《国外推行政府采购的主要做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求是》,2005第10期,第57页。
    ③ 赵英民:《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2005年第8期,第61页。
    ④ 钟欣:《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去年达1.13万亿元》,《京华时报》2012年11月4日,第4版。
    ① 参见肖北庚:《政府采购之国家规制》,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5页。
    ② 参见王亚琴:《政府采购与行政权利救济》,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版。
    ① [英]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下卷第284页。
    ② [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177页。
    ③ [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著,萧琛等译:《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27页。
    ① 参见朱建元、全林:《政府采购的招标与投标》,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第508页。
    ① 何红锋:《政府采购法详解》,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第71页。
    ① 参见梁慧星:《讨论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专家会议上的争论》,《法学前沿》,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页。
    ② 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04页。
    ③ 参见韩志红:《经济法调整机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第25—33页。
    ① 参见韩志红:《经济法新论》,中国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08页。
    ② 韩志红:《经济法调整机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第230页。
    ① 张仁善:《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
    ② 韩志红:《经济法新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07页。
    ① 王小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初探》,《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第80-81页。
    ① 余凌云:《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8页。
    ② 参见肖北庚:《国际组织政府采购规则比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第111页。
    ① government contract.A contract to which a government or government agency is a party, esp.for the purchase of goods'and services. See procurement con tract. Black's Law Dictionary (8th ed.2004), P.978
    ② 行政优益权是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切实地履行职责,圆满地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而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各种职务上或物质上优益条件的资格。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组合构成行政优益权。职务上的优益条件属行政优先权,物质上的优益条件属行政受益权。
    ③ 参见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85-190页。
    ④ 参见肖北庚:《论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性质》,《当代法学》,2005年第4期,第27页。
    ⑤ 湛中乐,杨君左:《政府采购基本法律问题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3期,第24页。
    ⑥ 湛中乐,杨君左:《政府采购基本法律问题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3期,第26页。
    ⑦ 付冷冷:《试析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第51页。
    ① 湛中乐,杨君左:《政府采购基本法律问题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3期,第26页。
    ② 崔建远:《行政合同之我见》,《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第100页。
    ③ 杨汉平:《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理论与实务》,西苑出版社,2002年,第153页。
    ④ 王小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初探》,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第82页。
    ⑤ 参见史际春,邓锋:《经济(政府商事)合同研究——以政府采购合同为中心》,《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4期,第13页。
    ⑥ 余凌云:《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2-193页。
    ⑦ 王克稳:《政府合同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86页。
    ⑧ 所谓行政私法合同,系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为了直接实现行政法的目的和任务,基于一般私人的地位,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等私人主体缔结的兼具民法上权利义务和行政法上权利义务的协议。参见王克稳:《政府合同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9页。
    王克稳:《政府合同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9页。
    ① 德]马克斯·韦伯著,张乃根译:《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导论)第23页。
    ② 德]R.齐佩利乌斯著,金振豹译:《法学方法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 第5页。
    ① 见谷辽海:《我国政府采购信息披露制度存在冲突》,载《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6月17日。
    ② 承玉:《政府采购监管风险及其控制》,《中国政府采购》,2010年第11期,第35页。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① 见刘营:《议<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的冲突与法律适用》,《中国政府采购》,2011年第8期第44-45页。
    ② 德]马克斯·韦伯著,张乃根译:《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导论)第27页。
    ① 美]大卫·D·弗里德曼著,杨欣欣译:《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引言第2页。
    ①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作者致中文版前言,第Ⅶ页。
    ① 参见陈丽萍,王建明:《刍议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审查制度的构建》,《中国政府采购》,2010年第10期,第79页。
    ② 朱少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操作实务全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第804页。
    ① 谷辽海:《供应商资格审查制度流于形式》,《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7月26日,第007版。
    ② 朱少平,张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与政府采购项目运作实务全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392页。
    ① 杨汉平:《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理论与实务》,西苑出版社2002年,第54页。
    ② 朱少平,张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与政府采购项目运作实务全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389页。
    ① 程亚萍,胡伟:《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法之探讨》,载《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第71-72页。
    ① 马卫华,宋睿:《WTO<政府采购协定>与中国<政府采购法>之比较》,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111页。
    ① 参见易舟:《GPA文本的“规矩”》(下),《中国政府采购报》2011年7月1日,第001版。
    ② 何红锋,云艳敏:《美国政府采购中供应商救济制度的几点启示—美国空军加油机采购案评析》,载《中国政府采购》2009年第3期,第76-77页。
    ① 以上引文见[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等译:《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第180、187页。
    ② 徐士英:《竞争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页。
    ③ 王艳林:《竞争权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105页。
    ④ 参见王显勇:《公平竞争权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第102页。
    ⑤ 邵建东:《竞争法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第47页。
    ① 参见谢鹏程:《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261页。
    ① 参见[美]L.科塞著,孙立平等译:《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7-18页。
    ① [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318页。
    ② [英]戴维.M.沃克(David M.Walker)著,李双元等译:《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第764页。
    ① 参见韩志红:《经济法调整机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第67-68页。
    ① 参见江平:《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9页。
    ① [法]皮埃尔·勒鲁著,王允道译:《论平等》,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27页。
    ① 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13页。
    ② 肖北庚:《国际组织政府采购规则比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第235页。
    ① 董保华:《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63页。
    ① [法]皮埃尔·勒鲁著,王允道译:《论平等》,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27页。
    ② [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1942),沈宗灵,董世忠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37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文第二版第3卷第70页。
    ① [美]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著,类承曜译:《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96页。
    ② [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等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383页。
    ③ [法]让-雅克·卢梭著,杨国政译:《社会契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5页。
    ① 参见李建国、黄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务指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年,第117页。
    ②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草案)>的说明》(2001年10月22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姚振炎的讲话),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2年第4期,第238页。
    ① 曹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释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112页。
    ① 参见马卫华,宋睿:《WTO政府采购协定与中国政府采购法之比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第1期,第111页。
    ① 参见于安:《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与立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第23-24页。
    ② 史际春,肖竹:《公用事业民营化及其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7期,第79页。
    ① 参见邹颖:《论欧盟公共采购法采购主体的界定标准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河北法学》,2012年第3期,第179页。
    ② 参见李文生,田凯:《论<政府采购法>有关内容的缺失》,《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第75页。
    ③ 参见曹富国:《政府采购法主体之比较研究兼谈我国政府采购法主体之立法对策》,《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第100-101页。
    ④ 参见曹富国:《政府采购法主体之比较研究兼谈我国政府采购法主体之立法对策》,《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第101页。
    ① 张传:《政府采购法比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第97页。
    ② 甘培忠,吴韬:《政府采购法适用范围论略》,《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第25页。
    ③ 英国政府就于1992年发起了“私人投资行动”(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公共领域。这种趋势使担负公共职能的传统公共机构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① 肖北庚:《政府采购之国际规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① [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491页。
    ① 田家华,王忠:《论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构建》,《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第94页。
    ②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等译:《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第51页。
    ① [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89页。
    ① 参见张照东:《政府采购制度比较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13页。
    ② 参见杨明:《韩国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成效显著》,《中国招标》,2007年第2期,第14页。
    ③ 参见吕汉阳:《新加坡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发展及启示》,《中国政府采购》,2009年第10期,第62页。
    ④ 张志泉:《政府采购电子化探析》,《经济纵横》,2011年第7期,第53页。
    ① 参见谷辽海:《我国政府采购信息披露制度存在冲突》,《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6月17日。
    ① Bernard M. Hoekman and Petros C. Mavroids, Law and Pol icy in public Purchsing---The WTO Agreenment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he Unv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7, p.275
    ① [美]埃尔曼著,贺卫方,高鸿钧译:《比较法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第9页。
    ② 参见杨汉平:《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理论与实务》,西苑出版社,2002年,第39页。
    ① 姚艳霞:《政府采购国际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34-135页。
    ② 参见汪才华:《<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中同一法律术语差异之比较》,《中国招标》,2012年第50期,第19页。
    ① 谷辽海:《政府采购法的适用范围及其缺陷》,《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5月20日。
    ① 参见陈昌时:《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2006第36期,第11页。
    ① 曹富国:《国外政府采购理论研究》,《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第22页.
    ② 参见甘培忠、吴韬:《政府采购法适用范围论略》,《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第22页。
    ① [奥]凯尔森著,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27页。
    ② [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著,王献平译:《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9页。
    ③ [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著,王献平译:《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页。
    ① [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著,李琼英,林欣译:《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0页。
    ① 参见王周欢,葛敏敏:《政府采购救济机制比较研究》(下),《中国政府采购》2006年第1期,第76页。
    ① 参见刘慧卿:《对我国政府采购法质疑与投诉制度的法律分析——从WT0<政府采购协定>角度》,《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8期,第38页。
    ② [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著,王献平译:《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97页。
    ① 参见谷辽海:《政府采购中救济途径中的前置程序》第二卷《中国政府采购案例评析》,群众出版社,2009年,第18页。
    ① GAO是独立的专门受理政府采购投诉的机构。首先,它直接对国会负责,与作为采购机关的行政机构之间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其次,该机构中共设有28名律师,他们都是资深的政府采购法律专家.素质高、专业性强,加上比较严格的任免制度,使得这些人员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因此,尽管GAO的决定不具有司法判决的强制性,但通常都会得到严格执行。参见何红锋,云艳敏:《美国政府采购中供应商救济制度的几点启示—美国空军加油机采购案评析》,《中国政府采购》2009年第3期,第76页。
    ② 参见何红峰:《<政府采购法>详解》,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第198页。
    ① [美]庞德著,邓正来译:《法理学》(第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353页。
    ② 参见刘慧卿:《对我国政府采购法质疑与投诉制度的法律分析——从WTO<政府采购协定>角度》,《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8期,第40页。
    ① 参见王宗玉:《论政府采购合同权利救济途径》,《法学家》2006年第3期,第95页。
    ① 陈樱琴:《台湾政府采购争议——争议调解与申诉实务》,《第四届中国财经法律论坛/公共采购国际论坛论文集》,2008年,第11页。
    ① 转引自[德]哈贝马斯著,刘北成、曹卫东译:《合法化危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27页。
    ② 韩志红:《经济法新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66页。
    ① [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著,王献平译:《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字出版社,1990年,第97页。
    ② [英]伯特兰·罗素著,靳建国译:《权力论》,东方出版社,1988年,第115页。
    ③ [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著,王献平译:《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页。
    ① 杨玉梅:《论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完善》,《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4期,第155页。
    ① 詹静涛:《国外推行政府采购的主要做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求是》2005年第10期,第58页。
    ② 参见周成跃、王绍双:《欧盟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中国财经报》2002年6月25日,第007版。
    ③ 参见赵谦:《美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启示与思考》,《中国政府采购》,2011年第1期,第61页。
    ① 肖北庚:《国际组织政府采购规则比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第235页。
    周永坤:《规范权力——权力的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50页。
    ① 参见胡伟,程亚萍;《我国政府采购监督制度之重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112-113页。
    ① 郭道晖:《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第7页。
    ① 黄芬,张静中:《论我国政府采购监督体系的重构》,《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47页。
    ② 参见曹军,李玲:《加强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管理》,《中国政府采购》,2010年第6期,第45-46页。
    ③ [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60页。
    ④ [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54页。
    ① 参见李大庆、陈虹:《完善政府采购监管制度,杜绝商业贿赂》,《中国政府采购》,2007年第1期,第26页。
    ① 胡伟:《我国政府采购法基本原则刍论》,《法学杂志》2001年第1期,第42页。
    ① 参见胡兰玲:《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4期,第67页。
    ① [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蒋兆康、林毅夫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3页。
    ① 唐东会:《美国联邦政府绿色采购经验与借鉴》,《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3期,第32页。
    ② 参见金凤:《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体系的思考》,《公共支出与采购》,2006年第6期,第5页。
    ① 参见扈纪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16页。
    ① 吴兰香:《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依法监管政府采购行为》,《中国政府采购》2003年第9期,第20页。
    [1]曹富国,何景成:《政府采购管理国际规范与实务》,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
    [2]曹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释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3]曹富国:《政府采购与招标投标法的适用》,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
    [4]曹建明,贺小勇:《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出版社,2007年。
    [5]董保华:《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6]范健:《中德商法研究论文集》,法律出版社,1999年。
    [7]谷辽海:《法制下的政府采购》,群众出版社,2005年。
    [8]谷辽海:《政府采购中救济途径中的前置程序》(第二卷),载《中国政府采购案例评析》,群众出版社,2009年。
    [9]谷辽海:《中国政府采购案例评析》,群众出版社,2005年。
    [10]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政策法规司:《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理论与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
    [11]韩志红:《经济法调整机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
    [12]韩志红:《经济法新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
    [13]何红锋:《政府采购法详解》,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
    [14]扈纪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
    [15]焦富民:《政府采购救济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16]李昌麒:《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17]林唐义:《比较、分类、类比》,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18]刘小川,唐东会:《中国政府采购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
    [19]刘小川,王庆华《经济全球化的政府采购》,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20]楼继伟:《政府采购》,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21]吕忠梅等:《规范政府之法——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规制》,法律出版社,2001年。
    [22]牟瑞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适用条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5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
    [23]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
    [24]邵建东:《竞争法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
    [25]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6]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
    [27]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28]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29]王家林:《政府采购立法与财政法制建设》,中国财政出版社,2002年。
    [30]王克稳:《政府合同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31]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
    [32]王卫国:《过借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33]王显勇:《公平竞争权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
    [34]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35]王亚琴:《政府采购与行政权利救济》,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
    [36]王亚星:《中国政府采购的市场化运作》,红旗出版社,2003年。
    [37]文海兴,王艳林:《市场秩序的守护神——公平竞争法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38]肖北庚:(WTO<政府采购协定>及我国因应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
    [39]肖北庚:《国际组织政府采购规则比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
    [40]肖北庚:《政府采购之国际规制》,法律出版社,2005年。
    [41]谢鹏程:《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42]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
    [43]薛晓明:《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问题》,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44]杨灿明,李景友:《政府采购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45]杨汉平:《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理论与实务》,西苑出版社,2002年。
    [46]姚文胜:《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
    [47]姚艳霞:《政府采购国际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48]叶彬:《采购学》,台北立党社,1969年。
    [49]于安:《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与立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50]余凌云:《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51]张传:《政府采购法比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
    [52]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53]张照东:《政府采购制度比较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54]周永坤:《规范权力——权力的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
    [55]朱建元,全林:《政府采购的招标与投标》,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
    [56]朱少平,张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与政府采购项目运作实务全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57]朱少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操作实务全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年。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1960年。
    [2][奥]凯尔森著,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3][德]R·齐佩利乌斯著,金振豹译:《法学方法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
    [4][德]哈贝马斯著,刘北成、曹卫东译:《合法化危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5][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
    [6][德]马克斯·韦伯著,张乃根译:《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7][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
    [8][法]皮埃尔·勒鲁著,王允道译:《论平等》,商务印书馆,1988年。
    [9][法]让·巴蒂斯特·萨伊著,陈福生,陈振骅译:《政治经济学概念》,商务印书馆,1997年。
    [10][法]让-雅克·卢梭著,杨国政译:《社会契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11][美]R.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2][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13][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
    [14][美]L.科塞著,孙立平等译:《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1989年。
    [15][美]埃尔曼著,贺卫方,高鸿钧译:《比较法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
    [16][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著,高鸿业等译:《经济学》(第十二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
    [17][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著,萧琛等译:《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
    [18][美]大卫·D·弗里德曼著,杨欣欣译:《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制》,法律出版社,2004年。
    [19][美]道格拉斯·诺斯著,刘瑞华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4年。
    [20][美]德沃金著,李长青译:《法律帝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21][美]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著,王明毅等译:《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2][美]康芒斯著,于树生译:《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2年。
    [23][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著,李琼英,林欣译:《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24][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著,张瑞玉译:《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
    [25][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蒋兆康,林毅夫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26][美]路易斯·布兰代斯著,胡凌斌译:《别人的钱》,法律出版社,2009年。
    [27][美]罗斯科·庞德著,邓正来译:《社会学法理学中的“社会”神——庞德<法律史解释>导读》,《法律史解释》,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
    [28][美]罗斯科·庞德著,沈宗灵,董世忠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1942), 商务印书馆,1984年。
    [29][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30][美]索尔斯坦·凡勃伦:《不在地主所有权》,转引自[美]刘易斯·A·科瑟著,石人译:《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31][美]索尔斯坦·凡勃伦著,蔡受百译:《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1964年。
    [32][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33][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著,郑秉文译:《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
    [34][美]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著,类承曜译:《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35][日]青木昌彦著,周黎安译:《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
    [36][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37][意]托马斯·阿奎那著,马清槐译:《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82年。
    [38][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著,王献平译:《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
    [39][英]伯特兰·罗素著,靳建国译:《权力论》,东方出版社,1988年。
    [40][英]戴维·M·沃克(David M. Walker)著,李双元等译:《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
    [41][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等译:《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二、三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
    [42][英]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
    [1]白志远:《论政府采购思维模式的导向》,《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2]编辑部:《法国政府采购制度》,《中国招标》2011年第39期。
    [3]曹富国:《国外政府采购理论研究》,《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4]曹富国:《政府采购法主体之比较研究兼谈我国政府采购法主体之立法对策》,《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5]曹富国:《政府采购法主体之比较研究——兼谈我国政府采购法主体之立法对策》,《法学》2000年第5期。
    [6]曹军,李玲:《加强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管理》,《中国政府采购》2010年第6期。
    [7]陈勃:《对我国政府采购法若干问题的探讨》,《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8]陈昌时:《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2006第36期。
    [9]陈丽萍,王建明:《刍议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审查制度的构建》,《中国政府采购》2010年第10期。
    [10]陈霞:《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
    [11]陈晓云:《关于完善我国国货政策的一些思考》,《中国政府采购》2009年第7期。
    [12]陈樱琴:《台湾政府采购争议——争议调解与申诉实务》,《第四届中国财经法律论坛/公共采购国际论坛论文集》,2008年。
    [13]程亚萍,胡伟:《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法之探讨》,《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
    [14]崔建远:《行政合同之我见》,《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5]代艳丽:《论对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思考》,《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6]付冷冷:《试析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7]甘培忠,吴韬:《政府采购法适用范围论略》,《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
    [18]葛敏敏,王周欢:《美国政府采购制度之法律体系与基本原则》,《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年第17期。
    [19]郭道晖:《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20]何红锋,云艳敏:《美国政府采购中供应商救济制度的几点启示——美国空军加油机采购案评析》,《中国政府采购》2009年第3期。
    [21]何红锋:《招标投标法的内容应纳入政府采购法》,《中国政府采购》2007年第10期。
    [22]胡兰玲:《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4期。
    [23]胡伟,程亚萍:《我国政府采购监督制度之重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24]胡伟:《我国政府采购法基本原则刍论》,《法学杂志》2001年第1期。
    [25]黄芬,张静中:《论我国政府采购监督体系的重构》,《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26]江合宁,谢拓:《论我国政府采购监督主体及其权力(利)配置》,《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27]姜晖:《WTO政府采购协议与我国政府采购法比较研究》,《当代法学》2003年第7期。
    [28]焦富民:《WTO与我国政府采购救济制度的完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9]金凤:《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体系的思考》,《公共支出与采购》2006年第6期。
    [30]李大庆,陈虹:《完善政府采购监管制度,杜绝商业贿赂》,《中国政府采购》2007年第1期。
    [31]李剑:《关于我国“政府采购法”的立法探讨》,《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4期。
    [32]李丽:《韩国政府采购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年第4期。
    [33]李文生,田凯:《论<政府采购法)有关内容的缺失》,《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34]李学军:《政府采购中的法律问题》,《中国政府采购》2002年第1期。
    [35]梁慧星:《讨论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专家会议上的争论》,《法学前沿》,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9期。
    [36]刘慧卿:《对我国政府采购法质疑与投诉制度的法律分析——从WTO<政府采购协定>角度》,《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8期。
    [37]刘军民:《英国政府采购制度考察》,《财经》2012年第27期。
    [38]刘小川:《美国政府采购政策透视》,《中国政府采购》2008年第2期。
    [39]刘营:《议<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的冲突与法律适用》,《中国政府采购》2011年第8期。
    [40]吕汉阳:《新加坡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发展及启示》,《中国政府采购》2009年第10期。
    [41]马卫华,宋睿:《WTO<政府采购协定>与中国<政府采购法>之比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42]史际春,邓峰:《经济(政府商事)合同研究——以政府采购合同为中心》,《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43]史际春,肖竹:《公用事业民营化及其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7期。
    [44]唐东会:《美国联邦政府绿色采购经验与借鉴》,《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3期。
    [45]田家华,王忠:《论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构建》,《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46]汪才华:《<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中同一法律术语差异之比较》,《中国招标》2012年第50期。
    [47]王川兰:《委托与替代:第三部门履行公共职能的模式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8]王家林:《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搞好政府采购立法》,《政府采购立法国际研讨会材料(五)》天津,1999年12月16日。
    [49]王家林:《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的衔接问题》,《中国政府采购》2005年第8期。
    [50]王金辉:《刍议我国政府采购模式的选择》,《商业时代》2009年第29期。
    [51]王丽英;《中小企业支持中成长——国外政府采购实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目标之措施》,《中国招标》2007年第10期。
    [52]王琦:《当前政府采购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国政府采购》2005年第4期。
    [53]王全兴,管斌:《政府采购制度研究》,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第3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
    [54]王小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初探》,《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
    [55]王新红,龚蓉:《论政府采购法律关系——对中国政府采购立法的建议》,《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56]王艳林:《竞争权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57]王长水:《欧美公共采购法律体系的特点》,《经济与法》1999年第10期。
    [58]王治:《美、欧、韩与香港的政府采购特点与启示》,《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年第21期。
    [59]王周欢,葛敏敏:《政府采购救济机制比较研究》(下),《中国政府采购》2006年第1期。
    [60]王宗玉:《论政府采购合同权利救济途径》,《法学家》2006年第3期。
    [61]魏承玉:《政府采购监管风险及其控制》,《中国政府采购》2010年第11期。
    [62]吴兰香:《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 依法监管政府采购行为》,《中国政府采购》2003年第9期。
    [63]肖北庚:《论法治进程中的中国政府采购立法模式变迁趋势——从分散立法走向统一立法》,《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3期。
    [64]肖北庚:《论政府采购法制之公共政策功能》,《河北法学》2005年第7期。
    [65]肖北庚:《论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性质》,《当代法学》2005年第4期。
    [66]肖渭明:《美国、欧盟的公共采购法律体系及其主要特点》,《中国招标》1997年第35期。
    [67]徐焕东、李玥:《德国政府绿色采购及其启示》,《中国政府采购》2006年第12期。
    [68]徐焕东:《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国际新趋势》,《中国政府采购》2006年第7期。
    [69]阎金明,牛桂敏:《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思考》,《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5期。
    [70]杨明:《韩国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成效显著》,《中国招标》2007年第2期。
    [71]杨燕英:《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法>的理性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第12期。
    [72]杨玉梅:《论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完善》,《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4期。
    [73]于安:《德国新政府采购法》,《中国政府采购》2001年第2期。
    [74]于安:《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合同问题》,《法学》2002年第3期。
    [75]余少祥:《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哲学论纲》,《法学评论》2006年第6期。
    [76]詹静涛:《国外推行政府采购的主要做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求是》2005第10期。
    [77]湛中乐,杨君左:《政府采购基本法律问题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3期。
    [78]湛中乐:《政府采购法基本原则探析》,《时代法学》2009年第4期。
    [79]张斌:《日本、韩国政府采购制度概况及几点政策建议》,《北方经济》2001年第6期。
    [80]张定安,刘杰:《我国政府集中采购体制对采购绩效的影响》,《行政论坛》2010年第5期。
    [81]张涛:《定规校正政府采购》,《瞭望》2007年第46期。
    [82]张志泉:《政府采购电子化探析》,《经济纵横》2011年第7期。
    [83]赵谦:《美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启示与思考》,《中国政府采购》2011年第1期。
    [84]赵绍成,谭晓斌:《政府集中采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85]赵英民:《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2005年第8期。
    [86]郑璋鑫:《为中小企业争取市场机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理论导刊》2004年第2期。
    [87]朱一飞:《论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权》,《政法论丛》2005年第1期。
    [88]邹颖:《论欧盟公共采购法采购主体的界定标准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河北法学》2012年第3期。
    [1]David Osborne and Ted Gaebler,Reinventing Government: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2]EC Public Sector Directive, recital 46,2004 O.J.(L.134) at 121.
    [3]Jack T Pitzer. Introduction to Public Procurement[M].Hemdon:National Institute of GovernmentPurchasing,2009.
    [4]OwenE.Hughes,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An Introdution.
    [5]procurement contract.Black's Law Dictionary (8th ed.2004).
    [6]Robert R.Hunja, Obstacles to Public Procurement refor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Public Procurement:the Continuing Revolution 13,13(Sue Arrowsmith & Martin Trybus eds.2003).
    [7]Shigeki Kusunoki, Japan's Government Procurement Regimes for Public Works: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 32 Brook.J.Int'1 L.2007.
    [8]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MA:Addison-Wesley Company,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