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学视角下养老服务供给路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老年人群的养老服务需求剧增。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有政府公办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民营机构养老、家庭养老、老人自养(空巢独居)等。在养老服务领域,不仅存在供不应求、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准入门槛高、主体责任不明的矛盾,也存在发展不均衡、总体质量较低、重护理轻慰藉等问题。如何在人口日趋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迫切的趋势下,提供一种既充分保质,又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是解决养老服务问题的当务之急。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没有承袭学术界和政策领域普遍认同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主体模式,而是在比较了现有几种养老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从准公共产品和经济学三个基本问题、基本假设和基本原理的视角,分析了政府、社会资本、社区、地域化公益组织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空间。由此提出社会资本在竞争市场下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政府宏观调控并为特殊老人兜底购买、社区优化发挥养老服务资源、地域化公益组织增补老人福利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这种路径趋势更能产出专业化和充沛的养老服务、调动市场积极性和流动性、促进老年养老服务可持续与整体改进。
     在此研究目的下,本文的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援引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数据,在养老服务需求剧增的和现有供给模式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指出养老服务供给研究的价值,并提出了研究问题、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研究了问题的产生及养老服务需求内容。文章从社会问题的内涵和核心要义出发,对养老服务供给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择议,并结合社会政策的产生条件,指出养老服务已经进入我国社会政策的审视范围。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和专业化养老服务的要素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对现有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政府公办机构、社区、民营养老机构、家庭养老的优缺点及老人自养(空巢独居)的问题,并探讨了我国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的影响因素。旨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发展的应有趋势。
     第四章,文章从公共物品理论出发,对养老服务的产品性质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养老服务“准公共产品”的定位。随后,针对养老服务要不要生产、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经济学基本问题,文章将“养老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从经济学的经济人、资源稀缺性、个人产权的三个假设和利益最大化、供求关系、等价交换的三个原理出发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文章对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的路径趋势进行了分析。首先援引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中对于“政府、市场、市民社会”的平衡观点。其次,明确了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必要性和生产的主体地位,并对政府宏观调控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政府应承担的引导、规范、监管和兜底购买责任。随后,结合实际与发展趋势,分析了社区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定位和福利增补作用,如社区具有养老服务临近、快速、便于跟进,拥有健身中心、卫生服务站等养老服务资源。最后,分析了地域化关爱老人公益组织的优势、作用空间及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这部分首先对养老服务供给领域现有的几种争议,提出了自己的认知;其次,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再次,对自己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明确。
With increasing aged population, the demand for aged care service is increasing sharply. There are several aged care services modes in China, such as Government-run care service, social capital operation, community supply, family support and empty nest living alon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aged care service supply. For example, aged care service supply is less than huge demand, the access threshold is high, supply responsibility is not clear, the development is unbalance, the overall service quality is very low, emphasis of nursing but not spirit comfort. In aging China, It is a important and urgent problem that how to supply a abundant, high-quality and sustainable aged care service mode for increasing demands.
     The paper's idea is different with the common ideas about Home-care or Community aged care service which is popular in academy and political circle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it analysi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ose common aged care service modes, and it analysi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social capital, community and local public interest organization based on quasi-public product and economic principles' perspective,then it pointed out that it's a more professional,abundant,market-actively,sustainable and improved mode which including social capital supply professional aged care service, the government is responsible for macro-control and buying service for poor old people, the community optimize aged care resource, and the local public interest organization improve the old people's welfare. Under this research purpose, the article contains following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a introduction. Based on the data and fact of aging, explain the necessity of aging care service mode research. Then point out the questions, mentality and methods of this research.
     Chapter tw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roblem and social policy, explain the problem of aging care service supply. Based on Maslow-need-hierarchy theory, the part puts forward the need of aging care service and the factors of professional aging care service.
     Chapter three explain the advantage and problem of existing aging care service modes, such as Government-run care service, community supply, social capital operation, family supply and empty nest living alone. Then the part discuss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nified mode. Aimed at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aging care service based on definitude of problems.
     Chapter four from public products theory perspective, point out the aging care service is a quasi-public goods. Then the part based on the three assumption of economics and thre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discusses what is produced, how to produce and for whom in aging care service area.
     Chapter five is trying to construct the aging care service mode system in China. The dissertation considers that the aging care service should pull in social capital to produce professional service, and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role in macro regulation and buying service for poor old people. Then the part puts forward the role of community and regional public interest organization, the community should optimize aged care resource, and the local public interest organization improve the old people's welfare.
     Chapter six is the conclusion. It puts forward the cognition for controversial views in aging care service,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inadequate of the research. At last, the part puts forward the conclusion.
引文
①国家统计局.2010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8月.
    ②波士顿咨询公司和瑞士再保险联合发布公告.2012年4月25日.
    ①郑秉文.社保压力对中国竞争力影响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年5月.
    ②温家宝:把握好五个原则,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7年3月5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①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①宁骚.公共政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①温家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3月15日.
    ②申剑丽.养老院困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8月19日.
    ③国务院办公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2011年12月27日.
    ④(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①姜向群,丁志宏,秦艳艳.影响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多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1年第4期.
    ①王磊.日间照料室“遭遇尴尬”[N].千山晚报.2010年3月27日.
    ①费孝通:家庭结构变迁中的老年赡养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83年第3期.
    ①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11年4月28日.
    ①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未来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5月.
    ①樊勇明.公共经济学(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②杨燕绥.社会保障:最大项公共品之一[J].中国劳动保障.2000年4月.
    ①张永生.卢美慧.张晗.公办养老院排号7干需等10年[N].新京报.2012-3-26.
    ②[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7页.
    ①徐丽敏.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与第三条道路下的社会工作[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6-20.
    ②安东尼·吉登斯著,李惠斌,杨雪冬译.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①[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M],姚开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02-503页.
    ②刘红芹,包国宪.2012.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机制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为例[J].理论与改革,2012年01期.
    ①唐钧,中国老年福利服务改革:调查与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1999年第3期.
    ②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③高岩.机构养老服务的国际比较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①丁元竹.解决当前中国社会面临问题的四大途径[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31期.
    ①彭华民,齐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与转型:一个制度主义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州),2011.10.169-176.
    ①林闽钢等,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J],学术月刊(沪),2012.1.5-13.
    ①朱婷婷.空巢老人的需求分析及福利增进模式探究[J].群文天地.2011年第9期.
    ②社区百老惠.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213727900.
    ③朱婷婷.公益组织推进中的“空巢老人”福利增进模式探究[J].社会福利.2012年第3期.
    ①钱锡红,申曙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老年人养老保障:解析社会网络[J],改革(重庆),2011.9.137-142.
    ②阎青春.公办养老院拒收失能老人是政府失职[N].新京报.2012-3-30.
    [1]国家统计局.2010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8月.
    [2]波士顿咨询公司和瑞士再保险联合发布公告.2012年4月25日.
    [3]郑秉文.社保压力对中国竞争力影响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年5月.
    [4]温家宝:把握好五个原则,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7年3月5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宁骚.公共政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温家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3月15日.
    [8]申剑丽.养老院困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8月19日.
    [9]国务院办公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2011年12月27日.
    [10](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1]姜向群,丁志宏,秦艳艳.影响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多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1年第4期.
    [12]王磊.日间照料室“遭遇尴尬”[N].千山晚报.2010年3月27日.
    [13]费孝通:家庭结构变迁中的老年赡养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83年第3期.
    [14]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11年4月28日.
    [15]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未来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5月.
    [16]樊勇明.公共经济学(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7]杨燕绥.社会保障:最大项公共品之一[J].中国劳动保障.2000年4月.
    [18]张永生.卢美慧.张晗.公办养老院排号7千需等10年[N].新京报.2012-3-26.
    [19][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7页.
    [20]徐丽敏.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与第三条道路下的社会工作[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6-20.
    [21]安东尼·吉登斯著.李惠斌、杨雪冬译.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2][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M],姚开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02-503页.
    [23]刘红芹,包国宪.2012.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机制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为例[J].理论与改革.2012年01期.
    [24]唐钧.中国老年福利服务改革:调查与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1999年第3期.
    [25]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6]高岩.机构养老服务的国际比较研究.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J].2011年08期.
    [27]丁元竹.解决当前中国社会面临问题的四大途径[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31期.
    [28]彭华民,齐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与转型:一个制度主义分析[J].福
    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州),2011.10.169-176.
    [29]林闽钢等.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J].学术月刊(沪).2012.1.5-13.
    [30]朱婷婷.空巢老人的需求分析及福利增进模式探究[J].群文天地.2011年第9期.
    [31]社区百老惠.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213727900.
    [32]朱婷婷.公益组织推进中的“空巢老人”福利增进模式探究[J].社会福利.2012年第3期.
    [33]钱锡红,申曙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老年人养老保障:解析社会网络[J].改革(重庆).2011.9.137-142.
    [34]阎青春.公办养老院拒收失能老人是政府失职[N].新京报.201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