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人权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前,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地位不断提高,研究国际非政府组织已成为国际关系学中一项重要课题。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权状况愈来愈被国际社会所关注。将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人权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客观的理论研究,是国际关系学理论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重要突破。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国际非政府组织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更为密切。在苏联解体与美国全球战略中,国际非政府组织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颜色革命以及近年来的部分国家政权更迭中,国际非政府组织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的关系由来已久,并且不断深入。在双方的良性互动下,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人权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对于中国的人权发展,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也发出了非常尖锐的批评。对此,笔者认为,对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这种表现,应该看作对中国人权发展的一种监督作用或者激励作用,而不应将其主观地定义为反华国际非政府组织。尤其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拢和利用国际非政府组织对中国人权发展进行干涉时,应当保持理性与发展的态度,坚持长远眼光,坚持辩证思维,科学看待国际非政府组织,科学利用国际非政府组织,科学借鉴国际非政府组织,积极促进与激励中国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Presently, NGO promotes unceasingl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function, thestatus enhances unceasingly, the research of NGO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the scien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eveloping fast along with the Chineseeconomy, the Human Rights situation is paid attention more and more by theinternational society. It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method and system about scien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hich is to do a system'sobjective fundamental research about relation of NGO and the Chinese Human Rightsdeveloping. As a result of the historical reality's reason, NGO is closer with theWestern country's relations. Disintegration of Soviet Union and US global strategy,NGO hold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Especially in the Color Revolution as well asrecent years' partial state power alternated, NGO has played the influential role. NGOis long-standing with China's relations, and unceasingly thorough. Under the bilateralbenign interaction, NGO has played the positive role in China's Human Rightsdeveloping process. Of course, for China's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many NGOalso send out a very sharp criticism. To thi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should as asupervisory role and incentive effect, but should not subjectively defined as theanti-china NGO. Especially in the US-led 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co-opted NGO,should keep a clear mind. Insist on long-term vision, adhere to the dialectical thoughtand use and reference NGO, for promoting and stimula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of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引文
1.【美】威廉·恩道尔著:《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吕德宏、赵刚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
    2.《世界知识》1988年05期。
    3.谭索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16页。
    4.【苏】利加乔夫著:《戈尔巴乔夫之谜》,赫崇骥等译,新华社参考新闻编辑部,1992年版,第87页。
    5.【苏】戈尔巴乔夫著:《真相与自白》,王尊贤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90页。
    6.【苏】戈尔巴乔夫著:《真相与自白》,王尊贤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90页。
    7.尧凌珊:《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文件和评论》,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第52页。
    8.【苏】萨塔罗夫等著:《叶利钦时代》,高增训等译,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第38页。
    9.谭索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
    10.谭索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543页。
    11.刘洪潮著:《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策略手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3页。
    12.谭索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544页。
    13.【苏】利西奇、谢列平著:《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徐昌翰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
    14.【美】彼得·施魏策尔著:《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页。
    15.【美】彼得·施魏策尔著:《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16.【苏】戈尔巴乔夫著:《改革与新思维》,世界知识出版社翻译出版,1988年版,第184页。
    17.1990年11月3日法国《费加罗报》载里根回忆录《我的生涯》。
    18.刘向文等著:《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及其教训》,国防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1页。
    19.张曙光著:《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20.阎学通著:《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21.Gaddis,Strategies of Containment.
    22.The White House,“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A New Century,”December1999,www.whitehouse.org.
    23.Gaddis,Strategies of Containment: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Postwar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chapter1.
    24.崔丕著:《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45-1994》,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
    25.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2,chaper1.
    26.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4.
    27.Richard H. Immerman, John Foster Dulles and Diplomacy of the ColdWar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28.傅宝安、吴才焕、丁晓强编:《“颜色革命”挑战与启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4页。
    29.胡鞍钢、门洪华主编:《解读美国大战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7页。
    30.《参考消息》2010年10月7日。
    31.《参考消息》2010年10月3日。
    32.《参考消息》2010年12月3日。
    33.《参考消息》2011年3月20日。
    34.傅宝安、吴才焕、丁晓强编:《“颜色革命”挑战与启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35.楚树龙、金威主编:《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第97页。
    36.傅宝安、吴才焕、丁晓强编:《“颜色革命”挑战与启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37.《参考消息》2011年2月18日。
    38.《参考消息》2011年2月23日。
    39.王逸舟:《国际政治中的“非政府组织”》,载《东方》,1995年第五期。
    1.苏长和著:《非国家行为体与当代国际政治》,载《欧洲》刊物1998年第一期。
    2.李少军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页。
    3.John T. Rourk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n the World Stage,McGraw-Hill/Dushkin,2003,228-230.
    4.饶戈平主编:《国际组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页。
    5.张贵洪主编:《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6.杨广、尹继武著:《国际组织概念分析》,载《国际论坛》,2003年第3期。
    7.杨广、尹继武著:《国际组织概念分析》,载《国际论坛》,2003年第3期。
    8.张贵洪主编:《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9.【法】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35-636页。
    10.肖佳灵、唐贤兴主编:《大国外交》,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693页。
    11.Cliver Arche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London: George Allen&Unwin,1983,pp32-35。
    12.包霞琴、苏长和主编:《国际关系研究:理论、视角与方法》,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第75页。
    13.http://earthtrends.wri.org
    14.Sidney Tarrow,“Transnational Politics: Contention andInstitution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Science,4,2001,pp1-20.
    15.王名、刘培峰主编:《民间组织通论》,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16.王逸舟著:《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90页。
    17.See L. C. White,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ew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51,P.4。
    18.刘鸿武、沈蓓莉主编:《非洲非政府组织与中非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19.Jackie Smith, Charles Chatfield: Transnational Social Movementsand Global politics.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1997,p21.
    20.徐莹著:《当代国际政治中的非政府组织》,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第32页。
    21.【美】玛莎·费丽莫著:《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袁正清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3页。
    22. Jackie Smith, Charles Chatfield: Transnational Social Movementsand Global politics.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1997,p25.
    23.徐莹著:《当代国际政治中的非政府组织》,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24.【美】莱斯特·萨拉蒙著:《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5.王杰、张海滨、张志洲著:《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
    26.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课题组编著:《外国非政府组织》,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
    27. See Burton A. Weisbrod ed. To Profit or Not to Profit-TheCommer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8。
    28.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74页。
    29.王逸舟著:《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载《社会科学论丛》,2002年第八期,第7页。
    30.【美】伊丽莎白·埃克诺米、米歇尔·奥克森伯格主编:《中国参与世界》,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31.罗平汉著:《文革前夜的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6页。
    32.王锦思著:《日本行,中国更行》,青岛出版社,2010年版,第73页。
    33.楚树龙、金威主编:《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第69页
    34.楚树龙、金威主编:《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第329页。
    35.张贵洪主编:《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2页。
    36.《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09月03日。
    37.《人民日报》2001年2月27日。
    38.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网站。
    39.《瞭望东方周刊》2005年第32期。
    40.《希望泉》,2010年第5期。
    41.《公民社会与NGO发展周刊》第119期。
    42.《南风窗》,2009年第26期。
    1.胡文涛著:《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第227页。
    2.资中筠著:《财富的归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人民日报》2007年3月10日。
    4.赵厚勰著:《雅礼与中国: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研究(1906-1951)》,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5.中国公益广告网站。
    6.《检察风云》2007年第13期。
    7.青翼社会工作网站。
    8.新华网河北消息,2003年5月28日。
    9.《光明日报》2007年2月7日。
    10.合锐众益网站。
    11.山东国际商务网站。
    12.自然之友网站。
    13.中国民政部网站。
    14.《中国环境报》2001年10月29日。
    15.《成都日报》,2009年2月9日。
    16.《南充日报》2008年10月3日。
    17.欧华大学网站。
    18.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
    19.《中国发展简报》网站。
    20.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10月18日。
    21.《光明日报》2009年10月11日。
    22.《中国发展简报》网站。
    23.《环球时报》,2008年7月7日。
    24.《环球时报》,2007年11月19日。
    25.中国新闻出版网论坛,2008年7月2日。
    26.《环球时报》,2008年7月2日。
    27.《避免转基因食品指南2005》,2005年11月14日。
    28.《环球时报》,2008年7月2日。
    29.《现代职业安全》,2010年08期。
    30.《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2010年9月3日。
    31.香港乐施会中文网站。
    32.王学东著:《外交战略中的声誉因素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33.《环球时报》2008年1月28日。
    34.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IIP)《美国参考》,2008年4月3日。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http://usinfo.state.gov。
    35.英国《《泰晤士报〉》2008年10月26日。
    36.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
    37. zh-hk.wordpress.com/tag/曾金燕/
    1. Koh A. Annan: Two Concepts of Sovereignty, Economist, September18,1999.
    2.【英】劳特派特主编:《奥本海国际法》上卷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2页。
    3.【美】达姆罗斯著:《人权和国家制度价值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49页。
    4.李步云著:《论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50页。
    5.白佳梅、龚刃韧、李鸣等编著:《国际法上的人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5页。
    6.【美】亨金著:《权利的时代》,信春鹰、吴玉章、李林译,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7.《参考消息》,2002年3月24日。
    8.刘海年主编:《(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46页。
    9.刘楠来等编:《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9页。
    10.【美】亨金著:《权利的时代》,信春鹰、吴玉章、李林译,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11.《环球时报》2010年1月14日。
    12.《参考消息》,2011年3月10日。
    13.【美】莱斯利·辛克莱著:《相互竞争之中的多种全球化概念》,梁展编选:《全球化话语》,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6页。
    14.杨立英、曾盛聪著:《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1页。
    15.【英】曼纽卡·卡斯特著:《网络社会的兴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页。
    16.【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
    17.杨立英、曾盛聪著:《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
    18.许征帆著:《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4页。
    19.傅宝安、吴才焕、丁晓强编:《“颜色革命”挑战与启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6页。
    20.傅宝安、吴才焕、丁晓强编:《“颜色革命”挑战与启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7页。
    1.叶常林等著:《非政府组织前沿问题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饶戈平主编:《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组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3.刘鸿武、沈蓓莉主编:《非洲非政府组织与中非关系》,[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4.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课题组编著:《外国非政府组织概况》,[M],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5.赵景芳著:《美国战略文化研究》,[M],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
    6.蒲宁著:《地缘战略与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塑造》,[M],时事出版社,2009年5月版。
    7.杨毅主编:《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M],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
    8.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国际战略形势分析2008.2009》,[M],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
    9.李植谷、郑翰君主编:《美国全球战略大调整》,[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潘志平主编:《颜色革命袭击下的中亚》,[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11.王学东著:《外交战略中的声誉因素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12.李步云著:《论人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13.胡文涛著:《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在中国的运用》,[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14.张曙光著:《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5.王建芹著:《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16.徐莹著:《当代国际政治中的非政府组织》,[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7月版。
    17.郭道晖著:《社会权力与公民社会》,[M],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18.王名、李勇、黄浩明编著:《英国非营利组织》,[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9.王名、李勇、廖鸿、黄浩明编著:《日本非营利组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罗艳华等著:《美国输出民主的历史与现实》,[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21.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编:《中国人权的基本立场和观点》,[M],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
    22.胡云腾著:《存与废---死刑基本理论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23.谭索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4.罗艳华著:《国际关系中的主权与人权---对两者关系的多维透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M],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刘楠来、比伊尔等编:《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7.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编:《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中国人权白皮书汇编》,[M],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
    28.刘学成、李继东主编:《中国和美国—对手还是伙伴》,[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9.胡鞍钢、门洪华主编:《解读美国大战略》,[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0.张注洪主编:《中美文化关系的历史轨迹》,[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1.王杰、张海滨、张志洲主编:《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盛洪生、贺兵主编:《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第三者”:非政府组织研究》,[M],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
    33.褚松燕著:《中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比较》,[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34.田玉荣主编:《非政府组织与社区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35.林修果主编:《非政府组织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6.若弘著:《NGO—非政府组织在中国》,[M],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7.顾建键等著:《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管理---中国和加拿大比较研究》,[M],上海交通大出版社,2009年版。
    38.吴新叶著:《农村基层非政府公共组织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9.王晓德著:《美国文化与外交》,[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0.陈金罗等著:《中国非营利组织法的基本问题》,[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41.刘明主编:《街头政治与颜色革命》,[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2.姜宪明、何苗编:《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第二版)》,[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3.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国际热点与中国的外交应对》,[M],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
    44.谭琳、姜秀花主编:《中国妇女组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45.吴显庆等著:《国际公共事物管理》,[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6.张文平著:《青年与国际政治》,[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47.傅宝安、吴才焕、丁晓强编:《“颜色革命”挑战与启示》,[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8.韩克庆主编:《礼盒福利与社会救助案例》,[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49.李惠斌主编:《全球化与公民社会》,[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0.楚树龙、金威主编:《中国外交战略与政策》,[M],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
    51.吴友富主编:《中国公共关系20年发展报告》,[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2.王辑思主编,庞中英分册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全球治理卷》,[M],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
    53.张海滨著:《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M],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54.叶江著:《全球治理与中国的大国战略转型》,[M],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55.吴新叶著:《城市草根政治的治理逻辑与展开》,[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6.王孔祥著:《国际人权法视野下的人权教育》,[M],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
    57.李少军著:《国际关系学研究方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58.李慎明、王逸舟主编:《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59.周弘等著:《外援在中国》,[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60.刘贞晔著:《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非政府组织:一种互动关系的分析——全球化与全球政治论丛》,[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1.王冬芳著:《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合作机制:公共危机的应对之道》,[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62.宫力、刘德喜、刘建飞著:《和平为上—中国对外战略的历史与现实》,[M],九洲出版社,2007年版。
    63.郑安光著:《国际政治到世界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4.楚树龙、金威主编:《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M],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
    65.蔡翠红著:《信息网络与国际政治》,[M],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66.张贵洪主编:《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7.王文主编:《争辩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68.王军、但兴悟著:《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四十年》,[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69.李少军著:《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0.杨洁勉著:《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外交政策比较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1.陈致远著:《多元文化的现代美国》,[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2.刘建飞著:《美国与反共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73.王立新著:《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4.倪世雄、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M],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
    75.陈月娥著:《近代日本对美协调之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76.李铁成、钱文荣主编:《联合国框架下的中美关系》,[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7.郝雨凡著:《美国对华政策内幕》,[M],台海出版社,1998年版。
    1. David P.Forsyth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M],1991by Lexington Books.
    2. Alan Gewirth: The Community of Rights,[M],1996by The UniversityChicago Press,
    3. Henry J.Steiner and Philip Alsto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inContext Law, Politics, Morals,[M],2000,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美】J·D·亨特著:《文化战争》,安狄等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美】欧文·拉兹洛编辑:《多种文化的星球》,戴侃、辛未译,[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6.【美】斯蒂芬·沃尔特著:《联盟的起源》,周丕启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美】彼得·卡赞斯坦主编:《国家安全的文化—世界政治中的规范与认同》,宋伟、刘铁娃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美】罗斯、朱锋主编:《中国崛起:理论与政策的视角》,[M],上海人世出版社,2008年版。
    9.【美】丽莎·乔丹等主编:《非政府组织问责:政治、原则与创新(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政府治理与改革系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美】入江昭著:《全球共同体》,颜子龙、李静阁译,[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1.【美】莱斯特·M.萨拉蒙著:《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贾西津、魏玉等译,[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2.【美】凯克、辛金克著:《超越国界的活动家:国际政治中的倡议网络——国际关系理论前言译丛》,韩召颖、孙英丽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美】明斯特著:《国际关系精要》,潘忠岐译,[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4.【美】杰克·唐纳利著:《普遍人权的理论与实践》,王浦劬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美】威廉·恩道尔著:《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吕德宏、赵刚等译,[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16.【美】彼得·施魏策尔著:《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M],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
    17.【美】亨金著:《权利的时代》,信春鹰、吴玉章、李林译,[M],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18.【苏】萨塔罗夫等著:《叶利钦时代》,高增训等译,[M],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19.【苏】利加乔夫著:《戈尔巴乔夫之谜》,赫崇骥等译,[M],新华社参考新闻编辑部,1992年版。
    20.【苏】戈尔巴乔夫著:《改革与新思维》,[M],世界知识出版社翻译出版,1988年版。
    21.【苏】戈尔巴乔夫著:《真相与自白》,王尊贤等译,[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2.【加】贝淡宁著:《超越自由民主》,李万全译,[M],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23.【加】布鲁斯·哈迪、顾建键、马立等著:《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管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4.【奥】曼弗雷德·诺瓦克著:《国际人权制度导论》,柳华文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5.【英】皮尔逊编:《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社会政策译丛》,苗正民译,[M],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