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投资选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是否以及如何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弥补市场缺陷,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其中政府如何有效地进行投资选择,即如何有效地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选择投资结构和投资模式、怎样完善投资制度等,便成为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由绪论、正文5章和结论与展望三个部分组成,约9万余字,基本思路是理论综述——经验验证——对策研究。在对地方政府投资进行理论抽象的基础上,将讨论重点放在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中的地方政府投资的规模、城乡空间结构、产业结构选择分析上。主要内容包括:
     1.统筹城乡发展与地方政府投资的理论分析
     该部分在综述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地方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了地方政府投资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效应,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中地方政府投资的评价框架和选择思路。首先,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是把城乡看着一个系统,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逐步形成初期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中期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后期市场主导、政府参与的城乡全方位自由交流与平等合作互利的经济体制,并以城乡制度一体化建设为保障,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优势,加大城乡经济发展条件和社会发展条件的投资力度,促进城乡产业结构、金融、社会、物质等资源配置的优化,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其次,分析了城乡统筹发展中政府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市场缺陷,促进经济协调运行。第三,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地方政府投资具有其他投资不可替代的效应,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举足轻重。第四,在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资选择应实现投资战略从城市偏向转向城乡统筹、投资结构从竞争性投资偏向转向公共产品供给、从追求需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供给能力建设、投资制度从城乡分制转向城乡同制、投资模式从政府直接投资转向政府主导的多元投资等5个转变。
     2.地方政府投资规模及其决定因素
     该部分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地方政府投资选择取向框架下,论述了地方政府投资最优规模选择的理论依据,并利用Eviews软件对地方政府投资的最优需求规模进行了检验,评价了规模效率及其成因,提出了优化地方政府投资规模选择的建议。首先,利用“最大社会收益”原则,从理论上分析了地方政府投资的最优规模条件,即当且仅当地方政府投资的边际社会成本MSC与边际社会收益MSB相等的时候,地方政府投资规模最优。其次,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建立脉冲响应函数,测定了地方政府投资的最优规模和地方政府投资的滞后程度,认为地方政府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0.183325时,地方政府投资的规模最优。第三,对地方政府投资规模效率进行评价并发现:从需求角度看我国地方政府投资总量长期不足;但从供给角度看已形成较大地方债务风险。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体制、投资效益预期、财政分权程度等。第四,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优化地方政府投资规模的对策建议:在充分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信贷能力、土地和环境等影响因素,地方政府投资相对规模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左右可能是适当的。
     3.地方政府投资产业结构选择
     该部分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地方政府投资选择取向的框架下,分析了地方政府投资产业结构现状,对地方政府投资产业结构效率进行了评价,讨论了地方政府投资产业结构优化选择的约束问题,提出了优化地方政府投资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首先,从现状看,地方政府投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平衡——投资重心偏离公益性事业,倾向竞争性产业。其次,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影响地方政府投资产业结构的因素包括长期实施城市优先经济发展战略、地方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等。第三,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资不能在各产业内平均分配,而应根据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和供给的短缺程度,确定各时期重点投资产业。一是通过选择前后关联较高的产业重点投资,引导城乡产业进行合理分工与协作,同时,加大农业重点领域的政府投资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发挥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切实统筹工业和农业发展;二是应根据市场失灵的领域,确定不同时期的产业投资重点,逐步降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资比重,加强外部性明显的公共产品领域投资,强化保持可持续发展发展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增长质量和效益方面的投资,保证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三是要统筹兼顾、同等对待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通过城镇化推动农村工业化,加强工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工业化带动农村发展;四是在提档升级城市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商贸、物流、旅游等基础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创意、养生康复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促进城乡服务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4.地方政府投资城乡空间结构选择
     该部分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地方政府投资选择取向的框架下,分析了地方政府投资城乡空间结构现状,对城乡空间结构效率和决定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了地方政府投资城乡空间结构选择的建议。首先,地方政府投资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空间结构矛盾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投资的城乡结构失衡和区域结构差距较大等两个方面,地方政府投资城乡差距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经测算,城乡投资差距0.764573元,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1元。其次,地方政府投资城乡结构不佳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主要原因之一,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城乡结构差异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结构差异存在累积因果循环效应,相互影响、不断自我强化。第三,地方政府投资空间结构选择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一定、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保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又确保城市稳定发展,只有加快发展城乡经济才能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第四,地方政府投资在空间结构选择上,应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及时调整地方政府投资城乡空间投资投向,一是要与地方政府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一致;二是要在保证提高农村投资水平的同时,继续加强城市投入;三是要根据城乡就业结构、城乡人口结构水平、城乡空间距离等因素调整地方政府投资;四是要调整地方政府投资提供公共产品方式,从注重公共产品建设转向注重公共产品后期维护。
     5.地方政府投资政策优化选择
     该部分研究了地方政府投资制度优化选择,并对地方政府投资配套政策进行探讨。首先,阐述了现行投资制度的发展现状,认为尽管经过30多年改革的实践,城乡投资体制改革逐渐完善,但仍然存在不足,尚不能完全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其次,在借鉴国外政府投资体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现行投资制度的弊端,对建立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投资制度选择提出了建议。一是尽快出台政府投资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投资管理制度;二是从明确投资主体、完善事前评估制度、建立项目调整机制、完善审批制度等方面完善地方政府投资决策制度;三是从决策责任追究制、社会监督机制、项目后评价制度等方面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资决策的监督,抑制投资冲动;四是全面放开民间投资参与城乡发展建设的限制,创新和完善民间投资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五是通过扩大政府间接投资范围、改革财政补贴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几个措施,创新地方政府投资模式。第三,讨论了建立财政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等与基本投资制度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利益平衡机制,注意不同政策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替代效应,充分发挥各种政策作用,优化配置城乡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文献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实现路径。首先,统筹城乡发展内涵不是消灭城乡差别,而是把城乡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逐步形成初期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中期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后期市场主导、政府参与的城乡之间全方位自由交流与平等互利合作的经济体制,并以规范化服务性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优势,加大城乡经济发展条件和社会发展条件的投资力度,促进城乡产业结构、金融、社会、物质等资源配置的优化,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缩小城乡二元差距,实现城乡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的发展机会平等,最终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全面统筹发展。其次,统筹城乡发展初期的基本实现路径是,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方式,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为核心,实现经济统筹发展,加大社会发展投入,实现社会统筹发展;以各项制度创新突破点,实现政治统筹发展,以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共享公益文化事业为重要目的,实现城乡文化统筹发展。
     2.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涵基础上,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的地方政府投资选择的5个转变:一是地方政府投资战略要从城市偏向转向城乡统筹,把农村真正纳入到城市同等重要的位置,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农村的有力支持和适当保护。二是地方政府投资结构要从竞争性投资偏向转向公共产品供给,逐步降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资比重,加强外部性明显的部分公共产品领域投资,强化保持可持续发展发展的投资,确保农业公共产品投资。三是地方政府投资要从追求需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供给规模能力建设,遵从与财力相适应的原则,坚决避免投资规模的大起大落。四是地方政府投资制度要从城乡分制转向城乡同制,要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公平的市场准入条件,逐步形成非自然垄断业务领域的竞争机制,建立合理的公共服务价格机制,使投资者能够取得应有的回报,制定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的财税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城乡统筹建设,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统一城乡土地制度。五是地方政府投资模式要从政府直接投资转向政府主导的多元投资,地方政府根据公共产品具有的不同属性,应该采用不同的配置规则进行公平、有效的提供,实现地方政府投资模式从直接投资转向多元投资。
     3.在地方政府投资在空间结构选择上,提出应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及时调整地方政府投资城乡空间投资投向。一是要按城乡公共产品的不同需求,对地方政府投资重点进行相应调整。二是要在保证提高农村投资水平的同时,继续加强城市投入,以适应城市化进程需要。三是要根据城乡就业结构、城乡人口结构水平、城乡空间距离等因素调整地方政府投资,特别是注重农民工和农村地区“空心村”、“空心镇”等的基础公共产品结构调整。四是调整地方政府投资提供公共产品方式,从重公共产品建设转向重公共产品后期维护。
     由于时间和本人能力有限,尚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一是城乡统筹发展涉及面广,重点问题研究不是很突出。二是政府投资阐述不够完善,更全面的探究统筹城乡发展的政府投资战略问题,还应该涉及政府投资项目结构问题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三是对政府投资效率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没有定量分析,地方政府投资效率的定量分析不足。上述问题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成果。
After the founding of PRC, the strategy of giving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heavy industry has resulted in a special divisional system in China, which is called 'urban-rural dualistic structure'. Taking the rural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a series of rural reform measures as a breakthrough, we once narrowed the gap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When we transformed the reform focus from rural areas to urban areas later, the gap between them has gradually widened again. Currently, how to balan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has extensively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should think deeply about what kind of role it should play in resources-allocation and compensation for market imperfections. One thing important i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an effective choice in investment. This mean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firstly make effective choices in investment scale, investment structure, investment mode, etc. and secondly consummate investment systems.
     The paper is made up of thre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the body, 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The paper has firstly made a theoretical analysis, secondly made experience-verification, and thirdly mad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n the background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the choice-analysis of investment scale, space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First of all,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theories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we presented the connotation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n, we took an analysis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about the local government's action in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We also discussed the effect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We finally proposed the evaluation frame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proposed five choices for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the investment strategy of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shift from urban bias to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should shift from competitive investment bias to public goods supply.
     Secondly, we made an analysis on the investment scale and its determinants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We examined the best demand scale for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evaluated the scale efficiency and its causes, and then made a proposal for optimizing the choice of the scale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Thirdly, we analyzed the pres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evaluated the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discussed the restricted problems of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finally made proposals for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Fourthly, we made an analysis on the urban and rural space structure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We analyzed then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pace structure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On the base of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n urban and rural space structure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we offered our proposals.
     Fifthly, we made a research on the optimizing choice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system. We expatiated the present investment system, and then made some proposals for establishing and consummating investment system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We also made some research on the supporting policies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The possible innovations of the paper come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on the basis of document study, we pointed out the connotation and basic implementation path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connotation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not mean to elimin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It is to take rural and urban economy and society as a unified system to realize sustainabl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equalize developing opportunitie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he basic implementation path is Government-Domain-and-Market-Participation. The key point is to develop productivity and promot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o realiz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ban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we put forward the five changes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choice:shifting investment strategy from urban bias to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shifting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structure from competitive investment bias to public goods supply, shifting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from scale expans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ly ability, shifting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system from an individual rural-urban system to a coordinated rural-urban system, shifting investment patterns from government direct investment to government-led multiple investment.
     Thirdly, considering the space structure choice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we proposed that market regulation should be the foundation, and we should also make some adjustments for the investment focu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mands for public products, we should make some adjustment to the priority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On the assumption of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level in rural areas, we should continue strengthening investment in urban area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urbanization.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should also made some adjustments according to urban and rural employment structure,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structure level, urban and rural space distance, etc.
引文
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2009
    2樊继达: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9,第18-21页
    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jrzg/2010-02/04/content 1527861.htm,《从一号文件看城乡统筹——“三农”发展的新趋势》
    4朱之鑫:《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仍存在五大问题》,新华网,2008.09.02.
    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2009
    6朱新武、阮大伟:《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障碍》,《统计研究》,1999.10
    7蔡防、杨涛: 《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 《中国社会科学》,2000.4
    8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4898718.html,《中国居民财产分布的城乡差距研究》
    9樊继达: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9,第16页
    10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2009年的数据整理所得
    11姚尧:《浅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衡的财政政策》,《商场现代化》,2009.1
    12樊继达:《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9,第18-21页
    1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12
    14樊继达:《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9,第18-21页
    15姚尧:《浅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衡的财政政策》,《商场现代化》,2009.1
    16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10.21
    17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10.19
    18杨静:《统筹城乡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05.9
    19张晴、罗其友、刘李峰: 《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4
    20本部分主要参考车维汉主编:《发展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第51-92页
    21埃比尼泽.霍华德著、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商务印书馆,2000.12,第1-18页
    22[日]岸根卓郎:《迈向21世纪的国土规划——城乡融合设计.序言》,科学出版社,1990.10,第vii页
    23车维汉主编:《发展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第58-64页
    24车维汉主编:《发展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第58-64页
    14车维汉主编: 《发展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第66-70页
    26段娟、文余源、鲁奇:《近十五年国内外城乡互动发展研究述评》,《地理科学进展》,2006.7
    27朱皓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28李广舜:《国内外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成果综述》,《地方财政研究》,2006.2
    29杨立新、蔡玉胜:《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梳理和深入探讨》,《税务与经济》,2007.5
    30孙成军:《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及经验启示》,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5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8,第552页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224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第713页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第387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第445-446页
    36孙成军:《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及经验启示》,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5
    37李建建、陈少晖著:《统筹城乡发展:历史考察与现实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2,第81页
    38《中国共产党大事记》,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4/index.html
    39王国莲:《“五个统筹”思想的时代特质》,《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5
    40孙成军:《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及经验启示》,《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5
    4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9页
    4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406页
    4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10,第376页
    4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10,第65页
    45编写组:《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学习读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9,第20-68页
    46编写组:《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学习读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9,第20-68页
    47鞠正江等:《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对策措施》,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
    48陈希玉:《论城乡统筹》, 《发展论坛》,2003.10
    49胡进祥:《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 《学术交流》,2004.2
    50周琳琅:《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1姜太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动力》, 《农村经济》,2005.6
    52秦庆武:《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与重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53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课题组: 《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 《浙江经济》,2003.21
    54段娟、文余源、鲁奇:《近十五年国内外城乡互动发展研究述评》, 《地理科学进展》,2006.7
    55郭翔宇: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 《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
    56陈锡文:《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改革与理论》,2003.3
    5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联合课题组: 《我国走出二元结构之路(总报告)》,《经济研究参考》,2005.9
    58马骁:《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与财政政策选择》, 《财经科学》,2008.12
    59温铁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比较发展研究》,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4
    60鞠正江:《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对策措施》,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
    61单志芬、王明生等: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思路与举措的探讨》, 《学术交流》,2006.1
    62解惠: 《略论统筹城乡发展的几个问题》, 《中共济南巾委党校学报》,2004.1
    63郑立新:《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创城乡一体化—<宁波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专家综述>》,《宁波通讯》,2005.1
    64张红宇:《关于城乡统筹推进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2005
    65秦庆武:《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与重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66洪银兴:《城乡差距和城乡统筹的优先次序》, 《当代经济研究》,2008.1
    67刘重:《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矛盾及其对策》, 《城市》,2009.5
    68王志刚:《中国农村基础设施需求的测算》, 《财政研究》,2007.12
    69张晴、罗其友、刘李峰: 《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4
    70沈孔忠:《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 《人文地理》,1999.4
    71郭翔宇,颜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分析与评价》,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72赵兴罗:《制度创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路径》, 《许昌学院学报》,2004.4
    73陈晓华、张红宇: 《统筹程序和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2004.1
    74姜长云:《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思路》, 《经济研究参考》,2005.1
    75郭翔宇,颜华: 《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分析与评价》,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76城乡二元结构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课题组: 《中国城乡经济及社会的协调发展》, 《管理世界》,1996.3-4
    77刘志澄:《统筹程序发展是实现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3
    78叶翠青:《城乡差别的财税政策是形成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经济因素》,《经济研究参考》,2004.8
    79韦廷柒:《中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财政政策导向》, 《改革与战略》,2002.12
    80付月红:《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路径探析》,《安徽农业科学》,2005.7
    81李广舜:《国内外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成果综述》, 《地方财政研究》,2006.2
    82刘美平:《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理论分析与路径选择》, 《税务与经济》,2006.3
    83韩长赋:《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时事报告》,2003.5
    84麻智辉: 《加速城市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西社会科学》,2004.7
    85黄祖辉、卫龙宝: 《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政策》,2005.4
    86程宏志、方留: 《安徽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路衡封靳口对策建议》, 《理论建设》,2005.1
    87张华、王艳: 《转型期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研究》, 《北方论丛》,2006.5
    88姜作培: 《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政府运作机制》, 《国家行政学院报》,2004.3
    89胡进祥:《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 《学术交流》,2004.2
    90张红宇:《关于城乡统筹推进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2005
    91秦庆武: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与重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92杨立新、蔡玉胜: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梳理和深入探讨》, 《税务与经济》,2007.5
    93李萍、陈志舟等: 《统筹城乡发展与效率公平的权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3,第66-77页
    94秦庆武: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与重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95罗兴佐、刘书文:《市场失灵与政府缺位——农田水利的双重困境》,《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6
    96陆云航: 《要素积累、政府政策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当代财经》,2006.4
    97方辉振: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失灵与政府责任》, 《理论视野》,2007.8
    98郑雪莲、黄衍电: 《财政投融资如何加快新农村建设》, 《网络财富》,2008.5
    99刘溶沧、杨之刚编著: 《财政学论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00厉以宁: 《厉以宁九十年代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1李一花: 《中国地方政府投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2
    102吴敬琏:《吴敬琏自选集(1980-2003)》,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12
    103张雷宝:《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研究》, 《财政研究》,2004.3
    104林辉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合理化的探索》, 《新东方》,1995.5
    105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十一五”时期的投资总量、结构和政府投资战略》,《宏观经济研究》,2005.11
    106卢中原: 《关于投资和消费若干比例关系的探讨》, 《调查研究报告》,2003.43
    107李扬、殷剑峰:《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研究》,2005.2
    108乔为国、潘必胜: 《我国经济增长中合理投资率的确定》, 《中国软科学》,2005.7
    109谭小芳、王迪明、邹存慧:《我国投资和消费结构合理区间的实证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6.4
    110 J. B. Ratner(1983) Government Capital and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U. S. Private Output. Economics Letters.1983.13:213-217.
    111Ford R, R. Poret(1991) Infrastructure and Private Sector Productivity. OECD Working Paper No.91,1991.
    112 Easterly, W. S.Rebelo(1993) Fiscal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417-458.
    113于长革: 《经济增长与政府公共投资分析》,《经济科学》,2004.1
    114于长革: 《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财经研究》,2006.2
    115钱谱丰、李钊: 《对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的探讨》, 《理论探讨》,2007.4
    116 Barro Robert J.(1990)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1990,98:103-125.
    117 Paul Evans, Georgios Karras(1994) Are Government Activities Productive?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U. S.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4, Vol.76, No.1-11.
    118 S.Devarajan, V.Swaroop&H.Zou(1996) The Composi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6,37:313-344.
    119孙群力:《公共投资、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中南财经政府大学学报》,2005.3
    120郭庆旺、贾俊雪:《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经济研究》,2006.7
    121牛晓奇,孝岩:《政府公共投资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湖北省数据的实证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34
    122刘卓裙、于长革:《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及其最优规模分析》,《经济科学》,2006.1
    123王君萍、孔祥利:《公共支出最优规模:1978-2003的样本数据求解》, 《财经论丛》,2006.5
    124钱谱丰、马添翼: 《试析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2
    125殷强: 《我国公共投资规模效率实证分析》,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7.2
    126于爱晶、周琳瑶:《我国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和就业的关系》,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9
    127黄志冲: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经济学研究》, 《中国农村观察》,2000.6
    128张红宇:《关于城乡统筹推进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2005
    129曾业松:《新农论》,新华出版社,2004,第238-250页
    130郑雪莲、黄衍电:《财政投融资如何加快新农村建设》,《网络财富》,2008.5
    131沈尤佳:《关于政府投资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之我见》,《农业经济》,2005.1
    132邵平桢:《统筹城乡发展与财政投融资风险防范》,《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9.3
    133卢建新:《投资制度、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金融与投资论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5
    134谢莹:《深化地方政府投资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地方财政研究,2005.11
    135殷强:《中国公共投资效率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第116-144页
    136何志强、李一鸣:《投资、投资效率与投资制度:文献视角的探讨》,《财经科学》,2006.6
    137谢升峰:《政府投资效应研究:中外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第264-277页
    138王国华、李克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财政研究》,2003.1
    139李国祥:《新农村建设政府投资制度应先行》,《小城镇建设》,2006.3
    140顾吾浩: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上海新郊区新农村建设》, 《上海农村经济》2006.11
    141刘荣增:《城乡统筹理论的演进与展望》,《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142孟芳等:《农村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及对策研究》, 《理论界》,2006.7
    143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第815页
    144潘传林: 《统筹城乡发展的范式探寻与现实归路》, 《新重庆》,2008.4
    145郭伟: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统筹城乡发展》,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6
    146蒋华东: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方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9,第38页
    147颜华:博士论文,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东北农业大学,2005.6,第51页
    148赵保佑、李军法等主编: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科学评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第202-203页
    149编写组: 《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学习读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9,第20-68页
    150《统筹城乡发展应当坚持的几个原则》,http://www.csghj.gov.cn/show.aspx?id=175&cid=28
    151编写组: 《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学习读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9,第20-68页
    152李建建、陈少晖等著: 《统筹城乡发展:历史考察与现实选择——以福建省为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2,第114—118页
    153许鲜苗、宋福忠: 《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选择》, 《重庆社会科学》,2009.6
    154刘美平: 《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理论分析与路径选择》, 《税务与经济》,2006.3
    155樊继达:《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9
    156潘传林:《统筹城乡发展的范式探寻与现实归路》, 《新重庆》,2008.4
    157刘美平:《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理论分析与路径选择》, 《税务与经济》,2006.3
    158刘美平:《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理论分析与路径选择》, 《税务与经济》,2006.3
    159许彩国:《论市场机制》, 《财贸研究》,1996.3
    160陈东琪: 《新政府干预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第8页
    161本小节主要参考王国清、马骁、程谦: 《财政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36页
    162赵丙奇: 《农民负担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经济问题探索,2002.11
    163袁天鹏:《论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贵州大学,硕士论文,第37页
    164胡进祥:《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 《学术交流》,2004.2
    16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2009
    166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4898718.html,《中国居民财产分布的城乡差距研究》
    167陶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负担》,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68陶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负担》,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69陈俊红、吴敬学、周连弟: 《北京市新农村建设与公共产品投资需求分析》, 《农业经济问题》,2006.7
    170袁天鹏: 《论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贵州大学,硕士论文,第37页
    171赵丙奇:《农民负担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经济问题探索,2002.11
    172郭泽保:《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选择的表达机制》, 《中国行政管理》,2004.12
    173董前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博弈及制度选择》,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6
    174吴俊培:(PUBLIC GOODS的译名应是公共商品——兼论公共商品概念的理论意义》, 《财政研究》,1994.5
    175董前程: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博弈及制度选择》,《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6
    176萨瓦斯: 《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69-70页
    177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第665页
    178姜晓萍:《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行政障碍与地方政府治理》, 《理论月刊》,2008.4
    179赵丙奇:《农民负担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经济问题探索,2002.11
    180张恒龙、陈宪:《当地西方财政分权理论概要》,《国外社会科学》,2007.3
    181蒋文龙: 《填平鸿沟的成功探索——浙江省统筹城乡兴“三农”调查》,《观察与思考》,2008.11
    182编写组编著: 《统筹城乡发展:领导干部学习读本》,党建出版社,2005.6,第196页
    183编写组编著:《统筹城乡发展:领导干部学习读本》,党建出版社,2005.6,第197页
    184郭建军: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 《经济研究参考》,2007.1
    185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法办公厅: 《关于全省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见》,2005
    186成都市统计局:《成都统计年鉴》,2009
    187http://www.chengdu.gov.cn/GovInfoOpens2/detail_allpurpose.jsp?id=u8vlRlZfcnWdCU7pKkoW,成都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
    188张其佐:《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与借鉴》,新华网,2001.6
    189陈永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国际经验、教训及启示》, 《生产力研究》,2008.19
    190周维宏:《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日本的经验》,《日本学刊》,2007.1
    191郭建军:《日本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和经验教训》, 《调查研究报告》,2006.258
    192主要参考:解垩:《发展中国家城乡统筹得失及启示, 《中国经贸导刊》,2005.4
    193中国农业外经外贸信息网:《巴西农业概况》,http://www.cafte.gov.cn/ggnygk/20041020/341.asp
    194李泉:《中外处理城乡关系的实践与启示——兼论西部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开发研究》,2006.5
    195陈永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国际经验、教训及启示》, 《生产力研究》,2008.19
    196陈永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国际经验、教训及启示》, 《生产力研究》,2008.19
    197姚林香: 《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第92页
    198谢升峰: 《政府投资效应研究:中外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第82页
    199刘小勇:《政府人力资本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2008.3
    200马栓友:《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01李一花:《中国地方政府投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2,第49-69页
    202王克林:《我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影响的差异比较》, 《现代商贸工业》,2007.12
    203李广杰、花小安:《地方政府投资行为、规制与经济增长——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及其规制研讨会综述》,《经济研究》,2009.6
    204于爱晶、周琳瑶:《我国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和就业的关系》,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9
    205陈工、苑德宇:《我国公共投资挤占私人投资了吗——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财政研究》,2009.12
    206王国清、马骁、程谦:《财政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88-89页
    207王国清、马骁、程谦:《财政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89页
    208李一花:《中国地方政府投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2,第49-69页
    209戴天柱:《财政投融资的功效分析》,经济问题,2000.3
    210张中华:《中国市场化过程中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8,第232-254页
    211张中华:《中国市场化过程中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8,第232-254页
    212孙茂颖等:《政府投资范围再界定》,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
    213戴天柱:《论政府投融资的宏观调控功能》, 《财经论丛》,2000.3
    214谢升峰:《政府投资效应研究:中外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第138页
    215武普照:《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作用分析》, 《山东社会科学》,2007.4
    216申长平: 《政府投资效率的理论分析》,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院学报》,2000.12
    217邱华炳、刘瑞杰:《论我国政府投资的理论创新与职能转换》, 《投资研究》,1997.1
    218申长平: 《政府投资效率的理论分析》,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院学报》,2000.12
    219申长平:《政府投资效率的理论分析》,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院学报》,2000.12
    220徐梅:博士论文, 《地方公共投资研究》,四川大学,2002.10,第88页
    221徐梅:博士论文,《地方公共投资研究》,四川大学,2002.10,第91页
    222况松:博士论文,《制度与效率:基于中国债券市场的思考》,西南财经大学,2006.4
    223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3
    224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美]科斯、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一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25袁庆明:《论制度的效率及其决定》, 《江苏社会科学》,2002.4
    226袁庆明:《论制度的效率及其决定》, 《江苏社会科学》,2002.4
    227徐梅:《论地方公共设施区位选择的目标与原则》,《生产力研究》,2005.10
    228徐梅:《论地方公共设施区位选择的目标与原则》,《生产力研究》,2005.10
    229徐梅:博士论文,《地方公共投资研究》,四川大学,2002.10,第63页
    230郭翔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要忽视农业发展》,《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31景普秋、张复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人口环境与资源》,2003.3
    232陈喜梅:《城乡统筹发展——基于“城市偏向”对策的研究》,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2
    233速水佑次郎著、李周译:《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第86-91页
    234张伟等:《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评价与改进对策》, 《中州学刊》,2005.6
    235潘小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地产权改革的发展与创新》,《软科学》,2007.6
    236曹堂哲:《公共经济的主体选择理伦依据和标准》, 《学术研究》,2003.1
    237郭庆旺、匡小平:《政府财政决策理论:最大社会收益原则》,《财经科学》,2001.2
    238刘洋:《我国政府支出适度规模估计及最优动态路径研究》,《管理学报》,2009.12
    239郭庆旺、匡小平: 《政府财政决策理论:最大社会收益原则》, 《财经科学》,2001.2
    240刘洋:《我国政府支出适度规模估计及最优动态路径研究》,《管理学报》,2009.12
    241刘洋:《我国政府支出适度规模估计及最优动态路径研究》, 《管理学报》,2009.12
    242殷强:《中国公共投资效率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第65页
    243刘洋: 《我国政府支出适度规模估计及最优动态路径研究》,《管理学报》,2009.12
    245王威:《公共投资效应的制约因素及提高途径》,《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246李一花:《中国地方政府投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2,第146页
    248张雷宝:《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1,第81-83页
    249《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50蔡防:《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9
    251张雷宝:《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1,第83页
    252中国日报: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fxpl/2010-06-15/content_458660.html,《监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需上法制轨道》
    253殷强:《中国公共投资效率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第62页
    254李一花:《中国地方政府投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2,第148页
    255马骁,范凤山:《后转型时期政府投资政策研究》,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25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第261页
    257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上一轮经济上升期投资调控政策评述》,内部资料
    258国民经济产业: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是借鉴联合国1988年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第三次修订本)而制定的。这里将地方政府投资的“国民经济行业结构”统一改为“地方政府投资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以示本部分内容结构上下一致。
    259周法兴:博士论文,《中国政府投资政策转变及其影响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7,第102页
    26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9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1998》
    261范德成、王晓辉:《我国产业投资结构问题分析与优化对策研究》,2002.8
    262崔潮:《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成因与对策》,《当代经济》,2010.3
    263苏明:《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理论与制度保证(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3.4
    264李一花:《中国地方政府投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2,第155-175页
    265白景明、孟翠莲等:《现行财税体制对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中国财政》,2008.7
    266王秀治:《上海城乡工业协调发展问题初探》, 《上海经济》,1991.3
    267徐宏:《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农业经济》,2004.6
    268李一花:《中国地方政府投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2,第155-175页
    269张书芹:《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4.2
    270速水佑次郎著、李周译:《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第86-91页
    271王志刚:《中国农村基础设施需求的测算》,《财政研究》,2007.12
    272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30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2008.12
    273王威:《公共投资效应的制约因素及提高途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274林万龙:《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下的城乡公共产品统筹供给:理论分析及其现实含义》,《中国农村观察》,2005.2
    275杨静:《统筹城乡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与实证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第103页
    276林万龙:《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下的城乡公共产品统筹供给:理论分析及其现实含义》, 《中国农村观察》,2005.2
    277林万龙:《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下的城乡公共产品统筹供给:理论分析及其现实含义》, 《中国农村观察》,2005.2
    278洪银兴:《城乡差距和城乡统筹的优先次序》,《当代经济研究》,2008.1
    279吴理财:《从流动农民视角看公共产品供给——鄂川皖三省问卷调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280《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土地科学》,2009.10
    281崔浩、李继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治理问题》, 《浙江经济》,2008.7
    282此部分主要参考李春城等著:《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8,第7-15页
    283曹尔阶、李敏新、王国强: 《新中国投资史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第93-103页
    284张汉亚:《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体制改革》,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7929046.html
    285张汉亚:《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体制改革》,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7929046.html
    286钟晓敏:《市场化改革中的地方财政竞争》,财经研究,2004.1
    287谢莹:《深化地方政府投资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地方财政研究》,2005.11
    288刘兵: 《公共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论文,2009,第171页
    289施正文:《外国财政投资法律制度的比较及其借鉴》,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2
    290施正文:《外国财政投资法律制度的比较及其借鉴》,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2
    291邵明朝:《分权改革以来的法国公共投资监管述评》,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3
    292刘苏社:《完善政府支农投资管理的思考》,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
    29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2004.7
    294颜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政府投资行为研究》,重庆市软科学项目《重庆市实施发展装备制造业战略中投融资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04
    295龚明明、兰旭凌:《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投向定位与实践路径选择》,《农村经济》,2008.3
    296程祥国等:《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与反思》, 《江西社会科学》,2004.4
    297苏明:《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研究》,2007.5
    298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99李永宁:《关于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政策思考》, 《理论导刊》,2008.11
    300王春明:《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的路径选择》, 《农业经济》,2009.12
    301国家审计署:《10省区市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结果》,2009年第4号审计结果,2009.5
    302李永宁:《关于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政策思考》, 《理论导刊》,2008.11
    303马骁:《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与财政政策选择》,《财经科学》,2008.12
    304徐勇:《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305马骁: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与财政政策选择》, 《财经科学》,2008.12
    306魏欣:《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思考与完善》,《农村经济》,2007.5
    307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08.9
    308王峰虎、谢小平:《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财政对策》,《理论学刊》,2010.2
    309蒋定之:《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三十年》,《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2
    310聂峰、许文新:《从日本农协发展看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农业经济》,2008.1
    311蒋定之:《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三十年》,《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2
    312王慎:《我国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存在问题和改革思路探析》,《生产力研究》,2009.24
    313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年度计划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现状与政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09.8
    1.马克思: 《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
    2.哈维·S·罗森: 《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理查德-A·马斯格瑞夫:《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中国财经出版社,1987
    4.唐·埃思里奇: 《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安东尼·B·阿特金森、约瑟夫.E.斯蒂格里兹: 《公共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5
    6.阿兰·J·奥尔巴克:《公共经济学手册》(第1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7.李春城等著: 《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8
    8.王国清、马骁、程谦: 《财政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王传伦: 《西方财政金融思想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
    10.卢梭: 《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8
    11.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
    12.布伦南、布坎南: 《宪政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3.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
    14.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3
    15.曼瑟尔·奥尔森著,陈郁等译: 《集体行动的逻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6.罗伯特·索罗: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7.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
    18.阿瑟·刘易斯: 《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
    19.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
    20.《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http://www.china.com.ca/economic/txt/2008-11/18/content_16786527.htm
    21.程开明:《从城市偏向到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偏向政策影响城乡差距的Panel Data证据》,经济学家,2008.3
    22.蔡防、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2000.4
    2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05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12
    24.林毅夫: 《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5.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4898718.html,《中国居民财产分布的城乡差距研究》
    26.王浩:《城市倾向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业经济》,2008.8
    27.姜作培: 《论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学习与探索》,2004.4
    28.姚尧:《浅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衡的财政政策》,《商场现代化》,2009.1,No.564
    29.樊继达:《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9
    30.王伶、黄珊:《资源配置与城乡统筹发展》,《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1.张晴、罗其友、刘李峰:《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4
    32.姜长云: 《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思路》, 《经济研究参考》,2005.1
    33.姜作培:《城乡统筹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经济问题》,2004.6
    34.鞠正江: 《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对策措施》,《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
    35.刘美平:《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理论分析与路径选择》,《税务与经济》,2006.3
    36.姜太碧: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动力》, 《农村经济》,2005.6
    37.胡进祥: 《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 《学术交流》,2004.2
    38.王少国: 《现代西方投资理论研究述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6
    39.姜长云:《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思路》,《经济研究参考》,2005.1
    40.姜长云:《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协调状况及其深层原因》,2005
    41.郭建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7.1
    42.刘斌志、朱家明:《城乡统筹的社会学思考》, 《理论探新》,2008.3
    43.陈希玉:《论城乡统筹》,《发展论坛》,2003.10
    44.陈锡文:《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改革与理论》,2003.3
    45.郭翔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
    46.秦庆武:《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与重点》,《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7.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课题组: 《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的国际比较》,《浙江经济》,2005.8
    48.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课题组:《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浙江经济》,2003.21
    49.刘国炳:《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构想》,《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5
    50.胡必亮: 《与“三农”相关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调研世界》,2003.10
    51.姜长云: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协调处理三个关系》, 《宏观经济管理》,2005.2
    52.焦伟侠、陈俚君:《关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经济体制改革》,2004.1
    53.解惠: 《略论统筹城乡发展的几个问题》, 《中共济南巾委党校学报》,2004.1
    54.刘文俭、陈玉光:《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对策研究》,《理论前沿》,2004.22
    55.周琳琅: 《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6.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十一五”时期的投资总量、结构和政府投资战略》, 《宏观经济研究》,2005.11
    57.戴玉林: 《投资结构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9
    58.蒋同初、黄汉江等编:《投资结构经济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12
    59.程兴华: 《中国工业投资结构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3
    60.李扬、殷剑峰:《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5.2
    61.乔卫国:《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成因与对策》,《宏观经济研究》,2005.8
    62.谭小芳:《我国投资和消费结构合理区间的实证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6.4
    63.侯荣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及其滞后效应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3
    64.张军:《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一些发现及其解释》,《世界经济文汇》,2002.1
    65.于爱晶:《我国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和就业的关系》,《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9
    66.何志强、李一鸣:《投资、投资效率与投资制度:文献视角的探讨》,《财经科学》,2006.6
    67.钟成勋主编: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1
    68.卢建新: 《投资制度、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 《金融与投资论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5
    69.祝小宁、罗敏: 《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体系的当代解读》,《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70.陈明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城乡统筹发展》,《当代经济研究》2005.3
    71.段娟、文余源、鲁奇:《近十五年国内外城乡互动发展研究述评》,《地理科学进展》,2006.7
    72.埃比尼泽.霍华德著、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商务印书馆,2000.12
    73.邵峰: 《均衡浙江:统筹城乡发展新举措》,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12
    74.黄晋太: 《二元工业化与城市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2
    75.郭勇:《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演化:文献与述评》,《经济问题》,2005.7
    76.李仙娥、杨勇: 《国内关于城乡差距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综述》,《经济纵横》,2005.3
    77.朱新武、阮大伟:《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障碍》,《统计研究》,1999.10
    78.沈孔忠: 《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 《人文地理》,1999.4
    79.叶翠青:《城乡差别的财税政策是形成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经济因素》, 《经济研究参考》,2004.85
    80.城乡二元结构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课题组:《中国城乡经济及社会的协调发展》,《管理世界》,1996.3-4
    81.白安义: 《统一中国城乡税制的几点构想》, 《经济与管理》,2005.2
    82.韦廷柒: 《中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财政政策导向》, 《改革与战略》,2002.12
    83.单志芬、王明生等: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思路与举措的探讨》, 《学术交流》,2006.1
    84.柳思维、晏国祥、唐红涛:《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述评》,《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11
    85.李广舜:《国内外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成果综述》,《地方财政研究》,2006.2
    86.孙成军:《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及经验启示》,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5
    87.夏安桃、许学强、薛德升:《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综述》,《人文地理》,2003.10
    88.黄坤明:《城乡一体化路径演进研究——民本自发与政府自觉》,科学出版社,2009.1
    89.朱皓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90.李建建、陈少晖著:《统筹城乡发展:历史考察与现实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2
    91.冯·贝塔朗菲著,林康义、魏宏森译: 《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92.李勤、张元红、张军: 《国外城乡统筹实践及其启示》, 《世界农业》,2009.6
    93.杨顺湘:《正确认识和处理统筹城乡发展的政府主导与市场基础的相互关系》, 《探索》,2009.3
    94.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课题组:《城乡统筹的阶段性与经验启示——江苏、上海的调查分析》,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5.10
    95.赵保佑、李军法等主编:《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科学评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
    96.赵彩云:博士论文,《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及其影响要素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6
    97.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http: //www.gov.cn/gzdt/2008-10/27/content_1132281.htm,《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98.郭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6
    99.潘传林: 《统筹城乡发展的范式探寻与现实归路》, 《新重庆》,2008.4
    100.黄水木:博士论文,《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城乡协调发展模式与调控机制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7.4
    101.程玉松:《统筹城乡发展在江苏的初步实践》,《上海农村经济》,2005.1
    102.王瑞全: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析》, 《重庆社会科学》,2008.2,总159期
    103.李嘉荣:博士论文, 《西部城市化投资效率研究》,重庆大学,2007
    104.高国顺、陈国秀:《收入差距一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105.盖国凤:博士论文,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吉林大学,2007.6
    106.陆昂:博士论文,《转型时期中国政府投资行为研究:基于公共管理者视角》,暨南大学,2008.6
    107.李一花: 《中国地方政府投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2
    108.徐文通等编: 《投资战略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12
    109.肖远庆: 《妥善处理几个关系科学制定投资战略》, 《贵州社会科学》,1992.9
    110.徐梅:博士论文, 《地方公共投资研究》,四川大学,2002.10
    111.张中华:《中国市场化过程中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8
    112.于长革: 《经济增长与政府公共投资分析》, 《经济科学》,2004.1
    113.于长革: 《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财经研究》,2006.2
    114.钱谱丰、李钊:《对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的探讨》,《理论探讨》,2007.4
    115.郭庆旺、贾俊雪: 《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经济研究》,2006.7
    116.牛晓奇,孝岩:《政府公共投资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湖北省数据的实证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4
    117.凡勃伦著,蔡受百译: 《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1964
    118.T-W-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
    119.谢莹:《深化地方政府投资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地方财政研究,2005.11
    120.邵明朝:《分权改革以来的法国公共投资监管述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3
    121.莱昂内尔·罗宾斯: 《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商务印书馆,2003.6
    122.布坎南、塔罗克著,陈光金译: 《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
    123.申长平:《政府投资效率的理论分析》,《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院学报》,2000.12
    124.秦朵、宋海岩: 《改革中的过度投资需求和效率损失-中国分省固定资产投资案例分析》, 《经济学(季刊)》,2003.3
    125.樊潇彦、袁志刚: 《我国宏观投资效率的定义与衡量:一个文献综述》,《南开经济研究》,2006.1
    126.袁云涛、王峰虎:《分工、剩余控制权配置与经济效率——经济效率的制度解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127.邓玲、王彬彬:《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成都市温江区的实证应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4
    128.李含琳、魏奋子:《中国统筹发展能力评估和提升对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12
    129.李萍、陈志舟、李秋红等:《统筹城乡发展与效率公平的权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3
    130.潘传林: 《统筹城乡发展的范式探寻与现实归路》, 《新重庆》,2008.4
    131.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经济学(季刊)》,Vol.1,No.2,2002.10
    132.诺斯: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2
    133.成都市统计局:《2002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 //www.chengdu.gov.cn/business_chengdu/detail.jsp?id=27116
    134.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成都市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2001,http: //www.china. com.cn/market/cstj/402536.htm
    135.中共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成都实践——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探索》,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2
    136.成都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 ,http: //www.chengdu. gov.cn/GovInfoOp ens2/detail_allpurpose.jsp?id=u8vlRlZfcn WdCU7pKkoW
    137.四川大学程度科学发展研究院、中共成都市委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编:《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年度报告(2007—2008》,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138.成都市统计局、市委统筹委、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 《成都市2008年度统筹城乡发展评价监测报告》,2009.7
    139.布坎南著、穆怀明译: 《民主财政论》,商务印书馆,2002
    140.编写组编著:《统筹城乡发展:领导干部学习读本》,党建出版社,2005
    141.张迎春:《统筹城乡发展与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1
    142.郭翔字、颜华:《统筹城乡发展:理论、机制、对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4
    143.石玉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及其启示》,《经济学家》,2005.6
    144.靳贞来:博士论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6.6
    145.陆铭、陈钊: 《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研究》,2004.4
    146.王华、陈烈: 《西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进展》, 《经济地理》,2006.5
    147.姜太碧、梅胜全:《统筹城乡发展的政府行为研究》,《农村经济》,2005.1
    148.姚林香: 《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
    149.何大安: 《投资运行机理分析引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
    150.张志觉: 《中国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9
    151.资料选编:《成都的城乡一体化之路——各地专家学者眼中的成都实践》,成都市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2008.11
    152.阎星等著: 《改革开放30年成都经济发展道路》,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11
    153.中共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编:《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成都实践——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探索》,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2
    154.刘从政、阎星主编:《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重大理论和支撑体系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12
    155.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编著: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中信出版社,2008.5
    156.张军:《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
    157.张馨、刘晔主编:《五个统筹与财政支持结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7
    158.殷强: 《中国公共投资效率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
    159.刘洋:博士论文, 《中国公共投资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9.5
    16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方财政研究中心编著: 《20072008中国地方财政发展研究报告——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2
    161.www.sctz.gov.cn/tzxm/tzxmgl/tjwx/upimages/200681695847675.doc,《日本政府投资制度的现状及特点》
    162.李嘉荣:博士论文, 《西部城市化投资效率研究》,重庆大学,2007.4
    163.张蕊:博士论文,《基于城乡统筹的我国投资配置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3
    164.翟照燕:博士论文, 《我国农村投资体制改革研究》,山东大学,2005.5
    165.王成秋:博士论文, 《投资效率研究》,天津财经学院,2004.6
    166.高国顺、陈国秀: 《收入差距、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167.托马斯·G·罗斯基: 《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 《经济研究》,1993.6
    168.戴鸿丽、马喆:《论宏观投资效率测度的指标与方法》,《经济研究导刊》,2007.4
    169.李文博:《论经济分析中的效率评价标准与价值评价标准》,《经济研究》,1996.12
    170.毕泗锋: 《经济效率理论研究述评》, 《经济评论》,2008.6
    171.丁雪松、韩锐:《投资效率和投资率关系的实证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7.10
    172.庞明川: 《中国的投资效率与过度投资问题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2007.7
    173.胡华庭: 《我国政府投资范国界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税务与经济》,1999.5
    174.伍伟、戴晓凤: 《房地产市场和消费市场对储蓄分流效应的实证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5
    175.李同宁: 《中国投资率与投资效率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亚太经济》,2008.2
    176.周建、汪伟:《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来自中国1978—-2004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财经研究》,2006.2
    177.张雷宝:《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1
    178.罗杰·S·弗朗茨著,费方域等译: 《X效率:理论、论据和应用》,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11
    179.王立国、丛颖:《地方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 《生产力研究》,2009.10
    180.彭克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效率的实证分析》,《经济纵横》,2008.9
    181.谭晶晶、向萍:《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结构效率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182.吴后宽、罗剑朝:《农业财政投资效率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统计与决策》,2005.2(下)
    183.龚明明、兰旭凌:《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投向定位与实践路径选择》, 《农村经济》,2008.3
    184.周丽俭、刘降斌、邓小军:《政府投资效益评价标准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6.4
    185.李森、张宝清: 《政府公共投资效率分析》,《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186.侯荣华、汲凤翔主编:《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研究——理论、实证、案例》,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6
    187.李金早: 《中国投资效益与投资体制分析——宏观比较投资效益始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2
    188.卢现祥: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修定版)》,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6
    189.常玉苗、李晓庆、张涛: 《我国政府投资规模与投资结构问题的探讨》,《华东经济管理》,2006.8
    190.庞浩主编: 《计量经济学》(第二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8
    191.彭新万:《我国“三农”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作用研究(1949—-2007)》,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6
    192.王安栋: 《中国地方公共财政与城市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5
    193.孙瑞玲:《现代农业建设的路径与模式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5
    194.蒋华东: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方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9
    195.王国敏、李杰主编: 《西部农村投资结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8
    196.杨静:《统筹城乡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与实证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7
    197.史本山、李海波、张震宇编:《投资经济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
    198.中国财经政法大学财税研究所、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编:《财政经济评论》(2008年下卷),2008.12
    199.车维汉主编: 《发展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200.张馨,杨志勇,郝联峰等编:《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01.胡书东: 《经济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8
    202.孙开主持: 《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8
    203.谢拉·C·道著,杨培雷译:《经济学方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
    204.黄肖广:《财政资金的地区分配格局及效应》,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12
    205.尚长风: 《制度约束下的财政政策绩效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4
    206.黄佩华、迪帕克等著:《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中信出版社,2003.4
    207.王国清、程谦主编: 《财政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8
    208.方福前: 《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2
    209.陈共主编: 《财政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
    210.编写组编著: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10
    211.管跃庆: 《地方利益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2
    212.龚六堂、邹恒甫:《政府公共开支的增长和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学动态》,2001.9
    213.庞瑞芝:《财政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2.3
    214.孙群力:《公共投资、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中南财经政府大学学报》,2005.3
    215.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历年
    21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2009
    217.马栓友: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18.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1995
    219.王志涛:《政府消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2004.8
    220.高铁梅: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21.董秀良、薛丰惠等:《我国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06.5
    222.谢升峰:《政府投资效应研究:中外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23.易丹辉: 《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24.郭庆旺、贾俊雪: 《积极财政政策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
    225.王小利:《我国政府公共支出对GDP长期增长效应的动态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统计研究》,2005.5
    226.张晏、龚六堂:《地区差距、要素流动与财政分权》,《经济研究》,2004.7
    227.付文林、沈坤荣: 《中国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及其增长效应》, 《经济科学》,2006.1
    228.张中华、谢升峰:《我国财政投资效应分析》, 《投资研究》,2001.10
    229.Stefan Mittnik and Thorsten Neumann(2001) Dynamic effects of public investment:Vector autoregressive evidence from six Industryialized countries. Empirical Economics (2001) 26:429-446
    230.Rita Babihuga(2002) Estimating the optimal size of public expenditur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Smith College, Northampton, MA(2002)
    231.Friedrich Heinemann(2006) Factor mobility, government debt and the decline in public investment. IEEP 3:11-26 (2006)
    232.David de la Croix-Clara Delavallade(2009) Growth, public investment and corruption with failing institutions. Econ Gov (2009) 10:187-19
    233.Gitakrishna Mohan Akundi (1999) Is there a case for public investment in the urban core of metropolitan areas. UMI Number:9946673
    234.Davtd F. Burgess(2006) Public Investment Criteria i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s of Open Economies.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13,59-78,2006
    235.Miguel D. Ranbrez(2000) The impact of public investment on private investment spending in Latin America 1980-95. AEJ:JUNE 2000, VOL.28, NO.2
    236.Maxwell Ofosuhene(2005) Urban connections with rural areas in home-based business-Im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in Saskatchewan.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Spring 2005
    237.J. B. Ratner(1983) Government Capital and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U. S. Private Output. Economics Letters.1983,13:213-217.
    238.Ford R, R. Poret(1991) Infrastructure and Private Sector Productivity. OECD Working Paper No.91,1991.
    239.Easterly, W. S. Rebelo(1993) Fiscal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417-458.
    240.Barro Robert J. (1990)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1990,98:103-125.
    241.Paul Evans, Georgios Karras (1994) Are Government Activities Productive?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U. S.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4, Vol.76, No.1-11.
    242.S.Devarajan, V. Swaroop&H. Zou(1996) The Composi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6, 37:31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