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立师范学院的设立及其历史评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的高等师范教育事业正陷入发展中的低潮,在抗战爆发后更是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破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与此同时,全国中等学校师资大多因由非师范院校培养而日渐呈现出缺乏教育专业理论和教学技能训练的弊端。这两个因素促使国民政府教育部开始决心重兴高师教育,设立国立师范学院。从1938年底到1944年春,全国共建立了11所国立师范学院,不仅挽救和发展了中国的民族高等师范教育事业,而且对战时后方地区学校及社会教育的整体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即是围绕这批师范学院的缘起、创建过程、办理概况、得失意义进行分析论述,总结当时高师教育的经验教训,为当前的研究与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说明抗战时期国立师范学院设立的缘由。
     第二部分从国立师范学院的定制开始,分别论述各国立师范学院的创立过程,从而呈现出抗战时期国立师范学院发展变迁的历史全貌。
     第三部分对抗战时期国立师范学院的整体办理概况进行专门论述,包括组织结构、课程设置、师资设备、学生管理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办学特质和精神。
     第四部分,探讨抗战时期创设国立师范学院的历史意义,主要包括延续发展中国民族高等师范教育事业、带动战时后方地区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支持战时后方地区社教文化及抗战事业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也对其某些争议与缺陷作一分析评价
In the middle of 1930's,the high-normal education of China was deeply depressed. Since the anti-Japanese war was broken, it had been in life-and-death juncture in danger of the crazy destroying of the Japanese imperialist. At the same time, the most middle school teachers who had been bring up by non-normal college increasingly presented the disadvantages lack of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didactical skill training. The two factors spurre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ade the determination to rebuild the high-normal education and set up the National Normal Colleges. From the end of 1938 to 1944, there had been set up 11 National Normal College. It not only retrieved and developed our high-normal education, but also promoted the Chinese Middle West areas' schooling and social education that time.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discuss their origin, establish course, running situation, gain and loss,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the high-normal education that time, provide reference to our current reform.
    This thesis includes four parts except preface and conclusion.
    Part One integrat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s of that time to show how the National Normal Colleges originated by external and interior causes.
    Part Two begins from the customization of the National Normal Colleges and narrates the establish course of each collage, present the general scene of these colleges that time.
    Part Three special discusses these colleges' running situation including their structure, curriculum, teachers and equipments, students manage. By these we can see their unique character and spirit.
    Part Four tries to analysis these college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what include these aspects: firstly they continued and developed the high-normal education of China; secondly the they accelerated the whole schooling education of the rear areas in wartime; thirdly they hold out these areas' social education, civilization and anti-Japanese war. At last, the thesis shows its own opinion on some divarication and limitation about these colleges.
引文
1.蒋致远主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台北)宗青图书公司1991年9月印行。
    2.蒋致远主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台北)宗青图书公司1991年9月印行。
    3.蒋致远主编:《第三次中国教育年鉴》,(台北)宗青图书公司1991年9月印行。
    4.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料》第2册(内部交流版)。
    5.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料》第3册(内部交流版)。
    6.武强主编:《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料》(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7.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9.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2卷),1990年版。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州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贵州省文史书店1988年版。
    11.政协西南地区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抗战时期西南的教育事业》,贵州省文史书店1994年版。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南地区文史资料协作会议编:《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高等院校》,贵州省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
    13.《回忆廖世承先生》,上海师范大学挡案馆馆藏资料,分类号202.121.48.88。
    
    
    1.《申报》,1937年7月—1941年12月
    2.《中央日报》,1937年7月—1945年8月(含《重庆各报联合版》1939年5月—1939年8月,《央报、扫荡报联合版》1942年6月—1943年3月)。
    3.《新华日报》1938年1月—1938年12月。
    4.《盛京时报》1937年1月—1942年12月。
    5.《新民报》1938年10月—1944年2月。
    6.《光明日报》2003年7月。
    7.《教育通讯》:1938年第1卷;1939年第2卷;1940年第3卷;1941年第4卷;1942年第5卷;1946年复刊第1卷;1947年复刊第2卷;1948年复刊第4卷。
    8.《教育杂志》1936年第25卷;1947年第32卷。
    9.《中华教育界》1947年复刊第1卷。
    10.《国立贵阳师范学院特刊》,1948年1月。
    11.《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学术季刊》1942年第1卷(创刊号)。
    1.郑世兴著:《中国现代教育史》,台北三民书局1981年版。
    2.郭为藩主编:《中华民国开国七十年之教育》(上),台北广文书局1981年版。
    3.(台湾)中国教育学会主编:《师范教育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70年版。
    4.李桂林著:《中国现代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李华兴主编:《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6.余子侠著:《民族危机下的教育应对》,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熊明安著:《中华民国教育史》,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8.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管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喻本伐、熊贤君著:《中国教育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1.刘捷、谢维和著:《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王鸿宾、向南、孙孝恩主编:《东北教育通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3.刘问岫编:《中国师范教育简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14.马啸风主编:《中国师范教育史:1897~2000》,2003年版。
    15.金长泽、张贵新主编:《师范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16.梁山编:《中山大学校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1.胡艳:《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现代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2.张亚群、史秉强:《从顺天府学堂到顺天高等学堂——河北师范大学校史溯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5期。
    3.金美福:《二战前中日师范教育制度史比较—兼谈师范教育的历史经验与教训》,《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4.邓庆伟:《抗战时期国统区师范教育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5.王建军:《论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模式的演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第1期。
    6.宋嗣廉:《试论我国师范教育的传统与特色》,《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5年第9期。
    7.王建军:《中国师范教育百年简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4期。
    8.周然毅:《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9.古杰一、周玉辉:《中国师范教育体系独立设置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10.王长久:《湖北教育学院校史述略》,《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11.胡文锋:《民国时期我国高校的专业结构》,《教育探索》2001年第12期。
    12.冯增俊:《中国师范教育世纪走向的政策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11期。
    13.余子侠:《国民政府抗战教育政策的形成及其决策心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14.余子侠:《抗战时期国立中学的创办及其意义》,《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3期。
    15.余子侠:《抗战时期教会高校的迁变》,《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2期。
    16.余子侠:《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及其历史意义》,《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6期。
    17.王安平:《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政府教育》,《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18.潘国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述评》,《浙江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19.贾晓慧:《抗战初期〈大公报〉“战时教育”讨论探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0.陈吉年:《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论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21.王安平:《浅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的作用》,《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22.欧阳杰:《日本侵华过程中的奴化教育述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23.齐红深:《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报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24.李文奎:《试谈抗战教育的时代特点及其现实意义》,《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25.张维华:《张维华自传》,《文史哲》1994年第6期。
    
    
    26.禄旭:《试论抗日战争时期的贵州高等教育》,《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27.陈国生:《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的史学研究》,《史学史研究》1998年第3期。
    28.熊贤君:《抗战时期内迁高校的西部开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9.张振助:《廖世承高等师范教育思想初探》,《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30.王炳照:《中国师资培养与师范教育——纪念中国师范教育100周年》,《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
    31.李剑萍:《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中国化历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32.冷先福:《民国时期高等师范教育的历史回顾——纪念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成立100周年》,《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33.金以林:《战时大学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