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乐府诗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與漢魏六朝樂府詩的研究相比,學術界對唐代樂府詩的研究相對滯後。本文以唐代的文人樂府詩為研究對象,對其發展的歷史、寫作動機、與音樂的關系、創作方式和體性特徵進行了細致深入的研究。
     唐代樂府詩發展的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1)、初盛唐是舊題樂府詩從承襲走向高潮的階段。初唐的樂府詩創作,大體上是沿襲齊梁陳隋樂府詩。武後時期,樂府詩開始律化、歌行化和絕句化,逐漸形成了“樂府備諸體”的局面。轉入盛唐,樂府詩在表現手法上由客觀變為主觀。初唐較少擬寫的清商曲題目,在盛唐出現了大量擬辭,這與出生於江南的文人及文人遊歷江南受民間文化的影响有關。盛唐時期對舊題樂府詩的全面擬寫,意味著舊題樂府詩達到高潮;(2)、中唐是新題樂府詩走向繁榮的階段。大歷時期,新、舊題樂府詩互相消長,代表著舊題向新題的轉變。新題諷諭樂府詩在中唐的出現,既有社會因素的影响,又是樂府詩自身發展的結果。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使樂府歌辭完成了倫理改造,和詩一樣具備了諷諭功能。中唐新題樂府詩的繁榮,不僅僅局限在新題諷諭樂府詩方面,還表現在其它題材和風格的新題樂府詩;(3)、晚唐是樂府詩衰落的階段。豔體樂府詩在晚唐復興,但多采用詠史諷世的手法,與梁陳豔體樂府詩有著本質的區別。晚唐樂府詩中重復雷同、翻案背題、主觀議論的現象突出,形式上則進一步徒詩化,標志著樂府詩在唐末衰落。
     唐人寫作樂府詩的動機,主要有提高寫作技巧、用於獻詩或行卷、唱和、應酬、感懷、陳詩觀風及復古等。
     唐代文人樂府詩絕大多數是不入樂的,代表了樂府詩發展歷史上辭樂疏離的階段。唐人寫作樂府詩的主要方式是模倣。模倣不是亦步亦趨的抄襲,而是孕含著創造性的一種寫作方式。唐人寫樂府詩模倣的源頭在於民間流傳的歌辭,而在魏晉南北朝文人的反復擬寫過程中凝結成各種程式。它包括:以歌辭首句前數字或再加上歌辭性題目的方式來命題;在題材上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在形式上模倣前代樂府歌辭並留有入樂痕跡。本文又分別對《巫山高》的擬寫、王昌齡的《出塞》和高適的《燕歌行》以及李白的樂府詩三個個案進行論述。
     在唐代,樂府詩穩固地成為“詩之一體”,其體性特徵是“擬歌辭”。這一界定表明了它與前代的樂府歌辭的傳承關系,也有利於唐詩分類體系的重構。樂府詩中的歌辭性題目具有亞文體意義:“行”詩篇幅長,重諷諭;“篇”詩不入樂,標志著樂府詩由樂工進入文人視野;“歌”詩重抒情,應酬功能強;“曲”詩多是入樂歌辭,體製短小;“樂詩”多是舞曲;“怨”詩多是不入樂的文人詠嘆之作。
     此外,附錄《唐代郊廟歌辭考論》一文對前人很少涉足的唐代郊廟歌辭進行了初步研究。
Compared with the research on Yue-fu poems of Han and Six Dynasties, the research of Yue-fu poems of Tang Dynasty hasn't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in general until now. By taking the Yue-fu poems written by the literators of Tang Dynasty as research focus, this dissertation explores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writing motivation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music, the ways of creating and features of literary styl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Yue-fu poems of Tang Dynasty can be divided into following three stages: 1). From the initial to prosperous periods of Tang Dynasty, the classical Yue-fu poems passed on the road from its adoption to climax; name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ang Dynast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creation of Yue-fu poem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writing of Qi, Liang, Chen, and Shui Dynasty; and in the period of Wu Empress; the creation of Yue-fu poems required rather prosodically and versified in styles, and gradually various styles of writing could be employed. When it was in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the creation styles changed from objective ways into subjective ones. In particular, the Qing-Shang lyrics, which were imitated relatively less by the scholars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however, they were imitated rather frequently in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It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folk culture and also associated with some literators born in the South China, and their experience
     when they rambled around the South China. In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the simulating Yue-fu poems of previous ages advanced in a full scal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creation of Yue-fu poems reached climax. 2). Yue-fu poems with new styles arrived at its prosperous stage in the middle of Tang Dynasty. Specifically, during the Da Li period, both the classical Yue-fu poems and the new styles ones made their own greater progress. The new ones appeared in the middle of Tang Dynasty, and the overwhelming production of Yue-fu poems with new styles had the classical ones declined remarkably. Especially, under influence of social context as well as owing to their own self-development, the satirical Yue-fu poems with new styles developed in a great deal. The vital theoretical consequence of such changes lie in fact that stimulating the Yue-fu poems contributing to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ir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the Yue-fu poems parallel to general poems possess their own function of satirizing. Consequent
    ly, in the middle Dynasty, the development of Yue-fu poems with new styles was not merely in the way of satirical creation but also in new subjects as well as other themes and styles. 3). Yue-fu poems have begun to decrease in the late period of Tang Dynasty. "Yan-ti Yue-fu poems" revived at this time, but they were created in a way of satire, which distinguished them from the traditional Yue-fu poems. Moreover, Yue-fu poems at this period often
    
    
    appeared in the way of repetition of subjects and topics of the same kinds, and the trend of subjective comments was very apparent and they were in poetic forms, which indicated that Yue-fu poems were on the decline in the late of Tang Dynasty.
    The more powerful motives for Yue-fu poems creation in the Tang Dynasty were to improve writing skills; to present poems; to make social appointments, to carol and chant, to express feelings and emotions, to collect poems and ballads, to survey the social reality and reflect the opinion of return to the ancient time.
    Yue-fu poems written by the literators of Tang Dynasty weren't conformed to music; this marked the time when the Yue-fu poems were separated from music. People in the Tang Dynasty composing the Yue-fu poems were mainly in an imitative way, however, it was noteworthy that such imitation was not mean copying and imitating the previous styles slavishly but writing in a creative way. The major resources of imitation for Tang people originated in the works of folk songs that were spread and popular at that time, which were gradually formularized different kinds of poems in the Wei, Jin and North and South D
引文
《宋書·樂志校注》 梁沈約撰 蘇晉仁、蕭煉子校注 齊魯書社1982年版
    《古今樂錄》 陳釋智匠撰 躍進輯存 《玉台新詠研究》附錄 中華書局2000年版
    《樂府古題要解》 唐吳兢撰 學津討源本 《歷代詩話續編》本
    《教坊記箋訂》 唐崔令欽撰 任半塘箋訂 中華書局1962年版
    《通典·樂典》 唐杜佑撰 中華書局1984年影印萬有十通本
    《大唐郊祀錄》 唐王涇撰 适園叢書
    《樂府詩集》 宋郭茂倩編 中華書局1979年校點排印本
    《樂書》 宋陳暘撰 四庫全書本
    《通志·樂略》 宋鄭樵撰 中華書局1995年版
    《樂府原》 明徐獻忠輯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唐樂府》 明吳勉學編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宋書》 梁沈約撰 中華書局1974年校點排印本
    《隋書》 唐魏徵等撰 中華書局1973年校點排印本
    《舊唐書》 後晉昫等撰 中華書局1975年校點排印本
    《新唐書》 宋歐陽修等撰 中華書局1975年校點排印本
    《唐會要》 宋王溥撰 中華書局1955年排印本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等撰 中華書局1956年校點排印本
    《唐人筆記小說》 《歷代筆記小說彙編》本 周光培等主編 遼沈書社1990年版
    《韻語陽秋》 宋葛立方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宋刻本
    《文選》 梁蕭統編 唐李善注 中華書局1977年影印胡刻本
    《六臣注文選》 梁蕭統編 唐李善、呂延濟、良、張銑、呂向、李周翰注 中華書局1987年版
    《玉台新詠》 陳徐陵編 清吳兆宜等箋注 中華書局1985年排印本
    《文苑英華》 宋李昉等編 中華書局1966年影印百衲本
    《古詩紀》 明馮惟納輯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全唐詩》 清彭定求等編 中華書局1960年版
    《全唐文》 清董誥等編 中華書局1983年影印嘉慶刊本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逯欽立編 中華書局1983年版
    《盧照鄰集校注》 唐盧照鄰撰 李雲逸校注 中華書局1998年版
    《王昌齡詩注》 唐盧照鄰撰 李雲逸注 上海古籍出版1984年版
    
    
    《王右丞集箋注》 唐王維撰 清趙殿成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排印本
    《高适詩集編年箋注》 唐高适撰 開揚注 中華書局1981年版
    《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 唐李白撰 詹鍈主編 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杜詩詳注》 唐杜甫撰 清仇兆鼇注 中華書局1979年版
    《李詩注》 唐李撰 范之麟注 上海古籍出版1984年版
    《張籍詩集》 唐張籍撰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年版
    《王建集》 唐王建撰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年版
    《張王樂府》 徐澄宇選注 古典文學出版社(上海)1957年版
    《三家評注李長吉歌詩》 唐李賀撰 清王琦等評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孟郊詩集校注》 唐孟郊撰 華忱之等校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
    《韓昌黎詩系年集釋》 唐韓愈撰 錢仲聯集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白氏長慶集》 唐白居易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白居易集》 唐白居易撰 中華書局1979年顧學頡校點本
    《元稹集》 唐元稹撰 中華書局1982年冀勤校點本
    《張祜集校注》 唐張祜著 尹占華校注 甘肅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李商隱詩歌集解》 唐李商隱撰 學楷、余恕集解 中華書局1988年版排印本
    《溫飛卿詩集箋注》 唐溫庭筠撰 清曾等箋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唐人選唐詩》(十種) 唐元結、殷璠等選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版排印本
    《唐詩品彙》 明高棅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明汪宗尼校訂本
    《批點唐詩正聲》 明桂天祥批點 明嘉靖胡纘宗刻本
    《唐詩解》 明唐汝詢編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唐詩歸》 明鍾惺、譚元春輯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 明周珽輯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本
    《唐音審體》 清錢良擇輯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昭質堂刻本
    《唐詩别裁集》 清沈德潛編 中華書局1975年縮印乾隆二十八年(1763)教忠堂重訂本
    《唐樂府詩譯析》 胡漢生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文心雕龍》 梁勰撰 范文瀾注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排印本
    《本事詩》 唐孟棨撰 《歷代詩話續編》本 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唐詩紀事》 宋計有功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
    《滄浪詩話》 宋嚴羽撰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排印郭紹虞校釋本
    《唐才子傳校箋》 元辛文房撰 傅璇琮主編 中華書局1987年版
    《升庵詩話》 明楊慎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王仲镛箋證本
    《詩藪》 明胡應麟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校點本
    
    
    《唐音癸簽》 明胡震亨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校點本
    《詩源辨體》 明許學夷撰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校點本
    《文章辨體序說》 明吳訥撰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校點排印本
    《文體明辨序說》 明徐師曾撰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校點本
    《詩比與箋》 清陳沆撰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年排印本
    《歷代詩話》 清何文煥編 中華書局1981年版
    《歷代詩話續編》 丁福保輯 中華書局1983年版
    《宋詩話輯佚》 郭紹虞輯 中華書局1980年版
    《宋詩話全編》 吳文治主編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明詩話全編》 吳文治主編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清詩話》 王夫之等撰 丁福保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清詩話續編》 郭紹虞編選 富壽蓀校點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樂府通論》 王易撰 中國文化服務社1946年版
    《樂府文學史》 羅根澤撰 《民國學術經典文庫》本 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
    《燕樂考原》 丘瓊蓀撰 隗芾輯補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中國音樂文學史》 朱謙之撰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 楊蔭瀏撰 人民音樂出版社1964年版
    《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 蕭滌非撰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
    《樂府詩述論》 王運熙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元白詩箋證稿》 陳寅恪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新樂府詩派研究》 鍾優民撰 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中唐樂府詩研究》 張脩蓉撰 文津出版社1985年版
    《元白新樂府研究》 廖美雲撰 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版
    《唐聲詩》 任半塘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樂府詩史》 楊生枝著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集》 任半塘、王昆吾編撰 巴蜀書社1990年版
    《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研究》 王師昆吾撰 中華書局1996年版
    《漢唐音樂文論集》 王師昆吾撰 台灣學藝出版社1991年版
    《漢樂府研究》 張永鑫著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漢魏樂府的音樂與詩》 錢志熙著 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
    《樂府詩研究論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樂府詩集〉導讀》 王運熙、王國安著 巴蜀書社1999年版
    《詩國高朝與盛唐文化》 葛曉音撰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唐代歌詩與詩歌——論歌詩傳唱在唐詩創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吳相洲撰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白話文學史》 胡适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唐詩雜論》 聞一多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中國歌謠》 朱自清著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漢魏六朝詩論叢》 余冠英著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年版
    《漢魏六朝唐代文學論叢》(增補本) 王運熙撰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唐五代文學編年史》 傅璇琮等撰 遼海出版社1998年版
    《唐代詩人叢考》 傅璇琮撰 中華書局1980年版
    《李白詩論叢》 詹鍈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
    《古典詩律史》 徐青撰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中國古代文體概說》(增訂本) 褚斌傑撰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研究》 吳承學撰 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中國詩歌原理》 [日]松浦友久撰 孫昌武等譯 遼寧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兩漢樂府詩研究》 亓婷婷撰 學海出版社1981年版
    《樂府歷史的研究》 [日]增田清秀撰 昭和五十六年創文社發行
    《相和歌曲調考》 逯欽立撰 載《文史》第十四輯 1982年
    《略論唐代樂府詩》 吳庚舜撰 載《文學遺產》1982年第3期
    《論唐代的古題樂府》 商偉撰 載《文學遺產》1987年第2期
    《齊梁擬樂府詩賦題法初探——兼論樂府詩寫作方法之流變》 錢志熙撰 載《北京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
    《中國韻文的傳播方式及其體製變遷》 王師昆吾撰 載《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第1期
    《從張王樂府詩體看元白的“新樂府”概念》 謝思炜撰 載《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5期
    《論新樂府的界定》 尚立新撰 載《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從音樂角度看新樂府的緣起和界定》 王師昆吾 2002年4月18曰上課講稿未刊
    《〈樂府詩集〉的刊刻和流傳》尚立新撰 上海師范大學1999級博士論文打印本
    《〈樂府詩集〉的成書研究》 俞意志撰 上海師范大學1999級博士論文打印本
    《漢魏六朝辭樂關系研究》 崔煉農撰 上海師范大學1999級博士論文打印本
    《秦漢樂府製度研究》 許繼起撰 揚州大學1999級博士論文打印本
    《樂府史研究》 孫尚勇撰 揚州大學1999級博士論文打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