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下的网络文学研究简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伴随着中国的网络文学的巨大发展,国内网络文学研究的发展速度也很快,到今天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回归这近二十年的网络文学研究历程,研究队伍不断增大,研究的问题不断深入,网络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此,本论文对已有的国内重要的网络文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探讨网络文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同时,把网络文学研究放在新世纪文学的背景下进行探讨,发现其研究的局限性,探讨其未来走向,以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就看待网络文学研究和整个文学理论研究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网络文学研究甚至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一个思路和现实借鉴。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运用纵向分析的方法对整个网络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一个梳理,总结其主要的研究成果。2000年以前是“草根庶出”的自我欢唱时期,网络文学的研究队伍主要是网民、文学爱好者、记者等,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印象式、简单化的批评。2000年至2003年则是“主流认可”的初步探索期,网络文学研究越来越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一些传统理论研究者走进了网络文学研究的风景里,网络文学研究开始具备初步的规模和体系。2003年至今网络文学研究则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多元探究期,网络文学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多样,研究者从创作到接受,从生产到消费,从本体到媒介,从文学到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第二部分,主要以网络文学研究对当代文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为导向,从“网络文学”的概念本身出发,以“文学”、“媒介”作为首要切入点,接着再以网络文学的“文化”背景和意义出发,考察并阐述一些网络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同时思考其局限性。在“文学”视域下,首先对网络文学的概念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总结其重要的定义内涵;接着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这个方面入手,总结网路文学研究者对于这两者关系的把握,目的是思考当我们面对新的文学现象时,如何把握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研究。在“媒介”视域下,首先对备受网络文学研究者推崇的网络文学的“自由”特质进行考察辨析,认为研究者过分放大了网络文学的“自由特质”;接着在把握网络媒介与文学的关系研究中思考如何把握当下新型媒介与文学的交叉渗透,技术的运用并不一定能为文学增加其“文学性”;最后对“超文本”文学的研究进行梳理评介,中国的超文本文学与西方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研究者过分夸大了超文本文学的意义和发展前景。在“文化”视域下,从网络文学的“新民间”性、“后现代”性两个方面入手,探讨网络文学在文化层面的理论探索过程,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建议。
     第三部分,重点探讨网络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网络文学研究与创作有脱节;网络文学研究中理论的滞后;网络文学研究缺乏实践品格。同时思考网络文学研究的意义:即推动了研究者对于文艺学转型的思考。
Since the late1990s, with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twork literature,The Network-literature studies of China have achieved a great success. This paper will be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o discussed.In order to sort out th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studies, point out its value and limitations, and suggest some advice to them.
     In the first part, I will sort out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entire Network-literature studies of China and summarize the main achievements with the longitudinal analysis method. Before2000, the Network-literature studies are the impression and simplistic criticism;2000-2003, The Network-literature studies increasing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ory circle. Since2003, The researchers conducted a multivariate study.
     In the second part, I put the "literature","medium"," culture" three angl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research and discusses some important the achievement of Network-literature studies, and think about their limitations:In the view of "literature", I will try to combing the connotation of Network literature and compare the network literature and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The purpose is to think about when we are faced a new literary phenomenon how to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In the view of "medi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freedom" is the most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many researchers view,"Hypertext" represen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literature; In the view of "Culture", with the "New Folk" literature^"Post-modern" as the starting point, I discuss the theory exploration process and suggest some advice.
     In the third part, I will try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in the Network-literature studies: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Network-literature studies and creation; the theory of Network-literature studies is lag; The Network-literature studies lacks practical character.
引文
①吴过:《网络给文学带来了什么?》,《电脑爱好者》,1999年第20期。
    ①黄鸣奋:《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厦门:厦门人学出版社,2000年。
    ②黄鸣奋:《超文本诗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③谢家浩:《网络文学研究》,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④欧阳友权等著:《网络文学论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03年。
    ⑤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①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②黄鸣奋:《互联网艺术产业》,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
    ③马季:《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
    ④欧阳友权编:《网络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⑤欧阳友权编:《网络文学发展史》,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①蒋述卓、李风亮编:《传媒时代的文学存在方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②周志雄:《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①闻树国:《网络文学是一种文体》,《文学报》2000年第4期。
    ②朱威廉:《网络文学的生机与希望——网络文学新人新春寄语》,《文学报》2000年第2期。
    ③李寻欢:《我的网络文学观》,《网络报·大众版》2000年第2期。
    ①欧阳友权:《网络媒介与新世纪文学转型》,《文艺争鸣》2006年第4期。
    ①梁宁宁、聂道先:《网络文学-文学发展的第三历史阶段》,《社会科学》2001年第8期。
    ②聂庆璞:《网络文学: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4期。
    ①葛红兵:《网络文学:新世纪文学的新生点》,《山花》2001年第7期。
    ②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第147页。
    ①[法]杜夫海纳等:《当代艺术科学主潮》,刘应征译,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51页。
    ①欧阳友权:《网络媒介与新世纪文学转型》,《文艺争鸣》2006年第4期。
    ②赵宪章:《文体与形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3页。
    ③李夫生:《网络对文学本体的挑战及对策》,《理论与创作》,2000年第05期。
    ①刘川鄂、黄柏莉:《网络文学创作的新质性及独特价值》,中南大学文学院组编:《人文前沿——网络文学与数字文化》,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6页。
    ②范玉刚:《网络文学:生成于文学与技术之间》,《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
    ①在超文本系统中,读者成为集阅读与写作于一身的“作者——读者”。为此,罗森伯格杜撰了一个新单词“写读者”(wreader)来描述这种超文本阅读过程中“读写界限消弭一空”的新角色。显然,这个新单词是作者(writer)与读者(reader)两词斩头去尾后拼合而成的。
    ①陈定家:《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①陈思和:《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上海文学》1994年第1期。
    ②李寻欢:《我的网络文学观》,《网络报·大众版》2000年第2期。
    ③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第197页。
    ④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4-107。
    ⑤许列新:《网络文学及其文化思考》,《当代文坛》2000年第5期。
    ①欧阳友权编:《网络文学发展史》,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第119页。
    ②[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76页。
    ①[德]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24页。
    ①陈莉:《网络文学批评中的精神维度遗失——以何学威、蓝爱国的<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为例》,当代文坛,2007年第1期。
    ①[英]艾·阿·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杨自伍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32页。
    1.黄鸣奋:《信息科技进步与艺术变革》,《文艺报》1999年第4期。
    2.余华:《网络和文学》,《作家》2000年第5期。
    3.吴俊:《网络文学:技术和商业的双驾马车》,《上海文学》2000年第5期。
    4.闻树国:《网络文学是一种文体》,《文学报》2000年第4期。
    5.朱威廉:《网络文学的生机与希望——网络文学新人新春寄语》,《文学报》2000年第2期。
    6.李寻欢:《我的网络文学观》,《网络报·大众版》2000年第2期。
    7.张抗抗《网络文学杂感》,《中华读书报》2000年第3期。
    8.黄鸣奋:《超文本探秘》,《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6期。
    9.汤小俊:《网络文学是芦苇文学》,《南方周末》2000年第7期。
    10.陈村:《网络两则》,《作家》2000年第1期。
    11.许列新:《网络文学及其文化思考》,《当代文坛》2000年第5期
    12.梁宁宁、聂道先:《网络文学——文学发展的第三历史阶段》,《社会科学》2001年第8期。
    13.金振邦:《网络文学:新世纪文学的裂变》,《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第189期,2001年1期。
    14.葛红兵:《网络文学:新世纪文学的新生点》,《山花》2001年第7期。
    15.郭炎武、王东:《歧路花园中的幽灵狂欢——论网络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影响》,《社会科学》2001年第9期。
    16.藤常伟、桂晓东:《网络文学”的特点及现状》,《社会科学》2001年第8期。
    17.聂庆璞:《网络文学: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4期。
    18.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逻辑》,《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3期。
    19.欧阳友权:《网络媒介与新世纪文学转型》,《文艺争鸣》2006年第4期。
    20.欧阳友权《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学研究综述》,《当代文坛》2006年第6期。
    21.梁旭东:《当代文化境遇中的网络文学——论网络文学兴起、现状与审美走向》,《远程教育杂志》2006年第2期。
    22.陈莉《网络文学批评中的精神维度遗失——以何学威、蓝爱国的<网络文学的民 间视野>为例》,《当代文坛》2007年第1期。
    23.陈定家:《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24.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本体追问与意义体认》,《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1期。
    25.范玉刚:《网络文学:生成于文学与技术之间》,《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
    26.安文军:《后现代主义与网络文学》,《兰州学刊》2008年第11期。
    27.白烨:《文学批评的新境遇与新挑战》,《文艺研究》2009年第8期。
    28.王小英、祝东:《论文学网站对网络文学的制约性影响》,《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29.贺绍俊:《新世纪带给文学的一份厚礼——关于网络文学的革命性和后现代性及其他》,《东岳论丛》2011年第2期。
    30.谢家浩:《网络文学研究》,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31.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3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32.李馥华:《试析网络文学中的“挖坑”现象》,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4.王剑:《韩国网络小说特征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5.顾宁:《网络社会环境下的当下中国文学研究》,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36.蒙星宇:《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二十年研究(1988—2008)》,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37.王黎:《女性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倾向》,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8.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39.李河:《得乐园·失乐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40.黄鸣奋:《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厦门:厦门人学出版社,2000年。
    41.孟建、祁林:《网络文化论纲》,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
    42.欧阳友权等著:《网络文学论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03年。
    43.黄鸣奋:《超文本诗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
    44.黄鸣奋:《互联网艺术产业》,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
    45.中南大学文学院组编:《人文前沿——网络文学与数字文化》,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46.金振邦:《新媒介视野中的网络文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47.马季:《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
    48.欧阳友权编:《网络文学发展史》,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49.欧阳友权编:《网络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50.蒋述卓、李风亮编:《传媒时代的文学存在方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51.周志雄:《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52.[法]杜夫海纳等:《当代艺术科学主潮》,刘应征译,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
    53.[德]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54.[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55.[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讲演),唐小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56.[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郭官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57.[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58.[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范静晔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59.[美]埃里希·弗洛姆:《逃避自由》,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
    60.[英]艾·阿·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杨自伍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