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学生运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规模之大、领导水平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的,它使近代中国青年学生运动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政府的第二条战线,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统治,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谱写了中国学生运动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解放战争时期风起云涌的福建学生运动是全国学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力地推动了福建乃至全国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为福建乃至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学生运动,在福建学生运动史、革命史乃至全国学生运动史、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学生运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还不多,研究成果也很少,研究专著还没有。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福建学生运动,对于推动福建学生运动史乃至全国学生运动史的研究,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学生运动精神,深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学生运动时代特征的认识,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学生运动的水平,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主要分三大部分,即绪论、正文、余论,其中正文共五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原因与价值,本课题研究现状、研究原则与方法,并厘清相关概念。正文部分:第一章节主要阐述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学生运动的历史背景,并提出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学生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政府逆潮流而动,推行内战独裁卖国的政策,致使国民党统治区发生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失去民心;第二章节主要阐述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学生运动的四次浪潮;第三章节主要论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与国民党对学生运动的防制策略,并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学生运动成功的经验与国民党应对学生运动失败的教训;第四章节主要论述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学生运动的主要运作形式和特点;第五章节主要论述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学生运动的作用与经验。余论部分主要论述改革开放新时期学生运动的时代特征,并对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如何进一步领导好学生运动,始终成为学生运动的领导力量进行探讨,提出对策。
The student movements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unprecedentedly large scale, excellent leadership, long duration and profound influence. They have mad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young students'movements reach an unprecedented height, promoted an upsurge of people's democratic movement in the Kuomintang-governed region and formed the Second Front against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They have given a hard blow to the ruling of Kuomintang, accelerated the process of the War of Liberation and got the most brilliant achievem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student movements in China.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the surging student movements in Fujian we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ones, greatly promoting the upsurge of the people's democratic movement and making historic contributions to the liberation movement in Fujian and even in China. Fujian student movements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have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history of student movements in Fujian and even in China. They have also been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history of Fujian revolution and even in the history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Nowadays, there are only a few researches on Fujian student movements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in the academic field. There are limited research findings and no research monographs. Further researches on Fujian student movements during this period are of important realistic and historic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researches on the history of student movements in Fujian and even in China,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great student movements·"Patriotism, Progress, Democracy and Science",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 movements, improv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ability of leading the student movements in the new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better uniting and guiding the young students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Besides,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in the text part. The introduction part discusses the reasons and meanings of the selected topic,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subject together with the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dditionally, some relevant concepts are clarified in this part. As to the text part, Chapter One mainly elaborat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Fujian student movements and present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breakout of the movements. The reason is that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went against the historical developing trend and carried out the betrayal policies of civil war and dictatorship. Thus, there were sever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rises in the Kuomintang-governed region and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suffered from losing the people's support. Chapter Two mainly demonstrates the four waves of Fujian student movements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he leadership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control measures adopted by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and analyse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experience of success and Kuomintang's lessons from failure in dealing with student movements. Chapter Four elaborates the operation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ujian student movements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Chapter Five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and experience of Fujian student movements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The conclusion part reveals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 movements in the new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addition, there are discussions and strategies about how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leads the student movements well and will always be in the position of leadership in the new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引文
① 《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编写委员会:《当代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7月,第105-110页。
    ② 《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编写委员会:《当代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7月,第118页。
    ①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第5页。
    ②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第23页;罗迈(即李维汉,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原城市工作部)负责人):《国民党区的学生运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1948年10月14日。
    ① 梁军:《浅析中国现代史上学生运动的特点与经验》,《史学月刊》,1987年第6期,第61页。
    ② 霍作君、蒋志彦:《中国学生运动史》,学林出版社,1996年5月,205-216页。
    ① 施惠群:《中国学生运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第22-23页
    ② 1947年5月20日,沪、宁、苏、杭四地学生6000多人在南京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遭到国民党警察的拦阻镇压,被打学生重伤8人,轻伤104人,被非法逮捕28人,制造了令人震惊的“五·二0”惨案。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声援“五·二0”的斗争,抗议国民党当局屠杀爱国青年学生的罪行,呼吁全国学生团结起来向着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五·二0”运动得到了全国人民以及海外侨胞、各民主党派,甚至国际舆论的同情与支持。
    ③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写道:“我们用最大的愤慨和惭愧的心情来读完关于你们因为反饥饿、反内战而遭受到毒打和屠杀的消息。”“我们不能不承认对于这件事有很大的责任,……中国政府正为我们的杜鲁门政策所鼓励着从事更大规模的内战。毫无疑问,这种政策是在鼓励着所有的反动派加紧对他们国内人民和民主力量的进攻。我们谨向你们保证美国学生是决不同意这项政策的,……我们一定把你们遭受到的不幸告诉每一个美国公民,并愿促使我们的政府撤销对你们不民主政府的一切援助,以求停止这一切大屠杀和内战。”
    ① 是指广义上的学生运动。
    ②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第5页。
    ① 赵浦根:《继承五四精神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月刊》,1999年第3期,第34页。
    ①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第3页。
    ②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第3页。
    ③ 《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
    ④ 《福建青运史研究》,1984年,第4期。
    ⑤ 蔡如金:《芝山集》,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2006年1月,第168-206页。
    ⑥ 何永先:《左海星火》,左海星火资料征集编审委员会,2000年出版,第1-13页。
    ① 张林瀛:《解放战争时期北平高校学生运动研究》(1945年-1949年),2009年4月15日。
    ① 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58页。
    ②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编写组(郑锦华主编):《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280-281页。
    ③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编写组(郑锦华主编):《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280-281页。
    ④ 吴炎、高中伟:《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应对时局的策略方针》,《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版)》,2001年第7期,第34页。
    ① 参考《中共闽浙赣边区史》编写组(郑锦华主编):《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版,第280-286页。
    ② 《泉州日报》1945年11月18日,1946年3月2日。
    ① 《中央日报》(永安版)1945年7月31日。
    ② 徐天胎:《福建民国史稿》,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267-268页。
    ① 引魏金水:《迎接一九四六年的新任务》1946年1月1日。
    ② 《中央日报》(福州版)1946年1月5日,10月4日。
    ③ 《江声报》1946年3月10日。
    ④ 《泉州日报》1946年7月19日。
    ⑤ 《中央日报》(福州版)1946年10月22日。
    ⑥ 《侨声报》1946年9月13日。
    ⑦ 《泉州口报》1947年1月13日。
    ①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1317-1319页·
    ② 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建设厅编印:‘福建经济概况》,1947年9月版,第98页。
    ③ 《江声报》1946年10月8日,11月16日。
    ④ 《中央日报》(福州版)1946年1月15日。
    ⑤ 《泉州日报》1946年7月12日。
    ① 《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延安《解放日报》,1945年8月27日。
    ② 南京学生发起的“吃光运动”实际上就是南京中央大学学生发起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1947年5月1日至31日不到半个月,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物价就上涨了百分之六十八。物价的猛涨,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时国立大学学生每月仅有二万四千元的副食费,每天的副食费只能买一块豆腐或两根半油条。为此,在南京市委的领导下,南京中央大学的学生自治会决定自5月12日起罢课,并向国民党教育部请愿,要求按物价指数增加公费,5月增至十万元,同时授权伙食团按当年伙食标准开支,“吃光”后举行反饥饿大游行。这就是“吃光运动”的开始。“吃光运动”发起后,得到了杭州、北平、上海等地学校的热烈反应。上海市国立学校学生联合会经过讨论后认为,“吃光运动”的口号不能正确反映这次运动的目的,不利于取得社会同情,并定改名为“抢救教育危机运动”。
    ① 参考戴文坤:《民国时期的学生运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11月,第9-12页。
    ② 《福建省情资料库——地方志之窗》,(省志——大事记),网络资料。
    ③ 福建省情资料库——地方志之窗》,(省志——大事记),网络资料。
    ① 黄国荡《福州惨案及有关史实订正》,《历史教学》1984年第7期63页。
    ② 《福建省情资料库——地方志之窗》,(省志——大事记),网络资料。
    ③ 《福建省情资料库——地方志之窗》,(省志——大事记),网络资料。
    ④ 骆怀东编著《集美航海学院校史(1920-1990)》,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版。
    ⑤ 《福建省情资料库——地方志之窗》,(福州市志第1册),网络资料。
    ① 1928年,福建省教育厅依据民国政府教育实施方针和精神,对全省中学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前期课程的基础上改“公民”为“党义”。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了中学课程标准,福建省也相应制订了《福建省中学课程实施纲要》,对党义、国文、外国语、算学等各个学科的教材分配和教学要点作了详细的规定,指导思想是:不违背国民党党义。课程内容充满国民党政治教育,强调国民党一党独尊的地位,反对民主,排斥共产党。为此,福建许多中学对此表示不满,一些学生发起了反对党义考生的运动。1933年后,“党义”一科又改回“公民”。
    ② 臼井勝美著《1931-1933年福州市抵制日货运动实录》,博客翻译资料(东洋拾零馆)。
    ③ 1932年5月,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小学学生毕业会考暂行规程》,规定:中小学毕业生要经过原学校考试及格后,再参加统一的毕业会考,会考各科及格方能毕业。福建省教育厅也先后制定公布了《修订福建省中学生毕业会考办法》和《福建省师范学校学生毕业会考办法》,规定全省所有中学应届毕业生,由原校考核毕业成绩合格后,均应参加全省毕业会考。福建省中学毕业会考制度从1933年下学期开始实行,第一届会考大约只有60%的通过率。国民党当局制定并实施中学会考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任务,迫使学生埋头读书无暇参与政治运动,从而达到消除学生运动之目的。这一制度只是把会考作为对付学生运动的政治工具,既没有考虑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健康,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因而,遭到各界人士和学校师生的反对。
    ① 参考本书编写组编(组长:蔡重明,副组长兼主编:陈天绶):《中共面西南白区组织斗争史稿》,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213-235页;中共建阳地委党史办(林强整理):《中共福建省委组织沿革》(1938年6月至1949年7月),《闽北党史资料》,1983年第9期;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 《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福州市志》,第六册,第16-25页;《中共厦门组织史资料》,第57-67页;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办:《解放战争时期厦门党组织情况》,《厦门党史通讯》,1985年,第2期(总第15期),第51-95页;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31-140页。
    ②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46页;谢济堂:《中共闽粤赣边区组织演变情况一览表》,《闽西党史资料通讯》,1983年第4期。
    ③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46页。
    ①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48页。
    ②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49页。
    ③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49页。
    ④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49-50页。
    ⑤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50页。
    ①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50-51页。
    ②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51页。
    ③ 中共福建省委成立于1938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长江局东南分局指示,以闽浙赣特委我(即闽北)为主和闽东特委、闽中党组织合并,成立了中共福建省委。同年8月,福建省委在崇安县坑口乡村头村成立。
    ④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47页;林强:《1938年一一1949年中共福建省委组织变迁简况》,《党史研究资料》,1983年第9期,第63页。
    ⑤ 中共第一市委,1947年12月后改为中共福州市委。
    ⑥ 厦门小组亦称“闽江学委厦门小组”,这是城工部在厦门建立的第一个党小组,成员有林华、洪津淇、陈XX(后赴南洋)等,林华为小组长。厦门党小组归闽江学委领导,学委负责同志何友于、何友礼及王毅林直接指导厦门工作。同年10月,成立第二个党小组,成员有刘树勋(暨大学生)、黄秀铨(厦大学生,后赴南洋,林华任组长。
    ①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51页。
    ②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51页。
    ③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51页。
    ④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51页。
    ⑤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51页。
    ⑥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51-52页。
    ⑦ 胡岚:《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方党组织概况》(1945年9月至1949年8月),《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
    ① 蒋们英:《福建革命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第271-277页;宋建新:《解放战争时期福州党组织领导的学生运动》,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年第1期,第28-32页。
    ① 昆明学生掀起的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运动是抗战胜利后中国的两个命运和两个前途进行最后决战的关键时刻的革命运动,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着建立光明的中国,彻底打败蒋介石的黑暗的旧中国而英勇进军的一个前奏曲,是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军伟大史剧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个序幕,是以后国统区开辟第二个战场的战斗演习,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它在现代中国学生运动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的意义。郭沫若说“‘一二·一’是民主运动行进的步伐,也是民主运动必然胜利的信号。四个人倒下了,四万万人起来了: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日子。”(参考张子斋:《一二·一运动的历史意义》,《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96-101页)。
    ② 本书编写组编(组长:蔡重明,副组长兼主编:陈天绶):《中共面西南白区组织斗争史稿》,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45-46页;蔡如金:《芝山集》,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2006年1月,第192页。
    ③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2页
    ① 蔡如金、陈自强、肖学信的《福建学生运动史话》//《芝山集》,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2006年1月,第192页。
    ②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2页。
    ③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编写组(郑锦华主编):《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331页。
    ④ 郭沫若:《历史的大转变》,1945年12月15日,《沫若文集》第13卷。
    ⑤ 参考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41-153页;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3-54页。
    ①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2页。
    ②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42页
    ③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43页
    ④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43页
    ⑤ 厦门大学抗暴委员会《游行导报》第二期,1947年1月6日。
    ① 厦门大学抗暴委员会《游行导报》,1947年1月7日。
    ② 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党史编委会:《厦大党史资料》(第二辑),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第9-10页。
    ①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45页
    ② 《为抗议暴行告全市同胞书》全文见本文附录1。
    ③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2页。
    ④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46-147页。
    ⑤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48页。
    ①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2-53页。
    ②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49-150页。
    ①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编写组(郑锦华主编):《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383页。
    ② 参考蔡钰藩、黄政:《1947年福州“三二五”学潮回忆》,《福建文史资料》第一卷(教育编),第524-532
    ③ 游德馨:《解放战争时期福州—中的爱国民主运动》,《福建党史月刊》,2008年第7期。
    ④ 陈昭弼,男,长乐人,被打胸部受重伤,在省立医院治疗至28日始脱离危险。后在厦大毕业,解放前参加
    ① 蔡钰蕃、陈启康:《忆福州“三·二五”学生运动》,《福州党史通讯》1987年第4期。
    ① 《南方日报》,民国36年3月28日,第3版。
    ② 游德馨:《三年峥嵘岁月,难忘斗争磨练—记解放战争时期福州—中的爱国民主运动》,《政协天地》,2008年第5期。
    ③ 姓名全称是:方方、林平。
    ④ 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2月,第652页。
    ⑤ 游德馨:《三年峥嵘岁月,难忘斗争磨练—记解放战争时期福州—中的爱国民主运动》,《政协天地》,2008年第5期。
    ① 秃丁:上海《大公报》,1947年3月28日。
    ② 游德馨:《三年峥嵘岁月,难忘斗争磨练—记解放战争时期福州一中的爱国民主运动》,《政协天地》,2008年第5期。
    ③ 福建省档案馆、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闽渐赣办公室:《闽浙赣党史文件资料选编》(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77-482页。
    ① 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组织史办公室:《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市工作部组织史概要》(内部发行),第21页。
    ②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编写组(郑锦华主编):《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385页。
    ③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编写组(郑锦华主编):《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385页。
    ①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4页。
    ②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生运动》,《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4页;蔡如金:《芝山集》,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2006年1月,第196页。
    ③ 《江声报》1947年5月18日。
    ④ 白鹿书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蒋介石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网络:http://www.oklink.ne,2010-08-25日发表。
    ①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4页:胡耀邦史料信息网,网络:http//www.hybsl.cn/。
    ②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4页。
    ③ 福建《中央日报》1947年5月23日。
    ①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5页。
    ②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4-55页;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60-166页。
    ③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编写组(郑锦华主编):《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387页。
    ④ 白鹿书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网络:http://www.oklink.ne,2010-08-25日发表。
    ① 蔡如金:《芝山集》,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2006年1月,第198页。
    ② 陈奇杰:《解放战争时期天津学生运动初探》,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7年3月,第20页。
    ③ 陈奇杰:《解放战争时期天津学生运动初探》,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7年3月,第20贝。
    ④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弟2期,第bb页。
    ⑤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弟2期,第55页。
    ①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5页。
    ② 《江声报》,1947年11月14日。
    ③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79页。
    ④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5页。
    ⑤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5
    ① 福州一中三牧校友总会《峥嵘岁月》编委会:《峥嵘岁月—爱国民主运动(1947-1949.8)在省福中》(内部资料·回忆文集),1999年8月,第121-123页。
    ②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6页。
    ③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6页。
    ④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6页。
    ① 《团中央工作纪实》(1940年-1960年),网络:http://www.ykstw.cn/,2011-03-18发表;《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四卷,第1224--1225页。
    ② 参考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82-200页。
    ③ 陈奇杰:《解放战争时期天津学生运动初探》,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7年3月,第19页。
    ④ 陈奇杰:《解放战争时期天津学生运动初探》,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7年3月,第21页。
    ⑤ 陈奇杰:《解放战争时期天津学生运动初探》,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7年3月,第21页。
    ⑥ 陈奇杰:《解放战争时期天津学生运动初探》,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7年3月,第22页。
    ①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84页。
    ②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84页。
    ③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84页。
    ④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84-185页。
    ⑤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87页。
    ①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87页。
    ②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87-188页。
    ①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88-189页。
    ②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89-191页。
    ③ 远东委员会:日本投降后,根据1945年12月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的协议成立,由中、苏、美、英、法、荷、加、澳、新西兰、印度、菲律宾十一国的代表各一人组成。主要任务是制定使日本履行投降条件的政治方针,审查盟国最高统帅(美国驻日本占领军总司令)颁布的命令及有关措施。
    ④ 1948年5月11日《大公报》社评:《日本开始再武装》
    ⑤ 日本的“省”相当于部。
    ⑥ 这个计划是军事性的,目标是重建日本军事工业。
    ① 《团中央工作纪实》(1940年-1960年),网络:http://www.ykstw.cn/,2011-03-18发表。
    ② 《团中央工作纪实》(1940年-1960年),网络:http://www.ykstw.cn/,2011-03-18发表。
    ③ 《反美扶日爱国运动的综合报导》,《人民日报》,1948年6月18日。
    ④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编写组(郑锦华主编):《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465页。
    ⑤ “五月社”1948年9月,厦大城工部与闽西南党组织为了进一步密切配合,加强厦大学生运动的统一领导,以适应新的革命斗争形势,决定在“五月社”的基础上成立以4人为核心的10人领导小组,代替“五月社”组织,统一领导厦大的学生自治会、学生代表会议、进步学生社团组织、地下校院系组织。“五月社”在领导“反美扶日”运动,以及以后厦大乃至厦门市各大、中学校的学生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3页。
    ② 《星光日报》1948年5月29日, 《反对美帝扶持日本本市昨有大游行》
    ① 《星光日报》1948年5月28日。
    ① 《星光日报》1948年5月29日。
    ① 《厦门党史通讯》,1982年,第2期。
    ①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4页。
    ②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 《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3页。
    ①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 《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3页;蔡如金:《福建学生运动史话》,《芝山集》,第194页。
    ①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211页。
    ② 《江声报》,1948年12月14日。
    ③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6页。
    ① 《江声报》,1948年12月14日。
    ②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6页;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211-213页。
    ③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6页。
    ④ 《立人日报》,1949年2月4口。
    ① 《江声报》,1949年2月7日。
    ②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6页。
    ① 《中央日报》,1949年2月12日。
    ②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6页。
    ① 《星光日报》,1949年3月1日。
    ② 宋建新:《解放战争时期福州党组织领导的学生运动》,《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年第1期,第30页。
    ③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7页。
    ①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7页。
    ②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7页。
    ③ 《南平文史资料》第一期
    ①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226-227页。
    ① 宋建新:《解放战争时期福州党组织领导的学生运动》,《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年第1期,第30页。
    ① 宋建新:《解放战争时期福州党组织领导的学生运动》,《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年第1期,第30页。
    ①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224-240-页。
    ②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7页。
    ① 夏征农、陈望道(前期):《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下),1979年版,第3355页。
    ② 《百度百科》,网络:http://baike.baidu.com/,2013年1月5日发表。
    ① 郁达夫:《学生运动在中国》,李杭春编:《郁达夫全集》,第八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
    ②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第7页。
    ③ [美]菲利普·阿尔特巴克:《学生政治行动主义比较研究》,《中国青年研究》1990年第6期,第38页。
    ④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第7页。
    ⑤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第7页。
    ①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第8页。
    ②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第30页。
    ①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第30页。
    ②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第30页。
    ③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第29-31页。
    ④ 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第28页。
    ①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福建有两个组织系统---中共华东分局领导的中共闽浙赣省委(一九四七年一月由中共福建省委改为闽浙赣区党委,同年十一月改为此名)和中共华南分局领导的中共闽粤赣边区委(原为闽四八年八月定为此名)。中共福建省委下辖:闽北特委、建松政特委、闽南特委、闽江工委、闽西北工委;闽粤边区委,一九四五年十月称临委,一九四六年十一月改为工委,一九四七年六月改为闽粤赣边区工委,一九便起见,本文将中国共产党在福建的最高领导组织均称为中共福建省委。浙赣区党委下辖:闽北地委、闽浙边地委、闽东北地委、闽东地委、闽中地委、闽赣边地委、浙南特委。为方
    ②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编写组(郑锦华主编):《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318页。
    ① 建国前厦门大学地下团团员名单:尤芳湖、张爱天、杨长笙、赖昌贵、廖傅善、潘荣桂陈国贤、钱仁涛、罗见龙、范则尊、林浩、潘达夫、陈孔立、陈泽琬、盛新民、林伯明、张士文、张良焜、陈炎官、黄建、陈恩鸿、徐达人、葛孔昌、詹炜、董世琰、陆麒、袁立人、涂挹葡、黄刘泉、陈德昌、蒋凤起、陈洪湛、黄振权、陈忠义、许鼎铭、姜永芳、黄舜耕、李时符、黄宗泽、张瑞卿、胡玉才、胡志道、万邵志、刘怡周、茹德民、工水兴、林应祺、吴紫容、余仲奇、林吕昌、鄢庆刚、徐文炳、陈孔德、曹美玉、张其永、张永提、肖树珊、章禄钦、李金照、周大望、易省三、许清泰、刘惠生、陈漪、熊福华(据悉以后自动退团)、李传业、杨达明、吴大问、谢崇永、林素、樊其增、沈云卿、翁绳周、黄藤爽、舒志、鸿镒、陈明枫、钟宝哩、吴志成、陈家忠、陈启端、华启贵、洪永宏、方德明、钟史明、许久祥、谢淑敏、邓鸿旺、林善涵、陈湖檀。(资料来源: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编写的《厦大党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二辑),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第397页。
    ② 厦大地下党10人领导小组领导校院系组织的成员是:“校长”郑鸿池,“副校长”陈炳章,“文学院院长”邹永贤,“法学院院长,,林学友,“商学院院长”力伯昌,“理学院院长”秦为鏊,“工学院院长”谢叔敏。1949年,由于一些党员到游击区参加武装斗争,地下校院系级的领导人个别也作了调整,“校长”由陈炳章担任(参阅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风雨征程》—城工部厦门地下党的史料与回忆,海峡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
    ①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福建地方史》,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408页。
    ② 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风雨征程—城工部厦门地下党的史料与回忆》,海峡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第3-4页。
    ① “嘉庚阅览室”创办后深受师生员工的欢迎,政治影响很大,厦大训导处很害怕。于是,9月底,学校借口开学需要教室,下令阅览室停办。10月,厦大地下党4人核心小组遵照城工部和闽西南地下党的意图,根据斗争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适应实行社团系级化的有利时机,决定“嘉庚阅览室”停止对外开放,划整为零,在各院系建立校阅览室。中文、经济、历史、法律、生物、海洋各系和商学院、女生同学会等的阅览室相继开办。
    ② 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风雨征程—城工部厦门地下党的史料与回忆》,海峡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第49页。
    ① 参加“新生服务团”的地下党员有:林光异、陈炳章、柯琳石等。
    ② 参考何嘉名:《浅谈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福建学生运动》,《福建青运史研究》,1987年第4期,第15-16页。
    ① 陈彦霞:《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世纪桥》,1994年第2期,第25页。
    ② 参考何嘉名:《浅谈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福建学生运动》,《福建青运史研究》,1987年第4期,第16页。
    ③ 何友于,1927年出生,曾就读于福建协和大学。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闽江工委学委组织委员,中共闽江工委委员,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地下军闽江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共闽浙赣边地委城工部部长等,1948年牺牲。
    ④ 曾焕乾,1920年出生,1936年-1938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1943年-1946年就读于福建协和大学。曾任中共闽江工委学委书记,中共闽江工委委员,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地下军副司令兼闽海纵队司令、政委,中共闽北地委常委兼城工部部长等,1948年牺牲。
    ① 福建省档案馆、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闽浙赣办公室:《闽浙赣党史文件资料选编》上(1938--1947.1.18),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第268页。
    ① 福建省档案馆、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闽浙赣办公室:《闽浙赣党史文件资料选编》上(1938-1947.1.18),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第269页。
    ② 福建省档案馆、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闽浙赣办公室:《闽浙赣党史文件资料选编》上(1938-1947.1.18),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第272页;《中共闽浙赣边区史》编写组(郑锦华主编):《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288-289页。
    ③ 陈彦霞:《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世纪桥》,1994年第2期,第26页。
    ④ 陈彦霞:《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世纪桥》,1994年第2期第26页;《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关于蒋管区党的斗争方针的指示》1947年5月23日。
    ① 陈彦霞:《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世纪桥》,1994年第2期,第26页。
    ② 陈彦霞:《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世纪桥》,1994年第2期,第26页。
    ③ 蔡钰藩等:《忆福州“三·二五”学生运动》,《福州党史通讯》1987年4月。
    ④ 陈彦霞:《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世纪桥》,1994年第2期,第26页;《周恩来选集》(上卷),第311页。
    ① 宋建新:《解放战争时期福州党组织领导的学生运动》,《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年第1期,第31页。
    ① 参考陈彦霞:《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世纪桥》1994年第2期,第25-27页;吴木:《关于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学生运动历史经验的反思》,《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02-114页;郑洗:《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15-127页;何嘉名:《解放战争时期党的领导与福建学生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271-276页。
    ② 陈彦霞:《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世纪桥》,1994年第2期,第26-27页。
    ③ 陈彦霞:《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世纪桥》,1994年第2期,第26-27页。
    ④ 陈彦霞:《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世纪桥》,1994年第2期,第27页。
    ① 陈彦霞:《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世纪桥》,1994年第2期,第27页。
    ② 陈彦霞:《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世纪桥》,1994年第2期,第27页。
    ①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67-172页。
    ②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59页。
    ① 宋建新:《解放战争时期福州党组织领导的学生运动》,《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年第1期,第32页。
    ② 章开沅、谢必震:《香飘魏岐村——福建协和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02页。
    ① 章开沅、谢必震:《香飘魏岐村——福建协和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02页。
    ②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74页。
    ③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64页。
    ①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74页。
    ① 福建省档案馆、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闽浙赣办公室:《闽浙赣党史文件资料选编》(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77482页。
    ① 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党史编委会:《厦大党史资料》(第二辑),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第62-63页。
    ①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历史教学》,1988年第7期,第21页。
    ② 蒋介石:《告全国青年书》(1938年6月16日),《三民主义青年团论文集》,中央团部编印,第2页。
    ③ 马烈:《三民主义青年团与国统区学生运动,《民国档案》2003年第3期,第83页。
    ①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编:《中央训练部部务会刊》第1卷(出版地不详,1928年11月)第14-17页;王克仁:《党化教育概论》,第84-89页。
    ②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郑洗主编《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297页。
    ③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历史教学》,1988年第7期,第21页。
    ④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郑洗主编《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297页。
    ⑤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郑洗主编《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297页。
    ⑥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郑洸主编《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297页。
    ⑦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历史教学》,1988年第7期,第21页。
    ①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历史教学》,1988年第7期,第21页。
    ② 《调查学校军训得失之利弊》//《福建省教育史志资料集》第9辑,第197页。
    ③ 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571页。
    ①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历史教学》,1988年第7期,第22页。
    ②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历史教学》,1988年第7期,第22页。
    ③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郑洗主编:《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299页。
    ④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42-143页。
    ⑤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历史教学》,1988年第7期,第22页。
    ①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67-172页。
    ② 黄坚立:《难展的双翼:中国国民党面对学生运动的困境与决策:1927-1949年》,商务印书馆,2010年6月,第210页。
    ③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历史教学》,1988年第7期,第22页。
    ④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历史教学》,1988年第7期,第22页。
    ⑤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郑洗主编:《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300页。
    ①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64页。
    ② 戴文坤:《民国时期的学生运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11月,第39页。
    ③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历史教学》,1988年第7期,第22页。
    ④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201页。
    ①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历史教学》,1988年第7期,第22页。
    ②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43页。
    ③ 《福建时报》,1947年11月3日,第2版。
    ④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44-145页。
    ① 《星光日报》,1947年5月26日。
    ① 《江声报》,1947年6月1日。
    ②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62-167页。
    ①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郑洗主编:《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303页。
    ②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63-164页。
    ③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8页。
    ④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历史教学》,1988年第7期,第23页。
    ① 甘迎春:《解放前中央大学的学生运动》,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5月,第5页。
    ② 甘迎春:《解放前中央大学的学生运动》,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5月,第5页。
    ①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37-138页。
    ②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81-182页。
    ①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58页。
    ①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2页。
    ②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2页。
    ③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2页。
    ④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46-147页。
    ①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2页。
    ① 《毛泽东选集》横排本第2卷,第256页。
    ②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2页。
    ③ 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2期,第54页。
    ① 解放战争时期厦门大学闽西南、城工部、闽中地下党组织的组织建设情况见本论文第37-38页的注释。
    ② 理事会共有22名理事,理事长晏致端(共产党员),下分设文书、总务、学术、出版、康乐、服务、交际七部,以及膳食、福利促进两个委员会。理事会中有七名共产党员,并成立了党小组,由晏致端任小组长。
    ③ 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风雨征程—城工部厦门地下党的史料与回忆》,海峡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第9页。
    ① 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风雨征程—城工部厦门地下党的史料与回忆》,海峡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第57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1225、1227页
    ① 蒋伯英:《福建革命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第963页。
    ② 蒋伯英:《福建革命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第968页。
    ③ 蒋伯英:《福建革命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第968页。
    ④ 蒋伯英:《福建革命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第968-969页。
    ① 蒋伯英:《福建革命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第971页。
    ② 蒋伯英:《福建革命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第972页。
    ③ 陈燕勇:《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桂林学生运动的领导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1页。
    ① 贾海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青年运动研究》(1927-1937),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8月,第56页。
    ② 贾海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青年运动研究》(1927-1937),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8月,第57页。
    ③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225-233页。
    ① 转引自新华社社论:《爱国运动的新高潮》,1948年6月18日。
    ① 贾海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青年运动研究》(1927-1937),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8月,第57页。
    ①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学生运动是指广义的学生运动。
    ② 参考《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编写委员会,周强主任:《当代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7月,
    ① 《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编写委员会:《当代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7月,第108-110页。
    ① 《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编写委员会:《当代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7月,第107-108页。
    ① 《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编写委员会:《当代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7月,第118-120页。
    ② 《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编写委员会:《当代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7月,第120-121页。
    ① 《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编写委员会:《当代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7月,第122页。
    ② 《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编写委员会:《当代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7月,第123-124页。
    ①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网络:http://cpc.people..com.cn,2006年10月18日发表。
    ① 罗尚泽:《不断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网络:http://blog.sina.com,2012-11-03发表。
    ② 罗尚泽:《不断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网络:http://blog.sina.com,2012-11-03发表。
    ③ 韩文瑜、李荣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吉林日报》,2010年4月1日。
    ④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网络:www.news.cn,2011-07-01发表。
    ⑤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网络:www.news.cn,2011-07-01发表。
    ① 韩文瑜、李荣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吉林日报》,2010年4月1日。
    ②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网络:www.news.cn,2011-07-01发表。
    ① 吴秋兰:《改革开放30年青年学生爱国主义表达的变化轨迹》,《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1月。
    1.赵和平,徐海法.中国学生运动史话.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2.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国青年运动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3.邵鹏文,郝英达.中国学生运动简史:1919-1949.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4.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解放前革命斗争风貌.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
    5.于学仁.中国现代学生运动史长编(上、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6.郑洗.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
    7.陈善光.青年运动史论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8.王水湘.中国学生的光荣历程:近代中国学生运动简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9.郑洗.中国青年运动六十年:1919-1979.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10.蒋伯英.福建革命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11.周跃红,黄江辉.漳州青年运动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
    12.施惠群.中国学生运动史:1945-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3.中共闽浙赣边区史编写组主编.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14.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15.罗炳权,王慧君.解放战争时期的南京学生运动.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6.《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编写委员会.当代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17.徐天胎.福建民国史稿.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18.蔡如金.芝山集.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2006.
    19.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风雨征程—城工部厦门地下党的史料与回忆.海峡文艺出版社,1999.
    20.闽粤赣边区党史编审领导小组.中共闽粤赣边区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
    21.本书编写组.中共闽西南白区组织斗争史稿.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22.章开沅、谢必震.香飘魏歧村—福建协和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23.黄坚立.难展的双翼:中共国民党面对学生运动的困境与决策:1927--1949年.商务出版社,2010.
    1.陈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迁与学生运动研究(1921—194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陈奇杰.解放战争时期天津学生运动初探.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甘迎春.解放前中央大学的学生运动——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主视角考察.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张林瀛.解放战争时期北平高校学生运动研究(1945-1949).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戴文坤.民国时期的学生运动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6.邝艳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学生运动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陈燕勇.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桂林学生运动的领导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8.秦浩.试论解放战争时期的厦大学生运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4.
    9.刘冠超.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条战线”.历史教学问题,1984,04.
    10.肖学信.迎着晨曦的革命浪潮——解放战争时期的福建学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02.
    11.林德金.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根源.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2.
    12.沙健孙.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近代史研究,1987,03.
    13.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历史教学,1988,07.
    14.张静星.论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上海学生运动.当代青年研究,1990,03.
    15.郝秋阳,田春发.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党派与学生运动.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1,03/04.
    16.问军政.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的历史分析.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3,04.
    17.张兴民.论蒋管区学生运动的历史地位.云南学术探索,1993,04.
    18.陈彦霞.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世纪桥,1994,02.
    19.王雅文,赵贺春.解放战争时期的沈阳学生运动述议.辽宁大学学报,1994,06.
    20.潘正祥.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学生运动的新经验.学术界,1997,03.
    21.何薇,黄南冰.试论解放战争时期香港与广州的学生运动.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 学版),1997,04.
    22.宋建新.解放战争时期福州党组织领导的学生运动.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10.
    23.聂兆年.浅析解放战争时期三次学生运动的特点于功绩.云南临沧教育学院学报,1998,01.
    24.吕肇荣.试论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条战线.学术交流,1999,01.
    25.樊晓红,田洪文.简述解放战争时期哈尔滨的学生爱国运动.龙江党史,1999,02.
    26.吴家林,杨福茂,陆庆良.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的历史意义.新视野,1999,03.
    27.岳建功.解放战争时期成都的学生运动.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04.
    28.王首民.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条战线论析.社会科学战线,2002,03.
    29.丁群.记五二零学生运动领袖朱成学.文史精华,2002,05.
    30.钱李仁.解放战争时期上海中学学生运动是第二战线的重要方面军.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08.
    31.马静松.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条战线探析.理论探讨,2003,02.
    32.马烈.三民主义青年团与国统区学生运动.民国档案,2003,03.
    33.杨奎松.国民党人在处置昆明学潮问题上的分歧.近代史研究,2004,05.
    34.于之伟.储安平与抗战胜利后的学生运动——以《观察》周刊为例.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02.
    35.游德馨.三年峥蝾岁月,难忘斗争磨砺——记解放战争时期福州一中的爱国民主运动.追思缅怀,2008,07.
    36.严海建.19461948年北平学潮:国民政府中央与地方处置的歧异.民国档案,2008,01.
    37.汪毓和.遐思“五四”——为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而写.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2.
    38.李和平.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统一战线形成原因简析.福建党史月刊,2009,14.
    39.唐文光.“战斗堡垒”——解放战争时期的省福中党支部.福建党史月刊,2009,21.
    40.曾梅生.20世纪40年代末厦门侨师“倒陈学潮”及其意义.福建党史月刊,2010,16.
    41.马武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西学生运动的基本经验.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42.贾海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青年运动研究(1927-1937).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1.福建省档案馆和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闽浙赣办公室编.闽浙赣党史文件资料选编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2.福建省档案馆和广东省档案馆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四、五辑.档案出版社,1988.
    3.福建省档案馆和广东省档案馆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六辑.档案出版社,1989.
    4.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党史编委会编.厦大党史资料第二辑.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南平市委员会文史组编.南平文史资料 第一期.1981.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南平市委员会文史组编.南平文史资料 第二期.1982.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南平市委员会文史组编.南平文史资料 第三期.1982.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长汀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长汀文史资料第二辑.1982.
    9.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青运史研究室.青运史资料与研究.1982.2.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福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1983.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古田县委员会文史工作组编.古田文史资料第四辑.未正式出版,1983.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厦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厦门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1983.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宁德县委员会文史工作组编.宁德文史资料第二辑.1984.
    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仙游县委员会编.仙游文史资料第二辑.1984.
    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莆田县委员会编.莆田文史资料第七辑.1984.
    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尤溪县委员会文史工作组编.尤溪文史资料第六辑.1984.
    1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泉州市委员会编.泉州文史资料第十八辑.1985.
    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建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编.建阳文史资料第五辑.1985.
    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福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1986.
    2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福清县委员会文史组编.福清文史资料 新第五辑.1986.
    21.福建省档案馆、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闽浙赣办公室.闽浙赣党史文件资料选编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22.福建省档案馆、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闽浙赣办公室.闽浙赣党史文件资料选编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仙游县委员会编.仙游文史资料第六辑.1988.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漳州文史资料第十辑.1989.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建瓯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建瓯文史资料第十四辑.1989.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建瓯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建瓯文史资料第十五辑.1990.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州市台江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台江文史资料第六辑.1990.
    28.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城委对敌后城市工作的指示.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1941-194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莆田县委员会编.莆田文史资料第十六辑.1991.
    30.中央档案馆编.中央关于建立城市工作部门的指示.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1943-1944).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31.中央档案馆编.中央关于各个城市响应北平学生运动的指示.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1946-1947).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3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建瓯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建瓯文史资料 第十七辑.1992.
    33.中央档案馆编.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14册(1943-1944).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34.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办公室、厦门市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厦门市组织史资料(1926.2-1987.12).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35.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福建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6.中共漳州市委组织部、中共漳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漳州市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漳州市组织史资料(1926.7-1987.12).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3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厦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厦门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1994.
    3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福清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福清文史资料第十四辑.1995.
    39.中共福州市委组织部、中共福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福州市档案局.中共福建省福州市组织史资料1926、4--1987、12.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40.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1921.7-1949.9).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4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福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1999.
    42.福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福州市志第六册.方志出版社,1999.
    43.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福建文史资料第一卷教育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44.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主编.风雨鹭江——厦门闽中地下党的回忆与史料.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4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福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辑.2001.
    4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委员会文史工作组编.宁德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未正式出版,2003.
    47.福州市档案馆.主编.福州解放.海风出版社,2005.
    48.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组织史办公室主编.中共闽浙赣区(省)委城工部组织史概 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49.骆怀东.集美航海学院校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50.中共福建省委党校资料征委会、福建省民政厅.福建革命烈士传(四).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51.漳州市妇女联合会.漳州妇女运动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52.左海星火编委会.左海星火.未正式出版,2000.
    53.福建农林大学70年编委会.福建农林大学70年.未正式出版,2006.
    54.陈毓洗主编.福建师范大学暨附中革命烈士传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55.汪征鲁.福建师范大学校史上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56.黄涛.大德是钦——记忆深处的福建协和大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