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卮言》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艺苑卮言》是明代“后七子”领袖王世贞的代表作,然而迄今为止,对于《艺苑卮言》文本的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大致而言,不足有三:第一,对《艺苑卮言》文本性质、理论来源及其版本变化的研究不够;第二,研究对象趋于单一,研究内容过于狭窄,对全本的探讨十分缺乏;第三,对《艺苑卮言》的研讨过于简单,不能动态地加以分析探讨,因此无从认识其中潜藏着的王世贞思想的流动。为弥补上述不足与缺憾,本文力图对《艺苑卮言》作一全面研究。
     本文绪论对迄今为止有关王世贞的研究作一扫描概述,指出《艺苑卮言》在王世贞研究中的意义所在。第一章考察《艺苑卮言》的成书经过、内容演变、版本变化。在对上述几个方面作出考察后得出结论:《艺苑卮言》实际上是一部内容博杂的札记性质的著作,其中蕴含王世贞不同时期的文艺思想。比较重要的发现或开拓是:首次梳理了《艺苑卮言》、《卮言别录》、《卮言附录》以及《宛委余编》之间的关系;确定万历十七年(1589)刊行的十六卷本《新刻增补艺苑卮言》的价值,指出它的成书早在隆庆初年,并可能完好保存了《卮言别录》;通过《明诗评》与《艺苑卮言》的比较,分析王世贞多变的诗学思想。第二章探讨《艺苑卮言》的思想来源,其中以严羽、徐祯卿和杨慎为代表。在《艺苑卮言》中,对严羽的继承批判涉及《沧浪诗话》的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大方面。王世贞不仅继承了徐祯卿《谈艺录》中的诗学思想,也弥补了徐祯卿论诗“不及近体”的不足。对杨慎的继承批评则涉及到多个学科,论文指出王世贞对于杨慎所怀有的矛盾心态,以及因此心态而产生的品评特色。第三章探讨王世贞文学思想的三个侧面:明代诗文批评、唐诗学和“格调与时代”。《艺苑卮言》的明代作家批评最为突出,本章即以此为焦点考察分析王世贞的作家批评,并以杨慎为例剖析了王世贞的批评特色。第四章考察《艺苑卮言》在明代的传播与影响,尤其是针对引用、辑录《艺苑卮言》的书籍,调查比较扎实。
     本文立足于文本,对《艺苑卮言》作出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力求在文学批评史上给《艺苑卮言》一个较为准确合理的定位,从而推动王世贞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Yi yuan zhi yan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work of Wang Shizhen, However, the researches on the book are much less than sufficient. The deficiencies manifest themselves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research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text and the change of version are not enough; Second, the study of the content is too narrow; third, the study on the book is far from comprehensive and the change of the author’s thought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is indistinct. To overcome the weakness and shortcomings above, the paper will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tudy.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background and resource of Yi yuan zhi yan, redefines it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literary criticism.
     The introduction summaries researches about Wang shizhen to indicate the meaning of this subject. Chapter one investigates the writing process of Yi yuan zhi ya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tent and the edition. It takes Wang Shizhen about twenty years time to write Yi yuan zhi yan, there have been many changes in the process. This chapter combs ou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four different works which includes Yi yuan zhi yan , Zhi Yan bie lu, Zhi yan fu lu and Wan wei yu bian. Among them the edition with sixteen volumes has kept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Yi yuan zhi yan. Analyze the thought of Wang Shizhen through comparison of Ming shi ping and Yi yuan zhi yan.
     Chapter two discusses the resources of Yi yuan zhi yan. Yi yuan zhi yan takes many advantages of ancient critics, especially incorporates the thought of Yan Yu, Yang Shen and Xu Zhenqing. Cang lang shi hu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of Yi yuan zhi yan, Wang Shizhen analyzes and develops the theory proposed by Yan Yu which includ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em, the style of poetry, the pattern of poetry, the criticism of poetry. Tan yi lu is another important resource of Yi yuan zhi yan.Wang Shizhen inherits the theory of Xu Zhenqing, remedies the shortage of the theory, forms a integrate system of poetry criticism. Wang Shizhen inherits the thought of Yang Shen not only in literature but also in the science of history, artistic etc.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hree special ideas in Yi yuan zhi yan which include the criticism of the poetry in Ming Dynasty, the poetics theory in Tang Dynas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ry style and era. Wang Shizhen not only criticizes the ancient author but also evaluates the authors in the Ming Dynasty, which is the highlight of the book. He criticizes Tang poetry through the theory inheriting fromYan Yu and Gao Bing. Wang Shizhen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literary style but also focuse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literary style and era, forming a particular critical method.
     Chapter four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book. Yi yuan zhi yan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literati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It is reflected in three respects: quoted by kinds of books; duplicated and compiled by other poetry theory books;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by descendant.
     In conclusion, the paper researches Yi yuan zhi yan comprehensively, determines its reasonable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propels the research of Wang Shizhen.
引文
1张廷玉等《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36页。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二。
    2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序》。
    3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81页。
    4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二。
    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二。
    6《明代名人年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1《徐朔方集》(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2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浙江学刊》,1988年第1期。
    4台湾国立政治大学1965年博士论文。
    5台湾东海大学1976年硕士论文。
    6台湾国立政治大学1976年硕士论文。
    1台湾东海大学1991年博士论文。
    2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3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5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
    1孙学堂《崇古理念的淡退——王世贞与十六世纪文学思想》,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24页。
    2陈文新《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9-190页。
    3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4《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5《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6《广西大学学学报》1995年第4期。
    7《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第1期。
    1《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2《兰州学刊》2008年第1期。
    3《江汉论坛》2008年第3期。
    4台湾东吴大学1985年硕士论文。
    5《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6期。
    6台湾国立中央大学1992年硕士论文。
    7安徽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8《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1《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2《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3《中山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
    4《中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l期。
    5《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2期。
    1张世宏《王世贞述评<西厢记>之价值评估》,《湖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2台湾大学1971年硕士论文。
    3南开大学1985年硕士论文。
    4香港大学硕士论文,1992年。
    1台湾东吴大学1995年硕士论文。
    2苏州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3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文史知识》1997年第1期。
    5《陇东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6台湾国立清华大学1986年硕士论文。
    7台北艺术大学1995年硕士论文。
    1吉林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2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3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4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5《美术研究》1994年第1期。
    6《文艺研究》2005年第2期。
    1王世懋《王奉常集》卷八。
    2顾起纶《国雅品·序》,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3毛先舒《诗辨坻》,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屠隆《与王元美先生》,《明文海》卷一百五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李攀龙《与许殿卿书》,《沧溟集》卷二十九。
    3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33页。
    4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
    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二。
    6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36页。
    7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八。
    1《四库全书·少室山房集提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447页。
    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3页。
    4庆振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发展纲要》,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9页。
    1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6年版,第163-164页。
    2张少康、刘兰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8-179页。
    3邹然《中国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7-288页。
    4邹然《中国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98-299页。
    5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35页。
    1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6页。
    2蔡镇楚《中国诗话史》,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58页。
    3蔡镇楚《中国诗话史》,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59页。
    4陈文新《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4页。
    5朱崇才《词话史》,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03页。
    6《学术月刊》1962年第3期。
    7罗仲鼎《艺苑卮言校注·前言》,齐鲁书社1992年版,第1页。
    8《浙江学刊》1988年第6期。
    9《文史哲》1989年第2期。
    10《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5期。
    11《浙江学刊》1990年第3期。
    1《广西师院学报》1990年第1期。
    2香港大学1975年硕士论文。
    3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1兰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1又见李攀龙《沧溟集》卷二十九,《与许殿卿书》,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二百六,《答胡元瑞》,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李攀龙等人看到的《艺苑卮言》,应该是乙丑(1565)六卷本,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八卷本不同。
    1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卷一百八十二,《徐孟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五十六。
    3此书前有汪道昆作于万历五年(1577)秋日序文。
    4据前文所述,胡应麟等人的引用内容,可能出于此前的版本。
    1王世贞《宛委余编》卷二。
    2杨慎《丹铅余录·总录》卷七。
    1王世贞《宛委余编》卷一。
    2王世贞《宛委余编》卷一。
    3王世贞《宛委余编》卷一。
    4王世贞《宛委余编》卷一。
    5王世贞《宛委余编》卷一。
    6王世贞《宛委余编》卷一。
    1王世贞《宛委余编》卷一。
    2此句出唐代窦叔向诗《夏夜宿表兄话旧》,参见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六。
    3王世贞《宛委余编》卷一。
    4王世贞《宛委余编》卷二。
    1王世贞《宛委余编》卷四。
    2王世贞《宛委余编》卷一。
    3王世贞《宛委余编》卷一。
    4王世贞《宛委余编》卷二。
    1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十八。
    2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十九。
    1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二。
    2王世贞《宛委余编》卷三。
    3周婴《卮林》卷五。
    1《纪录汇编》有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陈于廷序刊本,所录《明诗评》当属较早刊本。
    2实际是一百一十七人,因为唐顺之在第一卷和第三卷两次出现。
    3《明诗评》卷一,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05页。
    4《陕西通志》卷五十七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02页。
    1李攀龙《沧溟集》卷二十三。
    2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41页
    3郑利华《王世贞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9-70页
    4《李于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十七。
    5郑利华《王世贞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6-77页。
    6《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五十。
    
    1《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六十四。
    2周维徳蠾ⅰ度魇啊罚肼呈樯纾?005年版,第2041页。
    3王世贞有《读李献吉、何仲默、徐昌谷三子诗》和《四十咏》,后者分咏吴地高启等四十位诗人,见《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十四。
    4郑利华《王世贞研究》,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34-45页。
    1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1995页。
    2《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
    3宋陈起《江湖小集》卷四十五。
    4谢榛《四溟诗话》卷三,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89页。
    1王世贞《与张助甫》,《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二十一。
    2王世贞《明诗评叙》,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1995页。
    3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71页。
    4王世贞《艺苑卮言序》,《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四。
    1李梦阳《缶音序》,《空同集》卷五十二。
    2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诗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26页。
    3刘嵩《鸣盛集原序》,林鸿《鸣盛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俞弁《逸老堂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00页。
    2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83页。
    1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01-2002页
    2《艺苑卮言》卷五。
    3《艺苑卮言》卷五。
    1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41页。
    2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06页。
    3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13页。
    4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17页。
    5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17页。
    1以上所引见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04、2006、2007、2016页。
    1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明徐象橒刻本,第308页。
    2祁承辑《澹生堂书目》,清宋氏漫堂钞本,第256页。
    3祁承辑《澹生堂书目》,清宋氏漫堂钞本,第280页。
    4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九,《经籍考》,第3250页。
    5范邦甸《天一阁书目》卷三之二子部,第174页。
    6朱睦《万卷堂书目》卷四,清光绪至民国间观古堂书目丛刊本,第48页。
    7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清知不足斋丛书本,第13页。
    8张岱《石匮书》卷三十七,稿本补配清钞本,第452页。
    9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第750页。
    10张廷玉《明史·艺文志》卷一百三十七。
    1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汪道昆》。
    2徐乾学《传是楼书目》,清道光八年味经书屋钞本,第139页。
    1《新刻增补艺苑卮言》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695册,第444页。
    2《新刻增补艺苑卮言》卷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695册,第474页。
    3《新刻增补艺苑卮言》卷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695册,第474页。
    1《新刻增补艺苑卮言》卷四,《续修四库全书》第1695册,第595页。
    1《宛委余编》卷十七。
    2王世贞《文章九命》,王水照《历代文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00页。
    1《艺苑卮言》卷四。
    2《新刻增补艺苑卮言》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695册,第469-470页。
    1《新刻增补艺苑卮言》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695册,第477页。
    2刘昫《旧唐书》卷一百九十。
    3《新刻增补艺苑卮言》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695册,第486页。
    4《艺苑卮言》卷五。
    1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页。
    2《艺苑卮言》卷一。
    3《艺苑卮言》卷一。
    1《艺苑卮言》卷一。
    2《艺苑卮言》卷三。
    3《艺苑卮言》卷三。
    4《艺苑卮言》卷三。
    1《艺苑卮言》卷三。
    2《艺苑卮言》卷三。
    3《艺苑卮言》卷三。
    4《艺苑卮言》卷一。
    1《艺苑卮言》卷三。
    2《艺苑卮言》卷二。
    3《艺苑卮言》卷二。
    1《艺苑卮言》卷二。
    2《艺苑卮言》卷二。
    3《艺苑卮言》卷二。
    1《艺苑卮言》卷六。
    2《艺苑卮言》卷六。
    3《艺苑卮言》卷七。
    1《艺苑卮言》卷八。
    2王水照《历代文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852页。
    3王水照《历代文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861页。
    1王水照《历代文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95页。
    2(明)顾起纶《国雅品》,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90页。
    3(明)皇甫汸撰《皇甫司勋集》卷三十五,《皇明百家诗集序》。
    4谈迁《国榷》卷一,清抄本,第3310页。
    5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33页。
    1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
    2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清光绪十年刻本,第15页。
    3毛先舒《诗辨坻》卷三,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71页。
    4王世懋《王奉常集》卷八,《文部·诗测序》,明万历刻本,第244页。
    5胡应麟《少室山房集》卷八十一,《弇州先生四部稿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胡应麟《少室山房集》卷一百一十一,《与王长公第一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屠隆《由拳集》卷十四,《书与王元美先生》,明万历刻本。
    3王世贞《艺苑卮言序》。
    1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页。
    2《艺苑卮言》卷一。
    3《艺苑卮言》序言,明万历五年(1577)世经堂本《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四。
    4《艺苑卮言》序言,明万历五年(1577)世经堂本《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四。
    1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二十四。
    2李攀龙《送王元美序》,《沧溟集》卷十六。
    3钟嵘《诗品》,赵仲邑译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4《艺苑卮言》卷一,参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卷九,《时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71页。
    1李攀龙《送宗子相序》,见《沧溟集》卷十六。
    2《艺苑卮言》卷一。
    3魏王弼撰《周易注》卷八。
    4《西京杂记》,卷二。
    5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6《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7《论语·阳货第十七》。
    1《艺苑卮言》卷一。
    2李攀龙《送王元美序》,《沧溟集》卷十六。
    3《艺苑卮言》卷二。
    4《孟子·尽心下》
    5《艺苑卮言》卷一。
    1《艺苑卮言》卷一。
    2李梦阳《再与何氏书》,《空同集》卷六十二。
    3《艺苑卮言》卷一。
    4《艺苑卮言》卷一。
    1《艺苑卮言》卷一。
    2《艺苑卮言》卷一。
    3《艺苑卮言》卷一。
    4《艺苑卮言》卷一。
    1以上三则皆见于《艺苑卮言》卷一。
    1以上六则引文见于《艺苑卮言》卷一。
    1《艺苑卮言》卷一。
    2《艺苑卮言》卷一。
    3《艺苑卮言》卷一。
    1《艺苑卮言》卷一。
    1《艺苑卮言》卷一。
    2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6页。
    3《艺苑卮言》卷一。
    4《艺苑卮言》卷一。
    1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48页。
    2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51页。
    3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58页。
    4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5“三谢”指谢灵运、谢惠连、谢朓。
    6《艺苑卮言》卷一。
    7王世贞《读书后》卷三。
    8《艺苑卮言》卷一。
    1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4-25页。
    2《艺苑卮言》卷一。
    3《艺苑卮言》卷四。
    4《艺苑卮言》卷四。
    5《艺苑卮言》卷四。
    6王世懋《艺圃撷余》,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79页。
    1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93-194页。
    2《艺苑卮言》卷一。
    3都穆《南濠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52页。
    4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52页。
    1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2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3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页。
    1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页。
    2《艺苑卮言》卷一。
    3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一百八十二。
    4《艺苑卮言》卷一。
    1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二十一。
    2《艺苑卮言》卷一。
    1《艺苑卮言》卷一。
    2(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艺苑卮言》卷一。
    1《艺苑卮言》卷一。
    2《艺苑卮言》卷二。
    3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2-114页。
    4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54页。
    1《艺苑卮言》卷一。
    2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82页。
    3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83页。
    4《艺苑卮言》卷四。
    1苏轼《东坡全集》卷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谢榛《四溟诗话》卷二,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72页。
    3《艺苑卮言》卷四。
    4张戒《岁寒堂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52页。
    5《艺苑卮言》卷三。
    1《艺苑卮言》卷一。
    2《艺苑卮言》卷四。
    3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7页。
    4范晞文《对床夜语》,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22页。
    5杨载《诗法家数》,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31页。
    1《艺苑卮言》卷一。
    2谢肇淛《小草斋诗话》卷一。
    3《艺苑卮言》卷一。
    4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49页。
    1陈书录《因情立格—徐祯卿在诗歌创作与理论批评上的追求》,南京师大学报,1993年第3期。
    2顾璘《顾华玉集·息园存稿文》,卷九。
    1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63-364页。
    2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三十六。
    3王世懋《艺圃撷余》,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82页。
    4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迪功集提要》。
    5王世贞《明诗评》,周维徳蠾ⅰ度魇啊罚?005年版,第2002-2003页。
    6《艺苑卮言》卷五。
    7《艺苑卮言》卷六。
    8《艺苑卮言》卷五。
    1《艺苑卮言》卷六。
    2《艺苑卮言》卷六。
    3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01页。
    4《艺苑卮言》卷六。
    5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二〇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范志新《徐祯卿全集编年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46页。
    2许学夷《诗源辩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09页。
    3徐祯卿《迪功集》卷首,又见李梦阳《空同集》卷五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范志新《徐祯卿全集编年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47页。
    2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六十八。
    3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吴明卿》卷一百二十一。
    4《艺苑卮言》卷六。
    5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胡元瑞緑萝馆诗集序》卷四十四。
    1《艺苑卮言》卷六。
    2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郢垩集序》卷四十一。
    3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王世周诗集序》卷四十三。
    4许学夷《诗源辩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09页。
    1潘德與《养一斋诗话》卷一。
    2《艺苑卮言》卷一。
    1钟嵘《诗品序》,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页。
    2徐祯卿《谈艺录》,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68页。
    1李东阳《麓堂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98-1399页。
    2《艺苑卮言》卷二。
    3《艺苑卮言》卷二。
    4《艺苑卮言》卷二。
    1徐祯卿《谈艺录》,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67页。
    2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卷九,《时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714页。
    3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彭定求《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
    4黄庭坚《大雅堂记》,《宋代文艺理论集成》,第339页。
    5徐祯卿《谈艺录》,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67页。
    1胡应麟《诗薮》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9页。
    2胡应麟《诗薮》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9页。
    3徐祯卿《谈艺录》,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69页。
    4徐祯卿《谈艺录》,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69页。
    1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49页。
    2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页。
    3《艺苑卮言》卷一。?
    4《艺苑卮言》卷一。
    1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6页。
    2《明史》,卷一百九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7页。
    2《艺苑卮言》卷一。
    1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五十六。
    2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6页。
    3《艺苑卮言》卷一。按:“情物尽”,王世贞引作“情尽物”。
    4胡寅《斐然集》卷十八。
    5至于敖器之评诗,杨慎所采用的版本应该是宋王应麟《玉海》。王应麟原文前有“敖陶孙器之评诗曰”一句,被杨慎取以为题。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亦载有此段文字,标题为《臞翁评诗》,其前无“敖陶孙器之评诗曰”,而有“因暇日与弟侄辈评古今名人诗”一句,为《玉海》本所无。
    1(清)冯班《钝吟杂录》,卷四。
    2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三,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03页。
    3《艺苑卮言》卷四。
    4《艺苑卮言》卷四。
    1《艺苑卮言》卷四。
    2杨慎《升庵诗话》卷四,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98页。
    3《艺苑卮言》卷四。
    4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三,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98页。
    5杨慎《升庵诗话》卷五,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31页。
    1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二,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88页。
    2杨慎《升庵诗话》卷二,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59页。
    3杨慎《升庵诗话》卷二,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60页。
    4《艺苑卮言》卷四。
    5《艺苑卮言》卷一。
    6元稹《元氏长庆集》卷二十三。
    1?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7页。?
    2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P643-644页。
    3《艺苑卮言》卷四。
    4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七,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89页。
    5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44页。
    1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89页。
    2《艺苑卮言》卷四。
    3杨慎《升庵集》卷四十七。
    4《艺苑卮言》卷二。
    1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64页。
    2《艺苑卮言》卷四。
    3《艺苑卮言》,卷四。
    4李元阳,字仁甫,号中溪,明代云南太和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选庶吉士,除户部主事,擢江西道御史,出知荆州府,不久罢归。家居四十年,为“杨门六学士”之一。
    5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北京:中华书局,2008.P454-455.
    6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北京:中华书局,2008.P325.
    1《艺苑卮言》,卷四。
    2 (清)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五十三。
    3(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六。
    4苏轼《东坡全集·答刘沔都曹书》,卷七十六。
    1(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四。
    2实为荀爽,当为杨慎误记,见前文。
    3《艺苑卮言》卷二。
    4《艺苑卮言》卷二。
    5《艺苑卮言》卷二。
    6杨慎《升庵诗话》卷五,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25页。
    7《艺苑卮言》卷二。
    1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四,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19页。
    2冯班《诗纪匡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艺苑卮言》卷四。
    1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42页。
    2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66页。
    3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43-444页。
    4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P447页。
    1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48页。
    2《艺苑卮言》卷四。
    3《艺苑卮言》卷四。
    4《艺苑卮言》卷四。
    5《艺苑卮言》卷四。
    6《艺苑卮言》卷四。
    7《艺苑卮言》卷四。
    8《艺苑卮言》卷四。
    9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四十一。
    1《艺苑卮言》戊午年序。
    2《艺苑卮言》壬申年序。
    1《艺苑卮言》卷五。
    1《明诗评叙》,见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1995页。
    2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41页。
    3唐锜字元荐,杨慎友人。
    4杨慎《升庵诗话》卷七,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74页。
    1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45页。
    2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33页。
    3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十六:“至弘治间李空同出,遂极力振起之。何仲默、边庭实、徐昌穀诸人相与附和,而古人之风几遍域中矣。”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33-234页。
    4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45页。
    5屠隆《由拳集》卷二十三,《文论》。
    6杨慎《升庵诗话》卷七,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74页。
    1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大复集》卷三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屠隆《由拳集》卷二十三,《文论》。
    3《艺苑卮言》卷一。
    4《艺苑卮言》卷四。
    1《艺苑卮言》卷五。
    2《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二十七。
    1参见上一小节《<艺苑卮言>明代诗文流变观》。
    2《艺苑卮言》卷五。
    3《艺苑卮言》卷五。
    4《艺苑卮言》卷五。
    5《明诗评》卷一,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06页。
    6《艺苑卮言》卷五。
    7顾起纶《国雅品》,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90页。
    1高启《大全集》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钱谷《吴都文粹续集》卷五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郭建军《高启诗歌风格之管见》,《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12期。
    4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36页。
    5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国初称高、杨、张、徐,高季迪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百余年来亦未见卓然有以过之者。”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75页。
    6顾起纶《国雅品》,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90页。
    1高启《独菴集序》,《凫藻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艺苑卮言》卷一。
    3《艺苑卮言》卷四。
    4《颐庵文选》卷首,《颐庵文选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明诗评叙》,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1995页。
    6董其昌《容台文集》卷一,《重刻王文庄公集序》。
    1李梦阳《空同集》卷四十七,《陵溪先生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纪昀等《空同集》提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明诗评后叙》,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40页。
    4《艺苑卮言》卷五。
    5《艺苑卮言》卷五。
    6《艺苑卮言》卷六。
    1王世贞《读书后》卷四。
    2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87页。
    3王世贞《明诗评叙》。
    4何景明《大复集·何先生传》。
    5王世贞《明诗评叙》,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1995页。
    6王世贞《明诗评后叙》,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40页。
    1《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二十八,《答陆汝陈》,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杨慎《升庵诗话》卷三,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第683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3《艺苑卮言》卷五。
    1王世贞《明诗评叙》,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1995页。。
    2《明诗评》卷一,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02页。
    3《艺苑卮言》卷五。
    4《艺苑卮言》卷六。
    5《艺苑卮言》卷六
    1《艺苑卮言》卷六。
    2《艺苑卮言》卷六。
    3王廷相《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三,明嘉靖刻,顺治十二年修补本。
    4《艺苑卮言》卷一。
    5《艺苑卮言》卷一。
    1《艺苑卮言》卷一。
    2《明诗评》卷一,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02页。
    3《艺苑卮言》卷五。
    4《艺苑卮言》卷五。
    5顾起纶《国雅品》,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99-1100页。
    1《艺苑卮言》卷六。
    2《艺苑卮言》卷六。
    3《艺苑卮言》卷五。
    4《艺苑卮言》卷六。
    5《艺苑卮言》卷六。
    6《艺苑卮言》卷六。
    7《艺苑卮言》卷六。
    1《艺苑卮言》卷六。
    2《艺苑卮言》卷六。
    3按:黄省曾认为李梦阳之诗,“江西以后,愈妙而化”。参见《艺苑卮言》卷六。
    4《艺苑卮言》卷六。
    1王世贞《吴峻伯先生集序》,《弇州山人续稿》卷五十一。
    2王世贞《张助甫》,《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二十一。
    3李攀龙《送王元美序》,《沧溟集》卷十六。
    1王世贞《书与于鳞论诗事》,《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七十七。
    1《艺苑卮言》卷七。
    2王世贞《答陆汝陈书》,见《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二十八。
    3《艺苑卮言》卷一。
    4王世贞《答于鳞书》,《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一十七。
    1《明诗评》卷一,周维徳蠾ⅰ度魇啊罚肼呈樯纾?005年版,第2002页。
    2《艺苑卮言》卷五。
    3《艺苑卮言》卷五。
    4《艺苑卮言》卷七。
    5《艺苑卮言》卷七。
    6《艺苑卮言》卷七。
    7许学夷《诗源辩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15页。
    8《艺苑卮言》卷七。
    1《艺苑卮言》卷七。
    2《艺苑卮言》卷七。
    3《艺苑卮言》卷七。
    4《艺苑卮言》卷七。
    5屠隆《论诗文》,《鸿苞集》卷十七。
    1许学夷《诗源辩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13页。
    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九。
    3《艺苑卮言》卷七。
    1《艺苑卮言》卷七。
    2屠隆《高以达少参选唐诗序》,《白榆集》卷三。
    3《艺苑卮言》卷四。
    4《艺苑卮言》卷四。
    1《艺苑卮言》卷四。
    2《艺苑卮言》卷四。
    3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3-94页。
    4《艺苑卮言》卷八。
    5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46页。
    1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小序》,《弇山堂别集》卷首,魏连科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页。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五十一。
    2杨慎《丹铅余录·总录》卷二。
    3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二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正集》卷十九。
    5杨慎《升庵集》卷四十七。
    6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二十六《史乘考误》七,魏连科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73页。
    1《艺苑卮言》卷三。
    2杨慎《升庵集》卷五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杨慎《升庵集》卷五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艺苑卮言》卷六。
    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54页。
    3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
    4纪昀等《杜詩攟·提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68页。
    2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68页。
    3《艺苑卮言》卷四。
    1杨慎《丹铅余录·总录》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艺苑卮言》卷三。
    3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36-437页。
    4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
    1杨慎《升庵诗话》卷一,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38页。
    2《艺苑卮言》卷三。
    1周婴《卮林》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58册。
    2王世贞曾赞“华袿飞绡,而杂纤罗”大是丽语,这说明王世贞是知道周婴说的这个情况的。见《艺苑卮言》卷二。
    3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卷一。
    4岳淑珍导读,杨慎《词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
    5岳淑珍导读,杨慎《词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1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卷一。
    2岳淑珍导读,杨慎《词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1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93-294页。
    2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卷一。
    3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卷一。
    4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卷一。
    1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 1986年版,第347页。
    2《艺苑卮言》卷六,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54页。
    3《明诗评》,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08页。
    4王世贞《明诗评》,见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08页。
    1雷磊《杨慎诗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页。
    2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一。
    3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48页。
    4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47-348页。
    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二。
    6《艺苑卮言》卷五。
    7《艺苑卮言》卷六。
    8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二。
    1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48页。
    2参见第二章第三节。
    3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54页。
    4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54页。
    1纪昀等《丹铅余录·提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王世贞《明诗评》,周维德校注《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040页。
    1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3页。
    2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39页。
    1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43页。
    2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46页。
    3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59-161页。
    4髙棅《唐诗品汇总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5页。
    5髙棅《唐诗品汇总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4页。
    1《艺苑卮言》卷四。
    2《艺苑卮言》卷四。
    3《艺苑卮言》卷四。
    4王世懋《艺圃撷余》,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79页。
    5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6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22页。
    1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14页。
    2叶燮《原诗》外篇下。
    3《艺苑卮言》卷四。
    4《艺苑卮言》卷四。
    1王世懋《艺圃撷余》,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76-777页。
    2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77页。
    3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66页。
    4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68页。
    1(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320页。
    2(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1页。
    3(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0页。
    4(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30页。
    5(宋)刘攽《中山诗话》,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90页。
    6(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8-29页。
    7(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24页。
    8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68页。
    1陆时雍《诗镜总论》,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第1983年版,第1416页。
    2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70页。
    3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71页。
    4《艺苑卮言》卷四。
    1《艺苑卮言》卷一。
    2《艺苑卮言》卷一。
    3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5-96页。
    1《艺苑卮言》卷四。
    2《艺苑卮言》卷四。
    3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8页。
    4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17页。
    5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一。
    6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8页。
    7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49页。
    8《艺苑卮言》卷四。
    1《艺苑卮言》卷四。
    2《艺苑卮言》卷四。
    3高棅《唐诗品汇》卷九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766页。
    4《艺苑卮言》卷四。
    5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89页。
    6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92页。
    7《艺苑卮言》卷四。
    1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92页。
    2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九。
    3《艺苑卮言》卷四。
    4王世懋《艺圃撷余》,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79页。
    5《艺苑卮言》卷四。
    1(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0页。
    2瞿佑《归田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37页。
    3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九。
    1王世懋《艺圃撷余》,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80页。
    2费经虞《雅伦》卷二。
    3《艺苑卮言》卷一。
    1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卷九,《时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71页。
    2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卷九,《时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71-672页,第675-676页。
    1钟嵘《诗品》,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页。
    2刘昫《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八。
    1刘昫《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八。
    2《弇州山人续稿》卷四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82册,第536页。
    3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12页。
    4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页。
    5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1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页。
    2髙棅《唐诗品汇总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48-49页。
    3李东阳《麓堂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71页。
    1李东阳《麓堂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71页。
    2李东阳《麓堂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83页。
    3李东阳《麓堂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86页。
    1张廷玉等《明史》,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李梦阳《空同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李梦阳《空同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李梦阳《空同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李梦阳《空同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何景明《大复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王廷相《王氏家藏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52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04页。
    1康海《对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张廷玉等《明史》,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谢榛《四溟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79页。
    4《艺苑卮言》卷一。
    5《艺苑卮言》卷三。
    6《艺苑卮言》卷三。
    7《艺苑卮言》卷一。
    8《艺苑卮言》卷四。
    9《艺苑卮言》卷二。
    1《艺苑卮言》卷二。
    2《艺苑卮言》卷三。
    3《艺苑卮言》卷三。
    4《艺苑卮言》卷四。
    5《艺苑卮言》卷四。
    6《艺苑卮言》卷四。
    7《艺苑卮言》卷四。
    8《艺苑卮言》卷四。
    9《弇州山人续稿》卷四十一。
    1王世懋《艺圃撷余》,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76-777页。
    2王世懋《艺圃撷余》,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79-780页。
    3王世懋《艺圃撷余》,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75页。
    1王世懋《艺圃撷余》,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80页。
    2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3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页。
    4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页。
    5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1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2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4页。
    3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4页。
    4屠隆《论诗文》,《鸿苞集》卷十七。
    5屠隆《白榆集》文集卷二。
    1屠隆《论诗文》,《鸿苞集》卷十七。
    2屠隆《论诗文》,《鸿苞集》卷十七。
    3屠隆《由拳集》卷十二。
    4屠隆《白榆集》卷二。
    1明天启年间刻本。
    2《靳史》卷二十二;《艺苑卮言附录》卷一。
    3《靳史》卷二十九;《艺苑卮言》卷七。
    1《靳史》卷三十;《艺苑卮言》卷六。
    2明崇祯二年韩昌萁刻本。
    3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八。
    1《吹景集》卷二;《艺苑卮言附录》卷一。
    2王世贞《宛委余编》卷一。
    3《吹景集》卷七。
    4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八,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8页;《艺苑卮言》卷六。
    1焦竑《国朝献征录》卷十四,《内阁三》;《艺苑卮言》卷六。
    2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九十三,《河南二》;《艺苑卮言》卷七。
    3明万历刻本。
    1何大成辑《唐伯虎先生集》外编卷三;《艺苑卮言附录》卷四。
    2何大成辑《唐伯虎先生集》外编卷三;《艺苑卮言附录》卷四。
    3何大成辑《唐伯虎先生集》外编卷三;《艺苑卮言附录》卷四。
    4何大成辑《唐伯虎先生集》外编卷四;《艺苑卮言》卷六。
    5何大成辑《唐伯虎先生集》外编卷四;《艺苑卮言》卷五。
    6明万历刻本。
    7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一;《艺苑卮言》卷五。
    8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九;《艺苑卮言》卷七。
    9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九。王世贞原文为:“王稚钦、吴明卿之于五言律,又明卿、子与之于七律,高子业之于五言古近体,各极妙境,可谓专至而有余。”见《艺苑卮言》卷六。
    1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二十七,《曹植集》;《艺苑卮言》卷三。
    2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二十七,《曹植集》;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二十一,《张助甫》。
    1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二十七,《曹植集》;《艺苑卮言》卷三。
    2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二十七,《曹植集》;《艺苑卮言》卷三。
    1顾起元《雪堂随笔》卷二,明天启七年(1627)刻本。
    2王世贞《书与于鳞论诗事》,《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七十七。
    3《艺苑卮言》卷六。
    4胡应麟《诗薮·续编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55页。
    5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52页。
    6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54页。
    1《艺苑卮言》卷四。
    2王世贞曾自言:“余尝有《漫兴十绝》,其一云‘野夫兴到不复删,大海回风生紫澜。欲问济南竒绝处,峨眉天半雪中看。’於乎!此义邈矣,寥寥谁解者。”见《艺苑卮言》卷七。
    3臧懋循《元曲选序》,见黄宗羲辑《明文海》卷二百二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艺苑卮言附录》卷一。
    5臧懋循《负苞堂文选》,《文选》卷三,《元曲选后集序》,明天启臧尔炳刻本。
    1《艺苑卮言附录》卷一。
    2王骥德《古本西厢记》卷六,明万历四十一年香雪居刻本,第145页。
    3王骥德《古本西厢记》卷六,明万历四十一年香雪居刻本,第149页。
    1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649页。
    1《艺苑卮言》卷三。
    2《艺苑卮言》卷三。
    3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654页。
    4《艺苑卮言》卷二。
    5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651页。
    6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675页。
    1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649页。
    2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三。
    1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47页。
    2蔡镇楚《中国诗话史》,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64-168页。
    3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1《艺苑卮言》卷三。
    2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页。
    3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页。
    4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1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00页。
    2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页。
    1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4-25页。
    2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3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4页。
    4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4页。
    5蔡镇楚《中国诗话史》,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64-168页。
    1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0页。
    2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06页。
    3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85页。
    4《艺苑卮言》卷一。
    5《艺苑卮言》卷一。
    6《艺苑卮言》卷一。
    7《弇州山人续稿》卷四十,《沈嘉则诗选序》。
    1王世贞《真逸集序》,《弇州山人续稿》卷四十二。
    2《弇州山人续稿》卷四十,《沈嘉则诗选序》。
    3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82页。
    1谢榛《四溟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38-1139页。
    2《艺苑卮言》卷一。
    3《艺苑卮言》卷一。.
    4杨慎《升庵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34页。
    1《艺苑卮言》卷四。
    2《艺苑卮言》卷四。
    3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83页。
    4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93页。
    1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95-96页。
    2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
    3参见第三章第二节。
    4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3-94页。
    [明]陈继儒《陈眉公先生全集》,明崇祯年间刻本。
    [明]陈仁锡评选[明]《明文奇赏》,明天启年间刻本。
    [清]陈田《明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陈方既《书法美学思想史》,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4.
    陈书录《明代诗文的演变》,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明代前后七子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
    陈水云《明清词研究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陈文新《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陈国球《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蔡镇楚《中国诗话史》,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
    蔡钟翔((中国古典剧论概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仓修良《史家·史籍·史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清]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邓红梅、侯方元《南宋词研究史稿》,济南:齐鲁书社,2006.
    邓新跃《明代前中期诗学辨体理论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冯小禄《明代诗文论争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傅承洲《明代文人与文学》,北京:中华书局2007.
    [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郭绍虞编、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郭英德《明清传奇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高峰《唐五代词研究史稿》,济南:齐鲁书社,2006.
    [明]何景明《大复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胡应麟《诗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少室山房笔丛》,北京:中华书局,1958.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1983.
    《曲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
    [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
    侯外庐等编《宋明理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黄如文编《弇州州先生文学年表》,《文学年报》第4期,燕京大学,1938.
    黄保真《中国文学理论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
    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华人德《历代笔记书论汇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
    [英]I.A.理查兹:《文学批评原理》,伦敦:鲁特莱齐与凯根·保罗出版公司,1967.
    [明]焦循《剧说》,《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
    [清]纪昀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83.
    姜澄清《中国书法思想史》,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4.
    姜寿田《中国书法批评史》,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中国书法理论史》,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
    蒋凡、郁沅主编《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
    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
    金开诚、葛兆光《古诗文要籍叙录》,北京:中华书局,2005.
    [明]康海《对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梁]刘勰《文心雕龙》,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李梦阳《空同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李攀龙《沧溟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明]李攀龙编《古今诗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李昌集《中国古代曲学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明]梁有誉《兰汀存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凌蒙初《谭曲杂札》,《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
    [清]龙文彬纂《明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56.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
    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刘诗《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管窥》,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刘靖渊、崔海正《北宋词研究史稿》,济南:齐鲁书社,2006.
    廖可斌《明代复古文学运动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路应昆《戏曲艺术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吕效平《戏曲本质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明]茅坤《茅坤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美]牟复礼[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明代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马积髙、黄钧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潘运告《明代书法理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
    [清]钱大昕编《弇州山人年谱》,清光绪年间刊本。
    钱基博《明代文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
    庆振轩主编《中国文学史发展纲要》,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7.
    饶龙隼《明代隆庆、万历文学思想转变研究》,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
    [北宋]苏轼《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明]宋濂《文宪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明嘉靖刊本,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
    [清]沈德潜编《明诗别裁集》,北京:中华书局,1975.
    商韬《论元代杂剧》,济南:齐鲁书社1986.
    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史小军《复古与新变—明代文人心态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孙学堂《崇古理念的淡退:王世贞与十六世纪文学思想》,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孙卫国《王世贞史学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明]唐顺之《荆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明]屠隆《由拳集》,明秀水朱仁刻本。
    《鸿苞节录》,明万历年间刊本。
    [明]谈迁《国榷》,北京:中华书局,1988.
    谭帆、陆炜《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明]王九思《渼陂集》,明嘉靖年间刻本。
    [明]王廷相《王廷相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
    [明]王慎中《遵岩集》,明隆庆年间刻本。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明万历年间世经堂刊本。
    《弇州山人续稿》,明崇祯年间刊本。
    《弇州诗集》,清光绪年间渭南严氏刊本。
    [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
    张寅彭《中国诗学专著选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