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古镇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20世纪80至90年代,古镇旅游开始兴起。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内涵吸引不少旅游爱好者,古镇旅游持续火热带来了古镇的振兴和深度开发。但同时,古镇旅游的开发对古镇本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带来不可忽视的冲击。目前还存在的过度商业化、承载力饱和、旅游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古镇文化资源保护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和着眼点,只有古镇得以很好的保护,古镇的人文精神得以很好的传承,才能让更多的游客在古镇旅游中享受古镇历史文化的价值,从而促进古镇旅游的发展,实现古镇的繁荣和振兴。因此研究古镇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关系、提出对古镇文化保护性开发的对策,对古镇旅游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位于重庆市中心地段的磁器口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宗教文化等各具神采,又融为一体。成为重庆历史文化的一个典型缩影,吸引国内外众多的参观者。在磁器口古镇越来越备受瞩目的同时,磁器口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矛盾也日益突出,存在文化特色主题不鲜明,开发欠缺整体规划、民俗文化日渐消失、旅游产品档次较低,商业气息过于浓厚掩盖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等问题,古镇文化难以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失去文化核心的古镇将是一座“空城”,这必将影响到古镇的旅游价值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古镇、古镇文化、古镇旅游、古镇文化保护与古镇旅游发展的关系为逻辑主线,层层递进,着力阐述古镇文化与古镇旅游开发之间互相促进又互为矛盾的关系。并将这一观点应用于磁器口古镇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研究,针对目前磁器口古镇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国内外古镇开发与保护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磁器口古镇的旅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为磁器口古镇文化的复兴与旅游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全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是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综述,研究的内容和拟采用的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古镇的概念、古镇的类型;古镇文化内涵和外延,古镇文化如何传承以及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等内容;第三部分阐述了古镇旅游,古镇旅游的概念,古镇旅游发展的历程;第四部分研究古镇文化与旅游的关系;阐述了古镇文化是古镇旅游发展的基础这一观点,需要处理好古镇文化与旅游的发展矛盾冲突,实现古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的问题;第五部分介绍了磁器口古镇丰富的文化资源,剖析了磁器口古镇文化的保护现状;第六部分分析了磁器口古镇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第七部分在磁器口古镇文化保护的前提下探讨古镇旅游发展对策。第八部分是结论部分。归纳论文主要观点,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The 1980s and 1990s have seen the boom of ancient town tourism. With rich historical resources and cultural deposits, this kind of tourism has prospered ever since then, given its strong attraction to visitors, which has geared up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ld towns. In the mean time, such human activities have had some side impacts on cultural protection which cannot be neglected, resulting in over-commercialization, saturated capacity, and homogenization of tourism products. Resources preservation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ke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t is only when the ancient towns are well taken care of and their human spirits are finely inherited that the consistent prosper and vigor of ancient towns would be made possible. Therefore,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es will bring an active influence.
     Located in the city proper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the ancient town of Ciqikou enjoy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contents. As a typical miniature of Chongqing, it has appealed many visitors from home and abroad. With more eyes-focusing, the conflicts betwee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roblems like poor planning, fading folk culture, and commercialization overtaking history have badly hindered its further progress. Such a town is apparently an empty one without the core of culture, which will affect its valu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gically arranged in the context of ancient towns, towns'cultures, tourism,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tour development, this essay takes efforts to elaborate on their mutual beneficial and conflicting relations. Tak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in Ciqikou into consideration, I have put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 o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achievements, hoping that this may be helpful for its revitalization and bring it back into sound cycle.
     There are all together 8 parts in this essay. Part 1 is the preface, introducing the background, content and method. Part 2 elaborates on the concepts and types of ancient towns, cultural heritage and resources. Part 3 tracks the development of town tour. Part 4 studi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culture and tourism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ourism. Part 5 illustrates and analyses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are raised in part 6. Relevant measurements and suggestions are therefore put forward in part 7. Part 8 is the conclusion, with main ideas concluded and new problems raised.
引文
[1]黄丽娟.从旅游展演视角看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以贵州天龙屯堡古镇为例[A].2008-2008年海峡两岸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生态经济昆明高层论坛
    [2]高林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安市蓝田县汤峪古镇为例[J].商情,2010,(25)
    [3]卞显红.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业转型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7).
    [4]郭夷平.丽江古城纳西族风景园林开发与保护研究[D].2008—西南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
    [5]张述林,胡科翔.古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途径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122-127.
    [6]陈来生.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J]苏南科技开发,2007(10).
    [7]姚兵.古村古镇的文化价值与保护[J].中华建设,2007,(01).
    [8]黎新世.古镇文化与旅游开发——湘西里耶古镇调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9)
    [9]孙大江,刘建,孙大远.传统古镇文化旅游研究与发展建议——以雅安市上里古镇为例[J]四川建筑,2008,(04)
    [10]高梧.四川古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11]彭小娟.浅析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两种现象[J].山西建筑,2005,(21)
    [12]刘新有,黄剑,唐姣艳.历史文化名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云南禄丰县黑井镇为例[J].保山师专学报,2006,(06)
    [13]刘德谦.古镇保护与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J]旅游学刊,2005,(02)
    [14]章玉钧.保护古镇传承民俗促进旅游发展[J].中华文化论坛,2006,(01).
    [15]王敬武.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和谐机制研究[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
    [16]高银彦.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8).
    [17]林茂.论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7,(03).
    [18]沈丹.上海市郊古镇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9]刘香丽.文化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曲阜为例[D].2008
    [20]韩风.重庆市磁器口街区管理体制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1]孙胜,林晓妍,成志军.重庆磁器口老街住区与文化研究[J].建筑知识.2004(3)
    [22]龙赞,李亚.积淀与变迁一重庆古镇磁器口的文化人类学探讨.四川建筑.2004.2(24)(1)
    [23]张向华.重庆“磁器口”古镇的复兴——浅析城市滨水区空间的再开发利用.四川建筑2003.2(23)(1)
    [24]刘焱.基于社区参与的古镇旅游发展分析—以磁器口古镇为例[N].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5]许颖.论接待地居民与旅游发展一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J].集团经济研究。2005(9)上
    [26]阮仪三、吴承照.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对策川[J],城市发展研究.8卷2001年第3期
    [27]保继刚,城市旅游原理·案例[M1.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政经济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9]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0]重庆市沙坪坝区地方志办公室,四川人民出版社,古镇磁器口[M].2000
    [31]单大国,重庆出版社,磁器口古镇遗韵[M].2004
    [32]吴大君,刘世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走近磁器口[M].2004
    [33]辛维光,李英.青岩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贵阳建筑大学学报.2001,(04)
    [34]孙胜,林晓妍,成志军.重庆磁器口老街住区与文化研究[J].建筑知识,2004,(03).
    [35]葛小涛,张述[4]刘婧,张培,怀旧文化与重庆古镇旅游的发展[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5).
    [36]黄江平.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宏观思考[J].社会科学.2003,(3).
    [37]林.重庆市磁器口古镇旅游功能提升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38]祝维龙.古镇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戏文,2005,(3)
    [39]方百寿,曾武英.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泉州洛阳桥景区为中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3)
    [40]李铁松,郭滨.四川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41]宋振春.发展旅游应遵从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和功能[J].旅游学刊,2010,(04)
    [42]黄笑.古镇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N].中国旅游报.209-04-20.
    [43]周文涛.旅游体验时代古镇旅游开发路径探寻[N].中国旅游报,209-08-31
    [44]韦祖庆.生态美学是古镇文化旅游的重要依托—以贺州市黄姚古镇为例[J].旅游论坛,2009,(2).
    [45]王忠武.古镇旅游形象定位及品牌建设[N].中国旅游报,209-09-16
    [46]顾金林.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J].北方经济(综合版),209,(14)
    [47]贾鸿雁.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
    [48]张军,蒋听.文化遗产的多角度旅游开发——以黄鹤楼为例[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
    [49]邹统钎,李飞.古村落遗产旅游发展的“爨底下模式”[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
    [50]杨丽霞.对我国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一些思考[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
    [51]周帼,凡海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和谐共生机制研究[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
    [52]纳赛尔·阿伯戴-阿尔.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共生机制研究[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
    [53]周武忠.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共赢——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
    [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
    [54]张述林,罗光华.论文化旅游经济与重庆市旅游业发展[J].国土经济.2002.04
    [55]邓学芬,柯丽芳.古镇旅游开发研究——以成都周边古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3)
    [56]王瑜.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探索—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报.2007.06
    [57]田述宝,杨永峰,刘学强.论古镇旅游现状及再次开发—以重庆市磁器口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23)
    [58]郑迎红.论旅游的文化性[J].河北学刊.2007.09.27(5)
    [59]王凯,鲁西奇.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和实施途径[J].热带地理.2003.3(23).01
    [60]方百寿,曾武英.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泉州洛阳桥景区为中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2001.03
    [61]张满生.朱承强.周利方.我国古城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2009.22
    [62]赵勇,张捷,章锦河.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J].人文地理.2005.01
    [63]许思悦.重庆磁器口信仰文化调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07
    [64]蒋坤富,张述林,唐为亮,葛小涛.古镇旅游心理商业容量研究——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2)
    [65]惠红,程乙听.社区居民对旅游业经济影响感知研究——以千年古镇磁器口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
    [66]郭选昌,张杨,许莹莹.传统商业街道空间形态探析——重庆磁器口古镇与成都锦里商业街的比较[J].艺术探索,2010,(1).
    [67]唐为亮,许诗明,杨前进.重庆磁器口古镇旅游购物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4)
    [68]肖长耀.磁器口历史街区发展演变之思考——从消费文化的视角展开[J].室内设计,2008, (4).
    [69]韩婧.传统空间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从重庆磁器口场镇谈起[J].室内设计,2008, (3).
    [70]司思.从经济的角度对古镇磁器口更新的分析[J].山西建筑,2008, (16)
    [71]刘华,王玲玲.历史街区保护之本源——由重庆“磁器口”古镇居民生存状况引发的思考[J].重庆建筑,2007,(12)
    [72]黄大勇,曹扬.古镇旅游商品游客需求特征分析及创新开发的思路——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J].开发研究,2007,(5).
    [73]徐敏.磁器口传送[J].新西部,2007, (9).
    [74]卿尚东,陈倩.旅游景区之旅游商品设计探析——A景区重庆磁器口为例[J].时代经贸:下旬,2007(8X)
    [75]龙彬,易德琴.浅论复兴后的重庆市磁器口古镇的持续发展[J].重庆建筑,2006,(8).
    [76]戴彦.传统社区城市化德社会学因素——对磁器口传统社区的探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 (3)
    [77]许思悦.重庆磁器口信仰文化调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z1)
    [78]徐岳南.古镇磁器口悠悠民风美——磁器口巴渝传统民风视觉艺术审美[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79]赵昆生,李娅丽.千年古镇异彩纷呈——重庆市磁器口镇的兴衰及文化价值[J].许昌师专学报,2001,(3)
    [80]李和平,严爱琼.论山地传统聚居环境的特色与保护:以重庆磁器口传统街区为例[们.城市规划,2000,(8)
    [81]张礼旗,赵克福.重庆古镇磁器口的兴衰与展望[J].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1999,(5)
    [82]王娟洋,邰巍.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实践——以浙江省廿八都镇为例[J].城市建设,2010,(12)
    [83]周挺,郭娅珊,张颖.成都市古镇民间节庆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基于非物质文化遗 存视角[J].科技信息,2010,(32)
    [84]杨亦明.发展经济与古镇文化保护研究:以金华婺城区雅畈镇为例[J].文化与艺术,2010,(6)
    [85]柳宏.千年古镇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千灯镇: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古镇保护[J].城乡建设,2010,(1).
    [86]郑灵燕.关于平乐古镇地方文化、艺术保护的建议[J].黑河学刊,2010, (2).
    [87]周有军,黄耀志,李秀,刘强.保护古镇中的触媒持续引导旅游发展:探讨四川平乐历史文化古镇保护和发展的方法[J].小城镇建设,2010, (5)
    [88]张逸璇.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以靖港古镇街区保护为例[J].建筑与环境,2010,(5)
    [89]蔡志昶.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江南历史文化古镇保护与发展:以常熟市古里古镇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0,(4).
    [90]刘婷,张阳生,高连海,汪银.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救保护与活力复兴:以山西大阳古镇为例[J].人文地理杂志,2009, (3)
    [91]舒云久,张晓林,何汛,解宪生.非物质文化的发展:以黄龙溪古镇“火龙灯舞”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 (10).
    [92]吴蔚.延续文化脉络再现古镇风韵:以苏州市木渎镇保护与整治规划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09,(8).
    [93]年继伟.束河古镇的保护与发展:云南历史文化旅游古镇开发经验分享[J].小城镇建设,2009,(6).
    [94]韦祖庆,冯雪梅.从熵视角看古镇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以贺州市黄姚古镇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 (4)
    [95]何海,朱浪,李学斌.当代城市发展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暨复兴分析:基于重庆古镇磁器口保护性规划暨旅游开发主体思想的商榷[J].重庆行政,2009, (5).
    [96]赵万民,余佳.古镇保护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与传承[J].小城镇建设,2008,(12).
    [97]熊健,葛幼松,丁琼.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安丰古镇七里老街保护与发展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8,(2)
    [98]张小侠.刍议经济欠发达地区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以江苏淮安市河下古镇为例[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6)
    [99]管维良.驿道文化:走马古镇的保护、开发与利用[J].重庆社会科学,2008, (8)
    [100]王剑.江南水乡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以常熟市梅李古镇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08,(6)
    [101]赵丹.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对巴渝古镇保存现状及其合理性保护的思考[J].新学术,2008,(4)
    [102]熊健,葛幼松.文化传承和街区发展——安丰古镇七里老街保护与更新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8,(4).
    [103]田庆昌,石祺.开发中的保护:一段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对话:丽江束河古镇的旅游商贸物业运营启示[J].现代物业,2008, (9)
    [104]辛杨,仲德崑.城镇快速发展压力下历史文化古镇保护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6).
    [105]柳森.论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 (10)
    [106]姚兵.古村古镇的文化价值与保护[J].中华建设,2007, (1)
    [107]刘蓬春.洛带古镇的开发及客家文化的保护[J].四川省情,2006, (8)
    [108]朱猛.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以重庆市巫溪县宁厂古镇盐文化为例[J].重庆建筑,2006, (4)
    [109]丹青.遗产.根脉.家园——从“文化遗产日”看西塘古镇的保护与发展[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3)
    [110]葛蔓蔓,吴伟进.挖掘.重视.永续——杭州市塘栖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栩述[J].华中建筑,2006,(10)
    [111]刘伊玲.金千灯水江南梦天堂:记江苏昆山市千灯古镇保护和传承文化[J].中国经济信息,2005,(11)
    [112]金乃玲.三河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保护与开发[J].理论建设,2005, (5)
    [113]朱东风.黎里古镇文化特色保护[J].城乡建设,2004, (6)
    [114]汤玉良,蒋灵.发挥地域文化传统保护郭江古镇[J].四川建筑,2004, (s1)
    [115]朱东风.传承历史文脉保护水乡古镇:黎里古镇文化特色保护[J].城乡建设,2004,(6)
    [116]江山泉,毛明珠,徐庆芳.让特色文化资源“复活”在民众中间: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对策[J].群众文化,2003,(4)
    [117]黄江平.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宏观思考[J].社会科学杂志,2003,.(9)
    [118]朱祖希.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和谐的人与自然之美——浙江西塘古镇的文化生态环境保护[J].北京观察,2002,(9)
    [119]孙永铭.西塘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工作情况(节录)[J].古建园林技术,2002,(2)
    [120]朱光文.珠江三角洲乡镇聚落的兴衰与重振——番禺沙湾古镇的历史文化遗存与保护开发刍议[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11)
    [121]朱祖希.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和谐的人与自然之美——浙江西塘古镇的文化生态环境保护[J].北京观察,2002,(9)
    [122]朱光文.浅谈沙湾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与保护开发[J].岭南文史,2002, (2)
    [123]邓位.回响.文化源——唐昌古镇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J].四川建筑,2002, (2)
    [124]魏芳勋,吴孝林.关于省级历史文化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意见[J].浙江经济杂志,2002, (8).
    [125]阳建强.文化遗产推陈出新——江南水乡古镇同里保护发展的探索研究[J].城市规划,2001,(5)
    [126]文和.郑一军在“古镇周庄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上强调切实保护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优秀历史文化遗产[J].城市规划通讯,2001,(16)
    [127]辛维光,李英.青岩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1,(4)
    [128]阳建强,冷嘉伟,王承慧.文化遗产推陈出新——江南水乡古镇同里保护与开发的探索研究[J].城市规划,2001,(5)
    [129]柳宏.千灯镇: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古镇保护[J].城乡建设,2010,(1)
    [130]陈瑜雯,赵邹斌.历史文化古镇的形象保护与环境景观设计问题初探[J].小城镇建设,2009,(10)
    [131]叶君强.历史文化古镇的规划保护与利用——以浙江省台州市章安古镇为例[J].浙江建筑,2008,(5)
    [132]葛蔓蔓,吴伟进.挖掘?重视?永续——杭州市塘栖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概述[J].华中建筑,2006,(10)
    [133]丁琦.江南六大古镇文化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7).
    [134]李进.巴渝古镇聚居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3.
    [135]蒋志杰.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策划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136]刘建.古镇文化旅游规划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6,(12).
    [137]祝莹.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经济理念和策略研究[D].2005
    [138]肖曾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2006.
    [139]李佳.对重庆磁器口古镇“特色旅游纪念品”研发与设计的思考[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140]刘雅静.磁器口历史街区保护过程与绩效评价[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41]焦德杰.GIS技术在古镇保护管理中的应用——以磁器口古镇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为例[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42]卿尚东.磁器口旅游形象设计的定位及其架构[D].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
    [143]游佳.基于体验视角的古镇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9.
    [144]刘丽.生态学视野下的古镇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以大研、束河、白沙古镇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45]郭小锋.从宗艾古镇保护规划探索保护古镇新模式[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46]张达.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水环境治理:以湖南省靖港古镇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47]凌陵.临江古镇的风貌保护与恢复——以黄龙溪古镇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48]戴彦.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49]黄春发.川东肖溪古镇地域建筑文化研究与保护[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50]熊胜伟.四川地区古镇古村落的保护与弱开发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51]辛杨.城镇快速发展压力下廿八都镇保护研究[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52]姚迪.历史城镇传统开放空间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青岩古镇为例[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53]张支陵.龚滩的历史文化与保护思考[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54]余书敏.论“红色古镇”之历史信息、历史遗存的传承和发展[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55]袁菲.历史城镇保护中的无形文化导入研究:以上海新场古镇整体性保护为例[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
    [156]刘冬.四川古镇住屋文化再创造[D].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