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维度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人的发展的基本路径。
     全文包括导论和四章。导论部分界定了本文的基本概念——“人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述评了国内外学界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等研究成果,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基本方法、主要创新之处。
     第一章考察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关系。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人的依赖性阶段、物的依赖性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相对应的经济形态分别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相对应的社会形态分别是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表明,不同经济社会形态下人的发展状况也不同,特别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特点——商品经济既提升了人的创造力,增强了人的自由、平等的观念等,从而有利于人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人的物化和片面发展等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互动性和统一性,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根源,经济社会发展反过来也会推动人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总体上一致,都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
     第二章阐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发展要求、计划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状况和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及其人本意义。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本质规定。新中国成立以后,前30年主要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国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为人的解放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僵化的体制也使人的发展受到束缚。1978年以后,我们逐步认识到我国初级阶段上的社会主义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预示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是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也彰显出很强的人本意义,对人的发展影响深远。
     第三章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态和人的发展状况。我国的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并且建国后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迅速进入到社会主义阶段,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整个社会仍将会处于很长的一个转型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晰化等,各种利益关系也变的错综复杂,社会面临深刻变革,这些都对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个人发展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升了人的素质,使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发生了改变,也使人的观念、意识不同于以往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使人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来看,人与人之间交往范围扩大,表现为人际关系的多元化、复杂化、金钱化;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发展来看,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深化了,表现为人与社会关系的内涵扩大、人在社会中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由封闭走向开放;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状况来看,人对自然的影响不断增大,主要表现为人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上述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现实状况是非常复杂的。
     第四章提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的发展的路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制约了人的发展,因此,还需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市场经济机制、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创造出适合人的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的发展在现阶段主要体现为人的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化促进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法制化、社会化、文化现代化等等,进而推动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也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社会现代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这既对人的现代化提出了要求,又将促进人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遏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推进人的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良性互动。
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economic andsoci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socialistmarket economy, from the dimension of history, theory and reality.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on human developmentand explore the path to realize people's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ocialist marketeconomy.
     This article includes Introduction and four chapters. Introduction section of this articledefines the basic concept-"human development","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review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development and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man in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soon. At last it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article, the basic method, and the main innovations.
     The first chapter examin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and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Marx believed that human development generally gothrough three stages, namely people's-dependent stage, material-dependent stage, and the free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age. The corresponding economic patterns are naturaleconomy, commodity economy,and product economy. The corresponding social forms arepre-capitalist society, capitalist society and communist society. The history of human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hows human development is different underthe different form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commodity economy,human development shows a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mmodity economy improvespeople's creativity force, enhances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which is conducive to humandevelopment, but it also brings people materialized and one-sided development. and so on.Human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re interactive and unity. On the onehan, human development is the driving force and the root causing of economic and socialdevelopment, in tur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motes human development.On theother hand, human development is the value go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human development. Human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re mutual influence and mutual restriction.They are evolving from lower stage to the advanced stage.
     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eople,human development under the planned economy and the change of operating mechanism of economy and its humanistic significance. Realization of human lib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saspirations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modern times, is the relentless pursuit of the ChineseCommunists, and is also the value objectives and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After the founding ofNew China, on the first30years it mainly carried out the planned economy.It makes the Chinesepeople stand up and creates the conditions to human libe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t the plannedeconomy also makes human development to be bound. Since1978, we gradually realize that the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differs from Marx and Engels heralded "socialism","communism".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is insurmountable historical stage.Thesocialism can also practice market economy. China gradually shifted from a planned economy tothe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eople'sliberation.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s characterized by a very strong humanisticsignificance and has also far-reaching impact on human development.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human development. The feudal traditional thought deeply rooted in our country.After thefounding of New China, our country immediately entered the stage of socialism from the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society.It is beyond the level of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After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has greatly liberated theproductive forces, but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is not perfect enough, the wholesociety will remain in a long transition period.In this period, our country comes up manyphenomena such a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arket players, perfection of market operationmechanism, clar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etc. Variousinterest relations are also complex. Society faces profound changes, which has important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 For personal development,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improve people's quality, make the individua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changed, and also make theperson's idea changed,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planned economy period, such as thediversification of values, money worship, hedonism, and so on.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mak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society and nature changed.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 scope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enlarged, characterizedby diversified and complicated. As far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society is deepened, characterized by theconno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society expand, establishment the subjectstatus of people in the socie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society from closed toop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an influenced on the natural is increased characterized by transformation natural ability of ascension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se situations show thatpractical condition of huma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s very complex under socialist marketeconomy condition.
     The fourth chapter put forward to the paths tha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market economy and human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system in our country is opens the way for the human development, but socialist marketeconomy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not enough perfect, which restrict human development. Therefore,we also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odern market system, perfect the market economymechanism, and straighten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so as topromote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forward and create the basic conditions suitable humandevelopment. People's development in the present stage mainly reflects human modernization.So we must give full play to the decisive role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arket. Through themarket we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democratization, legalization, socializationand 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then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people. Development of the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must build up the idea of people-oriented,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corevalues, curb the negative effect of market economy, promote human modernization, and realizethe benign interaction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human development. Man'smodernization and social modernization is consistent.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sdeveloping constantly, the degree of social moderniz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igh,which put forward the request for the person's modernization, and will promote the person'smodernization and the harmonious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引文
①黄楠森:《人学的科学之路》,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第83页。
    ②谭培文:《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第42页。
    ③熊晓红,王国银:《价值自觉与人的价值》,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9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④《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
    ③许崇正:《人的发展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72页。
    ④《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9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8页。
    ②阿历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4页。
    ④[英]莱恩·多亚尔,伊恩·高夫:《人的需要理论》,汪淳波,张宝莹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30页。
    ⑥韩庆祥,宫敬才:《计划人与市场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第195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8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4页,
    ③帕斯卡:《思想录》,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7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②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42页。
    ③陈志尚:《人学——2l世纪的显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①韩庆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第2页。
    ②张步仁,马杏苗:《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④欧顺军:《人学概论》,岳麓书社2011年5月版,第24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⑥黄楠森:《人学的科学之路》,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第49页。
    ①李大兴:《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根本变革》,《哲学研究》,2006年第6期。
    ①韩庆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河南人民出版社,第192页,2011年3月版。
    ②参见:北京人学哲学系编:《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38页。
    ③[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6页。
    ④《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86页。
    ①《欧文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3页。
    ②[美]拉蒙特:《作为哲学的人道主义》,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2页。
    ③[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④[美]阿列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
    ⑤[美]阿列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
    ⑥[美]阿列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
    ①[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215页。
    ②[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③[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张峰,吕刘继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30页。
    ④张伟:《弗洛姆思想研究》,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第128页。
    ①张伟:《弗洛姆思想研究》,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第127页。
    ②陈惠雄:《人本经济学原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①胡均、施九青:《人的发展经济学建立的根据》,《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8期。
    ②胡均、施九青:《人的发展经济学建立的根据》,《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8期。
    ③陈惠雄:《人本经济学原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页。
    ①[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页。
    ①[英]阿弗里德·马歇尔著,廉运杰译:《经济学原理》,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3页。
    ②[英]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03页。
    ③[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年版,第232页。
    ①[法]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②[法]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75页。
    ③[法]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75页。
    ④[法]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27页。
    ①韩庆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第339页。
    ②谭培文:《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175页。
    ③谭培文:《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176页。
    ①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页。
    ②韩庆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第331页。
    ①[英]]欧文:《新道德世界书》,转引自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58~559页。
    ②[英]亚当·斯密:《国富论》,陈建平编译,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8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9页。
    ①[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8页。
    ②[美]阿历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曹中德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6页。
    ③洛克:《人类理解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3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6卷上,第104页。
    ①初正坤:《僵滞与活力——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7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47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25页。
    ③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16页。
    ④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1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13页。
    ①王维澄,李连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60页。
    ②叶德勋,黄江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程》,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年版,第2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页。
    ②魏杰,张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11~112页。
    ①徐春:《人的发展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7~8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
    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26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2年版,第96~9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8~20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8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3~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8~92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3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1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第37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0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版,第24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7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0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4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7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7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4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9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6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6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69—27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页。
    ①黎惠英,孙祚成:《中国现代经济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②黎惠英,孙祚成:《中国现代经济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9页。
    ①曾壁钧,林木西:《新中国经济史1949—1989》,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第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3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69页。
    ③《列宁选集》第4卷,人们出版社1995年版,第27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12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8—67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9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57页。
    ①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328页。
    ①初正坤:《僵滞与活力——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①参见:王询,于秋华:《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第261~262页。
    ②韩庆祥,宫敬才:《计划人与市场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第30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14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150页。
    ②韩庆祥,宫敬才:《计划人与市场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③韩庆祥,宫敬才:《计划人与市场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0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3页。
    ①叶德勋,黄江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程》,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年版,第28页。
    ②王珏:《市场经济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③韩庆祥,宫敬才:《计划人与市场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第167页。
    ④初正坤:《僵滞与活力——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①萧贵毓,张海燕:《社会主义思想史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②王维澄,李连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②崔建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10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2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页。
    ⑥朱成全:《以自由看发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9页。
    ⑦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77页。
    ①李忠民:《西部商学评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7页。
    ①李楠:《中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及其演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1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0、47、48页。
    ③汪伟全:《区域经济圈内地方利益冲突与协调——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版,第25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版,第330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8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4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页。
    ①董云虎,陈振功:《发展·安全·人权》,五洲传播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页。
    ②李萍,钟明华:《人的现代化——开放地区人的现代化系列研究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9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9页。
    ②王伟光:《利益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67页。
    ①[美]托马斯·雅诺斯基:《公民与文明社会:自由主义政体、传统政体和社会民主政体下的权利与义务框架》,柯雄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
    ②朱成全:《以自由看待发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8页。
    ③王明生:《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4页。
    ④[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50页。
    ①田秀云:《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9页。
    ②王南堤:《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73页。
    ③[德]海德格尔:《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薛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第13页。
    ④熊晓红,王国银:《价值自觉与人的价值》,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7页。
    ⑤[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9页。
    ⑥[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
    ①[英]罗素:《社会改造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6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3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21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0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9页。
    ①《诗经·小雅·北山》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5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9页。
    ①金耀基:《中国现代化的终极愿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04页。
    ②[英]休谟:《休谟经济论文选》,陈玮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0页。
    ①乐安国:《当前中国人际关系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0~241页。
    ②乐安国:《当前中国人际关系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2~243页。
    ①余党绪:《人文探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版,第182页。
    ②冯世新:《当家时才换脑筋——家庭进入市场的思路和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6页。
    ③[英]休谟:《休谟经济论文选》,陈玮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4页。
    ①[英]休谟:《休谟经济论文选》,陈玮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5页。
    ②王伟光:《社会矛盾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10页。
    ③辛鸣:《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8~10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83页。
    ①许崇正:《人的发展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1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1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2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62~463页。
    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1年。
    ②陈天林:《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第5期。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4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7~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1~1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8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1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0~55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2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8页。
    ①徐春:《人的发展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94页。
    ②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58页。
    ①王明科:《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页。
    ②李萍,钟明华:《人的现代化——开放地区人的现代化系列研究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③何中华:《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61页。
    ④《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页。
    ①[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7页。
    ②厉有为:《厉有为文集下·议政篇》,海天出版社2010年版,第209页。
    ③吕政,黄群慧:《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与问题》,《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12期。
    ④杨竞业:《文化现代化——从“自由的文化”到“文化的自由”》,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①杨竞业:《文化现代化——从“自由的文化”到“文化的自由”》,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
    ②[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
    ③张青兰:《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④李萍,钟明华:《人的现代化——开放地区人的现代化系列研究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⑤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8页。
    ①[美]阿列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
    ②[美]阿列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
    ③夏从亚:《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5页。
    ①赵建才:《郑州现代工业体系研究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80页。
    ②任兴洲:《扩大消费需求:任务、机制与政策》,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版,第64页。
    ③王雅林:《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定位与当代意义》,《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2期。
    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4页。
    ②李舫:《文化的要义首先是人》,《人民日报》2011年8月12日。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0页。
    ②杨永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人的现代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6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7页。
    ①庄周:《庄子全译》,张耿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6页。
    ②董仲舒:《天人繁露》,曾振宇注说,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7页。
    ③[德]黑格尔:《自然哲学》,梁志学、薛华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1页。
    ④[法]拉·梅特里:《人是机器》,顾寿观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5页。
    ①参见:2007年1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19页。
    ③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45页。
    ①钱均鹏:《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手册》,人民出版社2008版,第80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7][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8]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9]邓小平文选(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1]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2]许崇正.人的发展经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3]黄楠森.人学的足迹[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24]黄楠森.人学原理[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25]黄楠森.人学的科学之路[M].郑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26]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27]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8]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29]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0]袁贵仁,韩庆祥.论人的全面发展[M].南宁市: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31]李君如主编.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2]靳辉明.谈谈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33]韩庆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4]韩庆祥,邹诗鹏.人学:人的问题的当代阐释[M].昆明市: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35]韩庆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M].郑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36]韩庆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37]韩庆祥,宫敬才.计划人与市场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38]韩庆祥.韩庆祥论文选[C].北京:中华书局,2011.
    [39]徐春.人的发展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40]张一兵,夏凡.人的解放[M].郑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41]王善超.关于人的理解[M].郑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42]夏甄陶.人:关系活动发展[M].郑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43]欧顺军.人学概论[M].长沙市:岳麓书社,2011.
    [44]朱典淼.人学四论[M].合肥市: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45]王双桥.人学概论[M].长沙市: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46]陈小鸿.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7]张步仁,马杏苗.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8]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9]贾建芳.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
    [50]阮青.中国个性解放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1]李中华.中国人学思想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52]祁志祥.中国人学史[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53]张立文.新人学导论[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54]张步仁.西方人学发展史纲[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55]杨适.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56]陈军科.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现代人文精神轮纲[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57]孙力.人的解放主体的中国化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权的社会主义塑造和开拓[M].东方出版中心,2011.
    [58]马润青,陈仲华.人的价值初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59]韩斌,孟宪平.以人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60]陈波.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人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1]王孝哲.马克思主义人学概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62]张今声,袁国敏.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63]宋惠昌.人的发现与人的解放——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嬗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64]谭培文.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5]张忠良.毛泽东人学思想[M].长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66]乐安国.当前中国人际关系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67]董文虎.人权基本文献要览[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68]李宝元.人本发展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69]叶汝贤,王征国.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70]郭宝宏.论人的需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71]张宝英.人学视野中的创新与环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2]陈惠雄.人本经济学原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73]厉有为.厉有为文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
    [74]高清海.人就是“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75]欧力同,张伟.法兰克福学派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76]张立文.新人学导论[M].广州市: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77]张治库.人的存在与发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会,2005.
    [78]苗贵山.马克思恩格斯人权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9]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80]王伟光.社会矛盾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81]严春友.人:西方思想家的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82]滕云起.唯物史观的本质及其与人本史观的对立[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
    [83]杨竞业.文化现代化——从“自由的文化”到“文化的自由”[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84]王明科.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85]黄克剑.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读解[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86]熊芳、雍涛.毛泽东人学思想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7]邓兆明.现代人论—市场经济与人的问题[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88]杨鲜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89]曾永成.回归实践论人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90]杜月昇.个人知识的增进与市场经济的演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91]顾海良、张雷声.从马克思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92]李强、洪大用.市场经济、发展差距与社会公平[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93]苏东斌.人与市场—发达国家经济考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94]万光侠.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人学出版社,2002.
    [95]张宇.市场社会主义反思[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96]李鹏程.马克思早期思想探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97]伍鸿亮.情系民生—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初探[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98]武经伟、方盛举.经济人·道德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市场经济的体制创新与伦理困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9]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100]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101]董云虎,陈振功.发展·安全·人权[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9.
    [102]孙伟平.事实与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03]蔡普民.科学发展观的人学审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04]俞宣孟.本体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5]姚海明,华桂宏.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6]张青兰,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107]任保平.西方经济学说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08]尹伯成.西方经济学说史——从市场经济视角的考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109]张仁元.马克思恩格斯论生产力与商品市场经济[M].太原市: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110]吴敬琏.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111]张书琛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正问题[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112]余文烈.市场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模式[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
    [113]赵峰.中国经济学名家: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学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14]周罗庚、夏禹龙、谢维俭.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M].上海:上海二联书店,2002.
    [115]吴玉军.非确定性与现代人的生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16]林毅夫.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17]黄宜亮.社会主义义利观[M].郑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118]龚群.当代西方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9]熊晓红,王国银.价值自觉与人的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20]邓剑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1]夏东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与历程研究[M].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123]李安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124]魏胤亭,杨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M].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125]何中华.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26]贾宏燕.教育现代化的“世纪”探索[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127]崔建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M].北京市: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28]王维澄,李连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129]叶德勋,黄江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程[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1994.
    [130]初正坤.僵滞与活力——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
    [131]顾钰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32]夏从亚.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133]朱成全.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34]赵建才.郑州现代工业体系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135]任兴洲.扩大消费需求:任务、机制与政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136]李芹.社会学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137]王燕晓.毛泽东的全面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38]辛鸣.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M].人民出版社,2005.
    [139]李忠民.西部商学评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40]裴德海.理解与重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路径依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141]杨永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人的现代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142][英]哈耶克著,邓正来编译.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143][英]莱恩·多亚尔,伊恩·高夫著,汪淳波,张宝莹译.人的需要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44][英]大卫·休谟著,石碧球译,人性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45][英]休谟著,陈玮译,休谟经济论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46][英]阿弗里德·马歇尔著,廉运杰译.经济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147][英]斯坦利·杰文斯著,郭大力译.政治经济学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48][美]阿里克斯·英克尔斯著,曹中德译.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149][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50][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李小兵译.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9.
    [151][美]莱斯特·R·布朗.第二十九天——人类发展面临的威胁及其对策[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
    [152][美]马斯洛著,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53][美]弗洛姆著,关山译.占有还是生存[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9.
    [154][美]大卫·戈伊科奇著,杜丽燕等译.人道主义问题[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155][美]库尔兹著,肖峰等译.21世纪的人道主义[C].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156][美]欧文·拉兹洛.巨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157][美]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段德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158][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59][美]拉蒙特.作为哲学的人道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60][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61][苏]弗罗洛夫.人的前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89.
    [162][德]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著,周晓亮等译.现时代的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163][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会,2004.
    [164][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郭官义(译).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65][德]黑格尔,梁志学、薛华译.自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66][法]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67][法]让·保罗·萨特著,周熙良等译.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168][法]拉·梅特里著,顾寿观译.人是机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69]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1.
    [170]姚巧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9.
    [171]宋萌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与现实趋势[D].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
    [172]彭志勇.人性发展与制度创新[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3.
    [173]王建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权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3.
    [174]张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4.
    [175]王霞.人的发展悖论及其解决[D].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
    [176]田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77]胡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郑州市: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
    [178]许吉团.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野下人的全面发展[D].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179]庄江山.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硕士论文,2004.
    [180]黄森.略论人的发展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181]黄枬森.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1).
    [182]陈志尚.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183]陈志尚.人学——2l世纪的显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184]韩庆祥.从人道主义到马克思人学[J].学习与探索,2005(6).
    [185]韩庆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塑造[J].中国社会科学,1995(3).
    [186]韩庆祥.90年代人学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1996(1).
    [187]韩庆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人的全面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2(6).
    [188]韩庆祥.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J].天津社会科学,2001(2).
    [189]贾建芳.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的历史变迁及现实走向[J].科学社会主义,2007(3).
    [190]张光年.西方人学思想简论[J].理论界.2005(1).
    [191]高秉江.西方人学:从神、主体到生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
    [192]白雪辉,李冬青.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与“人学”之争[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4).
    [193]庄江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194]张道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J].皖西学院学报,2007(6).
    [195]李大兴.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根本变革[J].哲学研究,2006(2).
    [196]高九江.市场经济与人自身的现代化[J].经济改革,1996(6).
    [197]高九江.走出人的发展的认识误区[J].延安大学学报,2000(4).
    [198]杨芳,周世兴.“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本质意蕴[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2).
    [200]林喆.人性论,人道主义与人权研究[J].法学家,2006(6).
    [201]刘君.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倾向[J].社科纵横,2012(8).
    [202]徐显明.人权的体系与分类[J].中国社会科学,2000(6).
    [203]郭晓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初探[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2).
    [204]张献忠.尼采哲学视域中的现代人生存境遇[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205]郭华茹.论人的需要与改善民生[J].学术论坛,2008(2).
    [206]杨国荣.意义的追寻——意义与人的存在[J].哲学动态,2009(9).
    [207]朱佳木.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探索成果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6(12).
    [208]王虎学.马克思分工思想的人学意蕴——从“分工的观点”看“人”的发展[J].哲学动态,2011(4).
    [209]顾乃忠.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J].学海,1994(4).
    [210]商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解放问题探讨[J].东岳论丛,2001(2).
    [211]陈媛.论人的发展的当代转向[J].学术论坛,2003(5).
    [212]马英霞.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人际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
    [213]吴向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观[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214]刘远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发展人的个性[J].探索,2003(1).
    [215]刘国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创建[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5).
    [216]俞可平.关于“中国模式”的思考[J].红旗文稿,2005(19).
    [217]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J].科教导刊,2012(6).
    [218]田心铭.论“以人为本”[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8).
    [219]李炳炎,向刚.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和逻辑[J].改革与战略,2010(5).
    [220]竭长光.论“以人为本”科学内涵的“民生”底蕴[J].理论学刊,2010(12).
    [221]施光跃.民生思想与实践价值追求的人学观照[J].学术界,2010(8).
    [222]辛鑫.马克思人本思想简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1).
    [223]廖心文.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J].党的文献,2008(6).
    [224]吴凌.关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讨论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1993(4).
    [225]岳章.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观点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1988(5).
    [226]朱金瑞.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伦理分析[J].经济经纬,2005(4).
    [227]柳荫成.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研究综述[J].理论前沿,1993(3).
    [228]欧阳北松.对计划经济从理论到实践过程的再反思[J].社会科学战线,2005(1).
    [230]陈天林.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13(5).
    [231]陈甬军.中国为什么在50年代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3).
    [234]朱富强.新古典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审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35]邢和明.“二次革命论”与“革命两步走”理论之比较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3).
    [236]江译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N],1997-9-22.
    [237]人民日报社论.稳定政策深化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人民日报[N],2013-12-25.
    [238]王东京.中国经济的走向.学习时报[N],2013-9-23.
    [239]靳薇.三江源生态移民面临的重建家园问题.学习时报[N],2013-12-09.
    [240]李舫.文化的要义首先是人.人民日报[N],2011-8-12.
    [241]关注每个人的发展起步是最大的民生[EB/OL].http://news.163.com/14/0328/08/9ODLREV500014Q4P.html,2014-03-28.
    [242]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EB/OL].http://blog.163.com/zha_123456/blog/static/87770812006316841210/
    [243]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EB/OL].http://zqb.cyol.com/gb/zqb/2006-01/11/content_118530.htm
    [244]Heidegger, Martin, Being and Time, translated by John Macquarrieand Edward Robins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1985.
    [245]Fuller,Steve. ET. Controversial Science: From Content ToContention,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3.
    [246]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1954. Reprinted Hamden, CN: ArchonBooks,1970.
    [247]Williamson,O.E,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New York,Free press,1985.
    [248]Joseph Razz. The Authority of Law.Clarendon Press,1979.
    [249]Beeker,G.S. A Theory Of Competition Among Pressure Groups forPolitical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