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5QB直喷式柴油机运用参数对烟度排放及噪声水平影响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6105QB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运用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
    法,研究了五个运用参数(供油提前角、喷油压力、气门间隙、转速、负荷)
    对直喷式柴油机碳烟排放、噪声水平、功率、油耗率的影响,并提出优化柴油
    机运用参数匹配的方法。
     首先,根据国标GB3847-93《汽车柴油车全负荷烟度测量方法》及
    GB3846-93《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测量方法》及GB1859-89《内燃机噪声测
    定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供油提前角、喷油压力、气门间隙对
    柴油机全负荷烟度、自由加速烟度、噪声水平的影响。
     然后,采用正交回归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供油提前角、喷油压力、气门间
    隙、转速、负荷五个运用参数的相互匹配情况对柴油机碳烟排放、噪声水平、
    功率、油耗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烟度、噪声水平、功率、油耗率关于五个运
    用参数的回归方程,并证明了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精度,可以用于预测研究。
     最后,利用烟度、噪声水平、功率、油耗率四个回归方程,采用多目标优
    化设计方法中的统一目标法,对柴油机供油提前角、喷油压力、气门间隙三个
    运用参数的匹配进行优化,以提高柴油机的综合性能,优化的效果比较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供油提前角、喷油压力、气门间隙、转速、负荷率五个运
    用参数对柴油机烟度排放、噪声水平的影响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是独立
    的;在一般使用工况下增大供油提前角,烟度降低;负荷率增大、转速升高均
    能使噪声水平迅速升高,所以降噪重点应放在高负荷、高转速工况;喷油压力
    对碳烟排放量的影响较为复杂,对噪声水平影响较小;气门间隙增大,碳烟排
    放量增大,但对噪声水平的影响则不是十分显著;合理的参数匹配是保持柴油
    发动机有较高综合性能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在用柴油机的维修、保养,保
    持柴油机良好的技术状况是降低碳烟排放及噪声水平,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重要
    途径。
With 61 O5QB DI diesel engine machine for experiment as the study object, the thesis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five operation parameters (fuel angular advance, fuel injection pressure, valve clearance, rotation speed, load rate) on the smoke emission, noise level, power and fuel consumption rate of 6105QB DI diesel engine and proposes the method of optimizing the match of diesel engine operating parameters.
    Firstly, according to National Standard GB3847-93 Measuring Method of Full Load rate Smoke Emission ofAutomobile Diesel Engine, GB3846-93 Measuring Method of Free Accelerate Smoke Emission of Diesel Oil Vehicle and GB1859-89 Measuring Method of Diesel Engine Noise, on the basi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influence of the three operating parameters (fuel injection pressure, fuel angular advance, valve clearance) on full-load smoke emission, free-accelerating smoke emission and noise level of diesel engine have been studied.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orthogonal regression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influence law of the five parameters (fuel angular advance, fuel injection pressure, valve clearance, speed, load) on smoke emission, noise level, power and oil consumption rate has been studied, and four regression equations including smoke emission, noise level, power rate, and fuel consumption rate equations concerning five operating parameter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have quite high accuracy and can be applied in
    
    
    
    prediction research. With the help of the four regression equations of smoke emission, noise level, power and fuel consumption rate, multi-aim optimizing design has been adopted to optimize the match of three operating parameters (fuel angular advance, injection pressure and valve clearance), so a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he diesel engine, and the optimized results are very prominen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veal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five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smoke emission, noise level is correlative instead of being independent. Generally speaking the increase of fuel angular advance 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smoke emission value, while the increase of load rate of speed may lead to fast increase of noise level, as a result the emphasis of noise reduction should be put on the condition of high load rate and rotation speed. The influence of fuel injection pressure on smoke emission value is comparatively complicated, while its influence on noise level is comparatively small. When the valve clearance increases, smoke emission increases too, but its influence on noise level is not very prominent. Appropriate match on parameters is an important requirement for the diesel engine to keep a comparatively high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so excessive maintenance and good technique condition of diesel engin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duce the smoke emission, noise level,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gine.
引文
[1]曹明让:《柴油机有害排放物及其影响因素》,《车用发动机》,1999(6)。
    [2]段家修、刘书亮、李康:《增强燃烧室内空气紊流降低柴油机油耗、噪声及排放物研究》,《内燃机学报》,1997(3)。
    [3][日]弘志米泽:《柴油机噪声源及其传递途径分析》,《国外内燃机》,1993(3)。
    [4][奥]Brandle FK wunshe P Gschweitl E: 《低噪声内燃机构思的设计要点》,《国外内燃机》,1994(4)。
    [5]金晖、汪均浩:6110B《柴油机噪声分析及降噪试验》,《柴油机 Chaiyouji》;1994(4)。
    [6]武得钰、张镇顺:《运行状况对柴油机碳烟排放影响的研究》,《小型内燃机》,1998年(第27卷)第6期。
    [7]韦明慧、商潭苏:《燃烧室形状对直喷柴油机烟度影响》,《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1998(2)。
    [8]刘巽俊、孙万臣、李骏:《车用直喷式柴油机排气净化的途径》,《汽车工程》,1998年(第20卷)第1期。
    [9]王天灵、于光等:《控制 CA6110 车用柴油机有害排放量的试验研究》,《内燃机》,1998(4)。
    [10]徐斌、周龙保、韩志玉:《涡流室柴油机不同结构参数的燃烧室放热规律》,《内燃机工程》,1991(3)。
    [11]孔令模:《车用柴油机排放的试验研究》,《内燃机工程》,第12卷,1991(3)。
    [12]杨卫平、陈兆坤:《浅谈柴油机的排放及其控制》,《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1998(4)。
    [13]张立军、王军等:《车用柴油机有害排放物控制的优化》,《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1998(4)。
    [14]刘元鹏:《柴油机在日本的发展应用》,《世界汽车》,2000(6)。
    [15][日]西村正春等:《柴油机排气噪声的有源噪声控制》,《柴油机·Diesel Engine)),1998(6)。
    
    
    [16] [日]杉户博、石原章、八幡阳一郎:《降低柴油机噪声的措施》,《国外内燃机》,1993(3)。
    [17] 梁杰、李善祯、刘仕民:《CA6102 型汽油机噪声源识别及其降噪措施》,《汽车技术》,1994(3)。
    [18] [日]久岛俊也、河原芳隆等:《降低小型风冷汽油机噪声的措施》,《三菱重工技报》,1989(4)。
    [19] 冯国胜、吴文江等:《汽车发动机排气污染物分析及对策》,《小型内燃机》,1998(第27卷)第1期。
    [20] 王桂华、陆家祥等:《直喷式柴油机微粒排放简化预测模型》,《柴油机·Diesel Engine》,1998(6)
    [21] 林学东、刘巽俊、季雨:《采用排气循环技术改善车用柴油机 NO_x 的排放特性》,《汽车工程》,1998(第20卷)第5期。
    [22] 余志生、宋鸣之:《美国在用车排放监控检测与维护(I/M)体系简介》,《汽车维护与修理》,2000(5)。
    [23] 傅国兰:《涡流对直喷式柴油机排放物的影响》。《小型内燃机》,1992年(第21卷)第5期。
    [24] 许斯都、段家修、刘坦、刘文胜:《柴油机混合形成条件对瞬态火焰温度和碳烟质量浓度影响的研究》,《内燃机学报》,1997(4)。
    [25] 申立中、沈颖刚等:《柴油机运行在不同海拔地区的碳烟排放特性》,《内燃机工程》,1997(4)。
    [26] 吕纪平、李书江:《汽车排放控制历程》,《汽车维修》,1998(9)。
    [27] 北京市交通局汽车维修管理处:《关于加强北京市汽车排放治理的建议》,《汽车维护与修理》,2000(1)。
    [28] 贺宇、杨文平:《柴油机的 NO_x 排放及其净化技术》,《世界汽车》,1998(3)。
    [29] Chmela FG et al. Parameters Affecting In-Cylinder Soot and Nox Formation in a DI Diesel Engine. The Vehicle and the Environment. Part 2. IMECH1992.
    [30] 梁桂森、顾宏中、邬静川:《直喷式柴油机排放控制策略》,《车用发动机》,1996(5)。
    
    
    [31] [日]齐藤孟:《柴油机碳烟控制技术的最新动向》,《小型内燃机》,1992(5)。
    [32] [奥地利]Rust A Thien G E:《瞬态工况对自然吸气、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噪声的影响》,SAE Traverse,1987(4)。
    [33] 刘佳才:《低噪声柴油机基本结构参数的选择》,《内燃机学报》,1996年(第14卷)第2期。
    [34] 国家环境保护局:《GB14761.6-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GB17467.7-93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排放标准》,1993年11月6日批准,1994年5月1日实施。
    [35] 郎金栋、詹长书:《我国汽车排放标准的发展概况》,《汽车维护与维修》,2000(2)。
    [36] 杨生辉、杨华:《汽车排放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汽车维护与修理》,2000(2)。
    [37] 蔡兴旺:《多因素回归旋转设计在内燃机试验中的应用》,《内燃机学报》,1989(第7卷)第3期。
    [38] 郁飞、许勃:《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柴油机排气噪声及其影响参数的关系》,《内燃机工程》,1999(1)。
    [39] 郭英男、张兆合、刘忠长等:《用13工况法测量车用柴油机排放时各工况的分担率》,《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96(3)。
    [40] [美]Garner TP, 《用田口法研究柴油机设计参数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国外内燃机》,1994(6)。
    [41] 陈丽娟、段家修、许斯都:《6102BQ柴油机排放特性的研究》,《内燃机学报》,1993年(第11卷)第1期。
    [42] 袁为群:《柴油机即将步入新时代》,《柴油机·Diesel Engine》,1998(6)。
    [43] 白旭明:《车辆排放污染物与控制》,《建筑机械》,1995(10)。
    [44] 宋振寰:《均质燃烧降低柴油机碳粒与 NO_x 生成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6(9)。
    [45] 秦文新、程熙、叶蔼云编著:《汽车排气净化与噪声控制》,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46] 宫长明等:《低排放的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形状的研究》,《农业机械学报》,1999(1)。
    
    
    [47] 黄佐华、蒋德明等:《进气涡流对高速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8(6)。
    [48] 李志军、张建华等:《涡流室式柴油机喷雾和燃烧的研究》,《内燃机学报》,1993(7)。
    [49] 张翠平:《影响汽油机排气排放物的因素》,《小型内燃机》,1998年(第27卷)第1期。
    [50] 鹿应荣、王云鹏、贺敏凯等:《天然气汽车与汽油车的排气污染分析》,《公路交通科技》,1998年第12期。
    [51] 赵方庚:《轻型柴油机还能走多远》,《世界汽车》,2000(6)。
    [52] 程振彪:《国外轿车用柴油机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世界汽车》,2000(6)。
    [53] 朱小慧、戚文星:《小型直喷式柴油机喷油系统参数对燃烧噪声与性能的影响》,《车用发动机》,1999(10)。
    [54] 林学东、刘巽俊、王霆等:《排气再循环对增压直喷式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汽车技术》,1997(1)。
    [55] 郑尊清、许斯都:《柴油机燃料的发展》,《小型内燃机》,1998(6)。
    [56] 曲贵龙、关品跃等:《浅谈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内燃机》,1999(3)。
    [57] 金国栋、唐大学:《柴油机碳烟排放浓度的预测》,《车用发动机》,1993(4)。
    [58] 孔令模:《车用柴油机排放的稳态与瞬态试验研究》,《内燃机工程》,1992年(第13卷)第4期。
    [59] Stefan Gros: 《论减少船舶柴油机废气排放》,《柴油机》,1992(2)。
    [60] 张远程:《排气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对发动机的影响》,《车用发动机》,1996(6)。
    [61] 白新桂:《数据分析与试验优化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62] 闵光泽、张传铎编:《柴油机试验》,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4。
    [63] 吴贵生主编:《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7。
    [64] 朱孟华编著:《内燃机振动与噪声控制》,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65] 董敬、庄志、常恩勤编:《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66] 中国标准出版社总编室编:《中国国家标准汇编(GB1840-1962)》,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67] 汪荣鑫:《数理统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68] 王云、李凯编:《C 程序设计精要》,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69] 茆诗松、丁元等编著:《回归分析及试验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70] 雷金瑜:《探索汽车尾气治理的有效途径》,《汽车维护与修理》,1999(9)。
    [71] 刘筱衡:《在用汽车尾气排放达标的检测维护制度》,《汽车维护与修理》,1999(9)。
    [72] [日]高市一彦、永仓克彦等:《小型非增压柴油机的排放》,《国外内燃机》,1992(5)。
    [73] 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机械工业年鉴1988》,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74] 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机械工业年鉴1997》,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75] 曹德旺:《WTO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冲击是有限的》,《世界汽车》,2000(9)。
    [76] 卢希果:《执行严格的 I/M 制度是治理用车排放量的最有效的途径》,《汽车维护与修理》,2000(4)。
    [77] 宫长明、刘巽俊等:《车用直喷式柴油机微粒排放与排气烟度、碳氢化合物排放的关系》,《内燃机学报》,1997(第15卷)第4期。
    [78] 方锡邦、何军等:《浅谈汽车室内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内蒙古公路与运输》,1998(3)。
    [79] 范艳辉:《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技术》,《汽车与配件》,1998(4、5)
    
    
    [80] Gallangher J. Colordo. Diesel Inspection and Mainyenance Program. SAE Paper 900329
    [81] 黎荣松、李春荣、黄榜埃:《YC6108Q 柴油机排气烟度的试验研究与改进探讨》,《内燃机工程》,1999(3)。
    [82] 赵成伟、张卫东等:《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的探讨》,《车用发动机》,2000(2)。
    [83] 安超、冯恩科等:《柴油机喷油提前角对燃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小型内燃机》,1989(6)。
    [84] 邹开凤、杨中书:《优化设计、合理使用降低柴油机噪声》,《内燃机》,1997(5)。
    [85] 尤林华、张红卫等:《我国汽车柴油机可见污染物排放试验》,《汽车工程》,2000(1)。
    [86] 何学良、吴孟鸿等:《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噪声及其与燃烧压力振荡的关系》,《内燃机学报》,1990(第8卷)第3期。
    [87] 赵航、王务林:《我国在用车排放现状及其控制措施探讨》,《世界汽车》,1998(3)。
    [88] [日]加藤森等:《降低柴油机排放、燃烧噪声和燃油耗的技术》,《国外内燃机》,1995(6)。
    [89] 谢素华:《国外I/M制度的主要内容》,《汽车维护与修理》,2000(1)。
    [90] 尧命发、许斯都、段家修:《柴油机排气烟度值和微粒排放浓度相关性的研究》,《小型内燃机》,1997年(第26卷)第3期。
    [91] 孙宗强:《世界轿车柴油机的现状和发展》,《内燃机》,1999(2)。
    [92] 梁桂森、顾宏中等:《用多区模型预测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过程和排放》,《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第30卷)第5期。
    [93] 张南林:《柴油机的排放控制技术》,《柴油机》,1990(3)。
    [94] 薛天经:《柴油机排放的现状和新问题》,《小型内燃机》,1992年(第21卷)第3期。
    [95] 白旭明:《谈柴油车辆尾气处理》,《建筑机械》,1998(8)。
    [96] 陈立周主编:《机械优化设计》,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6。
    [97] 刘惟信:机械最优化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