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与权利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土地征收中的权力和权利构成中,征收权和土地规划权是两个公权力,不动产财产权与土地发展权是两个私权利。征收权与不动产财产权以及规划权与土地发展权冲突的实质就是公权力对私权利的合法侵犯。这个“法”即划定了公权力的活动空间和私权利的容忍范围。
     征收权是国家强制取得财产权的权力。征收权的客体是财产权利,包括物权和债权、动产和不动产。土地征收中征收权与不动产财产权的冲突的法律效果是不动产财产权变动,补偿请求权产生,回复请求权产生。平衡征收权与不动产财产权的路径是公共利益要件。应该把重点从公益要件的内容范围转移到确认公共利益的方法与程序上来。
     土地规划权是国家对土地利用行为进行限制的权力。土地发展权是私权,是独立的财产权,在大陆法上是区分地上权。土地规划权与土地发展权冲突的法律效果是土地发展权必须容忍而且没有补偿,但是如果超出必要的限度就必须补偿,在这个意义上就构成管制性征收。在实践中有司法界分法、私权内部规范法、补偿替代机制包括TDR、私人协议等平衡路径。
     我国土地征收中征收权与不动产财产权的冲突中,虽然立法中有公益要件,但实践中公益要件被虚置甚至变异。我国土地规划权全部为行政权,致使规划的公益担保受到质疑。我国的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被有意的制度安排给剥夺和征收了,我国特有的补偿替代机制是指标的转让。因此我国的平衡路径应该是寻求法治的保障。我国应该确立法治国的比例原则,借鉴区段征收、市地重划以及巩固成都实验的成果,运用比例原则来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和权利。我国还应该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从程序要件中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和权利。
Among the powers and rights in land taking issue, Eminent Domain and Zoning are powers, whereas real property rights and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are private rights. The nature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powers and rights, Eminent Domain and real property rights, Zoning and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is the intervence to private rights by powers legally. The Law draws the line of powers execution and the rights tolerance.
     Eminent Domain is the power of government to take property. The objectives of Eminent Domain are property rights including personal property and real property, rights in rem and claims. The legal effect of conflict between power of Eminent Domain and rights of property is the damage of rights, meanwhile raising compensation claims and reversion claims. The approach of balance is public interest as the element of execution of Eminent Domain. The point is no more the content and scope of public interest, but the form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compared and balanced with private interest and the procedure of formatting.
     Zoning is the power government to limit land use. Land development right is private, property right and surface right in civil law system. The legal effect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power of Zoning and land development right is the tolerance of the latter without compensation. But if it goes too far, it is regulatory taking with compensation needed. The approaches of balancing are tests designated by courts, the rules within private rights and private contract etc.
     Public interest is designed to be the element in Chinese laws on taking issue, but it is nominal in practice and has already differentiated. The Zoning powers of China are all executive powers, which makes zoning loosing public interest guarantee. The development rights of rural lands owned by the collectives are taken. Chinese alternative compensation is quota transferring. That is why China should approach the rule of law. China should establish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under rule of law. Referencing the experience of zone expropriation and rezoning in Taiwan jurisdiction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Chendu land reform, China should apply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to balance the powers and rights in land taking. China should also establish and improve public participation as procedure element of powers.
引文
1、孙弘:《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土地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日]长野郎:《中国土地制度的研究》,强我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陈新民:《法治国公法学原理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美]约翰·麦·赞恩:《法律的故事》,刘昕、吴凝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英]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原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9、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沈开举:《征收、征用与补偿》,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1、汪振江:《农村土地产权与征收补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美]詹姆斯?布坎南:《财产与自由》,韩旭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金俭:《不动产财产权自由与限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4、王郁:《国际视野下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基于治理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15、[英]冯?哈耶克著:《哈耶克论文集》,邓正来选编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德]奥托?迈耶著:《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7、林明锵:《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元照总经销2006年版。
    18、[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9、董礼洁:《地方政府土地管理权》,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0、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1、郑文武:《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通向城市规划自由王国的必然之路》,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2、操小娟:《土地利用中利益平衡的法律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3、李志明:《空间、权力与反抗:城中村违法建设的空间政治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4、宋雅芳等著:《行政规划的法治化:理念与制度》,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5、胡建淼:《行政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6、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7、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王晓军、李新平:《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版。
    29、尤重道:《土地征收与补偿实务》,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30、王宏:《中国城市房屋拆迁程序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1、李集合:《土地征收征用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2、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3、陈小君:《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4、[荷]何?皮特:《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制度变迁、产权和社会冲突》,林韵然译,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5、孙毅、申建平:《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36、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7、荆月新:《城市土地立法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38、熊文钊主编:《公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9、[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40、蒋永甫:《西方宪政视野中的财产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1、郭道晖:《法理学精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2、[美]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侯健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版。
    43、陈祥健:《空间地上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44、王文革:《城市土地市场供应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5、[秘鲁]赫尔南多?德?索托:《资本的秘密》,于海生译,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46、郭道晖:《社会权力与公民社会》,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47、袁曙宏、宋功德:《统一公法学原论——公法学总论的一种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8、[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9、朱兴文:《权利冲突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0、童之伟:《法权与宪政》,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1、[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德国行政法》,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应松年主编:《四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耿慧志编著:《城乡规划法规概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向洪宜主编:《中国土地登记手册》,改革出版社1994年版。
    4、刘子平、梁素梅编著:《国有土地纠纷新型典型案例与专题指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5、王锡锌主编:《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6、蔡定剑主编:《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童之伟:《公民权利国家权力对立统一论纲》,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6期。
    2、张千帆:《“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美国公用征收条款的宪法解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
    3、郭庆珠:《“规划行政”:现代行政法的时代课题与挑战》,载《河北法学》2008年第9期。
    4、唐子来:《英国城市规划法的历史演进进程》,载《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1期。
    5、陈刚等编译:《美国地方政府的规划实践(之五)》,载《北京规划建设》2002年第5期。
    6、张庭伟:《美国规划机构的设置模式:分析与借鉴》,载《规划师》1998年第3期。
    7、文超祥:《走向平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规划法比较研究》,载《城市规划》2003年第5期。
    8、胡兰玲:《土地发展权论》,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3期。
    9、粟庆斌:《我国土地发展权法律问题研究》,载《经济法论坛》2006年第1期。
    10、刘国臻:《论英国土地发展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4期。
    11、陈明灿:《古蹟土地与容积移转》,载《月旦法学教室》第67期。
    12、韩小平:《行政补偿制度的几个问题》,载《东吴法学》2001年号。
    13、范健:《论我国商事立法的体系化》,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7期。
    14、王军:《拆迁条例的“盈利模式”》载《瞭望》2010年第2期。
    15、杨正莲花:《拆迁正传》,载《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8期。
    16、刘宪水、孙琳、韩秀丽:《拆迁房屋的土地使用权该给补偿吗——兼谈拆迁房屋土地产权评估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载《国土资源》2006年第4期。
    17、张晓玲:《对城市建设拆迁中土地制度的思考》,载《土地利用》2006年第2期。
    18、姜亮:《拆迁别离开土地说事——谈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中的土地法律缺位问题》,载《中国土地》2005年第2期。
    19、唐敏:《<土地管理法>修订内情》,载《瞭望》2010年第2期。
    20、梁慧星:《谈宪法修正案对征收和征用的规定》,载《浙江学刊》2004年第4期。
    21、万磊:《土地发展权的物权价值分析既保护对策初探》,载《国土资源》2005年第10期。
    22、简俊发、陈明灿:《我国农地使用规划与管理相关法律重点问题分析》,载《财产法暨经济法》2008年第6期。
    23、陈明灿:《我国都市土地整体开发与使用管制之法制分析:以都市计划法第17条为中心》,载《台北大学论丛》2006年第12期。
    24、田莉:《城市规划的“公共利益”之辩——<物权法>实施的影响与启示》,载《城市规划》2010年第1期。
    25、王永利:《我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综述》,载《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第6期。
    26、刘雯波:《我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现状》,载《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19期。
    27、刘国臻:《论土地发展权在我国权利体系中的法律地位》,载《学术研究》2007年第4期。
    28、康媛、霍迎:《借鉴英国土地发展权重设我国土地权利体系》,载《法制与社会》2009年12月(上)。
    29、刘国臻:《中国土地发展权论纲》,载《学术研究》2005年第10期。
    30、马岭:《宪法性法律》,载《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1、刘永湘、杨明洪:《中国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的压抑与抗争》,载《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6期。
    32、黄祖辉、汪晖:《非公共利益性质的征地行为与土地发展权补偿》,载《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33、蔡玉梅、张晓玲、张文新:《英国城乡规划的演变及对我国国土规划启示》,载《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2006年12月。
    34、陈铭利:《我国区分地上权制度之遞嬗》,载《军法专刊》第47卷第11期。
    35、王利明:《空间权——一种新型的财产权利》,载《法律科学》2007年2月。
    36、梅夏英:《土地分层地上权的解析——关于<物权法>第136条的理解与适用》,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0期。
    37、杨磊:《国土部宣战小产权》,载《南风窗》2010年第5期。
    38、陈耀东、吴彬:《“小产权”房及其买卖的法律困境与解决》,载《法学论坛》2010年第1期。
    39、汪晖、陶然:《建设用地计划管理下的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土地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浙江模式”及其全国含义》,载《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1期。
    40、王红霞:《关于征地过程中农民知情权制度完善》,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41、陈超群:《失地农民知情权的法律保护》,载《沧桑》2005年第6期。
    42、尹鸿伟、赵义:《基层官民关系之变》,载《南风窗》2010年第6期。
    43、尹鸿伟、魏晨:《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水》,载《南风窗》2010年第6期。
    1、王怀勇:《土地回转制度的理论基础》,载李昌麟主编:《经济法论坛》(第
    3卷1),群众出版社2005年版。
    2、陈立夫:《土地征收与损失补偿——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之若干重要课题》,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元照总经销2005年版。
    3、李惠宗:《特别牺牲之损失补偿——从法学方法论谈既成道路的征收补偿诉讼》,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
    4、蔡震荣:《征收侵害与损失补偿》,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
    5、蔡玉梅、张晓玲、张文新:《英国城乡规划的演变及对我国国土规划启示》,载《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编,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年版。
    6、蔡继明、惠江:《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谈中国相关土地法规修订》,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际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7、何乃刚:《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实证研究》,载上海社会科学院房地产业研究中心、上海房地产经济学会主编:《土地储备制度实证研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8、李凤章:《加强登记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的权利化和市场化》,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际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9、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征地制度改革与农民土地权利》,载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中国农民权益保护》,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0、朱芒:《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在法律上的定位——对本次研讨会中三个事例的点评》,载刘平、[德]特劳普-梅茨主编:《地方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中国和德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11、[德]弗兰克?尤斯特:《德国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载刘平、[德]特劳普-梅茨主编:《地方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中国和德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12、贾西津:《中国公民社会指数报告》,载高丙中、袁瑞军主编:《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高汉:《集体产权制度下的农地征用》,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苏凌平:《全球化都市发展竞争下土地使用规划最适化策略之研究以台湾高雄多功能经贸园区与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为例》,国立台湾高雄大学都市发展与建筑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3、蔡志宏:《论都市计划之法律性质》,东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4、梁国启:《我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研究——立足于私权保护和公权制约的视角》,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5、郑文武:《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以深圳为例》,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6、张有安:《土地发展权的流转与配置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7、沙文韬:《我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莫于川:《判断“公共利益”的六条标准》,载《法制日报》2004年5月27日第8版。
    2、《检察日报》记者:《被征地村民为何息诉罢访:江西省检察机关延伸监督触角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载《检察日报》2010年6月14日第1版。
    1、苏腾、曹珊:《英国城乡规划法的历史演变》,http://www.bjghw.gov.cn/web/static/articles/catalog_21400/2009-07-20/article_ff808081229633f0012296af8565001b/ff808081229633f0012296af8565001b.html,(访问日期:2010年2月24日)。
    2、陈向民:《中美征收制度重要问题比较》,http://www.rurallandlaw.cn/Html/yiyucaifeng/48030615453.htm,(访问日期:2010年5月9日)。
    3、李强:《中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2060681.1/,(访问日期:2009年11月28日)。
    4、孙宪忠:《政府是拆迁法律关系主体,不容推诿》,http://blog.ifeng.com/article/1710211.html,(访问日期:2010年1月26日)。
    5、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德国的空间规划体系》,http://www.gtzy.hunan.gov.cn/gtmh/zwgk/zdgk/ghjh/contents/t20091208000102.html,(访问日期:2010年2月9日)。
    6、曹军建:《英国规划修改和变更的赔偿评估》, http://www.lrn.cn/stratage/resmanagement/200906/t20090622_381634.htm,(访问日期:2010年2月24日)。
    7、郑振源:《私房土地使用权的历史沿革》,http://bj.house.sina.com.cn/n/r/2003-06-04/23262.html,(访问日期:2010年3月28日)。
    8、杨磊:《国土部宣战小产权房》,http://www.nfcmag.com/articles/195
    2, (访问日期:2010年5月9日)。
    9、余东明、李建平:《民告官诉讼击溃奉化2700亩圈地计划》,http://www.legaldaily.com.cn/misc/2007-03/18/content_563412.htm,(访问日期:20
    10年3月29日)。
    10、张召良:《农民维权的样板(图)》,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26/072911717666s.shtml,(访问日期:2010年3月29日)。
    11、孙宪忠:《土地管理法修改与农民土地权利》,http://www.ccer.edu.cn/cn/ReadNews.asp?NewsID=10486,(访问日期:2010年3月31日)。
    12、江平:《土地管理法涉及的利益冲突和平衡》, http://www.ccer.edu.cn/cn/ReadNews.asp?NewsID=10486,(访问日期:2010年3月31日)。
    13、袁裕来:《我国征收集体土地制度到底有多少恶劣》,http://yuanyulai.fyfz.cn/art/556103.htm,(访问日期:2010年4月1日)。
    14、袁裕来:《我在<中国改革>三问“征收条例”》,http://yuanyulai.fyfz.cn/art/586158.htm,(访问日期:2010年4月4日)。
    15、袁裕来:《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决定书:新鲜得很》,http://yuanyulai.fyfz.cn/art/447703.htm,(访问日期:2010年4月2日)。
    16、曾祥生、施建:《浙江奉化农民叫停特大“旧村改造”项目》, http://news.zj.com/detail/652480.shtml,(访问日期:2010年3月29日)。
    17、霍筠霞:《法学家江平:不能说任何情况下都保护弱势群体》,http://news.cctv.com/china/20070404/102617_1.shtml,(访问日期:2009年11月4日)。
    18、钱成:《公用征收中的公权与私权:进路及选择——以旧城改造中的拆迁问题为切入点》,http://www.lawyee.com.cn/html/text/art/3355799/335579909_1.html,(访问日期:2009年11月4日)。
    19、万兴亚:《浙江15户农民告政府要求收回闲置土地恢复耕种》,http://xm.focus.cn/news/1970-01-01/228638.html,(访问日期:2010年4月2日)。
    20、秦丹子:《农民状告政府抛荒具有标本意义》,http://www.legaldaily.com.cn/bm/content/2006-08/10/content_369641.htm,(访问日期:2010年4月2日)。
    21、高台大:《民法用益物权之修正》, http://www.license.com.tw/lawyer/learning/teacher/scv002.pdf,(访问日期:2010年7月27日)。
    23、张敏:《国土部官员:正在修改<土地管理法>为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330/20100330023646407.html,(访问日期:2010年5月5日)。
    24、陈天晗:《<土地管理法>修改终揭面纱征地制度有限改革》,http://news.sohu.com/20090324/n262965990.shtml,(访问日期:2010年5月6日)。
    25、刘守英:《建议根本改革征地制度》,http://www.rurallandlaw.cn/Html/faxueyanjiu/3089233738.htm,(访问日期:2010年5月10日)。
    26、谭峻:《台湾地区市地重划与城市土地开发之研究》,载http://www.51edu.com/zhiye/2008/1110/article_74654.html,(访问日期:2010年8月14日)。
    27、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还权赋能:奠定长期发展的可靠基础——成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经验的调查研究》,http://www.ccer.edu.cn/cn/ReadNews.asp?NewsID=10283,(访问日期:2010年5月9日)。
    28、刘露明:《土地征收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www.mlr.gov.cn/zt/tdr/2008/ydzd/200806/t20080620_106207.htm,(访问日期:2010年7月20日)。
    29、袁岳:《今日感慨:伪公众听证会可以休矣》,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710259&PostID=20176415,(访问日期:2010年3月9日)。
    30、马勤:《多了一个选举权》,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0-03/08/content_13120568.htm,(访问日期:2010年3月8日)。
    31、王丹雪:《酒仙桥事件折射拆迁困境》,http://www.sjzdaily.com.cn,(访问日期:2010年8月11日)。
    1. West River Bridge Co V. Dix, 47 US 507 (1848).
    2. Steinhart V. Mendocino County Ct, 70 P 629 (Cal 1902).
    3. City of Oakland V. Oakland Raiders, 32 Cal. 3d 60 (1982).
    4. Euclid V. Ambler Realty Co.272 U.S. 365 (1926).
    5. Gibbons V. Ogden,22 U. S. 1 (1824).
    6. Mugler V. Kansas, 123 U.S. 633, 679 (1887).
    7. Euclid V. Ambler Realty Co. 272 U.S. 365 (1926).
    8. Lucas V. South Carolina Coastal Council, 505.U.S. 1003 (1992).
    9. Lingle V. Chevron,544 US 528 (2005).
    10. Loretto V. Teleprompter Manhattan CATV Corp.458 US 419 (1982).
    11. Penn Central Transportation Company V. City of New York,438 US 104 (1978).
    12. Penn Coal Co. V. Mahon ,260 U.S. 393 (1922).
    13. Grape Bay Limited V. Attorney General of Bermuda ,[2002] 1 WLR 574.
    14. Steel V. Cape Corporation, 677 A2d 634, 645 (Md Ct Spec App 1996).
    15. Tahoe-Sierra Preservation Council, Inc. V. Tahoe Regional Planning Agency,535 US 302 (2002).
    16.Petto V. US,48 Fed Cl 136 (Fed Cl 2000).
    17. Williamson County Regional Planning Commission V. Hamilton Bank of Johnson City,473 US 172 (1985).
    18. Kelo.V.City of New London,545 U.S. 469 (2005).
    19. Morris County Land Improvement Co. V. Parsippany-Troy Hills Twp.40 N.J. 539, 193 A.2d 232 (1963).
    20. Just V. Marinette County,56 Wiss. 2d 7, 201 N.W. 2d 761 (1972).
    21. Department of Envtl Protection V. Burgess, 772 So 2d 540 (FlaDist Ct App 2000).
    22. State ex rel Shelly Materials, Inc V. Clark County Bd of Comm’r, 2005 Ohio 6682 (Ohio Ct App 2005).
    23. McQueen V. South Carolina Coastal Council, 580 SE2d 116 (SC 2003).
    24. Oregon ex rel Thornton V. Hay,462 P2d 671 (Or 1969).
    25. Pele Defense Fund V. Paty,837 P2d 1247 (Haw 1992).
    26. Public Access Shoreline Hawaii V. Hawaii County Planning Commission,903 P2d 1246 (Haw 1995).
    27. Sanderson V. Town of Candia,A2d 167 (NH 2001).
    1.Bruce L. Benson, The Evolution of Eminent Domain A Remedy for Market Failure or an Effort to Limit Government Power and Government Failure? Note 1,The Independent Review,2008.
    2.Gideon Kanner,Nichols on Eminent Domain,1st.ed., Matthew Bender and Company Inc,1997.
    3. J. Gordon Hylton, David L. Callies, Daniel R. Mandelker, Paula A. Franzese, Property Law and The Public Interests: Cases and Materials, 3rd. ed., Matthew Bender & Company. Inc.2007.
    4. David L. Callies, Robert H. Freilich, Thomas E. Roberts, Cases and Materials on Land Use, 4th ed. West, 2004.
    5. David L. Callies, Preserving Paradise: Why Regulation Won’t Work.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4.
    6. Rick Taintor,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Report: South County Watersheds Technical Planning Assistance Project, 2001.
    1. Joseph L. Sax, Taking and The Police Power, 74 Yale L. J. Vol.36,1964.
    2. Michael Tichelar, The Labour Party,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the retreat from rural land nationalisatio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griculture History Review 51, II,
    3. David L. Callies, Taking: Physical and Regulatory, Asia Pacific Law Review, Vol. 15, No.1, LexisNexis, 2007.
    4. Dunham, A Legal and Economic Basis for City Planning, 58 COLUM.L.RLV. 651,1958.
    5. John J. Costonis, Development Rights Transfer: An Exploratory Essay, 83 Yale L. J. Vol.75 1973-1974.
    1. eminent domain,at 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185870/eminent-domain,Nov.11,2009.
    2.Victor Moore,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Planning Law, 9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New York, 2005, p. 1.at http://fds.oup.com/www.oup.co.uk/pdf/0-19-927279-4.pdf,Mar.2,2010.
    3. Planning-applications.Co.UK,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ritish Planning System,at http://www.planning-applications.co.uk/an%20introduction.htm,Feb.24,2010.
    4.Bill Summary & Status 109th Congress (2005-2006) All Information H.R.4128.at http://thomas.loc.gov/cgi-bin/bdquery/z?d109:HR04128:@@@L&summ2=m&,Nov.5,2009.
    5. Sec. 3. Title 12, chapter 8, Arizona Revised Statutes, is amended by adding article 2.1. 12-1136.at http://www.castlecoalition.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510&Itemid=107,Nov.5,2009.
    6. State Constitution of 1974,Article I. Declaration Of Rights,at http://senate.legis.louisiana.gov/Documents/Constitution/Article1.htm#?.%20Right%20to%20Property,Nov.5,2009.
    7. Board Of Country Commissioners Of Muskogee Country V. Lowery,2006 OK 31, 136 P.3d 639 at http://www.oscn.net/applications/oscn/DeliverDocument.asp?CiteID=445996,Nov.5,2009.
    8.John Kramer,Victory for Homeowners in Long Branch, N.J. Eminent Domain Battle Agreement Ends Eminent Domain and Begins Restoration Of the MTOTSA Neighborhood,at http://www.ij.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842&Itemid=165,Nov.5,2009.
    9. City Of Norwood V. Horney et al,C110 ,Ohio St.3d 353, 2006-Ohio-3799. at http://www.sconet.state.oh.us/rod/newpdf/0/2006/2006-Ohio-3799.pdf,Nov.5,2009.
    10. Charles V. Bagli,$430 a Square Foot, for Air? Only in New York Real Estate,at http://www.nytimes.com/2005/11/30/nyregion/30air.html?_r=1,Nov.5,2009.
    2郭道晖:《社会权力与公民社会》,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3熊文钊主编:《公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1页。
    1 [英]托马斯?潘恩著:《潘恩选集》,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3页。
    2郭道晖:《社会权力与公民社会》,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30-32页。郭老师这里所说的“权利否定权力”中的“权利”主要指人民权利,表现为当权力专制、权力滥用情况下的人民抵抗权或救济权。笔者认为这一类的权利,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本文所讨论的是通常理解的“私权利”。
    3 [德]奥托·迈耶著:《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12页。
    4童之伟:《公民权利国家权力对立统一论纲》,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6期。
    4张千帆:《“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美国公用征收条款的宪法解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
    5 O.C.G.A. 22-1-2. (a) (2007)
    6应松年主编:《四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页。
    1汪振江著:《农村土地产权与征收补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
    2汪振江著:《农村土地产权与征收补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高汉:《集体产权制度下的农地征用》,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论文,2005年。
    3廖义男:《道路规划与用地取得之法律问题》,载廖义男著:《公共建设与行政法理》,自出版1994年版,第98-99页,转引自陈立夫:《土地征收与损失补偿——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之若干重要课题》,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第17页,注35。
    5汪振江著:《农村土地产权与征收补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
    2 West River Bridge Co v Dix, 47 US 507 (1848).
    3王卫国著:《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5页。
    4沈开举著:《征收、征用与补偿》,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5 Bruce L. Benson, The Evolution of Eminent Domain A Remedy for Market Failure or an Effort to Limit Government Power and Government Failure? The Independent Review, Volume XII, Number 3,Winter2008. Note 1, p. 424.
    1李强:《中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2060681.1/ ,(访问日期:2009年11月28日)。
    2 Bruce L. Benson, The Evolution of Eminent Domain A Remedy for Market Failure or an Effort to Limit Government Power and Government Failure? The Independent Review, Volume XII, Number 3, Winter 2008. p. 423.
    3李强:《中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2060681.1/, (访问日期:2009年11月28日)。
    4“《宪法》及《土地管理法》等立法均并列使用征用和征收一语,未见区别性规定。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5条)更是明确规定了“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现行立法上的土地征用即指土地征收。约定俗成,相关著述多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二者。文中除作特别说明外,土地征用和土地征收所指同义。”见汪振江著:《农村土地产权与征收补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页。
    1 [日]美浓部达吉:《公用收用法原理》,有斐阁1936年版,第27-28页,转引自肖军著:《》
    1第14修正案规定任何州不得“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
    2 1A Nichols on Eminent Domain§3.04 [2].转引自David L.Callies, Taking: Physical and Regulatory, Asia Pacific Law Review, Vol. 15, No.1, LexisNexis, 2007, p. 80.
    3 Steinhart v Mendocino County Ct, 70 P 629 (Cal 1902).
    4 1A Nichols on Eminent Domain§3.03 [1].转引自David L.Callies, Taking: Physical and Regulatory, Asia Pacific Law Review, Vol. 15, No.1, LexisNexis, 2007, p. 80.
    5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3页。
    1参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五条。
    2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3页。
    3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05页。
    4刘飞著:《德国公法权利救济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
    5 City of Oakland v. Oakland Raiders, 32 Cal. 3d 60 (1982).转引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Eminent_domain ,(访问日期:2009年11月28日)。
    1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3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03页。
    4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3页。
    5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0页。
    6张千帆:《“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美国公用征收条款的宪法解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
    1 Bruce L. Benson, The Evolution of Eminent Domain A Remedy for Market Failure or an Effort to Limit Government Power and Government Failure? The Independent Review, Volume XII, Number 3,Winter 2008. Note 1, p. 424.
    2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国家和法》,法律出版社1958年版,第167页,转引自金俭著:《不动产财产权自由与限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4页。
    3 Bruce L. Benson, The Evolution of Eminent Domain A Remedy for Market Failure or an Effort to Limit Government Power and Government Failure? The Independent Review, Volume XII, Number 3,Winter 2008. Note 1, p. 424.
    2 Ilse of Ely,10 Coke,141,77 Eng. Rep. 1139(1610), discussed in Stoebuck 1977,8.转引自Bruce L. Benson, The Evolution of Eminent Domain A Remedy for Market Failure or an Effort to Limit Government Power and Government Failure? The Independent Review, Volume XII, Number 3, Winter 2008, p. 427.
    3 Stat. 6 Hen. 6, c. 5 [1472], as qtd. In Stoebuck 1977,8.转引自Bruce L. Benson, The Evolution of Eminent Domain A Remedy for Market Failure or an Effort to Limit Government Power and Government Failure? The Independent Review, Volume XII, Number 3, Winter 2008, p. 428.
    4 Bruce L. Benson, The Evolution of Eminent Domain A Remedy for Market Failure or an Effort to Limit Government Power and Government Failure? The Independent Review, Volume XII, Number 3, Winter 2008, p. 427.
    3应松年主编:《四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4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37页。
    5 Bruce L. Benson, The Evolution of Eminent Domain A Remedy for Market Failure or an Effort to Limit Government Power and Government Failure? The Independent Review, Volume XII, Number 3, Winter 2008, p. 429.
    6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37页。
    1 Bruce L. Benson, The Evolution of Eminent Domain A Remedy for Market Failure or an Effort to Limit Government Power and Government Failure? The Independent Review, Volume XII, Number 3, Winter 2008, p. 429.
    2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38页。
    3 Farrand, M., ed. 1911. Records of the Federal Convention of 1787.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p. 203-4.转引自Bruce L. Benson, The Evolution of Eminent Domain A Remedy for Market Failure or an Effort to Limit Government Power and Government Failure? The Independent Review, Volume XII, Number 3, Winter 2008, p. 430.
    1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38页。
    2何勤华、魏琼主编:《西方民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3 [美]约翰·麦,赞恩著:《法律的故事》,刘昕、吴凝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8页。
    4何勤华、魏琼主编:《西方商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7页。
    1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论国家和法》,法律出版社1958年版,第167页,转引自金俭著:《不动产财产权自由与限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4页。
    2何勤华、魏琼主编:《西方民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7页。
    3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0页。
    4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87页。
    5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5页。
    1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1-421页。
    2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05页。
    3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83页。
    1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8页。
    2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8、389页。
    1 [美]詹姆斯·布坎南著:《财产与自由》,韩旭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1 Bor R. Machen, Individuals and Their Rights, La Salle, Open Court, 1989, ChapterV.转引自金俭著:《不动产财产权自由与限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08页。
    2李惠宗:《特别牺牲之损失补偿——从法学方法论谈既成道路的征收补偿诉讼》,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第54页。
    3王郁著:《国际视野下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基于治理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4王郁著:《国际视野下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基于治理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5 [英]冯·哈耶克著:《哈耶克论文集》,邓正来选编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
    6王郁著:《国际视野下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基于治理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1蔡震荣:《征收侵害与损失补偿》,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第89页。
    2 [德]奥托·迈耶著:《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4页,注1。
    3 [德]奥托·迈耶著:《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3-34页。
    4 [德]奥托·迈耶著:《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6页。
    5 [德]奥托·迈耶著:《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6页,注2。
    6蔡震荣:《征收侵害与损失补偿》,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第92-94页。
    7李惠宗:《特别牺牲之损失补偿——从法学方法论谈既成道路的征收补偿诉讼》,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第67页。
    1参见台湾地区行政法院24年判字第18号判例,陈立夫:《土地征收与损失补偿——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之若干重要课题》,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第17页,注35。
    1陈立夫:《土地征收与损失补偿——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之若干重要课题》,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第17页,注36。
    2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257页。
    3 [德]奥托·迈耶著:《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17页。
    4 [德]奥托·迈耶著:《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18页。
    2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4页。
    3陈立夫:《土地征收与损失补偿——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之若干重要课题》,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第21页。
    4王坤、李强著:《新中国土地征收制度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页。
    1刘飞著:《德国公法权利救济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页。
    2蔡震荣:《征收侵害与损失补偿》,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第97-101页。
    3王坤、李强著:《新中国土地征收制度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1页。
    4陈立夫:《土地征收与损失补偿——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之若干重要课题》,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第21页。
    5张永明:《申请收回被征收土地》,载《月旦法学教室》2009年第81期。
    6 O.C.G.A. 22-1-2. (a) (2007)
    1 [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81页。
    2陈立夫:《被征收土地人之收回权》,载《月旦法学》2002年第83期。
    3《行政法院裁判之评析:都市计划法实务与行政法院裁判之评析》,载《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功报告》,廖义男主持,1997年,第98、100页。
    1王坤、李强著:《新中国土地征收制度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页。
    2郭庆珠:《“规划行政”:现代行政法的时代课题与挑战》,载《河北法学》2008年第9期。
    3 Victor Moore,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Planning Law, 9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New York,2005, p. 1.载http://fds.oup.com/www.oup.co.uk/pdf/0-19-927279-4.pdf (访问日期:2010年3月2日。)
    4耿慧志编著:《城乡规划法规概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页。
    5董礼洁著:《地方政府土地管理权》,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1唐子来:《英国城市规划法的历史演进进程》,载《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1期,转引自耿慧志编著:《城乡规划法规概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页。
    2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87页。
    3王郁著:《国际视野下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基于治理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4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87页。
    5王郁著:《国际视野下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基于治理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1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88页。
    2郑文武著:《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通向城市规划自由王国的必然之路》,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3 272 U.S. 365 (1926)
    4 J. Gordon Hylton, David L. Callies, Daniel R. Mandelker, Paula A. Franzese, Property Law and The Public Interests: Cases and Materials, 3rd. ed., Matthew Bender & Company. Inc.2007, p.145, n. 1.
    5学术文献中对该法的年份,有1922年、1924年、1926年三种说法。据1926年版的该法注释14说明该法于1922年首个油印版“出版”,1923年修改,1924年为首个印刷版并迅速卖出5万5千份,1926年再次修改。参见美国规划协会官方网站http://myapa.planning.org/growingsmart/enablings.htm (访问日期:2010年2月8日),或参见J. Gordon Hylton, David L. Callies, Daniel R. Mandelker, Paula A. Franzese, Property Law and The Public Interests: Cases and Materials, 3rd. ed., Matthew Bender & Company. Inc.2007, p.145, n. 1.
    6 J. Gordon Hylton, David L. Callies, Daniel R. Mandelker, Paula A. Franzese, Property Law and The Public Interests: Cases and Materials, 3rd. ed., Matthew Bender & Company. Inc.2007, p.145, n. 1.
    7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90页。
    8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89页。
    9陈振宇著:《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10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97-598页。
    1耿慧志编著:《城乡规划法规概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页。
    2耿慧志编著:《城乡规划法规概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页。
    3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16-617页。
    4郑文武著:《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通向城市规划自由王国的必然之路》,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2耿慧志编著:《城乡规划法规概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
    4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345页。
    5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354页。
    6有的学者把德国的邦称为州,为统一行文用语而全部使用“邦”。
    7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363页。
    8耿慧志编著:《城乡规划法规概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
    1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351页。
    2本文中所涉及的计划、规划为同义,指与土地利用管制相关的规划。
    3耿慧志编著:《城乡规划法规概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0页。
    5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354页。
    1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5页。
    2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第150条规定“本法所称法规命令,系指行政机关基于法律授权,对多数不特定人民就一般事项所作抽象之对外发生法律效果之规定。法规命令之内容应明列其法律授权之依据,并不得逾越法律授权之范围与立法精神。”
    3 22 U. S. 1 (1824).
    4 Joseph L. Sax, Taking and The Police Power, 74 Yale L. J. 36 1964, p. 36, n. 6.
    5 Mugler v. Kansas, 123 U.S. 633, 679 (1887).
    6 J. Gordon Hylton, David L. Callies, Daniel R. Mandelker, Paula A. Franzese, Property Law and The Public Interests: Cases and Materials, 3rd. ed., Matthew Bender & Company. Inc.2007, p.133.
    1王郁著:《国际视野下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基于治理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20页。
    2 272 U.S. 365 (1926)
    3 272 U.S. 365, 47 S. Ct. 114, 71L. Ed. 303.
    4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94页。
    5 27 U.S. 365 (1926).
    6分区规划条例和这四项标准的关系通常是相适宜的,因为每当司法审查这些标准时都使用法律拟制来预设这个前提,而且审查的等级是合理性审查(rational basis),举证责任在挑战分区规划的一方。
    7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94页。
    1 505.U.S. 1003 (1992).
    2王郁著《国际视野下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基于治理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20页。
    3 [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65页。
    4 [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66页。
    1孙弘著:《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土地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页。
    2陈利根著:《土地用途管制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
    1郑文武著:《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通向城市规划自由王国的必然之路》,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8-39页。
    2郑文武著:《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通向城市规划自由王国的必然之路》,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
    3李志明著:《空间、权力与反抗:城中村违法建设的空间政治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4李志明著:《空间、权力与反抗:城中村违法建设的空间政治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
    5李志明著:《空间、权力与反抗:城中村违法建设的空间政治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0-41页。
    6郑文武著:《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通向城市规划自由王国的必然之路》,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2页。
    1董礼洁著:《地方政府土地管理权》,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35-36页。
    2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97页。
    3董礼洁著:《地方政府土地管理权》,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注释1。
    4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96-598页。
    1陈刚等编译:《美国地方政府的规划实践(之五)》,载《北京规划建设》2002年第5期。转引自宋雅芳等著:《行政规划的法治化:理念与制度》,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页。
    2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90页。
    3张庭伟:《美国规划机构的设置模式:分析与借鉴》,载《规划师》,1998年第3期。转引自宋雅芳等著:《行政规划的法治化:理念与制度》,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页。
    4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01页。
    1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04页。
    2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05页。
    3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06-610页。
    4我国通说认为行政裁决从行为实质上分析是具有准司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复议、诉讼。参见胡建淼:《行政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73页。
    1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357页。
    2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358页。
    3《联邦建筑法典》第5、35条,参见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146页。
    4笔者认为可类比我国大陆城乡规划中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151页。
    5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151-152页。
    6郑文武著:《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通向城市规划自由王国的必然之路》,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页。
    1文超祥:《走向平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规划法比较研究》,载《城市规划》2003年第5期,转引自郑文武著:《当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通向城市规划自由王国的必然之路》,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页。
    2自绘制,依据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358-361页。
    3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140-141页。
    4蔡志宏:《论都市计划之法律性质》,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系硕士班硕士论文,2005年,论文提要。但蔡志宏本人观点认为从救济角度处分考虑都市计划的法律性质有所不妥,从本质内涵分析才是更正确的探求方法,因而得出结论认为都市计划的法律性质是法规命令。至于其行政救济问题,应发展符合都市计划特性的规范诉讼加以解决。
    1蔡志宏:《论都市计划之法律性质》,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系硕士班硕士论文,2005年,第8页,有删节。
    2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151页。
    3自绘制,依据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152页。
    1孙弘著:《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土地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2胡兰玲:《土地发展权论》,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3期,第143页。
    3英美称为土地发展权,德法国称为建筑权,台湾称为容积移转权利。
    4孙弘著:《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土地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5在此之前英国工党政府在当时的二战期间施行农地国有化的政策来保障战争期间的农产品供给。但到194
    5年战争结束战时农业执行委员会说明可以使用国家拥有农地所有权的替代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工党也意识到农地国有化与战后食品短缺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在1945年撤消了该政策。但作为国家管制土地开发行为的土地发展权被征收为国有的替代方案却由《尤斯沃特报告》提出并为1947年《城乡规划法》所采纳。参见Michael Tichelar, The Labour Party,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the retreat from rural land nationalisatio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griculture History Review 51, II, pp. 209–225.
    1 Victor Moore,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Planning Law, 9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New York,2005, p. 3.载http://fds.oup.com/www.oup.co.uk/pdf/0-19-927279-4.pdf ,(访问日期:2010年3月2日。)
    2王郁著:《国际视野下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基于治理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3孙弘著:《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土地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粟庆斌:《我国土地发展权法律问题研究》,载《经济法论坛》2006年第1期;刘国臻:《论英国土地发展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4期。
    4蔡玉梅、张晓玲、张文新:《英国城乡规划的演变及对我国国土规划启示》,载《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2006年12月。
    6王郁著:《国际视野下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基于治理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1王郁著:《国际视野下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基于治理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2 Town & Country Planning Act 1990 : Section 55 (1) : "... 'development', means the carrying out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mining or other operations in, on, over or under land, or the making of any materialchange in the use of any buildings or other land ..."
    1刘国臻:《论美国的土地发展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3期。
    2孙弘著:《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土地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8-49页。
    3参见胡兰玲:《土地发展权论》,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3期;孙弘著:《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土地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6-47页;刘国臻:《中国土地发展权论纲》,载《学术研究》2005年第10期。
    4胡兰玲:《土地发展权论》,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3期。
    5陈明灿著:《土地法专题研究》,元照出版社2008年版,第201页,注19。
    6陈明灿:《我国都市土地整体开发与使用管制之法制分析:以都市计划法第17条为中心》,载《台北大学法学论丛》第60期,2006年。
    1陈明灿:《古蹟土地与容积移转》,载《月旦法学教室》第67期,2008年。
    2黄少安著:《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转引自孙弘著:《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土地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3万磊:《土地发展权的物权价值分析既保护对策初探》,载《国土资源》2005年第10期。
    1万磊:《土地发展权的物权价值分析既保护对策初探》,载《国土资源》2005年第10期。
    2万磊:《土地发展权的物权价值分析既保护对策初探》,载《国土资源》2005年第10期。
    3王利明著:《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77页。
    4戴银萍著:《不动产内部的结构关系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年版,第142-143页。
    5陈明灿:《古蹟土地与容积移转》,载《月旦法学教室》,第67期,2008年。
    1陈明灿:《古蹟土地与容积移转》,载《月旦法学教室》,第67期,2008年。
    2 [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9-40页。
    3王利明著:《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77页。
    1向洪宜主编:《中国土地登记手册》,改革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5页,转引自王卫国著:《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24页。
    2孙弘著:《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土地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3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73-74页。
    4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0页。
    5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77页。
    6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75页。
    1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75页。
    2林明锵著:《国土计划法学研究》,林明锵出版2006年版,第76页。
    3 [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19页。
    4管理社会的权力,这种权力行使过程中会与私有财产发生冲突,因此从另一个角度就解释为:私有财产内在限制的合理预期。参见Donna Jalbert Patalano, Police Power and The Public Trust: Prescriptive Zoning Through The Confliction Of Two Ancient Doctrines. Boston College Environmental Affairs Law Review.
    1 [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68页。
    2 544 US 528 (2005).
    3 458 US 419 (1982).
    4 505. U.S. 1033 (1992).
    5 438 US 104 (1978).
    6关于德国的传统征收与扩张的征收本文第一章第一节所述。亦见沈开举著:《征收、征用与补偿》,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17-127页;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3页。
    7 260 U.S. 393 (1922).
    1 260 U.S. 393, 43 S. Ct. 185, 67L. Ed. 322.
    2 [2002] 1 WLR 574.
    3 David L. Callies, Taking: Physical and Regulatory, Asia Pacific Law Review, Vol. 15, No.1, LexisNexis,2007, p. 70.
    4 505. U.S. 1033 at 1027.
    1 Steel v. Cape Corporation, 677 A2d 634, 645 (Md Ct Spec App 1996).
    2 535 US 302 (2002).
    3 89 Cal Rptr 2d 52 (Cal Ct App 1999)转引自David L. Callies, Taking: Physical and Regulatory, Asia Pacific Law Review, Vol. 15, No.1, LexisNexis, 2007. p.108.
    4 48 Fed Cl 136 (Fed Cl 2000).
    5 [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68页。
    1 438 US 104 (1978).
    2 57 Fed Cl 115 (Fed Cl 2003)
    3 David L. Callies, Taking: Physical and Regulatory, Asia Pacific Law Review, Vol. 15, No.1, LexisNexis2007. p. 110.
    1台湾地区称为“回馈金”或“开发影响费”,参见陈明灿:《我国农地使用规划与管理相关法律重点问题分析》,载陈明灿著:《土地法专题研究》,元照出版社2008年版,第293页。
    2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72-675页。
    3 [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79页。
    4 [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70、579页。
    1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07页。
    2刘飞著:《德国公法权利救济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
    3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3-424页。
    4沈开举著:《征收、征用与补偿》,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5参见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莫于川:《判断“公共利益”的六条标准》,载《法制日报》2004年5月27日第8版;张千帆:《“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美国公用征收条款的宪法解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
    2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06页。
    3陈新民著:《法治国公法学原理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25页。
    2 348 U.S.26 (1954)
    1 467 U. S. at 232-233
    2 545 U.S. 469 (2005)
    3 Id, at 489.
    1 Id. at 480.
    2 Id, at 497 (O’Connor, J., dissenting) (citing Cincinnati v. Vester, 281 U. S. 439 (1930)).
    3 Id, at 494.
    4 Id. at 522.
    5 Id, at 523.
    6参见该组织的网站www.castlecoalition.org和http://www.castlecoalition.org/。
    7 H.R. 3058, 109th Cong.§726 (2005)(enacted).可惜该法案最终没有被参议院通过。
    2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81页。
    3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78页。
    4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06页。
    5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79页。
    1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26-329页。
    2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63页。
    3陈明灿著:《土地法专题研究》,元照出版社2008年版,第299页,注22。
    4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64页。
    5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64页。
    6转引自尤重道著:《土地征收与补偿实务》,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35页。
    2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23页。
    3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64-366页。
    4尤重道著:《土地征收与补偿实务》,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44页。
    5尤重道著:《土地征收与补偿实务》,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34-35页。
    1陈立夫:《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相关争议问题之探讨》,载社團法人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國家賠償與徵收補償╱公共任務與行政組織》,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387页。
    2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06页。
    3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80-481页。
    4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98页。
    5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
    1韩小平:《行政补偿制度的几个问题》,载《东吴法学》2001年第1期,转引自沈开举著:《行政补偿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69页。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8-431页。
    1陈明灿;《我国都市土地整体开发与使用管制之法制分析:以都市计划法第17条为中心》,载《台北大学论丛》第60期,2006年,第11页,注20。
    2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38页。
    3损失程度论、特别负担论、实质侵犯论、无定论之区分理论及其评述详见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44-449页。
    4 260 U.S. 393, 43 S. Ct. 185, 67L. Ed. 322.
    1 Dunham, A Legal and Economic Basis for City Planning, 58 COLUM.L. RLV. 651, 663-69 (1958).转引自John J. Costonis, Development Rights Transfer: An Exploratory Essay, 83 Yale L. J. 75 1973-1974, p.76.
    2 John J. Costonis, Development Rights Transfer: An Exploratory Essay, 83 Yale L. J. 75 1973-1974, n. 6.
    3 40 N.J. 539, 193 A.2d 232 (1963).
    4 56 Wiss. 2d 7, 201 N.W. 2d 761 (1972).
    1 John J. Costonis, Development Rights Transfer: An Exploratory Essay, 83 Yale L. J. 75 1973-1974, n. 15.
    2 F. Bosselman, D. Callies & J. Banta, The Taking Issue, 1973.
    3 505. U.S. 1033 at 1027.
    4 David L. Callies, Taking: Physical and Regulatory, Asia Pacific Law Review, Vol. 15, No.1, LexisNexis,2007. p.99, n.144.
    1 David L. Callies, Taking: Physical and Regulatory, Asia Pacific Law Review, Vol. 15, No.1, LexisNexis,2007. p.p.99-100.
    2 [美]约翰.G.斯晋兰克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98-499页。
    3 David L. Callies, Taking: Physical and Regulatory, Asia Pacific Law Review, Vol. 15, No.1, LexisNexis,2007. p. 101.
    1 580 SE2d 116 (SC 2003).
    2 462 P2d 671 (Or 1969)
    3 837 P2d 1247 (Haw 1992).
    4 903 P2d 1246 (Haw 1995).
    5 A2d 167 (NH 2001).
    1梁国启:《我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研究——立足于私权保护和公权制约的视角》,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32页。
    1梁国启:《我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研究——立足于私权保护和公权制约的视角》,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2梁国启:《我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研究——立足于私权保护和公权制约的视角》,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 John J. Costonis, Development Rights Transfer: An Exploratory Essay, 83 Yale L. J. 75 1973-1974, p. 85-86.
    2 Rick Taintor,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Report: South County Watersheds Technical Planning Assistance Project, 2001.
    1 David L. Callies, Robert H. Freilich, Thomas E. Roberts, Cases and Materials on Land Use, 4th ed. West, 2004, p.766.
    2 John J. Costonis, Development Rights Transfer: An Exploratory Essay, 83 Yale L. J. 75 1973-1974, p. 99.
    1尤重道著:《土地征收与补偿实务》,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17页。
    2尤重道著:《土地征收与补偿实务》,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19页。
    1周其仁著:《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2蔡继明、惠江:《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谈中国相关土地法规修订》,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际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页。
    3王坤、李强著:《新中国土地征收制度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页。
    1王宏著:《中国城市房屋拆迁程序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1王军:《拆迁条例的“盈利模式”》,载《瞭望》2010年第2期。
    2本案正是以旧区改造的名义征收城市郊区的农村集体土地,并出让用于开发住宅的情况。
    1王军:《拆迁条例的“盈利模式”》,载《瞭望》2010年第2期。
    1刘子平、梁朔梅编著:《农村土地纠纷新型典型案例与专题指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252页。
    1胡建淼著:《行政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页。
    2《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0条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
    1王卫国著:《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页。
    2刘子平、梁素梅编著:《国有土地纠纷新型典型案例与专题指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3刘子平、梁素梅编著:《国有土地纠纷新型典型案例与专题指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185页。
    1《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43条。
    1杨正莲花:《拆迁正传》,载《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8期。
    2案例参见刘宪水、孙琳、韩秀丽:《拆迁房屋的土地使用权该给补偿吗?——兼谈拆迁房屋土地产权评估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载《国土资源》2006年第4期。
    3张晓玲:《对城市建设拆迁中土地制度的思考》,载《土地利用》2006年第2期;刘宪水、孙琳、韩秀丽:《拆迁房屋的土地使用权该给补偿吗?——兼谈拆迁房屋土地产权评估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载《国土资源》2006年第4期;姜亮:《拆迁别离开土地说事——谈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中的土地法律缺位问题》,载《中国土地》2005年第2期。
    1邢少文:《土地储备制度价值何在?》,载《南风窗》,2010年第14期。
    1李集合著:《土地征收征用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1页。
    1 [荷]何·皮特:《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制度变迁、产权和社会冲突》,林韵然译,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9页。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委会与所属村民小组的土地纠纷案应如何适用政策法律问题的复函》(1991(91)民他字第30号)
    2《建设部关于申报土地使用权涉及国有房地产权问题的复函》(建房[1992]462号)。
    1《国务院法制办、国土资源部对<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五项的解释意见》(国法函[2005]36号)
    1数据参见赵士绮、李秉仁:《城市规划综合简况》,载《中国城市建设年鉴1986-19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125-129页,转引自谭文峰:《规划法律制度冲突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孙彦伟:《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研究》,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郑文武:《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以深圳为例》,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参见赵贺著:《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机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153页,转引自谭文峰:《规划法律制度冲突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操小娟著:《土地利用中利益平衡的法律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5-86页。
    2王晓军、李新平著:《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版,第2、4、6页。
    3田莉:《城市规划的“公共利益”之辩——<物权法>实施的影响与启示》,载《城市规划》2010年第1期。
    1田莉:《城市规划的“公共利益”之辩——<物权法>实施的影响与启示》,载《城市规划》2010年第1期。
    2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96页。
    3王轶:《公共利益三问》,载《新民周刊》2007年第13期。
    4田莉:《城市规划的“公共利益”之辩——<物权法>实施的影响与启示》,载《城市规划》2010年第1期。
    5田莉:《城市规划的“公共利益”之辩——<物权法>实施的影响与启示》,载《城市规划》2010年第1期,第32页。
    1王永利:《我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综述》,载《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第6期;刘雯波:《我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现状》,载《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19期。
    2孙毅、申建平著:《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144页。
    3孙毅、申建平著:《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
    4刘国臻:《论土地发展权在我国权利体系中的法律地位》,载《学术研究》2007年第4期,第87页;康媛、霍迎:《借鉴英国土地发展权重设我国土地权利体系》,载《法制与社会》2009年12月(上),第53页。
    5刘国臻:《论英国土地发展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4期。
    6梁慧星著:《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59页。
    7胡兰玲著:《土地发展权论》,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3期。
    8孙弘著:《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土地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9页。
    9陈明灿:《土蹟土地与容积移转》,载《月旦法学教室》第76期,2006年。
    1关于“土地宏观管理者产权”,参见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09-210页。土地宏观管理者产权是指国家作为土地宏观管理者,从土地所有者中分割而采的土地产权。本书用此概念表示国家凭借行政管理权从土地所有权中分割出的土地产权。
    2粟庆斌:《我国土地发展权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3刘国臻:《中国土地发展权论纲》,载《学术研究》2005年第10期,第67页。
    4张有安:《土地发展权的流转与配置研究》,西方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5熊文钊主编:《公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1页。
    6熊文钊主编:《公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30页。
    7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页。
    8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页。
    1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11页。
    2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19页。
    3熊文钊主编:《公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1梁宇贤著:《法学绪论》,自刊行2006年版,第124-125页。
    2熊文钊主编:《公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3郭道晖著:《法理学精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页。
    4 [美]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侯健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版,第43页,转引自熊文钊主编:《公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5马岭:《宪法性法律》,载《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6郭道晖著:《法理学精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3页。
    7郭道晖著:《法理学精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3页。
    8刘永湘、杨明洪:《中国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的压抑与抗争》,载《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6期;黄祖辉、汪晖:《非公共利益性质的征地行为与土地发展权补偿》,载《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9孙弘著:《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土地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
    10孙弘著:《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土地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7页。
    2沙文韬:《我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3蔡玉梅、张晓玲、张文新:《英国城乡规划的演变及对我国国土规划启示》,载《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2006年12月,第122页。
    4刘国臻:《论英国土地发展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4期。
    1“土地发展权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开发’的权利,但放在整个土地权利体系和开发利用体系来看,土地发展权无处不渗透着警察权的‘限制’的理念,是对所有权、使用权、地上权、空间权等诸多物权的限制。”孙弘著:《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土地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2孙弘著:《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土地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1胡兰玲:《土地发展权论》,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2期。
    1陈祥健著:《空间地上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2沙文韬:《我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7-19页。
    3沙文韬:《我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7-19页。
    4刘国臻:《论土地发展权在我国权利体系中的法律地位》,载《学术研究》2007年第4期,第87页。
    5孙毅、申建平著:《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144页;王文革著:《城市土地市场供应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页。
    1对空间地上权的不同称谓有区分地上权、分层地上权、立体叠设地上权等,关于其制度演变的研究参见陈铭利:《我国区分地上权制度之遞嬗》,载《军法专刊》,第47卷第11期,第40-45页,资料来源月旦法学知识库。
    2陈铭利:《我国区分地上权制度之遞嬗》,载《军法专刊》,第47卷第11期,第43-44页,资料来源月旦法学知识库。
    3温丰文:《论区分地上权——以探讨民法物权编修正草案规定为主》,资料来源月旦法学知识库。
    1温丰文:《论区分地上权——以探讨民法物权编修正草案规定为主》,资料来源月旦法学知识库。
    1 David L. Callies, Preserving Paradise: Why Regulation Won’t Work.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4, p.p.96-97.
    2王利明著:《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77页。
    3大陆民法学者王利明在对《物权法草案》发表意见建议是指出,该草案承认了空间可以作为独立的权利客体,因而空间本身也是一项具有法律意义的财产,这是的一个重大突破,空间权是新型的物权。王利明:《空间权——一种新型的财产权利》,载《法律科学》2007年第2期。
    4梅夏英:《土地分层地上权的解析——关于<物权法>第136条的理解与适用》,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0期。
    5梅夏英:《土地分层地上权的解析——关于<物权法>第136条的理解与适用》,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0期,第24-25页。
    1沙文韬:《我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2沙文韬:《我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3 Rick Taintor,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Report: South County Watersheds Technical Planning Assistance Project, 2001.
    1陈明灿:《土蹟土地与容积移转》,载《月旦法学教室》第76期,2006年,第22页。
    1该法的实施使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三日国务院发布的《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和一九八二年五月十四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同时废止。
    2曾文龙编著:《土地法要论》,金大鼎文化2003版,第82-85页。
    2李志明著:《空间、权力与反抗——城中村违法建筑的空间政治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页。
    3李志明著:《空间、权力与反抗——城中村违法建筑的空间政治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7页。
    1 [荷兰]皮特:《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制度变迁、产权和社会冲突》,林韵然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2页。
    1李志明著:《空间、权力与反抗——城中村违法建筑的空间政治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2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释义》,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66页。
    3 [荷兰]皮特:《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制度变迁、产权和社会冲突》,林韵然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页。
    1李志明著:《空间、权力与反抗——城中村违法建筑的空间政治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
    4 [秘鲁]赫尔南多·德·索托:《资本的秘密》,于海生译,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第5、34页,转引自李凤章:《加强登记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的权利化和市场化》,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际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81页。
    5沈开举主编:《行政补偿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55页。
    1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23页。
    1 [德]奥托·迈耶著:《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1页。
    2 [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6、106页。
    3 [德]沃尔夫、[德]奥托·巴霍夫、[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德国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98页。
    4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8、389页。
    5陈新民著:《法治国公法学原理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5页。
    6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109页。
    1湛中乐:《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及其司法运用——汇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诉哈尔滨市规划局案的法律分析》,载《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袁曙宏、宋功德:《统一公法学原论——公法学总论的一种模式》(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
    1尤重道著:《土地征收与补偿实务》,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16页。
    3尤重道著:《土地征收与补偿实务》,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22-25页,有改动。
    1李集合著:《土地征收征用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1-62页。
    2陈小君著:《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4页。
    1《被征地村民为何息诉罢访:江西省检察机关延伸监督触角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载《检察日报》2010年6月14日。
    1万磊:《土地发展权的物权价值分析既保护对策初探》,载《国土资源》2005年第10期,第32页。
    1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征地制度改革与农民土地权利》,载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中国农民权益保护》,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428页。
    1朱兴文:《权利冲突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91页。
    1王达、刘琼:《比例原则在“小产权房转正”中的运用》,载《中国房地产》2009年第9期。
    1陈振宇著:《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53-54页。
    1陈振宇著:《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66-67页。
    2 O.C.G.A. 22-1-1(2007)
    1肖军著:《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法律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204-207页。
    2陈立夫:《土地征收与损失补偿——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之若干重要课题》,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第29页。
    3立法院内政及民族委员会编:《土地征收条例法案》,立法院公报处,2001年,第18页,转引自陈立夫:《土地征收与损失补偿——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之若干重要课题》,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第23页。
    4陈立夫:《土地征收与损失补偿——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之若干重要课题》,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第23页。
    1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1年诉字第3968号判决,高雄高等行政法院91年诉字第1088号判决,转引自陈立夫:《土地征收与损失补偿——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之若干重要课题》,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5年版,第24页,注48。
    4陈超群:《失地农民知情权的法律保护》,载《沧桑》2005年第6期。
    1郑文武:《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以深圳为例》,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165页。
    1朱芒:《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在法律上的定位——对本次研讨会中三个事例的点评》,载刘平、[德]特劳普-梅茨主编:《地方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中国和德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69-75页。
    1 [德]弗兰克·尤斯特:《德国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载刘平、[德]特劳普-梅茨主编:《地方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中国和德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48-49、58页。
    2贾西津:《中国公民社会指数报告》,载高丙中、袁瑞军主编:《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德]弗兰克·尤斯特:《德国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载刘平、[德]特劳普-梅茨主编:《地方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中国和德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59页。
    1王锡锌主编:《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81-182页。
    2我国学者已作出对比归纳,参见王锡锌主编:《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84-188页。
    1郑文武:《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研究——以深圳为例》,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165-166页。
    2王宏著:《中国城市房屋拆迁程序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
    2泰奥蕾:《英国公众参与的主体及其作用》,载蔡定剑主编:《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82页。
    3参见尹鸿伟、赵义:《基层官民关系之变》,载《南风窗》2010年第6期。
    1参见尹鸿伟、魏晨:《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水》,载《南风窗》2010年第6期。
    3参见尹鸿伟、赵义:《基层官民关系之变》,载《南风窗》2010年第6期。
    4参见尹鸿伟、赵义:《基层官民关系之变》,载《南风窗》2010年第6期。
    5参见尹鸿伟、赵义:《基层官民关系之变》,载《南风窗》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