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技术创新活动中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基于博弈的互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兴起并得到迅速的发展,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相互促进的“新局面”加速形成,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技术创新活动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正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趋势在微观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在现阶段,与我国企业相比,高校尤其是研究型高校和综合性高校,具有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的相对优势,在区域技术创新活动中理应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高校本身固有的特点和缺陷,合作创新成为高校实现技术创新功能的主流模式,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博弈论所内含的分析方法和深刻思想适用于研究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实现合作,首先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从根源上探究寻找合作伙伴的机理;高校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合作可以用博弈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我们假设创新主体符合“完全理性”,而事实上相当多的情况下创新主体远非满足“完全理性”,进化博弈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矛盾。以上是第三章第一节要论述和解决的问题。
     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合作可以理解为资源的整合,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高校与政府的关系相对简单,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设计博弈模型进行分析。以上是第三章第二节和第三节要讨论的问题。
     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存在的这些博弈关系及其内含的机理,对区域创新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反过来,区域创新系统对这些博弈关系也有影响。作为论文的最后部分,我们还针对一些现实材料和实际问题进行实证性的分析。
     论文的完成虽然不能对相关问题做出完整的解答,但论文确实着力对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互动关系中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深层的探讨。
With the emergenc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eciprocal stimulation betwee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has come into being, thus acceler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integration, on the microcosmic level, is clearly shown in the emergenc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Compared with enterprise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research university and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has relative advantages both in creative resources and creative capacity, thus making them the major forces in our national technical innovation. Due to their innate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 co-operative innovation will be the major trend for technical innovation by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interaction will exist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other innovative bodies.
    Gaming theory studies the decision-making and relevant balancing when decision-making bodies react against each other. The analyzing approach and thought embedded in it are applicable in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other innovative bodies.
    The first problems fac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hen they seek cooperation from other innovative bodies is how to find suitable partner, which depends, to a large extent, o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finding suitable partner from the root. The innovation cooperation can be analyzed with the consign-agency relation in gaming theory. In the analyze we first suppose that the innovative bodies are complete-rational, but in most cases, they are not. Evolutional gaming theory can well explain such case.
    The technical innovative cooperation can be understood as an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which can be explained by setting up a gaming model. This is also applicable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Thes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section of Chapter Three.
    
    
    These gaming relations and relevant innate mechanism existing between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other innovative bodies are greatly relevant to the regional innovative system, which in turn greatly influences these relations. As the conclusion, we make some practical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material and problems.
    Though the essay doesn't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swer to the relative problem, it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f some core problems in such interaction.
引文
[1] [美]罗伯特·吉本斯著,高峰译,《博弈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3] [美]约翰·纳什著,张良桥/王晓刚译,《纳什博弈论论文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4]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2版。
    [5] 谢识予,《纳什均衡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6] 潘天群,《博弈生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7] 李雪松,《博弈论与经济转型——兼论中国铁路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8] [美]保罗魏里希著,黄涛译,《均衡与理性——决策规则修订的博弈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9] 陈学彬,《博弈学习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10] [美]罗素·W·库珀著,张军/李池译,《协调博弈——互补性与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11] 黄淳/何伟,《信息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12] [英]理查德斯·通著,楼克明等译,《社会科学中的数学和其他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13] 郭晓川,《合作技术创新——大学与企业合作的理论和实证》,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14] 柳卸林,《21世纪的中国技术创新系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15] 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16] 盛亚,《技术创新扩散与新产品营销》,中国发展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17] 李建军,《院墙推倒之后——中国高校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年5月第1版。
    [18]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19] 赵绮秋/李宝山,《技术市场导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20] 雷德森/黄敬前,《高技术产业化道路探索》,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21] 汤世国,《技术创新——经济活力之源》,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22] 尚勇,《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23] 吴金明/李轶平/欧阳涛,《高科技经济》,国防科学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24] 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25] 张耀辉,《区域经济理论与地区经济发展》,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6] 郭晓合,《大接轨——21世纪民族区域经济开发模式新论——在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开发条件下的壮族区域经济转型与发展战略实证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27] 李清均,《后发优势: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转型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28] 姜璐/王德胜,《系统科学新论》,华夏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
    [29] 魏宏森,《系统科学方法论导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第1版。
    [30] 孙正聿,《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1] 龚建立/闫海燕/王飞绒,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探讨,《科技与管理》,2001年第4期。
    [32] 席酉民/姚小涛,国家创新体系中我国高校科研模式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年第2期。
    [33] 王欣爽/白莽,我国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中外科技信息》,1999年第9期。
    [34] 门洪华,博弈论与国际机制理论:方法论上的启示,《国际观察》,2000年第9期。
    [35] 王冰,进化博弈论与经济体制的演进,《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36] 王磊,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合作——从博弈论角度分析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8期。
    [37] Arrow, k.(1996), "Preface", The Rationa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Behaviour, edited,
    
    by K.Arrow, E Colombatto, M, Perlman and C.Schmidt. Macmillan Press LTD.
    [38] Schlag, K. (1994), "Why imitate, and if so, how?", Mimeo, Univetsity of Bonn.
    [39] Nobel Seminar(1994), The Work of John Nash in Game Theory.
    [40] Axelrod R: The Complexity of Cooperation. Princeton: 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41] Cabrales, A.(1994), "stochastic replicator dynamics", Mimeo, University of Califonia, San, Diego.
    [42] Hofbauer J, Sigmund K: Evolutionary Games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3]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44] 中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01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45] 中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02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46] 顾新,区域创新系统的失灵及完善措施,《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