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可能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期待可能性之说是大陆法系传统刑法学研究中颇具特色的理论之一,在大陆法系诸如德日诸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得到刑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认可,但我国刑法学界对这一重要论题鲜有研究。本文试就我国刑法学研究中的期待可能性问题略陈管见,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
     1、引言。该部分介绍了期待可能性的涵义及选题意义。
     2、期待可能性思想溯源探微。该部分从思想之历史变迁的角度阐述了古今中外期待可能性观念的发展历程。
     3、期待可能性的理论根据解读。该部分从多个层面对期待可能性的理论根据作以解读:(一) 期待可能性的哲学根据:相对意志自由论;(二) 期待可能性的伦理学根据:人本主义;(三) 期待可能性的法理学根据:司法能动论;(四) 期待可能性的刑法学根据:刑法谦抑主义;(五) 期待可能性的责任论根据:规范责任论。
     4、大陆法系有关期待可能性立法与司法现状概略。该部分介绍了大陆法系有关期待可能性立法与司法现状。期待可能性在欧陆诸国是法定责任阻却事由的理论基础,立法亦有所体现;在日本,期待可能性则是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并有若干适用期待可能性的司法判例。
     5、我国期待可能性理论本土化若干问题探索。该部分分析了我国刑法学研究中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若干问题。(一)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定位:在我国犯罪构成中期待可能性是刑事责任能力要素;(二) 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期待可能性应依据平均人标准判断;(三) 期待可能性的适用范围:在我国刑法学理论中期待可能性应适用于包括故意犯罪在内的所有犯罪。
     6、我国期待可能性理论立法化与司法适用问题研究。期待可能性作为超法规的责任减免事由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与法治发展水平条件下具有其存在之合理性与价值。我国刑法应从三个方面规定完善以实现期待可能性的立法化:第一,刑法典总则中增设关于欠缺期待可能性阻却或减轻刑事责任的一般规定。第二,在包庇类犯罪的规定中增设容隐制度之例外条款。第三,明确规定欠缺期待可能性减免责任的情况。该部分还研究了司法实践中适用期待可能性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Probability of expectation is distinctive in the theory of criminal law in continental law system . It is widely accepted and applied to practice in such countries as Germany and Japan , as well as in Taiwan province, China . But the Chinese theory of criminal law is lacking in the research on such an important issue . The dissertation presents a special approach on probability of expectation in the Chinese theory of criminal law.
    The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six parts :
    Part I is an introduction . The introduction clarifies the implication of the theory , and the value of such research.
    Part II centr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in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
    Part III analyses the theoretical grounds for probability of expectation . The analysis is made from different angles : ( i) philosophical ground : comparative liberty of will; (ii) ethical basis : humanism ; (iii) reason in jurisprudence : judicial activism ; (iv) basic idea in the theory of criminal law : restraining of criminal law ; (v ) foundation in the theory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 theory of normative responsibility .
    Part IV is a survey of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for probability of expectation . Probability of expectation la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legal limitations of liability in most European countries , while in Japan it is a supra-law ground for elimination of liability , and there are also certain judicial precedents to which such a theory is applied.
    Part V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 to realize the localization of probability of expectation in Chinese theory of criminal law . ( i ) on its position in constitution of crimes : probability of expectation is a constitutive element of criminal capacity in Chinese theory ; (ii) on its criterion of adoption : the criterion of its adoption should be judged generally ; (iii) on the scope of its application : probability of expectation can be applied to all forms of crimes including intentional crimes .
    
    
    
    Part VI makes research on the legislation of probability of expectation in Chinese criminal law and its application to judicial practice . In the existing social environment for legal system , probability of expectation being a supra-law ground for elimination and mitigation of liability is reasonable . Three improvements should be made in Chinese criminal law : (i ) The clause on probability of expectation should be added to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criminal law ; (ii) An escape clause should be made in the articles about the crimes of harboring criminals ; (iii) Those mitigating and eliminating circumstances the theory can be applied to should be clearly stipulated hi Chinese criminal law . In addition , some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attended to when the theory are applied to practice are also studied in this part.
引文
1、《论语》。
    2、《孟子》。
    3、《汉书》。
    4、《唐律疏议》。
    5、《盐铁论》。
    6、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周楞:《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8、鲁嵩岳:《〈慎刑宪〉点评》,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9、陈兴良:《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0、陈兴良等:《案例刑法教程》(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1、李海东主编:《日本刑事法学者》(下),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国·成文堂联合出版1995年版。
    12、冯军:《刑事责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13、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高仰止:《刑法总则之理论与实用》,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6年版。
    15、周冶平:《刑法总论》,汉民书局1981年版。
    16、林山田:《刑罚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7、洪福增:《刑法之理论与实践》,刑事法杂志社1988年6月修正增订再版。
    18、《民法大全选择·司法管辖权·审判·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20、[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2、[苏]A·H·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
    23、[英]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4、[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Methuen出版社1982年英文版。
    25、[英]边沁:《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26、[英]阿蒂亚:《法律与现代社会》,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7、[英]鲁玻特·克罗斯等:《英国刑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8、[英]塞西尔·特纳:《肯尼刑法原理》,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29、[美]H·哈特:《惩罚与责任》,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30、[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1、[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2、[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三联书店1991年版。
    33、[美]哈罗德·伯曼:《美国法律讲话》,三联书店1998年版。
    34、[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35、[意]菲利:《实证派犯罪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6、[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7、[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8、[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9、[德]茨威格特等:《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0、[德]耶塞克等:《德国刑法总论》(第5版),成文堂1999年版。
    41、[日]久礼田益喜:《日本刑法总论》,严松堂1925年版。
    42、[日]团藤重光:《刑法纲要总论》,创文社1991年版。
    43、[日]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东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4、[日]齐藤今作:《刑法总论》,有斐阁1990年版。
    45、[日]中山研一:《刑法总论的基本问题》,成文堂1983年版。
    46、[日]福田平:《刑法总论》,有斐阁1976年版。
    47、[日]佐伯千仞:《刑法期待可能性思想》,有斐阁1985年版。
    48、[日]佐伯千仞:《四订刑法讲义(总论)》,有斐阁1981年版。
    49、[日]木村龟二:《刑法总论》(增补版),有斐阁1984年版。
    50、[日]木村龟二主编:《刑法学辞典》,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
    51、[日]大塚仁:《犯罪论的基本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2、[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有斐阁1992年改订增补版。
    
    
    53、[日]大塚仁:《形法论集》(1),有斐阁1978年版。
    54、[日]大塚仁:《刑法中新旧两派的理论》,日本评论社1983年版。
    55、[日]西原春夫:《刑法总论》(改订准备版)〈下卷〉,成文堂1995年版。
    56、[日]西原春夫等主编:《现代刑法讲座》第二卷,成文堂1982年版。
    57、《西原春夫先生古稀祝贺论文》(第2卷),成文堂1998年版。
    1、董进宇等:“浅谈刑法的宽和化”,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3期。
    2、张明楷:“论刑法的谦抑性”,载《法商研究》1995年第4期。
    3、蔡道通:“刑法谦抑论”,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8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黄丁全:“论刑事责任理论中的危机理论——期待可能性”,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游伟等:“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8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姜伟:“期待可能性理论评说”,载《法律科学》1994年第1期。
    7、欧锦雄:“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继承与批判”,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5期。
    8、李立众等:“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1期。
    9、梁根林:“事实上的非犯罪化与期待可能性:对安乐死出罪处理的路径及其法理解读”,载《中外法学》2003年第2期。
    10、洪福增:“期待可能性之理论与实践”,载《刑法总则论文选辑》(上),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年版。
    11、周冶平:“规范责任论序说”,载《刑法研究》(第2卷),三民书局1967年版。
    12、[日]木村静子:“不给付失业保险料与期待可能性”,载《刑法与判例》1973年版。
    13、[日]板仓宏:“期待可能性”,载《300号纪念特集》(1964年)。
    14、 [日]八木国之:“期待可能性”,载[日]下村康正编:《刑法总论重要问题
    
    与解说》,法学书院1972年版。
    15、[日]泷川幸辰:“规范责任论期待可能性”,载《泷川幸辰刑法著作集》第5卷,198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