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与实践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不懈探索与努力追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直接理论渊源和历史实践基础。从整体上看,有关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因而,选择这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深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认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整体研究中,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要素为着眼点,以此间中国所处的世界历史发展变化为时空背景,以1953年至1976年间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为实践依据,以毛泽东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为主线,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发展历程,努力探寻此间探索所存在的问题与教训,力争客观公正的对毛泽东此间探索中国化的历史过程给予适当的历史定位与评价。
     本文除导言和结论等部分之外,全文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
     导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研究的现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紧紧围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密切相关的四个基本问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统与要素;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相互关系;4.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特点等,作了详细阐述。既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也为以后各章的相关论述作了理论铺垫与话语前提构建。
     第二章主要是研究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空背景。其主要的一个观点认为,毛泽东的“中国化”探索,既不是他随心所欲创造的,也不是他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的,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此间的曲折与坎坷、错误与成功,既都有鲜明的毛泽东特色,但也都有客观的时空原因。
     第三章主要是研究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本章在有关历史过程主题、主线、起点等基本问题的意义上,把这一艰难探索的基本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照搬苏联模式的时期、“走自己的路”实现成功突破的时期、历尽曲折明显双向的时期、“左”倾错误恶化发展的时期、步入迷茫陷入泥淖的时期等。具体内容中既有整体面貌的概述,也有例证方面的细微分析,努力把此一过程写得符合历史本来的面目。
     第四章主要是研究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的判定及其积极成果。提出了创新成果的判定标准:1.有无一个明确的理论主题、主线及逻辑起点;2.是否具有客观深刻的时空背景和社会实践背景;3.是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4.是否具有作为“理论”成果的一般特征;5.是否具有“异端”的迹象。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探索“中国化”的五大创新成果,并对其中的积极成果作以简要概述。
     第五章主要是研究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面对的历史局限性与其本人在认识上的局限性。主要是对基本历程基础上的“中国化”探索给出一个屡犯“错误”的原因分析。
     结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是一个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规定的极其艰难过程,即便是像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也会因各种原因而使中国化探索出现各种曲折。但纵观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单纯对毛泽东个人来说,他已经很尽力了,我们不能过分苛求。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上,毛泽东仍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也是一个犯了几个严重错误而不自觉其为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此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宝贵成果与认识误区,既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邓小平理论乃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直接理论来源。对于此一时期毛泽东的这种探索,我们更当从别样的意义上去追寻其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In socialist period, Mao Zedong still strives to work on the application of Marxism inChina and it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today’sChina. On the whole, researches in this respect are far from sufficient and therefore thisdissertation takes it as its research objective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is paper willconsolidat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and enhance researches of socialistictheor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s the author’s belief that this thesis will be ofimmense value to China in both theory and rea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rxism and its systematic elements, backgroundin socialist period, Chinese socialistic revolution and modernization drive1953through1976, and Mao’s call for combination of Marxism with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thisdissertation tries to reveal Mao’s ideas on applic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and the existingproblems and lessons. The author tries to be as close to the truth as possible in an attemptto make fair comments on Mao’s exploration in socialist period.
     This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ory part explains research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questions andmethodology.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four questions:1. the connotations of Marxism in China.2. the system and elemen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3. the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the applic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the background and thepeople.4.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Marxism in Chinese revolution, socialistic costructionand reforms. This chapter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and the definitive role of Marxism inChina and prepares for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s mainly about the background in socialist period. Mao’sexploration of Marxism is not of his own random choice during that specific period. Heinherits from the past and continues to do his own part. Setbacks, difficulties, mistakes andsuccess all have roots and Mao’s individual features.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looks into Mao’s way of applying Marxism in socialistperiod. This hard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five periods based on the theme, main line, starterand so on: from a Soviet copycat to taking China’s own road, from turbulences and the ultra-leftist period to puzzling times. The author gives both general description andillustrations, and does what he can to stay objective.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achievements and mistakes of Mao’s application ofMarxism in socialist period.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o standards of innovation:1. To havea clear theoretical theme, main line and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r not,2. To have aprofound and objective space-time and social background or not,3. To have great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r not,4. To have theoretical features or not,5. Tohave heterodoxy signs or not. The author lists five achievements of Mao’s exploration andbriefly describes active achievements.
     The fifth chapter is mainly about historic limitations and Mao’s cognitive limitations.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there is a repeated error in the process or applicationof Marxism in China.
     In the end, a conclusion is mad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Marxism into China requireslong explorations as many elements are interrelated. Mao is a great leader in Chinesehistory but he also commits mistakes. However, if Mao is put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Marxism in China, various reasons are accountable for these problems and mistakes andMao has done his own best. In China’s current history, Mao is still an awesome Marxistdespite the mistakes he makes in socialist period. His achievements and mistakes are bothCPC’s fixed assets and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birth of Deng Xiaoping Theories and therelevant theoretical framewor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edless to say, Mao’sexploration in socialist period has tremendous values and does exert significant impact onChinese history.
引文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9月28日1版。
    ②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卷)》(1936-1938),第658页,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卷)》(1936-1938),第658-659页,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
    ②吴冷西著:《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1月版,第23-24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46页。
    ①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5-6页。当然,许本人亦认为,尽管毛泽东的晚年或晚期始于1957年的反右运动,“但研究毛泽东的晚期理论与实践,又不能从反右运动开始,而必须从1956年初开始。理由是,毛泽东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后的主要错误(如阶级斗争扩大化、经济建设中的急于求成等)与1956有联系”。
    ②陈明显:《晚年毛泽东1953-1976》,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607页。
    ③详见龚育之、石仲泉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北京出版集团2009年9月版。
    ④郑谦:《延伸与准备: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历程(1949-1978)》,中共党史出本社2009年8月版,“前言”第2页。
    ⑤石仲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新增订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11月版,268-275页。
    ⑥田克勤:《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①李君如:《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7-19页。
    ②付金梅:《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经验》,《青海社会科学》2009(5)。
    ③笔者注:倪德刚认为,第一段辉煌“是从遵义会议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可以用高歌猛进、势如破竹、锐不可挡来形容”。其辉煌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确立;其辉煌的实践成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详见其本人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8页。
    ④姚宏志:《建国后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和经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⑤周向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见目录。
    ①郭德宏:《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7月,见目录。
    ②赵麟斌:《历史与逻辑的演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35页。
    ③徐秀春:《1956—1966年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理论学刊》2009(10)。
    ④倪德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75-177页。
    ⑤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解放日报》2006年6月12日。
    ⑥刘林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深刻教训》,《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
    ⑦胡鞍钢:《中国政治经济史论》(1949-1976),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726、728、732页。
    ①张乾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开篇<1949-1966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第22、27页。
    ②张晓峰:《晚年毛泽东失误原因的再认识》,《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③姚宏志:《建国后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和经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④王东:《中华腾飞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101-104、106页。
    ⑤徐秀春:《1956—1966年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理论学刊》2009(10)。
    ①田克勤:《从党治国理政的历程中汲取最宝贵的经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21日。
    ③《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7页。
    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版,第10页。
    ①《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6页。
    ②转引自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94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1983年6月版,第4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633页。
    ②彭涟漪:《概念论》,学林出版社1991年10月版,第26、27页。
    ③雷国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启示》,《湖湘论坛》2001(3)。
    ④赵凯荣:《<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早的历史文献》,《江汉论坛》2008(11)。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毛泽东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纪要》,《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1)。
    ②张静如:《静如文存》(下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960页。
    ③王跃、侯且岸、杨世文等:《张静如学术与教育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31页。
    ①许全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层面和学术层面区分》,《理论前沿》2003(18)。
    ②张瑞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反思》,《广西社会科学》2003(8)。
    ③李海荣:《从文化认同到实践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过程》,《学术论坛》2002(3)。
    ④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29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539页。
    ③作者注:有关“具体总体”的问题,原内容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1857-1858经济学手稿摘选》,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24-2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25页。
    ②刘永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2月版,第192页。
    ①钱学森:《创建系统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编辑说明”第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51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47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版,第319页。
    ④王向清:《“智慧”说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哲学动态》2006(5)。
    ①王家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版,第76页。
    ②徐松林:《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求实》2006(8)。
    ③梁树发:《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的若干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6)。
    ④《周恩来选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版,第332页。
    ⑤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33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795、79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版,第32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17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8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147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173页。
    ⑥作者注:该书已由学习出版社于2006年3月出版,有关内容详见该书1-3页。
    ⑦倪德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4、16页。
    ⑧倪德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1页。
    ⑨倪德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506页。
    ②夏甄陶:《认识的主客体相关原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4页。
    ①夏甄陶先生认为,简单地说,知识就是“外部世界的事物在意识、思维中的存在方式。”详见《认识的主客体相关原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5页。
    ②《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1924页。
    ①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8月版,第62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16页。
    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19.5-2009.9),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3月修订版,第348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276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44页。
    ①金民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逻辑和发展机制》,《求是》2012(18)。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3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191页。
    ①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卷),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第657页。
    ②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卷),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第658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76-78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28页。
    ②田克勤:《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代特点应该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
    ③中央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169页。
    ④中央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302页。
    ⑤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2-143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294页。
    ⑦《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93-3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1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1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50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292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323页。
    ③陈占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1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①《关于目前地方居民中的工作》,《红星报》1934年11月4日。转引自林之达主编:《中国共产党宣传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47-648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685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72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2012年11月版,第46页。
    ①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99页。
    ①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
    ③中宣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470-471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3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82页。
    ①陆学艺:《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2页。
    ①陆学艺:《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5页。
    ①《列宁全集》(第59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7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页。
    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0页。
    ②中央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247页。
    ③中央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7页。
    ④《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438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139页。
    ①李敏、孔令华主编:《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档案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70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930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37页。
    ①赵家祥等著:《历史哲学》,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21页。
    ①武国友:《关于新时期中共党史分期的标准、原则与阶段划分》,《中共党史研究》,2012(6)。
    ③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和当代中国出版社于2012年9月联合出版,共5卷:序卷(建国以前的“中共党史”)、第一卷(1949-1956)、第二卷(1956-1966)、第三卷(1966-1976)、第四卷(1976-1984)。
    ①盖伯林等著:《信仰的智慧:信仰和科学信仰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70页。
    ②黑格尔:《逻辑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66年2月版,第54页。
    ③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98页。
    ④黑格尔:《逻辑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66年2月版,第58页。
    ⑤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2009年12月版,第603页。
    ⑥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01页。
    ①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52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3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0页。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188页。
    ②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510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0页。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36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04-305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43-44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63-264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43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大事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版,第559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367—371页,第371页注[1]。
    ②《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244-245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大事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版,第574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大事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版,第575页。
    ①《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25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20页。
    ②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56年1月20日,转引自《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46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页。
    ②其中,2月的18日、23日、24日,3月的7日、10日、12日、14日、17日、22-25日、28-31日,4月的1日、3日、4日、6日、7日、22日等没有安排汇报或参观,具体汇报及参观日程详见附表一。
    ③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470页。另见薄一波著:《领袖元帅与战友》,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版,第13-14页。
    ④转引自《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471页。
    ①《全国机械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开幕》,《人民日报》1956年4月11日。
    ①转引自《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481-482页。
    ②转引自《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482页。
    ③转引自《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482-483页。
    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213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3页。
    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447页。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463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1月版,第292页。
    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8月版,第7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595、594页码。
    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8月版,第480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331-332页。
    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540页。
    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542页。
    ④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5月版,第442页。
    ①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5月版,第444-445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5月版,第441-447页。
    ②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实验》,2004年5月版,第212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653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34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版,第475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96、197-198页。
    ③转引自《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1251页。
    ④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下),第561-563页;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1109页。
    ①《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1316-1317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265-266页。
    ①转引自曹英:《毛、刘分歧与“文革”的发动》,载《炎黄春秋》1998年第11期。
    ②中央文献出版社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173页。
    ③毛泽东1967年2月3日与外宾的谈话,转引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3月修订版,第242页。
    ①刘少奇在安徽地、市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1964年7月13日。
    ②刘少奇在讨论《北京市中学文化革命的初步规划》时的指示,1966年7月13日。
    ③《毛主席重要指示》,转引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3月修订版,第278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34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0页。
    ①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660页。
    ①据叶剑英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1977年3月22日;转引自《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1781-178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2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427、1428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90、392-393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95、39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41、42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75-76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432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115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126页。
    ③张启华:《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理论1956.9-1966.5》,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470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2月版,第9页。
    ②《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152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2页。
    ①商志晓:《在思维的制高点上——对“理论”的新探索》,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53页;其它内容,详见该书第一、二章的有关论述。
    ①龚育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异端”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3期。
    ①《列宁全集》(第60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281-282页。
    ①朱阳、郭永钧主编:《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1994年8月版,第4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66、69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14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04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16页。
    ②田克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4月版,第157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82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1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89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6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584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90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24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01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02页。
    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3月版,第483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16页。
    ⑦《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6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43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43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3页。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31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70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437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43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版,第435、436页。
    ②石仲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新增订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224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25页。
    ④毛泽东在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8月30日),转引自朱阳、郭永钧:《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人民您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190页。
    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1月版,第467页。
    ①“两报一刊”编辑部:《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人民日报》(1967年11月6日)。
    ②《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版,第813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32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5月版,第33页。
    ①阎洪渊、范香保主编:《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版,第223页。
    ②详见《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全集》,1950年俄文版第7卷第923页。转引自《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5卷第549页“注释32”。
    ①《周恩来选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版,第331、332页。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列宁专题文集》(1-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斯大林选集》(上、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斯大林文集》(1934-1952),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2版。
    [6]《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3至1999年版。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13卷),人民出版社1987至1998年。
    [8]《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9]《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1988.03-1。
    [10]《刘少奇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1985年版。
    [11]《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1-7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至2008年版。
    [12]《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版。
    [13]《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1-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4]《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15]《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6]《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20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至1998年版。
    [18]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7年版。
    [19]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20]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2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22]《人民日报》图文电子版(1946-2003),2004年版。
    [1]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中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逄先知等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4]组委会组编:《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中、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5]组委会组编:《毛泽东与当代中国(上、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6]组委会组编:《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7]郑谦等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
    [8]黄峥著:《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上、中、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
    [9]吴东华等编:《刘少奇与中国社会主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编:《周恩来传(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1]靳辉明主编:《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现实》,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2]张启华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庄福龄等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4]赵明义等编:《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与本国化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5]顾海良等著:《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6]倪德刚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7]朱志敏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8]曾长秋组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师吉金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版。
    [20]赵麟斌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读》,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1]何一成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2]李安增等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23]成龙著:《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4]汪青松等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丰碑》,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5]奚广庆等著:《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话》,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6]丁守和等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7]韩振峰等著:《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8]龚育之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北京出版集团,2009年版。
    [29]郭德宏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30]郑谦等著:《延伸与准备: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历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
    [31]周向军等著:《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2]赵智奎主编:《中国社会主义六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青岛出版社,2009年版。
    [33]吴振坤主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1949-199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34]杨奎松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5]田克勤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36]何一成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7]李曙新著:《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成果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
    [38]朱松山编:《源和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9]李屏南著:《选择与创新:科学社会主义观在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0]王明生编:《思想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1]陈俊宏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42]汪青松等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3]郑德荣著:《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4]雍涛著:《毛泽东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5]王国炎等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6]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7]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48]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9]陈明显著:《晚年毛泽东(1953-1976)》,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0]王立胜著:《重新认识毛泽东》,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1]柳振铎等编:《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2]张素芝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版。
    [53]翟作君等编:《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4]朱阳等编:《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5]曲庆彪著:《超越乌托邦: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56]陈雪薇著:《历史的启示:十年建设史研究》,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
    [57]张启华著:《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58]许全兴著:《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试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9]胡鞍钢著:《中国政治经济史论(1949-1976)》,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0]王立胜著:《晚年毛泽东的艰苦探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1]雍涛著:《毛泽东的探索:中国的1956—1976》,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2]廖盖隆著:《党史探索:历史经验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
    [63]龚育之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
    [64]江流主编:《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青岛出版社,2001年版。
    [65]李捷著:《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
    [66]张玉瑜著:《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67]沈宝祥著:《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8]石仲泉著:《毛泽东的艰辛开拓(新增订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
    [69]范贤超等著:《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湖南出版社,1993年版。
    [70]魏世峰等编:《建国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1]郭建宁著:《艰辛探索的哲学轨迹》,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2]雍涛著:《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历史反思》,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3]王兴嘉等著:《理论历史实践: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4]王玉平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理论嬗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75]胡为雄著:《毛泽东哲学和当代中国哲学》,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
    [76]雍涛著:《毛泽东哲学的历史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7]沧南著:《毛泽东哲学思想》,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78]王玉海主编:《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论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79]许全兴著:《毛泽东与中国二十世纪哲学革命》,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80]温锐著:《理想.历史.现实:毛泽东与中国农村经济之变革》,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年版。
    [81]廖盖隆著:《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02。
    [82]李媛主编:《毛泽东与邓小平:伟人之间的对话思想理论之比较》,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
    [83]郑谦主编:《毛泽东与邓小平》,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
    [84]余伯流著:《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5]王韶兴主编:《邓小平理论:结构体系特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6]田克勤著:《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7]吴敬琏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版。
    [88]宋连生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始末》,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9]庞松主编:《创新中国:改革发展的世纪性变迁》,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90]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全四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91]梁怡等编:《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92]赵海均著:《六十年中国大变革(1949-2009)》,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93]萧延中主编:《外国学者评毛泽东》(1-4卷),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版。
    [94][美]魏斐德著:《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5][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著:《毛泽东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6][美]莫里斯·迈斯纳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7][台]陈永发:《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上、下),台北联经。
    [98][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99][美]莫里斯·梅斯纳著:《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00][英]力普·肖特著:《毛泽东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101][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著:《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牛田盛:毛泽东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路考察,《南都学坛》,2010-03-10。
    [2]谢安国: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丰碑,《安康学院学报》,2010-06-15。
    [3]孙进: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扬州大学学报》,2009-09-30。
    [4]耿庆彪: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11-30。
    [5]胡为雄:毛泽东终生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吗《?理论视野》,2010-04-15。
    [6]梁晓宇: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对马列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04-20。
    [7]谢安国: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广西社会科学》,2010-07-25。
    [8]徐秀春:1956—1966年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理论学刊》,2009-10-15。
    [9]周连顺: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基于毛泽东艰辛探索的分析,《江汉论坛》,2008-04-15。
    [10]吴延勤: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创举,《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09-30。
    [11]冯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之比较研究,《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06-10。
    [12]陈立旭:建国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条件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05-20。
    [13]黎见春:试析毛泽东知识结构的特点对毛泽东晚年失误的影响,《探索》,2002-10-28。
    [14]傅佑全:毛泽东晚年对“文革”错误的认识及纠正的举措,《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05-15。
    [15]周利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反思,《党政干部学刊》,2009-01-16。
    [16]刘林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深刻教训:兼论毛泽东晚年失误的历史价值,《湘潭大学学报》,2009-05-15。
    [17]宋业春: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独特贡献,《理论导刊》,2010-02-10。
    [18]郭超:毛泽东晚年大民主与小民主思想述评,《理论学刊》,2006-01-20。
    [19]李义凡:毛泽东晚年理想的社会管理模式,《郑州大学学报》,2006-01-25。
    [20]汤修元:邓小平对毛泽东晚年社会矛盾观的反思与超越,《理论观察》,2006-06-20。
    [21]圣蕾:毛泽东晚年社会主义观探析,《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9-30。
    [22]周向军:毛泽东晚年探索的得失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01-25。
    [23]刘太兵:毛泽东晚年社会主义模式研究综述,《福建党史月刊》,2008-03-15。
    [24]朱莉涛:正确与错误交织并存的矛盾体系,《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1-30。
    [25]陈昆满: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他思考的伟大历史命题,《湖北社会科学》,2004-02-25。
    [26]李荣武:毛泽东晚年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贡献,《理论观察》,2004-02-20。
    [27]王青山:毛泽东晚年忧患意识的演进分析,《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2-05-15。
    [28]杜环欢:毛泽东晚年忧患意识中的“两难矛盾”与“主观随意性”,《理论探讨》,2001-03-15。
    [29]常黎峰:毛泽东晚年“理想社会主义目标模式”构想探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12-30。
    [30]杨少英:毛泽东晚年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辩析,《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02-25。
    [31]赵万钧:毛泽东晚年出现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国内外诱因,《黄淮学刊》,1994-03-30。
    [32]王立胜:关于毛泽东晚年失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四川师大学报》,1995-10-20。
    [33]李立志:农业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毛泽东晚年的困惑,《毛泽东思想论坛》,1995-07-30。
    [34]张心立:毛泽东晚年探索是邓小平理论史的一个阶段,《临沂师专学报》,1997-08-28。
    [35]姜涛:毛泽东晚年实践观的失误及其给人们的启示,《新时代论坛》,1998-05-15。
    [36]张亦民: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晚年的战略思考及其失误,《资料通讯》,1996-08-20。
    [37]马积华:毛泽东晚年哲学和社会主义观的两种思路,《毛泽东思想研究》,1993-03-02。
    [38]于华锦:毛泽东晚年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探析,《社会主义研究》,1988-10-27。
    [39]涂天向:毛泽东晚年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误解和附加,《唯实》,1990-01-31。
    [40])罗子桂:关于毛泽东晚年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的哲学分析,《科学社会主义》,1991-05-01。
    [41]闫孝华: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研究,《西南大学》,2008-04-20。
    [42]方小年: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思想教育研究》,2010-02-25。
    [43]郭国祥: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索》,2010-04-15。
    [44]陈方刘: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岭南学刊》,2010-03-15。
    [45]倪德刚:毛泽东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05-25。
    [46]曹蓉玫: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思想,《社科纵横》,2010-05-15。
    [47]林国标: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范式,《湖湘论坛》,2010-07-20。
    [48]陈琢、田克勤:从《反对本本主义》到《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与实践,《理论视野》,2010-09-15。
    [49]杨宏庭: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倡和推行,《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1。
    [50]蒙丹: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09-25。
    [51]许冲:对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历史考察,《现代哲学》,2009-07-25
    [52]陈兰兰: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理论观察》,2009-08-20。
    [53]吴远: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学术论坛》,2009-11-10。
    [54]曹根记:毛泽东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