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变迁: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南京是明清两代江南政治和文化中心。本论文从时间、空间两方面探讨并比较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成就、文化特征与规律,从而凸显南京地域文化与通俗小说创作、刊刻与传播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进而对明清通俗小说整体发展和演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论文从六个方面阐明研究对象内在的“传统与变迁”现象和特征:一是综述明清南京独特的政治和文化地位对通俗小说创作、刊刻和传播提供的社会环境与时代精神;二是从科举制度与南京作为江南科考中心地位的角度探讨明代通俗类书集中在南京刊刻的原因,以及最终影响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流派形成的意义;三是从小说流派角度探讨明代神魔小说流派在南京发生、发展的开端意义,世情小说新题材的开拓以及不同小说流派的综合和新变:四是探讨明清时期南京坊刻本通俗小说评点体例的开创意义和“四大奇书”评点本对“金圣叹一派”小说评点流派的形成意义;五是探讨明清尤其是明代金陵版通俗小说版画的艺术、文学价值和地域文化生成意义;六是总结明清时期以南京为背景地或涉及南京的通俗小说情节类型和作者褒贬思想,探讨小说中“南京记忆”文学现象背后深层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因素。
Nanjing was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er in Jiangnan region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is paper from two aspects of time and space to explore and compare the Chinese classical popular novels' achievements in writing and carving,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in Nanjing, in order to highlight regional culture 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s and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the popular novels writing and carving and communication, further has a more clear understanding o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opular novels'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n this papers, the author will from six aspects to discuss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 and Change": First, summarizing Nanjing uniqu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tatu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at create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for populair novels' writing, carving and communication. Second, from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Nanjing as the examination centre to seek the systematic and cultural reasons why the popular type of book wrote and carved on Nanjing,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affecting the love novels in early Qing Dynasty. Third, discussing significance of development and beginning of ShenMo novels in Nanjing, opening up new themes of the ShiQing novels and combination with different schools of novels. Fourth, poin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criticism system by the Chinese classical popular novels that carved and published in Nanjing, and ultimately promoted a typical criticism genre-"Jin ShengTan Faction" formalized and matured. Fifth, exploring the worth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rt and literature on Jinling schools novels'pictures carved. Sixth, summarizing the types and thinking of the popular novels that story happened in or concerned Nanjing, and discussing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novels of "Nanjing memory " literature phenomenon.
引文
[1]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4页。
    [2](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745页。
    [3](东汉)桓谭《新论》,见黄霖、韩同文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4](清)永珞等《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页。
    [5](南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第126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08-409页。
    [6](明)金陵兼善堂本《警世通言》封面识语,《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天启四年金陵兼善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7]刘世德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544页。
    [8]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二《明清讲史部》指出杨氏清白堂嘉靖三十一年刊《新刊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为“今所见明人演宋中兴事者,以此书为最早。”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57页。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卷三《明清部二》指出杨氏清江书堂嘉靖三十二年刊《新刊参采史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为“今所见诸本,以此本为最早。”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3页。
    [9]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三《明清小说部甲》著录“《清平山堂话本》十五种”,“为残本《六十家小说》无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05页。
    [10](美)艾略特著,王恩衷编译《艾略特诗学文集·传统与个人才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2页。
    [11]陈大康《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绪论》,湖南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7页。
    [12](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7页。
    [13]参考(美)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9页。
    [14]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4页。
    [15]戴伟华《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30-143页。
    [16](唐)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13页。
    [17](清)彭定球等编《全唐诗》卷一六六,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721页。
    [18](明)宋濂《宋学士全集》,《丛书集成初编》本,第2112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5页。
    [19](明)高启著,李圣华选注《高启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88页。
    [20](明)归有光著,周本淳校点《震川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55页。
    [21](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二“两都”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6页。
    [22](明)王世贞《弁山堂别集》卷四十七至卷六十四,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89.1205页。
    [23](明)孙承恩《文简集》卷四十八《重修南京翰林院告土地祠文》,《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425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91页。
    [24](明)胡广等《明实录》第五十二册《神宗实录》卷三四,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790页。
    [25](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十“南翰林”条,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12页。
    [26](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十二,《明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954页。
    [27](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三“陵祭”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0页。
    [28](清)钱大昕《弁州山人年谱》,见陈文和主编,田汉云点校《嘉定钱大昕全集》第四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2-14页。
    [29](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二“两都”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6页。
    [30](明)罗钦顺《整庵存稿》卷六,《四库明人文集丛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31](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二“坊厢乡”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8-59页。
    [32](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二“坊厢始末”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4-65页。
    [33](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二“坊厢乡”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8页;卷二“坊厢始末”,第64-66页。
    [34](明)梁云龙《海忠介公行状》,见陈义钟编校《海瑞集》下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30-306页。
    [35](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二“铺行”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6-67页。
    [36](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二“户口”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页。
    [37](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二“民利”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7页。
    [38]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齐鲁书社1999年版,第258页;谢水顺、李埏《福建 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05页。
    [39]杜信孚《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江苏省书林卷》,金陵萧腾鸿师俭堂刊刻戏曲11种,线装书局2001年版;谢水顺、李埏《福建古代刻书》从三方面考证师俭堂是建阳书坊人萧腾鸿设在南京大书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21-322页。
    [40]见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页。
    [41]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齐鲁书社1999年版,第428页、第651页。
    [42]江澄波等《江苏刻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9页、第80页。
    [43](明)丁允和、陆云龙《皇明十六家小品》,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79-80页。
    [44](清)甘熙《白下琐言》卷二,引自李伯重《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业》,《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96页。
    [45](清)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五十八《地理五》,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983页。
    [46](清)王士稹《池北偶谈》卷四“亲谒孝陵”记载,康熙帝于康熙二十三年冬和二十八年春两次南巡亲谒明孝陵,为“古今未有之盛举”。《清代笔记丛刊》第一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476页;(清)赵尔巽等《清史稿·圣祖本纪》对康熙六次南巡有详细记载,中华书局1976年版。
    [47](清)曹寅《奏与督抚公议明陵俟秋凉修补折》,见周汝昌、严中《江宁织造与曹家》,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83页。
    [48](美)史景迁《曹寅与康熙》,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版;周汝昌、严中《江宁织造与曹家》第三章第一节《江宁织造的政治活动》,中华书局2006年版。二书对江宁织造署官员曹寅与康熙的关系有详细论述。
    [49]周汝昌、严中据“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统计,《江宁织造与曹家》,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81-82页。
    [50](清)杨凤苞《秋室集》卷一《书南山草堂遗集后》,《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4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51]参见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9页、第310页。
    [52](清)托津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卷311《礼部·学校·训士规条》,台北文海出版社1993年版,第3717页。
    [53](清)杨雍建《严禁社盟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诏令奏议类》第67册,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27-228页。
    [54](清)允禄等编《大清会典》(雍正朝)卷75《学校一·学规》,台北文海出版社1995年版,第4637-4638页。
    [55]《清实录》第20册《高宗纯皇帝实录》(一二)卷九六四,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48-1049页。
    [56]陈乃乾《索引式的禁书总录》,富晋书社1933年版。见安平秋、章培恒主编《中国禁书大观》,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20-121页。
    [57](清)汤斌《严禁私刻淫邪小说戏文告谕》,范志亭,范哲辑校《汤斌集》上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76页。
    [58](秘鲁)略萨著,赵德明译《谎言中的真实》,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6页。
    [59]鲁迅《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页。
    [60](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诸诗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62页。
    [61](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十五,《明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974页、第978页。
    [62](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陈参议凤”条、“金举人大车”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55页、第457页;(清)张廷玉《明史》卷286《顾磷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56页。
    [63](清)张廷玉《明史》卷286《顾磷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55页。
    [64](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顾尚书磷”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39页。
    [65](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诸诗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60页。
    [66](清)黄宗羲《文端焦淡园先生竑》,《明儒学案·泰州学案四》卷三十五,《文津阁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第156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94页。
    [67](明)罗钦顺《整庵存稿》卷五,《四库明人文集丛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74页。
    [68](明)朱孟震《停云小志》,《河上楮谈》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04册,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648页。
    [69](清)张廷玉《明史》卷286《边贡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54页。
    [70](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朱九江日藩”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49页。
    [71](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诸诗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63页。
    [72](明)谢肇涮《五杂俎》卷三《地部一》,《明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527页。
    [73](清)吴伟业《梅村家藏稿》卷二十八《宋子建诗序》,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第518页。
    [74]参考(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沈新林主编《明代南京学术人物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5](清)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0-51页。
    [76]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卷七十,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697-5698页。
    [77](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四“明代文人不必皆翰林”,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718页。
    [78]参见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35-173页。
    [79](清)张廷玉《明史》卷298,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631页。
    [80](清)永珞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32“子部·杂家类存目九”,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24页。
    [81](清)余怀《板桥杂记》,《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7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36页。
    [82](清)吴伟业《梅村家藏稿》卷二十八《宋子建诗序》,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第517页
    [83](清)余怀《板桥杂记》下卷“轶事”,《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7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48-35l页。
    [84](明)潘之恒《曲话·风姝》,汪效倚先生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见张发颖《中国家乐戏班》,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第291页。
    [85](明)潘之恒《曲话·虹台》,汪效倚先生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见张发颖《中国家乐戏班》,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第291页。
    [86](清)周亮工《书影》第八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26页。
    [87](清)张廷玉《明史》卷282《罗钦顺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236-7237页。
    [88](清)张廷玉《明史》卷283《湛若水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267页。
    [89](明)冯从吾《关学编》卷五《泾野吕先生》,《续修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第5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14页。
    [90](清)张廷玉《明史》卷282《吕枘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243-7244页。
    [91](明)沈一贯《南京兵部尚书东沙张公行状》,《喙鸣文集》卷十八,《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35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25页。
    [92](明)王守仁《王阳明先生全集·与黄诚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50册,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78页。
    [93](明)王畿著,吴震编校整理《王畿集》卷四《留都会记》、卷五《南雍诸友鸡鸣山凭虚阁会语》和卷七《华阳明伦堂会语》等记载举行大会情况。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88页、第1 11页、第158页。
    [94](清)张廷玉《明史》卷283《欧阳德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277页。
    [95](明)周汝登《小会题词》,见《东越证学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第746页。
    [96]有关阳明弟子南京讲学活动参考吕妙芬《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97](明)王艮《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三《年谱》,清袁承业重编,1912年排印本。见龚杰《王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98](明)王艮《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答问补遗》,清袁承业重编,1912年排印本。见龚杰《王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8页。
    [99](明)焦竑《澹园集》,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291页。
    100](明)汤显祖《紫钗记题词》,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875页。
    [101](明)李开先《李中麓闲居集》卷十《遵岩王参政传》和《康王王唐四子补传》,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783页、第802页。
    [102](明)袁中道《东游日记》,《珂雪斋近集》卷一,上海书店1982年版,第39页。
    [103](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钟提学惺”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71页。
    [104]参见何宗美《〈谭元春集〉复社成员考》、《竟陵派与复社关系初探》二文,见《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35-220页。
    [105](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一记载云:“诗流结社,自宋元以来,代有之。迨明庆、历间,白门再会,称极盛矣。至于文社,始天启甲子。……”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49页。
    [106]参考(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陈文新主编《中国文学编年史》“明中期卷”、“明末清初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清)陈作霖《金陵通传》卷14,光绪三十年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
    [107](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白门新社诸诗人"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66页。
    [108](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齐王孙承彩”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71页。
    [109](明)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续修四库全书·史类·杂史类》第43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5页。
    [110]何宗美《复社南京社集及其影响》,见《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77-183页。
    [111](明)吴应箕《楼山堂集》卷一七,《丛书集成初编》本,第2168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95页。
    [112](清)余怀《板桥杂记》下卷《轶事》,《续修四库全书·史类·地理类》第7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51页。
    [113]据(清)陈作霖《金陵通纪》,光绪三十三年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
    [114](清)龙文彬《明会要》卷二十六“学校下·书籍”,清光绪十三年刻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418-419页。
    [115](清)龙文彬《明会要》卷二十六“学校下·编辑”,清光绪十三年刻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423-426页。
    [116]江澄波等《江苏刻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9页
    [117](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七《洪武书目》,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559页。
    [118]江澄波等《江苏刻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3-59页。
    [119](明)周弘祖《古今书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27-332页;李伯重《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业》,《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95-96页。
    [120]杜信孚,杜同书《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江苏省卷·官刻卷目类》,线装书局2001年版。
    [121]李伯重《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业》,《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95页。
    [122]参见杜信孚,杜同书《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江苏省卷·官刻卷目类》,线装书局2001年版;江澄波等《江苏刻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3-59页。
    [123](明)周弘祖《古今书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36页。
    [124]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46-247页。
    [125]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0页。
    [126](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经籍会通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9页、第55页。
    [127](明)谢肇涮《五杂俎》卷十三“事部”,《明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776页。
    [128]郑振铎《西谛书话》,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07页。
    [129]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92页。
    [130]程国赋《明代坊刊小说稿源研究》一文对“京本”情况有论述,《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第98-99页。
    [131]参考程国赋《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中华书局即刊)。
    [132]据江澄波等《江苏刻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叶树声、余敏辉《明清江南私人刻书史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韩锡铎等《小说书坊录》,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33](清)甘熙《白下琐言》卷二,见李伯重《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业》,《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96页。
    [134]清嘉庆《江宁府志》卷11“物产”,见李伯重《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业》,《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96页。
    [135]龚翰熊《文学智慧--走近西方小说》,巴蜀书社2005年版,第29页。
    [136]陈大康《熊大木现象:古代通俗小说传播模式及其意义》,《文学遗产》2000年第2期,第112页。
    [137](清)永珞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35“子部·类书类一”,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41页。
    [138](清)永珞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35“子部·类书类一”,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 1141页。
    [139]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7页。
    [140]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将明代类书分为日用类书、道德故事类书和娱乐性通俗类书三种,齐鲁书社2006年版。
    [141]张涤华《类书流别》,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1-22页。
    [142](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35“子部·类书类一”,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42页。
    [143](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35“子部·类书类一”,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43页。
    [144](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35“子部·类书类一”,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49-1150页。
    [145](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37“子部·类书类存目一”,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63页。
    [146](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38“子部·类书类存目二”,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71页。
    [147]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27页。
    [148]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第十一章第七节《明代的传奇文和通俗类书》,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10-411页。
    [149](宋)朱胜非《绀珠集》,《文津阁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第289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据刘世德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统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页。
    [150](宋)曾慥《类说序》,《文津阁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第289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据刘世德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统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5-266页。
    [151]据刘世德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统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1页。
    [152](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35“子部·类书类一”,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42页。
    [153](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38“子部·类书类存目二”,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73页。
    [154](清)张廷玉等《明史》卷69《选举志一》、卷70《选举志二》,中华书局1974年版,
    第1675页、第1693-1694页。
    
    [155](明)陆深《国学策对》,见陈子龙《皇明经世文编》卷一百五十五,《续修四库全书本·集部·总集类》第165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45页。
    [156](明)张岱《石匮书》卷二百零二《文苑列传总论》《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别史类》第3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8页。
    [157](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六《判》,《文津阁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第284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56页、第158页。
    [158]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23页。
    [159]参见陈大康《明代小说史》第十章第三节,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51页;潘建国《〈欢喜冤家〉对〈寻芳雅集〉〈钟情丽集〉的采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第94-95页。
    [160]参见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160页。
    [16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六篇“清之狭邪小说”,《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4页。
    [162](清)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清顺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1-15页。
    [16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一篇“明之人情小说(下)”,《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6页。
    [164]陈大康《明代小说史》第十章《明代的中篇传奇》,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15-357页。
    [165](明)谢友可《刻公馀胜览国色天香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二十五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166]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303页。
    [167](明)余象斗《万锦情林》封面识语,《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二十六年建阳余象斗双峰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68](明)魏邦达《燕居笔记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间建阳余公仁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169]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23页。
    [170](明)何大抡《重刻增补燕居笔记引》,《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间金陵书林李澄源 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3页。
    [171]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26-127页。
    [172]陈平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173]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18-319页。
    [174](明)桂衡《剪灯新话序》云:“有文、有诗、有歌、有词。”《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嘉靖《剪灯新话句解》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王英《剪灯余话序》云:“昌祺所作之诗词甚多,此特其游戏耳。”刘敬《剪灯余话序》云:“漱艺苑之芳润,畅词林之风月,锦心绣口,绘句饰章。”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06、607页。
    [175]叶德均《读明代传奇文七种》,《戏曲小说丛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35页。
    [176](明)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小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177]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子部·小说家·传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99页。
    [178]参陈大康《明代小说史》第十章第二节《中篇传奇小说内容的流变》,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28-345页;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第四章第六节《通俗化的传奇小说》,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95-207页。
    [179]刘世德等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页。
    [180]参考陈大康《明代小说史》第十章第二节,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29页、第352-353页。
    [181]邱江宁《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50页。
    [182]参考李明军《禁忌与放纵--明清艳情小说文化研究》,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112页。
    [183](明)高儒《百川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184](明)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叙》,《古本小说集成》据明末金阊叶敬池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185]梁启超《小说丛话》,《新小说》第七号,日本横滨新民丛报社活版部1903年印制,上海书店1980年影印,第169页。
    [186]鲁迅《中国古代小说史略》第十四至二十篇,《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3-202页。
    [187]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郑振铎全集》第9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第216页。
    [188]沈伯俊《古代小说流派研究的开拓与深化》,《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第147-149页。
    [189]林辰《神怪小说史·绪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11页。
    [190]欧阳健《“神魔小说”,还是“神怪小说”?》,《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2期,第4-13页。
    [191]杨俊《试论〈西游记〉与“心学”》认为《西游记》的哲学基础是以心学为依据的儒释道三位一体的多重复合形态,心学是其深层结构基础。 《云南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第92-96页。
    [192]陈文新、鲁小俊、王同舟等《明清章回小说流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页。
    [193](晋)郭璞注,(清)毕沅校《山海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页。
    [194](汉)司马迁《史记》卷12《孝武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74页、第477页。
    [195](晋)干宝撰,汪绍楹校注《搜神记》,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页。
    [196]见欧阳健《“神魔小说”还是“神怪小说”?》,《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2期,第6页。
    [197]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分类说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198]参考刘锋《〈圣经〉的文学性诠释与希伯来精神的探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页。
    [199](明)谢肇涮《五杂俎》下册卷十三“事部”,《明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776页。
    [200](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甲部《经籍会通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9页。
    [201](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663页。
    [202]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长生诠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9页。
    [203](明)杨仪《高坡异纂》,周光培编《明代笔记小说》第十八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81页。
    [204](明)汪石可玉《珊瑚网》卷十六《枝山书语怪录》,《文津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第271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555页。
    [205](明)陆粲《陆子余集》卷三《天池山人陆子元墓志铭》,《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426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94页。
    [206](明)高儒《百川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207](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三“语怪录”条,卷五“前记异闻”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96-97页,第139-149页。
    [208](明)朱元璋《明太祖文集》卷十,《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408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525页。
    [209](明)僧真懒《金陵中一堂行实》,见林兆恩《林子全集》贞部第九册,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社编辑组编《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子部·杂家类》第63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230-1233页。
    [210](明)九华山士《三教开迷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5页。
    [211](明)陈元之《新刻官板大字西游记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212](明)幔亭过客《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题词》,《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小说类》第1792册,据明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06页。
    [213](清)刘一明《西游原旨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清嘉庆二十五年湖南常德府护国庵重刊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1页、第33页。
    [214]参考吴圣燮《清刻〈西游真诠〉版本研究--〈西游记〉版本史之一》,《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4期,第117页。
    [215](明)华阳洞天主人校《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9页。
    [216](明)世裕堂主人《扫魅敦伦东度记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八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8页。
    [21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页。
    [218]程国赋《论明代书坊与历史小说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暨南学报》2007年第3期,第103页。
    [219]程国赋《论明代书坊与历史小说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暨南学报》2007年第3期,第103-104页。
    [220](清)刘廷玑《女仙外史品题》,见《在园杂志·附录》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88页。
    [221](明)谢肇涮《五杂俎》卷十五“事部三”,《明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5年版,第1828-1829页。
    [222](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五“三藏塔”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49页。
    [223](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宝船厂”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1页。
    [224](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三“碧峰和尚”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83-85页。
    [225](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叙》,《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二十五年金陵三山道人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7页。
    [226](明)罗懋登著,陆树仑,竺少华校点《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附录二向达《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92页。
    [227](明)世裕堂主人《扫魅敦伦东度记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八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228]林辰《神怪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54页。
    [229]见胡从经《胡从经书话》,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288-289页。
    [230](明)罗懋登著,陆树仑,竺少华校点《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附录二、三向达、赵景深评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94-1296页,第1299-1320页。
    [231]胡从经《胡从经书话》,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290页。
    [232](清)钱曾《读书敏求记校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00页。
    [233]冯汉镛《〈西洋记〉源于戏剧》,《文史杂志》2005年第4期,第52-54页。
    [234](明)潘镜若《三教开迷归正演义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235]陈大康《明代小说史》第十二章第三节《神魔小说的崛起及其意义》,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236]见黄霖,韩同文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237](明)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末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238](明)夏履先《禅真逸史·凡例》,《古本小说集成》据明末本衙爽阁藏板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239]见侯忠义,王汝梅《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43页。
    [240](清)张竹坡《竹坡闲话》,见侯忠义,王汝梅《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241](清)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见侯忠义,王汝梅《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9-40页。
    [242](清)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清嘉庆八年卧闲草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页。
    [24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6页。
    [244]向楷《世情小说史·绪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
    [245]薛亮《明清稀见小说汇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43页;程毅中点校《轮回醒世·前言》,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7页。
    [246]程毅中点校《轮回醒世·前言》,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页。
    [247](明)秣陵也闲居士《轮回醒世序》,见程毅中点校《轮回醒世》,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页。
    [248]参考程毅中点校《轮回醒世·前言》,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页。
    [249](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七《洪武书目》,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559页。
    [250](明)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部·小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251](明)张孟敬《花影集序》,程毅中点校《花影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见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37页。
    [252]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卷一《湖海奇闻集》叙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253]见薛亮《明清稀见小说汇考》,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254]见考程毅中点校《轮回醒世·前言》,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页。
    [255](明)可一居士《醒世恒言叙》,《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天启七年金阊叶敬池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256](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金瓶梅”条,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52页。
    [257](明)谢肇淛《小草斋文集》卷二十四《金瓶梅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176册,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79页。
    [258](清)东岭学道人《醒世姻缘传》题识,《古本小说集成》据清同德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259](明)天许斋《古今小说》封面识语,《古本小说集成》据明昌启间吴县天许斋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60](明)即空观主人《拍案惊奇自序》,《古本小说丛刊》据明崇祯间金阊尚友堂安少云 本影印,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5-6页。
    [261](明)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嘉靖元年司礼监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262]关于“话本”、“话本小说”和“拟话本”文体概念和“话本小说”文体的发展、成熟和独立情况,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研究》一书有系统论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63](明)天许斋《古今小说》封面识语,《古本小说集成》据明昌启间吴县天许斋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64]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三《明清小说部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07页。
    [265]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三《明清小说部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05页。
    [266]参考陆树仑《〈三言〉序的作者问题》,见陆树仑《冯梦龙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63-69页。
    [267](明)凌漾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古本小说丛刊》据明崇祯间金阊尚友堂本影印,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1-14页。
    [268](清)吴敬梓《文木山房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42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69]向楷《世情小说史》亦有论述,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6-257页。
    [270]王进驹《乾隆时期自况性长篇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清之讽刺小说》,《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8页。
    [272]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0页。
    [273](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古本小说集成》据清嘉庆八年卧闲草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2页。
    [274](清)程晋芳《怀人诗》之十六,《勉行堂诗集》卷二《春帆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4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页。
    [275](明)谢肇涮《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明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770页。
    [276](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古本小说集成》据清嘉庆八年卧闲草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8页。
    [277](清)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清嘉庆八年卧闲草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278]纳川《小说丛话》,《中华小说界》第三卷第六期(1916),见朱一玄、刘毓忱《儒林外史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53页。
    [279](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古本小说集成》据清嘉庆八年卧闲草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31页。
    [280](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古本小说集成》据清嘉庆八年卧闲草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32页
    [281](清)天修生《中国历代小说史论》,汪惟文,吴趼人编辑《月月小说》第十一号,上海月月小说活版部1907年印,上海书店1980年影印,第4页。
    [282]纪德君《明清通俗小说文体交叉混融现象刍议》,《学术月刊》2004年第1期,第75页。
    [283]齐裕焜《明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75页。
    [284]参见裴效维《杨家将故事的产生与嬗变》,蔡向升、杜雪梅主编《杨家将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7-178页。
    [285]著超《古今小说评林》,民权出版部1919年印。见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77页。
    [286]向楷《世情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15-216页。
    [287](明)人瑞堂《隋炀帝艳史·凡例》,《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四年金陵人瑞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288](唐)魏征等撰《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289]向楷《世情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16页。
    [290]参见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27-130页;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40-142、191页:曹亦冰《侠义公案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38页;苗怀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1-62页。
    [291]参见苗怀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3-64页。
    [292](明)海瑞《启谭次川侍郎》,见陈义钟编校《海瑞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22 页。
    [293]见陈义钟编校《海瑞集》上编“应天巡抚时期”、“南吏部及都御史时期”相关疏令,中华书局1962年版。
    [294](明)海瑞《被论自陈不职疏》,见陈义钟编校《海瑞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37页。
    [295](明)海瑞《续条约册式》,见陈义钟编校《海瑞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8页。
    [296](明)海瑞《复舒锡崖通太兵备宪长》,见陈义钟编校《海瑞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65页。
    [297](明)梁云龙《海忠介公行状》,见陈义钟编校《海瑞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30-276页。
    [298](清)王国宪《海忠介公年谱》,见陈义钟编校《海瑞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92页。
    [299](清)张廷玉《明史》卷226《海瑞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932页。
    [300](清)王国宪《海忠介公年谱》,见陈义钟编校《海瑞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00页。
    [301](明)李春芳《新刻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三十四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8页。
    [302]参见韩锡铎等《小说书坊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303]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版,第7-8页。
    [304](清)章学诚《校雠通义》卷一《宗刘》,《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页。
    [305]杨义《中国叙事学》,《杨义文存》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48页。
    [306]吴承学《现存评点第一书--论〈古文关键〉编选、评点及其影响》,《文学遗产》2003年第4期,第72-84页;林岗《明清之际小说评点考论》,《学术研究》1997年第12期,第67-72页。
    [307](清)永珞等《四库全书总目》卷37“经部·四书类存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07页。
    [308](清)永珞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87“集部·总集类二”,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02-1703页。
    [309](清)永珞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87“集部·总集类二”,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 1698页。
    [310](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87“集部·总集类二”,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03页。
    [311]见黄霖、韩同文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
    [312]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313]秦川《明清通俗小说评本署名考释》一文以北宋刘斧《青琐高议》为小说评点的先河,《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第38页。
    [314]郑振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小说传统》,《郑振铎全集》第6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89页。
    [315]郑振铎《劫中得书续记·批点考工记》,《郑振铎全集》第6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863页。
    [316]郑振铎《劫中得书续记·批点考工记》,《郑振铎全集》第6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863页。
    [317]见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下编《小说评点编年叙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页。
    [318](清)穉明氏《三国演义叙》,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04页。
    [319]杨义《中国叙事学》,《杨义文存》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30页。
    [320]见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下编《小说评点编年叙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页。
    [321](明)金圣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楔子”,《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十四年金阊叶瑶池贯华堂古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322](明)袁宏道《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82-883页。
    [323]杨义《中国叙事学》,《杨义文存》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47页。
    [324](明)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叙》,《古本小说集成》据明昌启间吴县天许斋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7页。
    [325](明)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序三》,《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十四年金阊叶瑶池贯华堂古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8、44-45页。
    [326](清)张竹坡《竹坡闲话》,见侯忠义,王汝梅《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327]杨义《中国叙事学》,《杨义文存》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07页。
    [328](明)李贽《续焚书》卷一《与焦弱侯》,《李贽文集》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2页。
    [329](清)张竹坡《竹坡闲话》,见侯忠义,王汝梅《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330]建阳书坊中如余象斗三台馆万历间刻《新刻全像按鉴演义南北两宋志传》,陈含初存仁堂崇祯间刻《新镌国朝名公神断陈眉公详情公案》等托名陈继儒编次;郑以桢宝善堂万历间刻《新镌校正京本大字音释圈点三国志演义》,题李卓吾评;熊冲宇种德堂万历间刻《新刻汤学士校正古本按鉴演义全像通俗三国志传》和王敬乔三槐堂崇祯间刻《新镌玉茗堂批评按鉴参补出像南宋志传》,托名汤显祖批评;余季岳万历间刻《按鉴演义帝王御世有夏志传》、《按鉴演义帝王御世有商志传》和《按鉴演义帝王御世盘古至唐虞传》等托名钟惺编辑、冯梦龙鉴定。苏州著名书坊袁无涯书种堂万历间刊刻叶昼托名李卓吾评点的系列小说:《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全传》、《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和《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叶启元玉夏斋万历四十六年刻《新镌玉茗堂批选王弁州先生艳异编》、叶昆池能远居天启刻熊大木《新刻玉茗堂批点南北宋志传》,题“玉茗堂批选”;龚绍山万历间、万历四十三年两刻《新镌陈眉公先生批评列国志传》十二卷,题“陈眉公先生批评”;天启五年舒载阳刻许仲琳《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麟瑞堂崇祯八年刻《新刊按鉴编纂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六卷,题钟惺评。杭州书坊舒载阳藏珠馆万历四十八年刻《新刊徐文长先生评唐传演义》、《徐文长先生批评增补绣像隋唐演义》和名山聚崇祯间刻徐渭编、玉茗堂批点《云合奇踪》等托名徐渭。
    [331]参考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
    [332]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杜信孚、杜同书《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线装书局2001年;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333](明)兼善堂本《警世通言》封面识语,《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天启四年金陵兼善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334](明)无碍居士《警世通言叙》,《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天启四年金陵兼善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10页。
    [335]参考陆树仑《〈三言〉序的作者问题》,见陆树仑《冯梦龙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63-69页。
    [336]见韩结根《<亘史>与“两拍”--“两拍”蓝本考之一》一文,《明代徽州文学研究·附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84--488页。
    [337](明)凌漾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古本小说丛刊》据明崇祯问金阊尚友堂本影印,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1-14页。
    [338](明)陈元素《鸾啸小品序》云:“丁卯冬,余晤其少子尔肩白下,问:‘翁遗稿焉在?'乃舁以相示。……选评之役,余与吴兴凌初成氏,……长洲陈元素题于秦淮之桃叶渡。”见韩结根《明代徽州文学研究·附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84页。
    [339](明)胡广等《明实录·神宗实录》卷238,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4417页。
    [340]见林金树《明帝列传·万历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341](明)胡广等《明实录·神宗实录》卷376,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7063-7064页。
    [342](明)秦淮墨客《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三十四年卧松阁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6页。
    [343](明)野史主人《隋炀帝艳史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四年金陵人瑞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7页。
    [344](明)委蛇居士《隋炀帝艳史题词》,《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四年金陵人瑞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5页。
    [345](明)人瑞堂本《隋炀帝艳史·凡例》,《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四年金陵人瑞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6页。
    [346](明)世裕堂主人《扫魅敦伦东度记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八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8页。
    [347](明)陈元之《刊西游记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6页。
    [348]参考吴圣燮《清刻〈西游真诠〉版本研究--〈西游记〉版本史之一》,《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4期,第117页。
    [349](明)华阳洞天主人校《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二十 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9页。
    [350](明)华阳洞天主人校《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0页。
    [351](明)华阳洞天主人校《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541页。
    [352](明)李贽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小说类》第179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06页。
    [353](明)九华山士《三教开迷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第5页。
    [354](明)九华山士《三教开迷归正演义·凡例》,《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4页。
    [355](明)万卷楼本《阅东度记八法》,《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八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4页。
    [356](明)世裕堂主人《扫魅敦伦东度记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八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8页。
    [357](明)华山九九老人《扫魅敦伦东度记引》,《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八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页。
    [358](明)世裕堂主人《扫魅敦伦东度记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二十五年金陵三山道人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359](俄)A.A.乌赫托姆斯基《良心的直觉》,圣彼得堡1996年,第273-274页。引自(俄)瓦·叶·哈利泽夫《文学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1页。
    [360](明)修髯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引》云:“天下之人,入耳而通其事,因事而误其义,因义而兴乎感,不待研精覃思,知正统必当扶,窃位必当诛,忠孝节义必当师,奸贪谀佞必当去,是是非非,了然于心目之下,裨益风教广且大焉。”《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嘉靖元年司礼监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361](明)陈继儒《唐书志传通俗演义题评序》,《古本小说丛刊》据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影印,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2页。
    [362](明)甄伟《西汉通俗演义序》,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78页。
    [363](明)兼善堂本《警世通言》封面识语,《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天启四年金陵兼善堂本 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364](明)陈继儒《唐书志传通俗演义题评》,《古本小说丛刊》据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影印,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2页。
    [365](明) 杨尔曾《东西晋志演义》,《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四十年金陵周氏大业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90-91页、第93页。
    [366](明)甄伟《西汉通俗演义序》,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79页。
    [367](明)幔亭过客《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题辞》,《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小说类》第197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05页。
    [368](明)无碍居士《警世通言叙》云:“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其真者可以补金匮石室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若此者,其可废乎?” 《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天启四年金陵兼善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版,第5-6页。
    [369](明)吟啸主人《近报丛谭平虏传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末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页。
    [370](明)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四年金陵人瑞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67页。
    [371]见成复旺主编《中国美学范畴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68页。
    [372]见成复旺主编《中国美学范畴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68页。
    [373]周天《中国前小说性格描绘史稿》,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399-401页。
    [374]见成复旺主编《中国美学范畴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第568页。
    [375]谭光辉《“白描”源流论一从张竹坡对<金瓶梅>评点看“白描”内涵的演变》,《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第7-10页。
    [376](明)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四年金陵人瑞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69页。
    [377](明)金圣叹评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十四年金阊叶瑶池本贯华堂古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69页。
    [378]谭光辉《“白描”源流论-从张竹坡对<金瓶梅>评点看“白描”内涵的演变》,《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第8-9页。
    [379](清)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第六十四条读法,见侯忠义、王汝梅《金 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
    [380](明)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四年金陵人瑞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版,第330页。
    [381](唐)湛然《法华文句记》,见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
    [382](清)钱泰吉《曝书杂记》,见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
    [383](明)万卷楼本《三教开迷归正演义·凡例》,《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384](宋)吕祖谦《古文关键》,《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页。
    [385]见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版,第62页。
    [386](明)三山道人《阅东度记八法》,《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八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4页。
    [387](明)凌稚隆辑《史记评林》,罗琳主编《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辑第11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据明万历四年本影印,第7页。
    [388]参见谢水顺,李埏《福建古代刻书》各书坊刻书列表,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89]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第一章第一节《小说评点之渊源》;原方《余象斗“评林体”初探》一文,《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3期。
    [390]见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65页。
    [391]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页。
    [392]陈大康《漫谈小说“识语”》,《古代小说研究及方法》,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97-105页。
    [393](明)万卷楼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封面识语,《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十九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394]郑振铎《三国志演义的演化》一文提到万卷楼本对嘉靖本大量增注情况,但未作详细分析,《郑振铎文集》第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95页。
    [395]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指出万卷楼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批注形式为7种,遗漏“考订”、“音注”2条,其中有“音释”1条,万卷楼本并无此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396](明)余象斗《忠义水浒志传评林》“识语”云:“今双峰堂余子,改正增评。”《古 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二十二年建阳余氏双峰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397]原方《余象斗“评林体”初探》一文亦有论述,《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3期。
    [398](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671页。
    [399](梁)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342页。
    [400]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第三章亦对《三教开迷归正演义》评点者持怀疑态度,指出朱之蕃实为托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页。
    [401](清)周亮工《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周亮工《赖古堂集·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02](清)周在延《书影序》,周亮工《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403](清)周亮工《赖古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785页。
    [404]明末周文炜“大业堂重梓”《梨云馆类定袁中郎全集》,扉页铃有“醉耕堂藏板”之印,见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756页。转引自陆林《周亮工参与刊刻金圣叹批评<水浒>、古文考论》一文,《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4期,第123页。
    [405](清)姜承烈《书影序》,周亮工《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页。
    [406](清)周在延《书影序》,周亮工《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
    [407](清)周亮工《赖古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408](清)周亮工《小传》云:“所著书多,尤以表扬人为第一义,其所辑《赖古堂文选》及《尺牍》四集皆此意。” 《赖古堂集·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898页。
    [409](清)周亮工《王王屋文集序》,《赖古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33页。
    [410](清)周亮工《书影》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
    [411](清)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9页。
    [412](清)周亮工《书影》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页。
    [413](清)周亮工《书影》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页。
    [414](明)盛于斯《休庵影语》,见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6页。
    [415](清)周亮工《书影》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6页。
    [416]陆林《周亮工参与刊刻金圣叹批评<水浒>、古文考论》一文,《社会科学战线》2003 年第4期,第123页。
    [417](清)周亮工《尺犊新钞》卷八录句容张芳(字菊人)《与陈伯矶》尺牍“近传吴门金圣叹分解律诗,其说即起承转合之法……弟久信之。今得此老阐绎,可破世人专讲中四句之陋说”一段,周亮工眉批:“菊人亦圣叹知己,惜此札圣叹不及见矣!”嵇永仁《与黄俞邰》尺犊,周亮工眉批:“圣叹尚有《历科程墨才子书》,已刻五百叶。今竟无续成之者,可叹!”转引自陆林《周亮工参与刊刻金圣叹批评<水浒>、古文考论》一文,《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4期,第122页。
    [418](清)周亮工《书影》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6页。
    [419](清)周在延《书影序》,周亮工《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
    [420]见陆林《周亮工参与刊刻金圣叹批评<水浒>、古文考论>》一文,《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4期,第122页。按:中华书局1985年版《丛书集成初编》本《赖古堂名贤尺犊新钞》未有眉批,卷八收录余大成《答心灯》,陆林先生文为卷五,误。
    [421]见陆林《周亮工参与刊刻金圣叹批评<水浒>、古文考论>》一文,《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4期,第121页。
    [422](清)李渔《古本三国志序》,《声山别集》本。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01页。
    [423]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记录清初李渔芥子园刊有《第七才子书批判记》,齐鲁书社1999年版,第211页。
    [424](清)周亮工《书影》附录《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03-904页。
    [425](清)姜宸英《墓碣铭》,周亮工《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48页。
    [426](清)周亮工《书影》第四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11-112页。
    [427](清)周亮工《书影》第四卷,上海古籍出版社]981年版,第160-163页。
    [428](清)周亮工《书影》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页。
    [429](清)周亮工《书影》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7页。
    [430](清)周亮工《赖古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5页。
    [431](清)周亮工《书影》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2页。
    [432]解歿《小说话》,中华书局1919年,第91页。见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4页。
    [433](明)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序三》,《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十四年金阊叶瑶池贯华堂古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8、44-45页。
    [434](明)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十四年金阊叶瑶池贯华堂古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1页2
    [435](清)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17-933页。
    [436]文革红《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康熙乙亥本”刊刻地点考》指出康熙乙亥本的三个版本康熙乙亥本、皋鹤堂本和在兹堂本刊刻地点分别在江苏苏州、徐州和安徽合肥,《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437]见刘辉《<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4页。
    [438]见刘辉《<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页。
    [439]黄霖《张竹坡及其<金瓶梅>评本》,《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一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75页。
    [440](清)黄人《小说林》第2期,光绪丁未(1907)年2月,上海书店1980年影印,第8页。
    [441]黄霖《张竹坡及其<金瓶梅>评本》,《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一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82页。
    [442](清)张道渊《仲兄竹坡传》,见吴敢《张竹坡与金瓶梅》,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55-56页。
    [443](清)李渔《古本三国志序》,《声山别集》本,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01页。
    [444](清)李渔《古本三国志序》,《声山别集》,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01页。
    [445](清)李渔《三国志演义序》,见李渔《李渔全集》第十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另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下编《小说评点编年叙录》,收录《李笠翁批阅三国志》有清芥子园本、翼圣堂本、南京两衡堂本,两衡堂似亦芥子园另一别名,第245页。
    [446]黄强《<李笠翁批阅三国志>质疑》一文直接从几个方面对李渔评点者的身份进行了质疑,不仅否定李渔为评点者,而且指出康熙十九年《李笠翁批阅三国志》序言亦非李渔所写,因为此序文词多袭自醉畊堂本李渔序,而且某些观点与李渔论史著作《古今史略》、《笠翁论古》的观点相矛盾,应为书坊(沈因伯芥子园)托名李渔抄袭醉畊 堂本李渔序而成。《晋阳学刊》1993年第5期。
    [447]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卷四“明清部三·灵怪类”,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81页。
    [448]黄永年《西游证道书·前言》,中华书局1993年版。
    [449](清)刘廷玑《在园杂志》,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83-84页。
    [450]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指出芥子园小本《绣像西游真诠》藏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和伦敦英国博物院,卷内扉页中题“绣像金圣叹加评西游真诠”,右题“悟一子批评”,左题“丘长春真人证道书”,下刻“芥子园藏板”,“联墨堂梓”,每叶版心有“芥子园”三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五“明清小说部乙·灵怪第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91页;吴圣燮《清刻<西游真诠>版本研考》,《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4期,第106页;另韩锡铎《小说书坊录》定为芥子园雍正刊本,第28页。
    [451](清)尤侗《西游真诠序》,清咸丰竹西琅环书室刊本《西游真诠》卷首,见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8-319页。
    [452]见吴圣燮《清刻<西游真诠>版本研考》,《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4期,第121页.
    [453](明)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末本影印,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7-8页、第3页。
    [454](清)金人瑞《三国志演义序》,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97-899页。
    [455](清)穉明氏《三国演义叙》,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04页。
    [456](明)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2页。
    [457](明)周晖《金陵琐事》卷一“五大部文章”,《中国方志丛书·江苏省》第440册,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41页。
    [458](明)袁宏道《觞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谱录类》第80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72页。
    [459](明)陈继儒《叙列国传》,《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四十三年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460](清)金人瑞《三国志演义序》,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97页。
    [461](明)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末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462](清)李渔《古本三国志序》,《声山别集》本,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01页。
    [463](明)夏履先《禅真逸史·凡例》,《古本小说集成》据明末本衙爽阁藏板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464](明)烟霞外史《韩湘子叙》,《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天启三年金陵九如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页。
    [465]杨义《新诠释学视角下的明代四大奇书》,《求索》2002年第5期。
    [466]王齐洲《“四大奇书”命名的文化意义》,《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第116、120页。
    [467](清)邱炜萱《菽园赘谈》,1897年刊本,见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0-41页。
    [468](清)觚庵《觚庵漫笔》,《小说林》第十一期(1908),上海书店1980年影印,第2页。
    [469]见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151-152页。
    [470](清)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见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17-919页。
    [471]梁启超《新史学》,于沛主编《史学理论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5-47页。
    [472]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91页。
    [473](明)本衙爽阁藏板本《禅真逸史·凡例》,《古本小说集成》据明末本衙爽阁藏板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474]郑振铎《插图之话》,《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475]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版,第307页。
    [476](明)本衙爽阁藏板本《禅真逸史·凡例》,《古本小说集成》据明末本衙爽阁藏板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477]郑振铎《宋元明小说的演进》,《郑振铎全集》第6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70页。
    [478]郑振铎《插图之话》,《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479](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八“绘图书籍不始于宋人”条,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版,第434-435页。
    [480]向达《敦煌变文集·引言》,王重民编《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4页。
    [481]据谢水顺、李埏《福建古代刻书》记载,建阳余氏勤有堂刊本《古列女传》7卷,《续列女传》1卷为元代刻本,并指出被历来藏书家误认为宋本,如清嘉庆二十五年江藩题跋《文选楼丛书》、清叶德辉《书林清话》等均记为宋椠,郑振铎也持宋刊之说。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7页,
    [482](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八“绘图书籍不始于宋人”条,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版,第433页。
    [483]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484]周心慧《中国古小说版画史略》,见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画史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页。
    [485]赵国璋等主编《文献学辞典》:“一般指戏曲小说之附有插图者,其书每在书名前冠以‘出相'、‘出像'、‘绣像'、‘绘图'等字样。”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云:“插图本,亦称插画本。书中附有插图,常在书名前冠以‘出相'、‘出像'、‘绣像'、‘绘图'等字样。特别是古人所刻印戏曲小说,每多插图本的。”齐鲁书社1999年版,第578页。
    [486]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487]黄信初《明代版画艺术发展的区域性特征分析》一文论述到明代版画艺术的区域性特征,《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290-291页。
    [488](宋)郑樵《通志》卷七十二《图谱略》第一“索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837页。
    [489](宋)郑樵《通志》卷七十二《图谱略》第一“原学”,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837页。
    [490](明)汪廷讷《坐隐弈谱·坐隐图跋》,万历环翠堂刊本,见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5页。
    [491]郑振铎《<中国历史参考图谱>序、跋》,《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75-376页。
    [492]明崇祯十五年朱一是《七种争奇》跋,见周心慧《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述略》,《中国古 代戏曲版画集》,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493]鲁迅《连环图画琐谈》,《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29页。
    [494]郑振铎《<中国古代版画丛刊>总序》,《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73页。
    [495]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3、67页。
    [496](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下卷“巧艺”,中华书局1999版。第450页。
    [497](东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宗炳《画山水叙》、王微《叙画》等为专门的山水画论;谢赫《古画品录》提出绘画“六法”:气韵、骨法、应物、随类、经营、传移;姚最《续画品》提出绘画创作和鉴赏方面的重要理论。参见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一卷,第二十四章“魏晋南北朝画论中的美学思想”,齐鲁书社1987年版。
    [498]郑振铎《中国古代绘画概述》,《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67-68页。
    [499]郑振铎《中国古代绘画概述》,《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61-62页。
    [500]郑振铎《诗馀画谱跋》,《郑振铎全集》第5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501]1980年中国书店发现一元刻《通志》书皮中残存元刊《新编校正西厢记》残本五页,其中有插图一幅半,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戏曲插图。
    [502]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图录自序》,《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41页。
    [503]见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3页。
    [504]见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5页。
    [505]周心意《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述略》,《中国古代戏曲版画集》,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506]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0页。
    [507]周心慧《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述略》,《中国古代戏曲版画集》,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508]谢水顺、李埏《福建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05页。
    [509]据《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江苏省书林卷》,金陵萧腾鸿师俭堂刊刻戏曲11种,杜信 孚等,线装书局2001年版;另谢水顺、李埏《福建古代刻书》从三方面考证师俭堂是建阳书坊人萧腾鸿设在南京大书肆,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第321-322页。
    [510]郑振铎《中国版画图录自序》,《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页。
    [511]见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页。
    [512](明)丁允和、陆云龙《皇明十六家小品》,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79-80页。
    [513]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图录自序》,《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41页。
    [514](清)徐康《前尘梦影录》,《续修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第118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45-746页。
    [515]郑振铎《西谛书话》之《明清二代的平话集》,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79-380页。
    [516](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七“明时刻书工价之廉”条,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版,第371-372页。
    [517](明)人瑞堂本《隋炀帝艳史·凡例》,《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四年金陵人瑞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518]周芜《金陵古版画·概述》,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3年版。
    [519]郑振铎《插图之话》,《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版,第3页。
    [520]郑振铎《插图之话》,《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版,第13页。
    [521]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版,第76页。
    [522]郑振铎《插图之话》,《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版,第6页。
    [523]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版,第308页。
    [524](明)人瑞堂本《隋炀帝艳史·凡例》,《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四年金陵人瑞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525](明)人瑞堂本《隋炀帝艳史·凡例》,《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四年金陵人瑞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9页。
    [526](明)人瑞堂本《隋炀帝艳史·凡例》,《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四年金陵人瑞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9页。
    [527]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版,第337页。
    [528](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九“古今刻书人地之变迁”条引王士稹《居易录》,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版,第498页。
    [529](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八“颜色套印书始于明季盛于清道咸之后”条,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版,第427页。
    [530]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页。
    [531]王重民《读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因略谈我国的善本书》,引自叶树声、余敏辉《明清江南私人刻书史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
    [532]郑振铎《劫中得书记》,《郑振铎全集》第6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版,第809页。
    [533]郑振铎《重印<十竹斋笺谱>序》,《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版,第260页。
    [534]见周心慧《明代版刻述略》,《中国古代版刻画史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4页。
    [535]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536](清)黄人《小说林》1907年2月第2期《小说小话》,上海书店1980年影印版,第8-9页。
    [537]鲁迅《连环图画琐谈》,《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538]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98页。
    [539](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四“水浒牌”,《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0页。
    [540](清)褚人获《坚瓠集》癸集卷一“叶子”条,《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第126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35页。
    [541](明)张岱著,于学周、田刚点评等《陶庵梦忆》,青岛出版社2005年版,第158页。
    [542](清)周亮工《赖古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73页。
    [543]刘天振《陈老莲<水浒叶子>研究述略》有所论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第23页。
    [544](明)张岱著,于学周、田刚点评等《陶庵梦忆》,青岛出版社2005年版,第158页。
    [545]王伯敏《中国版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版,第110页。
    [546](明)江念祖《陈章侯水浒叶子引》,见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页。
    [547]郑振铎《西谛书话》,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267页。
    [548]周心慧《中国古小说版画史略》,《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第53页。
    [549]刘天振《陈老莲<水浒叶子>研究述略》有所论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第25-26页。
    [550](清)周亮工《赖古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825-826页。
    [551]参考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页。
    [552](清)周亮工《题陈章侯画与林铁崖》,《赖古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831-832页。
    [553](美)艾略特著,王恩衷编译《艾略特诗学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287页。
    [554](俄)瓦·叶·哈利泽夫《文学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页。
    [555]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例言》,《郑振铎全集》第8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556](明)葛寅亮撰,何孝荣点校《金陵梵刹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凡例》注释1,第1页。
    [557](明)周应宾《旧京词林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职官类》第259册,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355页。
    [558](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六“雅游篇”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98-199页。
    [559](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登览”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1-22页。
    [560](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五“金陵诸园记”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59-161页。
    [561](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花木”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7页。
    [562](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花木”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6页。
    [563]郑振铎《中国古代绘画概述》,《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版,第62页。
    [564](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九“茶品”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05页。
    [565](俄)A.A.乌赫托姆斯基《良心的直觉》,圣彼得堡1996年,第273-274页。引自(俄)瓦·叶·哈利泽夫《文学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1页。
    [566]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第75页。
    [567](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五“建业风俗记”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70页。
    [568]伍嘉恩《从明清版画探究明代室内装置》,《中国收藏》2006年第6期,第48-52页。
    [569]引自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71页。
    [570](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花木”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8页。
    [571](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正嘉以前醇厚”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5页。
    [572](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九“服饰”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93页。
    [573](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女饰”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11-112页。
    [574](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五“建业风俗记”条,中华书局]987年版,第169-170页。
    [575](明)王国宪《海忠介公年谱》,见陈义钟编《海瑞集》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00页。
    [576]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31页。
    [577]参考(美)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5页、第7页。
    [578](美)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8页。
    [579](美)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2页。
    [580]参考吴晓东《记忆的神话》,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581]参考(美)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9页。
    [582]参照许辉《六朝的时代特征与六朝文化之形成》(《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第6期)、许辉《六朝文化及其历史地位与现代价值》(《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卞敏《论六朝文化精神》(《东南文化》2000年第1期)等论文。
    [583](清)王昊《硕园诗稿》卷八《白门余澹心来娄》,见冯其庸,叶君远《吴梅村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页。
    [584](清)钱澄之《寄吴梅村宮詹》,《田间集》卷十七,见冯其庸,叶君远《吴梅村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585](清)孙默《梅村词序文》云:吴梅村“及所制《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诸曲,亦于兴亡盛衰之感三致意焉,盖先生之遇为之也。”见冯其庸,叶君远《吴梅村 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586](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著,毕然,郭金华译《论集体记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年版,第335页。
    [587](美)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12页。
    [588]参见本论文附录表三《明清时期涉及“南京记忆”现象的通俗小说一览表》。
    [589]胡发贵《试论南京文化的历史特性》,《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第5页。
    [590]参考吴炫《南京文化局限杂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第55页。
    [591](清)曼昭、胡朴安《南社诗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8页。
    [592](明)谢肇涮《无杂俎》卷之三“地部一”,《明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528页。
    [593](清)余怀《板桥杂记》上卷“雅游”,《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7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29页。
    [594](明)吴应箕《楼山堂集》卷一七《国门广业序》,《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95页。
    [595](民国)孙静庵《栖霞阁野乘》,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第99页。
    [596](清)张岱著,于学周、田刚点评等《陶庵梦忆》,青岛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597](清)张岱著,于学周、田刚点评等《陶庵梦忆》,青岛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页。
    [598](美)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74页。
    [599](清)余怀《板桥杂记》上卷“雅游”条,《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7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26-327页。
    [600](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齐王孙承彩”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71页。
    [601](清)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1页。
    [602](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朱九江曰蕃”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49页。
    [603](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附“金陵社集诸诗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63页。
    [604](清)余怀《板桥杂记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7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23-324页。
    [605](清)萍梗《秦淮感旧集》,载《小说时报》1910年5月,第5期。见秦春燕《青楼传奇:秦淮记忆的晚清命运》,《文艺研究》2007年第2期,第56页。
    [606]参考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267页。
    [607]秦春燕《青楼传奇:秦淮记忆的晚清命运》对晚清秦淮青楼文学有论述,《文艺研究》2007年第2期,第51-69页。
    [608](清)高旭《高旭集·无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页。
    [609](清)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云:“《桃花扇》之作者,借侯、李之事,以写故国之戚,而非以描写人生为事。故《桃花扇》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610](清)梁启超论《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一读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见《新小说》1902年第七号《小说丛话》,上海书店1980年影印,第174页。
    [611](清)敦敏《赠芹圃》,见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22页。
    [612](美) 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8页。
    [613]周汝昌、严中《江宁织造与曹家》第五章第二节《江宁织造曹家与<红楼梦>》,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54-197页。
    [614](清)唐开陶《康熙上元县志》卷十六,清康熙六十年刊本。见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吴新雷,黄进德《曹雪芹江南家世考》之《关于曹雪芹家世的新资料-<康熙上元县志·曹玺传>的发现和认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页。
    [615](清)萧奭《永宪录·续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90页。
    [616](清)脂砚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古本小说集成》据胡适藏乾隆十九年残抄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版,第320页。
    [617](清)冯景《解春集文钞》卷四,《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9页。
    [618]清隋赫德雍正六年七月三日奏报从万寿庵查得曹頫为胤糖藏贮镀金狮子一事,引自周汝昌、严中《江宁织造与曹家》,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9页。
    [619]详见故宮博物院明清档案部《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之曹寅康熙四十九年十月 二日《江宁织造曹寅奏设法补完盐课亏空折》、李煦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苏州织造李煦奏请代管盐差一年以盐余偿曹寅亏欠折》、曹頫雍正二年正月初七日《江宁织造曹頫奏谢准允将织造补库分三年带完折》、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谕着江南总督范时铎查封曹頫家产》,见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第7页、第14页、第16页。
    [620]《上谕着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頫家产》和新任江宁织造随赫德《奏折》,见吴新雷,黄进德《曹雪芹江南家世考》,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4页。
    [621](清)敦诚《寄怀曹雪芹》,《四松堂集》卷一,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622](清)敦诚《赠雪芹圃》,见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19页。
    [623](美)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0页。
    [624](清)裕瑞《后红楼梦书后》,见《枣窗闲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77页。
    [625](清)脂砚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凡例》(甲戌本),《古本小说集成》据胡适藏乾隆十九年残抄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页。
    [626]参考周汝昌、严中《江宁织造与曹家》,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7-48页。
    [627](清)曹寅《棟亭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
    [628](清)脂砚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古本小说集成》据胡适藏乾隆十九年残抄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20页。
    [629]见吴新雷、黄进德《曹雪芹江南家世考》,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0页。
    [630]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之隋赫德《江宁织造隋赫德奏细查曹頫房地产及家人情形折》,见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631](清)富察明义《绿烟琐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05页。
    [632](清)裕瑞《枣窗闲笔》之《<后红楼梦>书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75-176页。
    [633]见吴新雷《南京曹家史迹考察记》,吴新雷,黄进德《曹雪芹江南家世考》,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0-41页。
    [634](清)张廷玉《明史》卷82《食货》6,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997页。
    [635]参考王桂芳《金陵文化概观》第六章,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36]梅新林《<红楼梦>的“金陵情结”》,《红楼梦学刊》2001年第4期,第83页。
    [637]梅新林(<红楼梦>的“金陵情结”》,《红楼梦学刊》2001年第4期,第88-94页。
    [638]梅新林《<红楼梦>的“金陵情结”》,《红楼梦学刊》2001年第4期,第95页。
    [639]王旭川《中国小说续书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285-286页:高玉海《明清小说续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
    [640](清)归锄子《红楼梦补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清道光十三年藤花榭重刊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3页。
    [641](清)郑师靖《续红楼梦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清嘉庆四年抱瓮轩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642](清)裕瑞《后红楼梦序》,见《枣窗闲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82-183页。
    [643](清)裕瑞《枣窗闲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20页。
    [644](清)犀春山樵《红楼梦补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清道光十三年藤花榭重刊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页。
    [645](清)藤花榭《红楼梦补·叙略》,《古本小说集成》据清道光十三年藤花榭重刊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646](民国)吴克岐《忏玉楼丛书提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见魏同贤《红楼梦补·前言》,《古本小说集成》据清道光十三年藤花榭重刊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647](明)九华山士《三教开迷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第3页、第5页。
    [648](明)世裕堂主人《扫魅敦伦东度记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八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7页。
    [649](明)华山九九老人《扫魅敦伦东度记引》,《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崇祯八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650](明)九华山士《三教开迷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明万历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651]江澄波等《江苏刻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9页。
    [652]《红楼梦·摘要》,季羡林总编《传世藏书》“子库·小说”第6册,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1页。
    [653]一粟《红楼梦卷》,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66页。
    [654]赵建忠《新发现的程伟元佚诗及相关红学史料的考辨》,《红楼梦学刊》2007年第6期,第132页。
    [655]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四“明清小说部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37页。
    [1](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2](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3](晋)干宝撰,汪绍楹校注:《搜神记》,中华书局1979年版
    [4](晋)郭璞注,(清)毕沅校:《山海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5](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中华书局1999年版
    [6](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7](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
    [8](唐)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9](唐)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
    [10](宋)郑樵:《通志》,中华书局1987年
    [11](南宋)吕祖谦:《古文关键》,《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2](南宋)罗烨:《醉翁谈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3](明)朱元璋:《明太祖文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4](明)宋濂:《宋学士全集》,《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5](明)高启著,李圣华选注:《高启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版
    [16](明)叶盛:《水东日记》,中华书局1980年版
    [17](明)陆容:《菽园杂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8](明)陆粲:《陆子余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9](明)王守仁:《王阳明先生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6年版
    [20](明)罗钦顺:《整庵存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1](明)王畿著,吴震编校整理:《王畿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22](明)高儒:《百川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3](明)周弘祖:《古今书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4](明)杨仪:《高坡异纂》,《明代笔记小说》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5](明)王世贞:《弁山堂别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26](明)归有光著,周本淳校点:《震川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27](明)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28](明)焦竑:《澹园集》,中华书局1999年版
    [29](明)李贽:《李贽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0](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华书局1958年版
    [3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32](明)郎瑛:《七修类稿》,中华书局1959年版
    [33](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中华书局1959年版
    [34](明)周汝登:《东越证学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
    [35](明)袁中道:《珂雪斋近集》,上海书店1982年版
    [36](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中华书局1987年版
    [37](明)周晖:《金陵琐事》,万历三十八年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版
    [38](明)朱之蕃:《金陵图咏》,天启三年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版
    [39](明)吴应箕:《楼山堂集》,《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40](明)丁允和、陆云龙:《皇明十六家小品》,书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41](明)胡广等:《明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版
    [42](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明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43](明)谢肇涮:《五杂俎》,《明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44](明)谢肇涮:《小草斋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6年版
    [45](明)朱孟震:《河上楮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6年版
    [46](明)周应宾:《旧京词林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6年版
    [47](明)沈一贯:《喙鸣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8](明)冯从吾:《关学编》,《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9](明)陆世仪:《复社纪略》,《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50](明)陈子龙:《皇明经世文编》,《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51](明)林兆恩:《林子全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52](明)汪砢玉:《珊瑚网》,《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53](明)张岱:《石匮书》,《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54](明)张岱著,于学周、田刚点评等:《陶庵梦忆》,青岛出版社2005年版
    [55](明)葛寅亮撰,何孝荣点校:《金陵梵刹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6](清)余怀:《板桥杂记》,《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57](清)黄宗羲:《明儒学案》,《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58](清)黄宗羲:《文简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59](清)顾炎武:《日知录》,《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60](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61](清)吴伟业:《梅村家藏稿》,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
    [62](清)龚鼎孳:《定山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63](清)李渔:《李渔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64](清)周亮工:《赖古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65](清)周亮工:《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66](清)曹寅:《棟亭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
    [67](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68](清)王士稹:《池北偶谈》,《清代笔记丛刊》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69](清)汤斌:《汤斌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70](清)刘廷玑:《在园杂志》,中华书局2005年版
    [71](清)褚人获:《坚瓠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72](清)吴敬梓:《文木山房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73](清)程晋芳:《勉行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74](清)敦诚:《四松堂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版
    [75](清)富察明义:《绿烟琐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76](清)裕瑞:《枣窗闲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77](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78](清)萧奭:《永宪录》,中华书局1959年版
    [79](清)徐康:《前尘梦影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80](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版
    [81](清)章学诚:《校雠通义》,《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82](清)冯景:《解春集文钞》,《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83](清)钱大昕:《弁州山人年谱》,陈文和主编《嘉定钱大昕全集》第四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84](清)杨凤苞:《秋实集》,《续修四库全书本》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85](清)高旭:《高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86](清)钱曾:《读书敏求记校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87](清)龙文彬:《明会要》中华书局1956年版
    [88](清)彭定球等:《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年版
    [89](清)永璿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
    [90](清)陈作霖:《金陵通纪》,光绪三十三年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
    [91](清)陈作霖:《金陵通传》,光绪三十年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
    [92](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93](清)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年版
    [94]《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
    [95]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
    [96](清)托津等编:《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台北文海出版社1993年版
    [97](清)允禄等编:《大清会典》(雍正朝),台北文海出版社1995年版
    [98](清)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99](清)曼昭、胡朴安:《南社诗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0](清)梁启超编:《新小说》,上海书店1980年影印
    [101](清)汪惟文,吴趼人编:《月月小说》,上海书店1980年影印
    [102](清)黄人编:《小说林》,上海书店1980年影印
    [103](民国)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
    [104](明)瞿佑:《剪灯新话》,据明嘉靖《剪灯新话句解》本影印
    [105](明)吴敬所:《国色天香》,据明万历二十五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
    [106](明)起北斋赤心子:《绣谷春容》,据明万历金陵唐氏世德堂本影印
    [107](明)余象斗:《万锦情林》,据明万历二十六年建阳余象斗双峰堂本影印
    [108](明)何大抡:《燕居笔记》,据明万历间金陵书林李澄源本影印
    [109](明)林近阳:《燕居笔记》,据明万历间建阳萃庆堂本影印
    [111](明)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据明崇祯四年金陵人瑞堂本影印
    [112](明)杨尔曾:《韩湘子全传》,据明天启三年金陵九如堂本影印
    [113](明)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据明万历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影印
    [114](明)二南里人:《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据明万历二十五年金陵三山道人本影印
    [115](明)清溪道人:《东度记》,据明崇祯八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
    [116](明)佚名:《东西晋演义》,据明万历四十年金陵周氏大业堂本影印
    [117](明)潘镜若:《三教开迷归正演义》,据明万历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
    [118](明)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据明嘉靖元年司礼监本影印
    [119](明)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据明万历十九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
    [120](明)纪振伦:《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志传》,据明万历三十四年卧松阁本影印
    [121](明)李春芳:《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据明万历三十四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
    [122](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据明昌启间吴县天许斋本影印
    [123](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据明天启四年金陵兼善堂本影印
    [124](明)冯梦龙:《醒世通言》,据明天启七年金阊叶敬池刊本影印
    [125](明)陆人龙:《型世言》,据陈庆浩藏明崇祯三年杭州峥霄馆本影印
    [126](明)吟啸主人:《近报丛谭平虏传》,据明末本影印
    [127](明)抱甕老人:《今古奇观》,据明末本影印
    [128](明)施耐庵:《水浒志传评林》,据明万历二十二年建阳余氏双峰堂本影印
    [129](明)陈继儒校正:《春秋列国志传》,据明万历四十三年本影印
    [130](明)墨憨斋:《新列国志》,据明末金阊叶敬池本影印
    [131](明)方汝浩:《禅真逸史》,据明末本衙爽阁藏板本影印
    [132](明)施耐庵,金圣叹评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据明崇祯十四年金阊叶瑶池贯华堂古本影印
    [133](明)长安道人国清:《警世阴阳梦》,据明崇祯元年本影印
    [134](明)无名氏:《祷杌闲评》,据清初本影印
    [135](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据清康熙间金陵王衙本影印
    [136](清)荑秋散人:《玉娇梨》,据清康熙本影印
    [137](清)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据清顺治本影印
    [138](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据清同德堂本影印
    [140](元)长春真人丘处机:《西游原旨》,据清嘉庆二十五年湖南常德府护国庵重刊本影印
    [141](清)吴敬梓:《儒林外史》,据清嘉庆八年卧闲草堂本影印
    [142](清)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据胡适藏乾隆十九年残抄本影印
    [143](清)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乾隆庚辰抄本影印
    [144](清)秦子忱:《续红楼梦》,据清嘉庆四年抱瓮轩本影印
    [145](清)归锄子:《红楼梦补》,据清道光十三年藤花榭重刊本影印以下《古本小说从刊》本,刘世德等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146](明)熊大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题评》,据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影印
    [147](明)凌濛初:《拍案惊奇》,据明崇祯间金阊尚友堂安少云本影印
    [148](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据明崇祯间金阊尚友堂本影印
    [149](明)赵弼:《效颦集》,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50](明)罗懋登著,陆树仑、竺少华校点:《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51](明)吴承恩撰,李贽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52](明)无名氏,程毅中点校:《轮回醒世》,中华书局2008年版
    [153](清)牢骚子:《南朝金粉录》,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154](清)陈少海《红楼复梦》,岳麓书社2003年版
    [155]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
    [156]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157]刘世德等主编:《古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版
    [158]周光培主编:《宋代笔记小说》,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59]周光培主编:《明代笔记小说》,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60]周光培主编:《清代笔记小说》,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61]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6年版
    [162]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63]齐鲁书社:《清代笔记丛刊》,齐鲁书社2001年版
    [164]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65]王钟翰主编:《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166]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67]上海古籍出版社:《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68]王重民编:《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69]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70]王伯敏:《中国版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版
    [171]陈义钟编校:《海瑞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
    [172]一粟:《红楼梦卷》,中华书局1963年版
    [173]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
    [174]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75]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
    [176]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77]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78]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
    [179]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80]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
    [181]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齐鲁书社1983年版
    [182]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83]吴新雷、黄进德:《曹雪芹江南家世考》,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84]杜信孚:《明代版刻综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185]魏隐儒:《中国古籍印刷史》,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186]谭正璧:《古本稀见小说汇考》,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187]侯忠义,王汝梅:《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88]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
    [189]张涤华:《类书流别》,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90]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91]朱一玄:《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92]刘辉:《<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93]吴敢:《张竹坡与金瓶梅》,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94]韩锡铎等:《小说书坊录》,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95]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齐鲁书社1987年版
    [196]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97]安平秋、章培恒:《中国禁书大观》,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
    [198]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199]江苏社科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
    [200]周天:《中国前小说性格描绘史稿》,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201]刘荫柏:《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02]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03]赵国璋等主编:《文献学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04]陈平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05]陈大康:《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湖南出版社1993年版
    [206]陆树仑:《冯梦龙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207]周芜:《金陵古版画》,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208]江澄波等:《江苏刻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09]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版
    [210]程毅中:《中国古代小说流派漫话》,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211]成复旺主编:《中国美学范畴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12]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213]林金树:《明帝列传·万历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214]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215]萧相恺:《宋元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16]齐裕焜:《明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17]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18]王桂芳:《金陵文化概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19]徐朔方:《小说考信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20]谢水顺、李埏:《福建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21]郑振铎:《郑振铎全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222]郑振铎:《西谛书话》,三联书店1998年版
    [223]刘世德:《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224]胡从经:《胡从经书话》,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225]林辰:《神怪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26]曹亦冰:《侠义公案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27]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28]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29]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
    [230]薛亮:《明清稀见小说汇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31]林岗:《明清之际评点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32]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齐鲁书社1999年版
    [233]周心慧:《古本小说版画图录》,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234]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235]黄霖,韩同文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36]唐大潮:《明清之际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237]张发颖:《中国家乐戏班》,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238]于沛主编:《史学理论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39]向楷:《世情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40]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1]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2]吴晓东:《记忆的神话》,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243]杜信孚,杜同书:《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线装书局2001年版
    [244]龚杰:《王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5]章培恒、王靖宇主编:《中国文学评点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46]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47]叶树声、余敏辉:《明清江南私人刻书史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8]薛冰:《插图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49]徐保卫:《李渔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50]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1]朱一玄,刘毓忱:《儒林外史研究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53]孙立群:《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54]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5]陈文新、鲁小俊、王同舟等:《明清章回小说流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6]李忠明:《17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编年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7]赵前:《明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258]沈新林主编:《明代南京学术人物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9]葛永海:《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0]方志远:《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中华书局2004年版
    [261]胡胜:《明清神魔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2]宋莉华:《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3]高玉海:《明清小说续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4]王旭川:《中国小说续书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265]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6]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67]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8]苗怀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9]邱江宁:《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270]李明军:《禁忌与放纵--明清艳情小说文化研究》,齐鲁书社2005年版
    [271]许振东:《17世纪白话小说的创作与传播: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2]陈时龙:《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1522-162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3]朱万曙、徐道彬:《明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版
    [274]陈宝良:《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75]徐学林:《徽州刻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76]龚翰熊:《文学智慧--走近西方小说》,巴蜀书社2005年版
    [277]程毅中:《明代小说丛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8]韩结根:《明代徽州文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9]李梦生:《中国禁毀小说百话》,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280]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
    [281]陈大康:《古代小说研究及方法》,中华书局2006年版
    [282]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83]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84]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285]周汝昌、严中:《江宁织造与曹家》,中华书局2006年版
    [286]程章灿:《旧时燕--一座城市的传奇》,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版
    [287]戴伟华:《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中华书局2006年版
    [288]蔡仁厚,郑晓江:《王学流衍》,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89]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
    [290]王进驹:《乾隆时期自况性长篇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1]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92]首都图书馆:《古本小说版画图录》,线装书局2006年版
    [293]陈文新主编《中国文学编年史》 “明中期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94]陈文新主编《中国文学编年史》 “明末清初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95]戚福康:《中国古代书坊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96]熊小明:《中国古籍版刻图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97]冯其庸,叶君远:《吴梅村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298]蔡向升、杜雪梅主编:《杨家将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99]刘锋:《<圣经>的文学性诠释与希伯来精神的探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0]蒋星煜:《海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01]程国赋:《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中华书局即刊
    [302](苏联)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303](德)U.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04](美)艾略特著,王恩衷编译:《艾略特诗学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305](英)伊恩·瓦特:《小说的起源》,三联书店1992年版
    [306](俄)M·巴赫金:《巴赫金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7](秘鲁)略萨著,赵德明译:《谎言中的真实》,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08](美)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三联书店2004年版
    [309](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310](美)史景迁:《曹寅与康熙》,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版
    [311](俄)瓦·叶·哈利泽夫:《文学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小说观及其原因探析》-《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第1期
    2、《焦竑与明代金陵地区的通俗文学》-《华侨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3、《中晚唐幕府文人交游与创作的政治功利性》-《船山学刊》2007年第4期
    4、《阳明心学对明代通俗小说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名作欣赏》2008年第2期
    5、《明代坊刻本通俗小说版画“话语”功能的“多声部”特征》-《暨南学报》2008年第6期
    6、《留都南京对明代神魔小说流派形成的开端意义》-《明清小说研究》(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