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存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茅盾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颇有建树的一代宗师。他涉足及广,现当代文学史、报刊史、翻译史、思想史、革命史都曾留下他的足迹。而作为一位杰出的男性作家,茅盾创造出了在现代文学长廊中熠熠生辉的时代女性形象系列。
     茅盾早年就曾致力于对妇女解放问题的研究,而且他还积极投身于妇女运动的实践中,是妇运的领导者之一,由此使得他早期的妇女观具有实践性、理论性、政策性兼而有之的特色。纵观茅盾早期的妇女观,他就时代女性的思想实质、伦理道德、实现途径这三个方面对妇女解放问题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尽管其中也存有种种不和谐之处。
     除了在理论上关注女性问题,茅盾还在小说中创造了时代女性形象系列。而我选取《蚀》、《虹》、《野蔷薇》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茅盾对时代女性的塑造,以及他在他的女主角身上所闪现出来的那种复杂矛盾的心绪:尽管在作品中他大多采用的是女性视角,但是男权意识却不时现身,成为他难以跨越的障碍。
Mao Dun, a forerunner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lso made his contributions in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hought, revolution, newspaper and magazine. As an outstanding male writer, he created a series of distinctive woman characters of that age.
    Being one of researchers and the leaders of woman emancipation movement in his early years, Mao Dun gained his viewpoints on woman from the practice, theory and policy. And he made a close and extensive examination on the issue of women's liberation in the aspects of: thought, ethics and way-out, some flaws were there though.
    Besides th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 a serious of woman characters in that age were created, with characters from Erosion, Rainbow, Wild 梤ose for the case study, this thesis tries to explore Mao's women characters and his complicated sentiments reflected in those characters. Although he wrote from women's perspective, his patriarchal consciousness kept surfacing, which actually is an insurmountable blockage for him.
引文
[1][40][41][42][44][45][50][51][53][63][64][65][72][73][74][82][88]茅盾:《茅盾论创作》,p45,p3,p4,p28,p30,p45,p4,p4,p31,p32、36,p36,p16,p4,p37、43,p48、49,p50,p49,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2][3][4][11][19][21][23][30][31][38][39][55][56]茅盾:《茅盾全集》第15卷,p258,1M29、432,p179,p40,p324,p53,p39,p258、263,p261、263,262,p1,p432,p306,p306—30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5][6][7][8][10][12][13][16][18][20][22][26][29][32][33][34][35][36][37]茅盾:《茅盾全集》第14卷,p232、233,p63,p194、187,p63、64,p206,p63,p123、120,p90,p331,p331,p59、58、61、62,p121,p128,p333,p289、128、159,p123、126、68、246,p244、136、246、245,p120、121、138、123,p52、8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9]着重号为编者所加。或许是出于一个女性的敏感,在我看来,茅盾的观点不免有些嫌疑:以男性的标准作为衡量妇女是否获得解放的依据,男权意识遂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来。体现了茅盾作为一个男性,不自觉的在性别身份上所感受到的优越感。或许茅盾只是把女性作为一个抽象的、社会的人来看待,而无视这样一个事实:女性不仅仅是人,同时还是一个女人,有其性别特点及其特有的女性气质等等,这是不能被忽略的,否则女性还是有被社会异化的危险。在1920年2月茅盾所写的《男女社交公开问题管见》他甚至提出女性应和男性穿同样的服装,而这样做的结果则很有可能抹煞女性的本来面貌,淹没女性的声音,使女性从一个极端划向另一个极端——在男权社会统治下的逆来顺受转向具有男性气质的男性化的女人。女性始终走不出男性的阴影。
    [14][15][27][28]转引自李小江《重理“宗师”遗产》,《读书》2003年第9期
    [17]胡适:《易卜生主义》,p72,《中国文论选·现代卷(上)》,王运熙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24]福柯:《规训与惩罚》,p155,156,三联书店1999年版,刘北成、杨远婴译
    [25]鲁迅:《伤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43][59][70]茅盾:《读〈倪焕之〉》,《茅盾全集》第19卷
    [46][48][54][58][60][66]茅盾:《茅盾全集》第1卷,423,p71,p139,p29,p213、214
    [47][49][52][7][76]茅盾:《茅盾全集》第34卷,p382,p385,p362,p421,p421,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57]鲁迅:《娜拉走后怎样?》,《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61]旷新年:《1928:革命文学》,p341,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2]梁敏儿:《零度的描写与自然主义——茅盾小说中的女性描写》,p166,《文学评论》2002年第5期
    [67][87]陈幼石:《茅盾〈蚀〉三部曲的历史分析》,p176,2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68]茅盾在专门介绍著名妇女问题专家爱伦凯的“母性论”的文章中这样说:“母性具有广大无边的力,他的本性,是‘授予’,是‘牺牲’,是‘扶益’,是‘温柔’……‘一切的创造都原出于母’,……利他主义的根即伏在母性内”,“在母性之爱的烈焰下”,“灵肉的冲突,利他和利己的冲突……都消融为一”;如果“因为妇女运动影响到妇女的知识使轻视母职,尊贵的母性,要受了障碍,不能充分发展。这是将来世纪极大的隐忧。”《爱伦凯的母性论》,第14卷,p168,169,171作为五四时期提倡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的茅盾对“母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上述所引的这一段议论大约可以说是自有妇女运动以来最早的对母性失落所含的隐忧吧。茅盾在此对“母性”大加尊崇,不禁令人觉得那是一种(?)于男权框架的对未来女性的设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与男性的苛求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方面妇女要走出家庭,另一方面又不能丢失传统母性。
    [69](美)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p148,江
    
    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5]《外文版〈茅盾选集〉序》,《茅盾专集》第1卷,p953,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7][79][80][81]茅盾:《茅盾全集》第2卷,p6,p209,p4,p12,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78]波伏瓦曾在《第二性》中说:“那些试图改变命运的女人,不想受她们特质的局限,不想被它战胜,而是想战胜它。即使她们干预了世界事务的发展进程,也还是和男人一致的,也还是在根据男人的观点。”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年版,p150
    [83][85](法)波伏瓦:《第二性》,p205,225,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年版
    [84][86]茅盾:《茅盾全集》第8卷,p50,p164,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89]孟悦、戴锦华合著:《浮出历史地表》,p34,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1]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1999年版
    [2] 王德威:《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茅盾研究——第七界年会论文集》,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4] 谭正壁:《中国女性文学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5] 俞兆平:《写实与浪漫——科学主义视野中的“五四”文学思潮》,上海三联2001年版
    [6] 乐黛云:《跨文化之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 丁尔纲:《茅盾序跋集》,三联书店1994年版
    [8] 《茅盾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9] (法)波伏瓦:《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年版
    [10] 旷新年:《1928:革命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 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三联书店2000年版
    [12] (美)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姜涛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3] 陈幼石:《茅盾〈蚀〉三部曲的历史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4] 李方平:《茅盾文学创作的成就与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关系述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2期
    [15] 周昌义:《茅盾“五四”文学理论与“五四”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9期
    [16] 李岫:《茅盾与新文学的进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9期
    [17] 丁尔纲:《茅盾的婚恋变故——〈茅盾评传〉片段》,《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3期
    
    
    [18] 曹安娜:《矛盾的魅力——茅盾的小说世界及其审美心理特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1期
    [19] 王嘉良:《论“茅盾传统”及其对中国新文学的范式意义》,《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1期
    [20] 曹书文:《男权意识与女性话语的艺术整合——茅盾小说创作新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3期
    [21] 白薇:《现代女性步履的真实文本——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同时代女性作家创作的比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22] 李玲:《男性想象与男性立场——茅盾前期小说中的性别意识分析》,《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