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犯罪原因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聚众犯罪这一概念首先是由我国刑法学界首创提出,在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台湾法学研究中都有涉及到那此类犯罪行为的规定,但并不适用这一名词。聚众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共同犯罪形态,它来源于我国1979年刑法的规定,1997年刑法分则中存在一些聚众犯罪行为的具体法条规定,但这些条文规定并不明确,在司法实践适用中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性。近年来,我国刑法界对此类犯罪从刑法学的角度进行了教为丰富的研究。聚众犯罪行为是非常大的一类犯罪,但是,我国的刑法学界却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因此,笔者在细心研读法条和各位专家的理论研究中上,从聚众犯罪产生原因的角度,吸收借鉴他人成果,整理、分析了导致聚众犯罪这类行为发生的各种原因。为减少此类犯罪,支持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切实有效的意见。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聚众犯罪的概述。以1997年刑法分则关于聚众犯侵害的对象罪的法律条文和各位专家研究聚众犯罪的理论为基础,吸收借鉴他们的观点,比较、分析、总结出总结的对与聚众犯罪概念的理解。并将法律规定的聚众犯罪所侵害的对象进行行为分类。
     本文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是对发生聚众犯罪的原因进行分类。为本文系统的分析此类犯罪,按照一定标准划分原因类型并提出原因分类的价值。
     本文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根据前一部分的分类,论述了诱发聚众犯罪产生的具有因素,更加详细的介绍此类犯罪产生的条件和要素。
     本文第四部分主要内容是笔者研究聚众犯罪的意义所在。为完善我国聚众犯罪体系提供力量,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发展。
First, the concept of mob crime by criminal law scholars first put forward in the common law, civil law and legal research in Taiwan Are involved in criminal behavior to that of such provisions, but does not apply to this term. Crime mob crime as a special joint Form, it comes from China's 1979 criminal law, criminal law in 1997, there are some specific crime mob law of Provisions, but these provisions are not clea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judicial practice have great discretionary nature. In recent years, China's Criminal Law Community for such crimes from the criminal law point of view of teaching as a wealth of research. Crime mob is a very large class of crime, but Is that our criminal law scholars are still not established a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Therefore, I carefully studied law in the special section and you Theoretical study of h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auses of crime mob, assimilate the results of others, collation, analysis led to mob Crimes such acts occur for various reasons. To reduce such crimes, to support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to provide effective Views.
     The first part is mainly an overview of the content of mob crime. In 1997 criminal law committed against the object of the crime of mob law Provision of experts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rime mob, assimilate their point of view, compare, analyze, summarize the summary Crime mob 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And the law of the mob crimes against the object behavior classification.
     This second part of the main gathering place i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causes of crime. This systematic analysis of such crimes, according to Certain types of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and give reasons because the value of classification.
     This third part of the main part of the contents of the previous classification, discussed the cause with factors generated by crime mob, more detailed .The introduction of such crimes have the conditions and elements.
     This is the fourth part of the main author of the significance of crime mob. To improve our system to provide power mob crime, Building of harmonious social development.
引文
①【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4页。
    ②张靖波:《云南边疆女性毒品犯罪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法制与社会,2010年1月(中),第189页
    ③张靖波:《云南边疆女性毒品犯罪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法制与社会,2010年1月(中),第189页
    ④参见《邓小平文选(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55页
    ⑤参见《邓小平文选(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55页
    ⑥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52页
    ⑦【意】加罗法洛著,耿伟、王新译:《犯罪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7页。
    ⑧参见张小虎:《转型期中国社会犯罪原因探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0页
    ⑨参见吴大华等:《犯罪与社会》,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页
    ⑩⑩杨东平:《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恐怖主义犯罪问题》,浙江大学,2009年6月,第25页
    11 11杨东平:《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恐怖主义犯罪问题》,浙江大学,2009年6月,第28页
    12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8页。
    13参见俞雷主编:《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总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页。
    1、张明楷:《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陈兴良:《共同犯罪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4、李宇先:《聚众犯罪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2004年版
    5、张小虎:《转型期中国社会犯罪原因探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张远煌:《犯罪学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7、刘子富:《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启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
    8、康树华:《犯罪学通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年版
    9、吴志刚:《青少年犯罪学新论》,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澳】阿伦·皮斯(著)贾宗谊卢爱君(译):《身体语言》,北京:新华出版社200年版
    11、黄风(译):《最新意大利刑法典》,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2、台湾司法行政部刑法研究修正委员会(译):《各国刑法汇编》(下),台北:台北监狱印刷厂1981年版
    13、徐留成(译):《蒙古国刑法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魏平雄赵宝成王顺安主编:《犯罪学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罗大华主编:《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石经海:“首要分子与主犯关系新论”《现代法学》2000年第22卷第6期
    2、叶志刚:“聚众犯罪的本质特征与分类”蔡墩铭主编:《刑法分则论文选集》,台北:台湾五南华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
    3、赵蕴哲:“聚众犯罪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4、纪英文:“论聚众犯罪”,中国西南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
    5、殷惠君:“聚众犯罪基本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3月
    6、张巧芳:“聚众犯罪若干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7、常青:“聚众犯罪若干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9月
    8、江宜怀:“解析群体性事件中的‘聚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9、杨东平:《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恐怖主义犯罪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
    10、陈和坤:《论从亚文化视角构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战略》,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7年11月
    11、刘小军:《论精英犯罪》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
    12、李文婷:《女生群体暴力行为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那年3月
    13、张印:《城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法社会学研究——以贵阳市为个案》,贵州大学2007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10月
    14、宋青:《环境犯罪原因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3月
    15、侯艳芳:《环境犯罪构成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16、俞蓉蓉:《反社会人格特征的结构及其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10月
    1、罗新安:《缺钙: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生理因素》,载《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2002年第5期
    2、杨光辉:《上访衍生犯罪的原因与对策》,载《法制与社会》2009年8月
    3、张秋芳:《突发性聚众暴力犯罪的构成要件探析》,载《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6期
    4、郭晓丹:《突发性聚众暴力犯罪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载《法制与社会》2007年4月
    5、董春然:《论聚众淫乱罪之非犯罪化——以南京一副教授组织换妻为例》,载《西南大学科技学报》2010年12月第27卷第6期
    6、彭辅顺:《聚众犯罪的立法检讨与改进》,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5月第3期
    7、徐跃飞:《聚众犯罪若干为题研讨》,载《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2月第10卷第期
    8、姜小川汪志飞冯婕:《青少年犯罪的宏观环境因素分析》,载《法学杂志》2010年第12期
    9、蔡超徐丽莉:《针对区域聚众性犯罪的调查报告》,《中国检察官》,2009年第11期
    10、江学:《近年来严重暴力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载《犯罪研究》,2007年第4期
    1、黄昱(责任编辑):《国企改制引发群体事件的分析及对策》,新浪网2011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