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也是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是沟通学校管理与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桥梁。建设一支优良的学生干部队伍,将对于高校党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认真履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校学生干部群体的结构、素质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理论基础薄弱,理论成果较少,指导实践乏力。因此,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便成为高校实践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本选题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系统分析、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和多学科透视的方法,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为理论支撑,系统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和主要成就,借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针对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系统地探讨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理论创新的若干内容。全部论文由导论、正文、参考文献和后记构成。导论和正文要点如下:
     导论是开篇,主要阐述本论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评述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确立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对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说明。本论文认为,总结、提炼、归纳理论界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新特点进行创新和发展,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可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理论,并在实际工作中增进人们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反思透视能力,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章,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界说。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等教育发展、学校稳定和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学生“三自”活动几个方面分析进行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阐释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相关的基本概念,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主体、客体、原则、内容、途径、评价等六个主要要素进行分析。
     第二章,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理论指导与知识经验借鉴。主要从政治导向、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指导;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青年人的论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理论以及高等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中获取理论指导;从人才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借鉴知识,并介绍和借鉴了国外及港台地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青年工作的相关经验。
     第三章,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考察。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丰富的历史文献,回顾了我国高校学生组织及学生干部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变迁,总结归纳了我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取得的主要成就。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了共产党的领导和共青团的指导,始终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学生的成长成才,特别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建设,加强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制度建设,突出了对学生干部工作的具体指导,这些都是我们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同时,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高校学生组织系统;建立了系列学生干部工作和管理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干部教育培养经验;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及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素质优良和作风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创立了丰富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理论成果。
     第四章,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采用系统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和访谈内容分析,阐明了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结构状况、素质状况、工作状况和队伍建设状况,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本论文认为,新时期高校高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重视不够、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重人治轻制度落实、投入不够、科学性规划性不强、主体素质不适应等六个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在观念和认识上的错位、缺位和越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容缺乏条理性、系统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方法手段滞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体制不健全等。问题的明确为提出解决措施找到了现实依据。
     第五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系统全面地分析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策略。本章主要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等四个方向着手,认真分析各个环节的内涵、特征和原则,提出了具体措施,从系统论的角度建构了“从观念到行为”、“从制度到措施”的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策略体系。本论文认为,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价值观、任务观、主体观和质量观,增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尊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多样化的需求;从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意识建设、能力建设和班级建设等四个方面系统构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容体系;在方法上要注意建设的整体性、层次性,同时要加强梯队建设、阵地建设和专业化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选拔任用机制、教育培养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反馈调节机制和保障机制。
College student cadres are not only the object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 but also the helpful assistant to the counselors and teachers. They are the bridge between the college and the students. A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highly quality, hardly styl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is an irreplaceable key role in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ng,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college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working.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highly education changed from the excellent to the normal, many new situation and problem has emerged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and the structure and quality of the members of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has changed a lot. And at the other aspect, there is neglect of the theory research of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 construction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relevant result is weak theory base, less theory research, and powerless guidance. So, further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new college student cadres become of the new topic of the college practical researchers and the ideological pedagogy researchers.
     The paper takes the documental research, practical research, systematical research, history and logic research and multiscience research, based on the modern ideological pedagogy and highly education theory, systematically concludes the history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 of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pedagogy from the foundation to the reforming and opening, references to the theory of college affairs management from foreign countries and Hong Kong, Macau and Taiwan, systematically discussion some asp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according to the new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in new times. The article includes introduction, text, reference and postscript. Introduction and text are as follows:
     The Introduction is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It stat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 of the topic. The introduction briefly gives the line and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and explains the research method used in the thesis. The author states that the new theory of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ng, combin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al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ng and the new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 times, may further enrich the theories of the ideological educating, but may als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judging, and perspective ability in college student cadres instruction. Thus, the aimlessness and randomness may decrease, while the objectiveness and effectiveness may increase.
     Chapter I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Analysis the significance in university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which contains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stability and harmony of college,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educating and several aspect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hree-self" activities, is a statement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This part mainly explain basic defi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analysis six el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subject, object, principle, content, way and evaluation.
     Chapter II the ideological theory guidance and knowledge experience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in new times. The article mainly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Socialist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the rule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mis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s described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cadres troop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Get theory guidance about party cadres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ion of young people, mode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and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classic Marxist writers; To learn from the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theory from the talent, management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s well as foreign affairs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hapter also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ways and experi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affairs management and young people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Hong Kong and Taiwan.
     Chapter III gives a history review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author retraces the history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llege student organization and student cadre system, by Literature Studying to look at abundant history documents, and concludes the experience and mainly achievements of the our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states that, since Reforming and Opening, our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is alway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consistently serves the college key work and the growth of the students, especially focuses on the quali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emphasize the guidance to the student cadres, and enhanc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These are our precious experience. Meanwhile, The achievements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includes:complete college student organization system, a series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fruitful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ultivate experience, sound progress of college talent cultivate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and abund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college educating and managing.
     ChapterⅣanalysis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situation in new times. By using systems analysis method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hen the article reveals the structure, quality, working and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new times college student cadres by statistics data of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summarizes the mainly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At last,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it is urgent to renovate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The article points out in new times, there are five primary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that is inadequate attention, lack of funds, subject low quality, incomplet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poor scientific and normative. And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are the deviation in the concepts and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vague object, dispersive content, lagging method from the situation, and defective working mechanism and system.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problems provides real evidence for the solutions.
     ChapterⅤ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article, which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states the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in new time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we should innovate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idea from four aspect, that is values, task, subject and quality, The chapter seriously analysis the intension, characteristic and principle of all section from the definition, content, ways and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and raises the innovation, specific measures and a new strategy system for the new times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from a system theory, which is from a conception to the movement, and from the system to the measurement. This paper believe that we need to innovate concept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is establishing a student-centered 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 cadre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 team efforts, and respecting the various demands of college students' cadres.set up the content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from four aspect, that is work consciousness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use the integration, hierarchy, echelon and position construction,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mechanism, education mechanism, Incentive Constraint mechanis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 feedback and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ion.
引文
①王绍光、何建宇.中国的社团革命——中国人的结社版图.浙江学刊.2004.6:71-77.
    ①诞生性(natelity)和有死性(mortality)是人类存在最一般状况。在汉娜.阿伦特的理论体系中,诞生性是指与人类的这种最一般状况密切相联的劳动、工作以及行动所承担的“为作为陌生人来到这个世界上 的、源源不绝的新来者,提供和维护世界”的责任。(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2)
    ①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傅季重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00.
    ②丹纳赫.斯奇拉托.韦伯.理解福柯.刘瑾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19.
    ①刘正谈、高名凯、麦永乾、史有为编.汉语外来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② Khubilai“干部”的翻译、日语来源及其它.http://blog.163.com/rhineale@126/blog/static/32326847200911562345502/.2009-12-5/2010-2-12日.
    ③张鸣.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①苏联大百科全书.第14卷.第3版.三联书店1956:575。
    ②新编现代汉语词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358.
    ①吕鹏.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学生干部群体及学生干部制度.当代青年研究.2001.4:15.
    ②陈德文、李志主编.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导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③赵康太主编.新时期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45.
    ④韩学锋主编.扬帆起航:体育大学生入学教育.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0:131.
    ⑤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2006年8月30日.
    ⑥关于高校学生干部与大学生骨干概念的辨析详见下文。
    ⑦相关论述详见本文第三章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⑧短语,也称词组,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起来构成的表达一个独立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偏正短语是一种短语类型,它通常包含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限制说明后一部分的,有时也可以进行描写性的说明,其实也是一种限制。
    ①方舒主编.最新高校系主任工作实务全书.第1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174.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②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5.
    ③李文成主编.大学生特殊群体行为研究.重庆出版社.2004.3:128.
    ④冯广将.论大学生骨干的培养.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2.
    ⑤中青发[2007]27号《关于印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2007年10月16日.
    ①陈德文、李志主编.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导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12.
    ②刘明瑛著.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生出版社.2006:1-4;陈德文、李志主编.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导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13-15.
    ①陈慧华.高校学生干部工作概论等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28
    ②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①高飞、刘志伟、吴强主编.学生干部工作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②石国亮主编.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教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③陈德文、李志主编.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导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①学生干部队伍类型的划分与上文高校学生干部类型的划分具有一致性,具体分类参照学生干部的分类标准。
    ②简化论是社会研究方法中的一个名词,指用个体层次资料揭示宏观层次的现象。
    ③熊磊.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11月.
    ④张仰飞、魏萍等.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江苏高教.2004.3.120-121.
    ①聂强.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②相关归纳参见: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编.立德树人新世纪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论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256-260.
    ③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胡锦涛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人民网.
    网络地址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11705859.html.2010-5-27/2011-7-7.
    ①王培根主编.产学研合作教育.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
    ②李建强、陈鹏、黄海洋.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定位审视.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2.
    ①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165-166.
    ②周强在全国加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共青团中央编.中国共青团年鉴2006.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61.
    ③王维.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4.12:30-31.
    ①杜兰晓等编著.迈向成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科学出版社.2007
    ②陈德文、李志主编.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导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55.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119.
    ①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87-588页.
    ②同上.第588-589页.
    ③吴华钿、林天卫.教育学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④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
    ①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33.
    ②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
    ③王小锡、张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及其体制创新理念——从“产学研”联合视角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刊于张雷声、梅荣政、钟明华主编.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第一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8.
    ①列宁.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210.
    ②列宁.必将到来的灾祸和无边无际的诺言.列宁全集.第24卷第398-399页.转引自干部党建理论读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224.
    ①列宁.关于准备党代表大会给俄共各级组织的信.列宁全集.第30卷第369—370页.转引自干部党建理论读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224-225.
    ②列宁.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列宁全集.第犯卷第505页.转引自干部党建理论读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225.
    ③参见马克思、恩格斯.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435—436.
    ④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红军学院学员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373.
    ⑤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458-460.
    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255.
    ⑦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第416页.
    ①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组织局.党的组织工作问答:24.转引自:孟祥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39.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225.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193.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146.
    ⑤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l/10/20000529/80735.html,2000-12-29/2011-9-7
    ⑥胡锦涛:凭实绩使用干部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http://cpc.people.com.cn/GB/164113/15049588.html.2011-7-1/2011-9-7.
    ①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136-137.
    ①傅树京主编.高等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5.
    ②潘懋元.高等教育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6.
    ③傅树京主编.高等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5.
    ④王通讯.王通讯人才论集(第二卷).人才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
    ①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5.
    ②小詹姆·唐纳利等.管理学基础——职能·行为·模型.中国人民出版社.1982:18.
    ③周倩.中美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比较分析.美中教育评论.2005.2:58.
    ④ Huisman, Jeroen, and Maassen, Peter, eds.(2001).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 State. Kidlington: Elsevier Science Press, pp.16.
    ①张家勇.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比较教育研究.2004.4:82.
    ②同上.
    ③姜安心.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学生事务工作目标研究.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0.
    ①孙健敏、李原.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
    ②理查德·霍尔.组织:结构、过程及结果.张友星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4.
    ①沈维凤主编.高校学生干部工作概论.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12.
    ②冯培.从班级到团队:高校学生组织模式的重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66.
    ③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实际.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6.
    ④原名圣约翰书院(Saint John's College),是由是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而成。(上海圣约翰大学校史编辑委员会组编.徐以骅主编.上海圣约翰大学1879-195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5:8.)1950年12月,圣约翰大学正 式宣布与美国圣公会脱离关系。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文、理学院主要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圣约翰医学院与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后改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5年改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圣约翰大学原校址则交给新成立的华东政法大学。(百度百科,网络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344831.htm.2011-7-10)
    ①上海圣约翰大学校史编辑委员会组编.徐以骅主编.上海圣约翰大学1879-195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5:116-117.
    ②邵鹏文.中国学生运动简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13.
    ③蒋志彦、翟作君.中国学生运动史.学林出版社.1996.5:6.
    ①沈千帆主编.社团人——来自北大的青春故事.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5:27.
    ②同上.第28-29页.
    ③尹冬梅、丁力主编.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时事出版社.2009:48.
    ④罗家伦.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新浪文化http://www.sina.com.cn.2011-7-10.
    ⑤黄延复.水木清华: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06.1919年1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自治会”正式成立.
    ⑥前身是中华民国学生联合总会,1949年3月1日,中华全国学生第十四届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学联)。
    蒋志彦、翟作君.中国学生运动史.学林出版社.1996.5:107-108.
    ②王玉洁等编.学生管理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44.
    ③陈元晖.中国现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5:130~131.
    ④杨立德.西南联大的斯芬克司之谜.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236-242.
    ①陈莉.中国大学生组织发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高等教育学博士论文.
    ②郑登云.中国高等教育史(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90-91.
    ③程晋宽.“教育革命”的历史考察:1966-1976.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194-195
    ①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8.
    ②黄宇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论要.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1:67.
    ③1985年9月以纪念九一八事变、抵制日货为导火索,从北京大学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学潮;1986年12月下旬,北京、上海等地大学生又爆发学潮,并迅速从校内扩大到校外。在平息了两次学潮之后,邓小平在1986年12月30日发表《关于当前学生闹事问题的讲话要点》,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1987年1
    ①董鹏中主编.精英之门——高校学生干部实训教程.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49.
    ②潘光旦.清华早期的学生生活.钟叔河、朱纯.过去的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①苏云峰.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11——929.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15.
    ①杨贤江全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转引自马小洁主编.管理、服务与引领——高等学校学生事务国际学术研讨会(ISSA 2005)文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11.
    ①兰树林.重视高校学生干部的作用、选拔与培养闭.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89.
    ①编辑新闻简评.学生干部——一条从政的传统捷径[N].新闻周刊.2002.11:30.
    ②刘绍武等主编.校园先锋之路——怎样做一名优秀大学学生干部.出西经济出版社.1999:1.
    ①吴俊清、张林狮等.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57-158.
    ①王浦.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322.
    ①范思立主编.素质教育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61.
    ①在对R学院学生会副主席Y同学访谈过程中,他指出很多学生活动做的好坏优劣,大多取决于学校领导或各职能部门领导的脸色好坏。所以,才有了学生干部队伍中流传的“领导笑了,我们就可以笑了”的说法。
    ②刘献君.文化素质教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26.
    ③王建明、何永东、隋达华主编.跨世纪教育探索.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491.
    ④王明钦、贾少鑫、乔石豪.塑造大学生先进群体的理论与实践.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223-224.
    ①冯维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重庆出版社.2006:40.
    ②张凤编著.大学生就业与发展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86.
    ①薛艳、朱宁.“大五”人格模型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启示.教师教育研究.2005.2.
    ②张瑜.论高校学生干部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4:77-78.
    ③周贤君,赵佳荣,陈钦华编著.大学生成才导航.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74-75.
    ①刘丙元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大学生思想观念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网络地址:httn://www.cvcs.org/Article.asp?Categort=1&Column=422&ID=12073.2009-9-12/2010-3-20.
    ②姚锋编.高校学生干部素质修养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64.
    ③杨德广.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八大转变.教育学研究.2008.4.
    ④李江源.论我国大学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高教探索.2004.2.
    ①吕鹏.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学生干部群体及学生干部制度.当代青年研究.2001:4.
    ①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431.
    ②任彤玫.绵阳高校团建工作调研报告.绵阳共青团网http://www.mygqt.org.cn/News_View.asp?NewsID=673. 2008-01-04/2011-07-02.
    ③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436.
    ④同上,第431页.
    ⑤同上,第406页.
    ①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458-460.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119.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294.
    ①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40.
    ① Robert Coles.The Moral Intelligengce of Children:How to Raise a Moral Child.1999.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329.
    ②李德顺.价值学大词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925.
    ①巴甫洛夫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16.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8.
    ①文首文.职业学校学生干部队伍梯队建设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02.13:60.
    ①《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1083.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582.
    ③吴忠民、谢志强.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75.
    ④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3.
    ①薛丹.论新时期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②赵新龙.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4.
    ①桂娟.论高等学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①田正学.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理论研究.2003.2.
    ②柯志刚.浅谈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12.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至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选集》(第一至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4]《邓小平文选》(第一至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5]《江泽民文选》(第一至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
    [6]邱伟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
    [7]陆庆壬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8]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
    [9]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0]罗洪铁著:《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1]罗洪铁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
    [12]罗洪铁、董娅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
    [13]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
    [14]张耀灿、郑永廷等主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
    [15]项久雨著:《思想政治价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6]郑永廷主编:《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7]沈壮海著:《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18]罗洪铁主编:《人才学原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19]罗洪铁主编:《现代人才资源开发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
    [20]徐颂陶、罗洪铁著:《马克思主义人才论》,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
    [21]叶忠海:《普通人才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22]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3]王瑞荪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4]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5]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6]周从标著:《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7]刘新庚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
    [28]戴钢书著:《思想政治教育统计研究方法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
    [29]赵康太主编:《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30]黄蓉生著:《西部地区青年大学生政治行为研究报告》,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31]杜兰晓等编著:《迈向成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科学出版社,2007年
    [32]陈德文、李志主编:《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导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
    [33]杜德新主编:《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
    [34]高飞、刘志伟、吴强主编:《学生干部工作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35]姚锋编著:《高校学生干部素质修养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36]刘明瑛著:《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生出版社,2006年
    [37]中国科大团委编印:《学生干部谈学生工作》,1985年
    [38]严中华等主编:《大学生自我管理技能开发》,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9]蒋秀明等主编:《一流大学生培养工作新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40]李卓宝等主编:《坚持与超越----理工科大学培养人才的基本特征及其途径的研究与试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
    [41]余际从等主编:《愿你是21世纪的栋梁----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理论与实践》,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年
    [42]沈维凤主编:《高校学生干部工作概论》,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
    [43]石国亮主编:《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教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
    [44]曾照烨、王凌彬主编:《高校学生干部》,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45]陈慧华等主编:《高校学生干部工作概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46]陈忠禄等主编:《当代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导论》,印刷工业出版社,1999年
    [47]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8]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49]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50]刘红委、牛殿庆主编:《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教育》,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
    [51]刘恒儒、魏岚、李玉潮主编:《大学生成才培养新探》,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52]郭忠孝、赵永吉、高云主编:《当代大学生成才成功与心理健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
    [53]张进辅著:《现代青年心理学》,重庆出版社,2002年
    [54]黄希庭、郑涌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5]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56]潘懋元、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
    [57]常健编著:《现代领导科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
    [58]《中共中央《1996年-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及邓小平、江泽民论干部队伍建设》,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
    [59]袁训忠主编:《建设跨世纪高素质干部队伍---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
    [60]张晓燕著:《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
    [61]李民著:《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62]孟祥馨著:《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63]蔡国春著:《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
    [64]杨国洪、施颂华著:《香港高等院校学生事务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5]方巍著:《分化与整合:学生事务管理组织发展比较研究》,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年
    [66]冯刚、赵锋编:《走进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7]李志祥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德育工作二十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68]宫志峰著:《思与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
    [69][英]亚当.斯密著:《道德情操论》,九州出版社,2007年
    [70][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71][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形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72][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73][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傅季重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74][澳]丹纳赫.斯奇拉托.韦伯,《理解福柯》,刘瑾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1]潘懋元、谢作栩:《试论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2]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3]潘懋元:《走向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4]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与体系变革》,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5]纪宝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对策》,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6]马建新:《大众化进程中的高校学生工作》,江苏高教,2002年05期
    [7]马丁·特罗:《精英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年(1)期
    [8]王玺威:《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9]吕兵:《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08期
    [10]祝玉芳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工作刍议》,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06期
    [11]梁敏:《高教大众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2期
    [12]管向群:《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z1期
    [13]王维:《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12期
    [14]张仰飞、魏萍等:《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江苏高教,2004年03期
    [15]王建辉:《建立激励机制,优化学生干部队伍》,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16]李莉:《加强对学生会的指导,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03期
    [17]刘一鸣:《浅谈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常州工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18]李运平:《小议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年05期
    [19]何兆太、袁斌、吴涛:《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初探》,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4期
    [20]文首文:《职业学校学生干部队伍梯队建设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3期
    [21]杨南:《谈高校优秀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22]冯广将:《论高校学生骨干的培养》,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3]张志泉:《浅谈学生管理中的“委以重任”策略》,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31期
    [24]戴梅红:《试论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育人功能》,江苏高教,2004年02期
    [25]刘宏达:《关于高校学生政工干部工作职责分工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08期
    [26]何旭彬:《培养学生骨干,发掘学生自我教育中的潜能》,科技资讯,2006年05期
    [27]兰树林:《重视高校学生干部的作用、选拔与培养》,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28]吕鹏:《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学生干部群体及学生干部制度》,当代青年研究,2001年04期
    [29]石国亮:《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理论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01期[30]刘瑛:《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3、4期
    [31]许庆红、聂风华:《新形势下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32]李镇西:《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管理者——谈学生干部的培养》,天津教育,2006年05期
    [33]程晓鹏:《素质教育与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对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06期
    [34]黄琼:《浅议对待高校学生干部的方法和艺术》,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35]杨蕙:《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刍议》,江苏高教,2005年03期
    [36]田华:《浅谈对学生干部使用与培养的关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37]杨南:《谈高校优秀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38]张瑜:《论高校学生干部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04期
    [39]薛艳、朱宁:《“大五”人格模型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启示》,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40]徐健:《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干部观念的转变》,教育与职业,2006第33期
    [41]黄圣炯、李碧鹰:《论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的作用》,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第4期
    [42]田华:《浅谈对学生干部使用与培养的关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43]刘笑军:《学生骨干的素质及培养途径和方法》,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4]程刚强:《高等学校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求实,2004年S1期
    [45]戚甫娟:《对高校学生干部告退现象的思考》,青年研究,2001年04期
    [46]周德奎:《对浙江部分高校学生干部“告退”现状与对策的初探,科技资讯,2008年06期
    [47]徐琳、陈永福:《试析高校部分学生干部“腐败”现象》,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48]刘淳松、张益民:《高校学生骨干的学习动机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2期
    [49]朱晨晓:《关于党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几点思考》,理论界,2006年S2期
    [50]邱奕福:《如何在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51]赵志军、常超、曹世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11期
    [52]陈建民:《高校要着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3期
    [53]王万民:《国外学生社团发展的特征及启示》,青少年研究,2002年04期
    [54]张家勇:《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55]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职人员制度及启示》,江苏高教,2007年第4期
    [56]李永山:《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化发展历程考察及其启示》,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7期
    [57][美]克里斯汀.仁著,李康译:《学生发展理论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1]熊磊:《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11月;
    [2]刘娜:《大学生学生干部实践智力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3]黄宏强:《高校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结构研究》,河南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4]栗婷:《高校学生班干部胜任力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5]宋蕾:《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北京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2008年6月
    [6]王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论文,2006年10月
    [1]James J.F.Forest and Philip G.Altbach(eds.).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gher Education.New York:Springer Press.2005.p.333.
    [2]Huisman, Jeroen, and Maassen, Peter, eds.(2001).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 State. Kidlington: Elsevier Science Press.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