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中国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钱穆(1895-1990),原名恩鑅,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一代儒宗。中学肄业之后,先后做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并在香港手创新亚书院。其教育思想含有传统与现代、保守与自由等众多两极之间的内在张力。其对两极当中传统与保守等方面的悍然倡导,使他在中国现代教育家群体当中显得尤为独树一帜。
     钱穆认为,一民族之文化乃一民族灵魂之所在,民族文化之沦丧,最终必将使为该文化所化之民族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拯救民族最根本的便在于拯救其文化,而复兴民族最根本的便在于复兴其文化。当全盘西化论在国内甚嚣尘上之际,为了重建国人的民族自尊与文化自信,钱穆通过中西对比的方式指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一样,同为一个性鲜明之文化,中国文化之特殊精神系一具有普世性与永恒性的道德精神。故此,中国文化之新生应该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的新生。而为了完成上述工作,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自然非教育莫属。
     火赖薪传,唯有“真切爱护国家民族及能真切为国家民族服务之人才”方堪当传承与光昌中国传统文化之大道的重任。而作为培养目标,“人才”应由“人”与“才”两个方面组成。关于成“人”,可以分成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三个层次。而关于成“才”,则可以分成三个方面:“‘通人’尤重于专家”、“用社会”重于“供社会之用”、人文科学人才重于自然科学人才。两相对比,钱穆认为,“人”为本,“才”为末,我们应该由本达末,而非轻本重末,更非舍本取末。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钱穆所安排的课程从核心到边缘依次包括:基于文字、历史与地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的通学课程;“以共同必修为原则,而以选课分修副之”;“自操场进至于田野,自田野益进至于山林”。上述课程当中,既有校内又有校外课程,既有显性又有隐性课程,既有通识又有专长课程。对通识、隐性、校外诸课程的注重是其课程设置特色所在。
     关于教育方法,钱穆的论述主要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中,有关师道的论述属于前一类,而有关人生、治学的论述则可以归入后一类。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钱穆更加注重学的方面,并认为我们应当侧重训练学生以自学之精神与方法。
     钱穆当身所及之时代教育问题乃全盘西化教育,钱穆认为,此一教育当代之以儒家人文主义教育,这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教育为本位的教育。将钱穆放到整个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中国文化的颂扬容有过分处而对西方文化的批评容有偏颇处,但他作为一名爱国主义教育家天地可鉴;其立意重振中国传统教育精神之坠绪的努力永远值得后人景仰;而中国教育学之创建也必将能从钱穆身上汲取诸多精神资源,为他所运用与发挥的“择两用中”的教育思维与行事方式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Qian Mu(1895-1990), old name Qian En-reng with a courtesy name Binsi, was born in Wuxi, Jiangsu Province. After uncompleted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Qian Mu worked as a teacher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from spring1912to autumn1922, and later in the middle school for eight years. In the autumn of1930, Qian Mu moved northward to Beijing to work as a university teacher in Yanching University and later in several other universities in China, such as Beijing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and Jiangnan University. In1949, Qian Mu moved southward to Hong Kong and established New Asia College there. After New Asia College was merged into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Qian Mu resigned as president of New Asia College in1965. In October1967, Qian Mu migrated to Taibei and was soon employed as a teacher in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College of Chinese Culture. Qian Mu gave his last lesson marking the end of his teaching career in his home Sushulou in the afternoon of June9,1986. On August30,1990, the master deceased in his house without any disease.
     According to Qian Mu, culture is the soul of a nation and the later exists because of its culture. As such, saving a nation means to a large extent saving its culture. At a time when many Chinese lost confidence in their national culture and advocated for wholesale westernization, Qian Mu, after comparing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pointed out that Chinese culture is as outstanding and distinct as the western one. Since the unique soul of Chinese culture lies in its moral spirit, a general and eternal trait of its own, revitalizing Chinese culture shall be based on revitalizing the traditional values of Chinese culture. To fulfill such a mission, it is fundamental to improve education.
     Qian Mu believed that only "those talented people who truly love their motherland and nation and willingly devote themselves to serving their motherland" could take on the great mission of transferring and sprea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s a standard to achieve the goal for education, Qian Mu further distinguished the phase "talented people" into two categories, namely "people""who truly love their motherland" and "the talented""who willingly devote themselves to serving their motherland". As for the term "people", Qian Mu put it into three levels, namely being people, being Chinese people and being universal people. As for the term "the talented", Qian Mu also defined it with three defining conditions, namely "all-round talented" is better than "specialized talented";"being useful to the society" is important than "for the society to use"; social science talents are more useful than science talents. According to Qian Mu, since "people" are fundamental and "the talented" incidental, we shall emphasis on the fundamental "people" instead of the incidental "talented".
     To achieve the goal for education, Qian Mu developed his thoughts on curriculum designing, which includes:curriculu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language, history and geography; general curriculum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priority being given to compulsory curriculum and optional curriculum as their complement" and;"to extend from the classroom to the fields and from fields to the wild world." The first three kinds of curriculum are manifest curriculum, and the last one is hidden curriculum. The first two kinds of manifest curriculum are compulsory general curriculum and the third one is about specialized optional curriculum. Among these categories, Qian Mu believed that hidden curriculum should be more important than manifest curriculum, and that general curriculum should be more important than specialized curriculum.
     To sum up Qian Mu's thoughts on education methodology, we can divide it into two large categories:methods on teaching and methods on study. While his discussion on teacher Tao can be put into the first category, his discussion on temper and study can be put into category two. On educational methodology, Qian Mu focused on training the students on their spirit and methods of self study.
     The most prominent problem in education in Qian Mu's age was wholesale westernized education, for which he thought that such education should be replaced by Confucian humanitsm education, a kind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If putting Qian Mu in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development, we can see that:first, Qian Mu is a patriotic educator with strong national consciousness; second, it is respectable for Qian Mu to have determined to restore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last but not the least, contribution of Qian Mu to the crea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of Chinese education science shall encourage his followers to achieve more.
引文
①钱穆.学籥[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4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序目,4.
    ②俞启定.钱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述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30-42.
    ③陈勇.大气磅礴的国学宗师[M]//国学宗师钱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引言,5.
    ①余英时.一生为故国招魂——敬悼钱宾四师[M]//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5.
    ②钱穆.敬告我们这一届的毕业同学们[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4.
    ①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60.
    ②马建强.钱穆是怎样做小学教师的[J].教师博览,2002(1):30-32.
    ③何方昱.高扬“文化教育”“人才教育”——钱穆中等教育思想及实践述要[J].历史教学,2005(4):54-58.
    ①陆玉芹.重外修以强素质兼内养以铸国魂——钱穆中等教育观及其当代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23-127.
    ②此处所谓“教育性”不够突出或者说欠缺“教育性”,类同于有的研究者所说的教育史研究中的“教育缺失”现象,此一现象系指研究者在实际的教育史研究当中只重视史实的搜集与梳理,而忽视“教育”在教育史研究当中所处地位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因为教育史研究是为了“教育”而凭借“教育”来研究“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研究,“教育”是教育史研究的目的、内容和依据。教育史研究中的“教育缺失”这种不正常现象主要产生于研究者的教育理论基础薄弱和教育史研究观念的陈旧,因此,加强以教育学、教育哲学和教育史为主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史观,应是改变教育史研究中“教育缺失”现象的必由之路。(参见张延昭.教育史研究中的“教育缺失”现象浅议[J].教育史研究,2009,1:1-5)实际上,此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学历史学出生的研究者的教育史研究成果当中,同样也存在于学教育学出生的研究者的教育史研究成果当中。故此,无论出于何种专业,只要他研究教育史,他就既要有自己清晰的历史观,同时,也要有自己清晰的教育观。没有历史观的研究不叫历史研究,没有教育观的研究不叫教育研究,没有历史观和教育观的研究自然也称不上是真正的教育史研究。对于真正的教育史研究来说,清晰的历史观和清晰的教育观,两者缺一不可,而这也正是教育史研究困难之所在。
    ③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39.
    ①陈平原.大学之道——传统书院与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M]//大学何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20.
    ②王颖.论书院精神的现代传承——兼谈新亚书院的办学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12-215.
    ③欧阳仕文.钱穆教育思想新论——以《新亚遗铎》为中心的考察[J].教育评论,2010(2):156-159.
    ④周勇.钱穆:漫长成名路[M]//大师的教书生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1.
    ⑤周勇.首席国文教师钱穆的国学课[M]//江南名校的中国文化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4-131.
    ①俞启定.钱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述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30-42.
    ②谭徐锋.钱穆人性化教育思想与实践[J].人文杂志,2002(6):156-160.
    ③何方昱.钱穆教育思想初探[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历史系,2003.
    ④邓子美,孙群安.论钱穆独特的人文教育理念[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3,4):8-10.
    ⑤洪明.中国传统教育的精义是什么?——简论钱穆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2):46-50;洪明.钱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理想大学的追求[M]//现代新儒学教育流派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211-268.
    ①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序,33.
    ②孟子·万章下[M].
    ③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324.
    ④论语·公冶长[M].
    ①章学诚.文德[M]//文史通义:上册.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278-279.
    ②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M]//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79.
    ③何兆武.评柯林伍德的史学理论[M]//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增补版.何兆武,张文杰,陈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93.
    ④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道格拉斯·安斯利,英译.傅任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3.
    ⑤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M].增补版.何兆武,张文杰,陈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13.
    ⑥余英时.《历史与思想》自序[M]//史学、史家与时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1.
    ①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M].增订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增订版自序,3.
    ②杜成宪,邓明言.教育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30-131.
    ①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46.
    ①五代表当中,除钱穆外,其余四代表如下:一张姓同学,其人后来进了留日预备班;屠元博的三弟屠平叔,后留学日本,归国后在北京一大学教宗教哲学,深获梁漱溟称赞;张寿昆,后易名煊,创办《国故》杂志,与《新潮》相抗衡;当时尚称刘寿彭的刘半农。另,瞿秋白当时也在常州府中学堂读书,比钱穆低两级,当时名为瞿双。
    ①严耕望:钱宾四先生与我[M]//治史三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18.
    ①钱穆.先秦诸子系年[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701.
    ①邹祖翼.钱宾四先生在后宅[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92.
    ①据杨树达回忆录,1934年5月16日,杨树达在参加完清华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姚薇元口试会后,和陈寅恪一起到了陈寅恪家中,“寅恪言钱宾四(穆)《诸子系年》极精湛,时代全据《纪年》订《史记》之误,心得极多,至可佩服。”参见杨树达.积微翁回忆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7.
    ②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42.
    ①杨向奎.回忆钱宾四先生[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3-4.
    ②严耕望.钱宾四先生与我[M]//治史三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77.
    ①顾潮.顾颉刚年谱[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95.
    ②顾潮.顾颉刚年谱[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301.
    ①顾潮.顾颉刚年谱[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305.
    ②顾潮.顾颉刚年谱[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310.
    ③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国力西南联合大学校史——1937至1946年的北大、清华、南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84.
    ④钱易.回忆严父的慈爱[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56.
    ①严耕望.钱宾四先生与我[M]//治史三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59.
    ②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M]//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5.
    ①关于李埏对钱穆的回忆,可参见李埏.昔年从游之乐,今日终天之痛——敬悼先师钱宾四先生[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6-24.
    ①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散论》自序[M]//何兆武学术文化随笔.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290.
    ①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81.
    ②严耕望.治史答问[M]//治史三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94.
    ③严耕望.治史答问[M]//治史三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26.
    ①钱穆.招生简章节录[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4.
    ②关于余英时对钱穆的回忆,可参见余英时.犹记风吹水上鳞——敬悼钱宾四师[M]//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15.
    ①钱穆.新亚学规[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扉页,3.
    ①钱穆.致徐复观书[M]//素书楼余沈.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53.
    ②《校徽的故事——校友黄祖植先生致唐端正先生函两通》[G]//诚明古道照颜色——新亚书院55周年纪念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2006:270-271.
    ①校闻一束·院长获授港大名誉学位[M]//钱穆.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83.
    ②关国煊.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传[J].传记文学.第57卷第4期:23.转引自李木妙.国史大师钱穆教授传略[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42.
    ③钱穆.美新港雅礼协会公宴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91-293.
    ①钱穆.致杨联陞书[M]//素书楼余沈.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61.
    ②严耕望.钱宾四先生与我[M]//治史三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60.
    ③余英时.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M]//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8.
    ①钱易.回忆严父的慈爱[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54.
    ②钱逊.纪念父亲了解父亲[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52.
    ③钱穆.今年我的最后一课[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16.
    ①钱穆.新亚四十周年纪念祝辞[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81-686.
    ②钱易.回忆严父的慈爱[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57.
    ①许倬云.一位历史学家成为历史了[N].联合日报,1989-8-31.转引自李木妙.国史大师钱穆教授传略[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54.
    ②郁达夫.怀鲁迅[M]//郁达夫散文集.北京:西苑出版社,2006:304.
    ①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6.
    ①钱穆.文化学大义[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
    ②钱穆.文化学大义[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0.
    ③钱穆.文化学大义[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4-35.
    ①钱穆.文化学大义[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6.
    ①钱穆.文化学大义[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4.
    ②钱穆.文化学大义[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8.
    ①钱穆.文化学大义[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9.
    ①钱穆.文化学大义[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6-67.
    ②康德.论教育学(附系科之争)[M].赵鹏,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06.
    ①钱穆.中国儒家思想对世界人类新文化所应有的贡献[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80.
    ②钱穆.中国儒家思想对世界人类新文化所应有的贡献[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81.
    ①钱穆.双溪独语[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63.
    ②钱穆.中国儒家思想对世界人类新文化所应有的贡献[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82.
    ①钱穆.中国儒家思想对世界人类新文化所应有的贡献[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83-184.
    ②钱穆.中国儒家思想对世界人类新文化所应有的贡献[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84.
    ①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21.
    ②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21-422.
    ③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22.
    ①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23.
    ②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23.
    ③钱穆.文化学大义[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
    ①论语·述而[M].
    ②论语·述而[M].
    ③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22.
    ④孟子·告子下[M].
    ①钱穆.孔道要旨——孔子圣诞日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76.
    ②论语·颜渊[M].
    ③钱穆.文化学大义[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57.
    ①钱穆.论春秋时代人之道德精神:上[M]//中国学术思想论丛:一.钱宾四先生全集:第1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71-272.
    ②钱穆.中国文化与中国人[M]//中国历史精神.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9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78.
    ①钱穆.文化学大义[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84.
    ②钱穆.文化学大义[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85.
    ①钱穆.文化学大义[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95.
    ②钱穆.新时代与新学术[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01-102.
    ①钱穆.东西人生观之对照[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3-64.
    ②钱穆.访问日本的一些感想[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8.
    ③钱穆.访问日本的一些感想[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0.
    ④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20.
    ①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M]//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84-285.
    ②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M]//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77.
    ③钱穆.致余英时书[M]//素书楼余沈.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40.
    ①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M]//严复,王宪明.严复学术文化随笔.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125.
    ②王国维.《国学丛刊》序[M]//姚淦铭,王燕.王国维文集:第四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365.
    ①钱穆.中国文化精神[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
    ②费孝通.文化自觉——传统与现代的接榫[M]//费皖.费孝通在2003:世纪学人遗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62.
    ①费孝通.三位外国老师和三位国学大师[M]//费孝通,刘豪兴.文化的生与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60-161.
    ②钱穆.中国文化精神[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54.
    ③钱穆.中国文化精神[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6.
    ④钱穆.中国文化精神[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86.
    ①钱穆.中国历史精神[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9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43.
    ②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9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4-205.
    ③顾炎武.正始[M]//日知录集释.全校本.中.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756-757.
    ①钱穆.文化学大义[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94.
    ④论语·子张[M].
    ②钱穆.建国信望[M]//政学私言.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R:280.
    ③论语·卫灵公[M].
    ④论语·述而[M].
    ①钱穆.晚明诸儒之学术及其精神[M]//中国历史精神.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9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25.
    ②钱穆.回念五四[M]//历史与文化论丛.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2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92.
    ③钱穆.建国信望[M]//政学私言.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79.
    ④钱穆.民族与文化[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1.
    ⑤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44.
    ①钱穆.中国文化精神[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51.
    ②钱穆.中国固有哲学与革命哲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25-128.
    ①钱穆.从整个国家教育之革新来谈中等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61-262.
    ②钱穆.改革中等教育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53.
    ①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88.
    ②钱穆.改革中等教育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52.
    ①钱穆.人物与理想——新亚学生会学术部学术演讲[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584-585.
    ②钱穆.孔子思想和现实世界问题[M]//孔子与论语.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41-346.
    ③钱穆.孔道要旨——孔子圣诞日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71-176.
    ④孙国栋.师门杂忆[G]//诚明古道照颜色——新亚书院55周年纪念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出版社,2006:73.
    ⑤钱穆.人物与理想[M]//中国文化丛谈.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4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88-289.
    ①钱穆.人——日本亚细亚大学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70-276.
    ②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30.
    ③钱穆.新亚学规[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扉页,3-6.
    ①钱穆.新亚校歌[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扉页,9-10.
    ②钱穆.新亚校训诚明二字释义[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75-76.
    ③钱穆.告本届毕业同学[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08.
    ④钱穆.农圃道新校舍奠基典礼讲词摘要[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91.
    ①关于晚清教育改革之成就,钱穆认为,“那时的中国人,虽高呼‘教育救国’,其实所谓近代新教育开始,只在国民教育普及通俗方面,稍稍有些成绩。”参见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20.
    ②钱穆.从整个国家教育之革新来谈中等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59.
    ①钱穆.从整个国家教育之革新来谈中等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61-262.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24.
    ②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9.
    ③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9.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25-226.
    ②钱穆.关于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些感想[M]//历史与文化论丛.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2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11.
    ③钱穆.关于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些感想[M]//历史与文化论丛.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2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11-412.
    ①钱穆.关于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些感想[M]//历史与文化论丛.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2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17.
    ②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序,9.
    ③钱穆.新亚中学第一届毕业典礼讲词摘要[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39.
    ①刘健明、吴太平.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记新亚历史系同学拜候钱宾四先生伉俪[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42.
    ②钱穆.今年我的最后一课[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16.
    ③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M].荀春生,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226-227.
    ①钱穆.如何研究文化史[M]//中国历史研究法.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5卜152.
    ②保守主义中的“保守”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以此为手段“保守”的对象到底是什么,这实际上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到底是“保守”一切过去的东西,还是“保守”过去的某一部分,这两种保守主义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承认过去并非一片黑暗与丑陋,那么,过去应该还有一些光明与美好的东西。难道这些东西不值得我们“保守”吗?难道光明与美好仅仅只是因为它们是属于过去的东西就不再光明与美好了吗?就应该成为被打倒、被革命的对象吗?1988年9月,余英时在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五周年纪念讲座当中曾经讨论过此一问题。余英时认为,“相对于任何文化传统而言,在比较正常的状态下,‘保守’和‘激进’都是在紧张之中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例如在一个要求变革的时代,‘激进’往往成为主导的价值,但是‘保守’则对‘激进’发生一种制约作用,警告人不要为了逞一时之快而毁掉长期积累下来的一切文化业绩。相反的,在一个要求安定的时代,‘保守’常常是思想的主调,而‘激进’则发挥着推动的作用,叫人不能因图一时之安而窒息了文化的创造生机。”世界上几个主要文化大致上都是循着这种一张一弛的轨迹发展出来的。在近现代中国,我们则看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可谓是一个思想不断激进化的历程,其最后一定要激化到最高峰,即认为只有扫清原有的文化传统,彻底归宗于蓝色的海洋文化,中国才能真正得到解救。康有为、梁启超由先进转为落后是因为这一原因,以民主与科学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由流行到被淘汰,其背后的历史动因也是如此。尤其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在采取了‘激进’的价值取向之后,对于‘传统’则进一步施以凌厉无前的道德谴责。从此‘保守’和‘激进’的关系成为‘恶’与‘善’或‘黑暗’与‘光明’的不能并存的关系。如果我们分析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我们便会发现,‘进步’、‘创新’、‘革命’、‘左派’等名词都蕴涵着道德上的‘善’,因而是人人都争先恐后去求认同的。相反的,‘传统’、‘保守’、‘反革命’、‘右派’、‘反动’、‘陈旧’等名词则蕴涵这道德上的‘恶’,因而也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这是语言的彻底政治化,以致使中国人完全没有道德上中立的语言文字可用,严肃的学术文化的讨论几乎已成为不可能的事了。”因此,从文化的观点说,为了使“保守”和“激进”这两种似相反而实相成的态度在发展历程中取得平衡,余英时呼吁道:“在激进思潮仍然高涨的今天,我们是不是能够开始养成一种文化上的雅量,对于‘保守的’或近乎‘保守的’言论不动辄出之以轻薄或敌视的态度?”(参见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M]//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1-194)刘禹锡《浪淘沙》词之八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但是,如果一个人根本不相信沙中有金,而且也志不在淘金,最终结果只能是把金和沙一齐“吹尽”了。
    ③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序.
    ④钱穆.文化的前瞻与回顾[M]//中国文化精神.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37;钱穆.从历史文化看时事笔答录[M]//历史与文化论丛.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2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83.
    ①钱穆.文化的前瞻与回顾[M]//中国文化精神.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40.
    ②钱穆.从历史文化看时事笔答录[M]//历史与文化论丛.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2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83.
    ③陈勇.国学宗师钱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74.
    ④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65.
    ①钱穆.研究所计划纲要[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72.
    ②钱穆.第七届毕业典礼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56-157.
    ③钱穆.新时代与新学术[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05.
    ④钱穆.农圃道新校舍奠基典礼讲词摘要[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92.
    ①钱穆.一所理想的中文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46.
    ②钱穆.自觉自强——与青年书之三[M]//历史与文化论丛.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2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54.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5.
    ②钱穆.改革大学制度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98.
    ③钱穆.改革大学制度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98-199.
    ①钱穆.改革大学制度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31.
    ②钱穆.改革大学制度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30.
    ③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38.
    ④钱穆.人——日本亚细亚大学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76.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7.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7.
    ②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7-208.
    ③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8.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9.
    ②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0.
    ③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0.
    ④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1.
    ⑤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3.
    ①钱穆.改革大学制度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1.
    ②钱穆.改革大学制度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1.
    ①钱穆.改革大学制度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1.
    ②钱穆.从整个国家教育之革新来谈中等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62.
    ①钱穆.亚洲文商学院开心典礼讲词摘要[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2.
    ①钱穆.招生简章节录[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
    ②钱穆.改革大学制度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3-204.
    ③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36.
    ①钱穆.新亚学规[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扉页.3-6.
    ②余英时.论文化超越[M]//中国文化的重建.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8.
    ①陈克艰.精神贯注的博学[M]//徐复观,陈克艰.中国学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②钱穆.孔道要旨——孔子圣诞日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76.
    ①大学[M].
    ①论语·子路[M].
    ①钱穆.从整个国家教育之革新来谈中等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65.
    ②钱穆.从整个国家教育之革新来谈中等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67.
    ①钱穆.从整个国家教育之革新来谈中等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66.
    ②钱穆.从整个国家教育之革新来谈中等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68.
    ③钱穆.从整个国家教育之革新来谈中等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70.
    ④钱穆.从整个国家教育之革新来谈中等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71.
    ⑤钱穆.革命教育与国史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73-274.
    ①钱穆.革命教育与国史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79.
    ②钱穆.革命教育与国史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80;钱穆.历史教育几点流行的误解[M]//中国历史研究法.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94.
    ③钱穆.革命教育与国史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81.
    ①钱穆.国史大纲: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扉页,19.
    ①钱穆.关于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些感想[M]//历史与文化论丛.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2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14.
    ②钱穆.关于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些感想[M]//历史与文化论丛.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2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15.
    ③钱穆.关于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些感想[M]//历史与文化论丛.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2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16.
    ④蔡元培.自写年谱[M]//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七卷.北京:中华书局,1989:311.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9.
    ②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26.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25-226.
    ②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25.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27.
    ②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28.
    ③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37.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38.
    ②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28.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35.
    ②钱穆.亚洲文商学院开学典礼讲词摘要[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
    ③钱穆.亚洲文商学院开学典礼讲词摘要[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2.
    ①钱穆.农圃道新校舍奠基典礼讲词摘要[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91.
    ②钱穆.农圃道新校舍奠基典礼讲词摘要[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91.
    ③钱穆.农圃道新校舍奠基典礼讲词摘要[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92.
    ①钱穆.农圃道新校舍奠基典礼讲词摘要[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92.
    ②钱穆.第一次月会讲词摘要[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43-145.
    ③钱穆.第九届开学典礼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30-132.
    ④钱穆.第七届毕业典礼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56-157.
    ⑤钱穆.雅礼和新亚双方合作三年来之回顾与前瞻[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17.
    ⑥钱穆.第四次月会讲词摘要[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46-147.
    ⑦钱穆.新亚书院五年发展计划草案节录[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3.
    ①钱穆.第四次月会讲词摘要[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46-147.
    ②钱穆.香港金文泰中学一九五六年毕业典礼讲辞[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80.
    ③钱穆.当前的香港教育问题[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65-366.
    ①钱穆.一所理想的中文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44-245.
    ①钱穆.改革大学制度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0.
    ②钱穆.改革大学制度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0-201.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0-211.
    ②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1.
    ③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1.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4.
    ①钱穆.招生简章节录[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4.
    ②钱穆.招生简章节录[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
    ①钱穆.新亚书院沿革旨趣与概况[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9-10.
    ①校务概况——钱校长致董事会报告书摘要[M]//钱穆.新亚遗铎.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42-250.
    ①钱穆.改革大学制度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99-200.
    ①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60.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3.
    ②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3.
    ③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4.
    ④钱穆.理想的大学[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4.
    ①钱穆.招生简章节录[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
    ②钱穆.新亚学规[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扉页,5.
    ③钱穆.新亚学规[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扉页,5.
    ④钱穆.新亚书院沿革旨趣与概况[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1;校闻辑录·文化讲座[M]//钱穆.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附录,122-123.关于新亚书院文化讲座举办时间,前文记为“一九五零年冬季”,而后文则记为“-九五零年秋季”,因前文离文化讲座开设时间较短,故关于新亚书院文化讲座开设时间,此处从前文。
    ①钱穆.新亚书院沿革旨趣与概况[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1-12;校闻一束[M]//钱穆.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附录,49-51.
    ②校闻一束[M]//钱穆.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附录,34-35.
    ③校闻一束[M]//钱穆.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附录,35-36.
    ①校闻一束[M]//钱穆.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附录,51-52.
    ②校闻一束[M]//钱穆.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附录,52.
    ①钱穆.改革中等教育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53-254.
    ②钱穆.改革中等教育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57.
    ③钱穆.改革中等教育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58.
    ④钱穆.改革中等教育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54.
    ⑤论语·学而[M].
    ⑥论语·先进[M].
    ①钱穆.改革中等教育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55-256.
    ②邓尔麟.钱穆与七房桥世界[M].蓝桦,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45.
    ①陶行知.生活即教育[M]//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文集:上册.修订本.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56.
    ①Stenhouse, L. (1975),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ondon, England: Heineman, p.82.转引自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6.
    ①孟子·告子上[M].
    ②论语·述而[M].
    ③钱穆.教师节感言[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33.
    ①钱穆.教师节感言[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35.
    ②钱穆.中国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51.
    ③钱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15.
    ①孟子·滕文公下[M].
    ②钱穆.中国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28.
    ①钱穆.中国传统文化中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47.
    ②钱穆.中国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31.
    ③钱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15.
    ④钱穆.中国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23.
    ⑤钱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20.
    ①“博物馆”是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1920-1969)在其《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第三卷中所用的一个著名的比喻,借以说明儒家传统的死亡。“博物馆”的比喻来自于列文森的现实观感:“在西安,儒庙得以修复,成为历史博物馆。在曲阜,修整一新的孔庙和孔林被保护起来。1962年4月传统的清明节,成千上万的祭拜者涌到那里,官方设计的从孔林到孔庙的沿线途中,犹如赶集一般(有人曾建议将孔林作为麦加和耶路撒冷那样的儒教祭祀圣地)。”(约瑟夫·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郑大华,任菁,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22)列文森三卷本的巨著《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分别出版于“文化大革命”之前的1958、1964和1965年,该作品对1949年之后的中国大陆对儒家传统的践踏与毁坏的严重性似乎重视不够。虽如此,但其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传统在中国的历史命运的揭示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历史预见性:“博物馆不是‘历史的垃圾箱’,珍藏孔子的博物馆有可能储存着某种价值和启示。”(同上:324)“古代埃及文化(木乃伊和其他遗产)也充实了我们的博物馆。但是外国人(包括现代讲阿拉伯语的、不使用象形文字的埃及人)是博物馆的馆长。然而,古埃及的法老和中国的孔子则存在不同,中国人在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走进自己的博物馆的过程中,在不妨碍变革的情况下,又保持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同上:362)
    ②钱穆.中国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32.
    ③钱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21-322.
    ①钱穆.中国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32.
    ②钱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18.
    ③钱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16.
    ④钱穆.中国文化与中国人[M]//中国历史精神.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9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78.
    ①钱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19.
    ②钱穆.事业与性情——本校学术演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03.
    ③钱穆.事业与性情——本校学术演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 司,1998:604.
    ①论语·宪问[M].
    ②钱穆.事业与性情——本校学术演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05.
    ③钱穆.为学与做人——香港苏浙工学讲演辞[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8-209.
    ①钱穆.事业与性情——本校学术演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11.
    ②钱穆.事业与性情——本校学术演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07.
    ③钱穆.事业与性情——本校学术演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
    司,1998:612.④论语·里仁[M].
    ⑤论语·述而[M].
    ⑥论语·述而[M].
    ⑦论语·述而[M].
    ⑧论语·述而[M].
    ①钱穆.中国文化与中国人[M]//中国历史精神.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9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74.
    ②钱穆.中国文化与中国人[M]//中国历史精神.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9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77-178.
    ③论语·述而[M].
    ④论语·颜渊[M].
    ①钱穆.学问与德性[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47.
    ②学问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之学问特指自然(科)学方面学问,而广义之学问则包括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方面学问。此处学问指狭义言。
    ①钱穆.择术与辨志[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68-369.
    ②钱穆.择术与辨志[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70.
    ①钱穆.择术与辨志[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70-371.
    ②关于学问,钱穆还曾提到名词性学问与动词性学问的分类。学问通常可作一种成就看,指业已成功之学问,如史学、文学等,此为名词性学问。另外,学问亦可作一种工夫看,如云如何“学”、如何“问”,此为动词性学问。钱穆认为,“凡此两义,本相通贯。”(钱穆.学问与德性[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43;钱穆.关于学问方面之智慧与功力[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21-322)因做学问同时必有两方:一方是自己,即学者与问者;另一方则在外,一定有一对象。学问必有师、弟子两方,必有先进与后进,前辈与后辈。单独看成动词,则学问之从事者眼里往往只有自己,容易目无前人、目无传统,甚至目空一切。单独看成名词,则学问之从事者眼中又往往只有别人,容易将学问看成一死东西,而自己也将死在学问下,学问因此 再无进步之希望。因此,我们切忌把学问只看成动词或名词。
    ①论语·先进[M].
    ①论语·述而[M].
    ②钱穆.有关学问之系统[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81.
    ③钱穆.有关学问之系统[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98.
    ④钱穆.有关学问之系统[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92.
    ①钱穆.学问与德性[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52.
    ①论语·泰伯[M].
    ①论语·学而[M].
    ②论语·宪问[M].
    ③老子·七十章[M].
    ④镡津文集·卷第十五·非韩中·第十一[M].
    ⑤韩愈.与冯宿论文书[M]//韩昌黎文集校注.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96-197.
    ⑥钱穆.学问与德性[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56.
    ⑦钱穆.学问与德性[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44.
    ①钱穆.学问与德性[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60.
    ②钱穆.学问与德性[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61.
    ③黎靖德.朱子语类:第七册[M].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2612.
    ④钱穆.学问之入与出[M]//学籥.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4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79.
    ①钱穆.学问之入与出[M]//学籥.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4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81.
    ②钱穆.改革中等教育议[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51.
    ③韩愈.答李翊书[M]//韩昌黎文集校注.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70.
    ①钱穆.关于学问方面之智慧与功力[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41.
    ②钱穆.学问之入与出[M]//学籥.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4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83.
    ①钱穆.学问之入与出[M]//学籥.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4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90.
    ②钱穆.学问之入与出[M]//学籥.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4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91.
    ③钱穆.学术与风气[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15.
    ④钱穆.学问之入与出[M]//学籥.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4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76.
    ⑤陆九渊.语录下[M]//陆九渊集.钟哲,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447.
    ①钱穆.中国文化与中国人[M]//中国历史精神.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9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74.
    ②钱穆.关于学问方面之智慧与功力[M]//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41.
    ③钱婉约.珍贵的时日难忘的教诲——痛悼祖父钱宾四逝世[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66.
    ④郦家驹.追忆钱宾四师往事数则[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26-27.
    ⑤严耕望.钱宾四先生与我[M]//治史三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38.
    ①钱松.怀念祖父[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62-163.
    ②钱婉约.珍贵的时日难忘的教诲——痛悼祖父钱宾四逝世[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66.
    ③钱行.最后的孝心[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50.
    ④钱穆.复兴中华文化人人必读的几部书[M]//中国文化丛谈.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4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17-244.
    ⑤钱穆.孔子诞辰劝人读论语并及论语之读法[M]//孔子与论语.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9-68.
    ⑥严耕望.钱宾四先生与我[M]//治史三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45.
    ①严耕望.钱宾四先生与我[M]//治史三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38.
    ②戴景贤.从学宾四师二十年之回忆[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42-143页.
    ③严耕望.钱宾四先生与我[M]//治史三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47.
    ④钱穆.读书与做人[M]//历史与文化论丛.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2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61-371.
    ⑤钱婉约.珍贵的时日难忘的教诲——痛悼祖父钱宾四逝世[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66.
    ⑥严耕望.钱宾四先生与我[M]//治史三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47.
    ⑦郦家驹.追忆钱宾四师往事数则[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26-27.
    ⑧钱穆.朱子论读书法:上[M]//朱子新学案: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1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91.
    ①钱穆.朱子学提纲[M]//朱子新学案:一.钱宾四先生全集:第1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88.
    ②钱穆.朱子论读书法:中[M]//朱子新学案: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1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747-748.
    ③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93.
    ①钱穆.朱子学提纲[M]//朱子新学案:一.钱宾四先生全集:第1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89-190.
    ②贝奈戴托·克罗齐有一著名论断,即“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All history is the contemporary history)。对于他在此论断当中提及的“当代史”,克罗齐有他自己独特的宽泛理解:“当代史固然是直接从生活中涌现出来的,被称为非当代史的历史也是从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因为,显而易见,只有现在生活中的兴趣方能使人去研究过去的事实。因此,这种过去的事实只要和现在生活的一种兴趣打成一片,它就不是针对一种过去的兴趣而是针对一种现在的兴趣的。”(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道格拉斯·安斯利,英译.傅任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而所谓基于“现在生活中的兴趣”去“研究过去的事实”,实际上也就是以我们今天的心理去想象和追问过去。现在生活中的我们之所以会产生研究过去事实的兴趣,当然是源于当前生活发展的需要。而“当生活的发展需要它们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会再变成现在的。”(同上:12)朱熹之所以研究孔子,是因为朱熹生活的时代依然需要孔子的思想;而钱穆之所以研究朱熹,同样是因为钱穆所生活的时代依然需要朱熹的思想。循此可知,真正的史学绝非为历史而历史,真正的史学一定是经世致用之学。
    ①钱穆.中国传统文化中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45.
    ②钱穆.中国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53-354.
    ③钱穆.孔子诞辰纪念讲词[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33-138.
    ①钱穆.中国传统文化中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48.
    ②钱穆.中国传统文化中之师道[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48.
    ③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70.
    ④李埏.昔年从游之乐,今日终天之痛——敬悼先师钱宾四先生[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9-10.
    ①孟子·告子上[M].
    ②孟子·尽心下[M].
    ①论语·宪问[M].
    ②论语·微子[M].
    ③论语·公冶长[M].
    ④论语·子罕[M].
    ⑤钱穆.论语新解[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539-540.
    ⑥论语·微子[M].
    ①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9.
    ②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84.
    ①钱穆.国学概论[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99-402.
    ②余英时.一生为故国招魂——敬悼钱宾四师[M]//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
    ③钱锺书.围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81.
    ①参见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73-174.
    ②钱穆.从整个国家教育之革新来谈中等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67.
    ③钱穆.国学概论[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06-407.
    ①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81-382.
    ②钱穆.国史大纲: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9.
    ③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82.
    ①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序,3.
    ②钱穆.如何研究文化史[M]//中国历史研究法.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40.
    ③2011年3月下旬,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沉森应邀在复旦大学作了总题为“执拗的低音”的系列讲座。王沉森院士在该讲座当中指出,在近代中国,当新的思想典范逐渐占据历史舞台时,也就意味着很多带有传统色彩的学术论述被推挤到历史边缘。而当历史的热潮逐渐冷却下来之后,对于当初那些被边缘化的思想、论述、视野及方法,我们应该重新认真加以检视。“执拗的低音”最初系日本学者丸山真男所使用的一个学术概念,其含义并非表示复古,而是强调我们应该回到各种论述的起点去重加审视,了解是不是具有获得一笔新的学术资源的可能。在此,我们借用“执拗的低音”这一概念来表达钱穆的教育思想,甚至其文化思想,主要是因为钱穆的这些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与其他思想尤其是“全盘西化”思想相比,很明显是一种“低音”。但钱穆并没有因为不为时代主流思潮所接纳而放弃自己的想法,而是在风雨如晦的环境下一直“执拗”地坚守着自己的思想,这主要是因为他自己的思想是他长期困心衡虑于历史与文化 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低音”而“执拗”,这反映出“低音”背后有着一种无比坚韧的自信。否则,在喧嚣而又强势的“高音”面前,“低音”早就哑然失声了。
    ①钱穆.国史新论[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再版序,7.
    ②钱穆.国史新论[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自序,4.
    ③余英时.钱穆与新儒家[M]//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4.
    ④钱穆.致余英时书[M]//素书楼余沈.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51.
    ⑤论语·学而[M].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30.
    ②蔡元培.教育独立议[M]//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四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177.
    ③伊曼努尔·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3.
    ④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35.
    ⑤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38.
    ⑥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M]//国史新论.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90.
    ①钱穆.招生简章节录[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4.
    ②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缩编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6-127.
    ①钱穆.中西文化接触之回顾与前瞻[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47-148.
    ②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82-187.
    ①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89-190.
    ②梁漱溟.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旨趣及办法概要[M]//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五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225.
    ③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二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161.
    ④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99-200.
    ①杜成宪,邓明言.教育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8-119.
    ②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53.
    ③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36.
    ④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
    ⑤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
    ①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0.
    ②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10.
    ③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2.
    ④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52.
    ⑤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4.
    ⑥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09.
    ⑦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79.
    ⑧论语·卫灵公[M].
    ①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9.
    ②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200-202.
    ①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94.
    ②余英时:一生为故国招魂——敬悼钱宾四师[M]//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
    ①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9.
    ②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6.
    ③钱穆.新亚四十周年祝辞[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82.
    ④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17.
    ⑤钱穆.新亚四十周年祝辞[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83.
    ①钱穆.新亚四十周年祝辞[M]//新亚遗铎.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684.
    ②钱穆.今年我的最后一课[M]//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16.
    ③钱穆.中国文化精神[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序,3-4.
    ④梁启超.读陆放翁集[M]//梁启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5416.
    ⑤高旭.南社启[M]//郭长海,金菊贞.高旭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99.
    ①章太炎.国学讲习会序[N]//民报:合订本第一-七号.影印本.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126.
    ②钱穆.中国文化精神[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7-18.
    ③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朱维铮,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86.
    ①唐端正.我所怀念的钱宾四先生[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36.
    ②钱穆.致余英时书[M]//素书楼余沈.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3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16.
    ③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40.
    ④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16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自序,18.
    ⑤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41.
    ①钱穆.当前的香港教育问题[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66.
    ②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自序,3.
    ①钱穆.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M]//国史新论.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48-249.
    ①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M]//国史新论.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84.
    ②钱穆.略论中国教育学[M]//现代中国学术论衡.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05-206.
    ③钱穆.略论中国教育学[M]//现代中国学术论衡.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82.
    ④钱穆.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M]//国史新论.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35.
    ⑤钱穆.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M]//国史新论.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46.
    ⑥论语·学而[M].
    ①余英时.犹记风吹水上鳞——敬悼钱宾四师[M]//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15.
    ②论语·宪问[M].
    ③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355-356.
    ①钱穆.国史大纲:上[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19.
    ②孟子·公孙丑上[M].
    ③钱穆.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M]//国史新论.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0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47.
    ④孟子·公孙丑下[M].
    ⑤梁漱溟.吾曹不出如苍生何[M]//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四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519-520.
    ①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纲,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143.
    ②参见余英时.论文化超越[M]//中国文化的重建.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8.
    ①钱穆.理想的大学教育[M]//文化与教育.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27.
    ①杜威.现代教育的趋势[M]//姜义华,曹伯言.胡适学术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329.
    ②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前言,1.
    ①狄百瑞.儒家的困境[M].黄水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4.
    ②钱穆.中国文化精神[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40.
    ③钱穆.中国文化精神[M].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238.
    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20.
    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17.
    ③论语·为政[M].
    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19.
    ⑤孟子·万章下[M].
    ①孟子·尽心上[M].
    ②中庸[M].
    ③房龙(H. W. Van Loon).思想解放史话[M].宋桂煌,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扉页.
    钱穆.钱宾四先生全集:第1-54册[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
    1.国学概论
    2.四书释义、论语文解
    3.论语新解
    4.孔子与论语、孔子传
    5.先秦诸子系年
    6.墨子、惠施公孙龙、庄子纂笺
    7.庄老通辨
    8.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9.宋明理学概述
    10.宋代理学三书随劄、阳名学述要
    11.朱子新学案(一)
    12.朱子新学案(二)
    13.朱子新学案(三)
    14.朱子新学案(四)
    15.朱子新学案(五)朱子学提纲(存目,不占册)
    16.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
    17.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二)
    18.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
    19.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二)
    20.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三)
    21.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四)
    22.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五)
    23.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六)
    24.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通俗讲话、学籥
    25.中国学术通义、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26.周公、秦汉史
    27.国史大纲(上)
    28.国史大纲(下)
    29.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史精神
    30.国史新论
    31.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研究法
    32.中国史学发微、读史随割
    33.中国史学名著
    34.史记地名考(上)
    35.史记地名考(下)
    36.古史地理论丛
    37.文化学大义、民族与文化
    38.中华文化十二讲、中国文化精神
    39.湖上闲思录、人生十论
    40.政学私言、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
    41.文化与教育
    42.历史与文化论丛
    43.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
    44.中国文化丛谈
    45.中国文学论丛
    46.理学六家诗抄、灵魂与心
    47.双溪独语
    48.晚学盲言(上)
    49.晚学盲言(下)
    50.新亚遗铎
    51.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
    52.讲堂遗录
    53.素书楼余沈
    54.总目
    陈桂生.现代中国的教育魂:毛泽东与现代中国教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陈桂生.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陈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陈勇.国学宗师钱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陈勇.钱穆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陈元晖.中国教育学史遗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诚明古道照颜色——新亚书院55周年纪念文集[G].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2006.
    丁钢.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杜成宪,崔运武,王伦信.中国教育史学九十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杜成宪,邓明言.教育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杜成宪,丁钢.20世纪中国教育的现代化研究[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多情六十年——新亚书院的过去、现在与未来[G].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2009.
    费孝通.费孝通在2003:世纪学人遗稿[M].费皖,整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M].刘豪兴,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冯友兰.一种人生观——冯友兰的人生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涂又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耿云志,欧阳哲生.胡适书信集: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顾潮.顾颉刚年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顾颉刚.顾颉刚日记:第四卷[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7.
    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郭长海,金菊贞.高旭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韩复智.钱穆先生学术年谱[M].台北:五云图书出版公司,2005.
    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M].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何廉回忆录[M].朱佑慈,等,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
    洪明.现代新儒学教育流派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黄书光.国家之光人类之瑞:复旦公学校长马相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黄书光.胡适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文集[G]修订本.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蒋百里.蒋百里抗战论集[M].金华:新阵地图书社,1939.
    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M].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金林祥.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
    金林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李木妙.国史大师钱穆教授传略[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
    李山,张重岗,王来宁.现代新儒家传[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朱维铮,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凌鸿勋,高宗鲁.詹天佑与中国铁路[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丛刊(4),1991.
    刘桂秋.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锺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刘述先.中国文化的检讨和前瞻——新亚书院五十周年金喜纪念学术论文集[G].台北:八方文化企业公司,2001.
    刘松来.诗经三百首详注[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刘勰.文心雕龙注释[M].周振甫,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陆发春.胡适家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陆玉芹.未学斋中香不散:钱穆和他的弟子[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蒙默.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廖平·蒙文通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民报:合订本第一-七号[M].影印本.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钱宾四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专刊[G].台北:台北市立图书馆钱穆先生纪念馆馆刊(8),2000-12.
    钱锺书.围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单中惠、杜成宪.中外教育简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海大学、江南大学《乐农史料》整理研究小组.荣德生与兴学育才: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沈泽宜.诗经新解[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司马迁.史记[M].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59.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孙诒让.墨子閒诂:全二册[M].孙启志,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汤用彤.汤用彤全集:第七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陶菊隐.蒋百里先生传[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田正平,肖朗,周谷平.中外教育交流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汪学群,武才娃.钱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缩编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国力西南联合大学校史——1937至1946年的北大、
    清华、南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校史编辑委员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资料[G].北京,
    昆明:北京大学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新亚学术期刊编辑委员会.钱宾四先生百龄纪念会学术论文集[G].北京:中华书局,2003.
    谢樱宁.章太炎年谱摭遗[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徐复观.中国学术精神[M].陈克艰,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徐国利.一代儒宗——钱穆传[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徐立亭.晚清巨人传·章太炎[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6.
    徐铸成.徐铸成回忆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许美德,潘乃容.东西方文化交流与高等教育[G].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许倬云.从历史看人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严复.严复学术文化随笔[M].王宪明,编.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严耕望.治史三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杨绛.杨绛作品集:第二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杨树达.积微翁回忆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印永清.百年家族:钱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余家菊.孔子教育学说[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余英时.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俞立中.师范之师:怀念孟宪承[G].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张荫麟.素痴集[M].李洪岩,编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张荫麟.中国史纲[M].王家范,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章学诚.文史通义校注[M].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黄冈县委员会.回忆熊十力[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二卷,第五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周勇.大师的教书生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周勇.江南名校的中国文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
    朱传誉.钱穆传记资料[M].台北:天一出版社,1979.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
    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房龙.思想解放史话[M].宋桂煌,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许良英,赵中立,张宜三.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道格拉斯·安斯利,英译.傅任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M].荀春生,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H.李凯尔特.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M].涂纪亮,译.杜任之,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纲,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埃德蒙德·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张庆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1988.
    法—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邓尔麟.钱穆与七房桥世界[M].蓝桦,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约翰·布鲁德斯·华生.行为主义[M].李维,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恩斯特·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M].沉晖,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伊曼努尔·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康德.论教育学(附系科之争)[M].赵鹏,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许美德.思想肖像:中国知名教育家的故事[M].周勇,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狄百瑞.儒家的困境[M].黄水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约瑟夫·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郑大华,任菁,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M].增补版.何兆武,张文杰,陈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陈勇,张慧.中国现代史学血脉的传承——吕思勉与钱穆[J].中国图书评论,2010(11):34-42.
    陈勇.论钱穆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J].史学理论研究,2011(2):87-99.
    邓子美,孙群安:论钱穆独特的人文教育理念[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3,4):8-10.
    杜成宪,张继玺.20世纪关于中国教育史发展线索问题的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66-72.
    杜成宪,章小谦.关于教育史学评论的理论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65-73.
    杜成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几种教育史观试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2):70-76.
    杜成宪.20世纪关于中国教育史分期问题的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3):85-90.
    杜成宪.关于中国第一部《中国教育史》的几个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1):1-11.
    杜成宪.以“学”为核心的教育话语体系——从语言文字的视角谈中国传统教育
    思想的重“学”现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75-80.
    杜成宪.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试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19-26.
    冯季林.儒家教育思想的后现代意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06-108.
    何成刚.钱穆与中小学历史教育[J].历史教学,2006(9):40-42.
    何方昱.高扬“文化教育”“人才教育”——钱穆中等教育思想及实践述要[J].历史教学,2005(4):54-58.
    洪明.中国传统教育的精义是什么?——简论钱穆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2):46-50.
    江飞.钱穆:从小学教师到国学大师[J].中国教师,2012(2)下:14-18.
    康志杰.钱穆文化观之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3):198-201.
    李政涛.文化自觉、语言自觉与“中国教育学”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9-16.
    刘庆昌.教育家教育思想研究方法刍议[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56-58.
    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1-6.
    陆玉芹.钱穆的大学教育观[J].历史教学问题,2008(5):71-74.
    陆玉芹.钱穆论高等教育——以新亚书院为中心的考察[J].晋阳学刊,2009(6):125-126.
    陆玉芹.钱穆论新亚教育[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70-73.
    陆玉芹.重外修以强素质兼内养以铸国魂——钱穆中等教育观及其当代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23-127.
    罗义俊.钱穆及其史学纲要[J].历史教学问题,1997(1):13-16.
    罗智国.钱穆的教育理念与新亚精神[J].齐鲁学刊,2009(3):54-57.
    马建强.钱穆是怎样做小学教师的[J].教师博览,2002(1):30-32.
    欧阳仕文.钱穆教育思想新论——以《新亚遗铎》为中心的考察[J].教育评论,2010(2):156-159.
    谭徐锋.钱穆人性化教育思想与实践[J].人文杂志,2002(6):156-160.
    王晓黎.钱穆与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之比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8-82.
    王颖.论书院精神的现代传承——兼谈新亚书院的办学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12-215.
    夏雪.文化民族主义的教育观——钱穆教育思想试析[J].历史教学问题,2007(6):68-70.
    熊贤君.斯因斯坦人文教育思想管窥[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91-94.
    薛巧英.钱穆《师友杂忆》订误补正[J].文教资料,2008(10):68-71.
    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4(7):3-17.
    俞启定.钱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述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30-42.
    张延昭.教育史研究中的“教育缺失”现象浅议[J].教育史研究,2009,1:1-5.
    朱维铮.马一浮在一九三九——叶圣陶所见复性书院创业史[J].书城,2009(35):24-35.
    朱学勤.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J].法制资讯,2008(7,8):11-12.
    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
    何方昱.钱穆教育思想初探[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3.
    侯宏堂.从陈寅恪、钱穆到余英时——以“新宋学”之建构为线索的探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薛凯.钱穆语文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赵敏俊.钱穆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谭晓泽.思考中的行动:钱穆的中国文化教育道路[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