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全的,这种不完全信息易于导致金融市场的外部性问题。在银行业中,外部性问题的典型表现就是银行挤提。银行挤提导致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的金融危机,由此各国相继引入中央银行监管制度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然而,由于中央银行在行使金融监管职能过程中存在行为缺陷,不可避免地导致监管失败。在监管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市场约束的补充作用就显得非常必要。信息披露通过市场得以发挥约束作用,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的重要环节。从国际金融监管的角度看,加强信息披露,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透明度已是大势所趋。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新资本协议草案第二稿,更进一步突出强调了市场约束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在提高信息供给的充分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可靠性的制度安排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完善信息披露,弥补中央银行监管的不足。当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而只有上市商业银行由于受制证券法规的约束,有着较为规范的信息披露。因此,本论文着眼于上市商业银行,采用规范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探讨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供借鉴。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其总体架构具体如下。
     前言。提出问题,总领全文。
     第1章,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相关文献回顾。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回顾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已有研究涉及的论题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所披露信息的特征与内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信息披露的状况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质量的改进建议。另外,考虑到巴塞尔委员会日益突出强调了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以构筑“巴塞尔体制”,本章单独一节进行回顾,综述巴塞尔委员会信息披露制度。
     第2章,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一种理论探讨。本章意在通过阐述中央银行监管存在缺陷的制度下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首先,本章从中央银行的监管介入的历史观追溯出发,探讨中央银行制度形成下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进而着眼于经济学视角的考察阐述中央银行监管介入的必要性;之后,立足于中央银行监管失败,提出充分、及时、准确、持续的信息披露通过市场约束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弥补金融监管造成的不足。
     第3章,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现实考量。目前在中国大陆资本市场上,共有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民生银行股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研究
    份有限公司三家上市银行,而且,从2000年起,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上市银行
    的财务报告审计,需要接受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双重审计”。因此,论文本章立
    足于国内上市银行,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境内外审计财务报告存在的差
    异,同时结合第1章巴塞尔委员会的信息披露之规定以及美国SEC的相关信息披露
    规则,探讨上市商业银行在贷款呆账准备与贷款、风险要素、资本充足率、金融工
    具公允价值、表外项目及审计制度安排等方面引发的披露问题。
     第4章,提高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质量:对策思考。针对论文第3章所揭示的有
    关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即,一是由于国内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之间
    仍存在一定差距,从而所披露的信息无法真实地揭示银行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
    二是信息披露规则之规定不尽完善,充分披露之意愿未能如人所愿地实现。因此,
    论文本章主要从会计标准的建设与信息披露规则的完善出发,思考提高我国上市商
    业银行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就会计标准的建设而言,论文作者提出我国现行的银
    行会计标准应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贷款利息收入方面须进
    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借鉴国际会计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快有关金融工具
    会计的研究工作,完成包括表外项目在内的银行业务基本会计准则。在信息披露规
    则的完善上,应突出强调充分披露原则的运用。另外,建议上市银行财务报告审计
    制度由“境内外双重审计”向“单一审计”过渡。
引文
彼得.S.罗斯著,唐旭,王丹等译.1999.《商业银行管理》(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等译.1999.《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巴曙松.2001.巴塞尔委员会的基本监管原则的形成及其发展新趋势.《投资研究》第1期,3-9.
    陈汉文,邓顺永,覃志刚.2001.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研究——兼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会计系企业财务报告问题学术研讨会征文.
    陈雨露.2000。(现代金融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
    陈元.1998。《美国银行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
    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2000.《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有关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
    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2001.《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商业银行会计研究》课题组.2001.商业银行会计改革若干问题研究。《会计研究》第10期,48-54.
    邓顺永.2001.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改革举措.《新金融》第12期,13-14。
    范起兴,吴育云,杨立新.2000.商业银行外部审计亟待完善.《中国金融》第4期,42、53.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译.2000.《国际会计准则200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国际清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译.1998.《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耿建新,乔林智.2000.银行监管中的会计信息控制体系及其改革.《城市金融论坛》第9期,16-20.
    高培业.1999.《企业失败判别理论与实证研究》。厦门大学会计系博士论文打印稿.
    郭少明.2001。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概述、相关评论及其监管原则在我国银行业的实施.《投资研究》第6期,10-14.
    哈维尔.弗雷克斯,让.夏尔.罗歇著,刘锡良等译,1999.《微观银行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劳埃德B.托马斯著,马晓萍等译.1999.《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
    陆德明,王鹏.1999.会计披露与金融危机.《会计研究》第8期,53-55.
    李立群.2000.论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功能定位.《财经研究》第12期,9-13.
    李文.2001.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及对策.《财会通讯》第6期,28-30.
    罗颖.1999.信息披露与市场约束.《国际金融研究》第8期,24-28.
    刘玉廷.2000.《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财务会计研究》.厦门大学会计系博士论文打印稿.
    李早航.1999.《现代金融监管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探索》.中国金融出版社.
    潘文波.2001.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实证研究报告.《投资研究》第1期,22-26.
    钱小安.2000.《中国货币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
    曲宏,王明明,杨志翔.2001.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披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管理世界》第1期,132-137.
    宋德亮.2002.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理论分析。《上海会计》第4期,44-46.
    沈东涛.金融类公司境内外审计差异大.《中国证券报》,2001年6月1日第七版.
    宋良荣,陈弘.2000.防范金融风险的会计对策.《金融与保险》第2期,154-156.
    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
    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年度报告;http://www.sse.org.cn、http://www.sse.com.cn.
    汤云为,胡奕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巴塞尔原则及对我国的指导意义.《会计研究》第9期,58-62.
    武红卫.2001.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对策.《金融与保险》第6期,131-132.
    汪倩.2001.银行业的信息公开披露.《金融理论与实践》第1期,56-57.
    夏博辉.2001.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的现状与未来。《会计研究》第10期,55-59.
    王红兵,唐有瑜.2001.提高上市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上海会计》第10期,13-15.
    王景斌,陈聪,王锦云.2001.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分析.《上海投资》第11期,35-37.
    威廉姆R.司可脱著,陈汉文等译.2000.《财务会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徐联初.2000.金融外部性问题与中央银行监管的理论基础.《金融与保险》第3期,47-51.
    徐刚,沈禹钧.2000.《中央银行学概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郑春美.1999.我国金融会计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金融理论与实践》第7期,30-31.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0.《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号、第2号、第7号、第9号).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1.《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4号)》.
    
    
    朱近.2001.对改革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制度的思考.《上海投资》第6期,22-24.
    周林等.1998.《世界银行业监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张维迎.1999.《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周向雯,范智.2001.我国商业银行呆帐准备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上海金融》第2期,13-15.
    詹向阳,张兴股.200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及其相关问题研究《金融论坛》第8期,2-6.
    张玉明.2001.《信息非均衡与银行不良资产——中日两国的比较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Berger Allen N., Sally M. Davies and Mark J. (1998),'Flannery Comparing Market and Regulatory Assessment of Bank Performance:Who Knows What When?' Federal Reserve Board, working paper.
    Eli Amir and Amir Ziv (1997),'Recognition, disclosure, or delay: timing the adoption of SFAS No. 106'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pring: 61-81.
    FASB (1998),'SFAS NO.133: Accounting for Derivative Instruments and Hedging Activities'.
    Harper.Jr. Robert M. and Mister. William G. (1991),'The impact of new pension disclosure rules on perception of debt' Accounting Horizons, Sep. Vol. 5 Issue 3:50-56.
    J.P. Morgan Chase & Co.(2001), 'Annual Report 2000' http://www.jpmorgan.com.
    Paquita Y. Davis-Friday, L. Buky Folami, Chao-Shin Liu and H. Fred Mittelstaedt (1999),'The value relevance of financial statement recognition vs. disclosure: evidence from SFAS No.106' The Accounting Review, Oet:403-423.
    The Basel Committee (1999).'Capital Requirement and Bank Behavior:the Impact of the Basel Accord' http://www. bis.org.
    The Basel Committee (2001),'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http://www.bis.org.
    The Basel Committee (2001),'A New Capital Framework' Basel Committee Publications, No 50. http://www.bi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