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与仲裁关系之探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司法与仲裁制度作为我国民商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化解市场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利益冲突,保护当事人合法的民事权益,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等积极作用。理论与实践,无论从哪个层面出发,司法与仲裁二者之间都存在着深刻的渊源。体现在仲裁的立法中,就表现为司法对仲裁的支持与协助,以及司法对仲裁的审查与控制。在形式上,司法对仲裁的参与制式既有支持,也有限制。司法对仲裁的支持使得仲裁的进行有了国家强制力的维护;同时,司法对仲裁的限制又给予了仲裁公正性的保障。本文通过深入审视与分析司法与仲裁之间的关系,力争在理念上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以求能够更好地平衡二者的地位。这在实现公正与效率并重的价值标准、实现司法介入但无干预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寻求最大限度发挥仲裁优势与作用的模式同时,又不削弱司法应有的权威,使仲裁与司法形成相辅相成、又互相牵制,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竞争的态势。在实践中,司法和仲裁良性关系的形成及贯彻状况更是对国家经济和法制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完善而开放的司法与仲裁的关系体系可以让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增强我国对外国贸易伙伴和投资者的吸引力。
     首先,本文对司法与仲裁的关系进行探源。从理论层面的高度对司法与仲裁进行概述,阐明其概念、性质、特点、历史发展以及相互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次,在对司法与仲裁两组问题明析的基础上,延续历史的脉络,进一步深入阐释当代法制社会中,司法与仲裁真正形成的关系:支持与监督。同时从支持与监督两个方面进行剖析,力争全面解读二者的联系。
     然后,综合借鉴当代国际社会中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仲裁制度,对司法与仲裁关系的相互作用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比较和借鉴。
     最后,落实在当代我国法制建设的社会进程中,对我国法律系统中的司法与仲裁关系的积极以及消极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对我国司法与仲裁关系的完善提出一点建议。
The institution of judicatory and arbitr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stitution of our civil law system. In our harmonious society, the institution of judicatory and arbitration play the positive function not only in solving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among the member in the market economy and protecting the legal civil rights, but also in vindicating the system of economy and guaranty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any the field, the theory or the practice, there is profound origin between judicatory and arbitration. We can detect the embodiment of their relationship in our arbitration law, it described that judicatory sustain the arbitration while judicatory censor the arbitration. On one hand , the participating of judicatory in arbitration can assistant the process of arbit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participating of judicatory in arbitration can restrict the process of arbitration. The judicatory sustainment help the arbitration process get the protection from the powerful country enforc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judicatory restriction give the arbitration the guarantee of the justice of arbitration. After 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judicatory and arbitration, this article is desirous to find the balance point of both sides, especially from the view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here must be some theoretic meaning in two areas, one is the value standard of the equal state between judicatory and arbitration, the other is basic principle of judicator participate without intervention. Realizing the pattern of judicatory keep its authority whiles maximum arbitration advantage and the state of supplementing and confining each other. In the practice particularly, the proper relation between judicatory and arbitration have the important impact on economy and law of country environmental, perfect open relationship between judicatory and arbitration can make our country superiorit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rival, boost up our attraction to trade partner s and investors.
     Firstl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dicatory and arbitration. Especially illustrate their concept、character、peculiarity、evolution and relations.
     Secondly, following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explain the real relationship between judicatory and arbitration: support and monitor.
     Thirdly, after compare the typical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illuminate our institution relatively.
     Fourthly, through the considera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some suggestions involve the perf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judicatory and arbitration.
引文
1 参见伯尔曼著、贺卫方等译:《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21-122、407-409 页;泰格.利维说:“十字军东征……,最重要、最永久的受益人,是西方的商人,他们建立了许多经得起军事和政治变迁、能够长久留存的贸易前哨据点。”引自泰格.利维著,纪琨译:《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学林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71-72 页。
    2 参见伯尔曼前引书,第 121-122 页,第 407-409 页。
    3 参见王存学主编:《中国经济仲裁和诉讼实用手册》,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0-21 页。
    4 在 1992 年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年会上,李双元教授对“仲裁是司法让出来的一块园地”的观点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下述论断:第一,仲裁的产生早于司法诉讼;第二,仲裁具有社会法而非国家法的性质;第三,仲裁具有行业自律性;第四,在国家消亡之日,司法当消亡,而仲裁将永存。参见李双元主编:《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与实务新论》,湖南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383 页。
    5 参见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室:《外国仲裁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233 页。
    6 英国法官布拉姆威尔(Bramwell)及其同事于1883年拟定了一个仲裁法典(The Bramwell Arbitration Code 1883)草案,该法典得到了伦敦商界的大力支持,但是,当时国会趋向于制定一部较温和的仲裁法,因此,该法案未获采纳。该法典在近一百年中几被人遗忘,穆斯迪尔法官(Lord Mustill)和伯伊德(Steward Boyd QC)发现了它,并在 1982 年《商事仲裁》(Commercial Arbitration)杂志将其公之于世。See V.V.Veeder QC, Two Arbitral Butterflies: Bramwell and David, in Martin Hunter、Arthur Marriott & V.V.Veeder.ed.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Graham&Trotman/Martinus Nijhoff 1995, at 13-14.
    7 参见赵健著:《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27 页。
    8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20页。
    9 [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页。
    10[美]彼得.G.伦斯特洛姆:《美国法律辞典》,贺卫方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4 页。
     11 参见王亚新:《社会变更中的民事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25-226 页。
    12 参见[美].诺内特.萨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64-65 页。
    13 参见李双元主编:《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与实务新论》,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 383 页。
    14 参见 Seagle, the quest for law 60-61(1941), 转引自赵秀文著《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3 页。
    15 参见赵秀文著《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3 页。
    16 比如在古罗马《十二钟表法》第二表“审理”中规定:“审理之日,如遇承审员(jndex),仲裁员或者诉讼当事人患重病,或者审判涉及外国人(hoste)…则应延期审讯。”在第七表“土地和房租”中规定:“疆界发生争执时,由长官委任仲裁员三人解决之。”在第九表“公法”中规定:“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时收受贿赂,处死刑。”
    17 参见程志春:“仲裁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载《上海仲裁》第 15 期,第 29 页。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全书》,法律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 页。
    19 参见吴焕宁:《我国仲裁法浅议》,载于《仲裁与法律通讯》1995 年第 6 期。
    20 郭树理:《民商事仲裁制度: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之妥协》,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www.chinalawinfo.com/,最后访问时间:2007 年 11 月 12 日。
    21 乔欣:《仲裁权研究—仲裁程序公正与权力保障》,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5 页。
    22 转引自韩健:《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7 页。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全书》,法律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 页。
    24 参见尼布耶那(Niboyet):《法国国际司法论》,1950,para.1284,转引自《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第 29 页。
    25 参见 Niboyet,TRAITE DEDROIT INTERNATIONAL PRIVE FRANCAIS,1950,
    26 参见 W.Michael Reisman,Systems of Control in International Adjudication and Arbitration(1992), in W.Michael Reisman , W.Laurence Craig, William Park & Jan Paulsson ed.,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Cases, Materials and Notes on the Res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sputes,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1997,at 967.
    28 参见 Guilermo A. Alvares, The Challenge of Abitrators, J. INT’L ARB. , Jan 1990, at 203,208—13. Also see W. Michael Reisman, W. Laurence Craig, William Park & Jan Paulsson ed. ,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Cases, Materials and Notes on the Res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sputes,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 1997, at 632—34.
    29 转引自赵健:《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23 页
     30 1994 年《意大利民事诉讼法典》第 819 条之三。
    
    31 参见周子亚等译:《瑞典的仲裁》,法律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113 页。
    32 参见方明、张志军:《瑞士仲裁法案特征述要》,载《仲裁与法律通讯》1994 年第 4 期。
     33 陈建:《也论关于重新仲裁的制度》,载《仲裁与法律通讯》1998 年第 2 期。
    34 参见 Robert Merkin, Arbitration Act 1996,LLP professional Publishing,2000,P.36.
    35 参见 R.v.Gough[1993]AC 646; laker Airways Inc. v. FLS Aerospace Ltd .(1999), The times, 21May,1999.
    36 1996 DAC Report, para.106.
    37 张斌生主编:《仲裁法新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62-463 页。
    38 齐树洁主编:《英国司法制度》第二版 2007 年版,厦门大学出版社,第 275-277 页。
    39 1987 年瑞士《国际私法典》第 192(11)条。
    
    40 参见 C.E. Fletcher,Arbitrating Securities Disputes para. 1.1(1),(1990).
    41 参见 U.S.C.SS9,12; NY Civil Practice Law & Rule S7510,7511(a) (West,1982).
    42 参见宋冰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427 页。
    43《学术界》2000 年第六期,第 100 页。
    45 参见 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 16 条。
    46 参见 1958 年《纽约公约》第 2 条第 2 款;1985 年《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 7 条。
    47 参见 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 11 条。
    48 参见 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 17 条。
    49 参见 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 19 条第 1 款。
    [1] 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 220 页
    [2] [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页
    [3] 王亚新,《社会变更中的民事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25-226 页
    [4] [美]诺内特、萨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64-65 页
    [5] 李双元,《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与实务新论》,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 383 页
    [6] 赵秀文,《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 页
    [7] 黄进,《仲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15 页
    [8] 乔欣,《仲裁权研究—仲裁程序公正与权力保障》,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5 页。
    [9] 赵健,《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23 页
    [10] 周子亚等译,《瑞典的仲裁》,法律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113 页
    [11] 张斌生,《仲裁法新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62-463 页
    [12] 齐树洁,《英国司法制度》第二版 2007 年版,厦门大学出版社,第 275-277 页
    [13] 宋冰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427 页
    [14] 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21-122、407-409 页
    [15] 泰格.利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纪琨译,学林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71-72页
    [16] 王存学,《中国经济仲裁和诉讼实用手册》,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0-21 页
    [17] 李双元,《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与实务新论》,湖南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383 页
    [18]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室,《外国仲裁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233页
    [19] 韩健,《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7 页
    [20] 尼布耶那(Niboyet),《法国国际司法论》,1950,para.1284
    [21] 沈宗灵著,《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8-29 页。
    [22] 赵秀文主编,《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法教学参考资料》,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年版,第118 页-240 页。
    [23] 赵秀文主编,《国际商事仲裁案例评析》,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11-243 页。
    [24] 杨良宜著,国际商事仲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54-352 页。
    [25] 赵秀文著,《香港仲裁制度》,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237-267 页。
    [26] 赵健著,《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9 页。。
    [27] 齐树洁主编,《英国司法制度》,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57-278 页。
    [1] 肖扬,《中国法院对仲裁的支持与监督》,载《中国对外贸易》2001 年第 6 期
    [2] 程志春,《仲裁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上海仲裁》,第 29 页
    [3] 吴焕宁,《我国仲裁法浅议》,《仲裁与法律通讯》1995 年第 6 期
    [4] 郭树理,《民商事仲裁制度: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之妥协》,北大法律信息网
    [5] 方明,张志军,《瑞士仲裁法案特征述要》,《仲裁与法律通讯》1994 年第 4 期
    [6] 陈建,《也论关于重新仲裁的制度》,《仲裁与法律通讯》1998 年第 2 期
    [7] 陈治艳,《对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内容司法审查的思考》,《人民司法》2003 年 12 期
    [8] 王金兰,《国际商事仲裁司法监督研究》,河北法学 2004 年第七期
    [9] 王胜东,《论法院多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干预》,法律适用,2002 年第 12 期
    [10] 汤庆发、翁晓健,《论公共秩序审查和中国仲裁的司法监督》,论苑 2003 年
    [11] 李长春,《论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法院的协助和保障作用》,论文 2002 年
    [12] 刘勇华,《由美国法院附属仲裁引发的思考》,当代法学 2001 年第 9 期
    [13] 万鄂湘、于喜富,《再论司法与仲裁的关系—关于法院应否监督仲裁实体内容的立法与实践模式及理论思考》,法学评论 2004 年第 3 期
    [1] [美]彼得.G.伦斯特洛姆,《美国法律辞典》,贺卫方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 14 页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全书》,法律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 页
    [3] 1994 年《意大利民事诉讼法典》第 819 条之三
    [4] 1987 年瑞士《国际私法典》第 192(11)条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全书》,法律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 页
    [6] 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 16 条。
    [7] 1958 年《纽约公约》第 2 条第 2 款,1985 年《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 7 条。
    [8] 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 11 条。
    [9] 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 17 条。
    [10] 1961 年《欧洲国际商事仲裁公约》第 5 条
    [11] 1986 年《荷兰民事诉讼法典》第 1052 条第 2 项
    [12] 1996 年《英国仲裁法》第 31 条第 1 项
    [1] Seagle, the quest for law 60-61(1941), 转引自赵秀文著《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 页
    [2] See Guilermo A. Alvares, The Challenge of Abitrators, J. INT’L ARB. , Jan 1990, at 203,208—13. Also see W.
    [3] Michael Reisman, W. Laurence Craig, William Park & Jan Paulsson ed. ,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4] Cases, Materials and Notes on the Res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sputes,The Foundation Press, Inc. 1997,at 632—34.
    [5] Robert Merkin, Arbitration Act 1996,LLP professional Publishing,2000,P.36.
    [6] R.v.Gough[1993]AC 646; laker Airways Inc. v. FLS Aerospace Ltd .(1999), The times, 21May,1999.
    [7] 1996 DAC Report, para.106
    [8] C.E. Fletcher,Arbitrating Securities Disputes para. 1.1(1),(1990).
    [9] U.S.C.SS9,12; NY Civil Practice Law & Rule S7510,7511(a) (West,1982).
    [10] See V.V.Veeder QC, Two Arbitral Butterflies:Bramwell and David, in Martin Hunter、Arthur Marriott&V.V.Veeder.ed.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Graham&Trotman/Martinus Nijhoff 1995, at 13-14.
    [11] See Niboyet,TRAITE DEDROIT INTERNATIONAL PRIVE FRANCAIS,1950,
    [12] See W.Michael Reisman,Systems of Control in International Adjudication and Arbitration(1992), in W.Michael
    [13] Reisman , W.Laurence Craig,William Park & Jan Paulsson ed.,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Cases,Materials and Notes on the Res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sputes,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1997,at 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