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业旬报》看胡适早年思想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论文以晚清的白话报刊《竞业旬报》为切入点,以胡适在上面的编辑活动及发表的文章为依托进行早年思想的研究。考察了胡适的编辑思想、改良思想及他的文学实践活动,并对他早年思想的成因做了探究。
     早年胡适作为晚清“开启民智”中的一名智识分子,他是以高姿态为《竞业旬报》撰文和编辑的,所以论文不仅分析了他的编辑特色,还分析了改良者的期望与下等社会被动接受的矛盾关系。论文接着以胡适在该报上发表的文章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他自己是如何参与到“开启民智”这场变革中的,这一时期的思想对他一生的思想又有怎样的影响。胡适是从“破”和“立”两个方面对下等社会启蒙的,对中国的旧风俗、野蛮思想猛烈的批判,对中国人缺乏的一些美德大加宣扬,这都是他受时代潮流影响的表现。论文还分析了早年胡适思想的成因。徽州的文化环境、上海的新式教育和他在中国公学接触到的那些“大朋友”让他具备了良好的个人修养。
     胡适的早年思想与成名后相比,显得不够成熟,哪种学说有利于挽救中国,就拿来用哪种学说。但该研究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胡适思想的流变,并且从中看出晚清思想变革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连续性。
This Paper take The Struggle which is the vernacular Chinese newspaper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s the starting point,to make an consideration on HuShih's early thinking depends on his edit and articles.in order to make an investigation of his editing thought, improved thinking, and literature practice,as well as the factor of his early thinking.
     As an intellectual to enlight the people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his early years,When Hu Shih worked as an editor for The Struggle,it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erior and the inferior,This paper not merely an explanation of his editing features,but also an explanation of the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ectation of the improver and the acceptation of the doggery.Then this paper take the articles of Hu Shih published on The Struggle as the object of study,selectively analysised how himself participate in this transformation of enlightenment,and how the idea influence his whole life work.He used two methods to enlight the doggery,it is "destroy"and "establishment",he strongly criticized the old customs and the Savage thoughts,and called for the virtues which were not exist in China,and all these were manifestation of the influences to him. What's more,this paper give an explanation to the causes of his early thinking,it is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Huizhou City,new educational system of Shanghai,and the well known friends he meat in the Chinese public schools,made him to be a culture man.
     Compared to the idea of his fame, it is not mature enough of his early years thinking.It is easily impact by the time. Taking its strengths to rescue China.The most significant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s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s idea,and what's more,to seek the continuity betwee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hought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May Fourth movement.
引文
①余英时撰,《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参见余英时作品系列之《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2005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135页。
    ②李孝悌撰,《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页。
    ③关于胡适的的别号,李敖在《胡适评传》里说“适广”同“适(?)”,既然这样,那就不应该是“广”,而应该是“厂”,广的繁体写法应为廣,厂在古代读曰(?),同(?)。作工厂的厂的繁体写法应为厂。两字是不同的,此处可能是因形近而误。虽然《旬报》上写的也是“适广”,但更为精确的写法应该是“厂”才对。此处做一存疑,论文中仍然用“广”。
    ①这些回忆录有《四十自述》、《我的信仰》、《My Gredo and Its Evolution》、《四十自述残件》,此外一些文章中也提到了少年经历,如《悲观声浪里的乐观》、《十七年的回顾》等。
    ②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见《胡适文集1》,1998年北京大学排印本,第85页。
    ③余英时撰,《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参见余英时作品系列之《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2005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148页。
    ④余英时也分析过胡适之所以能暴得大名的原因。他认为晚清五四运动前夕,并非“时无英雄”,像梁启超、严复这些晚清思想巨将已进入“功成身退”的阶段了,但那时中国知识分子渴望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旧格局,胡适恰好就在此时出现了,所以胡适的出现正好填补了中国思想界的空白。他的这一说法和唐德刚的说法其实是一样的。
    ⑤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见《胡适文集》,1998年北京大学排印本,第83页。
    ⑥关于这两次批判可以参见海外汉学家格里德在《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1993年版)一书中的附录《中国共产党对胡适的批判》。
    ①关于这次学术会议上的论文介绍可参见欧阳哲生撰,《“胡适的学术与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看鱼《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6期,201]年11月,第75-77页。
    ①参见吴元康发表在《近代史研究》上的《<胡适全集>第23卷若干中文书信系年辨误》和《安徽史学》上的《<胡适全集>第23卷书写时间不明之疑信释疑》。
    ②陈子善对这篇佚文做过介绍,参见陈子善撰,《新发现的的<尝试集>第二编自序》,刊于2011年12月18日《东方早报》B13版。
    ①(美)周明之撰.《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之《成长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3页。
    ②欧阳哲生撰,《新文化运动前的胡适》,1991年7月《益阳师专学报》第12卷第3期,第91-96页。
    ③(美)格里德撰,鲁奇译,《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1993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排印本,第27页。是在写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教育》时说到这点的。
    ①(美)周明之撰,《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成长期》,第11页和18页。
    ②江勇振撰,《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新星出版社,2011年,第113-124页。江勇振还对这两本书做了详细解说。
    ①胡晓芳在论文参考文献中说明了《竞业旬报》的来源,她看到的是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阅览室馆藏的原件。
    ②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编,《188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第931页。
    ③参见王尔敏,《清季知识分子的自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80-132页。
    ④(台)李孝悌撰,台湾学术丛书《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901-191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8页。
    ①曹聚仁撰,《文坛五十年》(正编续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0年,第80页、81页。
    ②这封信是写给高一涵、陶孟和、张慰慈、沈性仁的,写于1923年10月21日,发表在《努力周报》第75期。此处引自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322页。
    ③王尔敏曾写过《清季知识分子的自觉》,他谈到中国知识分子在清末表现出了存亡的自觉、人格的自觉、知识的自觉。
    ④可参见蔡乐苏撰,《清末民初的一百七十余种白话报》。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人民出版社,1987年,,弟494贝。祭尔苏曾对清末民初的白话报做出过统计,“几年来,从五十余种书刊资料和工具书中辑出自一八九七年至一九一八年所出白话报刊名称一百七十余种(部分采用白话的报刊不包括在内)。”《竞业句报》要不是因为胡适的关系,它在历史舞台上恐怕就真的被淹没了。
    ⑤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胡适文集1》,第85页。
    ①此人是湖南醴陵人。一生参与革命,热心实业。对女权运动也十分关注,1912年,女子参政同盟会总理唐群英创办了《女子白话报》,谢寅杰还为该报写了祝词,祝词可参见蒋薛、唐存正著,《唐群英评传》,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123页。胡适1917年从大洋彼岸美国回国路经日本时,在日本与友人会餐,还忆起谢寅杰和傅熊湘。《归国记》一文载:“诸君邀至一中国饭馆晚餐。虞裳言有湖南醴陵李君邦藩(字石岑)曾读吾文,闻吾来甚思一见。因以书招之来,席上相见,谈及傅君剑、谢诮庄诸故人,皆醴陵人也。”②胡适在《四十自述》里说钟文恢是会长,谢寅杰和丁洪海两人维持会务最久。可是张承标在《中国公学创办的回忆》中却说:“数人来沪发起竞业学会,公推谢为会长,并组织竞业旬报,专吸收我同学为会员,十之八九皆我同学……”这两人中必有一人在回忆会长这件事上出了错。此处根据张承标的回忆来写,因为《旬报》上到处可见谢寅杰对读者来稿的回复,却未见钟文恢的。张承标的回忆请参见朱有献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 (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742页。
    ③张承志在《中国公学创办的回忆》中说到了此事,见上面注释中所引的材料。
    ④《旬报》,40期,第10页。
    ⑤傅业葵、熊罗生撰,《傅熊湘传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醴陵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撰,《醴陵文史第7辑》,1990年,第43-52页。
    ⑥《旬报》第11期上有吴铁秋对沭阳教育会诸君的演说稿。此外还结合了尚宾撰,《铁骨冰心,我有我在——吴铁秋先生略传》,这篇文章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沭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沐阳文史资料第4辑》,内部资料,1998年,第14页。
    ①胡适撰,《十七年的回顾》,《胡适文集3》,第313页。该文中,胡适说他在上海住的六年,几乎没有一天不看《时报》的,他还回忆说:“我回想我从前十四岁到十九岁的六年之中——一个人最重要最容易感化的时期——受了《时报》的许多好影响……”,这些语句都可看出胡适与《时报》的深厚感情。
    ②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胡适文集1》,第81页。
    ③胡适撰,《本报周年之大纪念》,《旬报》第37期,第4-5页。
    ④ 《旬报》第1期刊登了《凡例》,例一是本报发生之原因,例二是本报注重之要点,例三是本报对于读者之意见。
    ⑤(台)李孝悌撰,《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6页。
    ①胡明撰,《胡适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152页。
    ②(美)格里德撰、鲁奇译,《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页。他是在讲到胡适早年所受到的教育时讲到这点的。
    ③胡适撰,《适(?)平话·顾咸卿》,《竞业旬报》第24期谈从栏目,署名铁儿。
    ④江振勇对比了胡适翻译的格言和《真国民》上的原文,发现胡适译错了好几处,这些错绝大多数是文化上的。请参见江勇振撰,《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新星出版社,2011年,第123页。
    ⑤江勇振撰,《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新星出版社,2011年,第117页。
    ⑥江勇振撰,《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新星出版社,2011年,第121页。
    ①词苑栏目是26期之后才出现的,取代了以前的文苑栏目。26期之后,旧体诗都归在了词苑栏目里。
    ②见胡适撰,《钝夫年谱》,《胡适文集1》,第443页。
    ③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適书信集(1907-1933)》(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8页。
    ④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六章《清之狭邪小说》中说:“唐人登科之后,多作治游,习俗相沿,以为佳话,故伎家故事,文人间亦著之篇章,今尚存者又崔令钦《教坊记》及孙棨《北里志》。自明及清,作者尤黟,明梅鼎祚之《青泥莲花记》,清余怀之《板桥杂记》尤有名。是后则扬州,吴门,珠江,上海诸艳迹,皆有录载:且伎人小传,亦渐侵入志异书类中,然大率杂事琐闻,并无条贯,不过偶弄笔墨,聊遣绮怀而已。若以狭邪中人物事故为全书主干,且组织成长篇至数十回者,盖始见于《品花宝鉴》,惟所记则为伶人。”见鲁迅撰,《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第225页。
    ⑤胡适专门写过《贞操问题》、《论贞操问题(答蓝志先)》、《论女子为强暴所污(答箫宜森)》等文,说明自己对女子失贞问题的看法,他认为女子的贞操不是个人的事,乃是人对人的事,女子尊重男子爱情,心思专一,不肯再爱别人,这就是贞操。
    ①1923年5月30日,胡适日记记载:昨天洛声信上说,一涵接了一个妓女来家做老婆。洛声的口气似不以为然。故我今旦写信与冬秀,请他千万不要看不起一涵娶的女子,劝他善待此女。“他也是一个女同胞,也是一个人。他不幸堕落做妓女,我们应该可怜他,决不可因此就看不起他……”参见《胡适全集30》,第19页。
    ②胡适撰,《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文集3》,第252页。
    ③胡适撰,《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胡适文集2》,第118页。
    ④(台)李孝悌撰,《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0页。
    ①杨早撰,《启蒙的两种向度——晚清京沪白话报之比较(1904-1906)》,载于夏晓虹,王风等著,《文学语言与文章体式从晚清到“五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18页。
    ②该文载于《竞业旬报》第35期论说栏目。内容为控诉政府不懂外交,签订了《胶济铁路条约》,以至于铁路左右三千里内都不准中国人开矿,矿随路亡,种与矿尽。
    ③《凡例》,《句报》第1期,第5~6页。
    ④上海竞业学会同人公启,《竞业学会公致同胞书》,《竞业旬报》第1期通信栏目,第13页。
    ⑤(?)生来稿《说竞业旬报力量输入村镇之可喜》具体如下:“兄弟九月间因事至清江,路过扬州府属之汜水镇,诸君可知道汜水镇是一弹丸地区,镇上人口只有数西户,大半是收租度日的人家,未免有一种因循忽悠的遗传性,相习成风,不足为怪,于学问一道,自然毫不研究了,那里知道看报纸呢?真正是极闭塞的一个村落,兄弟到了汜水镇至几处改良私塾看看,见每塾置有竞业旬报一份,且有许多住户人家,亦购此报刊,兄弟见了欢喜得不得了。兄弟又到代派处君处,知道旬报月可销得十余份之多。”
    ⑥耿云志撰,《竞业旬报》。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73页。
    ⑦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胡适文集1》,第85页。
    ①李劼人撰,《死水微澜》,《李劫人选集第一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1页。
    ①余英时撰,《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余英时著,《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138页。
    ②君剑撰,《拒烟会与天足会》,《旬报》第10期,第8页。
    ①胡适撰,《容忍与自由》,《胡适文集11》,第825页。
    ②胡适撰,《论毁除神佛》,《旬报》第28期,第1页。署名铁儿。
    ③胡适撰,《论毁除神佛》,《旬报》第28期,第1-5页。署名铁儿。
    ①胡适写在“与存”的劝戒文《戒迷信》之后的短评,《句报》第12期,第38页。署名铁。这是篇胡适的佚文,详见本论文的附录一《胡适的佚文》。
    ②胡适撰,《真如岛》第八回,《旬报》第26期,第24-25页。
    ③(台)李孝悌撰,《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第32页
    ①胡适撰,《无鬼丛话》,《旬报》第25期,第28页,署名适之。
    ②《胡适全集27》,第466页。
    ③唐德刚撰,《胡适杂忆》,新星出版社,2005年,第48页。
    ④杭州锋稿,《新无鬼论》,《旬报》第8期,第7页。
    ①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胡适文集1》,第85页。
    ② (台湾)李敖撰,《胡适评传》,第208页,《竞业旬报》第38个注释。
    ③1914年9月14日日记,《胡适文集27》,第511页。
    ①胡适撰,《论承继之不近人情》,《句报》第29期,第5页。《旬报》中未署名,此文在《安徽白话报》上发表时署名适之。
    ②傅君剑撰,《改良社会吗!还是改良习惯吗!》,《旬报》第2期,第6页。
    ③胡适撰,《论承继之不近人情》,《旬报》第29期,第5页。
    ④胡适撰,《中国第一伟人杨斯盛传》,《旬报》第25期,第12页。署名适之。
    ⑤胡适在第一个儿子出生后,无可奈何地在七月三十日写了一首诗《我的儿子》:“我实在不要儿子,儿子自己来了。‘无后主义’的招牌,于今挂不起来了。”
    ①胡适撰,《婚姻篇》,《旬报》第25期,第2页。署名铁儿。
    ②胡适撰,《婚姻篇》,《旬报》第25期,第1页。署名铁儿。
    ③胡适撰,《真如岛》。《旬报》第4期小说栏目,第30页。署名希疆。
    ④夏晓虹撰,《晚清女性:新教育与旧道德》。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月第40卷第3期,
    ①胡适日记里的一篇文章《演说吾国婚制》,《胡适全集27》,留学日记卷三第三五则,第262页。
    ②(美)格里德撰,鲁奇译,《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第10页。这段话是格里德引自路易斯·甘尼特《胡适:青年中国的青年预言家》("Hu Shih:Young Prophet of YoungChina")中的一段话,《纽约时代杂志》(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1927年3月27日)。
    ③王尔敏撰,《清季知识分子的自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01页。
    ①胡适撰,《敬告中国的女子》,《旬报》第29期,第6-7页。署名希疆。
    ②胡适撰,《论家庭教育》,《竞业旬报》第26期,第2页。署名铁儿。
    ③梁启超撰,《倡设女学堂启》,《时务报》,1897年第45卷,第3-4页。
    ①铁公撰,《国闻杂评·述湖南之女子教育》,《新民从报》第三年第三号,第76页。
    ②胡适撰,《曹大家<女诫>驳议》,《旬报》第37期,第7页。
    ③《中国新女界杂志》,1907年2月,在自任主编的《中国新女界杂志》创刊号上,燕斌发表了《女权平议》一文,开篇即针对《女诫》第一篇《卑弱》而作驳论:自人道主义之说兴,女权之论,日以昌炽。浅见者必惊其奇辟,目为邪说,从而力驳之,以为乾刚坤柔,男尊女卑,乃不易之定理。女子以卑弱为主,何权之有?噫!为此说者,所谓“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之见,不足以知天之大。其《中国新女界杂志》因而以“发明关于女界最新学说”为首要宗旨,尽力鼓吹女权,对《女诫》的质疑,也至此才得以公布天下。夏晓红撰,《古典新义:晚清人对经典的解说一一以班昭与《女诫》为中心》,发表在《中国学术》论文栏目,2000年,第2期。
    ①胡适1909年9月13日写给母亲的信。《胡適书信集(上)》,199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1页。
    ②胡适1911年4月22日写给江冬秀的信,《胡適书信集(上)》,第20页。
    ③胡适1914年4月28日写给江冬秀的信,《胡適书信集(上)》,第37页。
    ④胡适1914年7月8日的留学日记,《胡适全集27》,第365页。
    ⑤胡适演讲,《女子问题》,《胡适文集12》,第579页。
    ①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胡适文集1》,第71页。
    ②这个讲座是胡适1933年7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所作的讲演。转引自江勇振撰,《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新星出版社,201]年,第104页。
    ③胡适撰,《胡适全集32》,第238页。
    ④胡适撰,《四十自述》之《在上海(二)》,《胡适文集1》,第72页。
    ⑤江勇振撰,《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新星出版社,2011年,第102页。
    ①胡适撰,《白话(四)·名誉》,《旬报》第38期,第3页。署名铁儿。
    ②胡适撰,《白话(四)·名誉》,《旬报》第38期,第7页。署名铁儿
    ③胡适撰,《吃茶记》,《旬报》第35期,第14页。署名铁儿。
    ④胡适撰,《白话(二)·独立》,《旬报》第35期,第5-6页。署名铁儿。
    ①胡适翻译,《军人梦》,《旬报》第31期,第21页。署名铁儿。
    ②胡适撰,《拉杂话(二)·军人美谈》,《旬报》第30期,第41页。署名适盒。
    ③胡适译述,《国殇》,《安徽白话报》第1期,第5页。署名适之。该文还在《南洋兵事杂志》第40期上发表过,并且被冠名军事小说,署名胡洪骍。
    ④胡适撰,《白话(一)·爱国》,《旬报》第34期,第4页。
    ①胡适撰,《白话(一)·爱国》,《旬报》第34期,第5页。
    ②胡适撰,《白话(一)·爱国》,《旬报》第34期,第4-5页。
    ③胡适撰,《白话(一)·爱国》,《旬报》第34期,第5页。
    ④意君译,《青年美谭》,《旬报》第39期,第33页。
    ①帝君译.《青年美谭》.胡适在这篇小说后的短评,《旬报》第39期,第33页。
    ②胡适撰,《婚姻篇》,《旬报》24期,第1页。署名铁儿。
    ③可参见本论文附录一《胡适的佚文》,胡适对施济民的文章《放足十论》做过短评,其中在《旬报》19期,“五论放足乃能强种”后说:“中国今日之势,急须男儿,急须壮勇男儿,能待至二十五年后乎?即至二十五年后,亦已迫不及待,况四十余年乎?缠足者仍如故也,则欲他年育壮勇男儿,而并遥遥无期矣,中国能久待乎?”
    ④胡适撰,《本报之大纪念》,《旬报》第29期,第45页。署名希疆。
    ⑤胡适撰,《白话(一)·爱国》,《句报》第34期,第1页。
    ①夏晓虹撰,《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60页。
    ②梁启超撰,《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1897年-1916年) 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33页。署名“饮冰”。
    ③梁启超撰,《告小说家》,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1897年-1916年)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84页。
    ④参见王德威撰《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和陈平原撰《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
    ⑤胡适撰,《澄衷学堂自治目记》,见阴历六月初四,阳历七月二十四日日记。《胡适全集27》,第54页。
    ⑥胡适撰,《澄衷学堂自治日记》,见阴历闰四月二十八,阳历六月十八日日记。《胡适全集27》,第49页。
    ①胡适撰,《真如岛》第十回,《旬报》第35期,第32页。署名冬心。
    ②胡适1915年8月18日日记,参见胡适撰、曹伯言整理,《胡适全集28卷》,第226页。
    ③胡适撰,《真如岛》第一回,《旬报》第3期,第42页。
    ④胡适撰,《东洋车夫》,《旬报》第27期,第47页。
    ①沈卫威撰,《无地自由:胡适传》,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9页。
    ②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胡适文集1》,第80页。
    ③胡适撰,《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见《胡适文集3》,第242页。
    ④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胡适文集1》,第50页。
    ⑤胡适撰,《论短篇小说》。《胡适文集2》,第104页。曹聚仁是不承认晚清的这些短篇小说的,他在《文坛五十年》中在谈及晚清短篇小说时说:“最显著的一点,那时读者还不认识短篇小说的体性,以为刚开了头,却已完了,不够味,不够劲。新小说的诞生,那是新文学运动的产儿,从《新青年》开头的。”
    ①胡适撰,《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见《胡适文集3》,第242页。
    ②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胡适文集1》,第8l页。另可参见王振忠《少年胡适及其早年小说<真如岛>》,刊十2008年《读书》。该文将《真如岛》中写到的徽州风俗都做了考证。
    ③胡适撰,《<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胡适文集4》,第595页。
    ①胡适撰,《中国爱国女杰王昭君传》,《旬报》第32期,第21页。
    ②胡适撰,《世界第一女杰贞德传》,《旬报》第27期,第5页。
    ③胡适撰,《世界第一女杰贞德传》,《旬报》第27期,第6页,。
    ④胡适撰,《中国第一伟人杨斯盛传》,《旬报》第25期,第9页。
    ⑤胡适撰,《姚烈士传》,《句报》第16期,第13页。
    ⑥胡适撰,《顾咸卿传》,《旬报》第24期,第45页。
    ①《旬报》第19期,第56页。
    ②俞旦初撰,《法国民族英雄贞德与中国近代的爱国主义历史教育——纪念贞德英勇就义五百五十五周年》,载于《世界历史》,1986年第1期,第30页。
    ③俞旦初撰,《法国民族英雄贞德与中国近代的爱国主义历史教育——纪念贞德英勇就义五百五十五周年》,载于《世界历史》,1986年第1期,第33页。
    ①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一)》,《胡适文集1》,第70页。这篇文章中,胡适这样说道:“澄衷的教员中,我受杨千里先生(天骥)的影响最大。”
    ②胡适撰,《传记文学》,《留学日记卷七》,《胡适全集27》,第515页。
    ③胡适撰,《四十自述·序》,《胡适文集1》,第29页。
    ④胡适撰,《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文集3》,第211页。
    ⑤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201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第89页。该书在讲到《翻译小说的兴起与林纾译作的影响》一节中谈到了这一点。
    ①《金玉之言》前面的“译者识”,《句报》34期,第33页。署名铁儿。
    ②江勇振撰,《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新星出版社,2011年,第117页。
    ③同上:,第121页。
    ④同上,第120页。
    ⑤转引自江勇振翻译的《真国民》中的格言。参见江勇振撰,《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第120页
    ①胡适撰,《澄衷学堂日记》,1906年5月31日日记,《胡适全集27》,第41页。
    ②胡适撰,《澄衷学堂日记》,1906年6月2日日记,《胡适全集27》,第43页。
    ③胡适翻译,《军人梦》,《旬报》第31期,第21页。署名铁儿。
    ④胡适撰,《军人美谈》,《旬报》第30期,第41页。署名适盒。
    ①胡适撰,《暴堪海舰之沉没》,《旬报》第5期,第29页。署名适之。
    ②胡适撰,《生死之交》,《旬报》第12期,第55页。署名铁儿。
    ③胡适撰,《生死之交》,《旬报》第12期,第57页。署名铁儿。
    ④胡适撰,《<短篇小说第二集>序言》,《胡适文集8》,第439页。
    ①胡适翻译,《惊涛篇》,《旬报》第33期,第19页。署名铁儿。
    ②对朗菲罗(Longfellow)的诗胡适后来还有译,这首译诗是《一枝箭一只曲子》,这是他中国公学时期就想译的,但直到三十多年后(1943年),才用白话译了出来,比起《晨风篇》来美妙了许多,自由了许多
    ③胡适撰,《晨风篇》译者附记,《旬报》第39期,第27页。署名铁儿。
    ④欧化译,《缝衣歌》,《旬报》31期,第19页。
    ①张丹斧撰,胡适译诗《军人梦》后的按语。请参见《旬报》第31期。
    ②李敖撰,《少年诗人》,是《胡适评传》中的一部分,第227页。
    ③胡适撰,《<短篇小说第二集>序言》,《胡适文集8》,第439页。
    ④史云波撰,《胡适对中国现代翻译事业的贡献》,《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4期,第54页。
    ⑤胡适撰,《<短篇小说第一集>序》。收入《胡适文集8》,第424页。该文是胡适为自己的《短篇小说第一集》写的序言,写于1919年10月。
    ①胡适撰,《旧诗稿存·题辞》,《胡适文集9》,第3页。
    ②关于胡适模仿别人作诗,他的一条日记也可作证。胡适在1914年7月7日日记中写道“吾近来作诗,颇能不依人蹊径,亦不专学一家,命意固无从摹效,即字句形式亦不为古人成法所拘,盖胸襟魄力,较前扩大,颇能独立矣。”这则日记说明胡话以前模仿另人写诗的痕迹还是比较重的。
    ③胡适撰,《自胜生随笔》(丁末年,即1907年作),胡适在1919年8月1日的留学日记中摘录了随笔中的一部分内容。现全部摘录出来:(论文再次引用到该处资料时,将不再标注)作诗必使老妪听解,固不可,然必使士大夫读而不能解,亦何故耶?(录《麓堂诗话》)东坡云,“诗须有为而作”。元遗山云,“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录《南濠诗话》)
    ④胡适撰,《游万国赛珍会感赋》,《旬报》第24期,第21页。
    ①胡适撰,《四十自述·我怎样到外国去》,《胡适文集1》,第94页。
    ②这本书时谢泳考证出来的,详见谢泳撰,《胡适用过的英文教材——纳氏文法》,《杂书过眼录》,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第86页。
    ③胡适在《胡适口述自传》中说:“我想我在赴美留学之前,我一定已经受了一本研究[汉文]文法的权威著作的影响,那便是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参见胡适口述,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21页。
    ④胡适在《四十自述》中回忆说“我背熟的第一首诗是《木兰辞》,第二首是《饮马长城窟行》,第三是《古诗十九首》。”更可证明《电车词》受古诗十九首的影响。
    ⑤胡适撰,《自胜生随笔》(丁末年,即1907年作),胡适在1919年8月1日的留学日记中摘录了这一条。
    ⑥唐德刚在《胡适杂忆》中说过老胡适的论诗旨趣,原文这样表述道:“胡先生坚持好诗一定要‘看得懂,念得出’。”所以,胡适特别不喜欢闻一多的学生艾山写的新诗。具体请参见唐德刚撰,《胡适杂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6页。
    ①诗界革命是梁启超于]899年12月写作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来的,也就是在此文中,提出“欲为诗界之哥伦布、马赛郎,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②此处参考自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44页。该书在讲到《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其他维新志士的诗文创作》这一节时谈到了这一点。
    ①胡适撰,《四十自述·九年的家乡教育》,《胡适文集1》,第53页。
    ②胡适撰,《我的信仰》,《胡适文集1》,第8页。
    ①翟屯建撰,《明清时期徽州刻书简述》,《文献》1998年12月30日,第250页。
    ②同上。
    ③李忠林撰,《徽州刻书论略》,载于《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年第2期总第138期,第78页。
    ④张志公撰,《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33页。
    ①张志公撰,《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33页。
    ②翟屯建撰,《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图书馆学通讯(季刊)1989年第1期,第37页。《聊斋志异》的初刻本说法亦可见徐学林著,《徽州刻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20页,这部书里还说鲍廷博刻的《聊斋志异》是36卷、421篇通行本的最初刊本。世称青柯亭刊本,俗称鲍廷博刊本。
    ③徐学林撰,《徽州刻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13页。
    ④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胡适文集1》,第87页。
    ⑤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668-669页。
    ①徐学林著,《徽州刻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97-198页载:“康熙四十一年至四十二年年(1702—1703)汪立名一隅草堂精刻唐白居易撰《白香山诗长庆集》20卷、《后集》17卷、(别集》1卷、补遗》2卷,汪立名撰《年谱》1卷,宋陈振孙撰《年谱旧本》1卷,计6种42卷。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歙县汪立名一隅草堂刊自编写字体《白香山诗集》7种44卷。此书考据精确,向为学者所重,作为研究白居易诗的善本。”
    ②费正清撰,《剑桥中国晚清史》之教育改革,第304页。
    ③江勇振撰,《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第51页。江勇振是基于高哲一(Robert Clup)的统计说的,原文为:“二十世纪前半世纪中学的学杂费,以当时人的收入来说,是相当可观的。根据1920年代末期到中日战争爆发以前,是在52到130银元之间,我们如果以一百元为中数,以1927年美金与银元1比2.24的汇率来计算,是相当于当时的美金45元,大概相当于今天美金560元的币值。相对于当时的收入来说那些有能力让儿子上中学的,大概只有都市里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最高收入阶层,乡下就更不用说了。”
    ④江勇振撰,《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第14页。
    ①以上摘自周玉仁撰,《小学教学百科全书数学卷》,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38页。《笔算数学》由美国长老会教师狄考文(C.W.Mateer 1836—1908)与山东邹立文同撰。成书1892年,教学学堂出版。基本从当时英国通行的教科书译来。全书分24章,全书采用铅印,有插图。并用阿扯伯数宁1,2,3……代替中国字的一、二、三……。排印仍为直行;教材体系采川直线式排列,儿童学习感到很困难。
    ②此书由日本东京博文馆编辑,罗孝高译(罗孝高)。内分12编:学术思想史、政治史、军政史、外交史、财政史、司法史、宗教史、教育史、文学史、交通史、产业史、风俗史。书末附《三十年间国势进步表》。原书成于明治三十年,日本人举行维新大祝典于东京博文馆,乃聘日本著名博士高山林次郎、姊崎正始等,十二人分纂而成此书,盖有黄氏《日本国志》可以上溯日本三千年政教之沿革,得是书可以研究三十年维新之进步、泰东变法得失之林、亚洲政界先路之导,洵杰作也。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上海广智害局铅印本。
    ③罗志田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0页。
    ④这张课表摘自耿云志撰,《胡适未刊日记及书信》中的澄衷学堂日记补遗。
    ①胡适撰,《澄衷学堂自治日记》,《胡适全集27》,第9页。
    ②胡适撰,《澄衷学堂自治日记》,《胡适全集27》,第4页。
    ③江勇振撰,《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壁,1891-1917》,第113页。另外关于这一时期胡适要求换的《世界通史》也好,还是换来的是《世界史纲》,还有《国民读本》、《真国民》等书,江勇振都有罗列并介绍。请参阅。
    ④请参见胡适写于1906年4月15日的《澄衷学堂自治日记》,《胡适全集27》,第17页。日记是这样写的:返栈省二兄,语及译书事。予语二兄以欲译《世界史纲》(Outlines of the world's Historv)一事,二兄言:“汝以此暇时为散步及运动之用,则足聚尔精神以为后用,若长此取多而供少,则脑且缩矣。且汝能译是书,必已能读之矣,若
    ①《旬报》第37期,《所见诗录》,第21页。
    ②吴相湘曾写信向胡适之先生询问朱芾煌日记的下落及其人生平,胡适回复他的信中提到了他是怎么认识钱芥尘的,信中内容是这样说的:“报社中住有一个叶德争是扬州人或镇江人,由他认识钱芥尘君,是叶君同乡。”参见吴相湘撰,《胡适之先生身教言教的启示》,载于胡不归等撰,《胡适传记三种》,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23页。
    ③该诗前面有一小序云:“十一月十一夜,吾友李莘伯所居被火尽焚,其藏书若干卷及其一年以来所经营之安徽白话,莘伯徒跌而走,仅得免死。余闻而悲之,因赋此以慰其所损失云。”原诗可见胡适文集所编胡适早年文存。胡适1929年6月在《吴淞月刊》发表《中国公学时代的旧诗》时为该文加了一个题目《慰李莘伯被火》。请参见胡明撰,《胡适诗存》,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26页。
    ④胡适撰,《李莘伯》,《旬报》第35期,第50页。
    ①32期有两首,其一为《题日本小扇》:十里江村雨,河豚日夜肥,潇洲春水阔,失却钓鱼矶。其二为《长畸断句》:万点水边屋,千层山上田。怒浪喷腥雨,狞峰劈(?)云。33期有一首《题周生梅花卷子四首之一》:周生奇气塞八荒,饥肠得酒生棱芒。兴酣嚼墨一喷薄,江南江北梅花香。
    ②张丹斧写在胡适译诗《军人梦》之后的评语,《旬报》第31期,第23页。
    ③补白大王郑逸梅对张丹斧的描述:“谈起张丹斧,几乎众口一词地加他一个徽号‘文坛怪物’,在笔端提到他,脑幕中兀是浮现着胖胖的躯干,穿着青布袍子,外加着一件背心,头戴罗宋帽,白发飘疏,容颜却很红润,手里摩挲着古泉汉玉,口头禅常有什么‘奇谈’、‘好东西’的印象来。”郑逸梅还说:“张丹斧生平著作虽多,但什九为游戏文章和打油诗,大都含有时间性,过后便成明日黄花,所以从没有汇刊成集。他的单行本,只有《拆白党》小说一种,由国学书室出版,现早绝版了。
    ①蒋维乔撰,《胡诗庐传》,载于《民国人物物碑传集》,团结出版社,1995年,第719页。另郑逸梅也写过此人。他有一文《胡朝梁以数目字为对偶》,载郑逸梅撰,《珍闻与雅玩》,北京出版社,1998年,第397页。该文说:钱基博之《现代中国文学史》,曾述及胡朝梁其人,谓:“胡字子方,自号诗庐。诗以外无他好,为人嬲观剧,自午至酉,万声阗咽中,攒眉搜肠,成五言古诗一篇,盖和其师陈三立题《听水第二斋》韵者。”予心仪萁人,顷于无意中,在冷摊上购得《诗庐诗文钞》,首冠陈衡恪一序.得知胡少习英国文字,肄业江南水师学堂。卒业后,乃学诗,吟诵思索,至废寝食。既而崇信佛教,摈弃文字。而体赢弱多病,竟以死,年四十有三。”
    ②广告:《本社经济史出世之先声》中对胡朝梁翻译的书《经济史》介绍时有对这个人的简介。载于《旬报》第18期,第28页。
    ③笔者按:应该为胡朝梁才是,可能是笔误,在没有考证出是否真的错误之前,此处按《中国公学第一次报告书》的写法。
    ④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胡适文集1》,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87页
    ⑤郑逸梅撰,《艺林散叶》,中华书局,1982年,第42页
    ⑥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胡适文集l》,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87页
    ⑦蒋维乔撰,《胡诗庐传》.《民国人物物碑传集》.团结出版社,1995年,第719页。
    ⑥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胡适文集l》,第87页。
    ①理化班专修只有一个班,学制为一年。
    ②朱洪撰,《胡适:努力人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0页。
    ③这句话是胡适在《易卜生主义》一文中胡适撰,《易卜生主义》,《胡适文集2》,第486页。
    ①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1959年4月22日的日记。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15页。
    ①徐友丞没有在这篇文章中指出王君到底是准。但据熊月之《晚清新学书目提要》载,有《国文教授进阶一卷》这本书,王建善撰,作新社排印本,所以徐友承在文中所提到的工君很有可能就是王建善。该书参考的版本是2007年版,第370页。
    ①根据庄树藩撰,《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3月,记载如下:增订验方别录,方书。清郑奋扬辑,徐友丞增订。二集。奋扬有《鼠疫约编》忆著录。是书将所得验方一千五百余首,与鲍相辙之《验方新编》及梅启照之《梅氏验方新编》逐一核对,删去雷同,汇成一帙,以别于《验方新编》,故名。刊于光绪二十年(1894)。分正、续二焦。正集列瘟疫,霍乱、疟疾等四十二门。外治法及药味少者多入正.焦.载方一千余首:复集方一千一百余首,刊人续集。与正集门类相同。药味多,大多是丸、散,音、丹。尤对儿科、妇科验方搜集颇多。妇科调经门下分胎前,难产、产后、崩、带,乳症;儿科门下分初生、丹毒、痘疹、杂症等。所收验方,药简、价廉、法详。凡经徐友丞增订者,均注明“增订”或“增”字,以别于原著。对症状,治法,均引用古今名医之论而增入。全书载方多,门类全,具筒、便、廉之特点。可为临症参考。有光绪二十年刊本,一九一八年宁波中华卫生公会铅印本。
    ②陈荣,熊墨年,何晓晖撰,《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中医文献上》,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0页。有记载:《广益良方》为病时卫生必须知识。谈及延医、煎药、病时饮食起居等。首列善言,以治心病:继寻良药以治身体,阐发内病外治法;并录种子新法、保胎善法、胎产须知。主张中西医合参。
    ③ 《旬报》17期专门表扬了徐友丞介绍枕善居士、叶五梃二人为竞业学会捐股一事,25期,又见徐友丞介绍四个捐款人,均为他的同乡余姚人。徐不仅是学会的热心捐款人士,还承担起了《中国公报》(竞业学会一直筹划中的一份报刊)收股的责任,这在《旬报》第30期有明确记载。
    ④在胡适主编的第28期上,有段介绍徐友丞的短文,该短文很可以说明一切。短文是在给《卫生丛录》这本书打广告时提到的“此书系余姚徐君猷程,一片热诚济世之心,有鉴于今年水旱天灾又加以疫病种种恶劫,次第降及我同胞,几有侵没孑遗之惨,故出私囊刻是书奉送,世界各热心君子伟鉴,专为救种保国为主义,此诚功德无量也。其所选录各急症良方,内多属试效验之药品,不特医学界不可不看。即士农工商诸君亦不可不阅,须知徐君素具公益热肠,种种善举,无不尽力实行,殊非好名者比比耳。”可见徐友丞着实是个让人敬仰的有识之士。《旬报》第30期上胡适写过一篇学术小文《饮食上的卫牛》,这类文童存胡话一牛的著文里都没再见到讨.虽然是当时社会注重卫生业的产物,但受到徐友丞影响也是有可能的。
    ①该文也在1908年《重庆商会公报》第94期(第4年第14号)登载过。但没有胡适的这段短评。
    ①关于对规则的误读可参见李喜所、李来容撰, 《清末留日学生“取缔规则”事件再解读》,载于2009年第6期《近代史研究》。
    ②归国派和复课派虽然在对待《关于准许清国学牛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的态度不一样.伯都是爱国的.只是爱国的方式不一样,归国派用反抗的行动去保护自己的尊严,而爱国派认为既然日本方面已给予合理解释,就应该仍以学业为重,继续读书,用知识来强大自己,其中汪兆铭就是复课派的,鲁迅和许寿裳也不赞成归国行动。根据(日)实藤惠秀著,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日本留学史(增补版)》和周作人撰,《知堂回忆录》,1980年(香港)三育图书有限公司排印本,第145页。
    ③诸参见(台湾)李敖撰.《胡话评传》.第163页.
    ④李宗棠撰,《劝导留学生日记》,摘自(日)实藤惠秀著,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日本留学史(增补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3年,第399页。
    ⑤关于创校的经过,很多人都有过回忆。《中国近代学制史料》中就收录了一些,另外还有王云五等人编的《私立中国公学》,还有冯自由写的《革命逸史》等能让我们看到当时中国公学的全貌。
    ⑥胡适在《四十自述》中写的是“姚洪业”,李敖说此人名字的正确写法应是姚洪业,他是根据《革命文献》第二辑说的。见李敖撰,《胡适评传》(台湾版),第]91页,注释4。
    ⑦此人是湖南醴陵人。一生参与革命,热心实业。他对女权也是十分关注并认同,1912年,女子参政同盟会总理唐 群英创办了《女子白话报》,谢寅杰还为该报写了祝词,祝词可参见蒋薛、唐存正著,《唐群英评传》,1995年湖南出版社排印本,弟123贝。胡适1917年从大洋彼岸美国回国路经日本时,在日本与友人会餐,还忆起谢寅杰和傅熊湘。《归国记》一文载:“诸君邀至一中国饭馆晚餐。虞裳言有湖南醴陵李君邦藩(字石岑)曾读吾文,闻吾来甚思一见。因以书招之来,席上相见,谈及傅君剑、谢诮庄诸故人,皆醴陵人也。”
    ①按:胡适在《四十自述》里说钟文恢是会长,谢寅杰和丁洪海两人维持会务最久。可是张承标在《中国公学创办的回忆》中却说:“数人来沪发起竞业学会,公推谢为会长,并组织竞业旬报,专吸收我同学为会员,十之八九皆我同学……”这两人中必有一人在回忆会长这件事上有误。此处根据张承标的回忆来写,因为《旬报》上到处可见谢寅杰对读者来稿的回复,却未见钟文恢的。载于朱有献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排印本,第742页。
    ②张承志在《中国公学创办的回忆》中说到了此事,见上面注释中所引的材料。
    ③请参见《旬报》第10期《竞业学会缘起》和《附竞业学会章程》。这两篇文章在晚清数据库中都能找到。
    ④按:《旬报》的编辑问题,从来没有人明确指出过,至于哪些编辑编了哪几期更没有人考究。所以只能通过《旬报》的撰文特色,再结合胡适的回忆及耿云志写的《竞业旬报》进行推测。1-10期是傅君剑;11-23期应该是吴铁秋、叶德争编辑的;24-29期是胡适;30-33期是张丹斧;34-39期又是胡适;40-41是莞尔。
    ⑤李孝悌撰,《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第15页。
    ⑥蔡乐苏撰,《清末民初的一百七十余种白话报》:“辑者在为《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介绍《中国白话报》和《宁波白话报》之后,于工作学习之余,留意有关白话报刊的资料。几年来,从五十余种书刊资料和工具书中辑出自一八九七年至一九一八年所出白话报刊名称一百七十余种(部分采用白话的报刚不包括在内)。”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五集》,1987年人民出版社排印本,第494页。
    ①胡梓方撰,《发刊辞》。载于《旬报》第1期。
    ②原文为仲玉撰,《强迫教育先从天津试办之方法》,载于1908年2月10日的《大公报》。此处转引自李孝悌撰,《清末下层的启蒙运动:1901-1911》,第23页。
    ③《旬报》第17期上有代售半星期报的新闻,里边提到了该份报刊的栏目设置,有论说、时评、科学、谐谈、词苑、小说、杂说、中外大事表等件。
    ④关于学会的经费问题,《旬报》好几期都有刊登过紧急告白,说本社经费困难,要求《旬报》代售处赶紧把钱寄到报社,如19期、36期报末。
    ⑤按:关于这一点需要进一步解释一下,据《竞业旬报》15期的专件《中国公报集股简章》载“本报由中国竞业学会同人所发起,无省府州县界限,固定名为中国公报”。但《竞业旬报》上屡见集股简章,却不见报刊的创建。而后来为人知道的《中国公报》大多数人都知道是由陈其美、陈去病等人创办的,但却落掉一个人,那就是竞业学会的会长谢寅杰。该报创刊于1910年1月1日,可见《竞业旬报》停刊后,《中国公报》又出刊,而《竞业旬报》中所提供的《中国公报》的线索这时也才昭然若揭。
    ⑥广告:《本社经济史出世之先锋》中对《经济史》这本书作者的介绍。载于《旬报》第18期,第28页。
    ①胡适撰,《本报周年之纪念》。载于《句报》第37期社说栏目,署名铁儿。此时编辑正是胡适。
    ②1899年秋,孙中山命陈少白回香港创办了《中国日报》,“以鼓吹革命”,这份报刊是中国资产阶级派创办的第一份报纸,号称“中国革命提倡者之元祖”。1905年10月,苏中山在香港成立了同盟会香港分会,《中国日报》转为同盟会香港分会的机关报。1906年,《中国日报》改组,陈少白辞去社长职务,冯自由以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身份兼《中国日报》社长。以上资料摘自邓书杰、李梅、吴晓莉等编著,《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晚清落日(1900-1909)》,2006年吉林音像出版社排印本,第15页。
    ③《檀香山自由新报》亦是孙中山改组后的革命党机关报。冯自由说“癸卯年(民前九年)冬,孙总理重游夏威夷群岛,为宣传革命及对抗保皇党起见,始将兴中会员程蔚南所设檀山新报(又名隆记报)改组为革命党机关报,而停顿多年之兴中会,亦因之复兴。”请参见冯自由撰,《革命逸史第四集》,1981年中华书局排印本,第186页。
    ④说竞业学会是革命党之机关的参见张承标《中国公学创办的回忆》。说竞业学会是同盟会的外围组织的参见朱自强、高占祥等主编.《中国文什大百科全书历中券(下册)》.1994年长春出版社,第891页。
    ⑤耿云志撰.《竞业旬报》.载于工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3集》,1983年人民出版社排印本.第282页。
    ①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载于《胡适文集1》,第81页。
    ②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2006年新星出版社排印本,第33页。
    ③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排印本,第83页。按:补充一点,1960年7月5日,美国学者格里德存台湾南港对胡适的一次采访中,他说他本人收集的这些文章于中日战争中都存北平被毁掉了。请参见(美)格里德撰,鲁奇译,《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1993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排印本,第24页的注释。李敖在《胡适评传》中说到的国民党档案馆中看到的《旬报》也是不全的。
    ①“和《竞业旬报》有编辑关系的人,如傅君剑,如张丹斧,如叶德争,都没有我的长久关系,也没有我的长期训练。”出自胡适撰,《四十自述在上海(二)》,载于《胡适文集1》,第85页。
    ②按:补白大王郑逸梅对张丹斧的描述:“谈起张丹斧,几乎众口一词地加他一个徽号‘文坛怪物’,在笔端提到他,脑幕中兀是浮现着胖胖的躯干,穿着青布袍子,外加着一件背心,头戴罗宋帽,白发飘疏,容颜却很红润,手里摩挲着古泉汉玉,口头禅常有什么‘奇谈’、‘好东西’的印象来。”郑逸梅还说:“张丹斧生平著作虽多,但什九为游戏文章和打油诗,大都含有时间性,过后便成明日黄花,所以从没有汇刊成集。他的单行本,只有《拆白党》小说一种,由国学书室出版,现早绝版了。”
    1、傅君剑、张丹斧、胡适主编,《竞业旬报》(1—41期有关胡適的所有文章,其中13—41期以山东大学馆藏《竞》原件为准)
    2、胡适撰,《四十自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3、胡适撰,《胡适留学日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
    4、胡适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胡适未刊书信日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5、胡适撰,《胡适译短篇小说》,岳麓书社,1987年
    6、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44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7、欧阳哲生主编,《胡适文集》1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8、王荣文主编,《胡适作品集》37卷,(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9、(美)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0、耿云志,欧阳哲生主编,《胡适適书信集》(上、中、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1、耿云志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黄山书社,1995年
    12、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编,《胡适著译系念目录与分类索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1、(旅美)江勇振撰,《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新星出版社,2011年
    2、(台湾)胡颂平撰,《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中华民国七十三年七月
    3、(台湾)胡颂平撰,《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新星出版社,2007年
    4、(美)唐德刚撰,《胡适杂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5、(美)余英时撰,《重寻胡适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6、(美)周明之撰,《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7、(美)格里德(又译贾祖麟)撰、鲁奇译,《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江苏人 民出版社,2005年
    8、(台湾)李敖撰,《胡适评传》,(台湾)李敖出版社,二00二年一月修订版
    9、吴奔星、李兴华撰,《胡适诗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年
    10、易竹贤,《胡适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11、胡明撰,《胡适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12、罗志田撰,《再创文明之梦: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13、石平皋撰,《闲话胡适》,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
    14、耿云志撰,《胡适研究论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15、耿云志、闻黎明编,《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
    16、朱文华撰,《胡适——开风气的尝试者》,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
    17、朱文楚撰,《胡适家事与情事》,团结出版社,2007年
    18、沈卫威撰,《无地自由——胡适传》,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
    19、胡不归、毛子水、吴相湘撰,《胡适传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20、白吉庵撰,《胡适传》,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21、朱洪撰,《胡适:努力人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2、智效民撰,《胡适和他的朋友们》,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23、欧阳哲生编,《解析胡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4、耿云志主编,《胡适研究丛刊》,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
    25、陆丹林,《胡适之与竞业旬报》,载于《革命史谭》.三十四年八月重庆独立出版社版
    1、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编,《188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
    2、梁启超主编,《壬寅新民丛报》,影印本,光绪年原版
    3、王云五、丘汉平、阮毅成等编,《私立中国公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
    4、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室编,《近代史资料》总69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5、(日)实藤惠秀撰,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日本留学史(增补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3年
    6、阿英撰,《晚清小说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
    7、谢泳撰,《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
    9、李孝悌撰,《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1、周作人撰,《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
    12、王尔敏撰,《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3、李泽厚撰,《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
    14、冯自由撰,《革命逸史》,中华书局,1981年
    15、林吉玲撰,《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发展史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16、中国伙伴关系研究小组著、闵家胤主编,《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两性关系与社会模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17、(美)费正清撰、(美)刘广京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18、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漫说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9、陈平原撰,《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0、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1897年~1916年)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21、陈平原、夏晓红编注,《图像晚清》,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
    22、夏晓虹撰,《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3、王德威撰、宋伟杰译,《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4、曹聚仁撰,《文坛五十年》(正编续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2010年
    25、鲁迅撰,《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
    26、郑逸梅撰,《南社丛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27、郑逸梅撰,《书报话旧》,学林出版社,1983年
    28、郑逸梅撰,《艺林散叶》,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年
    29、郑逸梅撰,《艺林散叶续编》,中华书局出版社,1987年
    30、朱孔芬撰,《郑逸梅笔下的文化名人》,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
    31、胡朴安、沈锡麟、毕素娟撰,《南社丛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
    32、马君武撰,《马君武诗稿》,文明书局,民国三年六月
    33、朱有献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34、张志公撰,《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35、徐学林著,《徽州刻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36、熊月之主编,《晚清新学书目提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
    37、绩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绩溪县志》,黄山书社排印本,1998年
    1、高鸿志,《胡適与竞业旬报》,安徽史学,1990(2)
    2、余慧敏,《竞业旬报与胡適社会改良思想的成长》,青年记者,2009(30)
    3、覃文珍,《从自命为“新人物”到主办<竞业旬报>——上海新式教育对胡適自我确立的意义》,河南社会科学,2008(1)
    4、刘练军,《胡适与<竞业旬报>》,浙江学刊,2002(6)
    5、吴果中,《徘徊于改良与革命之间的职业生存——《竞业旬报》与胡適早期思想述评》船山学刊,2005(4)
    6、王振忠,《少年胡適及早年小说<真如岛>》,读书,2008(11)
    7、欧阳哲生,《新文化运动前的胡適》,益阳师专学报,1991(3)
    8、白亨述,《胡适的国语文学观形成的背景》,镇江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9、李景新,《评胡适早期的两篇传记作品》,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10、秦赳,《胡適传记作品的史料价值》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2期
    11、小苏撰,《胡适与上海中国公学》,新文学史料,2001年第3期
    12、赵映林,《求学中国公学是成就胡適的第一块基石》,文史杂志,2008年第1期
    13、陆发春撰,《转型时期的教育变革与新型知识分子的塑造——新发现胡适澄衷学堂丙午日记的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9月,第22卷第3期
    14、王建弼撰,《论青年胡适的传统文化思想与改良思想》,《晋东南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15、胡晓撰,《胡适无神论思想初探》,《安徽史学》,1989年第4期
    16、郭双林撰,《论晚清思想界对风水的批判》,《史学月刊》,1994年第3期
    17、徐永志撰,《晚清婚姻与家庭观念演变述论》,《清史研究》,1999年第2期
    18夏晓虹撰,《晚清女性:新教育与旧道德》,《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19、夏晓虹撰,《‘五四’白话文学的历史渊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1985年
    20、夏晓虹撰,《从父母专婚到父母主婚——晚清的婚姻自由》,《读书》,1999年第1期
    21、夏晓虹撰,《从男女平等到女权意识——晚清的妇女思潮》,《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22、夏晓虹撰,《清末的不缠足与女学堂》,《中国文化》,1995年第1期
    23、杨早撰,《启蒙的两种向度一晚清京沪白话报之比较(1904-1906)》,载于夏晓虹,王风等著,《文学语言与文章体式从晚清到“五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24、沈卫威撰,《胡适婚姻略论》,1991年《民国档案》第1期
    25、史云波撰,《胡适对中国现代翻译事业的贡献》,《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4期
    26、徐苏撰,《试论胡适翻译思想及其贡献》,《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6卷,第三期
    27、杨林撰,《<琼州杂事诗>述略》,《海南师范学报》,1993年第2期
    28、翟屯建撰,《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图书馆学通讯(季刊)1989年,第1期
    29、李忠林撰,《徽州刻书论略》,《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年,第2期,总第138期
    30、郭世佑撰,《辛亥革命志士姚宏业和他的<遗书>》,《益杨师专学报》,1983年第3期
    31 臧筱春撰,《姚宏业和中国公学》,《湖南档案》,1988年第3期
    32、江湄撰,《胡适研究与近30年来思想动态》,《哲学动态》,2011年第7期硕博论文
    1、胡晓芳撰,《五四白话文运动主将的近代白话报刊实践(1903—1909)》,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2、周亚孟撰,《胡适编辑思想述评》,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3、蔡爱丽撰,《中国公学学潮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4、樊冬梅撰,《中国近代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1878-1922)》,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5、全健撰,《五四时期胡适妇女解放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6、李艳红撰,《胡适家庭伦理思想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7、秦赳撰,《胡适传记作品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8、杨国良撰,《输出与输入》,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9、刘涛撰,《晚清至五四破除家庭的三个面相》,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hushidushuhui&CategoryID=0&r= 5&nid=88888888
    2、中国公学的建立及早期发展(1905-1911):http://www.cht80.net/article.asp?id=188
    3、胡適之先生网上纪念馆:http://cn.netor.com/m/minren/hushi/index.asp?boardi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