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运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通过对风险及风险社会概念的揭示,并对风险社会中的金融风险与危机问题的历史考察,指出金融风险是风险社会中的一种特殊风险,其形成决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矛盾运动引起的,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结果。
     关于金融风险与危机等金融安全问题的形成,西方国家以及我国某些学者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特别是西方学者企图缓和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坚持一种非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最终它无法使西方国家克服自身内部存在的固有矛盾,因而也无法克服金融安全问题困境。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以社会物质生活为出发点,从社会物质生活中去研究货币金融问题。他的世界历史理论给人们揭示金融风险与危机提供了新的哲学视角。在马克思看来,金融风险与危机是人们从事客观经济物质活动的产物,是在人们相互历史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是资本全球扩展的结果。现代金融风险充分体现了人对货币及其金融衍生工具的破坏力量的扩张与反扩张的对立统一关系,实际上体现了人与人主体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历史现实,透过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发生的表面现象,通过它的发生现实条件的深刻分析,从而揭示了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金融领域的腐败盛行,正日益恶化金融环境,以至酿成金融风险与危机,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危害社会稳定的祸根。金融自由化正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成为现代金融风险与危机爆发的助推剂。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推行金融霸权,企图对经济不发达国家的金融统治。金融霸权的形成是一个伴随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金融霸权的世界性扩张,直接强化了金融自由化的趋势。
     在商品市场经济社会里,金融风险问题是一个人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问题。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的高度垄断性,在促进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金融投机和欺诈等金融安全问题。只要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就不会改变,资本也就不会走到历史的终结点。那么,金融安全问题就始终存在。只有实现资本的自身历史变革,金融安全问题才能得以彻底消除。
     透视中国金融史,人们不难发现金融风险其实早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就已经存在了。当今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特别是私营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仍然发挥重要作用,金融风险与危机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安全发展的重要枢纽。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金融安全理论,对中国解决金融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强调哲学的任务在于改变世界,同时又指出人必然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自觉的控制。人们对金融安全问题可以通过实践途径来解决的。那么,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的今天,作为正进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中国金融实践,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维护金融安全实践之路。
The present paper utilizes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asic concept,through to the risk and the risk society concept′s revelation,and to the risk society′s financial risk and the crisis question′s historical inspection,pointed out that the financial risk is in the risk society′s one kind of abnormal risk,it forms is in no way accidental,but is capitalist system′s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movement causes,is the capitalism historical development result.
     About financial security problem′s and so on financial risk and crisis formations,the Western country as well as our country certain scholars have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 from the different angle,specially the Western scholars attempts to alleviate the capitalist country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insisted that one kind of non-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philosophy view,it is unable to cause the Western country finally to overcome own internal existence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thus is also unable to overcome the financial security dilemma.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sisted that take the society material life as the starting point,studies the currency finance question from the society material life. His world history theory promulgated the financial risk and the crisis for the people have provided the new philosophy angle of view.Looks like in Marx,the financial risk and the crisis are the people are engaged in the objective economical material activity the product,is forms in people mutual history contact,is result which the capital whole world expands.The modern finance risk has manifested the human fully grows tool′s destructive force expansion to the currency and the finance with the counter-expansion unification of opposites relations,in fact has manifested the person and between the person main body material contact relations. Marx bases on the capitalism economic movement history reality,has the superficial phenomenon by the capitalism financial crisis,through its occurrence actual condition profound analysis,thus has promulgated financial crisis′s true root is the production sociality and capitalism personal holds between the system contradiction.
     The Marxism believed that the financial domain′s corruption is in vogue,is worsening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day by day,down to breeds the financial risk and the crisis,becomes the hindranc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harm social stability the cause of disaster.Th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s following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tide to engulf the entire world,becomes the modern finance risk and crisis′s booster medicinal preparation.By Western development country carring out finance hegemonies and so on us,attempts to the economical developed country financial rule.The financial hegemony′s formation is one follows the world capitalism politic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historic process.The financial hegemony′s worldwide basis expansion,strengthened th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tendency directly.
     In the commodity market economic society,the financial risk question is the objective reality question which people are unable to avoid.As a result of capitalist society to capital high monopolization,during promotion capitalism credit system′s development,also has brought financial security problems and so on monetary speculation and cheat.So long as capitalist system′s existence,the capital existence′s historic condition will not change,the capital will also not arrive at historical the terminal node.Then,the financial security problem throughout exists.Only then realizes capital own history to transform,the financial security problem can be able to eliminate thoroughly.
     Perspective china finance history,the people are not difficult to discover that the financial risk as early as in china feudal society later period,the production which germinated along with the capitalism already existed actually.Now china is also at the socialism primary development phase,take the public ownership system as the main body,many kinds of system of ownership coexisting.Specially the private sector obtains develops quickly,thus under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the capital still played the influential role,the financial risk and the crisis were still the key points which the people pay attention.The finance is the modern economy core,the financial security is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afe development important key position.China′s and so on Mao Zedong Deng Xiaoping Jiang Zemin Hu Jintao Marxist enriched and have developed Marx′s financial security theory unceasingly,had the important guiding sense to the Chinese solution finance security problem.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ractice view stressed that the philosophy the duty lies in the change world,simultaneously pointed out that the human carries on the aware control inevitably to the practice result.The people may solve to the financial security problem through the practice way.Then,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s today,takes is carrying on develop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hina vigorously,must insist that instructs the Chinese finance practice using the Marxism Chinese theory,walks ha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road of maintenance finance safe practice.
引文
①N.Luhmann.1993.Risk:A Socialogical Theory.Berlin:de Gruyter.第218页。
    ②[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9页。
    ③薛晓源周战超主编《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版。
    ④薛晓源周战超主编《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版。
    ⑤薛晓源周战超主编《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版。
     ①杨雪冬等著《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2月版,第17-19页。
     ①杨雪冬《风险社会理论述评》,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①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2000年版,译林出版社。
    ②陈学明:《当代资本主义是一个大赌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3期。
    ③陈学明:《当代资本主义是一个大赌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3期。
    ④陈学明:《当代资本主义是一个大赌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3期。
     ①转引自王德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金融危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①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影响》,《投资研究》2007年第12期。
    
    ①[英]托马斯.图克著《通货原理研究》张胜纪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93年4月第1版,第87页。
    ②[英]马歇尔著《货币、信用与商业》叶元龙、郭家麟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86年6月第1版,第228页。
    ③[英]马歇尔著《货币、信用与商业》叶元龙、郭家麟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86年6月第1版,第231页。
    
    
    ①[英]马歇尔著《货币、信用与商业》叶元龙、郭家麟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86年6月第1版,第254页。
    ②[英]马歇尔著《货币、信用与商业》叶元龙、郭家麟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86年6月第1版第263页。
     ①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中译本1977年版,第258页。
     ①弗里德曼《货币与通货膨胀》,《世界经济译丛》,1981年第1期,第16页。
     ①转引自祝晓蜂、刘卫江《美国股价泡沫与货币政策》,《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9月第125期。
    ①周先平《共生危机理论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5期。
    ②周先平《共生危机理论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5期。
    ③周先平《共生危机理论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5期。
    ④周先平《共生危机理论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5期。
    ⑤周先平《共生危机理论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5期。
    ⑥周先平《共生危机理论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5期。
    
    
    ①周先平《共生危机理论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5期。
    ②周先平《共生危机理论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5期。
    ③周先平《共生危机理论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5期。
    ④王运成《国际货币合作的缺陷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4期。
    
    
    ①范如国《混纯与金融危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2000年7月第4期。
    ②姚江、方浩《网络金融危机浅析》,《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①李扬著《中国金融改革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①孙伯睽、张一兵《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2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4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1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2、15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7、105页。
    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1页。
    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7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2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4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5页。
    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0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5页。
    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2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0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2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7页。
    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17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3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4页。
     ①宓文湛:《货币:表征历史进化节度的重要符号》,《哲学动态》2003年第8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第2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0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7页。
    ①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87页。
    
    ①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85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68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79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77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00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01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5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7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8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4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21、12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8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8页。
    
    
    ①弗.奥.哈耶克:《自由宪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5、76页。
    ②弗.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40、42、51、5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页。
    ④张德修、王跃生、巫宁耕主编:《大波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页。
    ⑤马陵:《疆界的终结:全球化》,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页。
    ⑥郭连成主编:《经济全球化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应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39页。
     ①王东升:《金融衍生品:在风雨中前行》,《中国金融家》2006年11月号。
     ①[德]乌尔里希.杜赫罗:《全球资本主义的替代方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①[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8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39页。
    ②《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64页。
     ①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4、38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1页。
    ④贺来:《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阐释》,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77页。
    
    ①贺来:《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阐释》,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77页。
    ②[德]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34、235页。
    ③贺来:《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
    ②邵腾:《资本的历史极限与社会主义》,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上),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63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上),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67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87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87页。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88页。
    ⑥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88页。
    ⑦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上),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99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上),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96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上),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9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8页。
    ②邵腾:《资本的历史极限与社会主义》,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06页。
     ①邵腾:《资本的历史极限与社会主义》,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3-34页。
     ①《中国金融简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146页。
     ①刘尚希:《宏观金融风险与政府财政责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81页。
     ①王元龙:《中国金融安全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262页。
    
    
    ①王健君:《货币流动性过剩威胁中国经济》,《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6月5日。
    ②陆磊:《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金融研究》2007年第1期。
    
    
    ①《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4页。
    ②《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1页。
    ③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④《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4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5-56页.
    ③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06年第13期.
    ④吕薇洲:《论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4月16日.
    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06年第13期.
    ②转引自贺全胜:《邓小平金融安全思想论略》,《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9月第5期.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4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26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27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28页。
    ①宋鸿兵:《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页。
     ①温家宝:《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求是》2007年第5期。
     ①黄海燕:《当前应重视防范和化解股市泡沫膨胀的风险》,《经济要参》2007年第46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14、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1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16、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17、《毛泽东选集》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8、《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19、《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0、《邓小平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1、《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4、《建国以来重要文件选编》,人民出版社。
    2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8、《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9、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8月22日。
    30、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讲话》,2004年1月12日。
    31、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2005年1月11日。
    3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06年第13期。
    33、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上的讲话》,2007年1月9日。
    34、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讲话》,2007年6月25日。
    35、[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7月版。
    36、薛晓源周战超主编《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版。
    37、杨雪冬等著《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2月版。
    38、王德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金融危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9、[英]托马斯.图克著《通货原理研究》张胜纪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93年4月第1版。
    40、[英]马歇尔著《货币、信用与商业》叶元龙、郭家麟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86年6月第1版。
    4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中译本1977年版。
    42、李扬著《中国金融改革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43、孙伯睽、张一兵《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44、弗.奥.哈耶克:《自由宪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5、弗.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46、张德修、王跃生、巫宁耕主编:《大波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47、马陵:《疆界的终结:全球化》,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48、郭连成主编:《经济全球化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应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9、[德]乌尔里希.杜赫罗:《全球资本主义的替代方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0、[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51、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2、贺来:《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阐释》,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3、[德]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54、邵腾:《资本的历史极限与社会主义》,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5、《中国金融简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56、刘尚希:《宏观金融风险与政府财政责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57、王元龙:《中国金融安全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58、宋鸿兵:《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
    59、谢平、陆磊:《中国金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中信出版社。
    60、[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1、王锐生、黎德化:《读懂马克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2、周卫东:《廉政理论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63、高静文、雷念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文精神》,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64、任平:《交往实践与主体际》,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5、贺翠香:《劳动.交往.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66、蒲国良、熊光清:《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7、刘金源、李义中、黄光耀:《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68、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9、《现代外国经济学论文选》第九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70、[美]保罗.A.萨缪尔森等:《经济学》第14版(上),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71、《现代日本经济事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7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9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73、辛敬良《走向实践的唯物主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4、何秉孟主编:《新自由主义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75、王金福、辛望旦:《实践的唯物主义》,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6、王金福:《马克思的哲学在理解中的命运》,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7、唐正东:《斯密到马克思》,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8、[美]J.A.熊彼特著:《从马克思到凯恩斯》,韩宏、蒋建华、何跃中、吴雪云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9、张明仓著:《虚拟实践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0、杨帆著:《狙击风暴——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反危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81、孙希有著:《制造混乱——追求和谐与均衡的另一种维度》,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
    82、子杉著:《国家的选择与安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83、[美]史蒂文.普雷斯曼:《五十位经济学家》陈海燕、李倩、陈亮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4、马涛:《经济思想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5、张海涛:《金融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风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6、郁方:《金融癌症——全球金融风险与秩序重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7、周骏:《马克思的货币金融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88、张礼卿、李建军:《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稳定》,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9、邓正来:《自由与秩序——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0、吴德勤:《经济哲学——历史与现实》,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1、张雄、鲁品越:《中国经济哲学评论》,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92、王维安:《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3、任平:《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4、刘林元、张一兵、姚润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95、吴晓灵、李德:《金融业的风暴管理与信用评估》,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版。
    96、王晓群、陆朴瓴:《金融投资风险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
    97、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国际经济专家论东亚金融危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98、王树柏:《金融大震荡》,新华出版社,1989年版。
    99、龚浩成:《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00、李罗力;《金融风暴:东南亚金融危机透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01、刘园、王达学;《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2、赵海宽、赵景文、廖有明:《金融违法犯罪与金融监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103、魏磊:《金融道德文化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4、吴建光、施惊:《金融全球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105、孟龙:《金融监管国际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106、施兵超、杨文泽:《金融风险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7、康绍邦:《金融危机后中国的政策选择》,现代出版社,1999年版。
    108、[日]吉川元思:《金融战败:发自经济大国受挫后的诤言》,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109、李炳炎、徐银芬:《金融深化改革与金融风险防范对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10、王自力:《反金融危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111、约翰.B.考埃特:《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112、李小牧、李春锦、傅卓斌:《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90年代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113、王洛林、李扬:《金融结构与金融危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114、[美]博特赖特:《金融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5、杨华、徐荣梅:《金融风险的社会化防范与化解研究:社会分工协作控制金融风险的理论与方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116、杨帆:《金融危机处置与退市法律保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7、刘宪权:《金融风险防范与犯罪惩治:金融犯罪防范》,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版。
    118、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本论》教学组:《〈资本论〉释义》第三卷,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
    119、王惟中、洪大磷:《〈资本论〉专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20、、张大军:《〈资本论〉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版。
    121、徐淑娟等:《〈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理论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2、肖云:《〈资本论〉与市场经济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3、刘炳瑛:《〈资本论〉体系与实践意义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124、张幼文:《金融安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25、李崇淮、黄宪、江春主编:《西方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126、曹永刚:《现代金融风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127、杨有振:《金融开放:创新与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128、N.Luhmann.1993.Risk:A Socialogical Theory.Berlin:de Gruyter.
    129、庄友刚:《广义历史唯物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0、张新:《读懂恩格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31、[加拿大]鲍达民、[墨西哥]罗伯特.纽厄尔、[美国]格雷格里.威尔逊:《危险的市场——金融危机中的管理之道》,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2、陈华:《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3、[美]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4、任平、王金福、王晓升:《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5、余章宝、杨玉成:《经济学的理解与解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36、代军勋:《商业银行积极风险管理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7、顾钰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8、李扬、王国刚:《资本市场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1、温家宝:《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求是》2007年第5期。
    2、杨雪冬:《风险社会理论述评》,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陈学明:《当代资本主义是一个大赌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3期。
    4、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影响》,《投资研究》第12期。
    5、弗里德曼:《货币与通货膨胀》,《世界经济译丛》,1981年第1期。
    6、祝晓蜂、刘卫江:《美国股价泡沫与货币政策》,《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9月第125期。
    7、周先平:《共生危机理论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5期。
    8、王运成:《国际货币合作的缺陷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4期。
    9、范如国:《混纯与金融危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2000年7月第4期。
    10、姚江、方浩:《网络金融危机浅析》,《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11、宓文湛:《货币:表征历史进化节度的重要符号》,《哲学动态》2003年第8期。
    12、王东升:《金融衍生品:在风雨中前行》,《中国金融家》2006年11月号。
    13、王健君:《货币流动性过剩威胁中国经济》,《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6月5日
    14、陆磊:《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金融研究》2007年第1期。
    15、贺全胜:《邓小平金融安全思想论略》,《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9月第5期.
    16、李文阁:《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哲学研究》,2007年第1期。
    17、马化祥:《论周恩来“过五关”的党建思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8、郑明琛:《论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修养》,《学习论坛》,2003年第6期。
    19、于常启:《新时期领导干部要重视生活作风建设》,《理论前沿》,2002年第18期。
    20、冷溶:《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求是》2006年第14期。
    21、吕薇洲:《论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4月16日。
    22、黄向庆、唐志新、王春林:《解读流动性过剩》,《金融纵横》2007年第3期。
    23、费利克斯.罗哈廷:《全球金融市场:必不可少的市场与风险》,《国际邮报》1994(46)。
    24、刘小明、李成:《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与我国金融安全思考》,《经济学家》2005年第6期。
    25、王森、齐莲英:《国际金融发展趋势与中国金融改革的任务》,《经济问题》2004年第4期。
    26、周小川:《商业银行的健康事关中国金融的稳定》,《金融经济》2005年第11期。
    27、李克勤、齐兰:《马克思主义垄断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5期。
    28、颜剑英:《美国金融霸权与中国金融安全》,《理论导刊》,2004年第5期。
    29、唐祺:《我国与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国内“金融基础”领域风险形成的比较分析》,《理论月刊》2000年第9期。
    30、曹斌:《论主观金融风险的产生根源》,《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1、蔡潇:《东亚金融危机与东西方文明的冲突》,《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月。
    32、徐滇庆:《金融腐败危机》,《改革与理论》,2002年第2期。
    33、王莹、王兴东:《完善银行监管制度的途径》,《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34、黄海燕:《当前应重视防范和化解股市泡沫膨胀的风险》,《经济要参》,2007年第46期。
    35、邓平辉:《遏制金融腐败路在何方》,《廉政瞭望》2006年第2期。
    36、冉勇:《防范银行监管者腐败的制度设计》,《上海金融》2005年第3期。
    37、曾昭龙:《从严执政截断金融腐败的“源头”》,《海南金融》2001年第1期。
    38、吕世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焦作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39、郑兴:《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刍议》,《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第2期。
    40、庞锦:《浅析金融危机性质的新变化》,《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41、王健君:《货币流动性过剩威胁中国经济》,《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6月5日。
    42、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课题组:《通货膨胀问题研究》,《中国物价》2005年第1期。
    43、赵娴:《开放经济中的金融安全问题及其保障对策》,《现代财经》2006年第2期。
    44、胡杨:《风险社会与政府危机管理创新》,《行政与法公共行政》,2006年第1期。
    45、秦池江、李利:《中国构筑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体系》,《瞭望新闻周刊》1999年5月3日。
    46、陶玉泉:《树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风险观》,《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47、陈柳钦:《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海南金融》,2005年第10期。
    48、吴元梁:《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及其现实根据》,《哲学研究》2007年第2期。
    1、Das,D.K.,2003,“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the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Journal of Asset Management,4:314-345.
    2、Ito,H.,2006,“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Asia:Thresholds, Institutions and the Sequence of Liberalization”,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17:303-327.
    3、Levine,R.,and Zervos,S.,1998,“Stock Markets,Bank,and Economic Growth”,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une,537-558.
    4、Mundell,R.A,1963,“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29:475-485.
    5、Joseph,Jonathan,2002,Hegemony:a Realist Analysis,London:Routledge.
    6、Patrick S Godfrey,1996,Control of Risk-A Guide to the Systematic Management of Risk from Const ruction[M].CIR IA,28-35.
    7、World Bank,1989,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89:Financial System and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New York.
    8、Dani Rodrik,The New Global Economy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Making Openness Work(Washington,D.C.:Overseas Development Council,1999).
    9、David Held et al.,Global Transformations:Politics,Economics and Culture,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