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情理文化的艺术载体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借用儒家情理文化来考察平儿,会发现这个人物形象实际上具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平儿作为《红楼梦》中的非重要人物,并不是平面的呆板的艺术附加品。平儿不是一味顺从的奴仆,也不只是依附于琏凤而存在,她实际还承载着儒家文化对人性、人生的关照。平儿的身份决定了她一生为奴、为人役使。但是平儿身上所特有的中国女性的坚韧、善良、智慧、贤惠、温柔以及她恰到好处的发挥,为自己的生存创造了宝贵的价值,这价值具有永恒魅力。表现在:平儿是儒家所倡导的“真善美”的结合体。她的美是一缕清新的晨风,吹来阵阵舒爽;她的真是靓丽风景线,散发个性的光彩;她的善是一缕春雨,融入你的心田;她的智慧更是光彩夺目,显示了一位坚强女性如何在复杂的红楼环境中长袖善舞。从儒家情理角度分析品评该人物形象,能使我们挖掘到中国主流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正面教育功能;也能使人们更多地关注现代的女性问题。
     平儿作为儒家情理文化的艺术载体,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根源和现实意义,曹雪芹赋予她的情理文化关照,为人物的真实生动增添了色彩,也为平儿的生存价值和文化影响增添了跌宕起伏的艺术魅力。
This essay focuses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Ping Er in the masterpiece The Dream Red of the mansion. From the following analysis,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Ping Er is more than an obedient servant,a concubine who attached to Wang Xifeng and Jia Lian but a symbol on humanity in confusion. The qualities represented by Ping Er the typical Chinese
    virtues----perseverance,kindness gentleness and wisdom,which singles
    her out as an independent and unique individuals. Such portray on Ping Er not only reveals the positive struction of Chinese main culture ,but also provokes the needers concern for womens problems
    As a media of confucina culture Ping Er indicates a deep-roote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ignificant modern revelation. She not only adds more color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but also enrich the cuctural and existential connotation
引文
1.朱义禄著 《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 (第7页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李荣海著 《哲学:在真善美的统一中开掘自由》 (辽宁师专学报 2001年2月)
    
    
    1.《张岱年文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年11月版
    2.徐远和著 《儒学与东方文化》 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版
    3.张锡勤著 《中国传统道德举要》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6年5月版
    4.李小江主编 《华夏女性之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0年12月版
    5.牟宗三著 《当代新儒学》 三联出版社 1998年版
    6.宋仲福 赵吉惠 裴大洋著 《儒学在现代中国》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年版
    7.《传统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华孔子学会编委会编
    8.方立天 薛君度 主编 《儒学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9.朱键著 《逍遥读红楼》 岳麓书社 1999年4月版
    10.周汝昌 周伦苓著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工人出版社 1989年2月
    11.周汝昌著 《红楼梦的真故事》 华艺出版社 1997年6月
    12.钱钟书著 《谈艺录》 中华书局 1998年4月
    13.张锦池著 《红楼十二论》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2年6月
    14.陶尔夫 刘敬圻著 《说诗说稗》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7年8月
    15.曹雪芹 高鄂著 《红楼梦》 三秦出版社 1992年4月
    16.涂又光编选 《冯友兰选集》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12月版
    17.王中江著 《理性与浪漫—金岳霖的生活及其哲学》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年12月第1版
    
    
    18.胡适 柏杨 孙光汉 李昂等著 《我看中国女人》 中国友谊出版社 1993年4月版
    19.鲁薇娜编 《梁簌溟随想录》 山西高校联名出版社 1992年6月版
    20.《儒学与二十一世纪—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暨国际儒学讨论会会议文集》 (上下) 中国孔子基金会 编 华夏出版社 1996年版
    21.李小江著 《夏娃的探索》 (妇女研究丛书 李小江主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5月版
    22.邵汉明著 《儒道人生哲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1版
    23.王海明 孙英著 《寻求新道德—科学的伦理学之建构》 华夏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1版
    24.柴文华著 《再铸民族魂—中国伦理文化的诠释和重建》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7年10月版
    1.马钰 《非玉非石的悲剧人生》 1997年第2辑
    2.杨金鑫 《细说平儿》 1997年第2辑
    3.周中明 文又波 《史论曹雪芹的妇女观》 1994年第3辑
    4.王向东 《情感与理智的冲突》 1995年第二辑
    5.林锦鸿 《<红楼梦>与女性学》 1988年第3辑
    6.汪道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学与<红楼梦>》 1990年第1辑
    7.李希凡 《“真的人物”的典型与艺境》 1995年第2辑
    8.梁燕 《论平儿》 1988年第1辑
    9.朱伟明 《两种生命的存在方式》 1994年第1辑
    10.王启忠 《<红楼梦>对传统文化的异化与同化》 (摘要) 1988年第4辑
    
    
    11.李希凡 《大观园中的丫头们—<红楼梦>艺境探微》 1988年第4辑
    12.李希凡 《勘破三春景不长—<红楼梦>艺境探微之七》 1993年第1辑
    13.王海洋 《薛宝钗人格心理内涵论》 1994年第2辑
    14.吕启详 《<红楼梦>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化形象的塑立》 1994年第1辑
    1.陈正夫 《论儒家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选《传统文化的创新与综合》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华孔子学会编委会编)
    2.夏乃儒 《儒家群体价值观评析》
    3.《朱熹人格价值学抉微》
    4.崔大华《试论中国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特质的形成、价值和缺弱》
    5.陈红 杨威 《论情理文化与人情世界》 哈尔滨市经济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6.《什么是理性》 (选《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折》)
    7.白葵阳 《同为温柔 实质有别》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6.15
    8.谣天 《两种侍主法 一样终善果》 商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
    9.周汝昌 《还“红学”以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
    10.刘荣林 耿光华《红楼梦的审美范式及文化根墓》 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10月
    11.叶郎 《红楼梦的意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