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祭》的调式化和声与织体形态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金湘<1935->是我国当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创作于2005年的《金陵祭》是一部宏大的史诗性交响乐作品。本文拟从这部作品的调式化和声语言及织体形态入手,对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运用方式及其特点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作曲家及作品介绍。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是对作曲家生平及其创作进行简介。第二节介绍金湘“建立中华乐派”的相关创作观念。第三节为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整体创作特征分析,其中,后者分别从曲式、和声、织体以及配器四个方面加以概述。
     第二章:调式化和声语言。本章共分为四节,第一节提及性阐述调式化和声与调性化和声的区别。第二节就作品中出现的调式化和弦结构作分类分析,主要划分为三度叠置和弦、非三度叠置和弦两种结构类型。第三节调式化和声进行中,阐述作品中的调式化非功能性和声进行、三全音或小二度关系对调性中心音的支持、调性中心音的贯穿、线性和声思维问题。第四节调性结构就该作品在调式化和声语言中所应用的整体调性布局及其调性运动方式作相应的阐释。
     第三章:织体形态。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合唱部分的织体形态归纳主要从主调性织体、复调性织体、主调与复调性织体的结合三方面加以提炼。第二节为乐队与合唱部分织体的结合,这一节分为三个小点,分别从乐队与合唱部分相结合的典型织体形态,民族乐器与西洋交响乐队的结合方式,偶然音乐及点描音乐的大胆运用几方面加以相关分析。
JinXiang<1935->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mporary composers in China. Written in 2005, "marquette offering's harmony" is a grand ShiShiXing symphony. This paper aims at researching on the main using metho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works of this harmony and form of woven bod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chapter:Introduction to its composer and work. This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the first quarter of life and its creation is the composer to profile. The second quarter JinXiang introduced "construction of HuaLe pie" related to creation concepts. The third quarter for creative background and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ation, Among them, the latter makes an brief introduction respectively from the melody, harmony, weaving body and instruments in the paper.
     Chapter Two:adjusted the harmony language. This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of this paper mentioned the harmony and the harmony tonal difference. The second quarter works appear in the mode of data analysis chords structure, and it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degrees of fold, the two degrees for chord of chords, including buy tritone and small 2 degrees chord three structure types. The third quarter of this arrangements, expounds the works of this non-functional arrangements, tritone or small 2 degrees of tonal center sound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ort, tonal center sound, linear harmonic thinking through. The fourth quarter is tonal structure of the work in harmony language in the mod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onal arrangement and tonal whole movement way makes corresponding interpretation.
     Chapter Three:woven body form. This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the first festival chorus part of the body form advocates tone and tonal combination of complex woven body tries to refine. from the main induction knit the body, the complex tonal tonal knitting weaving body, The second quarter for the band and a choral portion of the body with woven, this sec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dots, separately from the band and a choral portion of combining the typical woven body form, eth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western symphony orchestra combining ways, the accidental music and some of the bold use music added a few aspects related analysis.
引文
1 金湘的主要作品详见(附录1)
    2 赵宋光《举起中华乐派的大旗——致金湘》,《人民音乐》2003年第3期。
    3 满新颖《金湘“歌剧思维”论观产生的背景、实质及其价值》,《黄钟》2009年第4期。
    1 满新颖《金湘“歌剧思维”论观产生的背景、实质及其价值》,《黄钟》2009年第4期。
    2 金湘《困惑与求索——一个作曲家的思考》,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P225。
    1 张生编《外国媒体报道和德国使馆报告》,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版P469。
    2 张连红《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P609-611。
    3 金湘《金陵祭随想》,1997年10月14日于北京。
    1 参: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P16 P18。
    1 参: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P16 P18。
    1 引自黎英海《汉族调式及其和声》P242,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1 引自黎英海《汉族调式及其和声》P5,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1 摘自《中国多声部民歌的织体形式研究》,作者樊祖荫,《艺术探索》1991年第01期。
    [1]桑桐著.和声学教程.[M].2001年5月第1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2]桑桐著.半音化的历史演进.[M].2004年3月第1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3]吴式锴著.和声艺术发展史.[M].2004年]0月第]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4]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2004年3月第1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5]徐力平.20世纪初期的和声研究法.[M].2010年6月第1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
    [6]桑桐著.和声通用教程.[M].2000年11月第1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7]冯鄂生贾方爵薛世民编著.和声实用基础教程.[M].1999年7月第1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8]童忠良著.近现代和声的功能网.[M].1984年4月第1版.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
    [9]樊祖荫著.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M].2003年12月第1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10]黎英海著.汉族调式及其和声.[M].2001年4月第1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11]王安国著.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M].2004年1月第1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刘福安著.民族化复调写作.[M].1989年7月第1版.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
    [13]陈铭志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M].1986年9月第1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14]狄其安著.怎样写合唱曲.[M].2010年11月第1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
    [1]徐文正.生命与尊严的呼唤——金湘交响合唱《金陵祭》.人民音乐.[J]:2006年第七期
    [2]梁茂春.寻找史诗——金湘交响合唱《金陵祭》.人民音乐.[J].2006年第七期
    [3]周勤如.重振阳刚直虑血性——听看金湘的合唱《金陵祭》.人民音乐.[J].2008年第六期
    [1]金湘作词作曲.金陵祭交响大合唱作品第61号.钢琴缩谱.[M].2005年12月第1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
    [2]金湘作词作曲.金陵祭交响大合唱作品第61号.总谱.[M].2007年5月第1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