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贸易公司研究(1941-1949)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大了对西北地区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甘肃省政府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省府主席谷正伦的积极倡导下成立了甘肃省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要任务是调剂物资供需、发展地方经济;主要业务是采购和供应全省日用必需品,改进和运销本省土特产品。经过一定时期发展,该公司成为甘肃省最大的国有资本企业。该公司的经营方式、业务发展和组织结构在“合政府与人民之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甘肃省的贸易发展和民众社会生活的状况。对发展西北地方区域经济,实现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省)现代化有突出贡献,为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因此,本文根据该公司发展的特征对其将近十年的发展历史,以初创调整、发展壮大、衰落结束三个主要阶段进行一番梳理和论述,清晰其发展历程。
     同时对公司发展过程中的组织结构、企业制度与经营管理、资本运行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概述。将公司的发展研究放在经济史、企业史的视野下,注重公司作为国有资本企业在整个地方经济中所做的贡献,以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调整和改革来完善自身制度建设、及拓展业务经营范围。同时在明了历史、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探讨制度环境、政府政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以期更好的理解企业公司兴衰盈亏背后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as increased the policy support and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Northwestern Region after Anti-Japanese War broke out. The government of Gansu Province made use of this opportune and initiated to establish the Gansu Trading Share limited Corporation by Gu Zheng-lun, president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This company's major task was to adjust the commodity supply and demand, develop local economy, and primary business was purchasing and supplying the daily necessities for the entire province, Improv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native products. After a certain period of development the company became the largest state-owned capital enterprises in Gansu Province. The company's modes of business operation,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for "gathering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s strength", which made the remarkable effect, reflect the trade development of Gansu Province and the condition of social life. The company did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develop the economy and modernization of northwest, especially Gansu province, which provide beneficial inspi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ed reg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nearly ten year, by the newly established adjustment, to grow strong, the decline to finish three main stages to cany on combs and elaborates, and to corporate growth aspect and so on process'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enterprise system and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capital movement situations carried on certain analysis and the outline. Places this company's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history of corporate vision,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is company take the state-owned capital enterprise, the contribution which does in the entire provincial economy, as well as how consummates own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rocess through the adjustment and the reform, to strengthen with the development account executive scope, wins company's development finally. Meanwhile in intelligible history, under social development big background, exposition system environment, government policy to enterprise development material effect, by time better understanding Enterprise company rise and fall profit and loss phenomenon behind theory and realistic reason.
引文
[1]作舟:《建设西北的序幕》,《东方杂志》第31卷第11号,1934年,第3页。
    [2]褚宜民等六委员:《开发西北案》,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89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第7页。
    [3]《中央日报》(南京版),1934年4月11日。
    [4]张人签:《开发西北实业计划》,北平著者书店,1934年,第2页。
    [5]安汉:《西北农业考察序》,载安汉、李自发:《西北农业考察》,1936年,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论丛。
    [6]侯德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高校内迁史略》,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25页。
    [1]李平生:《烽火映方舟--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7页。
    [2]清末民初时期的甘肃社会经济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近代经济初现端倪,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工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在工业的刺激下,商业也逐渐繁荣起来,农业在工商业的推动下,悄然形成了重要的粮食集散地,经济作物的种植使之在社会经结构中开始占据重要的地位,在金融业方面,除了原有的旧式钱庄、当铺外还出现了新型的金融机构--银行,银行本来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为整个甘肃省近代经济,特别是工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又起了进一步的推动。
    [3]刘郁芬:字兰江(1886-1943),河北清苑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曾担任国民一军二师师长,代理甘肃军务督办(1925.9-1927.6.13),北伐时任第二集团军第七方面军总指挥兼甘肃省主席(1927.6.13-1929.5),中原大战时任西北军后方司令兼陕西省代主席,抗战中投降汪精卫政权,任开封绥靖主任,后升任汪伪政府总参谋长,1943年病逝于北平。
    [4]转引自杨重琦主编《兰州经济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15页。
    [1]转引自杨重琦主编《兰州经济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16页。
    [2]“青马”指盘踞青海地区的地方军阀马步芳一系,“宁马”指盘踞在宁夏一代的马鸿逵一系。
    [3]朱绍良,字一民(又作逸民),原籍江苏武进,生于福建福州,两度担任甘肃省主席(1933.5.4-1935.11.2、1937.12.17-1940.11.15),并兼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1939.1-1946.2.12),第八战区主要辖防地区为甘青宁以及绥西地区。
    [4]谷正伦,字纪常,贵州安顺人,生于1890年9月23日(清光绪十六年八月十日)。自1940-1946年任甘肃省省长,之前任国民政府宪兵司令、军委会军法执行副监、鄂湘川黔边防区绥靖主任,被一些人称为“现代中国宪兵之父”。
    [5]谷正伦:《甘肃省施政纲领的内容及其实施的要义》,《现代西北》,第三卷,第三期,1931年.9月15日,第10页。
    [6]王劲:《甘青宁民国人物》,第136页,兰州大学出版礼,1995年10月版。
    [7]谷正伦:《甘肃省施政纲领的内容及其实施的要义》,《现代西北》,第三卷,第三期,1931年.9月15日,第10页。
    [8]谷正伦:《甘肃省施政纲领的内容及其实施的要义》,《现代西北》,第三卷,第三期,1931年.9月15日,第10页。
    [1]谷正伦:《甘肃省施政纲领的内容及其实施的要义》,《现代西北》,第三卷,第三期,1931年.9月15日,第11页。
    [2]谷正伦在1932年全国宪兵司令部成立之初,在宪兵建设中对全部官兵的要求。
    [3]谷正伦:《甘肃省施政纲领的内容及其实施的要义》,《现代西北》,第三卷,第三期,1931年.9月15日,第11页。
    [1]国民中央政府教育部规定的九项教育方针:一、三育并重;二、文武合一;三、农业需要,与工业需要并重;四、教育目的与政治目的的一贯;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六、对于吾国固有文化精粹所寄之文史哲艺,以科学方法加以整理发扬,以立民族自信;七、对自然科学,依据需要,迎头赶上,以应国防与生产之急需;八、对于社会科学,驭人之长,补己之短,对其原则应加整理,对于制度,应谋创造,以求一切适合于国情:九、对于各级学校教育,力求目标之明确,并谋各地平均之发展,对于义务教育依照原定期限,以达普及,对于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力求有计划之实施。
    [2]谷正伦:《甘肃省施政纲领的内容及其实施的要义》,《现代西北》,第三卷,第三期,1931年.9月15日,第16页。
    [3]谷正伦:《甘肃省施政纲领的内容及其实施的要义》,《现代西北》,第三卷,第三期,1931年.9月15日,第17页。
    [4]谷正伦:《甘肃省施政纲领的内容及其实施的要义》,《现代西北》,第三卷,第三期,1931年.9月15日,第17页。
    [5]谷正伦:《甘肃省施政纲领的内容及其实施的要义》,《现代西北》,第三卷,第三期,1931年.9月15日,第17页。
    [6]谷正伦:《甘肃省施政纲领的内容及其实施的要义》,《现代西北》,第三卷,第三期,1931年.9月15日,第18页。
    [1]潘锡元:《谷正伦在甘肃的几项财经措施》,《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四)》,第136-137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全宗号)-2(目录号),财经卷(卷宗号)-378(编号档案)(下同),《半年来之甘肃贸易公司》,第1页。
    [3]潘锡元:《谷正伦在甘肃的几项财经措施》,《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四)》,第137-139页。
    [4]潘锡元:《谷正伦在甘肃的几项财经措施》,《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四)》,第139-141页。
    [5]蔡孟坚:(1905-2001)江西萍乡人,历任国民政府蔡孟坚历任陆海空军总司令、武汉行营少将处长、武汉警察局长、兰州市长、江西省建设厅厅长等许多重要职务。国民党迁台后担任过蒋介石驻日本私人代表、中国电影公司董事长、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
    [6]当时兰州市市区东起东稍门,西至七里河,南至皋兰山,北至庙摊子,城市面积16平方公里,城市人
    [1]张心一,又名张继忠,(1897-1992),生于兰州,早年留学美国,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农业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金陵大学教授。1941年至1946年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建国后,历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计划局农业统计处处长、农业部土地利用局副局长、中国农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同时还是国际农业经济学者会议会员。三十年代所著《中国农业概况估计》,被国际上称为“张心一数字”加以引用。中国士地学会编印有《张心一纪念集》。
    [2]吴文英:《甘肃之合作经营》,《甘肃合作》,第18-20期合刊,第23-25页。
    [3]转引自杨重琦主编《兰州经济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15页。
    [1]甘肃省档案馆编:《甘肃省历史人口资料汇编第二辑》(下册),甘肃省人民出版社,第610页。
    [2]甘肃省档案馆编:《甘肃省历史人口资料汇编第二辑》(下册),甘肃省人民出版社,第610页。附注:甘肃省人口素乏详确统计,胡焕庸先生根据甘肃省政府发表数估计,甘肃省人口为5,626,774人,其中除兰州城与皋兰为重复者外,……,王士达先生根据20年甘肃省政府呈报数,估计全省人数5,991,871人……系根据23年甘肃省党部社会调查为标准,并参照24年各县呈报数目,有时3数比较,相差极巨,则详勘其地理环境,取其较可靠着。……总之,就目前不完全之统计观之,甘肃省人口当在550至600万间,此则吾人所可断言也--张其昀、任美锷著《甘肃省人文地理志》,1942年。
    [3]谷正伦:《甘肃省施政纲领的内容及其实施的要义》,《现代西北》,第三卷,第三期,1931年.9月15日,第11页。
    [4]人力资源概念:1、广义:智力正常的人;2、狭义:1.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2.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它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它对经济起着生产性的作用,使国民收入持续增长。它是最活跃最积极的主动性的生产要素,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和促进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3.企业组织内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4.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劳动能力(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人的总和。5.企业全体员工的能力。人力资源的特点:1.能动性:唯一能起到创造作用的因素: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2.两重性: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3.高增值性;4.时效性:人的生命周期各阶段体能和智能不同:5.再生性: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自我补偿,自我更新,自我丰富,持续开发;6社会性:受民族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
    [5]人力资本概念:1.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并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种价格的能力或技能。2.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财富增殖的资本形式。3.人力资本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
    [6]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组织、培训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的目标。总之,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有自己的特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人力资源管理,则强调人为核心,尽可能合理高效的利用人力资源,供企业、国家、人类服务。
    [7]甘肃省档案馆编:《甘肃省历史人口资料汇编第二辑》(下册),甘肃省人民出版社,第484页。
    [1]此数字为民国25年筹办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各县所报人数,当时大军云集,人民正处在迁徙流离之中,所得数字不详实。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3,财经.杂志类311-4,《现代两北》第四卷,第三期,第19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3,财经.杂志类311-4,《现代两北》第四卷,第三期,第23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3,财经.杂志类311-4,《现代西北》第四卷,第三期,第24、25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3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3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3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5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6页。
    [1]贵州企业公司:创立于1939年6月,1949年11月被人民政府接受,由当时的国民政府贵州省主席吴鼎昌提议兴建,以”不受政府人事变动影响”的专门的“商业机关”,负责贵州省的工业经济建设。业务范围包括机械及化学工业、矿业、信托业、运输业以及其他有关本身经济建设之必要事业。主要目的是集中全省及各方之人力物力,发挥经济的效能,注重国际资源,出口贸易,生活条件,大众所需,提高一股人民生活之水准,以经济力之充实而促其事业之发展。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7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7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7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8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全宗号)-1(目录号)-159(卷宗号)卷,(下同)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9卷,第149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8页后附表。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9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9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13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13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14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14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14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绎卷-378卷,第17页后附表。
    [4]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17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20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20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20页。
    [4]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20页。
    [5]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21页。
    [6]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21-22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被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78卷,第22-23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9卷,第149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20页。
    [1]本省因非产棉区域,故衣料最感缺乏,亟须大量采购布匹棉纱,以供军民需要,棉纱因军需局统制,机纱宽细布采购亦多困难,即河南土布因统制关系,不克大量运甘,兼以本省布匹平价较低,商人大都不愿采购进,本公司于极端困难中仍设法购运数量上于原定计划略有出入,然己尽最大之努力矣。--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26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26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26-27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32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32-33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33-36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35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36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36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18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30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30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19页。
    [3]采购物品中,除其他项下之瓷器为本省华亭、安口产品外,花纱布来自陕豫,糖纸来自四川,茶叶来自湘川。以一部转运武威、夏河等处供销,大部分兰州市各机关团体及市民之需。
    [4]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19页。
    [5]由于战局影响,商路受阻,因为皮毛业务多为替其他公司及机构采购,所以将皮毛输出划入代办业务项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20-21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22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23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24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24-25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25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26-28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28-29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29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29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29页。
    [4]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30页。
    [5]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57卷,第30页。
    [6]廿肃省档案馆馆被档案:47-1-157卷,第31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39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52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52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39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40-42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43-44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44-45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45-46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46-47页。
    [4]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47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47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50-51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51-52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0卷,第52-53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被档案:47-1-10卷,第53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4卷,第111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4卷,第111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4卷,第112负。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4卷,第112-115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4卷,第115-116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4卷,第117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4卷,第121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4卷,第121页。
    [4]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4卷,第121-122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4卷,第122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0卷,第33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0卷,第48-49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0卷,第49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34卷,第56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81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81页。
    [4]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81页。
    [5]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81-85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85-91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92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94-96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99-100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101-102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102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102页。
    [1]甘肃省贸易公司在兰州解放前,曾将大量金条、银元、烟土和诸多文件资料运往河西地区,部分档案材料在运输过程中或遗失或焚毁,造成研究档案缺失。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105页。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105页。
    [4]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105页。
    [5]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106页。
    [6]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106页。
    [7]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145卷,第106-118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7-1-46卷-67卷。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83卷,第35-49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83卷,第77-78页。
    [2]特殊目的的指令,(purpose-specific directives)主要指公共主体或民间主体造成的结果,包含于成文法中,针对具体的目的和后果,具有不普遍适用性。程序性原则,(procedural or rules)主要是指各类政府主体,以保持规则体系的内在协调为目标,同时在外在行为规则上由政府行政机关促进个政府主体间的内部法律和公法协调。--[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杨萌贵:《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第215页。
    [1]溢价(Premium):溢价指所支付的实际金额超过证券或股票的名目价值或面值。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83卷。
    [3]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83卷。
    [4]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83卷。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83卷。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83卷。
    [1]李剑夫:《我所知道的甘肃省贸易公司》,《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199页。
    [1]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83卷,第2页。
    [2]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建国前资料-2-财经卷-383卷,第3页。
    [1]1944年12月国民政府《我国战后第一期经济原则》中规定:“政府与民资、外资合办之事业,应按公司制度,政府除依法行使行政监督权外,对于公司业务及人事之管理权应以股东地位行使之”
    1936年:47(全宗号)-1(目录号)-156(卷宗号)下同
    1937年:47-1-31、23、154
    1940年:47-1-27、162
    1941年:47-1-62、61、64、66、60、48、74、56、153、53、47、52、63、59、67、65、46、50、55、51、159、76
    1942年:47-1-30、138、29、150、54、58、89、145、49、12、99
    1943年:47-1-157、19、115、、158、77、78、79、92、11、98、132、81、21、25、130、146、148、149、17、18、100、167、118、126
    1944年:47-1-38、163、94、39、169、93、95、96、41、26、125、71、151、57、97、168、40、165、109、122、149
    1945年:47-1-127、13、16、36、72、101、170、171、68、113、119、123、120、121、108、140、131、4、69、45、117、114、73、28、44、116、166、5、88、43、90、42、80、128、
    1946年:47-1-22、32、37、104、105、106、110、111、7、9、20、112、24、124、8、15、10、152、134、91、135、87、143、3、133、137、34
    1947年:47-1-141、142、85、103、102、2、82、160、161、83、35、136、155、33、164、1、84、75、6、147、70
    1948年:47-1-139、107
    无日期标注:47-1-14、47-1-127
    建国前资料-1-政治类-29、131、135卷
    建国前资料-1-军事类-48册
    建国前资料-2-基本建设类-109、110册
    建国前资料-2-水利类-107、108册
    建国前资料-2-经济、财经类-340、341、375、376、378、383册
    建国前资料-3-经济类-41、42、44、45、46、47、48、49、50、51册
    建国前资料-3-统计类-53、54、58、59、62、63、64、68册
    建国前资料-3-金融类-121卷、122卷-1、2、3、4、5、6、7、8册
    建国前资料-3-交通类-161卷
    建国前资料-3-农业类-211卷
    建国前资料-3-财经、杂志类311卷-1、2、3、4、5、6、7、8册
    3、《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兰州市文史资料选辑》相关册。
    4、甘肃省档案馆编:《甘肃省历史人口资料汇编(第二辑,上、下册)》,兰州:甘肃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甘肃省档案馆编:《甘肃省档案馆指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西北论衡》、《甘行月刊》、《陇铎月刊》、《新西北》、《新甘肃》、《甘肃贸易》、《地理》、《现代西北》、《西北经济通讯》、《开发西北》、《甘肃合作》、《西北杂志》、《新青海》、《农业推广通讯》、《甘肃建设季刊》、《西北公路》、《陇风》、《新西北月刊》。《拓荒》、《雍言》、《农业周报》、《边政公论》、《同人通讯》、《西北论坛》、《西北资源》、《新陇》、《甘肃教育》……
    《西北日报》、《甘肃民国日报》、《兰州日报》。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版。
    2、[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3、[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4、[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英]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厉以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6、[美]道格纳斯·C·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7、[美]科斯·威廉姆森·诺思:《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刘刚、冯健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美]埃里克·弗鲁博顿、[德]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姜建强、罗长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汪丁丁:《制度经济学三人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程恩富、胡乐明主编:《新制度经济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11、吴承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2、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13、赵靖:《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5、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李伯重:《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8、刘佛丁、王玉茹:《中国近代的市场发育与经济增长》,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9、刘佛丁、王玉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0、沈祖炜:《近代中国企业:制度与发展》,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21、杨萌贵:《民国财政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
    22、肖殿荒:《<资本论>导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3、陈争平、龙登高:《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王劲:《甘青宁民国人物》,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5、李清凌:《甘肃经济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6、杨重琦:《兰州经济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朱英:《“九五”期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2、谢秀丽:《“中国经济发展上的政府职能与作用国际研讨会”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4期。
    3、虞和平:《50年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5期。
    4、郑剑顺:《1949年以来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述评》,《史学月刊》,2002年第5期。
    5、王荣华:《1980年以来西北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6、武力、朱莉:《1988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2期。
    7、郑起东:《1998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文史哲》,1999年第3期。
    8、郑起东:《1999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
    9、高超群:《2003年近代经济史研究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
    10、郑起东:《2003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1、高超群:《2004年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2期。
    12、高超群:《2005年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2期。
    13、郑起东:《2005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
    14、徐伟国:《2006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2期。
    15、温乐平、陈晓鸣:《多维视野下的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第4期。
    16、张国华、肖小龙:《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陕甘经济盛衰之背后》,《西安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17、王建红:《甘肃的战略地位与东西交流》,《甘肃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
    18、郝树生:《甘肃近代化过程述评》,《发展》,1998年第4期。
    19、张兴盛:《关于西北经济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9期。
    20、莫子刚:《贵州企业公司研究(1939-1949)》,《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
    21、尚季芳:《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考察家及著作评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3期。
    22、胡卫清:《简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开发运动》,《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23、李宗植:《近代西北开发特点述论》,《开发研究》,1994年第5期。
    24、汪志国:《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池州师专学报》,2004年第6期。
    25、李云峰、曹敏:《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与西北开发》,《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第3期。
    26、王红岩:《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开发述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27、刘正美:《抗战前的西北交通建设》,《民国档案》,1999年第2期。
    28、张春生:《抗战前国民政府西北公路建设论述》,《历史教学》,2001年第9期。
    29、阚玉香:《抗战前和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西北的开发建设》,《法制与社会》,2006年第9期。
    30、邱从强:《抗战前西北的公路建设》,《青海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31、赵守仁、陈艳军:《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公路建设及其历史作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5期。
    32、曹敏:《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活动述论》,《人文杂志》,2001年第4期。
    33、吴景平、王征:《抗战时期经济研究50年》,《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3期。
    34、夏阳:《论近代甘肃市场的初步发育及时代特征》,《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35、贾晓慧:《评抗战前的西北开发》,《历史教学》,2001年第5期。
    36、王红岩:《浅论抗战时期西北经济开发中的资源委员会》,《人文杂志》,2001年第4期。
    37、章金波:《试述抗战时期国人的西北开发观》,《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38、郑会欣:《试析战时贸易统制实施的阶段及其特点》,《民国档案》,2005年第3期。
    39、李春芳:《西北经济发展缓慢的历史原因及对策研究》,《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第7期。
    40、姜铎:《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学术月刊》,1994年第7期。
    41、李玉:《中国近代企业史研究概述》,《史学月刊》,2004年第4期。
    42、袁剑秋:《中国植物油料厂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4期。
    43、林枫:《重振经济史研究与中国传统经济社会若干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4期。
    44、朱荫贵:《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资本股份制企业形成的途径》,《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5期。
    45、杨红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北地区工业化思想述论》,《史学月刊》2006年第1期。
    46、杨红伟:《救亡图存:近代西北开发思想的价值核心》,《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47、杨红伟、武永耿:《简论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思潮形成的表现》,《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