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寺壁画绘制年代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综述,在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第二部分对永安寺及其壁画进行了全面介绍。第三部分通过供养人和纹样两个角度对永安寺壁画的绘制年代问题进行了考证,得出了永安寺壁画绘制于清乾隆年间的结论。并针对前人提出的永安寺壁画是否绘制于不同时期和是否经过后人重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第四部分对永安寺壁画的图像源流进行了探寻,并通过对永安寺壁画所依据粉本的创绘年代和壁画的绘制年代的区分,阐述了永安寺壁画被学界公认为明代壁画的原因。
     本文除了对永安寺壁画绘制年代进行了专题性研究外,也对寺观壁画的断代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利用供养人和纹样对寺观壁画进行断代的方法。本文中还为学界提供了永安寺壁画的图片、榜题和题记资料,其中所附的永安寺十大明王像和永安寺壁画全景图等皆为首次以图版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The present consists of four parts. Part One includes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outlines the aims of this paper in the context of previous research. Part Two gives a thorough overview of the Yong An Temple and its murals. Part Three investigates into the dates of the Yong An Temple Murals by studying their patrons and patterns , reaching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Yong An Temple Murals were paint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in the Qing Dynasty. Part Three also engages with previous speculations that the Yong An Temple Murals might have been painted in several different periods or that they had been repainted by later artists. Part Four examines the image origins of the Yong An Temple Murals and sets forth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dates of the outline draft drawings (fenben) and the dates of the execution of the paintings. This distinction sheds light on the reason why the Yong An Temple Murals are generally believed by scholars to be works of the Ming Dynast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in three aspects: 1) it focuses on the painting dates of the Yong An Temple Murals and presents the new view that these murals are paint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in the Qing Dynasty; 2) it actively explores ways of dating temple murals and introduces the new method of dating temple murals by studying patrons and patterns ; 3)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field with photographic reproductions, inscriptions and prefaces relevant to the Yong An Temple Murals. Among them, the Portraits of the Ten Great Mingwang (Vajrahasa) and a panorama of the Yong An Temple Murals are adop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引文
1 《浑源古建筑调查简报》,宿白,中央人民政府文物局出版《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1951年,106页。
    2 《中国壁画》,俞剑华,北京: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148页。
    3 《山西寺观壁画》,柴泽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112页。
    4 《浑源古建筑调查简报》,宿白,中央人民政府文物局出版《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96-98页。
    5 《浑源古建筑调查简报》,宿白,中央人民政府文物局出版,《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107页。
    6 《浑源古建筑调查简报》,页104和106;《山西寺观壁画》,112页。
    7 《浑源古建筑调查简报》,宿白,中央人民政府文物局出版《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105-106页。
    8 《汉传佛教绘画艺术》,张剑华,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11页。
    9 《大足宝顶山与剑川石钟山十大、八大明王的比较研究》,宋朗秋,《敦煌研究》,1999年第3期,55-56页。
    10 《山西寺观壁画》,柴泽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112页。
    11 同上,113页。
    12 《中国壁画》,俞剑华,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38-139页。
    13 西壁下列所画的第十组人物(F10)的右下角,写有“信士胡门王氏子永妻李氏金妆”的题记。
    14 《山西寺观壁画》,柴泽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102页。
    15 《重修永安寺碑记》,清 桂敬顺,文中记有:“州人来请……余念其诚许之并倡首捐金州之人咸欢喜布施未旬日金钱毕……”。
    16 《重修永安寺碑记》,清 桂敬顺,收录于乾隆版《浑源州志》艺文中。文中记有:“乾隆岁庚辰余官浑之四年……壬午冬十月工竣,”乾隆庚辰年应该是1760年,即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壬午则是1762年,即乾隆二十七年。而宿白先生所提的乾隆二十六年重修的说法,则是根据永安寺匾牌上所题:“时大清乾隆二十六年重创并修”。此处采用匾牌所题内容。
    17 《山西寺观壁画》,方心曲领见204页,彩图一三八,局角幞头见206页,彩图一三四。
    18 《山西寺观壁画》,柴泽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125页。
    19 以上例证为黄能馥先生提供。
    20 《历代寺观壁画艺术》,吕丰、苏庆编著,重庆出版社2001年9月,前言部分。
    21 《敦煌的粉本和壁画之间的关系》,胡素馨,《唐研究》第三卷,1997年,437-443页。
    22 参见《民间画工史料》,秦岭云,24-27页。
    23 《中国纹样史》,田自秉、吴淑生、田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18-419页。
    原图像属性不附
    24 参见《山西寺观壁画》,柴泽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122页。
    25 《唐宋壁画》,黄苗子,《美术研究》,1980年第1期,22-27页。
    26 《山西寺观壁画》,柴泽俊,76页。
    27 《山西寺观壁画》,104页:“据此可知,此殿壁画应为两组画师分别绘制完成。”
    28 参见《山西寺观壁画》,116页中所记毗卢殿画工题记信息。
    29 《民间壁画的制作方法》,刘凌沧,《美术研究》,第2期,52-56页。
    30 景安宁,《元代壁画--神仙赴会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9页。
    31 《宝宁寺明代水陆画》,山西省博物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7页。
    白万荣,《青海乐都西来寺明水陆画析》,《文物》,1993年第10期,57-63页。
    白万荣,《西来寺明代水陆画“天龙八部”诠释》,《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05期,92-98页。
    柴泽俊、朱希元,《广胜寺水神庙壁画初探》,《文物》,1981年第5期,86-91页。
    常书鸿,《漫谈古代壁画技术》,《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11期,36-39页。
    陈明达,《建国以来所发现的古代建筑》,《文物》,1959年第10期,37-43页。
    陈耀林,《毗卢寺和毗卢寺壁画》,《美术研究》,1982年第1期,67-73页。
    胡素馨,《敦煌的粉本和壁画之间的关系》,《唐研究》第三卷,1997年,437-443页。
    胡素馨(唐莉芸译),《模式的形成--粉本在寺院壁画构图中的应用》,《敦煌研究》,2001年04期,50-55页。
    黄苗子,《唐宋壁画》,《美术研究》,1980年第1期,22-27页。
    金维诺,《秦汉时代的壁画》,《美术研究》,1980年第1期,15-21页。
    金维诺,《寺院壁画的考察与研究》,《文物》,1998年第4期,38-52页。
    金维诺,《慈悯寓于威严庄穆 妙手出乎时代传承--记法海寺壁画<帝释梵天图>》,《文物天地》,1993年第4期,24-28页。
    李春江,《山西省平顺县大云寺的壁画与彩画》,《文物》,1963年第7期,37-38、49页。
    李化吉,《壁画概念与源流》,《美术研究》,1987年第2期,34-39页。
    李莉,《现代西方美术史研究方法综述》,《美术史论》,1986年第3期,103-108页。
    李清泉,《粉本--从宣化辽墓壁画看古代画工的工作模式》,《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01期,36-39页
    李松,《中国画艺术的深厚底蕴--美术考古成就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激活作用》,《20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与演进》,93-119页。
    梁济海,《开化寺的壁画艺术》,《文物》,1981年第5期,92-96页。
    刘凌沧,《民间壁画的制作方法》,《美术研究》,1958年第2期,52-56页。
    刘凌沧,《传统壁画的制作和技法》,《美术研究》,1984年第1期,30-34页。
    陆鸿年,《中国壁画制法点滴》,《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8期,15-17页。
    钱正坤,《青海乐都瞿昙寺壁画研究》,《美术史研究》,1995年第4期,57-63页。
    宋朗秋,《大足宝顶山与剑川石钟山十大、八大明王比较研究》,《敦煌研究》,1999年第3期,51-59页。
    苏莹辉,《敦煌早期壁画源流新论》,台北:故宫文物月刊,1989年。
    王定理,《中国画传统颜料的制作》,《美术研究》,1991年第3期,63-68页。
    王世襄,《记修整壁画的“脱胎换骨”法》,《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3期,32-35页。
    王树村,《杨柳青民间年画画诀琐记》,《美术研究》,1958年第4期,48-54页。
    王文彬,《我国传统壁画的材料工艺及应用》,《美术研究》,1987年第2期,40-53页。
    王逊,《永乐宫三清殿壁画题材试探》,《文物》,1963年第8期,19页。
    王泽庆,《稷山青龙寺壁画初探》,《文物》,1980年第5期,78-82页。
    王泽庆,《山西新绛县东岳庙稷益庙壁画》,《文物》,1979年第10期,82-83页。
    吴连城,《山西右玉宝宁寺水陆画》,《文物》,1962年第4-5期,88-90页。
    小川裕充,《日本的东方美术研究近况》(张景祥译),《美术史论》,1995年2期,68-75页。
    彦开明,《心津观音寺的明代壁画》,《美术史论》,1988年第2期,54-56页。
    张亚平、赵晋樟,《山西繁峙岩上寺的金代壁画》,《文物》,1979年第2期,1-2页。
    章含,《山西古代壁画拾零》,《中国画研究》,1983年第3期,192页。
    赵燕翼,《古浪收藏的水陆画》,《丝绸之路》,1994年03期,34-35页。
    柴泽俊,《山西寺观壁画》,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常书鸿,《漫谈古代壁画技术》,《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艺术卷(一),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
    村田靖子,《佛像的谱系:从犍陀罗到日本--相貌表现与华丽的悬裳座的历史》(金申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
    丁明夷、邢军,《佛教艺术百问》,北京:中国建设出版社,1989年。
    范瑞华,《中国佛教美术源流》,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桂敬顺,《浑源州志》,乾隆二十八年(1736)。
    何政广,《美术大辞典》,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81年。
    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年。
    吉村怜,《天人诞生图研究--东亚佛教美术史论文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
    金维诺,《山西浑源永安寺壁画》,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
    金维诺,《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台北:中国美术史论集 南天书局,1995年。
    金维诺、罗士平,《中国宗教美术史》,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
    景安宁,《元代壁画--神仙赴会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康殿峰,《毗卢寺壁画》,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8年。
    李化吉,《中国壁画》,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年。
    田自秉、吴淑生、田青,《中国纹样史》,北京:高教出版社,2003年。
    马怀利,《中国的佛教雕塑与绘画》,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年。
    品丰、苏庆,《历代寺观壁画艺术》,重庆出版社,2001年。
    秦岭云,《民间画工史料》,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
    苏莹辉,《榆林窟壁画供养者题名考略》,台北:瓜沙史事丛考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宿白,《浑源古建筑调查简报》,北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雁北文物勘查报告》,1951年。
    孙欣,《民间绘画》,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王素芳、石永士,《毗卢寺壁画艺术世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王泽庆,梁子明,《稷益庙壁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
    肖红,《中国历代壁画艺术》,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
    熊文彬,《中世纪藏传佛教艺术:白居寺壁画艺术研究》,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年。
    释法空,《天地冥阳水陆仪文》,明嘉靖元年增刻本。
    张崇德,《浑源州志》,清顺治版。
    俞剑华,《中国壁画》,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
    张剑华,《汉传佛教绘画艺术》,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
    张世文,《藏传佛教寺院艺术》,西藏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张育英,《中国佛道艺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郑午昌,《中国壁画历史的研究》,《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艺术卷(一),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
    中国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壁画全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祝重寿,《中国壁画史纲》,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
    不详,《水陆道场神鬼图像》,明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