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斯科夫的创作与民间文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列斯科夫是备受高尔基和利哈乔夫赞誉的俄罗斯经典作家。他在19世纪下半叶登上俄国文坛,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人民的精神面貌、作家本人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思考。他作品的主题和人物似乎是俄罗斯民间文学的延续,他的写作手法也与民间文学有着许多共同点,这些特征让他成为当时文学潮流中的一个特立独行的现象。有关作家与民间文学的关系问题,评论界早有关注和研究。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列斯科夫和民间文学的关系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很多具体部分的论述还存在缺漏。因此,本文的主要任务在于用民间文学作参照,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体裁风格和语体风格等方面对列斯科夫的小说作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本论文的题目是《列斯科夫的创作与民间文学》。全文结构共分四个部分:引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其中,正文分有四章。
     引言:概述俄中两国列斯科夫小说研究史,其中主要侧重介绍从民间文学角度出发研究列斯科夫作品的文献资料:说明本文选题的动机和必要性、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等。
     第一章《列斯科夫作品的主题与民间文学》由“义人精神”主题和“认识真理”主题两个部分组成。“义人精神”是基督教的教义与民间思想相结合形成的道德观,是列斯科夫追求的终极道德。“义人精神”在“义人”身上体现为“做实际的善事”和“坚定的信仰”。列斯科夫在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社会的最底层人民身上看到了这种美德,认为他们是民族的希望,因此他不遗余力地记录下“义人精神”,让人民知道“义人”就在自己身边。“认识真理”是列斯科夫的另一个基本主题,它与列斯科夫最喜欢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思想不谋而合。民间文学中的“假面——揭开假面”是这一主题的具体体现,列斯科夫采用了民间文学这种神话学手法,并把“回忆”作为认识真理的的手段。
     第2章《列斯科夫作品的人物形象与民间文学》中我们选用了列斯科夫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的三部代表作来谈这个话题,它们分别是《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着魔的流浪人》和《左撇子》。“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卡捷琳娜是一名下层俄罗斯妇女,她身上的野性与民间文学的“妖精”极为相似。“着魔的流浪人”伊万·弗利亚金是勇士歌中的勇士在十九世纪的再现。“左撇子”外形邋遏、看似愚昧,却是图拉城最手巧的军械师,他的形象与童话中的傻瓜伊万非常接近。从三种民间文学的人物特点入手,我们可以解读出列斯科夫在人物身上的深层思考。
     第3章《列斯科夫作品的体裁风格与民间文学》谈列斯科夫对民间文学体裁特点的借鉴,主要是三种体裁:逸闻趣事、恐怖故事和回忆性质的故事。逸闻趣事的特点在于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出人意料的结尾给故事带来喜剧效果。恐怖故事突出对恐怖气氛的渲染,夸大事情的细枝末节,产生让人害怕的效果。回忆性质的故事采用了不同的手法,童年的回忆可以看到妖怪故事的叙事手法,用虚幻的妖怪来解释客观的现象;还有一种是采用行传的写法,突出表现主人公的命运转折与发展。
     第4章《列斯科夫作品的语体风格与民间文学》论述列斯科夫的语体特色。列斯科夫的语体特色表现在口语化的语体风格,被研究者称为讲述体风格,即引入一个民间讲述人来叙述故事,作家隐身到民间讲述人的身后,不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及态度,让读者自己去进行道德评判。讲述人采用了民间文学的口语特色以及修辞手段,包括夸张、重复、明喻等,以及其他一些民间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法。
     结语:总结全文,列斯科夫立足于民间文学的创作,以及他对民间文学的发展,让他跻身于一流大师的行列。他对世界和人的认识,他的创作理念和风格对后来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引文
28 #12
    29 国内对的无统一译法,有“义士”(周敏显),“好人”(陈馥),“正人君子”(魏原枢)等。本文采用《圣经》的译法,将译为“义人”,将它的名词形式译为“义”(《旧约·创世纪》中说:“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而译为“义人精神”。
    30 《圣经》,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年,第5页。
    31 #12
    32 同29。第6页。
    33 #12
    34 同29。14-15页。俄文《圣经》见第26-27页。
    35 《圣经词典》,代彭康,陈俊邦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1月,第11页。
    36 #12
    37 #12
    53 《世界神话百科全书》,上海文艺出版社,992年3月,第422页。
    54 #12
    55 #12
    61 所罗门·伏尔科夫:《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外文出版局,1981年,第165页。
    90 李鹤龄:《译本前言》,载《麦克白夫人》,李鹤龄译,漓江出版社,1982年,第8页
    91 同上。
    103 #12
    104 王德春,陈端端《语体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8页。
    105 同上,第6页。
    106 科任娜 《俄语功能修辞学》,白春仁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第213页。
    107 #12
    108 #12
    109 转引自陈馥:《译后记》,载《大堂神父》,陈馥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第440页。
    110 #12
    111 #12
    112 #12
    113 杨玉波:《列斯科夫讲述体小说文体辨析》,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56页。
    115 本雅明:讲故事的人,载《本雅明文选》,陈永国,马海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297页。
    116 科任娜:《俄语功能修辞学》,白春仁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第301页。
    117 #12
    118 #12
    121 #12
    122 张会森:《修辞学通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2页。
    123 #12
    124 #12
    125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199页。
    126 转引自张会森《修辞学通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5页。
    127 #12
    128 张会森:《修辞学通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5页。
    130 #12
    131 #12
    132 本雅明:《讲故事的人》,载《本雅明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291-315页
    133 #12
    #12
    #12
    #12
    《麦克白夫人》,李鹤龄译,漓江出版社,1982年。
    《上帝行使意志的时刻》,李纪慈译,载托尔斯泰:《家庭的幸福》,林楚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41-267页。
    《大堂神父》,陈馥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
    《列斯科夫中短篇小说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年2月。
    《左撇子:列斯科夫中短篇小说选》,周敏显、魏原枢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10月。
    《拉多加湖上的修士岛》,田大畏译,载《世界散文经典(俄苏卷)》,柳鸣九主编,李辉凡选编,1997年,第290-310页。
    《M县的麦克白夫人》,周敏显、魏原枢、顾生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7月。
    《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陈焘宇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
    1 #12
    2 #12
    3 #12
    4 #12
    5.#12
    6.#12
    7.#12
    8.#12
    9.#12
    10.#12
    11.#12
    12.#12
    13.#12
    14.#12
    15.#12
    16.#12
    17.#12
    18.#12
    19.#12
    20.#12
    21.#12
    22.#12
    23.#12
    24.#12
    25.#12
    26.#12
    27.#12
    28.#12
    29.#12
    30.#12
    31.#12
    32.#12
    33.#12
    34.#12
    35.#12
    36.#12
    37.#12
    38.#12
    39.#12
    40.#12
    41.#12
    42.#12 #12
    43.#12
    44.#12
    45.#12
    46.#12
    47.#12
    48.#12
    49.#12
    50.#12
    51.#12
    52.#12
    53.#12
    54.#12
    55.#12
    56.#12
    57.#12
    58.#12
    59.#12
    60.#12
    61.#12
    62.#12
    63.#12
    64.#12
    65.#12
    66.#12 #12
    67.#12
    68.#12
    69.#12
    70.#12
    71.#12
    72.#12
    73.#12
    74.#12
    75.#12
    76.#12
    77.#12
    78.#12
    79.#12 #12
    80.#12
    81.#12
    82.#12
    83.#12
    84.#12
    85.#12
    86.#12
    87.#12
    88.#12
    89.#12
    90.白文昌:《列斯科夫文学声望的变迁》,载《俄罗斯语言文学研究论文集(第1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第202-211页。
    91.本雅明:《讲故事的人》,载《本雅明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291-315页。
    92.陈馥:《译后记》,载列斯科夫:《大堂神父》,陈馥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第434-440页。
    93.陈馥:《译后记》,载列斯科夫:《列斯科夫中短篇小说选》,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5年2月,第412-417页。
    94.李鹤龄:《译本前言》,载《麦克白夫人》,李鹤龄译,漓江出版社,1982年, 第1-12页。
    95.李纪慈:《托尔斯泰和列斯科夫的误会》,载《俄罗斯文艺》,1981年,第4期, 第135页。
    96.所罗门·伏尔科夫:《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外文出版局,1981年,第165页。
    97.王炳训:《谈谈(左撇子)的艺术特色》,载《俄罗斯文艺》,1989年6月,第53-55页。
    98.王树福:《尼·谢·列斯科夫》,载《俄语学习》,2005年,第1期,第73-76页。
    99.魏玲:《萨韦利的悲剧性的命运—略论列斯科夫的(大堂神父)》,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第71-75页。
    100.杨玉波:《列斯科夫讲述体小说文体辨析》,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56-61页。
    101.杨玉波:《列斯科夫小说文体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6月。
    102.杨玉波:《论列斯科夫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艺术》,载《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2月,第66-68页。
    103.于立得:《试析列斯科夫笔下的俄罗斯民族性格》,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104.张洪榛:《列斯科夫》,载《俄罗斯文艺》,1981年第4期,第59-61页。
    105.周敏显:《列斯科夫的生平与创作》,载《左撇子——列斯科夫短篇小说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11页。
    1.#12
    2.#12
    3.#12
    4.#12
    5.#12
    6.#12
    7.#12
    8.#12
    9.#12
    10.#12
    11.#12
    12.#12
    13.#12
    14.#12
    15.#12
    16.#12
    17.#12
    18.#12
    19.《世界神话百科全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3月。
    20.《圣经》,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年。
    21.《圣经词典》,代彭康、陈俊邦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1月。
    22.曹靖华:《俄苏文学史(第一卷)》,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2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
    24.科任娜:《俄语功能修辞学》,白春仁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
    25.万建中:《刍议民间文学的主题学研究》,载《民间文化》,2000年第7期,第43-45页。
    26.王德春,陈端端:《语体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27.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2月。
    28.张会森:《修辞学通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