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转型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要特征与标志,已深刻影响和融入我国经济社会众多领域。城市规划作为受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刻影响的领域之一,毫无疑问,在主动迎接与接受经济社会转型深刻影响与推动的同时,必须主动加强与加快城市规划自身适应性改革与创新力度。
     本研究以转型期城市与城市规划新变革为切入点,在对现行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亟需改革创新职能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中外城市规划管理职能发展、特征及改革趋向的比较分析,借鉴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效率与公平、公共权力与利益、公共服务与管理”等核心理念与价值取向,引入博奕理论中多方博弈(群博)原理,分析了转型期中国规划管理职能在多元利益博弈中的定位基准原则与方向,重点研究了转型期城市管理职能合理定位、流程再造、职能内容创新、职能体系建构及职能实施绩效评估等的新探索。论文提出了加快城市规划管理职能改革与创新的关键内容及努力方向,同时,研究中以典型城市规划管理职能创新实践为实证,更具说服力和现实操作性。
     通过上述研究,揭示了转型期多元利益博弈中规划管理职能构成与发展的新特质、新作用及新方向,建构了转型期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综合体系。
As an important character and symbol of China's society and economy during a quite long period,transformation have gone deep into all of the activities of any fields of China and have had an in-depth impact on them.Out of question,as the most profoundly affected domain of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development,urban-planning not only have to receive the impact and drive from economy and society transformation forwardly,but also have to reinforce and quicken the self-adaptability reform and innovation extent of urban-planning.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new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city and urban-planning.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 and reform trend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urban-planning management function,using the basic theories and rules of modern public economics,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managemen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new trend of the change of participants of urban-planning,the new relationship of function participants,the new character of function content,the construction of function system and the new exploration of fun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key content and effort orientation of quickening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urban-planning management function.Furthermore,the paper offers the bidirectional instruc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a urban-planning management and exploits a new domain,a new direction and a new method of china urban-planning management research.
     By the above research,the paper discovers the new characters,rational location and limited effect of the the new frame of urban-planning management function in the multi-interests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constructing the new frame of the urban-planning management function and the new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performance.
引文
[1]《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规划师》、《城市发展研究》、《现代城市研究》、《国外城市规划》、《建筑学报》、《时代建筑》、《上海城市规划》等杂志1992-2006年各期
    [2]秦红岭.试论城市规划应遵循的普遍伦理.城市规划,2004年第5期,第29卷
    [3]李盛.制度变迁与城市规划的组织变革.城市规划,2004年第2期,第11卷
    [4]邵任薇.中国城市管理中的公共参与.现代城市研究,2003.2
    [5]王江.公共参与城市管理的制度障碍和创新.现代城市研究,2003.2
    [6]刘作丽,朱喜钢.规划师的社会角色与道德底线.城市规划,(2005)05-0071-05
    [7]郭力君.加强城市规划行业职业道德建设 勿忘开拓创新.城市规划,(2005)05-0076-01
    [8]吴玉兰.高速增长期前后日本城市建设中的市民参与机制-以关东关西地区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03.2
    [9]罗鹏飞,徐逸伦.管治与我国城市社区组织的制度创新.现代城市研究,2003.2
    [10]黄瑛,龙国英.建构公众参与城市规机制.规划师,2003年第3期,第19卷
    [11]周进,黄建中.“规划行政权”与规划管理体制探讨.规划师,2003年第1期,第19卷
    [12]李进.“行政三分制”与规划师角色转化.规划师,2003年第10期,第19卷
    [13]颜丽杰,王国恩.城市规划行政的制约机制-公众参与.规划师,2002年第9期,第18卷
    [14]路春艳.“阳光规划”论.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第5期,第9卷
    [15]李晓龙,门晓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探索.规划师,2004年第3期,第20卷
    [16]周建军.论新城市时代城市规划制度与管理创新.规划师,2004年第3期,第20卷
    [17]王秉清,路言志.贵州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探讨.规划师,2004年第3期,第20卷
    [18]于立.城市规划的非确立性分析与规划效能理论.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第2期
    [19]何俊波.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第2期
    [20]王晓川.“走向公共管理的城市规划管理模式探寻-兼论城市规划、公共政策与政府干预.规划师,2004年第1期,第20卷
    [21]吴旭.运用现代管理原理创新规划管理方法-以创建江苏南通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城市规划,2005年第3期,第29卷
    [22]郑文武,魏清泉.论城市规划的诉讼特性.城市规划,2005年第3期,第29卷
    [23]魏爱国.从一起案件看规划行政许可应当注意的问题.城市规划,2005年第3期,第29卷
    [24]吴志强.论进入21世纪时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建设.城市规划汇刊,2001[1]
    [25]周岚,何流.中国城市规划的挑战和改革-探索国家规划体系下的地方特色之路.城市规划,2005年第3期,第29卷
    [26]何丹.市民社会思潮复苏下中国城市规划师的角色定位.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第1期
    [27]吴晓勤,曹发义.城市规划技术服务机构发展的展望.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第4期
    [28]唐浩宇.城市规划电子报批实施方案.规划师,2005年第8期,第21卷
    [29]刘奇志,凌利.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划编制工作探析.规划师,2004年第7期,第20卷
    [30]周卫.当代城市规划师职业特征与职业行为探析.规划师,1998年第1期,第14卷
    [31]孙施文.城市规划师的职业地位.规划师,1998年第1期,第14卷
    [32]黄吉铭.规划师的职责和素质.规划师,1998年第1期,第14卷
    [33]王柱国,王爱辉.城市规划:公共利益、公众参与和权利救济-兼论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外城市规划,2004,VOL.19,NO.3
    [34]孙施文,殷悦.西方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国外城市规划,2004,VOL.19.NO.1
    [35]张晋庆.菜单式动态公众参与体系架构初探.2005年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36]王忠诚.痛苦与徘徊-试论城市规划师的价值取向.2005年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37]汪宇明.中国的制度创新与城市变化.国外城市规划,2005,VOL.20,NO.1
    [38]王大用.中国城市规划中的若干国情问题.国外城市规划,2005,VOL.20,NO.1
    [39]袁奇峰.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国城市规划改革与发展论文集
    [40]冯雨峰.从目标规划到过程规划-城市规划的技术特征与政策特征.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第3期,第10卷
    [41]孙施文.城市规划实施的途径-《建设美国城市》一书评介.城市规划汇刊,2000[1]
    [42]何丹.城市政体模型及其对中国城市发展研究的启示.城市规划,2003年第11期,第27卷
    [43]杨帆.地方政府与地方城镇发展--城市规划难以回避的一个体制问题.城市规划,2003年第11期,第27卷
    [44]何明俊.建立在现代产权制度基础之上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2005年第5期,第28卷
    [45]朱介鸣,赵民.讨论市场经济下身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规划,2004年第3期,第28卷
    [46]姜莉,彭高峰,向科.对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认识.2005年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47]丁成日.市场失效与规划失效.国外城市规划,2005,VOL.20,NO.4
    [48]于立.规划理论的批判和规划效能评估原则.国外城市规划,2005,VOL.20,NO.4
    [49]周江评,孙明洁.城市规划和发展决策中的公众参与--西方有关文献及启示.国外城市规划,2005,VOL.20,NO.4
    [50]肖莹光,赵民.英国城市规划许可制度及其借鉴.国外城市规划,2005,VOL.20,NO.4
    [51]何明俊.作为行政法的城市规划.规划师,2005年第6期,第21卷
    [52]郭湘闽.趋向多元化与弹性化--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变革的启示.规划师,2005年第6期,第21卷
    [53]姚昭晖.关于强化城市规划分级管理机制的思考.规划师,2005年第6期,第21卷
    [54]顾斌.对当前规划管理体制中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审批的认识与思考.规划师,2005年第6期,第21卷
    [55]Amalk.Ali著,王洪辉译.分散化是如何进行的--论城市规划的地方决策权.国外城市规划,2003,VOL.18,NO.2
    [56]王学锋.对国家和省级政府加强规划监督管理的思考.规划师,2004年第6期,第20卷
    [57]吴晓勤,曹发义.完善城市规划修编和调整乘虚.规划师,2004年第6期,第20卷
    [58]余颖.规划的控制与被控制.规划师,2004年第6期,第20卷
    [59]齐同军,陈白磊.应用信息化技术监督城市规划实施.规划师,2004年第6期,第20卷
    [60]仇保兴.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重点.规划师,2004年第1期,第20卷
    [61]石楠.试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城市规划,2004年第6期,第28卷
    [62]熊斌,朱忠东.多层次的城市规划参与机制探讨.2005年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63]吴可人,华晨.城市规划中四类利益主体剖析.2005年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64]陈庆云,鄞益奋.论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概念、视角与模式.公共行政,2005.6
    [65]吴翰,黄振辉.从权利边界的确定探索中国行政改革.公共行政,2005.1
    [66]陈庆云,鄞益奋,曾军荣,刘小康.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概念、视角与模式.公共行政,2005.6
    [67]张雅勤,李昌全.论我国利益集团政策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其化解对策.公共行政,2005.5
    [68]金红磊,王守宽.公共物品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兼谈政府职能的让渡与拓展.公共行政,2005.4
    [69]张勤,曹颖.执政能力结构解析.公共行政,2005.6
    [70]汪辉勇.也论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兼与陈庆云等人商榷.公共行政,2006.7
    [71]邱跃.深化改革 不断创新--市规划委内部运行机制的调整.北京规划建设,5/2003
    [72]吴可人,华晨.城市规划中四类利益主体剖析.城市规划,2005第11期第29卷王兴平.城市企业化与城市战略规划.城市规划,2002年第6期第26卷
    [73]石楠.试论城市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城市规划,2005第8期第29卷
    [74]孙迪亮.社会转型的城市弱势群体:特征、成因及扶助.2003年第2期总第102期
    [75]魏立华.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述评.城市规划汇刊,2005年第5期总第159期
    [76]林飞虎.新时期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的探索.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5期
    [77]杨兴权.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谈我国城市规划改革.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2期
    [78]许瑞生.经济体制转型中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城市规划,2002第10期第26卷
    [79]唐燕.经济转型城市规划决策及管理中的寻租分析.城市规划,2005第1期第2卷
    [80]陈秉钊.深化城市管理改革的方向问题.城市规划汇刊2000[3]
    [81]张恺.巴黎城市规划管理的新举措-地方城市发展规划(PLU).国外城市规划,2004Vol.19.No.5
    [82]冯彦.《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影响.城市规划,2004年第28卷第8期
    [83]刘健.法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概况.国外城市规划,2004Vol.19.No.5
    [84]陶卓杰.城市规划管理法治要求的问题研究.《上海城市规划》,99.3
    [85]马华平.城市规划管理的出路何在.城乡规划,2004.10
    [86]重庆市规划管理局.完善体制 强化服务 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准.城乡规划,1994-2006
    [87]张剑涛.中国对于城市改造和城市保护的规划管理:以上海为例.国外城市规划,2004Vol.19.No.1
    [88]姚凯.对上海市规划管理制度的思考-兼对当前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反思.城市规划汇刊2000[3]
    [89]周建军.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思考.城市规划汇刊,2000[5]
    [90]段武舰.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辩证关系的思考.山西建筑,第29卷第3期
    [91]肖建莉.简论我国城市规划法治建设的演进.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5期
    [92]李盛.政府引导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规划师,2000年第4期第16卷
    [93]袁媛.加入WTO与中国城市化进程.规划师,2000年第4期第16卷
    [94]于立.中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改革方向与目标探索.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第6期总第160期
    [95]许菁芸,赵民.英国的“规划指引”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借鉴意义.国外城市规划2005Vol.20.No.6
    [96]宁越敏.香港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特点研究.《上海城市规划》,99.2
    [97]张占录,李世云.香港城市规划管理与发展控制体制.交流2005-4
    [98]顾汇达,李白玉.规划走向法治-兼议深圳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规划师,2000年第3期第16卷
    [99]刘健.法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概况.国外城市规划2004Vol.19,No.5
    [100]杨志平,王训国.对香港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初步认识与分析.规划研究,2000/4
    [101]韩林飞,霍小平.转轨时期俄罗斯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城市规划管理,1999年第4期
    [102]Jeanne M.Wolfe著,严宁译.加拿大规划系统框架.国外城市规划2005Vol.20.No.2
    [103]Bryan H.Massam,韩笋生著,严宁译.关于本期主题“多伦多城市规划研究”.国外城市规划2006Vol.20.No.2
    [104]何丹.城市政体模型及其对中国城市发展研究的启示.城市规划,2003第27卷第11期
    [105]李芬,慈勤英.转型期的城市社区分化与整合.城市发展研究10卷2003年3期
    [106]王兴平.从城市规划的现实说起-漫谈建立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城市规划,1998年第22卷第5期
    [107]张国伟.创新:城市规划管理的关键.城市规划2005年第9期
    [108]刘虎.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几点认识.安徽建筑,2000-4
    [109]周进,黄建中.“规划行政权”与规划管理体制探讨.城市规划,2003年第1期第19卷
    [110]桑东升.城市规划管理的理论方法及中国的实践.现代城市研究2000年第5期(总第 84期)
    [111]柳意云,闫小培.转型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考.年会论文选登,2004年第28卷第11期
    [112]张国武.面向二十一世纪浦东新区城市规划管理的几点思考.《上海城市规划》99.4
    [113]麦佶妍.浅谈城市规划管理.《探求》1999年增刊(新52期·总第115期)
    [114]宋小冬,许健.权限下放的挑战-关于上海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讨论.城市规划汇刊,1999[6]
    [115]严含,孙洪刚.浅议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策略
    [116]杨宜勇.中国进入全面加速转型期的经济社会特征.开放潮,2003.11-12
    [117]张杰、庞骏、董卫.社会转型时期小城镇新区发展动力因素初探-以宜兴市小城镇新区发展为例.小城镇规划,2005年第29卷第5期
    [118]孙施文.试析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管理的矛盾.规划师,2001年第3期第17卷
    [119]尹海林.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城市规划,2004年第28卷第4期
    [120]周建军.论新城市时代城市规划制度与管理创新.城市规划,2004年第28卷第12期
    [121]亢雁直.规划管理的经济利益和物权问题漫议.城市规划,2002年第26卷第9期
    [122]王雪锋.试论开发区规划管理的几个问题.城市规划,2003年第27卷第11期
    [123]罗利克,喻定权,李畅.挖掘欧洲城市规划管理资源 推动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进程-欧洲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国外城市规划,2005Vol.20.No.1
    [124]姚昭辉.从目前的问题谈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城市规划,2004年第28卷第7期
    [125]杨秀珠.试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城市规划,2002年第26卷第8期
    [126]陈虎,崔功豪.由分化到整合: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思考.城市规划,2002年第26卷第3期
    [127]田莉.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权限转变-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现状与改革的思索.规划研究,2001年第25卷第12期
    [128]陈锋.转型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转型.城市规划,2004年第28卷第8期
    [129]冯彦.《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影响.城市规划,2004年第28卷第8期
    [130]李未.城市规划管理创新刍议-和谐城市规划的三要素理论分析与实施构想.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12月第28卷第6期
    [131]周建军.对转型期城市规划管理的思考与探索.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2月第8卷第4期
    [132]史津.城市规划管理的三种模式.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第6卷第3期2000年9月
    [133]林常青.城市规划管理自动化系统模块化开发思路探索-以珠海市为例.规划师,2000年第5期第16卷
    [134]曹传新,董黎明,官大雨.当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体制改革探索-由渐变到裂变的构思.规划研究,2005年第29卷第10期
    [135]何兴华.规划局工作的社会满意程度分析.城市规划,2002年第26卷第10期
    [136]戴逢.谈谈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职业道德问题.城市规划,2004年第28卷第1期
    [137]陈伟新.城市规划中的科学发展观三题.规划评论,2006·1-2
    [138]吴建南,庄秋爽.“自下而上”评价政府绩效探索:“公民评议政府”的得失分析.理论与改革,2004·5
    [139]陈国权,李志伟.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看政府绩效内涵与评估主体选择.改革与发展,2005·3
    [140]杨忠,何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政府绩效考评模式.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141]桑助来,张平平.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浮出水面.盼望新闻周刊,2004年7月19日第29期
    [142]朱火弟,蒲勇健.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改革,2003·6
    [143]张法一.政府绩效评估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理论新探,2005年第5期
    [144]崔述强,王红,崔萍,闫明,陈明.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探讨.统计研究, 2006年第3期
    [145]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统计研究,2006年第三期
    [146]田萱.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导刊,2003·6
    [147]诸添有.公共服务绩效管理的障碍及其克服.改革与发展,2004·6
    [148]王柳.公职人员绩效评估的激励机制问题研究.学术研究,2005年第7期
    [149]王蕾.绩效评估方法的有效选择.江苏商论,2003.7
    [150]姜向阳.人力资本产权特征与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江苏商论,2003.7
    [151]钟卫,袁卫.如何避免因主观原因造成绩效评估信息失真.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52]吴铮,孙健敏.绩效评估中的正职因素.专题论坛,2006.1
    [153]张强,韩莹莹.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途径.PA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12期间
    [154]钱存端.美英日是如何考核政府的.盼望新闻周刊,2004年7月19日第29期
    [155]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对象选择.PA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11期
    [156]朱荣声,林金铿.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作用-以厦门市思明区司法局绩效评估活动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5期
    [157]高富锋.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的缺陷及对策分析.求实,2004.11
    [158]范柏乃,朱华.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际测度.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1期
    [159]张再欣,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在机制与环境建设.中国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8月10日
    [160]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建构.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5期
    [161]尤建新,王波.基于公众价值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12期
    [162]颜如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探索》,2005年第2期
    [163]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初探.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2期
    [164]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对象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11期
    [165]刘树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推动力、趋势及思路.政治与公共管理,2006-01-12
    [166]张强,韩莹莹.当代美国联邦政府绩效评估的层级体系分析.社会学研究,2006.1
    [167]赵辉,阿力坦宝力高,黄晓.多层次、多指标绩效评估体系指标权重的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
    [168]陈又星,陈涛.制度变迁与企业变革.《改革与战略》,2003年增刊
    [169]桑助来,张平平.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浮出水面.瞭望新闻周刊,2004年7月19日第29期
    [170]王良健,侯文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研究.软科学,2005年·第19卷·第4期
    [171]李雪梅,徐小军.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
    [172]杨兴权.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谈我国城市规划改革.城市规划汇刊,1999.2
    [173]张庭伟.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社区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进行放权规划管理的展望”国际讨论会回顾.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3期
    [174]朱文铧.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规划师,2003年第5期第19卷
    [175]冯海萍,陈启勇.论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哈尔滨学院学报,第25卷第11期
    [1][美]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转型:用对策略,做对事.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2]许知远.转型年代.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李学林.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弱势群体.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仉建涛,苏晓红,任太增.经济转型与市场秩序重构.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美]P·塞尔兹尼克,张志铭译.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四应型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6]孙宽平.转轨、规制与制度选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刘祖云.社会转型角解读.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8]沈亚平,王骚.社会转型与行政发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9]鲍宗豪,张华金等.科学发展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0]厉无畏,王振.科学发展观与新一轮经济增长.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11]刘瑞,武少俊等.社会发展中的宏观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2]杨干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4]曹沛霖,陈明明等.比较政治制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5][美]理查德·C·博克斯,孙柏英等译.公民治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6][美]西奥多·H·波伊斯特.肖鸣政等译.公共与非营利组织绩效考评: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5
    [17]刘力,章彰.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18]解书森,陈冰,马利生.经济模式转换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
    [19]梁治平.国家市场社会当代中国的法律与发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20]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1][美]托马斯·谢林,赵华等译.冲突的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2]孙荣,许洁.政府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3]徐晓林.数字城市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4]王郁.城市管理创新:世界城市东京的发展战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5]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6]马彦琳,刘建平.现代城市管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7]唐五湘.创新论.北京:北京盲文出版社,1999
    [28]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9]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0][美]约翰·M·利维,张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
    [31]童明.政府视角的城市规划.北京L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2]梁小民.语言中的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3]尹继佐.城市管理与市民素质.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4]孟华.政府绩效评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5]连玉明.中国城市蓝皮书.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36]刘玉亭.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的社会空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7][美]国际城市(县)管理办法协会,张永刚等译.地方政府规划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8]刘伯龙等.当代中国公共政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9]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40]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41]夏南凯.城市经济与城市开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2]许学强等.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教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3]陈子展.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创新管理标准实务全书.北京:银声音像出版社,2005
    [44]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2-2003).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5]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1-2002).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6]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47]曾伟,罗兴军.地方政府管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8]席西民、葛京.和谐管理理论案例及应用.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9]顾朝林.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0]张岩鸿.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规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1]刘杰.社会学概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2]尹继佐.小康社会从目标到模式.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53]胡书东.经济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4]张军.“双轨制”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5]盛洪.中国过渡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6]陈钊.经济转轨中的企业重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7][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陈郁等译.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8]任致远.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59]李雪峰.中国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0]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1]叶常林.公共管理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2]全国城市规划执业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3]郭小聪.政府经济职能与宏观管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64]耿毓修.城市规划管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65]韩丽华,潘明星.政府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6]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67]王洪涛.制度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8][法]夏尔·德巴什,葛智强等译.行政科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69]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70]陈振明.政府再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1]高培勇.公共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2]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3]卢斌.当代中国社会各利益群体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74]汪应曼.经济转型与道德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75]全毅.中国入世体制改革与政策调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76][英]尼格尔·泰勒,李白玉译.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7]刘小兵.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78]李琪.新世纪中国特大城市公共行政管理.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79]丁煌.西方行政学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80]沈亚平等.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81][美]菲利普·丁·库珀等,王巧玲等译.二十一世纪公共行政:挑战与改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2]黄速建等.管理科学化与管学方法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83]孙毅中等.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4]刘磊.知识经济第三次经济革命.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8
    [85]阮成发.WTO与政府改革.北京:经济时报出版社,2001
    [86]李化成.世界历史中的博弈生存.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87]余治国等.生活中的博弈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北京公司,2006
    [88]李春玲.断裂与碎片.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9]孙立平.断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0]孙立平.博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91]王则柯等.博弈论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2][美]詹姆斯·W·费斯勒·唐纳德·F·凯特尔著,陈振明、朱芳芳等译校.《行政过程的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93][美]尼古拉斯·享利著,张昕等译.《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2002
    [94]李军鹏著.《公共服务性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5]沈玉平等编著.《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96]张维迎著.《产权、政府与信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97]李琪主编.《中国特大城市公共行政管理》.文汇出版社,2003
    [98]竺乾成主编.《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99]张世信等主编.《行政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00]全毅著.《中国入世体制改革与政策调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01]吴敬琏著.《转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02]赵黎明等著.《城市创新体系》.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103]刘小兵著.《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04]吴照云等编著.《管理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05]张尚主编.《行政法学》.北在学出版社,1991
    [106]余正风主编.《城市行政管理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107]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执法行为学》,2000
    [108]徐俊等编著.《社会发展策略》.红旗出版社,1996
    [109]周民锋主编.《西方国家的法制制度比较》.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10]李津主编.《世界管理学》.企业管理出版社
    [111][美]约翰·M·利维著,《现代城市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12]吴忠著.《隐蔽的秩序》.海南出版社,2004
    [113]冯云俊主编.《循环经济导论》.人民出版社,2004
    [114]贺卫等主编.《制度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15]仇保兴著.《追求繁荣与舒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16]张智光主编.《管理学原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1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著.《城市规划读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18]郭跃进编著.《管理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119]许庆瑞主编.《管理学》.高等教育也出版社,1997
    [120]王建民主编.《城市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21]殷体杨著.《城市管理学》.出西经济出版社,1990
    [122]建设部课题组.《加入WTO对我国建设事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123]顾观成主编.《城市管理研究》.民族出版社,2000
    [124]朱荣林著.《现代经济理念》.学林出版社,2003
    [125]董恒学主编.《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26]郭彦行著.《城市规划概论》.中国建工出版社,1992
    [127]《规划评论》各期.深圳市规划院
    [128]《管理科学》各期.经济管理出版社
    [129]任新主编.《哈佛管理经典》全四卷,专利文献出版社
    [130]本书编写组编.《十六大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
    [131]江泽民.《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
    [132]中共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
    [133]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规划行业改革与发展》,2004
    [134]周建军编著.《益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手册》,1999
    [135]周建军等编著.《制约下的实践:多样城市特征下的规划务实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136]周建军主编.《上海郊区城镇发展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137]《上海城市规划志》编写组.《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科出版社,1999
    [138]顾朝林等编著.《城市管治》.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139]汪永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140]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2004
    [141]宝山区规划管理局调研课题(2002、2003、2004、2005、2006)集
    [142]建设部规划司.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管理研究,1999
    [143]桑劲.上海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探讨.(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4)
    [144]上海市规划局.城市规划系统科研成果选编(2004-2005)
    [145]上海市规划局.2005年上海市城市规划系统获奖论文集,2005
    [146]上海市规划局.上海市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讨论会材料,2006
    [147]上海市规划局,宝山区规划局历年立项研究课题成果(2002-2006)
    [1]Alonso William.Location and Land Use.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4.
    [2]Smith Adam.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
    [3]Blaug Mark.Economic Theory in Retrospect.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6.
    [4] Coase R. The Nature of Firm .Economica,1937,(4):386-405.
    [5] Coase R.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60,(3): 1-44.
    [6] Fisher,Jena,Trans by Baskin C W (1966), Central Places in Southern Germany, Prentice-Hall ,Englewood-cliffs, NJ.
    
    [7] Dixit A Kand Stiglitz J E.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Goods Divers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67:297-308.
    
    [8] North Douglass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 W W Norton &Company,Inc,1981.
    
    [9] Hotelling H.Stability in Competition .Economics Journal,1929,(3):41-57.
    [10] Hayek Friedrich A.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8.
    
    [11] Hayek Friedrich A.The Road to Serfdom .London:George Routledge and Sons, 1944.
    [12] Hayek Friedrich A.Principles of a Liberal Social Order . II Politico, 1966.
    [13] Isard W.The General Theory of Location and SpaceEconom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63:476-506.
    [14] Isard W.Location and Space-Economy : a General Theory Relating to Industrial Location , Market Areas, Land Use, Trade, Urban Structur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56.
    [15] Krugman Paul R.Development, Geography, and Economic Theor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1997.
    [16] Olson Mancur. Directorship,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93,87(3).
    [17] Vickery W S.Conterspeculation, Auction and Competitive Sealed Tenders. Journal of Finance, 1961,16: 1 - 17.
    [18] yon Thunen J H. (1826). English Translation by C M Wartenberg.von Thunen' s Isolated State Oxford:Pergamon Press, 1966.
    [19] Spence M.Product Selection,Fixed Costs,and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 1976,43:217-235.
    [20] Brue Stanley L.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Thought (6th ed). USA: Thomson Learning. [21] Baum, Howell S. Politics and Ambivalence in Planners' practice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3:11983, 12-22.
    [22] Kammeier, H Detlef. A computer-aided strategic approach to decision -making in urban planning: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in Thailand. Cities. 1998(2) [23] Swaffield, Simon R Fairweather, John R. Investigation of attitudes towards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using image editing and Q sort method.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6(4).
    [24] Johnson, A K L Shrubsole, Dan Merrin, M. Integrated Catchments Management in northern Australia:From concept from concept to implementation Land Use Policy 1996(4)
    [25] Gobster, Paul H.Rickenbach, Mark G.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4(2-3)
    [26] Freeman R Edward. 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 Boston: Pitman Publishing Inc 1984, 46. Coded from: Elise f. SautterBirgit Leisen. Managing stakeholders:A City Planning Model. Tourism Research, 1999, 26(2).
    
    [27] Fisun Yuksel, Bill Bram well, Atila Yuksel. And City planning at Pamukkale, Turkey. City, Stakeholder interviews 1999(3).
    
    [28] Marion C Mark wick. Golf tourism development, stakeholders, Differing discourses and alternative agendas:the case of Malta. City Management, 2000
    [29] A Mendlow. Proceedings of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 1991, Cambridge, MA. Coded from: Marion C. Mark wick. Golf tourism development, stakeholders, differing discourses and alternative agendas: The case of Malta.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0
    [30] Wernerfelb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5 5: 171-180.
    [31] Amit R, Schoemaker P. 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3 14:33-46.
    [32] Das T K, Teng B-S. Risk types and interfirm alliance structur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6 , 33: 827-843 .
    [33] McCarney P et al.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governance InStren R, Bell J K ed. Urban research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oronto: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Centre for Urban and Community Studies, 1995,4:93-141.
    [34] Harpham T, Boateng K A. Urban governance in relation to the operation of urban servi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bitat International, 1997. 2 i (1): 65-77.
    [35] Pierre J .Models of urban governance: the institutional dimension of urban politics.Urban Affairs Review, 1999,34(3): 372-396.
    [36] Campell Donald. Incentives Motivation and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London, 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37] McChesney. Rent Extraction and Interest-Group Organization In a Coasean Model of Regulation [J]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1991, 20:73-90.
    [38] Niskamen. Bureaucracy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Chicago USA:Chicago Aldine Press, 1975.
    [39] Jeffrey A and Sergio L .Schumukler. country hounds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0,5:43-45
    [40] David W·Haless, Steven P·Peterson. Investor behavior and the persistence of poorly-performing mutual funds [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 1998, 37: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