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奇逢理学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又号岁寒老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之一,先后被明清两朝征聘11次,但都坚拒不出,故又被世人尊称为孙征君。孙奇逢在清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是明代理学的总结者之一,又是清代学术的开启者之一,更是清代汉学的倡导与推进者之一。他品行高洁,心存故国,一生耕读讲学,大河南北学者多受其影响,被当时学者视为学术泰斗,被梁启超称为北学重镇,在当时与关中李颙、浙东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儒。
     孙奇逢理学建构的态度是超越门户之见,建构的方法是“合会”,他通过融会传统社会不同思想家的思想,特别是朱熹与王阳明的理学思想,以孔子之道为准绳,参照易经哲学概念和辩证思维,从儒家传统经典中吸收养分,最终形成了蔚为大观的理学思想体系。孙奇逢理学建构的核心概念是“天”,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天理论和宇宙论。他继承了传统理学家的理气说,认为天地有气有理,天理是天内在的运行规律,是气的主宰;他将“天”、“天理”、“太极”、“天命”、“天性”等进行整合并诠释,提出太极有阴阳,阴阳之理决定气的动静,按照天命运行,形成万物;万物秉承天理,一本万殊,为人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提供可能。人作为理气的综合体,内含天理,所以人是天地之心,天理就蕴含于人心中,这表现为“性”;性的特质是“诚”,这特质未发为中,发为情,扩而为才,发而未发之际为几,几是心之动,始发处是善,这是天地之性,理气结合则为气质之性,表现为善恶不离的状态;天地运动的整个过程因玄妙难以描绘,因此称之为“神”,而整个过程即是“道”。
     人心中的天地之性即是人的良知,良知可以被认知,儒生通过对天地之性的认知得以自我的实现,其终极理想人格为圣人,圣人是天人合一的体现,是社会教化的开端。他继承传统理学家“圣人可学而至”的理论,认为圣人以体认天理为要,所以他提出“体认天理”是“天下第一等事”,“知学”是“人生最吃紧者”。孙奇逢认识论建构的可能来自于“虚灵之心”,其认识论建构的基础是“立乎其大”,模式是“下学上达”,方法是“读有字书,识无字理”态度是“随时随地体认天理”。孙奇逢工夫论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处事之道、处人之道和处己之道。三种工夫中,处己之道是核心,是处事之道和处人之道的前提,他继承传统的慎独说,主张在意念生发处戒慎恐惧,在已发后“主敬”收放心,目标是实现本体与工夫的统一,从而达到“静”的状态。孙奇逢结合现实境遇,形成了独特的心性论、价值观、生死观等。他隐逸不仕,教授终身,弟子众多,形成了影响整个清代的夏峰学派。
Sun Qifeng, whose courtesy name was Qitai, and Pseudonym Zhongyuan or Suihan Old Man,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hilosopher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Qing Dynasty. He had been invited11times to work for the Ming and Qing governments, but he refused. Therefore he was known as Sun Zhengjun (Master of Being Invited). Sun Qifeng is a key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s academic history. He is one of the summarists of the Neo-Confucianism of the Ming Dynasty, one of the initiators of the academic studies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also one of the advocates of the Han school of classical philology throughout the Qing Dynasty. Noble and patriotic, he set an example for his contemporaries. He spent all his life in studying and teaching. While he lived in the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his influence had reached both south and north banks of the Yellow River. Liang Qichao, a prominent fig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onsidered him the key figure of the Northern Neo-Confucianism. Given his contributions, Sun Qifeng, together with Li Yong from Shaanxi and Huang Zongxi from eastern Zhejiang, was known as the three Confucian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Having overcoming the sectarian bias, Sun applied a integrative methodology to construct his theory of Neo-Confucianism. Incorporating thoughts of different schools in tradition, especially the ideas proposed by Zhu Xi and Wang Yangming, he eventually put forward his splendid system of Neo-Confucianism by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made by Confucius, and consulting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in Yijing (The Book of Changes). The basis of Sun's Neo-Confucianism is Heaven, and Heavenly principles are the essence of his theory. He has inherited the traditional theories of Principles and Qi, holding that in the world there are dynamic original material forces as well as principles. Principles, which govern the original forces, are the operating laws of Heaven. He has incorporated such concepts like "Heaven","Heavenly Principles","Taiji","Fatality" and "Heaven Nature" and proposed that Heavenly principles are the Supreme Ultimate, which consists of Yin and Yang. The principles of Yin and Yang determine the state of the original forces, which operate in accordance with Heavenly wills, thus forming all things. Abiding by Heavenly principles, all things are particular, but have the same origin. Human, as a complex, is a smaller world constituting with both original material forces and principles. Therefore, human is the heart of the world. Heavenly principles are contained in the heart of human. This is called the nature. The essence of nature is sincerity. It is shown to be medium when it does not happen, affection when it happens, intelligence when it broadens, and ji when it is between not happening and happening. Ji means the state of being affected. Its beginning is good, and the nature of the world, if combining with the original forces, will be demonstrated as good-evil mixture represented by the nature of the original forces. The whole moving process of the world is so mysterious. Not being able to ascertain or generalize it, Sun called it God. The nature of the world in human mind is his conscience, which can be cognized through the spirit of human mind. The ability in the world of human mind is human instinct. The whole system of this theory is called Dao (way).
     The bom nature of humans is their conscience which can be perceived. The Confucian scholars have realized their "self-achievement" by perceiv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 heaven and earth. Their ultimate goal is to becoming sages who have the ideal personality we pursue and can unify Heaven and human, thus being able to conduct social enlightenment. Sun considered that, through learning, a common person can become a sage. According to Sun, pursuit of the Dao had been the ultimate goal of human. He believed that "experiencing Heavenly principl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matter in the world", and treated "knowing Confucianism" as "the most urgent in human life". He proposed to experience Heavenly principles through spirit of human mind anywhere at any time. The foundation of. his epistemology is "to set up bigger goals", his model "the studies of men below arc felt on high", and his method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that cannot expressed by words through reading books with words". Sun's opinions on cul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 i.e., of matters, of people, and of selfhood. Self-culture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which is based on self-supervision. Humans should be careful and resistant to tempt. Once you have the thought, you must be always "respectful" and attentive. Through unifying selfhood and culture, a person thereby can achieve the state of tranquility.Combining the situation in reality, he brought forth a unique theory on inwardness, values and view of life and death. He retreated from politics, lived as a hermit, and taught many students in his life. He was the father of Xiafeng School which influenced the whole Qing Dynasty.
引文
① 郑玉著:《师山文集》卷三,《送葛子熙之武昌学录序》,清刻本
    ① 孙奇逢著,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卷)·孙夏峰先生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79页。
    ② 梁启超著,夏晓虹点校:《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4页。
    ③ 孙奇逢著,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卷)·畿辅人物考》,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42页。
    1 孙奇逢著,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2 孙奇逢著,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① 王学群:《清代学术的门径·清儒学案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ll页。
    ② 陈祖武:《清儒学术拾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页。
    1 嵇文甫:《孙夏峰学派的后劲—马平原的学术》,《学原》,1948年第1卷第10期。
    ① 李之鉴:《孙奇逢哲学思想新探》,开封:河南大学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② 李书增:《中国明代哲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③ 王永灿:《孙奇逢心性论思想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版。
    ④ 宋宜林:《孙奇逢研究:历史地位、理学思想、学术史建树》,太原: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版。
    ⑤ 王坚:《无声的北方》,上海: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版。
    ⑥ 王坚:《论夏峰北学》,《辽宁大学学报》,2009年第3、4期。
    ⑦ 王坚:《论夏峰北学——及对清代北学的历史考察察》,《理论月刊》,2009年第10期。
    ⑧ 陈先宝.:《论孙奇逢思想的两个层次及其价值》,《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⑨ 李金玉:《孙奇逢对清初中州学术的贞献》,《兰台世界》,2011年第17期。
    ⑩ 周铁项:《家训文化的德治思想及现代审视》,《史学月刊》,2002年第7期。
    11 梁贵晨:《孙夏峰著述手稿简介》,《中州学刊》,1984年第3期。
    12 刘卫东:《姚枢、赵复、孙奇逢与百泉书院的复兴》,《史学月刊》,2002年第8期。
    13 卢春霞:《孙奇逢实学思想》,石家庄:河北大学,2001年版。
    14 梁世和:《燕赵文化与北学》,《河北学刊》,2004年第4期。
    1 瀚青:《论孙奇逢的教育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2 王俊才:《明清之际学术史的突变——学案体的趋新与定型》,《河北学刊》,2006年第3期。
    3 王俊才:《试论孙奇逢的力学思想》,《河北学刊》,1995年第5期。
    4 张显清;《孙奇逢集》,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5 江学群:《清初易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6 汤一介主编,汪学群著:《中国儒学史·清代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 武才娃:《清初儒道德思想发微》.《孔子研究》,2002年第1期。
    8 史革新:《孙奇逢力学思想综论》,《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9 陈幸筠:《孙奇逢经世致用思想研究》,元智大学硕士论文.1999年.
    10 许志信:《孙夏峰思想研究》,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93年。
    11 吴柏林:《孙奇峰力学研究》,东海大学中国文学所硕士论文,1995年。
    ① 尹文廷:《孙夏峰<四书近指>研究》,彰化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
    ② 陈严坤:《明清之际北方儒学发展研究》,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论文,2008年。
    ③ 简毅铭:《明末清初儒者经世致用之道》,东吴大学中国语文所博士论文,2008年。
    ④ 刘紫云:《孙奇逢<读易大旨>研究》,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09年。
    ⑤ 孙聚友:《论孙奇逢的学术思想》,《齐鲁学刊》,2000年第1期。
    ⑥ 朱修春:《论清初四书学中的经世思想》,《清史研究》,2005年第1期。
    ⑦ 朱华中:《清代<论语>简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版。
    ⑧ 任德新:《孙奇逢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初探》,《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⑨ 张锦枝:《论孙奇逢<理学宗传>的性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第6期。
    ⑩ 陈祖武:《蕺山南学与夏峰北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5期。
    11 工胜军:《清初民间理学:以孙奇逢与张履祥为对象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5期。
    1 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98-723页。
    2 卢钟峰:《中国传统弓学术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 李之鉴:《孙奇逢哲学思想初探》,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1页。
    ① 李之鉴:《简论孙奇逢的<易>学思想》,《江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② 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山东: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11页。
    ③ 李锦全:《孙奇逢哲学思想新探·序言》,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④ 衷尔钜:《孙奇逢哲学思想新探·序言》,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页。
    ⑤ 卢春霞:《孙奇逢的实学思想》,石家庄:河北大学,2001年版。
    1 宋宜林:《孙奇逢研究:历史地位、理学思想、学术史建树》,太原:山西大学,2005年版。
    2 王永灿:《孙奇逢心性论思想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版。
    3 张枫林:《孙奇逢<理学宗传>研究》,开封:河南大学,2007年版。
    4 陈祖武:《蕺山南学与夏峰北学》,《中国社会科学原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5期。
    5 姜广辉:《颜李学派》,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6 孙聚友:《论孙奇逢的学术思想》,《齐鲁学刊》,2000年第1期。
    7 张锦枝:《论孙奇逢<理学宗传>的性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6期。
    8 史革新:《孙奇逢理学思想综论》,《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① 《孙奇逢评传》发表于《孙奇逢集.》卷中。
    ② 注:薛凤祚友从西方传教士穆尼阁、汤若望,并交好梅文鼎,作《算学会通》,并携书请教孙奇逢。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畿辅人物考·凡例》,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71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畿辅人物考·凡例》,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71页。
    ① 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79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79页。
    ① 陈鋐:《鹿善继年谱》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4页。
    ② 黄宗羲:《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下二》,北京:中华书局,第1304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0页。
    ④ 费密:《弘道书》下集,十三卷。
    ⑤ 杨景岗:《邹守益哲学思想研究》,湘潭: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83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80页。
    ③ 注:杨氏来自杨继盛家族,杨家为当地望族,孙奇逢深受杨继盛的影响,安人:古代六品以上官员妻子可封安人。
    ④ 注:孺人:古代七品官员妻子可封孺人:对有身份妇人的尊称。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82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82页。
    ① 黄宗義:《明儒学案·总宪曹贞子先生于汴》,被禁: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iJl版社,2003年版,第1269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84-1390页
    ③ 周学军:《明清江南儒士群体的历史变动》,《历史研究》,1993年第l期第8l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88页。
    ② 注:古人用“东林党”为蔑称,现代人视“东林党”多已为褒扬意。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7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l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9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31页。
    ④ 注:杨继盛为其祖母家族。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0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0页。
    ③ 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四十四·列传一百三十二》,第988页。
    ④ 张廷玉:《明史·卷一百十五·列传二·后记》,第106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88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893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95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4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6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7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0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版社,2003年版,第1391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2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2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4页。
    ⑥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6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4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80页。
    ③ 《清世祖实录》,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卷12。
    ① 史敦:《恸余杂记: 圈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8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2003年版,第21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45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83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⑥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⑦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2页。
    ⑧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⑨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⑩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
    11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
    12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13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页。
    14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潜》,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
    ⑥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2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中州人物考》,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② 注:根据《年谱》这369人是逐次搜集增加,并于顺治十四年一次性完成。
    ① 颜元:《颜元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4页。
    ② 颜元:《颜元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93页。
    ③ 注:三无老人李葑,字霞表,雄县人,精于《易》。先生著《读易大旨》自此始。
    ④ 注:孙奇逢“初与三无老人读《易》于闻啸楼,嗣后集诸家之说,手书《读易大旨》,至是几易其稿矣。”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1页。
    ⑥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1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1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3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4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6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8页。
    ⑥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3页。
    ⑦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28页。
    ⑧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9页。
    ⑨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41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ilj版社,2003年版,第1404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6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9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5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70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7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9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70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5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4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0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8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0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7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44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3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62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3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07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2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中州人物考》,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4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8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60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47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60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27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95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1页。
    ⑥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0页。
    ⑦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页。
    ⑧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7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7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四叔近指》,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76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四书近指》,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4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0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1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3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6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度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63页。
    ⑥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⑦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29页。
    ⑧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30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先锋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1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四书近指》,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90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30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31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82页。
    ⑥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31页。
    ⑦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59页。
    ⑧ (宋)陈淳著,熊国祯、高流水校:《北溪字义》,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15页。
    ⑨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76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8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8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8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60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60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46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63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6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5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57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15-1316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47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47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8页。
    郭齐勇著:《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原道》.北京:人民出版社,第462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20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20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22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21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41页。
    ② 费密著:《弘道书》:成都:怡兰堂刊本,民国九年。
    ③ 傅小凡著:《宋明道学新论·导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④ 崔大华:《超越纤学—对理学形成的一个支点的考察》,《中州学刊》,1996年第2期。
    ① 刘廷诏著:《理学宗传辩证》,六安:六安求我斋校刊,同治十一年冬月。
    ② 宋志明:《论朱熹对工程天理论的拓展》,《合肥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60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79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7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0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20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41页。
    ⑤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朱子全书》第1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①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 ,《朱子全书》第1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②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 ,《朱子全书》第1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①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下·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34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8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1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7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1页。
    ⑥ 《刘子全书》卷十一《学言中》,道光四年重刻本。
    ① 乔清举: 《论朱子的理气动静问题》, 《哲学动态》,2012年第6期。
    ②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5-116页。
    ③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62页。
    ④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页。
    ⑤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6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2-553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9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60页
    ①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页。
    ②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67页。
    ③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5页。
    ④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9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0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7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48页。
    ⑤ 乔清举:《朱子心性论的结构及其内在张力》,《哲学研究》,2011年第2期。
    ①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9页。
    ②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上·四书近指》,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4页。
    ③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上·书经近指》,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四书近指》,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5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46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卷》,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4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46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46页。
    ⑥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ilI版社,2003年版,第1324页。
    ①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87页。
    ②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76页。
    ③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93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80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058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四书近指》,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04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04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33页。
    ⑥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04页。
    ①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14页。
    ②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下·游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28页。
    ③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15页。
    ④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上·四书近指》,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10页。
    ⑤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上·四书近指》,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11页。。
    ⑥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5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20页。
    ② (明)陈确著:《陈确集卷二·与刘伯绳书》,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2页。
    ③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050页。
    1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043页
    2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页
    3 刘师培著:《清儒得失论·清儒得失论—刘师培论学杂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8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iIj版社,2003年版,第1219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890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45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8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2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61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0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② 乔清举:《朱子心性论的结构及其张力》,《哲学研究》,2011年,第2期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2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1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0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050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28-329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2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四书近指》,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83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60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5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5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页。
    ④ 陈鋐:《明末鹿忠节公继善年谱》,台湾:台湾商务殷书馆,1978年,第10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61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1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2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2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3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60页。
    1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5页。
    2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① 鹿善继:《四书说约》,浙江:吴兴刘氏留馀草堂,1911年版,第8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9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3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8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8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46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8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1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62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2页。
    ⑥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62页。
    1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3页。
    2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9页。
    3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2页。
    ① 朱汉民:《谁误读了“格物致知”》,《光明日报》,2012-03-26。
    ②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第379页。
    ③ 吴光:《从王阳明和黄宗羲说到现代中国的民主建设》,《中华读书报》,2012年11月9日。
    1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6页。
    2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1页。
    3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6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6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4页。
    1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2页。
    2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6页。
    3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6页。
    4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6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8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3页。
    1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2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3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4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4页。
    5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4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7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6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46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8页。
    1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2页。
    2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0页。
    3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98页。
    4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8页。
    5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6页。
    6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98页。
    ① (宋)朱熹著:《四书集注·中庸章句》,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18页。
    ② (宋)朱熹著:《四书集注·中庸章句》,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8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2页。
    ④ 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5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5页。
    ⑥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6页。
    ⑦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9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64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04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6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6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4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口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6页。
    ③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6页。
    ④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2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7页。
    ⑥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7页。
    ⑦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6页。
    ⑧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6页。
    1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6页。
    2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3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3页。
    4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3页。
    5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63页。
    6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6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6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③ 注:孙奇逢在年谱第1210页中提到:格物之义,后贤见注释未妥,各出意见,有谓格如格去,非心之格,谓去其障蔽,而知体自明也;有谓格至也,至物犹言到物,谓知不可悬空,而致必到物上,方可实用其功也:有谓格正也,格其物之不正,以归于正也。愚以诸说,曾质之复所杨先生。先生曰:各有攸当,要在实用其力,并可据以入德耳。愚以为此亦未定之辞也。圣贤立言,常指到为物。如明德新民,道也,而命之曰物有本末。则知此物字,即前物字。格致知之功,即格此明德新民之物而已。此学问简易明白之功。入《大学》者,不必惑于纷纷之说也。晋庵之意,固定一说矣。愚谓“各有攸当”四字,八面玲珑,活泼之地。如格其不正以归于正,须先格其非心,亦必到物上实用其心,方能去物之不正以归于正。三说非截然三件也,正所谓一致而同归耳。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1 黎靖德.王星贤点校: 《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6页。
    2 黎靖德.王星贤点校: 《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8页
    3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06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5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6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3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4-545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0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3-554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1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2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0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0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0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0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2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2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7-528页。
    ⑤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53页。
    1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6页。
    2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53页。
    3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53页。
    4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5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0-531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6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3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4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9页。
    ①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0页。
    ②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58页。
    ③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9页。
    ④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6页。
    ⑤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上·四书近指》,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14页。
    ⑥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61页。
    ⑦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⑧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⑨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⑩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61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上·读易大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71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2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4页。
    ⑤ 张文彪著:《宋明理学鬼神生死思想探析》,载人大复印《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3期。
    ①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0页。
    ②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4页。
    ③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0页。
    ④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0-521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8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4页。
    ①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2页。
    ②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57页。
    ③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61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8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8页。
    ①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62页。
    ②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8页。
    ③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2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62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5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0-521页。
    ①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61页。
    ① 注:可以参见本文第一章的《孙奇逢学思历程》。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2页。
    ③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9页。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17页。
    ①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43页。
    ②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07页。
    ③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7页。
    ④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83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0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5页。
    ③ 注:认识论、功夫论中专门论述过学习、工夫的重要性。
    ④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81页。
    ①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9页。
    ②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③ 张显清主编: 《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5页。
    ①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55页。
    ② 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81页。
    ① 郑玉著:《师山文集》卷三,《送葛子熙之武昌学录序》,清刻本、
    ① 张张显清: 《孙奇逢集·下·日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52页。
    ② 注:孙奇逢在《日谱·读朱陈往来书》时说: “陈回甫与朱元晦往来辩论诸书,各申其是。人谓元晦意有不与,而不能夺,愚位天地之大矣.道德功名、文章节义,正好并存。”(见下·日谱.第864页)
    ③ 王格在《日谱·谨识》中也说道“先生著述十余种,久已不胫而走,风行海内”
    ④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19页。
    ① 王晋微:《敬恕唐集·耿逸庵先生敬恕堂集序》,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页
    ① 张显清:《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21页。
    ① 张显清:《孙奇逢集·中·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5页。
    ① 朱伯崑:《关于宋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秋季卷。
    ② 张显清:《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07页。
    ① 张显清:《孙奇逢集·上·理学宗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12页。
    ②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总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页。
    ③ 乔清举:《论归隐思想与<周易>中归隐思想的学派归属》,《周易研究》,2007年,第6期。
    ① 张显清:《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2页。
    ② 张显清:《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3-534页。
    ① 张显清:《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4页。
    ② 张显清:《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4页。
    ③ 张显清:《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8页。
    ① 张显清:《孙奇逢集·中·夏峰先生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4页。
    ① 郑保国:《百泉诗集·过夏峰谒孙征君祠(清,张坦)》,河南:辉县文学艺术界,1997年版,第449页。
    ② 郑保国:《百泉诗集·登啸台怀孙征君(清,王无咎)》,河南:辉县市文学艺术界,1997年版,第361页。
    ③ 郑保国:《百泉诗集·读荐征君老师疏赋寄(清,刘渊清)》,河南:辉县市文学艺术界,1997年版,第343页。
    ④ 郑保国:《百泉诗集·从征君老师登啸台(清,土余佑)》,河南:辉县市文学艺术界,1997年版,第343页。
    ⑤ 郑保国:《百泉诗集·夏峰村谒孙征君祠墓一首(徐世昌)》,河南:辉县市文学艺术界,1997年版,第452页。
    [1](清)孙奇逢:《答问》,清同治年间。
    [2](清)孙奇逢:《读易大旨》,清同治年间。
    [3](清)孙奇逢:《家礼酌》,清同治年间。
    [4](清)孙奇逢:《四书近指》,清同治年间。
    [5](清)孙奇逢:《四书近指》,中州学署。
    [6](清)孙奇逢:《孙夏峰先生全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7](清)孙奇逢:《孝友堂家规》,清同治年间。
    [8](清)孙奇逢:《游谱》,清同治年间。
    [9](清)孙奇逢:《中州人物考》,清同治年间。
    [10](清)孙奇逢编:《理学宗传》,杭州:浙江书局,清光绪6年。
    [11](清)孙奇逢编:《中州人物考》,清道光24年。
    [12](清)孙奇逢著:《畿辅人物考》,清同治年间。
    [13](清)孙奇逢著:《理学宗传》,同治年间。
    [14](清)孙奇逢著:《书经近指》,清康熙年间。
    [15](清)孙奇逢著:《夏峰先生集》,大梁书局,清道光25年。
    [16](清)孙奇逢著:《夏峰先生集》,定州王氏刊本,清光绪中。
    [17](清)孙奇逢著:《夏峰遗书》,清同治年间。
    [18](清)孙奇逢著:《乙丙纪事》,清光绪2年。
    [19](清)孙氏:《理学宗传》,康熙5年。
    [20](清)孙奇逢著、朱茂汉点校:《夏峰先生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1](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2](宋)陆九渊:《陆象山全集》,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版。
    [3](宋)陈亮:《陈亮集》,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4](宋)叶适:《叶适集》,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5](元)刘因:《静修先生文集》,四部丛刊本。
    [6](明)王守仁著、吕何均编:《王阳明全集》,上海:大东书局,1935年版。
    [7](明)王阳明著:《阳明全部》,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
    [8](明)李贽:《藏书》,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9](明)李贽:《藏书续》,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10](明)李贽:《四书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11](明)罗钦顺:《困知录》,明刊本。
    [12](明)周汝登:《圣学宗传》,明万历刊本。
    [13](明)王艮:《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1912年排印版。
    [14](明)顾宪成:《顾端文公遗书》,清刊本。
    [15](明)高攀龙:《高子遗书》,清刊本。
    [16](明)何心隐:《何心隐集》,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17](明)刘宗周:《刘子全书》,清道光年间刊本。
    [18](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19](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南昌县学清光绪14年刊本。
    [20](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21](清)汤斌:《孙徵君日谱录存》,清同治年鉴刊本。
    [22](清)刘继庄:《广阳杂记》,清末刊本。
    [23](清王夫之:《船山遗书》,清同治年间刊本。
    [24](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5](清)江藩:《四朝学案》,上海:世界书局印行。
    [26](清)江藩著:《宋学渊源记》,文选楼刊本,清光绪15年。
    [27](清)唐甄:《潜书》,古籍出版社,1955年版。
    [28](清)陆世仪:《桴亭先生文集》,清光绪25年刊本。
    [29](清)陆陇其:《三鱼堂文集》12卷,西京清麓从书本。
    [30](清)陆陇其:《三鱼堂外集》6卷,西京清簏丛书本。
    [31](清)颜元、李恭:《颜李丛书》,民国四存学会刊本。
    [32](清)戴震:《戴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3](清)王之春撰:《王夫之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34](清)李颙:《二曲集》,《四书反身录》,清陕西刊本。
    [35]赵尔巽等:《清史稿儒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
    [1]程志华著:《困境与转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崔大华:《儒学引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戴瑞坤著:《阳明学汉学研究论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版。
    [4]峰友兰:《中国哲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5]韩强:《竭尽心性——王阳明》,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李书增等:《中共明代哲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李振纲著:《证人之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李之鉴:《李之鉴自选集》,香港: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2004年版。
    [10]李之鉴:《孙奇逢哲学思想初探》,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3]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张君励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4]刘师培:《清朝儒得失论——刘师培论学杂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版。
    [15]吕妙芬著:《阳明学士人社群》,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
    [16]潘立勇著:《一体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7]钱明著:《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8]乔清举:《湛若水哲学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
    [19]吴应箕:《东林本末》,民国神州国光社版。
    [20]吴震著:《阳明后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1]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版。
    [22]姚名达编著:《刘宗周年谱》,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23]尹继佐、周山主编:《中国学术思潮兴衰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24]张清显主编:《孙奇逢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25]张学智:《明代哲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周兵著:《天人之际的理学新诠释》,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版。
    [27]王学群:《清代学术的门径》,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28]汪学群:《清初易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9]汪学群:《中国儒学史·清代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0]傅小凡:《宋明道学新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1]龚书铎主编:《清代理学史》,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2]付长珍:《宋儒境界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33]张京华:《五公山人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4](日)岛田虔次著,蒋国保译:《朱子学与阳明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35](日)土田健次郎著,朱刚译:《道学之形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1]陈先宝:《论孙奇逢思想的两个层次及其价值》,《新乡学院学报》,2008(03)。
    [2]瀚青:《论孙奇逢的教育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第l卷第4,1999(10)。
    [3]嵇文甫:《孙夏峰学派的后劲一马平原的学术》,《学原》第一卷,1948(10)。
    [4]李之鉴:《从孙奇逢到颜习斋》,《黄淮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1期,1997(3)。
    [5]李之鉴:《简论孙奇逢的<易>学思想》,《江南大学学报》第2卷第3期,2003(6)。
    [6]李之鉴:《论孙奇逢“世路风霜经处铸”的人生哲学》,《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4期,1995。
    [7]李之鉴:《评孙奇逢“<易>专责人事”的<易>学思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3期,2000。
    [8]李之鉴:《评孙奇逢“察人事之未然”的<易>学思想》,《中州学刊》第4期(总第112期),1999(7)。
    [9]李之鉴:《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中州学刊》第l期,1995。
    [10]李之鉴:《评孙奇逢“相反而相交以为用”的辩证原理》,《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8卷第1期,1994(1)。
    [l1]李之鉴:《评孙奇逢“以人合天”思想的理论意义》,《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6期,1997。
    [12]李之鉴:《孙奇逢“法天之学以为学”思想析理》,《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5期,1994。
    [13]李之鉴:《孙奇逢“随时随处体认天理”思想论评》,《中州学刊》第2期,2002(3)。
    [14]刘卫东:《姚枢、赵复、孙奇逢与百泉书院的复兴》,《史学月刊》,2002(08)。
    [15]卢子震、赵春霞:《孙奇逢的实学方法论》,《河北学刊》,2004(04)。
    [16]乔清举:《甘泉哲学体系及其后传研究哲学研究》,1994(02)。
    [17]乔清举:《朱心性论的结构及其内在张力》,《哲学研究》,2011(02)。
    [18]任德新:《孙奇逢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初探》,《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l(04)。
    [19]史革新:《孙奇逢理学思想综论》《郑州大学学报》,2007(04)。
    [20]孙聚友:《论孙奇逢的学术思想》,《齐鲁学刊》,2000(01)。
    [2l]王俊才:《试论孙奇逢的理学思想》,《河北学刊》,1995(05)。
    [22]周桂钿:《追天人之际》,《辽宁大学学报》,199(03)。
    [23]张显清:《孙奇逢的“以实补虚”论》,《中州学刊》,1986(06)。
    [24]周铁项:《家训文化的德治思想及现代审视》,《史学月刊》,2002(07)。
    [25]梁贵晨:《孙夏峰并述手稿简介》,《中州学刊》,1984(03)。
    [26]梁世和:《燕赵文化与北学》,《河北学刊》,2004(04)。
    [27]瀚青:《论孙奇逢的教育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01)。
    [28]武才娃:《清初儒道德思想发微》,《孔子研究》,2002(01)。
    [29]张锦枝:《论孙奇逢<理学宗传>的性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06)。
    [30]王永灿:《近十余年来孙奇逢哲学思想研究综述》,《社科纵横》,2009(01)。
    [1]王坚:《无声的北方》,华中师范大学,2006。
    [2]王永灿:《孙奇逢心性论思想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7。
    [3]张枫林:《孙奇逢<理学宗传>研究》,河南大学,2007。
    [4]赵春霞:《孙奇逢的实学思想》,河北大学,200l。
    [5](台)许志信:《孙夏峰思想研究》,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1993。
    [6](台)吴柏林:《孙奇怪理学研究》,东海大学中国文学所,1995。
    [7](台)陈幸筠:《孙奇逢经世致用思想研究》,元智大学,1999。
    [8](台)尹文廷:《孙夏峰<四书5近指>研究》,彰化师范大学,2001。
    [9](台)陈严坤:《明清之际北方儒学发展研究》,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2008。
    [10](台)刘紫云:《孙奇逢<读易大旨>研究》,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