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岛保护法》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完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82年12月10日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UNCLOS),并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Ⅷ部分岛屿制度的规定,一个能够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岛屿拥有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一个即使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也拥有领海和毗连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海岛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海岛对维护一个国家的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9年12月颁布的《海岛保护法》标志着我国对海岛的保护正式纳入了法治的轨道。但是由于我国海岛保护立法经验的不足以及海岛保护立法理论的欠缺,导致这部法律还存在着不足,有必要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论文从历史考察、现实调查、理论反思三个视角来探究现行立法存在的不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首先从历史考察的视角,探究我国海岛保护的历史进程,从中探索我国在海岛保护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对海岛保护的认识是与海洋联系在一起的,我国明朝以前,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科学技术的不发达,对海岛保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侧重于利用海洋来发展对外贸易,对于海岛保护主要从海防的角度来进行考虑;明朝到晚清,由于出现日本倭寇从海上的入侵,这段时间主要是通过保护海岛以加强海防,海岛的保护服务于海防;甲午战争的沉痛教训,使清政府深刻认识到在海洋战争中控海权的重要性,而海岛在控制海洋的制海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保护海岛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掌握制海权,这一时期,从为了海防来保护海岛转变到为了海权来保护海岛;民国时期到现在,对海岛保护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形成和发展,并逐步走向了海岛保护时代。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作为标志,世界进入了海岛保护的时代。为了更具体、深刻的认识我国海岛保护的历史,论文还详细探讨了我国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的保护历史。其次,从现实调查的视角分析我国目前海岛保护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目前海岛的地理概况,阐述了我国对南海诸岛和钓鱼岛采取的主权属于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2012年6月国务院设立了三沙市加强对南海诸岛的行政管辖。9月10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向世界宣布了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表明我国在国际上日益重视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海岛。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的白皮书,从历史、地理和法理的角度系统的阐述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我国的依据,表明了我国政府保护海岛,捍卫海岛主权的信心和能力。
     最后从理论反思的视角来拷问海岛保护立法的相关理论。法的本位、自然体权利、自然价值等理论是海岛保护立法不得不面对的基本理论问题。权利、义务何者为法的本位,论文认为应放到某一部具体的法律中来理解。在一部法律中规定大多数人享有权利,少数人履行义务,这部法律就是以权利为本位,反之,就是以义务为本位。一般来讲,以保护私人利益为主的立法是权利本位;以保护公共利益为主的立法是义务本位。海岛保护法保护的是公共利益,在海岛保护立法的权利、义务的设置上应坚持义务本位论。海岛本身的价值具有多元性。在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自然价值理论是人类思辨的一个理论成果,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地球生态系统自身的演化过程无所谓稳定与平衡,我们讲的稳定与平衡是人的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稳定与平衡是相对的,是针对人类的需要来讲的。海岛生态自身的变化也是一个客观进化的过程,无所谓好坏,离开人类利益的需要来谈自然物的内在价值、生态价值不具有任何的实践意义。环境问题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自然有没有内在价值的问题,也不是自然是否享有权利的问题,而是人类对自然具有多种价值的选择问题,是某个人或某些人选择自然的经济价值与自然对整个人类具有的生态价值两者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的问题。按照罗尔斯顿的观点,在人类产生以前,自然就有内在价值,就享有权利,但是,即使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自然享有权利,环境问题还是发生了,可见,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自然享有权利并不能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自然体权利理论的提出,是面对环境危机提出的,试图通过在法律上为自然体设置权利的办法来解决环境问题。通过为自然体赋予权利的方式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模糊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界限。环境法的伦理选择只能是人类的伦理,是真正的以整个人类的生态利益为价值的伦理,而不是以个人权利的张扬或局部利益的维护为价值的伦理。
     法是某些人为人类社会设置的游戏规则,自然体本身并不具有道德感和正义感,并不理解法这一人类设置的游戏规则。人类无法代表自然体的全部,人类只具有人的感官,不具有自然体的感官,只能用人的眼睛来认识世界,而不能用猫头鹰的眼睛来认识世界。自然体永远是人类利用和保护的对象,自然体不懂人类的游戏规则,人类也没有完全掌握自然界的游戏规则,自然体无法作为法律的主体与人平起平坐。自然体权利理论实质上维护的还是人的生存权利,不是单个人或某些人的生存权利,它维护的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中继续生存下去的权利,这是自然体权利设置与以往其它权利不一样的地方。其它权利维护的是某一个人或某些人的财产权或人身权,而不是人类整体作为物种的生存权。
     通过历史考察、现实调查、理论反思,发现我国现行《海岛保护法》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立法目的多元化,弱化了海岛的生态保护。主要表现为海岛立法目的的伦理缺陷,没有以保护人类生态利益的伦理作为指导;名为保护海岛实质是管理某些人在利用、开发海岛的行为所产生的利益冲突,是在立法上协调私人利益与海岛具有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是一部海岛管理法。有机复合体不能作为立法上的保护对象。周边海域的范围不明确,《海岛保护法》与《海域管理法》在调整的空间范围上存在的交叉,并且交叉的范围是不确定的,将一个范围不明的区域作为法律保护的对象,违背了立法保护对象要具体、明确的要求。第二,海岛保护法的原则存在着缺陷。科学规划原则存在着缺陷,主要表现为科学规划不等于不会产生生态破坏的规划;科学规划本身是一部分人认识活动的结果,这部分人的认识本身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在现阶段完全掌握规划对象的生态功能以及规划对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生态功能,对于被规划对象的生态发展规律,在现阶段,也没有完全掌握,这种基于对规划对象的不完全理解所做的规划,其正确性是值得怀疑的。更何况现有规划的伦理观是以某些人的利益为中心的,无法做到以整个人类的生态利益为中心,以这样的伦理观为指导的科学规划不可能不产生生态损害。保护优先原则存在着缺陷,保护的含义是避免外来的侵害,并不具有养护、维持海岛持续存在的含义,因此保护优先原则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三,海岛保护法重行政保护轻司法救济。我国《海岛保护法》将保护海岛的职责绝大部分赋予了行政机关,行政机关自身具有自己的利益,当海岛保护行政执法在保护海岛的公共利益方面出现不作为或滥作为时,对其监督仅仅停留在行政监督领域,缺少必要的司法监督,这种立法设置违背了行政执法权应受司法权监督的法治理念。第四,现行《海岛保护法》不能满足海岛保护实践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在立法上得到根本解决;海岛保护法律机制不完善;海岛保护法律体制不健全;对于被自然侵蚀海岛的保护没有在立法上做出明确规定。针对海岛保护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措施:以人类生态利益中心论为指导将海岛保护法立法目的修改为保护海岛及其生态系统;完善海岛保护的原则,增加生态风险预防原则;将保护优先原则改为保持优先原则;建立海岛保护司法救济机制;在立法上重构我国的海岛保护体制。
Held in December10,1982Third UN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 throughthe "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 which go into effectat formal on November16,1994. According to the "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on the law of the sea " PART VIII REGIME OF ISLANDS, an island which can sustainhuman habitation or economic life of his own shall have the territorial sea,contiguous zone,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Rockswhich cannot sustain human habitation or economic life of their own shall haveno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or continental shel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on the law of the sea " established the legal status of island in internationalsociety, and the island has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maintaining a national marine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island protection law which promulgated in December2009in our countrymarks the island protection into the legal orbit. But the lack of our islandprotection legislation experience and the deficiency of the island protectionlegislation theory led to the deficiencies of " the island protection law ",so, there is a need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The paper is to explore thedeficiencies of current legislation from history, the reality investigation,theoretical reflection, analyzing of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proposing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First, from historical perspective, we discuss ourisland protection historical process in China, exploring the experience we canlearn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island protection. Understanding of the islandprotection is linked with the sea. Before the Ming Dynasty, because the scienceand technology is not developed, we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island protection,focusing on the use of the sea to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protectingisland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ast defense. From the Ming Dynasty tothe late Qing Dynasty, because of the Japanese invasion from the sea, this periodof time is mainly the coast defense, island protection is the services of thecoastal defense. From the painful lessons of Jia Wu war, the Qing government recognizes that due to the lack of ocean-going combat capability of the coastalcountry, the coast defense itself is not strong. From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to the present, sea power thought has been further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and gradually move toward the island era. For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the history of island protection,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historyof protecting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and the Diaoyu Islands. Secondly, fromthe perspective of reality investigation, I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the protection of islands at present in China. I analyzed current Islandgeography situation, elaborated the " sovereignty belongs to me, putting asidedisputes, common development " princip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and theDiaoyu Islands. In June2012, the State Council set up sand city which strengthens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administrative jurisdiction, opened up todeclaring the new path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from the administration. InSeptember10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nounced the "Statement of the government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Diaoyu Islands territorial seabaselines,"and announce to the world that China's Diaoyu Islands territorialsea baseline, indicating our country in the wor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use legalmeans to protect the sea island. On September25th, the Information Office ofthe State Council published the white paper of " Diaoyu Islands are China 'sinherent territory ",in which from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and legal point ofview, elaborated the Diaoyu Islands belong to China's basis, showed the abilityand confidence of our government to protecting the island, defending the island's right.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reflection to torture therelated theory of island protection legislation.Right and obligation, whichis the Law Center, should be put into a specific law to understand. The lawwhich most people enjoy the right and a few people fulfill the obligation iswith right as centre, instead is with duty as center. Generally speaking,thelaw which is mainly protecting private interests is with right as centre,thepublic interests is with duty as center. Island protection law is to protect the public interest in the island, so the legisl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islandshould adhere to the center of obligation.. The island itself has the valueof diversity.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the natural valuetheory is a theory achievement of human thinking, has its historicalinevitability.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s ecological system is withoutstability and balance, the stability and balance is directed to human needs,the ecological change itself is also an objective evolutionary process, nomatter good or bad.. It does not have any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hen we talkabout the natural intrinsic value and ecological value without considering thehuman interest need. In a sense,the essenc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notthe problem whether the nature has intrinsic value, nor whether the nature hasright., but the problem that human has a variety of value choice about the nature.It is the problem of the conflict and coordination that someone or some peoplechoose the economic value of nature and the nature has ecological value ofhumanity as a whole. According to the Holmes Rolston, before the existence ofhuman being, nature has the intrinsic value. According to Holmes Rolston,before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 nature has the intrinsic value, enjoy therights, but, even if the nature has intrinsic value, enjoy the rights, theproblem of environment happened. It is obvious that the nature has intrinsicvalue, enjoy the rights, cannot avoi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face ofenvironmental crisis, the theory of the nature having rights is presented,trying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rough setting the right on the naturalbod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wayof setting a right on natural body, fuzzy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boundaries. Law is the rules of the game which the human society sets, thenatural body itself does not have moral sense and sense of justice, notunderstanding the human setting the rules of the game. Human beings can notreplace the natural body, only with human senses, there is no natural bodysensory. Humans can only use human eye to know the world, and not with the eyesof owls to know the world. Natural body is always the object of human using and protecting. Natural body does not know the rules of the game setting up,and humans also did not fully grasp the rules of the nature having. Naturalbody can not be used as a subject of law and people on an equal footing. Thetheory of the natural right is essentially to safeguard the people 's rightof existence, not a single person or some people 's right of existence. It isto safeguard the humans as a species to survive the rights in nature, whichis the different places between a natural right and other rights. Other rightssafeguard the survival rights of a person or some persons rather than the humanoverall.
     Through the study of history, reality investigation, theoreticalreflec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 island protection law " has thefollowing problems: First,a plurality of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leads toweakening of i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Main performance is a ethicaldefects of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It is nominally protecting Island but inessence human interest need. He is not to protect the island, but coordinate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behavior of island using. It is an island managementlaw. The organic complex body cannot be used as the protection object inlegislation. The scope of the sea area is not clear." The island protectionlaw " and "the sea management law " exists on the cross in adjusting the space,and the cross range is uncertain, a range of uncertain area as the object oflegal protection is contrary to the scientific requirements in legislation.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resources conflict with th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Second theprinciple of the island protection law defects. The main show is that scientificplanning is not equal to the planning of no ecological destruction. Scientificplanning itself is a part of cognitive activities result, this part of humanknowledge is limited. It is not possible at this stage to fully grasp theec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planning object, and planning object mutualconnection, interaction generating. The law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planning object, in the present stage, also did not fully grasp, the planning of not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program object is questionable in science.Moreover, the existing ethics of planning is based on some people's interestsas the center, unable to on the interest of the whole of mankind as the center,the ethical concept to guide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will produce ecologicaldamage. The principle of protection priority defects. Protection means avoidingalien invasion, does not indicate maintaining persistent existence of theisland. Therefore the principle of protection priority can not embody the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rd the island protection law take theadministrative protection in light of judicial relief. Most of the islandsprotection duties in the island protection law are given to the administrativeorgan.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 has its own interests. When the administrativelaw enforcement in the public interest to protecting the island appears inactionor abuse of power, the supervision only stay in the field of administrativesupervision, lack of judicial supervision, this kind of legislation goesagainst 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shallbe subject to judicial supervision. Fourth, the current "island protection law"can not 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islands protection.It is as follow:historical problems have not been fundamentally resolved in legislation; Islandprotection law system is not perfect; Island protection law system is notperfect; Protection on natural erosion island is not made clear in legislation.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the island protection law,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the island protection lawmodified to protect island and its ecological system; Perfecting the protectionprinciple, increase ecological risk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protection priority is modified for the principle of maintenance; Theadministrative public welfare litigat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islandprotection law. Reconstructure island protection system in legislation.
引文
①孔繁著:《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荀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页。
    ①易泽阳:《明朝中期的海防思想研究》,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第55页。
    ②管敏义:《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0页。
    ③顾宝田注译:《尚书译注》,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34页。
    ④董楚平:《吴越文化新探》,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75页。
    ⑤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456页。
    ①易泽阳:《明朝中期的海防思想研究》,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第62-63页。
    ①(清)张廷玉:《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明史一至六册》,湖南,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1327页。
    ②(明)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509页。
    ③郑鹤声、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下)》,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223页。
    ④施鹤群:《郑和航海之谜》,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7页。
    ⑤王建新著:《德川家康传》,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版,第188页。
    ①孟宪信:《军事五千年》,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3页。
    ②袁伟:《中国战争发展史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34页。
    ③王宏斌著:《晚清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38页。
    ①张玉坤、张慧、袁静伟等:《戍海固边海上安全环境与海洋权益维护》,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5页。
    ②袁伟:《中国战争发展史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95页。
    ①鞠海龙著:《中国海上地缘安全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4页。
    ②史春林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海权问题研究》,辽宁,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③梁芳:《海战史与未来海战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年版,第181页。
    ①史滇生主编:《中国海军史概要》,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年版,第520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80页。
    ①徐祥民:《我国海洋权益维护政策探讨》,《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第161页。
    ②王诗成著:《龙,将从海上腾飞21世纪海洋战略构想》,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4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邓小平军事文集第三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7页。
    ①(明)戴熺、欧阳灿、蔡光前等纂修:《万历琼州府志上册》,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②(东汉)杨孚:《异物志》。转引自吕一然:《南海诸岛(地理·历史·主权)》,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7页。
    ③同上注,第106页。
    ④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省志海洋与海岛志》,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7页。
    ⑤韩振华著:《南海诸岛史地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54页。
    ⑥张良福著:《中国与邻国海洋划界争端问题》,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年版,第68页。
    ⑦张良福著:《中国与邻国海洋划界争端问题》,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①李庆主编,黄彩虹著:《迎接海洋世纪——南海史话》,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9页。
    ②韩振华:《南海诸岛史地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80页。
    ③同上注,第58页。
    ④韩振华:《中国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无可争辩》,《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462页。
    ①司徒尚纪:《岭南海洋国土》,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2页。
    ②韩振华:《南海诸岛史地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08页。
    ③同上注,第108页。
    ①韩振华:《南海诸岛史地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15页。
    ④吴士存:《南海问题文献汇编.》,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页。
    ①陈廷湘:《中国现代史》,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9-390页。
    ②司徒尚纪:《岭南海洋国土》,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6页。
    ③吴士存:《南海问题文献汇编》,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367页。
    ④司徒尚纪:《岭南海洋国土》,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9页。
    ①吴士存:《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118-119页。
    ②同上注,第119页。
    ③陈鸿瑜:《南海诸岛主权与国际冲突》,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版,第83—85页。
    ①吴士存著:《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81页。
    ②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省志海洋与海岛志》,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页。
    ①韩振华:《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687页。
    ②李金明著:《南海波涛:东南亚国家与南海问题》,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年版,第228页。
    ①吴天颖:《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兼质日本奥原敏雄诸教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2-23页。
    ②王传友:《海防安全论》,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年版,第189页。
    ③吴天颖:《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兼质日本奥原敏雄诸教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5页。
    ①吴天颖:《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兼质日本奥原敏雄诸教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6页。
    ②同上注,第27页。
    ③王传友:《海防安全论》,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年版,第189页。
    ④鞠德源著:《日本国窃土源流钓鱼列屿主权辨(上册)》,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29页。
    ⑤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钓鱼岛权益问题纪实》,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第173-174页。
    ①左舜生:《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988中国近代史四讲》,台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版,第73页。
    ②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钓鱼岛权益问题纪实》,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第84-85页。
    ③陈隆志,许庆雄编:《当代国际法文献选集》,台北,前卫出版社1998年版,第634页。
    ④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45—197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页。
    ①刘江永著:《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48页。
    ②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钓鱼岛权益问题纪实》,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第79页。
    ③康瑞华、马继东、徐琦著:《冷战后世界热点问题研究》,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2页。
    ①康瑞华、马继东、徐琦著:《冷战后世界热点问题研究》,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3页。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科研部:《代号:410-1“世界战略格局研究”参阅资料之七我国与邻国边界和海洋权益争议问题资料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67页。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科研部:《代号:410-1“世界战略格局研究”参阅资料之七我国与邻国边界和海洋权益争议问题资料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69页。
    ②同上注,第270页。
    ③刘江永著:《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84页。
    ①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钓鱼岛权益问题纪实》,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第135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邓小平军事文集第三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8页。
    ③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钓鱼岛权益问题纪实》,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第154页。
    ①果继山编著:《走向祖国统一的足迹:关于“一国两制”要闻纪事续编二》,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第1013页。
    ②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钓鱼岛权益问题纪实》,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第184页。
    ①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钓鱼岛权益问题纪实》,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第192-193页。
    ①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钓鱼岛权益问题纪实》,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第229页。
    ①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钓鱼岛权益问题纪实》,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第229页。
    ①中国海岛网:《全国海岛保护规划》,http://www.chinaislands.gov.cn/contents/30109/3051.html,2012年7月8日最后访问。
    ②杨文鹤:《中国海岛》,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①中国海岛网:《全国海岛保护规划》http://www.chinaislands.gov.cn/contents/30109/3051.html,2012年7月8日最后访问。
    ②同上注。
    ③中国海岛网:《全国海岛保护规划》,http://www.chinaislands.gov.cn/contents/30109/3051.html,2012年7月
    ①《人民日报》1978年10月26日,第15版。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20页。
    ②同上注,第49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邓小平军事文集第三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3页。
    ④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2页。
    ①刘海藩、杨春贵:《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第4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735页。
    ②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7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7页。
    ②王小波:《谁来保卫中国海岛》,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第134页。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0页。
    ②海南省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海南省地方性法规汇编1988.8-1990.12》,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9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tzl/201206/20120600325091,2012年7月20日最后访问。
    ①中央政府门户网:《中国政府就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发表声明》,http://www.gov.cn/jrzg/2012-09/10/content_2221140.htm,2012年9月23日最后访问。
    ②腾讯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示意图》,http://news.qq.com/zt2012/dyd/index.htm,2012年9月23日最后访问。
    ③国家测绘地里信息局网站:《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地图出版发行》,http://www.sbsm.gov.cn/article/chyw/201209/20120900110556.shtml,2012年9月26日最后访问。
    ④同上注。
    ①国家海洋局网站:《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受权公布我国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http://www.soa.gov.cn/xw/hyyw_90/201211/t20121109_1216.html,2012年9月25日最后访问。
    ①国家海洋局网站:《钓鱼岛等岛屿及其周边海域部分地理实体位置示意图》,http://www.soa.gov.cn/xw/hyyw_90/201211/t20121109_1216.html,2012年9月25日最后访问。
    ①中央政府门户网站:《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http://www.gov.cn/zwgk/2012-09/25/content_2232785.htm。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著:《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①国防部:http://news.mod.gov.cn/headlines/2013-11/23/content_4476123.htm,2013年11月24日访问
    ①杨文鹤:《中国海岛》,海洋出版社2000年版,第265页。
    ①吴世存:《南海问题与我国的安全形势》,《名家讲座·西安政治学院学术报告精选2》,西安,西安政治学院科研部出版社2004年版,第163页。
    ②吴士存:《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35页。
    ③马湘泳:《南海诸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马湘泳地理论文选》,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996年版,第245页。
    ④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西沙群岛考察组著:《我国西沙群岛的土壤和鸟粪磷矿》,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1页。
    ①赵焕庭:《南沙群岛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②黄彩虹著:《遥远的国土》,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①凤凰网:《菲律宾正式将南海部分水域命名为“西菲律宾海”》,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nanhai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09/12/17562515_0.shtml。
    ①张文显:《“权利本位”之语义和意义分析一一兼论社会主义法是新型的权利本位法,《中国法学》,1990年第4期,第30页。
    ②张恒山:《论法以义务为重心——兼评“权利本位说”》,《中国法学》,1990年第5期,第30页。
    ③封曰贤:《“权利本位说”质疑——兼评“社会主义法是新型的权利本位法”》,《中国法学》,1990年第6期,第36页。
    ④康敬奎:《社会优位下的权利本位》,《求是学刊》,2005年第5期,第83页。
    ⑤张光博、村然:《关于权利本位问题的对话——权利本位的基本论点剖析》,《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1期,第
    50页。
    ⑥(法)霍尔巴赫著:《自然政治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33页。
    ①(法)霍尔巴赫著:《自然政治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33页。
    ①张文显:《“权利本位”之语义和意义分析一一兼论社会主义法是新型的权利本位法》,《中国法学》,1990年第4期,第24-25页。
    ②张恒山:《论法以义务为重心——兼评“权利本位说”》,《中国法学》,1990年第5期,第30页。
    ①封曰贤:《“权利本位说”质疑——兼评“社会主义法是新型的权利本位法”》,《中国法学》,1990年第6期,第35-36页。
    ②康敬奎:《社会优位下的权利本位》,《求是学刊》,2005年第5期,第86页。
    ①王彬辉著:《论环境法的逻辑嬗变从“权利本位”到“义务本位”》,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页。
    ②徐祥民:《从全球视野看环境法的本位》,吕忠梅,徐祥民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第3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4页。
    ③同上注,第18页。
    ④徐祥民:《极限与分配——再论环境法的本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4期,第24页。
    ①徐祥民:《荀子的“分”与环境法的本位》,《当代法学》,2002年第12期,第151页。
    ②徐祥民:《告别传统,厚筑环境义务之堤》,《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7页。
    ③同上注。
    ④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⑤同上注,第51页。
    ①周珂:《生态环境法论》,北京,法律出版杜2001年版,第36页。
    ②江山:《法律革命:从传统到超现代——兼论环境资源法的法理问题》,《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l期,第36页。
    ③陈泉生:《可持续发展法律观念刍议》,《东南学术》,2000年第5期,第92页。
    ④同上注,第93页。
    ①陈泉生:《可持续发展法律观念刍议》,《东南学术》,2000年第5期,第94页。
    ②同上注,第95页。
    ③李宗录:《以价值论构建环境法学基本框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8期,第46-47页。
    ④郑少华:《可持续发展与第三次法律革命》,《法学》,1997年第11期,第18页。
    ①郑少华:《可持续发展与第三次法律革命》,《法学》,1997年第11期,第18页。
    ②李艳芳:《论环境法的本质特征》,《法学家》,1999年第5期,第69页。
    ③张文显:《“权利本位”之语义和意义分析一一兼论社会主义法是新型的权利本位法》,《中国法学》,1990年第4期,第24页。
    ①王勇飞:《法学基础理论参考资料修订版(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②同上注。
    ③同上注,第33页。
    ④同上注。
    ⑤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5页。
    ①梁启超著,范忠信选编:《梁启超法学文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5页。
    ②郑玉波著:《法学绪论》,台湾,三民书局1981年版,第189页。
    ①张光博:《权利义务要论》,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7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在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1978年版,第1012页。
    ①(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
    ②同上注,第6页。
    ③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2页。
    ①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36页。
    ②(英)梅因,H.S著:《古代法》,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02页。
    ③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37-138页。
    ④同上注,第139页。
    ①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0页。
    ②(英)霍布斯(Hobbes)著:《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7页。
    ③(荷)格劳秀斯编著:《战争与和平法》,(美)A.C.坎贝尔英译、何勤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④(英)霍布斯(Hobbes)著:《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7页。
    ⑤(德)康德著:《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39页。
    ①(德)康德著:《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42页。
    ②(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董世忠译,杨昌裕、楼邦彦校,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6页。
    ③夏勇主编:《法理讲义关于法律的道理与学问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9页。
    ④李贵连:《“话说‘权利”’》,《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1辑》,1998年第1期,第118页。
    ⑤梅仲协著:《民法要义》,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2页。
    ⑥王卫国主编:《21世纪中国民法之展望》,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0页。
    ①王卫国主编:《21世纪中国民法之展望》,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3页。
    ②俞天荣:《自然法·自然权利·自然的权利》,浙江,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版,第112页。
    ③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6页。
    ④(美)协登海默(Badenhaimer,E.):《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①(美)协登海默(Badenhaimer,E.):《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页。
    ②同上注,第16页。
    ③(法)霍尔巴赫著:《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眭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5页。
    ④法律教材编辑部西方法律思想史编写组编:《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43页。
    ⑤(法)霍尔巴赫著:《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眭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5页。
    ⑥同上注,第25-26页。
    ①(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王焕生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9-220页。
    ②(美)穆瑞·罗斯巴德著:《自由的伦理》,吕炳斌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1页。
    ③(法)霍尔巴赫著:《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眭茂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31页。
    ④苗力田等编译:《古希腊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24页。
    ⑤杜仕菊著:《欧洲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以欧洲社会现代化进程为视角》,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
    ⑥(美)科斯塔斯·杜兹纳:《人权的终结》,郭春发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4页。
    ①周辅成编:《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第222—223页。
    ②同上注,第143页。
    ③Thomas Paine,The Rights of Man,Part I,in Thomas Paine,Political Writings,ed.Bruce Kuklick,(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9),P.78.转引自陈思贤著:《西洋政治思想史:近代英国篇》,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162-163页。
    ④(法)霍尔巴赫著:《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眭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31页。
    ①(法)霍尔巴赫著:《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眭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30-31。
    ②涂纪亮著:《美国哲学史(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6页。
    ③(美)穆瑞·罗斯巴德著:《自由的伦理》,吕炳斌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7页。
    ①(日)岩佐茂著:《环境的思想和伦理》,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189页。
    ②蔡守秋著:《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与补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03页。
    ③刘湘溶:《生态伦理学》,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8页。
    ④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88页。
    ①D.F.费弗尔:《野生动物的权利:日益扩展的道德范围》,《环境法》,1979年第9期,第68页。
    ②刘湘溶:《生态伦理学》,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9页。
    ③泰勒:《人比动物和植物优越吗?》,原载美国《环境伦理学》(1984年夏季号)。转引自俞田荣主编:《环境伦理学》,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93页。
    ④纳什:《大自然的权利》,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页。
    ⑤同上注,第103页。
    ①The Republic,Bk.IV.433.转引自(美)E.博登海默(Edgar Bodenheimer)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
    ②同上注,第7页。
    ①(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导读本》,乔坤、张静编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4页。
    ①徐祥民、巩固:《自然体权利:权利的发展抑或终结?》,《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4期,第87页。
    ①(古罗马)西塞罗著:《论义务》,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
    ②格劳秀斯编著:《战争与和平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③蔡守秋著:《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与补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526页。
    ①信莲:《5岁女孩与牛圈养只会发哞哞声》,《半岛都市报》,2012年7月30日,第A30版。
    ②徐昌文著:《质疑自然界的权利》,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页。
    ③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a philosophy on the history of rights》,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在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45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7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02、729页。
    ④余谋昌著:《自然价值论》,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⑤(奥)维塞尔(Wieser,F.Von)著:《自然价值译者前言》,陈国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页。
    ⑥同上注,第51页。
    ①余谋昌著:《自然价值论》,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
    ②同上注,第20页。
    ③岩佐茂:《环境的思想》,韩立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103页。
    ④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
    ⑤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9页。
    ①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
    ②李秀林、王于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③蔡守秋著:《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与补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54页。
    ①(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著:《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②同上注,第4页。
    ①李建珊、胡军:《价值的泛化与自然价值的提升———对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的辨析》,《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第6期,第13页。
    ②俞田荣:《环境伦理学》,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7-159。
    ①(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著:《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②同上注,第6页。
    ①(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著:《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②同上注,第13-14页。
    ①(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著:《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②同上注,第19页。
    ①(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著:《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①(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著:《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
    ②同上注,第25-26页。
    ①(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著:《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②同上注,第32页。
    ①(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3页。
    ②同上注,第255页。
    ①John O’Neill,The Varieties of Intrinsic Value,The Monist,V01.75,P119~137,1992。转引自徐嵩龄:《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6-137页。
    ②Don E.Marietta,For People And The Planet,Temple University Press,Philadelphia,1994.P119~120。转引自朱坦著:《环境伦理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0页。
    ③朱坦著:《环境伦理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页。
    ④Raluh Barton Perry.General theory of value.Cambridge,Hanara UniVersity Press,1926,P125。
    ①(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103页。
    ②J.Bairl Callicott In defense of the land ethic,SUNY Press,1989,P133-134。
    ①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第49页。
    ②傅华著:《生态伦理学探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页。
    ①娄成武、王潜:《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光明日报》,2006年1月22日,第7版。
    ①(英)哈特著:《法律的概念第2版》,许家馨、李冠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②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8-539页。
    ③广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商君书·更法》译注荀况《天论》译注韩非《五蠹》译注》,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6页。
    ④(西汉)司马迁著:《史记全本》,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第108页。
    ⑤(东汉)班固:《中华传世精品珍藏文库汉书》,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44页。
    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中、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431页。
    ①徐向华主编:《立法学教程》,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
    ②BLACK’S LAW DICTIONARY,Seventh Edition,Bryan A.Garner Editor in Chief,published by West Group ST.Paul,MINN,1999,P126。
    ③(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词典》,李双元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89页。
    ④(美)摩狄曼·J·阿德勒:《六大观念》,陈珠泉、杨建国译,北京,团结出版社1989年版,第206页。
    ⑤(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1页。
    ⑥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51页。
    ①徐祥民,李冰强等著:《渤海管理法的体制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②(法)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24页。
    ③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78页。
    ①黑格尔:《逻辑学(下卷)》,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423页。
    ②汪劲著:《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③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7页。
    ①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国家海洋管理法规选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年版,第153页。
    ①郭院等编著:《海岛法律制度比较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8页。
    ②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国家海洋管理法规选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年版,第578页。
    ③同上注,第461页。
    ①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国家海洋管理法规选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年版,第268页。
    ②同上注,第233页。
    ③郭院等编著:《海岛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页。
    ①郭院等编著:《海岛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4页。
    ②同上注,第180页。
    ①《海洋通报(附录)》1972年第5期,第318页。
    ②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编:《国外海洋管理法规选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年版,第578页。
    ③同上注,第641页。
    ①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编:《国外海洋管理法规选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年版,第724页。
    ②同上注,第460页。
    ①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编:《国外海洋管理法规选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年版,第254页。
    ②郭院等编著:《海岛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5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1条。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2条。
    ①刘容子,齐连明等著:《我国无居民海岛价值体系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
    ①(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193页。
    ②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71页。
    ①(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或论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法则(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69页。
    ②同上注,第71页。
    ①(苏)米·费·奥甫相尼科夫:《黑格尔哲学.生活·读书·新知》,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72页。
    ①吴国盛:《什么是科学(一)》,《现在国企研究》,2011年第9期,第94页。
    ②娄成武:《论科学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7月第3期,第2页。
    ③(日)村上阳一郎:《什么是科学(上)——从科学哲学的立场看》,金淞译,《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5期,第57页。
    ①孙汉文主编:《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②(德)波塞尔著:《上海三联学术文库科学:什么是科学》,李文潮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3页。
    ③同上注,第11页。
    ④(英)A.f.查尔默斯著:《科学究竟是什么?(第三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3页。
    ⑤同上注,第14页。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轮功”现象综合研究课题组哲学分组编:《唯物论无神论教育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2页。
    ⑦孙汉文主编:《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⑧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07页。
    ⑨(英)J.D.贝尔纳著:《历史上的科学》伍况甫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7页。
    ①(英)A.f.查尔默斯著:《科学究竟是什么?(第三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1页。
    ②(日)村上阳一郎:《什么是科学(下)——从科学哲学的立场看》,金淞译,《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6期,第52页。
    ③彭汶:《究竟什么是科学事实——兼论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的关系》,《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第
    35页。
    ①彭汶:《究竟什么是科学事实——兼论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的关系》,《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第
    35页。
    ①中国海岛网:《全国海岛保护规划》,http://www.chinaislands.gov.cn/contents/30109/3051.html,2012年10月2日最后访问。
    ②(美)巴里·康芒纳著:《封闲圈——自然·人和技术》,侯文蕙译,甘肃,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①(美)巴里·康芒纳著:《封闲圈——自然·人和技术》,侯文蕙译,甘肃,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33页。
    ②同上注,第35页。
    ③同上注,第37页。
    ①陈炳昭、林连通等:《近义词反义词详解辞典》,湖南,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3页。
    ②倪文杰等主编:《现代汉语辞海注音、释义、词性、构词、连语》,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第37页。
    ③同上注,第38页。
    ④中文大辞典编纂起委员会编纂:《中文大辞典(3)》,北京,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发行1982年版,第1024页。
    ⑤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555页。
    ⑥倪文杰等主编:《现代汉语辞海注音、释义、词性、构词、连语》,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2页。
    ⑦同上注,第1013页。
    ⑧同上注,第37页。
    ①(英)帕特莎·波尼、埃伦·波义尔:《国际法与环境(第二版)》,那力、王彦志、王小钢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28页。
    ②IUCN, http://www.iucn.org/,2012年10月6日最后访问。
    ①Patrick Hanks:《新牛津英语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0页。
    ②同上注。
    ②同上注,第391页。
    ③同上注。
    ④(德)康德著:《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77页。
    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3期,第79页。
    ②同上注,第79页。
    ③(法)笛卡尔著,徐江主编:《笛卡尔文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①立新著:《环境价值论》,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6-37页。
    ②JohnPassmore,Man’s Responsibility for Nature,Ecological Problems and Western Traditions,1974,P73。
    ①《全国海岛保护规划》:http://www.chinaislands.gov.cn/contents/30109/3051_2.html,2012年10月9日最后访问。
    ②徐祥民:《从全球视野看环境法的本位》,《环境资源法论丛(第三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①(法)让·雅克·卢梭著:《社会契约论》,杨国政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5页。
    ②(法)霍尔巴赫著:《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眭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44-45页。
    ③(法)让·雅克·卢梭著:《社会契约论》,杨国政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4-55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5条。
    ②(法)让·雅克·卢梭著:《社会契约论》,杨国政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
    ①(法)卢梭(Jean Rousseau)著:《卢梭民主哲学》,陈惟和等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51-53页。
    ②(法)霍尔巴赫著:《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眭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46页。
    ③(法)卢梭(Jean Rousseau)著:《卢梭民主哲学》,陈惟和等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58-59页。
    ④同上注。
    ①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行政论坛》2000年第4期,第22页。
    ①邓海峰:《环境问题生成的法律基础检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2006.8.10—12·北京)论文集(四)》,第1057页。
    ①(美)罗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刘俊生译,《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10期,第39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9条。
    ③同上注。
    ④中国海岛网:《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http://www.chinaislands.gov.cn/contents/20200/712.html,,2012年
    10月22日最后访问。
    ①中央政府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http://www.gov.cn/zwgk/2009-08/21/content_1398541.htm,2012年10月22日最后访问。
    ②同上注。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6条。
    ③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辽宁,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①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4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43条。
    ③(德)哈贝马斯、哈勒:《作为未来的过去——与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对话》,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
    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
    ③同上注。
    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
    ①(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10--111页。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4页。
    ③(法)让·雅克·卢梭著:《社会契约论》,杨国政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④(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4页。
    ⑤杨建顺:《公共利益辨析与行政法政策学》,《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第159页。
    ①周楠:《罗马法原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86-887页。
    ②(法)让·雅克·卢梭著:《社会契约论》,杨国政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③(英)威廉·韦德著:《行政法》,楚建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365页。
    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3条。
    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3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
    ③刘俊祥主编:《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④罗豪才主编:《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1页。
    ⑤王连昌主编:《行政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9页。
    ①刘俊祥主编:《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②杨翔著:《行政法学——关于行政法基本理论的分析》,湖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4页。
    ③谢晖主编:《社会科学与您同行权利之学(法学分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④朱新力著:《行政法基本原理》,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⑤罗文燕著:《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法律思考》,《杭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第27页。
    ⑥罗豪才著:《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65--582页。
    ①温州海洋与渔业网:http://www.wzscj.com/hygl/hdgl/201004/hygl_20100428112238_32262.html。2013年10月
    12日访问。
    ①(法)霍尔巴赫著:《自然的体系或论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法则(上卷)》,管士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67页。
    ①傅华著:《生态伦理学探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②同上注,第69页。
    ③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69页。
    ④霍尔巴赫著:《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眭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3页。
    ⑤同上注。
    ①霍尔巴赫著:《自然的体系或论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法则(上卷)》,管士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73页。
    ②霍尔巴赫著:《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眭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4页。
    ③弗·卡特和汤姆·戴尔:《表土与人类文明》,庄崚、鱼姗玲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页。
    ④(美)H.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类型》,《哲学译丛》1999年第4期,第17-22页。
    ①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4页。
    ②David Pepper,Modern Enviromnentalism:An Introduction,London and NewYork,Routledge,1996,P328。
    ①John Passmore.Mans Responsibility for Nature,London;Duckworth Press,1974,P87。
    ②JohnSeed,“Anthropocentrism,”in Devall&Sessions,Oeep Ecology P243—246。
    ③余谋昌:《惩罚中的醒悟》,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85页。
    ①(美)辛格:《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哲学译丛》1994年第5期,第26页。
    ②(美)辛格:《动物解放》,祖述宪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1994年版,第7页。
    ①汤姆·雷根(Tom Regan),卡尔·科亨(Carl Cohen)著:《动物权利论争》,杨通进、江娅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页。
    ②同上注,第142页。
    ③(美)T.雷根:《关于动物权利的激进的平等主义观点》,《哲学译丛》,1999年第4期,第23—31页。
    ①汤姆·雷根(Tom Regan),卡尔·科亨(Carl Cohen)著:《动物权利论争》,杨通进、江娅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页。
    ②同上注,第151-152页。
    ①(法)史怀泽(Schweitzer,Albert)著:《敬畏生命》,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26页。
    ②同上注,第7—8页。
    ③R.纳什:《大自然的权利》,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①(法)史怀泽(Schweitzer,Albert)著:《敬畏生命》,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9页。
    ①Paul Taylor,Respect for Nature:A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P128。
    ②(美)奥尔多·利奥波德著:《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页。
    ①(美)奥尔多·利奥波德著:《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4页。
    ②同上注,第194—195页。
    ①傅华著:《生态伦理学探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页。
    ②(美)奥尔多·利奥波德著:《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03页。
    ③同上注,第212页。
    ④挪威A.纳斯:《浅层生态运动与深层、长远生态运动概要》,《哲学译从》,1998年第4期,第63页。
    ①挪威A.纳斯:《浅层生态运动与深层、长远生态运动概要》,《哲学译从》,1998年第4期,第63页。
    ②Devall B,Sessions G.Deep Ecology:Living as if Nature Mattered.Salt Lake City Press,1985.P70。
    ③雷毅:《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①王军伟:《人的理性与法律信仰的生成》,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6页。
    ①(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4页。
    ②(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39页。
    ③李容华著:《有限理性及其法律适用》,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④(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页。
    ⑤(德)马尔库塞:《理性与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程志民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⑥(英)弗兰西斯·培根著:《新工具》,许宝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236、22页。
    ⑦王军伟:《人的理性与法律信仰的生成》,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l页。
    ①(英)休谟著:《人类理智研究》,吕大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63页。
    ①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22页。
    ②(德)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5页。
    ③郝宁湘:《自指:人类理性局限性之根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3年第2期,第32页。
    ④同上注,第32-33页。
    ①Sonia Boutillon,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Develop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Michigan Journalof International Law,Vol.23,No.2,Winter2002,P78.
    ②唐双娥著:《环境法风险防范原则研究:法律与科学的对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9页。
    ①唐双娥著:《环境法风险防范原则研究:法律与科学的对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页。
    ②同上。
    ①《The 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1992)》第15条。
    ②王曦编著:《国际环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页。
    ③金瑞林教授在其主编的《中国环境法》中将其译为“警惕原则”,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0页。
    ④(法)张世秋、李彬译:《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5页。
    ⑤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编译:《瑞典环境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页。
    ⑥唐双娥著:《环境法风险防范原则研究:法律与科学的对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页。
    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在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30页。
    ⑧同上注,第1417页。
    ⑨同上注,第600页。
    ⑩同上注,第600页。
    11同上注,第308页。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在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09页。
    13唐双娥著:《环境法风险防范原则研究:法律与科学的对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137页。
    ①李静云著:《走向气候文明:后京都时代气候保护国际法律新秩序的构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07页。
    ②樊芷芸、黎松强编:《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版,第303页。
    ③挪威南森研究所编:《绿色全球年鉴1997重点关注:自然保护》,国家环保局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7页。
    ④唐双娥著:《环境法风险防范原则研究法律与科学的对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9页。
    ⑤吕忠梅主编:《环境法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6页。
    ⑥李静云著:《走向气候文明:后京都时代气候保护国际法律新秩序的构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①(英)帕特莎·波尼、埃伦·波义尔著:《国际法与环境(第二版)》,那力王彦志王小钢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51页。
    ②帕特莎·波尼(Patricia Birnie),埃伦·波义尔(Alan Boyle)著:《国际法与环境》,那力,王彦志,王小钢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1-52。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在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9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在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8页。
    ②同上注,第1195页。
    ③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汉英》,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年版,第306页。
    ④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制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北京,海洋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在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8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在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337页。
    ②同上注,第39页。
    ③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汉英》,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年版,第313页。
    ①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制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北京,海洋出版社1983年版,第14-15页。
    ①《中华环保联合会提起首例环境公益行政诉讼获立案》,http://www.jcrb.com/sykd/200907/t20090730_247418.html,2012年11月1日最后访问。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9条
    ③龙宗智:《检察制度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92-93页。
    ④沈宗灵:《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44-345页。
    ⑤陈守一、陈宏生:《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63页。
    ⑥叶建丰:《法律监督权:检察权的合理定位》,《河北法学》,2004年第3期,第88页。
    ①中央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http://www.gov.cn/misc/2005-07/08/content_13159.htm,2012年11月12日最后访问。
    ②金明焕:《比较检察制度概论》,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第265页。
    ③黄学贤:《行政公益诉讼若干热点问题探讨》,《法学》,2005年第10期,第46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实用版》第14条。
    ②中国宪政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http://www.calaw.cn/article/default.asp?id=7482,2012年11月12日最后访问。
    ③王珂瑾:《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④黄学贤:《行政公益诉讼若干热点问题探讨》,《法学》,2005年第10期,第47页。
    ⑤陈丽玲:《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之探讨》,《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第90页。
    ①(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257页。
    ②刘兆兴:《两大法系国家检察机关在两种诉讼中的职权比较》,《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1期,第16页。
    ③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编:《检察制度参考资料第一编(新中国部分)》,1980年版,第4页。
    ④彭勃主编:《中华监察大典法律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24页。
    ⑤应松年:《行政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26页。
    ⑥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检察制度参考资料第一编(新中国部分)》,1980年版,第129页。
    ①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检察制度参考资料第三编》,1980年版,第12-16页。
    ①王太高:《论行政公益诉讼》,《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第32页。
    ②张晓玲:《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探讨》,《法学评论》,2005年第6期,第135页。
    ③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07页。
    ④颜运秋:《公益诉讼理论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81页。
    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
    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
    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
    ①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②李春成:《公共利益的概念建构评析》,《复旦学报》,2003年第1期,第44页。
    ③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5-186页。
    ④刘丹:《公共利益的法律解读与界定》,《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第3页。
    ⑤(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58页。
    ⑥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⑦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7页。
    ①任继愈,李广星编:《墨子大全第三编(第陸拾贰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138页。
    ②《牛津法律大辞典》翻译委员会:《牛津法律大辞典》,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454页。
    ③胡玉鸿:《和谐社会与利益平衡——法律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之论证》,《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6期,第97页。
    ④(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一法律的任务》,沈宗灵、董世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8l-82页。
    ⑤胡建淼主编:《论公法原则》,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1页。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2条。
    ①彼德·拉塞尔:《觉醒的地球》,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120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3条。
    ①王名扬:《美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604页。
    ②梁慧星:《关于公益诉讼》,《私法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1页。
    ③王珂瑾:《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页。
    ①(德)平特纳:《德国普通行政法》,朱林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6页。
    ②同上注,第267页。
    ③颜叶必丰:《公共利益本位论与行政诉讼》,《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第6期,第32页。
    ④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115页。
    ①(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张文显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37页。
    ②梁慧星:《关于公益诉讼》,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65-366页。
    ①刘善春:《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论纲》,《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第71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32条。
    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
    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
    ①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39页。
    ①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3页。
    ②同上注,第291页。
    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法律室、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理论教研室:《法律社会学》,山西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第385页。
    ②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4页。
    ①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5页。
    ②杨震著:《法价值哲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199页。
    ①徐祥民:《被决定的法理——法学理论在生态文明中的革命》,《法学论坛》2007年第1期,第33页。
    ①王文革主编:《环境资源法理论·实务·案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①程民选:《当代财经文库产权与市场》,西安,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0页。
    ①庄序莹著:《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杜2001年版,第3页。
    ②郭薇著:《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论行业协会在市场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条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
    99页。
    ①水母网:http://news.shm.com.cn/2010-03/01/content_2853705_2.htm,2013年8月8日访问。
    1.徐祥民:《文化基础与道德选择——法治国家建设的深层思考》,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周珂主编:《我国民法典制定中的环境法律问题》,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
    3.周珂著:《生态环境法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肖国兴,肖乾刚编著:《自然资源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刘惠荣、董跃著:《海洋法视角下的北极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徐祥民:《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
    7.徐祥民、田其云等:《环境权环境法学的基础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桑本谦:《理论法学的迷雾:以轰动案例为素材》,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9.周珂编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娄成武主编:《行政管理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娄成武主编:《行政管理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娄成武主编:《管理学基础》,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肖国兴,叶荣泗主编:《中国能源法研究报告2009》,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4.娄成武主编:《现代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5.刘惠荣主编:《国际环境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16.刘惠荣、杨凡著:《北极生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
    17.徐祥民、陶卫东主编:《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
    18.徐祥民、胡中华、梅宏著:《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制度建设为中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19.徐祥民、时军、田其云主编:《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环境法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
    20.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张梓太主编:《自然资源法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学》,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钱水苗著:《环境资源法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吕忠梅著:《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刘容子,齐连明等著:《我国无居民海岛价值体系研究》,海洋出版社2006年版。
    26.陈泉生、张梓太著:《宪法与行政法的生态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7.陈慈阳著:《环境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28.郑少华:《生态主义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9.郭院等编著:《海岛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0.蔡守秋:《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与补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1.全瑞林,汪劲著:《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2.王泽鉴著:《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3.孙宪忠著:《中国物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4.杨文鹤主编:《中国海岛》,海洋出版社2000年版。
    35.娄成武,魏淑艳主编:《公共政策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6.张勇、张令、刘凤喜等著:《典型海岛生态安全体系研究》,2011年版。
    37.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33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8.娄成武,孙萍主编:《社区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9.李国庆:《中国海洋综合管理研究》,海洋出版社1998年版。
    40.杨金森,刘容子等:《海岸带综合管理—基本概念、分析方法、规划模式》,海洋出版社1999年版。
    41.关涛:《海岸带利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2.王志远,蒋铁民:《渤黄海区域海洋管理》,海洋出版社2003年版。
    43.叶文虎主编:《环境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4.王利明著:《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5.尹田著:《中国海域物权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46.崔建远著:《准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7.应松年著:《比较行政程序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48.刘金源著:《印度洋英联邦国家,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塞舌尔,海岛、小国、异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9.房绍坤著:《用益物权基本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0.[美]丹尼斯·米都斯等著,李宝恒译:《增长的极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1.[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2.[美]罗斯科·庞德著,沈宗灵、董世忠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53.[美]E.M.鲍基斯著,孙清、吕春花等译:《海洋管理与联合国》,海洋出版社1996年版。
    54.[美]克里斯·郎革编著:《美国环境管理的历史与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5.[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钢、寥申白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56.[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著:刘耳、叶平译:《哲学走向荒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7.[英]米尔恩著,夏勇等译:《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58.[美]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著:杨通进译,《大自然的权利》,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
    59.[德]康德著,沈叔平译:《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60.[德]塞缪尔·普芬道夫著,鞠成伟译:《人和公民的自然法义务》,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61.[美]罗杰,丹尼尔著,杨广俊等译:《环境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62.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王之佳等译:《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3.[美]列奥﹒斯特劳斯著,彭刚译,《自然权利与历史》,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2006年版。
    64.[法]亚历山大﹒斯基著,张若斯编译,《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65.俞田荣主编:《环境伦理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6.[英]布赖恩·巴克斯特著,曾建平译:《生态主义导论》,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67.[美]克里斯·郎革编著,《美国环境管理的历史与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8.[美]戴斯·贾丁斯著,林官明、杨爱民译:《环境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9.[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著,刘耳、叶平译:《哲学走向荒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0.孔繁著:《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荀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出版社2001年版。
    72.易泽阳著:《明朝中期的海防思想研究》,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
    73.管敏义:《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4.顾宝田注译:《尚书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75.董楚平:《吴越文化新探》,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76.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77.(清)张廷玉:《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明史一至六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
    78.(明)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第5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
    79.郑鹤声、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下)》,齐鲁书社1989年版。
    80.施鹤群:《郑和航海之谜》,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1.王建新著:《德川家康传》,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版。
    82.孟宪信:《军事五千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83.袁伟:《中国战争发展史上》,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4.王宏斌著:《晚清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85.张玉坤、张慧、袁静伟等:《戍海固边海上安全环境与海洋权益维护》,海潮出版社2004年版。
    86.鞠海龙著:《中国海上地缘安全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7.史春林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海权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8.梁芳:《海战史与未来海战研究》,海洋出版社2007年版。
    89.史滇生主编:《中国海军史概要》,海潮出版社2006年版。
    9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91.徐祥民:《我国海洋权益维护政策探讨》,《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
    92.王诗成著:《龙,将从海上腾飞21世纪海洋战略构想》,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邓小平军事文集第三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94.(明)戴熺,(明)欧阳灿总裁(明)蔡光前等纂修:《万历琼州府志上册》,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95.吕一然:《南海诸岛(地理·历史·主权)》,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96.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省志海洋与海岛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7.韩振华著:《南海诸岛史地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98.张良福著:《中国与邻国海洋划界争端问题》,海洋出版社2006年版。
    99.李庆主编,黄彩虹著:《迎接海洋世纪——南海史话》,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
    100.韩振华:《中国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无可争辩》,《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101.司徒尚纪:《岭南海洋国土》,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2.吴士存:《南海问题文献汇编》,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103.陈廷湘:《中国现代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4.吴士存:《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105.陈鸿瑜:《南海诸岛主权与国际冲突》,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版。
    106.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省志海洋与海岛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7.韩振华:《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108.李金明著:《南海波涛:东南亚国家与南海问题》,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年版。
    109.吴天颖:《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兼质日本奥原敏雄诸教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10.王传友:《海防安全论》,海洋出版社2007年版。
    111.鞠德源著:《日本国窃土源流钓鱼列屿主权辨(上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2.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钓鱼岛权益问题纪实》,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
    113.左舜生:《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988中国近代史四讲》,文海出版社1962年版。
    114.陈隆志,许庆雄编:《当代国际法文献选集》,前卫出版社1998年版。
    115.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45—197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6.刘江永著:《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17.康瑞华、马继东、徐琦著:《冷战后世界热点问题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8.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科研部:《代号:410-1“世界战略格局研究”参阅资料之七我国与邻国边界和海洋权益争议问题资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19.果继山编著:《走向祖国统一的足迹:关于“一国两制”要闻纪事续编二》,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
    12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21.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22.刘海藩、杨春贵:《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第4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123.王小波:《谁来保卫中国海岛》,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
    1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25.海南省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海南省地方性法规汇编
    1988.8-1990.12》,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著:《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27.吴世存:《南海问题与我国的安全形势》,《名家讲座·西安政治学院学术报告精选2》,西安政治学院科研部出版社2004年版。
    128.吴士存:《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129.马湘泳:《南海诸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马湘泳地理论文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996年版。
    130.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西沙群岛考察组著:《我国西沙群岛的土壤和鸟粪磷矿》,科学出版社1977年版。
    131.赵焕庭:《南沙群岛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2.(法)霍尔巴赫著:《自然政治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133.王彬辉著:《论环境法的逻辑嬗变从“权利本位”到“义务本位”》,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4.徐祥民:《从全球视野看环境法的本位》,吕忠梅,徐祥民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35.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6.周珂:《生态环境法论》,法律出版杜2001年版。
    137.王勇飞:《法学基础理论参考资料修订版(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3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9.梁启超著,范忠信选编:《梁启超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0.郑玉波著:《法学绪论》,三民书局1981年版。
    141.张光博:《权利义务要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4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1978年版。
    143.(英)A.J.M米尔恩,夏勇、张志铭译:《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144.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5.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46.(英)梅因,H.S著,沈景一译:《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47.(英)霍布斯(Hobbes)著,黎思复、黎廷弼译:《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48.(荷)格劳秀斯编著,(美)A.C.坎贝尔英译、何勤华等译:《战争与和平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9.(德)康德著:《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150.夏勇主编:《法理讲义关于法律的道理与学问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51.李贵连:《“话说‘权利”’》,《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1辑》,1998年第1期。
    152.梅仲协著:《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3.王卫国主编:《21世纪中国民法之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54.俞天荣:《自然法·自然权利·自然的权利》,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版。
    155.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6.(美)博登海默(Badenhaimer,E.),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7.法律教材编辑部西方法律思想史编写组编:《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58.(古罗马)西塞罗,王焕生译:《论共和国论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9.(美)穆瑞·罗斯巴德著,吕炳斌等译:《自由的伦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60.苗力田等编译:《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61.杜仕菊著:《欧洲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以欧洲社会现代化进程为视角》,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62.(美)科斯塔斯·杜兹纳,郭春发译:《人权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63.周辅成编:《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
    164.陈思贤著:《西洋政治思想史:近代英国篇》,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
    165.涂纪亮著:《美国哲学史(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6.(日)岩佐茂著:《环境的思想和伦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167.刘湘溶:《生态伦理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68.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69.(法)卢梭著,乔坤、张静编译:《社会契约论导读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年版。
    170.(古罗马)西塞罗著,王焕生译:《论义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1.徐昌文著:《质疑自然界的权利》,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页。
    172.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a philosophy on the history of rights》,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17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175.余谋昌著:《自然价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76.(奥)维塞尔(Wieser,F.Von)著,陈国庆译:《自然价值译者前言》,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7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8.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79.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180.李秀林、王于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81.(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著,杨通进译:《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2.徐嵩龄:《人类中心主义、内在价值和理性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83.朱坦著:《环境伦理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4.傅华著:《生态伦理学探究》,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85.(英)哈特著,许家馨、李冠宜译:《法律的概念第2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18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87.广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商君书·更法》译注荀况《天论》译注韩非《五蠹》译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188.(西汉)司马迁著:《史记全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
    189.(东汉)班固:《中华传世精品珍藏文库汉书》,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90.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中、下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
    191.徐向华主编:《立法学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92.(英)戴维·M·沃克,李双元等译:《牛津法律大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93.(美)摩狄曼·J·阿德勒,陈珠泉、杨建国译:《六大观念》,团结出版社1989年版。
    194.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95.徐祥民,李冰强等著:《渤海管理法的体制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96.黑格尔,杨一之译:《逻辑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197.汪劲著:《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98.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国家海洋管理法规选编》,海洋出版社2001年版。
    199.中国法制出版社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200.(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193页。
    201.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202.(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或论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法则(上卷)》,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03.(苏)米·费·奥甫相尼科夫:《黑格尔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204.孙汉文主编:《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205.(德)波塞尔著,李文潮译:《上海三联学术文库科学:什么是科学》,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206.(英)A.f.查尔默斯著:《科学究竟是什么?(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07.中国社会科学院“法轮功”现象综合研究课题组哲学分组编:《唯物论无神论教育读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08.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209.(英)J.D.贝尔纳著,伍况甫等译:《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210.(美)巴里·康芒纳著,侯文蕙译:《封闭圈——自然·人和技术》,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211.陈炳昭、林连通等:《近义词反义词详解辞典》,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212.倪文杰等主编:《现代汉语辞海注音、释义、词性、构词、连语》,人民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
    213.中文大辞典编纂起委员会编纂:《中文大辞典(3)》,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发行1982年版。
    214.(英)帕特莎·波尼、埃伦·波义尔,那力、王彦志、王小钢译,:《国际法与环境(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15.Patrick Hanks:《新牛津英语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16.(德)康德著,蓝公武译:《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217.(法)笛卡尔著,徐江主编:《笛卡尔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
    218.立新著:《环境价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19.(法)让·雅克·卢梭著,杨国政译:《社会契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20.(法)卢梭(Jean Rousseau)著,陈惟和等译:《卢梭民主哲学》,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
    221.邓海峰:《环境问题生成的法律基础检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2006.8.10—12·北京)论文集(四)》,第1057页。
    222.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23.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24.(德)哈贝马斯、哈勒:《作为未来的过去——与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对话》,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2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226.中国法制出版社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227.(美)托克维尔,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28.(法)孟德斯鸠,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29.周楠:《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30.(英)威廉·韦德著,楚建译:《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31.刘俊祥主编:《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232.罗豪才主编:《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33.王连昌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34.杨翔著:《行政法学——关于行政法基本理论的分析》,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35.谢晖主编:《社会科学与您同行权利之学(法学分册)》,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36.朱新力著:《行政法基本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3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38.弗·卡特和汤姆·戴尔,庄崚、鱼姗玲译:《表土与人类文明》,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39.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40.余谋昌:《惩罚中的醒悟》,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41.(美)辛格,祖述宪译:《动物解放》,光明日报出版1994年版。
    242.汤姆·雷根(Tom Regan),卡尔·科亨(Carl Cohen)著,杨通进、江娅译:《动物权利论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3.(法)史怀泽(Schweitzer,Albert)著,陈泽环译:《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244.雷毅:《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5.(德)康德,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46.(德)黑格尔,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47.李容华著:《有限理性及其法律适用》,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248.(德)黑格尔,范扬等译:《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249.(德)马尔库塞,程志民等译:《理性与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250.(英)弗兰西斯·培根,许宝魖译著:《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251.(英)休谟著,吕大吉译:《人类理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252.(德)考夫曼,刘幸义等译:《法律哲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53.唐双娥著:《环境法风险防范原则研究:法律与科学的对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54.王曦编著:《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55.(法)张世秋,李彬译:《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56.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编译:《瑞典环境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57.李静云著:《走向气候文明:后京都时代气候保护国际法律新秩序的构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58.樊芷芸、黎松强编:《环境学概论(第二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版。
    259.挪威南森研究所编,国家环保局译:《绿色全球年鉴1997重点关注:自然保护》,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60.吕忠梅主编:《环境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61.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汉英》,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年版。
    262.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制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出版社1983年版。
    26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64.龙宗智:《检察制度教程》,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65.沈宗灵:《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66.陈守一、陈宏生:《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267.金明焕:《比较检察制度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
    268.中国法制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实用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269.王珂瑾:《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70.(英)威廉·韦德,徐炳译:《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71.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编:《检察制度参考资料第一编(新中国部分)》,1980年版。
    272.彭勃主编:《中华监察大典法律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73.应松年:《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74.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检察制度参考资料第三编》,1980年版。
    275.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6.颜运秋:《公益诉讼理论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77.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78.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79.(英)边沁,时殷弘译:《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80.任继愈,李广星编:《墨子大全第三编(第陆拾贰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281.《牛津法律大辞典》翻译委员会:《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282.胡建淼主编:《论公法原则》,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3.彼德·拉塞尔:《觉醒的地球》,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284.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285.梁慧星:《关于公益诉讼》,《私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6.(德)平特纳,朱林译:《德国普通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7.(美)迈克尔·D·贝勒斯,张文显译:《法律的原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28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28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290.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法律室、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理论教研室:《法律社会学》,山西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291.杨震著:《法价值哲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292.王文革主编:《环境资源法理论·实务·案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93.程民选:《当代财经文库产权与市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94.庄序莹著:《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杜2001年版。
    295.郭薇著:《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论行业协会在市场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条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徐祥民、李海青等:《生态保护优先:制定海岛法应贯彻的基本原则》,《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第2期。
    2.周珂、谭柏平:《论我国海岛的保护与管理——以海岛立法完善为视角》,《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3.徐祥民、于铭:《区域海洋管理:美国海洋管理的新篇章》,《中州学刊》,2009年第1期。
    4.肖国兴:《论能源法的理性及其法律逻辑》,《中州学刊》,2007年第4期。
    5.娄成武、王刚:《论当代中国海洋文化价值观》,《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6.庄孔造、余兴光等:《国内外海岛生态修复研究综述及启示》,《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第11期。
    7.李锋:《我国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第3期。
    8.谭柏平:《论我国“海岛法”的基本制度》,《法学杂志》,2007年第1期。
    9.韩秋影:《我国海岛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年第10期。
    10.陆剑宝、梁琦等:《动态管理视角的我国海岛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10期。
    11.唐伟、杨建强等:《国内外海岛生态系统管理对比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第9期。
    12.朱晓燕、薛锋刚等:《国外海岛自然保护区立法模式比较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年第2期。
    13.冷悦山、孙书贤等:《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分析与调控对策》,《海岸工程》,在2008年第6期。
    14.娄成武、张平:《中国政治稳定性的社会心理基础透视》,《理论与改革》,2013年第1期。
    15.赵云龙,唐海萍,陈海等:《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与应用》,《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第6期。
    16.王刚、王琪:《海洋区域管理的内涵界定及其构建》,《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第11期。
    17.陈国强,王颖:《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若干问题》,《海洋通报》,2003年第3期。
    18.林千红:《试论海洋综合管理中的区域管理》,《.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7期。.
    19.吕彩霞:《海洋综合管理问题探讨》,《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6期。
    20.和先深:《浅析我国现行海洋执法体制问题与改革思路》,《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年第4期。
    21.王忠:《国家推进海岛经济建设政策分析》,《太平洋学报》,2003年第4期。
    22.韩秋颖,黄小平,施平:《我国海岛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年10月第25卷5期。
    23.宿涛,刘兰:《海洋环境保护国际法趋势与国内法发展》,《海洋环保》,2002年第2期。
    24.王忠:《规范海岛开发秩序,保护海岛生态环境》,《海岛管理》,2003年第5期。
    25.李杰赓:《生态意识的培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6.周珂,谭柏平:《谈谈海岛立法的几个问题》,《中国海洋报》,2006年第10期。
    27.王曙光:《推动海岛开发,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年第6期。
    28.刘金,刘志军:《中国海岛变迁初步研究》,《海洋信息》2006年第1期。
    29.曹丽君:《英国-全民动员保护海洋资源》,《中国海洋报》,2004年第6期。
    30.宋婷,朱晓燕:《国外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年第3期。
    31.杨娟:《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化设计》,《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32.水苗,王怀章:《论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构建――从社会公正的视角》,《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卷第5期。
    33.曹明德:《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法学》,2004年第3期。
    34.黄家柱,朱国伟:《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4卷第1期。
    35.张恒山:《“法的价值”概念辨析》,《中外法学》,1999年第5期。
    36.吴上进,张蕾:《公民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兰州学刊》,2004年第3期。
    37.叶建丰:《法律监督权:检察权的合理定位》,《河北法学》,2004年第3期。
    38.郝宁湘:《自指:人类理性局限性之根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3年第2期。
    39.吕建华:《论法制化海洋行政管理》,《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年第3期。
    40.薛桂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制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41.高战朝、曹英志:《联合国有关海洋综合管理的论述》,《海洋信息》,2003年第3期。
    42.欧文霞,杨圣云:《试论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是海洋综合管理的新发展》,《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第9期。
    43.钱林霞:《开发海岛一场梦想的守卫战》,《新经济》,2005年第11期。
    44.高俊国,夏东兴:《无居民海岛对外开放管理体系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第4期。
    45.李金克:《开发无居民海岛也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年第1期。
    46.郭院:《浅谈无居民海岛的开发与保护》,《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47.李巧稚:《无居民海岛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海洋信息》,2004年第4期。
    48.刘善春:《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论纲》,《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
    49.徐祥民:《被决定的法理——法学理论在生态文明中的革命》,《法学论坛》2007年第1期。
    50.张文显:《“权利本位”之语义和意义分析一一兼论社会主义法是新型的权利本位法,《中国法学》,1990年第4期。
    51.张恒山:《论法以义务为重心——兼评“权利本位说”》,《中国法学》,1990年第5期。
    52.封曰贤:《“权利本位说”质疑——兼评“社会主义法是新型的权利本位法”》,《中国法学》,1990年第6期。
    53.康敬奎:《社会优位下的权利本位》,《求是学刊》,2005年第5期。
    54.张光博、村然:《关于权利本位问题的对话——权利本位的基本论点剖析》,《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1期。
    55.徐祥民:《荀子的“分”与环境法的本位》,《当代法学》,2002年第12期。
    56.徐祥民:《告别传统,厚筑环境义务之堤》,《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57.江山:《法律革命:从传统到超现代——兼论环境资源法的法理问题》,《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l期。
    58.陈泉生:《可持续发展法律观念刍议》,《东南学术》,2000年第5期。
    59.李宗录:《以价值论构建环境法学基本框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8期。
    60.郑少华:《可持续发展与第三次法律革命》,《法学》,1997年第11期。
    61.李艳芳:《论环境法的本质特征》,《法学家》,1999年第5期。
    62.D.F.费弗尔:《野生动物的权利:日益扩展的道德范围》,《环境法》,1979年第9期。
    63.徐祥民、巩固:《自然体权利:权利的发展抑或终结?》,《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4期。
    64.吴国盛:《什么是科学(一)》,《现在国企研究》,2011年第9期。
    65.娄成武:《论科学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7月第3期。
    66.(日)村上阳一郎,金淞译:《什么是科学(上)——从科学哲学的立场看》,《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5期。
    67.彭汶:《究竟什么是科学事实——兼论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的关系》,《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68.《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3期。
    69.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行政论坛》2000年第4期。
    70.(美)罗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刘俊生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10期。
    71.杨建顺:《公共利益辨析与行政法政策学》,《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
    72.李建珊、胡军:《价值的泛化与自然价值的提升———对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的辨析》,《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第6期。
    73.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74.罗文燕著:《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法律思考》,《杭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75.(美)H.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类型》,《哲学译丛》1999年第4期。
    76.(美)辛格:《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哲学译丛》1994年第5期。
    77.(美)T.雷根:《关于动物权利的激进的平等主义观点》,《哲学译丛》,1999年第4期。
    78.挪威A.纳斯:《浅层生态运动与深层、长远生态运动概要》,《哲学译从》,1998年第4期。
    79.黄学贤:《行政公益诉讼若干热点问题探讨》,《法学》,2005年第10期。
    80.陈丽玲:《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之探讨》,《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
    81.刘兆兴:《两大法系国家检察机关在两种诉讼中的职权比较》,《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1期。
    82.王太高:《论行政公益诉讼》,《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
    83.张晓玲:《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探讨》,《法学评论》,2005年第6期。
    84.李春成:《公共利益的概念建构评析》,《复旦学报》,2003年第1期。
    85.刘丹:《公共利益的法律解读与界定》,《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86.胡玉鸿:《和谐社会与利益平衡——法律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之论证》,《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6期。
    87.颜叶必丰:《公共利益本位论与行政诉讼》,《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第6期。
    88.应松年:《当代行政法发展的特点》,《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
    1.中国海岛网:《全国海岛保护规划》:http://www.chinaislands.gov.cn/contents/30109/3051.html。
    2.中国海岛网:《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http://www.chinaislands.gov.cn/contents/20200/712.html。
    3.中央政府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http://www.gov.cn/zwgk/2009-08/21/content_1398541.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tzl/201206/20120600325091。
    5.中央政府门户网:《中国政府就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发表声明》:http://www.gov.cn/jrzg/2012-09/10/content_2221140.htm。
    6.腾讯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示意图》:http://news.qq.com/zt2012/dyd/index.htm。
    7.国家测绘地里信息局网站:《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地图出版发行》:http://www.sbsm.gov.cn/article/chyw/201209/20120900110556.shtml。
    8.国家海洋局网站:《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受权公布我国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http://www.soa.gov.cn/xw/hyyw_90/201211/t20121109_1216.html。
    9.国家海洋局网站:《钓鱼岛等岛屿及其周边海域部分地理实体位置示意图》:http://www.soa.gov.cn/xw/hyyw_90/201211/t20121109_1216.html。
    10.国防部:http://news.mod.gov.cn/headlines/2013-11/23/content_4476123.htm。
    11.凤凰网:《菲律宾正式将南海部分水域命名为“西菲律宾海”》,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nanhai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09/12/17562515_0.shtml。
    12.中国宪政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http://www.calaw.cn/article/default.asp?id=7482。
    13. IUCN, http://www.iucn.org/。
    14.百度文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全文(2012年9月1日),http://wenku.baidu.com/view/bd55800a6c85ec3a87c2c569.html。
    15.温州海洋与渔业网:http://www.wzscj.com/hygl/hdgl/201004/hygl_20100428112238_32262.html。
    16.百度文库:The 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1992),http://wenku.baidu.com/view/140948d549649b6648d74797.html。
    17.《中华环保联合会提起首例环境公益行政诉讼获立案》,http://www.jcrb.com/sykd/200907/t20090730_247418.html。
    18.中央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http://www.gov.cn/misc/2005-07/08/content_13159.htm。
    19.中国宪政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http://www.calaw.cn/article/default.asp?id=7482。
    1.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2004年博士论文。
    2.刘爱军:《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立法研究》,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2006年博士论文。
    3.周晨:《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2007年博士论文。
    4.邓一峰:《环境诉讼制度研究》,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2007年博士论文。
    5.崔友凤:《海域使用权制度之研究》,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2004年博士论文。
    6.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2007年博士论文。
    7.王军伟:《人的理性与法律信仰的生成》,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8.刘登山:《我国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制度研究》,吉林大学法学院2010年博士论文。
    9.王明舜:《中国海岛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实现途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9博士论文。五、报刊:
    1.娄成武、王潜:《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光明日报》,2006年1月22日,第7版。
    2.信莲:《5岁女孩与牛圈养只会发哞哞声》,《半岛都市报》,2012年7月30日,第A3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