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危险犯的概念和地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危险概念是一个危险的概念”(日本刑法学者木村龟二语)。本文中,笔者以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危险犯概念及其危险犯理论在刑法理论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为参照,采用比较的基本方法,对我国刑法中的危险犯理论的现状做初步的思考与研究,试图在对我们的危险犯概念进行多层次界定从而丰富其理论价值和功能的基础之上,重新厘定危险犯与相关范畴的关系,以提高危险犯理论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地位。
    论文共包括三章。第一章危险犯概念概览与比较,主要内容是在第一节、第二节中分别列举大陆法系相关国家和地区刑法理论以及我国大陆刑法理论若干较具代表性的危险犯概念,以此为基础,在第三节中对于这些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与比较,得出我国刑法理论危险犯的概念与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危险犯概念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主要是从犯罪既遂形态的角度对危险犯加以界定,从而是以刑法分则条文表述为基础的形式意义上的危险犯概念;后者主要是立足于危险犯的处罚根据界定危险犯的概念,从而是一种不仅仅局限于刑法分则条文内容的实质意义上的危险犯概念。第二章危险犯与相关范畴关系的学说及其比较,主要内容是对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以及我国刑法理论有关危险犯与相关范畴(譬如实害犯或者是行为犯、结果犯等)之间关系的若干学说进行述评与比较,从而得出危险犯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我国刑法中的危险犯理论并不发达这一本章的主要结论。本章第一节对于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危险犯与相关范畴关系的一些问题,如形式犯与实质犯分类存在的疑问、实害犯、危险犯分类与形式犯、实质犯分类之关系、实害犯、危险犯分类与行为犯、结果犯分类之关系,等等,作了一番探讨,形成的具体观点有两个,一是对大陆法系刑法理论通说的形式犯与实质犯(包括危险犯与实害犯)划分持不赞同态度;二是认为实害犯与危险犯分类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犯罪分类当中具有独立的地位,即该分类是一个同形式犯与实质犯分类或者是同行为犯与结果犯分类在关系上彼此独立而在内容上互有交叉的犯罪分类方式,因而它们都是犯罪的一级分类形式。第二节对我国刑法理论中有关危险犯与相关范畴关系的八种学说进行了述评,排除了举动犯、阴谋犯、情节犯等一些在笔者看来并不必要的犯罪既遂形态类型。第三节对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与我国刑法理论危险犯与相关范畴关系也即危险犯在各自理论中所处的地位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了前述结论。第三章我国刑法危险犯概念与地位的厘
    
    
    定,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我国刑法危险犯概念与地位的理论缺陷(第一节),并对诸如危险犯与未遂犯的关系、非物质性结果、具体的危险和抽象的危险这三个概念以及过失危险犯的存在价值等界定我国刑法危险犯概念与地位需要解决的几个前提性问题加以讨论(第二节),从而最终得出了本文的结论:构建多层次的危险犯概念,并以此厘清危险犯与相关范畴之间的关系,拓展危险犯的理论空间,从而提高危险犯理论在我国刑法理论整体中的地位(第三节)。
引文
[日] 大塚仁:《刑法概说(各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日]野村稔:《刑法总论》,全理其、何力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日]木村龟二主编:《刑法学词典》,顾肖荣等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
    [日]野村稔:《刑法中的危险概念》,载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李海东等译,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成文堂1997年版。
    [德]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意]杜里奥?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原理》,陈忠林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甘添贵:《刑法总论讲义》,台湾1992年再版。
    陈弘毅:《刑法总则》,台湾汉林出版社1983年版。
    郑建才:《刑法总则》,台湾三民书局1985年版。
    陈朴生:《刑法专题研究》,台湾三民书局1988年版。
    林山田:《刑法通论》,台湾三民书局1986年版。
    林龙:《刑法总则体系与争点》,台湾双榜文化事业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版。
    柯庆贤:《刑法专题研究》,台湾1998年再版。
    郭君勋:《案例刑法总论》,台湾1988年修订版。
    高仰止:《刑法总则之理论与实用》,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6年版。
    高仰止:《刑法概要》,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7年版。
    黄村力:《刑法总则比较研究》,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版。
    蔡墩铭:《刑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98年版。
    高铭暄主编:《新编中国刑法学》(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上),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马克昌、杨春洗、吕继贵主编:《刑法学全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杨春洗等主编:《刑事法学大辞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陈兴良:《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姜伟:《犯罪形态通论》,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李洁:《犯罪结果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李洁:《犯罪既遂形态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史卫忠:《行为犯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刘树德:《行为犯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刘仁文:《过失危险犯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鲜铁可:《新刑法中的危险犯》,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张明楷:《危险犯初探》,载《清华法学评论》第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李海东:《社会危害性与危险性:中、德、日刑法学的一个比较》,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版。
    王志祥、赵渂:《论危险犯与结果犯的关系》,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王志祥:《危险犯概念比较研究》,载《法学家》2002年第5期。
    齐文远、苏彩霞:《关于危险犯问题的思考》,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吴丙新、刘向上:《危险犯分类质疑》,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4期。
    吴丙新:《危险犯概念的再研究》,载《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杨兴培:《危险犯质疑》,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3期。
    苏彩霞:《危险犯及其相关概念之辨析》,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3期。
    段立文:《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宏观研究》,载《法律科学》1996年第5期。
    黄石勇:《关于犯罪既遂与未遂若干问题的探讨》,载《法学天地》199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