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吴越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其创作最早始于东汉初年的赵晔,而其内容多抄自《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本文研究了《吴越春秋》的作者、版本、创作及删削和改编年代、研究概况、史实、文体、人物和叙事艺术、主题等等。
     本文除了从文献学、史学的角度研究《吴越春秋》之外,更加侧重于从文学上发掘其价值,所以后几章研究建立在将《吴越春秋》视作小说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吴越春秋》是吴越地区的知识分子编写的一部乡土历史小说,其主题是复仇主义;在叙事艺术上,它有统一的叙述角度和叙事重点,“史实”搭台,“异闻”唱戏,传奇色彩浓厚,而且还有主线人物将小故事串联成大故事;在人物艺术上,其群像塑造尤其成功,人物描写也别具特色。
Spring and Autumn of Kingdoms of Wu and Yue is an important Chinese historical document. Its creation was said begun by Zhaoye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East Han Dynasty. And it's content is mostly copied from Spring and Autumn, Zuo's Rendition, Country Language, History Records, etc. In this paper, I have studied it's authors, versions, time of creations, deletions, rewriting or printing; general research situation; it's historical facts, style, arts of figure & narration, theme, and so on.
    In addition to the angles of document and history, this paper stresses more in excavating its value from literature angle especially in the latter chapters, which were mostly on the base of regarding Spring and Autumn of Kingdoms of Wu and Yue as a novel. And the author think this book as a historical country novel that has been written by the intellectuals of this area. Its theme is revenge. On narrative art, it has unified statement angle and narrative focal point. "Historical facts" puts up its frame and "odd lengend" takes the important act. So legend colour is strong. And it still have main line figure stringing the little stories into a big story. On figure art its crowd picture succeed especially, and figure describes also have othe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引文
一. 陈中凡《论〈吴越春秋〉为汉晋间的说部及其在艺术上的成就》,《文学遗产增刊七辑》,《文学遗产》编辑部编,中华书局1959年12月版。
    二. 曹林娣《关于〈吴越春秋〉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西北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
    三. 陈桥驿《〈吴越春秋〉及其记载的吴越史料》,《杭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四. 梁宗华《现行十卷本〈吴越春秋〉考识》,《东岳论丛》1988年第1期。
    五. 叶建华《浙江史学探源——论〈越绝书〉、〈吴越春秋〉的文化意义》,《浙江学刊》1989年第1期。
    六. 薛正兴《〈吴越春秋〉词语校释》,《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3期。
    七. 金永平《〈吴越春秋〉讹误考辨》,《浙江学刊》1991年第1期。
    八. 金永平《〈吴越春秋〉徐天祜注浅议》,《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九. 金其桢《〈吴越春秋〉内吴外越探辨》,《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
    十. 金其桢《试解(吴越春秋)的“不可晓”之谜》,《史学月刊》2000年第6期。
    十一. 黄仁生《论〈吴越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言长篇历史小说》,《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3期。
    十二. 黄仁生《〈吴越春秋〉作为首部长篇历史小说的思想成就》,《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
    十三. 苏哲《〈吴越春秋〉人物创造论》,《广西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十四. 黄仁生《从历史走向文学——论〈吴越春秋〉的人物艺术》,《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4期。
    十五. 肖旭《〈吴越春秋〉补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4期。
    十六. 王春玲《〈吴越春秋〉复音动词结构特点概述》,《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十七. 曹林娣《论〈吴越春秋〉中伍子胥形象塑造》,《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十八. 王春玲《〈吴越春秋〉动词的语法特点》,《抚州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
    十九. 周生春《〈吴越春秋〉辑校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二十. 刘玉才《〈吴越春秋〉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第1版。
    二十一. 张觉《〈吴越春秋〉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
    二十二.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7年第1版
    二十三.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
    二十四. 《史记》,中华书局标点本。
    二十五. 《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二十六. 李步嘉《越绝书校释》,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二十七. 李步嘉《越绝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版。
    二十八. 赵晔著、徐天祜音注、苗麓点校《吴越春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版。
    二十九. 北大中文系文学专门化1955级集体编写《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三十. 中科院文学所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三十一.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大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三十二. 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三十三. 十三所高校合编《中国文学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三十四. “中学语文课外读物”《新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
    三十五. 周扬等编《中国文学史通览》,东方出版中心1995年8月第2版。
    三十六. 聂石樵《先秦两汉文学史稿·两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三十七.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