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发展中质量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招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办学资源不足、师资短缺、职业教育服务市场秩序不健全等现状,同时社会转型和入世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然而,学校发展重规模、轻质量,重招生和就业安置、轻教学导致了职业教育质量的下滑,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其组织的形成是技术进步、政治影响和经济发展及学校组织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己由供给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由选拔教育变为普及教育。职业学校组织特性的变化要求学校实现从管理到经营的转变。此种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面临教育服务需求无限性与学校办学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面临着学生数量与质量的选择问题。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学校自身提高有限办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服务质量和数量的产出,以满足多元化利益主体的需求。但是,职业教育服务市场和外部评价机制不健全,以及职业学校自身对经济效益的追求等,造成了效率与规模研究中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将提高学校效率看作为扩大规模。效率与规模的趋同,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片面扩大招生规模、忽视对教育服务质量的关注,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偏离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经济人,学校资源的配置取决于数量和质量两者所带来的收益比较。由于利益驱动,相对于对规模的重视,学校自身缺乏持续追求和改进教育质量的动机,这导致了学校规模与教育质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因而,政府有必要制定最低质量标准以规范办学。基于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双重因素,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规模与教育质量、效率之间存在着理想状态、低于理想状态、高于理想状态的三种可能性情况,在低于理想状态和高于理想状态情况下,又分别存在发展型、平稳型和限制型等三种适度规模类型。对于不同状态下不同规模类型的学校,政府应该实行不同的政策导向,学校自身也应该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在规模发展过程中,为保障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政府需要加强对职业学校质量宏观调控,完善职业教育服务市场环境;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信息系统,以沟通相关利益主体;学校需以市场需求,建立特色专业,以满足社会对教育质量的需求,同时适时调整资源配置策略,保障教育质量。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creasing the scal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ace the situations of lacking resources for running a school、lacking of qualified teachers, unwholesome of the market orde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s and so on, but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need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have higher quality. But schools pay more attention on scale、students recruiting and employment than quantity and teaching act, this leds to the falling of the quality and the departure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n education services organization, the fom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orgnization is the result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political factors、economic developing and chari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orgnization. Nowadays, China's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has changed from driven of supply to the marcket,and from selecting to educational popularization. The charicteristic of vocational schools requair schools change from administration to management. And in this situ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ace the contradiction of cultivating more and better persons with ability and lacking resources for running a school,facing the choice of students' quality and quantity. The crucial point to revolve this condiction is to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outputs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 schools,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pluralism benefit main body. But the unwholesome of the serves marcke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xternal mechanism of appraisal and chasing of economic benefit led to value higher on quantity than quality in the research of efficiency and scale. The managers of the schools misunderstand the increasing efficiency as increasing scale. The convergence of efficiency and scale makes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increas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one-sided and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quality,this led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far from the final educational purposes.
     As an economic ma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decided on the comparision of belifits brought by quantity and quality. Because of the driven of chasing benefits, schools take more attention on how to increase the scale tha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which led to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of school size an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erefore, government needs to make minimum quality standards to regulate schools. Based on the factors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school size and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have three possibile states, they are the ideal state, lower ideal state, and higher ideal state, and for the lower ideal state and higher ideal state, there are three possible appropriate types, they are development type、smooth type and restrict type. As for the different type and scale of schools in different situation, government should implement a different type of policy for direction, and the schools itself should also tak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he process of sca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government needs to reinforce the macroscopic readjustment and contro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perfec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s marcker;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s information system, so as to contact with the ralated stakeholders; schools need to consider the demands of the market, and set characteristic courses, so as to neet the need of the society for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and at the meantime, and adjust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strategy timely to protec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引文
[1]马树超.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若干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4).
    [2]马思援.[年终专稿]2006: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N].中国教育报,2006-12-30.
    [3]周济.教育部长周济淡职业教育[EB/01].http:www.XINHUANET.com.2006-01-11.
    [1]成思危.谈知识经济与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2,(1).
    [1]张向丽.中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研究——基于教育机构持续竞争优势视角[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4:66-67.
    [1]蒋昕捷.职业教育为何缺吸引力?[N]中国青年报.2006-12-1.
    [2](美)曼昆(Mankiw,N.G.).经济学原理(上册)[M](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4
    [3](英)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E-J)[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11:84.
    [1]张晖明,邓霆.规模经济的理论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唐建军.浅析规模经济[J].技术经济,2006,(4).
    [1]孟明义.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简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11.
    [2]于启新.学校优化规模一般方法研究[J].教育与经济,1998,(1).
    [3]丁小浩.中国高等院校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D].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9-43
    [4]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379.
    [1]陶亚男.生产函数在学校适度规模经济分析中的运用[J]教育与经济,1994,(4).
    [2]史士本、杨晓明.中等职业学校规模效益的实证分析[J]_教育科学研究,2000,(6).
    [3]丁小浩.中国高等院校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D].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65.
    [4]丁小浩.中国高等院校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D].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101.
    [1]林金忠.论企业规模经济的四种形态[J].经济科学,2002,(6).
    [1]廖峰、赵秋红.适度规模经济模式在我国科研院所的适用性分析[J].经济师,2007,(1).
    [1](美)乔治·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1]翟海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初探——个历史的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2)
    [2]徐国庆、石伟平.21世纪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课题与展望[J].外国教育资料,2000(6).
    [1]徐国庆、石伟平.21世纪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课题与展望[J].外国教育资料,2000,(6).
    [2]张念宏主编.教育百科辞典[Z].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8:520.
    [3]柏守逊.再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视角[J].教育与职业,1997,(8).
    [1]马克·汉森著.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M](冯大鸣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0:153-154.
    [2]余祖光.职业院校经营——势在必行[J].职教论坛(上),2004,(9).
    [3]余祖光.职业院校的经营:面向市场的能力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5).
    [4]余祖光.职业院校经营——势在必行[J].职教论坛(上).2004,(9).
    [1]杨进.创新观念,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J].职业技术教育.2002,(31)
    [1]田汉族.教育服务理论提出及其实践价值[J].大学教育科学,2005,(5).
    [1](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上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6
    [1]王玉崑主编.教育经济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186.
    [1]徐建培.论高等学校的规模经济与知识联盟[J].高等教育研究,2004(2).
    [1]丁小浩.中国高等院校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1.
    [2]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65.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王晓辉,赵中建等译.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
    [1]叶忠,范先佐.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走向不确定的内在根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1]路宏.关于学校规模经济的研究综述.中国农业教育双月刊.2006.3.
    [1]徐国庆.市场秩序的规范与职业教育的发展[J].职教通讯,2002,(5).
    [2]胡赤弟.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中的质量标准问题[J].现代大学教育,2001,(4).
    [1]范先佐.高度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和作用[J].职教论坛,1999,(3)
    [1]曹淑江.教育制度和教育组织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51.
    (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著:《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车槿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美)Martin Carnoy编著:《教育经济学百科全书》(闵维方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美)曼昆(Mankiw,N.G)著:《经济学原理(上册)》(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美)乔治·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美)撒丽斯(Sallis,E.)著:《全面质量教育》(何瑞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美)托夫勒著:《第三次浪潮》(黄明坚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
    (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日)琢麻津男著:《求实的教育》(邱国宁主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年。
    (英)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二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职业技术教育“九五”规划学科调研报告》,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1995年。
    《职业技术教育“十五”规划学科调研报告》,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2001年。
    曹淑江:《教育制度和教育组织的经济学分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陈惠雄:《人本经济学原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陈慎仪、杨福生:《职业技术教育评价》,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程爱学主编:《质量总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丁小浩:《中国高等院校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范国睿主编:《多元与融合:多维视野中的学校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王晓辉,赵中建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年。
    刘海波著:《学校核心能力建设》,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
    马克·汉森著:《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冯大鸣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马万民:《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年。
    孟明义:《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简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
    石佩臣:《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引论》,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
    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汤海涛:《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
    王玉崑主编:《教育经济学》,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年。
    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袁振国:《发展我国教育产业政策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张念宏主编:《教育百科辞典》,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8年。
    张人杰主编:《大教育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张向丽:《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研究——基于教育机构持续竞争优势视角》,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4。
    张学敏:《教育经济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周游:《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机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日)金子元久:《教育中的市场机制》(徐国兴译),《教育与经济》,2003年第2期。
    柏守逊:《再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视角》,《教育与职业》,1997年第8期。
    成思危:《谈知识经济与职业教育》,《教育与职业》,2002年第1期。
    范先佐:《高度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和作用》,《职教论坛》,1999年第3期。
    范先佐:《教育的低效率与教育产权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3期。
    高新发:《高等教育服务的价格与教育质量关系初探》,《江苏高教》,1999年第3期。
    洪少华:《实施教学督导全面监控教学质量》,《交通职业教育》,2000第5期。
    胡赤弟:《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中的质量标准问题》,《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第4期。
    家月朗:《论职业流动》,《职业教育研究》,1993第3期。
    蒋昕捷:《职业教育为何缺吸引力?》,《中国青年报》,2006年12月1日。
    李奔波、何利娟、雷森:《教育管理质量认证的思考》,《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
    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10期。
    廖峰、赵秋红:《适度规模经济模式在我国科研院所的适用性分析》,《经济师》,2007年第1期。
    林金忠:《论企业规模经济的四种形态》,《经济科学》,2002年第6期。
    林志华,孟鸿伟:《当今世界教育热点追踪》,http://data.sedu.org.cn/thoery/thstuff/1023687195.shtml.
    路宏:《关于学校规模经济的研究综述》,《中国农业教育双月刊》,2006年第3期。
    吕卓超:《论教育服务产品的概念与特性》,《教育探索》,2000年第8期。
    马树超:《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若干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4期。
    马思援:《2006: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23日。
    邱梅生:《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综述》,《江苏高教》,2002年第1期。
    曲恒昌:《引入市场经济原则,增强高等教育的生机与活力——美英日法等国高等教育透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史士本、杨晓明:《中等职业学校规模效益的实证分析》,《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第6期。
    唐建军:《浅析规模经济》,《技术经济》,2006年第4期。
    陶亚男:《生产函数在学校适度规模经济分析中的运用》,《教育与经济》,1994年第4期。
    田汉族:《教育服务理论提出及其实践价值》,《大学教育科学》,2005第5期。
    汪丁丁:《探索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哲学与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王善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教育与经济》,1997第3期。
    王述英:《服务劳动也是生产劳动》,《经济学家》,2002年第1期。
    魏法杰、覃伯平:《服务生产理论及其对高校培养过程的描述框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新桥:《坚定实践教育服务新理念》,《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27日。
    徐国庆、石伟平:《21世纪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课题与展望》,《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6期。
    徐国庆:《市场秩序的规范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职教通讯》,2002,年第5期。
    徐建培:《论高等学校的规模经济与知识联盟》,《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徐中伟:《个人教育成本与教育选择的经济诱导》,《教育与经济》,1994第4期。
    杨进:《创新观念,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第31期。
    杨文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探索》,《职教论坛》,2001第8期。
    叶忠、范先佐:《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走向不确定的内在根源》,《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衣俊卿:《用新的质量确观引和深化高教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01第20期。
    于启新:《学校优化规模一般方法研究》,《教育与经济》,1998年第1期。
    余祖光:《职业院校的经营:面向市场的能力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5期。
    余祖光:《职业院校经营——势在必行》,《职教论坛(上)》,2004年第9期。
    袁连生:《论教育的产品属性、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及教育市场化》,《教育与经济》,2003年第1期。
    翟海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初探——个历史的视角》,《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年第2期。
    张国春:《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认识》,《职教论坛》,2004年第7期。
    张晖明、邓霆:《规模经济的理论思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张首芳:《“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新指标体系的建立》,《煤炭高等教育》,2003年第5期。
    张学敏、刘承升:《职业流动问题与综合技术教育思想—兼论职业教育改革》,《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999第3期。
    张彦通:《论现代教育战略质量管理》,《外国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郑秉文:《公共物品、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教育》,《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12期。
    郑杰:《教育服务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全球教育展望》,2003第1期。
    周济:《教育部长周济谈职业教育》,http:www.XINHUANET.com.2006-01-11.
    周游:《论教育产品的生产经营》,《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