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在国家层面上处于所有价值体系的统帅和支配的地位,在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中起着引领、主导和整合的强大功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斗争和发展的过程,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是在同社会思潮不断交锋、碰撞、吸收和借鉴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意识形态领域中各种社会思潮的存在,既是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挑战,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也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了改进的空间和可参考的理论样本。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新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国内深层次的内部矛盾也逐步凸显: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更加紧张,社会思潮也更加风云激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也是我党的根本建设和战略性工程。
     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主题,探讨其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地位以及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全方位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规律与活动特点,随后阐述当前社会思潮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指出虽然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为意识形态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理论思考,但是总体上还是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并附以特殊领域以及特殊人群的案例说明。最后,本文的落脚点放在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并且分别讨论了在应对社会思潮挑战方面、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历史经验与国际借鉴,应对社会思潮挑战、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建设与基本原则,应对社会思潮挑战、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思考。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牢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认真研究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研究社会思潮领域出现的新动向,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找准对策,扎实推进中国特色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The main body of ideology and spirit is social core value,in the commander and domina nt position in chief member of the state value system,playing a leading,integration and powe rful effect on the whole social value system.Marxism is a constant struggle and development,t he ideolog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lso a development with struggling, colliding,absorbing,referencing to the ethos,which is a process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The ethos is both a challenge to the national ideology,bring a certain resistance;also provides the development space and the theory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ideology.
     National ideology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security,and the ideology are not a moment to relax at present.Since the new century,China's reform has being gone into deep water,the deep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also has being gradually highlighted.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re more complex,ideological struggle are more nervous,th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is more mixed.XI said ideological work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work,and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y is our party's fundamental construction and strategic project.The sixth plenary of16th session put forward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of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arm the whole party with Marxist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the national ideology security as the them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system expounded the importance of national ideology security and the major challenges.The paper analysis of the rule and features of th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current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s influence on the national ideology security,points out that although the trend has brought more theoretical thinking,but affects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on the whole,and enclose in particular filed and special groups.Finally,the foothold is how to guide the trend of the socialist core,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to maintain ideology security,the infrastructure and basic principle to maintain ideology security,the countermeasures and thinking to maintain ideology security and cope with the challenge of the trends.
     National ideology security have o long way to go,we should firm the guidance,initiative and voice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study the new changes and new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the new trends of social thoughts.We should capture the essence,seize opportunities,meet challenges,find countermeasures to advance national ideology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 characteristics,to maintain the security.
引文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5页。
    ②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9日。
    ③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9日。
    ①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0页。
    ① 李朝祥:《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与属性的辩证理解》,《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10期下。
    ② 李朝祥:《国家意识形态特征的双重性》,《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
    ③ 尹保云:《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意识形态》,《中国改革》,2000年第12期。
    ④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51页。
    ③ 《刘云山: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掌握群众》,《人民日报》2010年3月29日。
    ① 陈凤英:《未来十年我国的机遇与风险》,《参考消息》2012年12月21日。
    ②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18-319页。
    ① 石中英:《论国家文化安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①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国新闻网》2001年7月1日。
    ②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大众日报》2012年11月22日。
    ③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
    ① 顾泉雄:《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中国教育报》2013年7月27日。
    ② 吴琦著:《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
    ① 石云霞:《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2期。
    ② 田改伟:《试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1期。
    ③ 李朝祥:《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与属性的辩证理解》,《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10期下。
    ④ 李朝祥:《国家意识形态特征的双重性》,《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
    ① 尹保云:《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意识形态》,《中国改革》,2000年第12期。
    ② 马根生,严高鸿,陈小鹏:《新时期必须把意识形态建设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地位》,《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
    ③ 黄建民,杜阿奇:《积极构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32-35。
    ④ 刘书林:《引领社会思潮是维护社会安定局面的重要战线》,《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① 夏宝成:《国家安全论》,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第179页。
    ② 石云霞等著:《十六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19页。
    ① 王永贵等著:《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51-62页。
    ② 戴焰军、李英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年版,第70-75页。
    ③ 王永贵等著:《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9页。
    ④ 肖飞、申群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矛盾及其应对》,《求索》2004年第3期。
    ① 任洁:《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六大挑战》,《人民网》2012年7月3日。
    ② 孙来斌,韩露:《当前西方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挑战及应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5期。
    ③ 邬思源、陈锡喜:《理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形象的调整》,《理论探讨》2005年第4期。
    ④ 张哲、任卫华:《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老区建设》2005年第3期。
    ⑤ 《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9期。
    ①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① 孙来斌,韩露:《当前西方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挑战及应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5期。
    ① 洪晓楠等著:《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② 洪晓楠等著:《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0页。
    ③ 宁先圣、石新宇等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社会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5—6页。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765页。
    ② 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7页。
    ③ 陈立思:《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① 王炳权:《论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思想理论研究》,2011年第1期。
    ② 李建华:《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思潮有效引领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40-246页。
    ③ 陈立思:《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10页。
    ④ 邱柏生,韩巍:《试论当代社会思潮影响的内在方式》,《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
    ⑤ 李慎明:《从国际金融危机看新自由主义的危害》,《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4期。
    ① 解松:《社会思潮与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②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③ 宁先圣、石新宇等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社会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3页。
    ①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2006年10月18日。
    ②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新华网》2007年10月24日。
    ③ 《刘云山: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人民网》2006年10月24日。
    ① [英]凯瑞.布朗:《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3期。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们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①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266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6,242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3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38页。
    ① [英]乔治.拉伦:《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场》,戴从容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2页。
    ② [斯洛文尼亚]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65页。
    ③ [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2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② [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63页。
    ③ [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1页。
    ④ Raymond Geuss,The idea of a critical Theory:Habermas & the Frankfurt School,Gambridae University Press,1981,23.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
    ②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华网》2013年8月20日。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② 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③ 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25-126页。
    ① 《牢牢把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八·一九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教育报》2013年8月26日。
    ① 《邓小平年谱(1957—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38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368页。
    ① 何怀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全球屏障》,《中国社会科学在线》2011年6月27日。
    ①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光明日报》2013年8月21日。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页。
    ②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2页。
    ③ 《这些年,我们摸过的“石头”趟过的“河”》,《人民网》2013年11月21日。
    ① 《这些年,我们摸过的“石头”趟过的“河”》,《人民网》2013年11月21日。
    ① 《一本文化大帐一股消费春潮》,《光明日报》2013年12月5日。
    ② 吴琦:《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③ 许小年:《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若干思考》,《人民论坛网》2013年2月27日。
    ①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0页。
    ① 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① 详见侯欣,谢成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思潮的特点》,《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
    ① 参见《百度百科——群体意识》。
    ① [法]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见[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等《图绘意识形态》,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1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9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99页。
    ② 数据来源梁长山、张永刚:《国企改革中的工人阶级新一代——辽宁青年职工群体状况分析》,《辽宁共青团网》2008年9月24日。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① [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刘榜离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② [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域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① [美]B·R·赫根汉著,郭本禹等译:《心理学史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①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② [德]乌尔里希·贝克:《全球化与政治》,王学东,紫方国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① 《2011重大思潮调查报告——与2010年的对比分析》,《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2012年1月18日。
    ①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3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1页。
    ①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刷出版社1997年版,第239页。
    ①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刷出版社1997年版,第274页。
    ② 陈新汉主编:《警惕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危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5页。
    ①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196页。
    ② 《我们正在习惯的50个异常现象》,《新华网》2010年7月20日。
    ③ 陈新汉主编:《警惕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危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6页。
    ① 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①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7页。
    ② 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5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页。
    ③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④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3年12月27日。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4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3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页。
    ③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页。
    ④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⑤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4页。
    ②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③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22页。
    ④ 这三次重要讲话分别是:2001年8月,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与国防科技的专家以及社会科学的专家进行座谈时的讲话;2002年4月,江泽民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2002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二十五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⑤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84页。
    ①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页。
    ①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35页。
    ②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① 《习近平: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人民日报》2014年2月28日。
    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质量》,《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7日。
    ③ 一、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二、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三、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四、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 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五、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六、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七、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① 《近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183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4年4月8日。
    ②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新华网》2014年2月25日。
    ③ 《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
    ① 邓卓明:《社会思潮专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5页。
    ② 刘延亚:《警惕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反“和平演变”问题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86页。
    ③ 顾潜:《中西方新闻传播:冲突·交融·共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2-323页。
    ① Walter A. Lateber,The New Empire,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63,p77.
    ① 韩广忠,肖群忠:《韩国孝道推广运动及其立法实践述评》,《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3期。
    ① 王存福:《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第32页。
    ①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30页。
    ② 谢成宇,郭鹏飞:《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阵地的主辅谋略》,《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
    ①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9日。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②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2日。
    ③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① 卫兴华:《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0期。
    ②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68页。
    ③ 大卫·科茨:《所有权、财产权与经济绩效: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理论和实践》,庞涓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3期。
    ① 《美国最新调查:中国人对国家前景最乐观》,《环球时报》2008年7月23日。
    ②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1页。
    ③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5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
    ① 王传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的界限》,《学术界》2010年第4期。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
    ③ 《从两会看民主政治进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梦的保障》,《人民日报》2013年3月19日。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
    ①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非常成功—外国学者和媒体人士关注两会、积极评价中国民主政治》,《人民日报》2009年3月12日。
    ②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70页。
    ③ 宋鲁郑:《中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红旗文稿》2010年第5期。
    ④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7页。
    ⑤ 《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日报》2012年5月14日。
    ①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②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6日。
    ① 樊浩等著:《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21页。
    ① 《授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华社》2013年2月23日。
    ②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光明日报》,2011年11月9日第三版。
    ① 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② 毛卫平:《和谐哲学: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和”文化》,《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6期。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3页。
    ② 周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7页。
    ① 参见谢成宇,郭鹏飞:《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阵地的主辅谋略》,《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
    ②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1页。
    ③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03页。
    ④ 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第11、12期合刊。
    ① 石云霞等著:《十六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页。
    ②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0页。
    ③ 《列宁选集》(第4卷),人们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① 《胡锦涛提出建党百年和新中国成立百年中国发展目标》,《人民网》2008年12月18日。
    ①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186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5页。
    ③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7页。
    ①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82页。
    ②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44页。
    ① 《开放网上信访网友关切落实细节》,《中国青年报》2013年7月5日。
    ② 《网上信访也要把握“生命线”》,《人民日报》2013年7月1日。
    ③ 《让民中批评首先去标签歧视》,《中国青年报》2013年7月3日。
    ④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页。
    ⑤ 《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8页。
    ① 参考《充分发扬民主虚心听取意见》,《中国青年报》2013年7月8日。
    ②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66-267页。
    ③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29页。
    ① 华琪:《思想工作艺术谈》,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②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94-95页。
    ① 《孟子.尽心上》
    ② 《汉书.董仲舒传》
    ③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3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页。
    ⑤ 《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页。
    ⑥ [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0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6页。
    ②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4页。
    ③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二,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29页。
    ① 周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页。
    ① 樊浩等著:《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9页。
    ①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
    ② 莫岳云:《三大网络群体的角色边界》,《人民论坛》2012年第31期。
    ① 周宏:《理解与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47页。
    ① 《江南style为什么这样红》,《中国青年报》2012年12月12日第11版。
    ② 参见谢成宇,郭鹏飞:《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阵地的主辅谋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
    ① 孙来斌,韩露:《当前西方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挑战及应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5期。
    ② 张立文:《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学术月刊》,1995年第9期。
    ① 孙来斌,韩露:《当前西方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挑战及应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5期。
    ①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5页。
    ①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新华网》2012年11月19日。
    ②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1页。
    ①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页。
    ② 《中科院报告:中国还有1.28亿贫困人口》,《中国新闻网》2013年3月12日。
    ③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第2版。
    ①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① 竹立家:《中国话语要让世界听得懂——当代“中国话语”及话语权建构》,《人民论坛》2013年第402期。
    ① [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259页。
    ② [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① 张国庆:《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② 樊浩著:《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5页。
    ① 《发出好声音形成正能量宣传思想工作一刻也不放松》,《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0月14日。
    ② [美]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2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292页。
    ④ [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231页。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列宁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文集(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邓小平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994.
    [6]江泽民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中共中央文献选集(1-18卷)[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
    [8]建国以来重要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9]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0]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2]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3]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俞吾金著.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俞吾金著.意识形态论(修订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梅荣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梅荣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析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6]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侯惠勤著.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8]侯惠勤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意识形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9]侯惠勤著.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0]罗国杰主编.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11]季广茂.意识形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童世骏等.意识形态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3]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14]叶启绩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和谐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5]宁先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社会思潮[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6]樊浩著.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7]吴琦等著.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8]聂立清著.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9]王永贵等著.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0]邓卓明.社会思潮专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1]洪晓楠.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2]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23]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4]冯宋彻.当代社会思潮名家讲座[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5]万斌.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当代西方思潮[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6]陈立思.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7]孟庆顺等.全球化时代世界意识形态流派述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8]邢贲思.当代世界思潮[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29]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0]龙文懋.全球化与经济安全[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31]朱炳元等.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2]马维野、尹希成.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3]王东等.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4]贾英健.全球化与民族国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35]房宁等.成长中的中国—当代中国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6]谢晓娟.全球化—文化冲突与文化安全[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37]李金齐.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安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8]王宁.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9]于民著.中西文化互补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40]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1]库兹明.马克思理论和方法论中的系统性原则[M].上海:三联书店,1980.
    [42]刘炯忠.马克思的方法论与系统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3]梁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四项基本原则[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4]倪志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5]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46]岑国桢编著.青少年主流价值观:心理学的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0.
    [47][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黎鸣,李书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8][美]马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9][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图绘意识形态[M].方杰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0][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M].孔兆政,蒋龙翔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51][英]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龚维斌、良警宇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52][日]吉野耕作.文化民族主义的社会学——现代日本自我认同意识的走向[M].刘克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4.
    [53][美]塞缪尔·亨廷顿、彼得·伯杰.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54][英]尼克·史蒂文森.文化公民身份:世界性的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孙来斌,韩露.当前西方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挑战及应对[J].当前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05).
    [2]陈秉公.论国家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与实现“引领”功能的基本方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
    [3]肖萍,秦在东.论我国意识形态的有序管理[J].社会主义研究,2007,(1).
    [4]侯惠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上如何取得共识?[J].红旗文稿,2012,(8).
    [5]李慎明.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J].党建,2010,(1).
    [6]周光琴.多元价值主体视域下国家核心价值观构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3).
    [7]陈先达.论核心价值的社会制度本质[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5).
    [8]蒙云龙.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31(5).
    [9]王宗礼,史小宁.政治、语境与历史:意识形态概念的变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10]黄力之.论社会主流价值观构建的逆向性特征[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13(6).
    [11]赵海峰.意识形态领导权和文化认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5).
    [12]曾庆玲.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存在样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0(4).
    [13]聂立清.构建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战略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14]程恩富,郑一明,冯颜利等.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2).
    [15]余玉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性[J].思想理论研究,2008,(1).
    [16]冯仕政.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阶级认同与社会稳定—基于中国综合调查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3).
    [17]王永贵.关于社会思潮新变化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5).
    [18]陈冬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15(4).
    [19]王贤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路径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2).
    [20]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J].社会主义研究,2009,(1).
    [21]王存福.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11,(1).
    [22]王晓升.强化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主导地位的几个策略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6).
    [23]中国政研会、中宣部政研所课题组.当前我国主要社会思潮的特征及发展变化的原因[J].政工研究动态,2007,(6).
    [24]李伟,平章起.价值多元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来自美国新品格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2,(7).
    [25]孔德永.当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6).
    [26]陈秉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3).
    [1]Chow Gregory C., Knowing China,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2004.
    [2]Daniel Bell, The End of Ideology, Harvard University,1988.
    [3]Lodge, George C. Vogel, Ezra F.i Ideology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an Analysis of Nine Countries, Boston, Mas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87.
    [4]Boudon, Raymond, The Analysis of Ideolog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5]Murray, Julia K, Mirror of Morality:Chinese Narrative Illustration and Confucian Ideology,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7.
    [6]Brunner, Eric J., Economics and Ideology:Causal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Economic Conditions on Support for Redistribution and Other Ballot Proposals, [7]Cambridge, Mas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8.
    [8]Wright, John, Ideology, Conflict and Retreat:the USA in Asia,1950-1973. Gardeners Books, 2008.
    [9]John Farndon, China Rises, How China's Astonishing Growth, Virgin Books,2007.
    [10]Shenkar O., The Chinese Century, Wharton School Publishing,2005.
    [11]Larry Diamond, Ramon H. Myers, Elections and Democracy in Greater Chin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