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英政府与威海地方精英间互动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898年英国以俄国租占旅大为借口强行租占威海卫,威海从此开始了其三十二年被租占的历史。英租时期,英国人并未在威海投入太多的行政成本。威英政府的财政支出比较有限,职能定位也并不是很宽泛,但是在英租威海卫的三十二年中,威海的政治、经济、司法和公共事业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英国人在当地人心中的印象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本文认为,当地的发展和当地人观念的转变主要源于威英政府的治理模式的成功。受财政状况、管理目标以及英国的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英国人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当地的社会控制体系和文化传统,积极发展地方自治,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温和变革。这种治理模式不仅使威英政府较快地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同,而且充分调动了当地地方精英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在这种治理模式下,当地的地方精英不仅维持了原有的社会地位,而且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和发挥能力的空间,他们在乡村治理、经济发展、公共事业管理和司法诉讼等方面得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英租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当地地方精英的参与,地方精英与威英政府间的相互支持和良性互动是分不开的。地方自治的发展不仅节省了行政成本也培养了当地人的自治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威英政府也得以用较低成本实现了自己的管理目标。我国当前正处于行政体制改革时期,总结威英政府的运营模式及其与社会精英之间的互动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地方自治建设和市民社会的培育都很有借鉴意义。
In 1898, on the excuse of Russian rented Lvshun and Dalian, British rented Weihaiwei forcibly. The rented history of Weihai lasted for thirty-two years. In this period, British had not put too much administrative costs in Weihai,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of the government was comparative limited,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also were not very broad, but among the thirty-two years, political, economic, judicial action and public utilities of Weihai all gained a great development, the local's evaluation to the British also changed a lo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attitudes changing both benefit from the successful governance model of British Concessions of Weihai. As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status, management object and British cultural tradition, British reference the local social control system and cultural tradition to some extent, they developed local autonomy actively,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social stability, they realiz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mildly. The governance mode help the British Concessions of Weihai ga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local elites to participate governance. Under this governance mode, the local elites not only maintained their original social status, but they also have more power and more playing space, they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rural governa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public utilities and judicial actio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Weihai in the rented period is inseparable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local elites.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autonomy not only saved the administrative cost but also cultivate the autonomy spirit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British Concessions of Weihai used the lowest costs achieved their management goals. Our country is during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period currently, summarizing the operation mode of British Concessions of Weihai and their interaction experience with the social elites will be very meaningful.
引文
1数据总结自威海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威海市志:1398-1982》,山东人民出版,1986。
    2引自威海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威海市志:1398-1982》,山东人民出版,1986。
    3张建国,张军勇:《从行政长官到“太傅”——庄士敦在中国》,《老照片》第二十五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4“奖励海西头村村长的模范行为”,英租档案, 第96卷。
    5“威海卫办事大臣临别演说词”,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1104。
    6“奖赏巡捕邵学仁、朱连元的训词”、“表彰丛福宝兄弟二人救落水儿童的训词”,1914年,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档案第96、97、99卷。
    7“嘉奖勇救溺水者、指责旁观者冷淡的训词”,1916年,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档案第98卷。
    8高岱:《英法殖民地行政管理体制特点评析(1850-1945)》,《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
    9“威海卫办事大臣庄士敦临别演说词”,1930年,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档案第77卷。
    10《1904年政府工作报告》,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1718。
    11《1904年政府工作报告》,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1718。
    12“选举村董简明章程及颁发村董执照(1914—1915)”,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112。
    13《小区行政长官的地位及权限》,1911年,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档案,第161卷。
    14《小区官员的工作报告》,1911-1912年,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档案,第42卷。
    15“威海卫办事大臣庄士敦临别演说词”,1930年,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档案第77卷。
    16“贫民搂草、割草的规定”,英租档案,威海档案馆166盒891卷。
    17“颁布村规的告示(1921)”,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101。
    18林间:《威海的第二个香港梦》,摘录自爱威海网站,www(?)cn。
    19引自威海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威海市志:1398-1982》,山东人民出版,1986。
    20“商埠商会简章付商业规则”,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0930。
    21“威海商会新会落成大典(1920年)”,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928。
    22梁承之等请骆大人收所献之匾”,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82。
    23数据来源于1906至1910年,1912年至19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1720至229-1-1724,229-1-1726至229-1-1930之所以选取这几年的数据是因为这是现有的档案中可以获得的全部信息,其他年份的财政支出没有具体项目的支出数据。
    24“威海绅商欢迎骆克哈特回威的祝词”,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78。
    25《1923年政府工作报告》,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1733。
    26“中国医院准备开业”,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423。
    27“通告种牛痘”,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415,防治天花病的告示,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413。
    28“预防流行病的告示”,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414。
    29资料数据摘录自《1903年公共卫生和建筑法令》,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614。
    30数据来源于1911年和19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1724,229-1-1732。防治天花病的告示(1913),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413。预防流行病的告示(1918),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414。
    31同上引。
    32中华民国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第一次)》,中华民国开明书店,1934年。
    33“建女子学校”,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339。
    34“对师生成绩的勉励”,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351。
    35“推行华民教育的建议及平民教育创世纪略”,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369
    36“推行华民教育的建议及平民教育创始纪略(1923)”,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369。
    37“威海卫办事大臣临别演说词”,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1104。
    38“严格执法的告示 (1901)”,威海市档案馆,档案号:229-1-656
    41转见邓向阳主编:《米字旗下的威海卫》,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
    42《1904年政府工作报告》,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1718。
    43“堆林家院村民土地纠纷的判决”,英租档案,档案号:229-1-651。
    44“威海卫办事大臣临别演说词”,英租档案 档案号:229-1-1104
    45《1904年政府工作报告》,英租档案 档案号:229-1-1718
    1、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案卷,威海市档案馆馆藏。
    2、王娆:《英租威海卫司法体制初探》[J],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第5期。
    3、王娆:《英租威海卫司法殖民之特性分析》[J],甘肃政府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4、王娆:《<1901年枢密院威海卫法令>与英国在威海卫的殖民统治》[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5、王一强:《“你们倒使我们的人中国化了”——威海卫办事大臣庄士敦临别演说词的法文化阅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5期。
    6、王一强:《英租威海卫的外来法、本土法与民间法》[J],甘肃政法学报,2005年第5期。
    7、王一强:《英租威海卫法律制度研究札记》[J],《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春季号。
    8、王一强:《法律文本的矛盾——从英租威海卫时期的一份鞭刑文件说起》[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9、王一强:《档案阅读与法律史研究--以英租威海卫法律史研究为例》[J],民间法,2006年3月第五卷。
    10、章再彬:《威海卫乡村治理的制度演进》[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1、张志超:《英租威海卫时土地交易习惯的历史考察》[J],山东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2、张志超:《文化、制度与制度选择----英租威海卫殖民统治机理初探》[J],云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13、张志超:《略论英租威海卫时期威海乡村的社会控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5年第4期。
    14、张志超:《英租威海卫时期的监狱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22期。
    15、张志超:《一个有待认真研究的课题——关于英租威海卫法律史的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11期。
    16、《庄士敦:洋儒的理想与威海卫的治理》[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9期。
    17、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
    18、威海市政协科教文史委员会主编:《英国租占威海卫三十二年(威海文史资料第十辑)》[C],威海市政协科教文史委员会,1998。
    19、王小光:《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威海午报>》[J],史海钩沉,2003年第1期。
    20、中华民国教育部编撰《中国教育年鉴(第一次)》[M],中华民国开明书店,1934。
    21、徐勇:《强化民主监督促进治理转型》[J],《乡镇论坛》,2001年第4期。
    22、郁建兴、吕明再:《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J],求是学刊,2003年第4期。
    23、蔡全胜《行政管理的法理分析与规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3期。
    24、张铭:《乡土精英治理:当下农村基层社区治理的可行模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25、曹海林:《村庄公共权力:村制研究的切入视角及其解说模式》[J],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26、徐勇:《Governance:治理的阐释》[J],政治学研究,1997年第1期。
    27、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28、高岱:《英法殖民地行政管理体制特点评析(1850-1945)》[J],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
    29、[马来西亚]陈玉心《清代健讼外证---威海卫英国法庭的华人民事诉讼》[J],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
    30、王树强,袁龙文:《为抗击倭寇设置威海卫》[J],历史大观,2006年第5期。
    31、戚圭瑨:《英国强租威海卫始末》[J],历史教学,1997年第6期。
    32、邵宗日:《英国租借威海卫土地法律制度研究》[J],法学论坛,2008年第3期。
    33、朱世全:《威海问题》[M],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九月版。
    34、[美]克拉伦斯.B戴维斯,罗伯特.J.高尔(著),王瑞君(译):《英国人在 威海卫:帝国非理性之例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35、钟伟军:《利益冲突与西方公共权力制约》[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刊。
    36、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37、洛克:《政府论两篇》[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38、帕梅拉·艾特威尔:《英租威海卫及归还始末》[C],(威海市档案馆译本)1998。
    39、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M],群众出版社,1964。
    40、苏亦工:《中法西用:中国传统法律及习惯在香港》[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1、张建国张军勇:《英租威海卫史料汇编l:威海卫法令》[J],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42、张建国,张军勇:《老照片》第二十五辑[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43、林修果,谢秋运:《“城归”精英与村庄政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44、[英]庄士敦著,陈时伟等译,《紫禁城的黄昏》[M],求实出版社,1989。
    45、[英]庄士敦:《中国宗教之将来》[J],评孔纪年,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46、邓向阳主编:《米字旗下的威海卫》[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47、威海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威海市志:1398-1982》[C],山东人民出版,1986。
    48、袁理想:《英租威海卫土地法律制度与秩序研究》[D],山东大学,2010,(09)。
    49、刘娜:《英租威海卫法律文化解读》[D],山东大学,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