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新闻政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闻政策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属于国家的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反映浓厚的阶级意识、阶级利益和阶级内容。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思想意识等联系密切。南京国民政府虽然打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旗帜,但本质上已经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时已经变成专制独裁的工具。清党反共,屠杀工农,反苏亲帝,围剿红军根据地,对日妥协,新闻政策为此新闻内容服务。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以党治国”的新闻指导方针,并将其贯彻到新闻实际中,实行“党化新闻”。新闻工作要以宣传三民主义为中心,把三民主义作为最高准绳,是新闻宣传中的灵魂与核心。一切是非曲直都以三民主义为尺度和标准。不允许反对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神圣不可侵犯,三民主义坚定不可动摇。实施“新闻一元主义”,实行“新闻统制”。只允许三民主义在新闻领域里一己独存,不允许其他主义在新闻领域里存在。“党化新闻界”、“党化全国新闻界”、“以党治报”。国民党在整个新闻事业上有垄断的发展趋势,对国民党党营新闻事业进行设计管理,控制人事任用,并有纪律约束,享受党部津贴。对民营新闻事业多方刁难给予限制,从新闻业务和新闻人员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限制非“党化新闻”,对民办的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台等新闻宣传,对反对三民主义及偏离三民主义和国民党政纲政策的新闻宣传进行限制,取缔反国民党的新闻。
     制定新闻法规政策,强化“党化新闻”。国民党党政军各部门制定和出台多项有关新闻管理、新闻报道、新闻检查、新闻违法处罚等法规条例。这些法规条例体现了“党化新闻”的思想,贯彻了“以党治国”的方针,使其新闻指导方针法规化和制度化,保障其在新闻宣传实际中的贯彻落实。新闻刊物的创办实行注册登记制度。手续复杂,关卡繁多,审批机关日益上层,资格限制,政治色彩愈加浓厚。对军事新闻限制严格,规定有种种限制。对记者的采访报道,对民营电台的广播内容,作了具体苛刻限制和规定。把违反三民主义放在首位,新闻检查法规有全国性的,有地方性的,有专门性的。新闻法规基本上多是惩罚性的,缺乏扶持和奖励。新闻违法处罚力度重,制定多种违法处罚措施。党政军多个部门都有违法处罚权力,并制定出与新闻违法处罚相关的非常法。
     创办“党化新闻”机构,实行新闻垄断。国民党创办了党营的中央通讯社、中央日报、中央广播电台,及其在各地所设立的分支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新闻宣传通讯网络。南京国民政府对“党化新闻”机构投入多,规模广,特权大,享有多种特权。从地域上看,分布广,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陆,从中国到国外,从地上到空中。从时间上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经过改制,“党化新闻”发展较快。“党化新闻”事业得到政府大力扶持,资金雄厚,以国家财政作为后盾,多次大批投入资金,党政军各部门大力支持,使“党化新闻”事业在短期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党化新闻”势力延伸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党化新闻”机构特权多,利用国民党的执政地位,垄断了国内外新闻。但“党化新闻”事业在全国所占比例和影响却相对较小,还没有几个民营的大报影响大。但“党化新闻”机构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基本上垄断了国内新闻事业,垄断了国际新闻的发布权,垄断了国内新闻向国际转发权。由于国民党利己主义的阶级本性,“党化新闻”事业表面上蓬勃兴旺,但精神上却早已枯萎了。乏味党义的灌输,“党化”色彩过于浓厚,经常编造新闻,无中生有,空穴来风。经常篡改新闻,违背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不择手段,为己所用,谋取一党私利。叫嚣法西斯主义,歌颂独裁,美化领袖,剥夺人民权利,倡导和宣传无条件服从,进行欺骗性地宣传,对民众和社会进行愚弄。固步自封,僵化保守,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缺乏创新与活力,落伍于时代,落后于历史潮流,自己把自己抛弃了。
     严格新闻检查,监控非“党化新闻”。国民党党政军各部门,设立了名目繁多的新闻检查机关,拥有广泛的新闻检查权力,并规定具体职能、工作范围、任务、特权等。国民党使用多种手段和运用多种手法,检查各种新闻和新闻报道。新闻检查官对新闻检查法规条例,自由理解,随意执行。时间上,从最初的出版后检查到出版前检查。地域上,从最初的东南几省扩展到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封杀进步新闻报道,对批评国民党的新闻,对呼吁抗日的新闻,对要求开放民主的新闻,实行严格检查。
     打击迫害进步新闻,实行法西斯的新闻专制。国民党对进步的新闻机构打击迫害,利用特务进行公开或秘密的镇压,无理取缔,野蛮查封,暴力捣毁。迫害进步新闻人士。进步新闻人士受迫害的人数多,面积广,程度深而且残酷。从知名新闻人士到一般新闻人士。手段多种多样,从监视、殴打、政治迫害、收买、通缉、逮捕、绑架、暗杀等等,手段不一而足,暴露出国民党法西斯的新闻专制实质。进步新闻人士包括国民党内的民主派,进步的地方势力,共产党,自由主义者,中间派,正直进步的无党派人士等。进步新闻人士对国民党的法西斯新闻专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党化新闻”是南京国民政府新闻政策的集中表现。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在新闻领域里的具体实施。“党化新闻”是国民党对整个新闻事业的垄断,代表的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反映出他们的阶级利益和政治诉求,体现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阶级本性并忠实地为其服务。“党化新闻”是对民众所进行的已经歪曲的党义的灌输和违背时代潮流政纲政策的传达,对异己的进步新闻进行打击和迫害。“党化新闻”根本违背现代新闻自由的原则,钳制了舆论,禁锢了思想,束缚了人对真理的认识与探求,摧残了人的创造力,窒息了人的聪明才智,是国民党“党化”专制在思想和文化里的重要表现。“党化新闻”严重阻碍了中国新闻事业的进步与现代化,进步新闻事业受到阻碍与扼杀,整个新闻事业徘徊不前。“党化新闻”阻碍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壮大。“党化新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党化新闻”阻挡了民主自由思想传播,妨碍了近代中国对西方民主制度的正确认知。“党化新闻”过分宣传和推崇法西斯主义,三四十年代法西斯主义特别盛行,法西斯主义毒害人民的思想和灵魂。法西斯暴力充斥着新闻界,尤其对进步新闻,新闻界阴霾恐怖,血雨腥风。“党化新闻”使民主法制受到打击和破坏,法如虚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纲纪毁坏,民无死所。“党化新闻”戳穿了国民党所宣称法制的烟幕,暴露出其人治的内核。“党化新闻”使国内抗日新闻宣传和运动及民主自由的新闻舆论呼声受到压制和打击。国民党的新闻政策是失败的,不能够担当起历史与时代所赋予的使命,逆历史与时代的潮流而动,最终只能够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匆匆过客。
News poli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deological,belongs to the state of the superstructure, built on economic basis, reflects the strong sense of class and class interests and class content. Ties close with the country's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cultural, and diplomatic ,and so on . Although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under Sun Yat-sen's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s banner, but has betrayed the essence of Sun Yat-sen's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Sun Yat-sen's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at this time has become a tool for authoritarian dictatorship. - Anti-communist party, the massacre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anti-Soviet Union pro-imperialist, suppress the Red Army base, the Japanese compromise, the policy content of this news servic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Yidangzhiguo" the news guidelines, and to carry out the actual news, the "party of the news." News to work for the Centre to promote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as the supreme criterion is public information and the core of the soul.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to have all the rights and wrongs of the scale and standards. Not oppose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the sanctity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e yuan news", A news hierarchy.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in the news only allowed to field their own independent of and not allow other areas of the news there. "The party of the press" and "Party of the press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one-party rule on." KMT in the entire journalism monopoly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Kuomintang party's business journalism, design management, control and personnel appointments, and discipline and enjoy the party of the allowance. The privately-run press to make things difficult for the cause of various restrictions, and business news from the news staff control. Restrictions on non-"the party of news," the civilian-run newspapers, magazines, news agencies, radio and other news and propaganda, anti-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and departure from the policy platforms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and restrictions, banning anti-KMT's news.
     News formulat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the party news." KMT government, and military departments on formulating and publishing a number of news management, news reports, press censorship, the press law and other laws and regulations punishment. These laws and regulations reflects the "party news," the idea of implementing the "Yidangzhiguo" approach to news guidelines and regulations and institutionalized to ensure that in its actual implementation. News publications, founder of implementing the registration system. Complex procedures, many barriers, increasing the upper approving authority, restricting eligibility, a strong political overtones. Strict restrictions on military news, provided there are restrictions. The reporter interviewed reported that the privately-run radio station broadcasting content, specifically harsh restrictions. The first violation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press censorship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national, local and specialized nature. News-punishment law, enacted a variety of punitive measures, the government, and military departments have the right to punish, and to develop and impose penalties on news the very law.
     Founder of the "party of the press", Gong practice breaking news. KMT founder of the party's Central News Agency camp, the Central Daily News, the Central Broadcasting Station, and in various places established by the branches, from central to local formed a three-dimensio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news and propaganda. "The party news" organizations are large in scale, investment, privileges, and enjoy a variety of privileges. Widely distributed, from central to local, from China to foreign countries, from the ground into the air. We strongly support and well-funded. Privileges, riding out the KMT's ruling position, monopolized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news. But the party business journalism in the country and the proportion has not affected the number of privately-run newspaper impact, but the cause of the party's business news in the number of absolute superiority, basically monopolized the domestic news business, a monopoly of international news of the release, Monopolized the domestic news to the international power forward. As the KMT stage nature of egoism, "the party's news" on the face of booming prosperity of the cause, but the spirit has already withered. Boring party indoctrination of justice, "the party" is too strong colors, often tamper with the press and clamoring for fascism, to conduct fraudulent propaganda, solid conservative step, the lack of innovation and vitality, falling behind the times, abandoned their own.
     Strict press censorship, control of non-"the party news." KMT government, and military departm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Mingmufanduo the censorship authorities have broad powers of censorship, and provides for specific functions, scope of work, tasks, and other privileges. KMT inspection by means of various news and news reports. Prosecutor to press censorship laws and regulations, understanding of freedom, arbitrary enforcement. Time, from the initial inspection following the publication of the inspection before publication. Geographically, from the initial several southeastern provinces to most parts of the country. Especially the blocked progress to press reports, the KMT's criticism of the press, called on the Japanese press, open and democratic demands of the press and a strict check.
     Progress against persecution of the pres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scist dictatorship. KMT on the progress of news agencies to combat persecution, use of open or secret agents of repression, arbitrary ban, the brutal seizure, violence and destroyed. News people persecuted progress. News progress the number of people being persecuted, wide area, the degree of cruelty and deep. Well-known news from general news to those people. Variety of means, from surveillance, beatings, political persecution, and buying, wanted to arrest, kidnapping, assassinations, and other so on. KMT exposed the fascist dictatorship of real news. News people, including progress of the democratic faction within the KMT, the progress of local forces, the Communist Party, liberals, moderates, integrity and progress, and other public figures without party affiliation. Information on the progress of the KMT's authoritarian fascist news for the indomitable struggle.
     "The party of the news" is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policy on press performance. KMT one-party dictatorship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The party of the news" is news to the whole cause of the KMT's monopoly,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Jiang-song- kong-chen family of four class interests, reflecting the big landlords and big bourgeois ideology and class nature of the faithful for their services. "The party of the news" is the people has been distorted by the indoctrination of the party-run counter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the policy platforms of communication, news of the progress of dissidents against and persecution. "The party news," contrary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odern freedom of the press, is the KMT's "party" dictatorship of the important performance, seriously hindered the China News the cause of progress and modernization. "The party news," the China News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The party news" impede the pro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The party of news" to be against democracy and the legal system, rampant fascism in particular, the domestic anti-Japanese propaganda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of movement and suppression of media voices. KMT's information policy is a failure, can not take on history and the mission entrusted by the times, and against the historical trend and the times, only to eventually withdraw from the stage of history.
引文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1--2 页。
    [2]何应钦:《本报的责任》,《中央日报》1928 年 2 月 10 日。
    [3]杨幼炯著《近代中国立法史》商务印书馆,1936 年,第 354 页。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75 页。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69 页。
    [6]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337 页。
    [7] 周恩来《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周恩来选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 年,第 147 页。
    [8]《大公报》1929 年 7 月 6 日。
    [9]《大公报》1929 年 7 月 6 日。
    [10]《大公报》1929 年 7 月 7 日。
    [11]《大公报》1929 年 7 月 7 日。
    [12]《大公报》1929 年 7 月 7 日。
    [13]《大公报》1929 年 7 月 7 日。
    [14]《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教学参考资料选辑)中,第二册,第 9 页。
    [15]《军人的精神教育》,《蒋介石全集》下册,第五编,第 2 页。
    [16]《军人的精神教育》,《蒋介石全集》下册,第五编,第 6 页。
    [1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13-14 页。
    [1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92 页。
    [19]郑国材:《怎样办党报》,《宣传工作》,国民党广东省党务指导委员会,1928 印行。
    [20]徐培汀,裘正义编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重庆出版社,1994 年,第 336 页。
    [21]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 397页
    [22]郑国材:《怎样办党报》,《宣传工作》,国民党广东省党务指导委员会,1928 印行。
    [23]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之汇编》第一册 第 279页。
    [24]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之汇编》第一册 第210-211 页。
    [25]《新闻事业在现在中国真正的地位》,福建《民国日报》专刊《新闻周刊》,1931年 6 月 12 日。
    [26]《新闻事业在现在中国真正的地位》,1931 年 6 月 12 日福建《民国日报》专刊《新闻周刊》。
    [2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五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00 年,第 56-62 页。
    [28]国民党上海市党部 《新闻统制之实施方案》,《新闻宣传会议记录》,1934 年 3 月。
    [29]黄蝴著《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 171 页。
    [30]赵凯著《20 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新闻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 81 页。
    [31]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新闻统制之实施方案》,《新闻宣传会议记录》,1934 年 3 月。
    [3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藉出版社,1994 年,第 92 页。
    [33]《关于党务报告之决议案》,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之汇编》第二册 第 143 页。
    [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68-74 页。
    [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77-78 页。
    [3]《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八卷,商务印书馆,1936 年。
    [4]《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八卷,商务印书馆,1936 年。
    [5] 陈绚著《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173 页。
    [6]《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36 年,第 1890 页。
    [7]《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36 年,第 1891 页。
    [8]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第七册,2000 年,第 496-497 页。
    [9] 赵玉明著《中国现代广播简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年,第 168-169 页。
    [10]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74 页。
    [1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藉出版社,1994 年,第 89 页。
    [1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藉出版社,1994 年,第 91 页。
    [1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藉出版社,1994 年,第 92 页。
    [1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藉出版社,1994 年,第 90 页。
    [1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藉出版社,1994 年,第 78 页。
    [16]《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八卷,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第 4349 页。
    [1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藉出版社,1994 年,第 162 页。
    [18]《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八卷,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第 4348 页。
    [19]马光仁:《旧中国新闻立法概述》,《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 年第 3 期。
    [20]《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八卷,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第 4643 页。
    [21]《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八卷,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第 4626 页。
    [2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藉出版社,1994 年,第 78-84 页
    [23]《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八卷 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第 4644 页。
    [24]《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三卷 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第 1894 页。
    [25]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第三册,2000 年,第 360 页。
    [26]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江苏古藉出版社,1994 年,第 292 页。
    [27]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江苏古藉出版社,1994 年,第 316 页。
    [28]马光仁:《旧中国新闻立法概述》,《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 年第 3 期
    [29] 黄蝴著《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第 66 页。
    [1]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 356 页。
    [2] 白润生:《中国新闻通史纲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196 页。
    [3]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 356 页。
    [4]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 357 页。
    [5] 王洪祥:《中国现代新闻史》,新华出版社,1997 年,第 122 页。
    [6]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 372 页。
    [7] 梁家禄:《中国新闻业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 年,第 284 页。
    [8] 王洪祥:《中国现代新闻史》,新华出版社,1997 年,第 123 页。
    [9] 赖光临 :《七十年中国报业史》,中央日报社,1981 年,第 124 页。
    [10] 余家宏:《新闻学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年,第 279 页。
    [11]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219 页。
    [12]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 366页。
    [13]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年,第 205 页。
    [14] 方汉奇,史媛媛编:《中国新闻事业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 223 页。
    [15] 孙文铄:《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 年,第 100 页。
    [16] 朱信泉主编《民国人物转》第 12 卷,中华书局,2005 年,第 510 页。
    [17] 李彬著《中国新闻社会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159 页。
    [18] 《申报月刊》,1934 年第 12 期
    [19] 中国广播公司研究发展考训委员会编《中国广播公司大事记》,空中杂志社,1978年,第 1 页。
    [20]《中央日报》1928 年 8 月 1 日。
    [21] 吴道一:《中广四十年》,中国广播公司出版,1968 年,第 21 页。
    [22] 汪学启:《第四战线: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掇实》,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年。
    [2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第十一册,2000 年,第 306 页。
    [24]《民国春秋》,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年 7 月。
    [25] 温世光:《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1983 年,第 13 页。
    [26] 吴道一:《中广四十年》,中国广播公司出版,1968 年,第 21 页。
    [27] 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 20 页。
    [28] 施天权:《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年,第 11 页。
    [29]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闻研究资料》第 41 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年,第 92 页。
    [30] 白润生:《中国新闻通史纲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197 页。
    [31] 赵玉明:《中国现代广播简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年,第 19 页。
    [32] 陈莉:《广播电视概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39 页。
    [33] 刘家林:《中国新闻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年,第 414 页。
    [34] 李彬:《中国新闻社会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158 页。
    [35]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第十五册。2000 年,第 501 页。
    [36]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第十二册,2000 年第 169 页。
    [37] 尹述贤:《创设中央社的一段经历》,《自由谈》第 28 卷第 9 期,1977 年,第 11页。
    [38] 陈果夫:《创造在艰苦之中》,胡有瑞主编《六十年来的中央日报》,中央日报社出版,1988 年,第 28 页。
    [39] 王凌霄:《中国国民党新闻政策之研究》(1928--1945),近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第 94 页。
    [40]『德国』伍尔岗。摩尔:《现代中国报业史》,韦正光译,第 51-52 页。
    [41] 江沛:《南京国民政府意识形态管理剖析》,《民国档案》,1993 年 3 月。
    [42]《大公报》1929 年 1 月 18 日。
    [43] 沈醉:《史量才被暗杀的经过》,文闻:《我所知道的政治暗杀秘闻》,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年,第 62 页。
    [44] 黄卓明、俞振基:《关于时事新报的所见所闻》,《新闻研究资料》第 19 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第 190 页。
    [45] 吴范寰:《成舍我与北京世界日报》,全国政协文史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 43 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 年,第 236 页。
    [46] 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233 页。
    [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161 页。
    [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160 页。
    [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162-163 页。
    [4]《中华民国现代法规大全补编》,(二),商务印书馆,1933 年,第 54 页。
    [5]《内政年鉴》,1936 年,A31.
    [6]《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八卷 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第 4645 页。
    [7]《修正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组织条例》,《中央党务月刊》第 100 期,1936 年 12月,第 1179—1180 页。
    [8]《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八卷 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第 4624 页。
    [9] 吴保丰:《十年来的中国广播事业》,《十年来的中国》,商务印书馆,1937 年,第697 页。
    [10]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6—7 页。
    [1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军事(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12 页。
    [1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军事(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14 页。
    [1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军事(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7 页。
    [14]《民国档案》,1991 年 4 月。
    [15]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182 页。
    [16] 戴元光:《20 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宣传学和舆论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 289—290 页。
    [17]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编《新闻学论集》第五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年,第131 页。
    [18]《修正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1938 年 7 月。
    [19]《南京国民政府的舆论管制》,魏宏远《民国史纪事本末》(三),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 493 页。
    [20]《鲁迅全集》第 13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年,第 9 页。
    [21] 高信成:《中国图书发行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305 页。
    [22]《扣丝杂感》,《鲁迅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第 367 页。
    [23]【美国】易劳逸 :《流产的革命 1927-1937 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年,第 39 页。
    [24]【美国】易劳逸: 《流产的革命 1927-1937 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年,第 41 页。
    [25]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15 页。
    [26]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16 页。
    [27]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194 页。
    [28]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35-237 页。
    [29]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37-287 页。
    [30]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38 页。
    [3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40 页。
    [3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40 页。
    [3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77-278 页。
    [34] 郭緒印《新编中国现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 207 页。
    [35] 高信成:《中国图书发行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306--307 页。
    [3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编《新闻学论集》第 5 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年,第 31 页。
    [37]《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 5 页。
    [38]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编《新闻学论集》第 5 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年,第 29-30 页。
    [39]《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二版,第 702页。
    [40]《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二卷 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第 1068 页。
    [41] 石君讷:《国民党的新闻检查》,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编《新闻研究资料》30 辑,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年,第 160-161 页。
    [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183 页。
    [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184 页。
    [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185 页。
    [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185 页。
    [5]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188 页。
    [6]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189 页。
    [7]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86 页。
    [8]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87-288 页。
    [9]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92 页。
    [10]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籍出版社,1994 年,第 300 页。
    [1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籍出版社,1994 年,第 317 页。
    [12] 陈瘦竹 :《左翼文艺运动史料》,南京大学学报编缉部,1980 年,第 282 页。
    [13] 宋春:《中国国民党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年,第 342 页。
    [14] 江沛:《南京政府时期舆论管理评析》,《近代史研究》,1995,3。
    [15] 江沛: 《南京政府时期舆论管理评析》,《近代史研究》,1995,3。
    [16]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401 页。
    [17] 倪墨炎: 《现代文坛灾祸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年,第 78 页。
    [18]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86 页。
    [19] 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95 页。
    [20] 金人:《民国涉外案》,群众出版社,2006 年,第 240 页。
    [21] 甘建寅:《中国国民党史》,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年,第 267 页。
    [2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99 页。
    [2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311 页。
    [2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316 页。
    [25]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 536页。
    [26] 杨小佛:《杨杏佛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历史研究》,1978 年 12 月。
    [27] 陶菊隐:《记者生活 30 年》,中华书局北京,2005 年,第 122 页。
    [28]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五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00 年,第 185 页。
    [29]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六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00 年,第 130 页。
    [30]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六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00 年,第 198 页。
    [3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七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00 年,第 31 页。
    [32] 张文:《中统内幕》,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140 页。
    [33] 沈醉:《军统内幕》,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年,第 49 页。
    [34]《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鲁迅全集》第四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第221 页。
    [35]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国民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404 页。
    [36] [美国]贾祖麟:《胡适之评传》,南海出版公司,1992 年,第 211-212 页。
    [37] 谢泳:《罗隆基—我的被捕的经过与反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年,第 144 页。
    [38] 谢泳:《清华三才子》,新华出版社,2005 年,第 22 页。
    [39] 张文:《中统 20 年》,《中统内幕》,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 7 页。
    [40] 谢泳《清华三才子》,新华出版社,2005 年,第 122 页。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资本主义国家民权法规及其简析》,法律出版社,1982 年,第 1 页。
    [2] [美国]易劳逸:《流产的革命 1927-1937 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年,第 42 页。
    [3] [美国] 易劳逸:《流产的革命 1927-1937 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年,第 42 页。
    [4]《李维汉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 204 页。
    [5] [美国]利奥。顾尔科:《潘恩自由的使者》,商务印书馆,1984 年北京,第 86 页。
    [6] [英国]约翰。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 年北京,第 59 页。
    [7] [英国]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 年北京,第 44-45 页。
    [8] [法国]摩莱里:《自然法典》,商务印书馆,1982 年北京。
    [9] [英国]《雪莱政治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1 年北京,第 13 页。
    [10] [英国]《雪莱政治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1 年北京,第 55 页。
    [11] [美国]韦尔伯。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新华出版社,1980 年,第 55 页。
    [12] [美国]埃德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2001 年,第 91 页。
    [13] 赵金康:《南京国民政府法制理论设计及其运作》,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 358页。
    [14]《何廉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 年,第 117 页。
    [15] 李霞:《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闻法制及其影响》,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 年 5 月,第 122 页。
    [16] 李体煜,王兆良:《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政治纲领及其特征》,《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87 年第四期第 45 页。
    [17]周恩来《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周恩来选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 年,第 143—156 页。
    [18]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编《新闻研究资料》第 32 辑,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年,第 124 页。
    [19] [英国]F。培根:《培根论说文集》,海南出版社,1996 年,第 83 页。
    [20] [英国]《雪莱政治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1 年北京,第 67 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6 年。
    [2]《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二版。
    [3]《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
    [4]《李维汉选集》[M],人民出版社,1987 年。
    [5]《周恩来选集》[M],人民出版社,1984 年。
    [6]《陆定一文集》[M],人民出版社,1992 年。
    [7]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数据汇编》[M],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
    [8]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00 年。
    [9]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数据汇编》[M],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
    [10]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数据汇编》[M],第五辑第一编军事(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
    [11]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2] 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3] 黄蝴著《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4]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M]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年。
    [15] 白润生著《中国新闻通史纲要》[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6] 陈绚著《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7] 刘家林著《中国新闻通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年。
    [18] 王洪祥主编《中国现代新闻史》[M],新华出版社,1997 年。
    [19] 梁家禄主编《中国新闻业史》[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 年。
    [20] 赖光临著《七十年中国报业史》[M],中央日报社,1981 年。
    [21] 余家宏主编《新闻学词典》[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年。
    [22] 方汉奇著《中国新闻传播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3]《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M](教学参考数据选辑)。
    [24] 方晓红著《中国新闻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年。
    [25] 方汉奇,史媛媛编《中国新闻事业图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年。
    [26] 孙文铄著《中国新闻事业史》[M],中国新闻出版社,1998 年。
    [27] 朱信泉主编《民国人物转》[M]第 12 卷,中华书局,2005 年。
    [28] 李彬著《中国新闻社会史》[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年。
    [29] 中国广播公司研究发展考训委员会编《中国广播公司大事记》[M],空中杂志社,1987 年。
    [30]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新华出版社,1983 年。
    [31] 吴道一编《中广四十年》[M],中国广播公司出版,1968 年。
    [32] 汪学启编《第四战线: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掇实》[M],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年。
    [33] 赵玉明著《中国广播电视通史》[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2006 年。
    [34] 施天权著《广播电视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年。
    [35]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编《新闻研究资料》[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
    [36] 杨幼炯《近代中国立法史》[M],商务印书馆,1936 年。
    [37] 赵玉明著《中国现代广播简史》[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年。
    [38] 陈莉著《广播电视概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
    [39]《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年。
    [40]《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年。
    [41] 《民国日报》[N]。
    [42] 胡在瑞主编《六十年来的中央日报》[M],中央日报社出版,1988 年。
    [43] 王凌霄:《中国国民党新闻政策之研究》[M],近代中国出版社,1996 年。
    [44] 徐培汀,裘正义编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M],重庆出版社,1994 年。
    [45] 江沛《南京国民政府意识形态管理剖析》[J]。
    [46] 文闻编《我所知道的政治暗杀秘闻》[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年.。
    [47] 『德国』伍尔岗。摩尔《现代中国报业史》[M],韦正光译。
    [48] 全国政协文史会编《文史资料选辑》[M],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 年。
    [49] 陈昌凤著《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
    [50]《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补编》[M],商务印书馆,1933 年。
    [51]《内政年鉴》[M]。
    [52]《中央党务月刊》[J]。
    [53] 魏宏远主编《民国史纪事本末》[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年。
    [54] 杨幼炯编著《近代中国立法史》[M],商务印书馆,1936 年。
    [55]《民国档案》[M]。
    [56]戴元光主编《20 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宣传学和舆论学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
    [57] 马光仁《旧中国新闻立法概论》[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 年第 3 期。
    [58] 高信成编《中国图书发行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
    [59] [美国]易劳逸著《流产的革命 1927-1937 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年。
    [60] 郭绪印编《新编中国现代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年。
    [6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编《新闻学论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年。
    [62] 沈醉编《军统内幕》[M],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年。
    [63] [美国]贾祖麟著《胡适之评传》[M],南海出版公司,1992 年。
    [64] 谢泳著《罗隆基—我的被捕的经过与反感》[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年。
    [65] 谢泳著《清华三才子》[M],新华出版社,2005 年。
    [66] 张文编《中统内幕》[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年。
    [67] 陈瘦竹编《左翼文艺运动史料》[M],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980 年。
    [68] 宋春编《中国国民党史》[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年。
    [69] 江沛:《南京政府时期舆论管理评析》[J],《近代史研究》,1995 年 3 月。
    [70] 倪墨炎著《现代文坛灾祸录》[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年。
    [71] 金人编《民国涉外案》[M],群众出版社,2006 年。
    [72] 甘建寅编《中国国民党史》[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年。
    [73] 杨小佛著《杨杏佛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J],《历史研究》,1978 年 12 期。
    [74] 《中华民国法规大全》[M],商务印书馆,1936 年。
    [75] 陶菊隐著《记者生活 30 年》[M],中华书局北京,2005 年。
    [76]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编《资本主义国家民权法规及其简析》[M],法律出版社,1982 年。
    [77][美国]利奥.顾尔科著《潘恩自由的使者》[M],商务印书馆,1984 年北京。
    [78][英国]约翰.密尔著《论自由》[M], 商务印书馆,1959 年北京。
    [79] 约翰.弥尔顿著《论出版自由》[M], 商务印书馆,1986 年北京。
    [80][法国]摩莱里著《自然法典》[M], 商务印书馆,1982 年北京。
    [81][英国]雪莱著《雪莱政治论文集》[M], 商务印书馆,1981 年北京。
    [82][美国]韦尔伯.施拉姆等著《报刊的四种理论》[M],新华出版社,1980 年。
    [83][美国]埃德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著《美国新闻史》[M],新华出版社,2001 年。
    [84] 赵金康著《南京国民时期新闻法制及其动作》[M],人民出版社,2006 年 5 月。
    [85] 何廉:《何廉回忆录》[M],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 年。
    [86] 李霞:《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闻法律及其影响》[M],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5。
    [87] 李体煜,王兆良《蒋介古法西斯主义的政治纲领及有特征》[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版,1987 年。
    [88] 《申报年鉴》[M]。
    [89][英国]F.培根著《培根论说文集》[M],海南出版社,1996 年。
    [90] 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之汇编》[M]。
    [91] 《中央日报》[N]。
    [92]《大公报》[N]。
    [93] 《申报》[N]。
    [94] 国民党《新闻宣传会议记录》[M]。
    [95] 黄蝴著《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年。
    [96] 吴保丰:《十年来的中国广播事业》[M],《十年来的中国》, 商务印书馆,1937 年。
    [97] 邵力子:《十年来的中国新闻事业》[M],《十年来的中国》, 商务印书馆,1937 年。
    [98] 王云五著《十年来的中国出版事业》[M],《十年的中国》,商务印书馆,1937 年。
    [99] 山东师范大学刘娜硕士论文《南京国民政府出版政策研究》[D]。
    [100] 吉林大学张辰源硕士论文《南京十年国民党的文化统治政策》[D]。
    [101]《孙中山全集》[M],中华书局,1985 年。
    [102] 王继洲:《论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演变与发展》[J],广东社会科学,1989,3。
    [103] 王永祥,李国忠:《孙中山以党治国论初探》[J],《史学月刊》,1994,2。
    [104] 杨忠虎,王建新:《孙中山的以党治国思想》[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