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构建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开始受到了各国的关注,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各参与主体行为博弈的结果,它是监管的有效补充,有利于维持银行业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在巴塞尔委员会和理论界的推动下,加强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已成为国际上的共识,各国在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之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目前相当不完善,披露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状况不容乐观。在当前我国金融业即将融入世界,银行业竞争将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具有标准统一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披露规范、充实的信息披露内容、完善的监督保障机制、先进的披露方法、能充分发挥市场约束作用的信息披露制度已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我国银行产权结构不清,委托人虚置、法规落后、市场失灵等原因使得这样的信息披露制度目前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阻碍银行业的发展,从而违背信息披露建设的目的。而这些因素都不是短期内就可纠正过来的,因此,要直接建立这样一个高要求高水准的披露制度,目前不具有可行性,这决定了我国必须逐步推进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采取合适的策略分阶段、分层次推进,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不能一蹴而就。
Since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much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on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commercial banks by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oming from the behavior game result of all participants, a goo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echanism is an effective complementary to the banking supervision system, as well as an advantage for stability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even the whole society. The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consumm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by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Basel Committee and the theoretical circle. Compared with the progres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for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s not perfect yet,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under-norm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disunity in standards, imperfect supervision and protection mechanism and so on, so that we should
    not be too optimistic about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tatu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With the forthcoming integ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dustry of China financial industry and more severe competition in banking industry, i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endency to establish a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with uniform standards consistent with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ubstanti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ontent, perfect supervision and protection mechanism, and advanced disclosure methods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market restrain. However,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such a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to give full play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unclear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the commercial banks, unambiguousness of the principal, backwardnes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market defect and so on, which even hav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so as to violate the purpo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Since it will take long period to improve such a status, it is impossible to establish such an informatio
    n disclosure system with high demands and standards directly, which determines that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for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should be promoted gradually with an appropriate stage-by-stage and level-by-level strategy, developed with certain emphasis and purposes but not as fast as possible.
引文
1 爱尔兰银行,爱尔兰最大的一家商业银行,于2002年2月初曝光了一起美籍外汇交易员诈骗7.5亿美元巨款的特大案件,震惊了整个国际金融界。《联合爱尔兰银行事件始末》,环球网络,2002年2月20日。
    2 竞争性趋同,是指在竞争性的环境下,人们会自动选择高效率的行为,从而趋同。
    3 参见:[希腊]克里斯托斯,玛丽·帕泼茨,《衡量社会与经济的不透明度》,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网站。
    4 转引自:何自云,《激励相容:银行监管的发展方向》,金融时报,2003年6月9日。
    5 同4。
    6 参见:胡泳,周展宏,《全透明公司》,环球管理,2001年10月。
    7 转引自: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会计披露在东亚金融危机中上作用及应吸取的教训》,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年5-7月。
    8 同7。
    9 巴塞尔委员会由10国中央银行共同创设于1974年,目前有12个成员国,即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荷兰、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
    10 在旧巴塞尔协议中,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只是作为监管制度的附属部分,而在新巴塞尔协议中它则被作为三大支柱之一,列入了新协议的主体框架之中
    11 关于操作风险,这是巴塞尔协议中新提出的要求,指计算机系统故障、内部控制缺陷可能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并纳入了银行最低资本量的考虑范围。
    12 制度性趋同,是指在资源由强权配置的环境中,要想取得资源必须采取合乎规定的行为,从而亦趋同。
    
    
    1.巴曙松,《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在金融机构中的实施从理论框架到现实挑战》,www.china-review.com中评网
    2.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中的市场约束》,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
    3.巴曙松,《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状况比较:以欧洲为例》,www.Finasea.com,2002年3月25日
    4.高西庆,《证券市场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根据》,中华财会网,2002年2月5日
    5.何佳艳,《银行年报为何难产?》,互联网周刊,2003年6月23日
    6.何卫东,《如何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商都信息港网站,2002年12月24日
    7.何自云,《激励相容:银行监管的发展方向》,金融时报,2003年6月9日
    8.胡奕明,《任重道远的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规范化问题》,上海金融,2001年第11期
    9.胡奕明,《银行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对13个国家和地区银行年报的调查分析》,金融研究,2002年第3期
    10.胡奕明,《国际活跃银行信息披露发展之比较》,世界经济,2002年第8期
    11.胡奕明,《对新加坡等五国和地区银行年报中信息披露的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
    12.蒋海、温思美,《制度支迁中的金融博弈与金融风险转嫁金融研究》,1998年第9期
    13.蒋海,《金融监管中的激励冲突与调整》,财经研究,2004年第1期
    14.李金泽,《银行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的比较研究》,法商研究,2002年第2期
    15.曲宏、王明明、杨志翔,《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披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1年第1期
    16.邵剑兵,《声誉模型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效率分析》,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9期
    17.苏文力,《发达国家银行业的信息系统建设》,现代商业银行,2002年第9期
    18.汤云为、胡奕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巴塞尔原则及对我国的指导意义》,会计研究,2001年9期
    19.徐荣梅,《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62期
    20.徐荣梅,《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来源》,金融时报,2002年5月13日
    21.徐荣梅,《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11期
    22.徐璋勇,何炼成,《试论我国现行银行监管的制展缺陷及其纠正》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23.王晓枫,《对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4期
    24.王晓枫,《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的表外披露》,投资研究,2003年第3期
    25.王宣喻,《信息披露机制对私营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经济研究,2002年第
    
    10期
    26.颜志元,《我国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第11期
    27.应飞虎,《信息如何影响法律——对法律基于信息视角的阐释》,法学,2002年第6期
    28.张德荣,《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刍探》,财会月刊,2002年第9期
    29.张俊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商业银行竞争的关键》,发展,2002年第10期
    30.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新趋势:不良债权信息披露》,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7期
    31.张强,《应实施银行业的公开信息披露制度》,金融时报,2002年5月27日
    32.张强、付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金融论坛,2002年第5期
    33.张强,《论金融监管中的信息约束》,金融研究,2000年第5期
    34.张兴胜,《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公开披露问题研究》,金融论坛,2002年第7期
    35.郑志刚,《声誉制度理论及其实践评述》,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5期
    36.韩汉君,王振富,丁忠明,《金融监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37.江其务,《制度变迁与金融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38.罗金生,《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7月
    39.马费成、王槐、查先进,《信息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40.吴联生,《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41.张杰,《经济变迁中的金融中介与国有银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4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43. AICPA Chapter 4: Benefits and Costs, www. bis. org
    44. Andrew Crockett: Market discipline and financial stability,www. bis. org
    45. Basel Committee: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Jan. 2001, www. bis. org
    46. Basel Committee: Enhancing Bank Transparency, Sept. 1998, www.bis. org
    47. Charles W Thurston, World' s best banks 2001, Global Finance, Oct. 2001
    48. Giovanni Dell and Ariccia: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MF working paper, Jun. 1998
    49. Hazel J. Joh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Markets——A Global Perspective, 1993
    50. James C. Baker: The Band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2002
    51. Paul Krugman: What Happen to Asia, Mimeo MIT, Cambridge, 1998
    52. Pierre-Richard Agenor, Marus Miller, David Vines and Axel Weber: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Cause, Contagion and Consequences, 1999 Economics, Sep. 2003
    53. Wendy Carlin, Colin Mayer: Finance, investment and growth, Journal of Financial, Sep.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