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时间性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首先对时间与时间性在概念上做出了区分,把自然科学的时间观与意识活动的内在时间性做出了对比。古希腊艺术把握住的是时间从过去向未来延伸的中继点,其中占据着时间的绵延厚度。古罗马艺术开始转向写实,时间表现为一个切面,其中不包含过去的回溯与未来的延展,在时间性上失去了厚度。文艺复兴发展出的焦点透视法、解剖学和明暗法则,把世界确定为与身体相对立的物质世界。印象派开始关注时间的表达,但是停留在时间的瞬间观念上,依然没有跳出自然科学的时间观。莫奈晚期的绘画在时间性上发生转向,为绘画注入了绵延的时间意识。塞尚的绘画排除了印象主义者描绘“瞬间”的观念,他捍卫了一种更为宽广的内在时间意识。他绘画中的时间性切近到古希腊雕塑与绘画在时间意义上的三位一体,体现在自然的直观中连接着曾在与将在的那个现在,是过去、未来与现在的统一交集。
     现代艺术的时间观念普遍是将时间理解为空间中的运动,所以在现代派绘画上的反映就是立体派空间的多维综合与未来主义物体的连续运动形式,或者是抽象主义的观念抽取与音乐律动,以及超现实主义关于潜意识的梦境描绘。贾科梅蒂不满足于现代主义将时间作为一个观念去表述,他通过对时间的追问开始直面存在的问题。他并不仅仅是画出对象,而且还要画出自己的意识。他把时间、意识、现象统一在一起进行描绘,其画面不断生成的意识迹变在时间性上切近到古希腊之前的艺术时间观,即过去、未来于现在统一“到时”的存在。莫兰迪绘画艺术中那种反复的重温式描绘,勾连到古希腊绘画介于平面性与体积暗示之间的即将浮现状态,揭示出时间性的“待出”状态。
     论文最后尝试性讨论了中国绘画中的时间性具有中道观的特征,古希腊艺术中运动与形式的中间状态与中国绘画的中道观在时间性上存在着可供对话的可能。
This dissertation, at the beginning, differentiates time from temporality in the term of their concepts, making a comparison of the concept of time of science with the intrinsic temporality of the activities of consciousness. What the ancient Greek art captured is the relay point that time extends from the past to the future, which occupies a consistent thickness of the time. Roman art began to turn to realism, where time is expressed as a tangent plane, not containing a retrospective of the past and the extension to the future, with a result of losing the thickness on the temporality. Focus perspective, Anatomy and Shading Rules evolved in Renaissance Period defined the world as a material one in the opposition to the body. Although Impressionism start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xpression of the time, they remained in the instantaneous concept of the time, being still restrained in the concept of time of science. Monet's late paintings have a turning in the temporality, putting into the painting stretching consciousness of time. Cezanne's paintings exclude the attitudes of the impressionist depicting "the transitory moment", through which he defends a much broader internal time consciousness. The temporality he expresses in his paintings borders on the Trinity of the ancient Greek sculpture and painting in the sense of the time, with the reflection of the present which connects the having-been present with the will-being in the natural intuition, a comprehensive melange and intersection of the past, the future and the present.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time from Modern art, time is generally understood as motions in space, therefore with the reflections in the Modernist paintings that time is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ion of the Cubist space and the form of the objective continuous motions of Futurist, or the abstraction of the concept from Abstract Art and the rhythm of the music, as well as the Surrealist depictions of subconscious dreams. By questioning time, Giacometti began to face the existing problem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way that Modernism expresses time as a concept. He not only pictures the object, but also portrays his own consciousness. He depicts the combination of time, consciousness, and the phenomenon, integrated together from which the changing tracks generating from the pictures constantly approximating to the concept of time prior to the ancient Greek art, that is, at the present time,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are unified as the existence of "been". In Morandi's paintings, the repeatedly relived depiction has a collusion with the emerging state of the ancient Greek painting between the plane and volume implication, revealing the "to be" state of temporality.
     The thesis finally concentrates on a try to discuss that the temporality of the Chinese painting features the attitudes and doctrines of Chinese Taoism, with an conclusion of there being an available comparison of the temporality of the moderate state of the motion and form in the ancient Greek art with that of the attitudes of Intrinsical Strengthening in the Chinese painting.
引文
1 [美]萨拉·柯耐尔:《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欧阳英、樊小明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7页。
    1 [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55页。
    2 《斐多篇》246A-249C。
    1 《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研究》,张尧均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印页。
    1 《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研究》,张尧均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59页。
    2 [美]罗伯特·威廉姆斯:《艺术理论——从荷马到鲍德里亚》许春阳、汪瑞、王晓鑫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页。
    1 转引自[德]克劳斯·黑尔德:《时间现象学的基本概念》,靳希平、孙周兴、张灯、柯小刚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1月,第13页。
    2[英]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尹锐、方红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第24页:
    3 [美]罗伯特·威廉姆斯:《艺术理论——从荷马到鲍德里亚》,许春阳、汪瑞、王晓鑫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页。
    1 [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第4版,第42页。
    1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陈嘉映、王庆节合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2版,第31页。
    2 转引自吴国盛:《时间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68页。
    1 张荣:《自由、心灵与时间——奥古斯丁心灵转向问题的文本学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15页。
    2 [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张晖、谢敬编译,北京出版社,2008年,第154页。
    1 吴国盛:《时间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93页。
    1 [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10年增订版,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第17页。
    2 [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10年增订版,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第33页。
    3 [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10年增订版,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第30页。
    1 孙周兴:《森·山方的忧虑》,见孙周兴、高士明编,《视觉的思想——“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144页。
    1 《透视》,殷光宇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1月.第2页。
    2 [英]艾玛·阿·里斯特编著,《达·芬奇笔记》,郑福洁译,三联书店,2007年1月,第100页。
    3 [英]艾玛·阿·里斯特编著,《达·芬奇笔记》,郑福洁译,三联书店,2007年1月,第99页。
    4 高士明:《多义的视觉——图像化时代的观看制度》,见《视觉的思想——“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孙周兴、高士明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135页。
    1 [美]大卫·霍克尼:《隐秘的知识》,David Hockney, Secret Knowledge-rediscovering the lost techniques of the Old Masters, Thames&Hudson,2001.
    1 [美]大卫·霍克尼:《隐秘的知识》,David Hockney, Secret Knowledge-rediscovering the lost techniques of the Old Masters Thames&Hudson,2001.231.
    2 刘国英:《视见之疯狂——梅洛-庞蒂哲学中画家作为现象学家》,见孙周兴、高士明编,《视觉的思想——“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37页。
    1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陈嘉映、王庆节合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2版,第417页。
    2 [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王庆节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65页。古希腊人的空间观念并不把空间看作一种类似容器的东西,而应同样把它看作是世界秩序的体现.即世界在空间中成其为世界。海德格尔要求我们像希腊人那样去思考,“希腊人对于空间即没有一个词语,也没有一个概念:”这句话的确切理解是:希腊人没有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空间观念:因为他在这句话的前而就明确讲到,对于希腊人来说, “Topos[空间]乃是ponn[地点],是某个物体所属的地方。
    3 《西方画论辑要》,杨身源、张弘听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195页。
    1 《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研究》,张尧均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60页。
    1 最早提出灵光这个词语的典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之前就成书的古波斯袄教圣典《阿维斯塔》。在《阿维斯塔》中有灵光之神法尔Farr,并且在使用时多采用复数形式,加后缀Ha。袄教的创世之神被称之为阿胡拉·马兹达Ahura-Mazda,作为雅利安人的古老神祗,阿胡拉Ahura代表着善本原与尘世的创造者,是诸神之首。参见[伊朗]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阿维斯塔》,元文琪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12月,第381、388页。
    2 [德]W.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年,第10页。
    1 王恒:《时间性:自身与他者——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列维纳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7页。
    2 [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10年增订版,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第21页。
    1 [德]瓦尔特·本雅明:《迎向灵光消失的年代》,许绮玲、林志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6页。
    1 [德]转引自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宋祖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162页。
    1 刘国英:《视见之疯狂——梅洛-庞蒂哲学中画家作为现象学家》,见孙周兴、高士明编,《视觉的思想——“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30页。
    1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眼与心》,杨大春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第35页。
    1 [英]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沈语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14页。
    2 司徒立、金观涛:《当代艺术危机与具象表现绘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4页。
    3 [英]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沈语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13页。
    1 [英]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沈语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13页。
    2 [英]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沈语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13页。
    3 引自维拉德《保罗·塞尚》1960年,第82页。
    4 司徒立、金观涛《当代艺术危机与具象表现绘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第110页。
    1 [英]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沈语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14页。
    1 [英]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沈语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61页;
    1 司徒立:《构成的主题——塞尚<泳男>、<泳女>系列分析》,载《新美术》2003年1月,第10页。
    2 司徒立:《构成的主题——塞尚《泳男>、<泳女>系列分析》,载《新美术》2003年1月,第4页。
    1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眼与心》,杨大春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第6页。
    1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眼与心》,杨大春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第15页。
    2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眼与心》,杨大春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第36页。
    1 《楞严经》,赖永海、杨维中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5月。卷二: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译文: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误以为自己的见性都是物,从而失去了本心,被外物所转,从物中观大观小:如果能够转物,就与如来相同,身心圆明,在道场中不动,就可以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2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眼与心》,杨大春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第20页。
    1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眼与心》,杨大春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第11页。
    1 《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研究》,张尧均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83页。
    2 [美]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欧阳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0页。
    1 [法]约阿基姆·加斯凯:《画室-塞尚与加斯凯的对话》,梁思成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1页。
    1 《塞尚书简全集》,新星出版社2010年1月,第196页。
    1 刘国英:《视见之疯狂——梅洛-庞蒂哲学中画家作为现象学家》,见《视觉的思想——“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孙周兴、高士明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33页。
    1 司徒立:《终结与开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第134页。
    1 司徒立:《终结与开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第29页。
    2 引自维拉德《保罗·塞尚》1960年,第82页。
    1 《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研究》,张尧均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74页。
    1 吴国盛:《时间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页。
    1 参考Jean Clair, Morandi, Nnuove edizioni gabraiele Mazzatta,《时间的沙漏》,1987年。《回到视觉——五人谈话录·具象表现绘画文献》,许江主编,1996年,第42页。
    1 《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研究》,张尧均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82页。
    1 司徒立、金观涛:《当代艺术危机与具象表现绘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11页。
    2 司徒立、金观涛:《当代艺术危机与具象表现绘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12页。
    1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与大卫·博姆:《超越时空》,胡茵梦译,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年,第165页。
    1 [挪威]拉斯·史文德森:《无聊的哲学》,范晶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19页。
    2 王庆节:《解释学、海德格尔与儒道今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26页。海德格尔对时间性的分析肇始于对此在作为“会死的”存在者的存在特质的认定。
    3 《存在与时间读本》,陈嘉映编著,三联书店,1999年,第159页。
    1 《老子》第八十章。
    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18页。
    1 《庄子·知北游》
    1 《老子》
    2 《老子》
    1 宗炳:《画山水序》。
    1 宗炳:《神不灭论》,《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二。
    1 劫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单位。
    2 《庄子·齐物论》
    3 《中国哲学史》卷一,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第172页。
    1 许江《文与画-当代画人的心灵渡筏》,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第163页。
    2 王微:《叙画》。
    3 王微:《叙画》。
    1 [隋]吉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 月,第62页。
    1 吴冠中。
    2 慧远:《万佛影铭》,转引自《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李来源、林木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42页。
    3 《庄子·外物》
    1 [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修订译本,第170页。
    1 [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修订译本,第170页。第185页。
    2 《论语·八佾》
    1 [唐]皎然:《秋日遥和卢使君》,“古罄清霜下,寒山晓月中。诗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
    2 《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李来源、林木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45页。
    3 同上。
    1 《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隋唐五代卷》,汤磷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63页。
    2 宗炳:《神不灭论》,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二。
    3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1 《札记·缁衣》
    2 《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12月第1版,第461页。
    3 《孟子·告子上第十一》
    1 永嘉玄觉:《证道歌》。
    2 《楞严经》
    3 《楞严经》赖永海、杨雄中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5月,第54页。
    4 《金刚经》
    5 王维:《谒璿上人》
    6 苏轼:《次韵江晦叔二首》
    1 《景德传灯录》
    1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眼与心》,杨大春译,第46页。
    2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眼与心》,杨大春译,第36页。
    1 苏轼:《前赤壁赋》,引自《古文观止》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554页。
    1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1 苏轼:《百步洪》
    2 苏轼:《王维吴道子画》,《苏轼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第7页。
    3 王维:《谒璿上人》
    1 王维:《<西方变>画赞》
    2 王维:《荐福寺光诗房花药诗序》
    3 倪瓒诗:仙居乃在惠山东,悟者方知色是空。却坐西岩双树下,玉笙云里度清风。
    1 苏轼:《宝绘堂记》,《苏轼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第266页。
    1 《庄子·知北游》
    2 苏轼:《日喻》,《苏轼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第270页。
    1 宗炳:《答何承天书》。
    2 《中庸》第十三章。
    3 《中庸》
    1 《老子》
    2 《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290页。
    1 《清净经》
    2 《老子》第二十五章。
    3 《老子》第十六章。
    4[德]海德格尔:《人,诗意的安居》,郜元宝译,上海远东出版社,第116页。
    5 《老子》第十六章。
    6 《老子》
    1 《老子》
    1 《中庸》
    2 司徒立:《终结与开端》,第88页。
    1 苏轼:《后赤壁赋》,引自《古文观止》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557页。
    2 苏轼:《后赤壁赋》,引自《古文观止》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558页:
    3 所谓“人生如梦”,是苏轼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的说法,可以说是体现苏轼人生观的重要关键词。比如他的《永遇乐》词说:“古今如梦,何曾梦觉。”《西江月》词说:“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南乡子》词说:“万事都头都是梦。”与《后赤壁赋》作于同一年同一地点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写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与王庆源书》说:“人生悲乐,过眼如梦幻。”《与宋汉杰书》说:“人世一大梦,俯仰百变,无足怪者。”《与李之仪》说:“已前皆梦,已后独非梦乎?
    1 《楞严经》,赖永海主编,中华书局2010年5月,第51页。
    2 马一浮:《尔雅台答问》卷一,《答张君》。
    1 苏轼:《自评文》
    2 [宋]卫湜撰:《中庸集说》,漓江出版社2011年11月,第4页。
    3 《传习录》,引自《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第52页。
    4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大正藏》第51册,第441页。
    1 《老子》
    2 《论语·里仁》
    3石涛:《苦瓜和尚话语录》一画章第一。
    4 《维摩诘经》菩萨品第四,中华书局,2010年5月第1版,第64页。
    1 《传习录》,引自《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0页。
    2 《传习录》,引自《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5页。
    3 《传习录》.引自《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5页。
    4 《中庸》
    1 石涛:《苦瓜和尚话语录》一画章第一。
    2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3 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引自《苏轼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11月第l版,第110页。
    4 苏轼:《送参寥师》,引自《苏轼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第58页。
    1 《老子》第
    2《楞严经》,第119页。
    3 《老子》
    4 《孟子·尽心上》
    1 《老子》第十三章。
    2 《老子》第七章。
    1 《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隋]吉藏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第4页。
    1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8月,第70页。
    2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8月,第122页。
    3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4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1 《老子》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 [唐]张璪:《文通论画》。
    1 《老子·庄子·列子》,岳麓书社,1994年,第78页。
    1.[德]瓦尔特·比梅尔著, 《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孙周兴、李媛译,商务印书馆。该书的第二部分讨论了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认为这不是一部社会小说,而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时间经验的把握和刻画,小说的真正主角就是时间,我们每个人如何能够在时间经验中寻找到自己,同时也能够达到与他人的沟通。
    2.司徒立、金观涛著, 《当代艺术危机与具像表现绘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该书在对塞尚、贾克梅蒂、莫兰迪等具象表现画家的绘画方法论的讨论中首次提出绘画时间性的问题。
    3.许江、焦小健编, 《具象表现绘画文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书中选录了具有代表性的具象表现画家的学术文章,从艺术实践的角度提供了现象学与绘画实践的相联系的文献。其中时间性的问题在各个画家的文章中均有涉及。
    4.[德]胡塞尔著,《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胡塞尔现象学是一门意识哲学,而内时间意识是诸意识形式中最基础的一种。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中,胡塞尔通过细致的分析,完成了对内时间 意识之基本结构——由”滞留——原印象——前摄”共同构成的“现在域”——的描述,并且由此回答了奥古斯丁与布轮塔诺留下的”时间难题”。
    5.[德]马丁·海德格尔著,《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合译,三联书店。第二篇“此在与时间性”。时间性是此在存在的意义,而此在的整体存在是操心,所以,操心需用“时间”,并从而需要计时。日常时间的理解就从这种时间现象生长出来并发展成传统的时间概念。时间性的本质在于到时或时机。
    6.萨特著,《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三联书店1997年第二版。第二卷:自为的存在,第二章:时间性,一、三维时间的现象;二、时间性的本体论;三、原始的时间性和心理的时间性:反思。第三章:超越性,第四节:世界的时间。自在的存在是脱离时间性的,而自为的存在是在时间化的过程中实现的。萨特对三维(过去、现在、将来)时间的现象学进行分析,目的是要达到对时间性的整体直观。将来的“现在”实质是一种作为将来的虚无,在它过渡到显现出来的“现在”状态时,它的实现就变成了虚无。这就赋予作为整体结构的时间性已应有的意义。
    7.[法]米·杜夫海纳著,《审美经验现象学》,文化艺术出版社。第311页,第三章:绘画作品,第一节:空间的时间化。①轨迹表示时间。 ②绘画要求我们的可以说是静止不动;它只是通过对比和转变的方法安排眼睛的运动。③任何作品只有在一种意识面前才是作品。
    8.张尧均编,《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第二章第三节:时间性。①时间之三维:阐释了时间是由意识的滞留-原印象-前摄来构造的;②时间与主体:每一个身体都有它自己的时间,有它的节奏和周期;③可逆的时间:时间不再是从主体出发,而是存在秩序的一种体现。
    9.[英]史蒂芬·霍金著,《时间简史》,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本书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讨论时间,在相对论中,牛顿提出的绝对时间的观念被打破,时间会根据计时者的改变而改变,即时间更具有主观意义。科学定律并不能区分过去与未来。霍金论证了三种时间之矢的同一方向性,并推断宇宙始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10.吴国盛著,《时间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本书是一部时间观念的演化史。作者通过确立两类原始时间经验——标度时间经验和时间之流经验,勾勒出以二者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众多时间观念的线索。从思想史的角度发掘当代哲学和科学中时间再发现的意义。
    11.克里斯滕·利平科特、翁贝托·艾柯、贡 布里希等著,《时间的故事》,刘研、袁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这是一本关于时间发展历史的普及性读物,具有很好的参考资料价值。书中第三章“时间的表现”涉及到东西方各个时代的艺术家如何表现时间的讨论。
    12.[法]梅洛·庞蒂著, 《眼与心》,杨大春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
    13.[德]马丁·海德格尔著, 《时间概念史导论》,欧东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
    14.[德]克劳斯·黑尔德著, 《时间现象学的基本概念》,靳希平、孙周兴、张灯、柯小刚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
    15.《艺术现象学时间意识现象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六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9月。
    16.傅松雪著, 《时间美学导论》,山东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7月。
    17.威特罗著, 《时间的本质》,文荆江等译,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8.刘文英著, 《中国古代时空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9.尤昭良著, 《塞尚与柏格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张俊著, 《塞尚绘画中的时间性》, 《新美术》2010年第二期。
    21.黄裕生著, 《时间与永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
    Ades,D,Dali,THE DEPICITION OF TIME,London 1982.
    Allan,N;THE EXPERIENCE OF TIME,Ever the Twain Shall Meet: The Interaction of Medical Science,East and West, London 1993.
    Beresford,R;THE END OF TIME,Dulwich Picture Gal-ler.Complete Illustrated Catalogue,London 1998.
    D'Alverny,M-th,Le cosmos symobolique du XIIe siecle, THE CREATION OF TIME,Archives d'histoire,doctrinal et litteraire du moyen age,XXVII,1953.
    Aujac,G,THE MEASUREMENT OF TIME,Le Zo-diaque de l'astronomie grecque,Revue d'Histoire des Sciences,XXXIII,1980.
    Richard Sorabji, Time, Creation and the Continuum: Theories in Antiquity and the Early Middle Ag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edition 2006.
    Helga Nowotny, Time: The Modern and Postmodern Experience,Neville Plaice, Polity 1996.
    The End of Certainty: Time, Chaos and the New Laws of Nature,2009.
    The Time That Remains: A Commentary on the Letter to the Romans.
    Stephen Hawking,Bantam; A Briefer History of Time,Reprint,2008.
    Kasia M. Jaszczolt, Time: Language, Cognition & Reality,Louis de Saussure is Professo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
    Ernst Ludwig Kirchner,1880-1938: On the Edge of the Abyss of Time NORBERT WOLF, Taschen,2003.
    Leonard Shlain,Art & Physics: Parallel Visions in Space, Time, and Light,Harper Perennial,2007.
    Bonnard: The Work of Art: Suspending Time, Yves-Alain Bois, Lund Humphries Publishers Ltd,2006.
    Jan Abelovsk,Art in Changing Times, Slovart Publish-ing, Ltd.2007.
    Bruce Cole, Art of the Western World: From Ancient Greece to Post Modernism, Simon & Schuster,1991.
    Time, Andy Goldsworthy, ABRAMS,2008.
    David Hockney, SECRET KNOWLEDGE -rediscovering the lost techniques of the old masters, Thames& Hudson.
    Martin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ST University of NEW YORK,2010
    Martin Heidegger, History of the Concept of Time,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2
    Edmund Husserl,Phenomenology of Time,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