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词坛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清词是词史上的又一次高峰,而康熙时期又是清词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康熙一朝持续六十余年,从前期创作风格的多样并呈,到中后期趋向清雅,浙派一枝独秀,其间名家辈出,理论与创作均取得了很高成就,形成了清词自身的特色。
     从历史背景看,康熙朝的政局由波谲云诡逐渐趋向稳定。康熙帝本人对文学及文人的推崇,使得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同时,康熙朝印刷术的先进,也使得一批词籍文献得到刊刻,从而推进了词的创作。另外,清代臭名昭著的文字狱,在康熙一朝并不严重,对词之创作风气影响亦不甚明显。
     在文艺思想方面,经历了鼎革之际的清初文人倡导性情,反对摹拟。尽管唐宋诗之争仍然存在,但更多的文人把“性情”论放在第一位,要求言之有物,反对淫靡浮浅。这种思潮反映在词之创作上,形成了康熙词坛倡雅正的风气,并深刻影响了康熙中后期乃至整个清代词学的发展历程。
     康熙前期是康熙朝词学创作最为活跃的时期。以遗民词人群、贰臣词人群、“新晋”词人群及游幕词人群为特征的词人们,将各自的才华倾注于词之创作,形成了康熙前期词坛百家争鸣的局面。到康熙中后期,以《词综》的刊刻及博学鸿儒试的举行为分水岭,康熙词坛开始进入了相对的沉寂期。这个时期,浙西词派一家独大,呈现出以“清雅”词风为主导的词坛创作格局。
     清词的中兴意义更在于其题材的广泛性和境界的开拓上,以观剧词、咏物词、怀古词为突出特征的创作风尚,可以代表康熙词坛的繁荣。而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的艺术手法之运用,则进一步为清词境界之开拓提供了基础。
     词派的繁荣亦是词坛创作兴盛的表现之一。康熙前期词派的纷呈到逐渐融合或沉寂的命运,是与康熙朝的历史发展趋势相一致的。最为典型的,就是阳羡词派的衰落和浙西词派的一枝独秀。这是因为,浙西词派的“醇雅”理论,不仅适应了盛世背景下的时代要求,也契合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审美习惯。
     与词派的纷呈相一致的,就是康熙朝词选本的众多。康熙一朝的通代、断代词选本达到35种,远超清代历史上其他朝代,从侧面反映了康熙朝词之创作的兴盛。而以《词综》与《历代诗余》为代表的两部大型词选,一开清词史上“复雅”之声,一启官方整理词籍之先河,代表了康熙朝词选本整理的最高成就。
     创作的兴盛必然引起创作规范的探讨。从反驳明代《诗余图谱》、《啸余谱》等入手,万树编订了《词律》,该书以翔实的体例,严格的四声规范而著称,成为清代词人创作的圭臬。而康熙后期在《历代诗余》之基础上编订的《钦定词谱》,词调搜罗更为完备。这是康熙朝的又一部官方词学著作,它与《词律》一起,揭开了清代词律、词谱学研究的序幕。
     总之,康熙一朝词与词学的繁荣局面,是与词之尊体呼声的高涨分不开的,以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成德为代表的词人及围绕在他们周围的词人群,以其鲜明的理论和丰富的创作实践,掀起了清词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并对清代中后期词人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Qing Ci is another peak of Ci history.,and the Kangxi period of Qing dynasty is the peak of Qing Ci history.In In the KangXi period,which persisted to sixty years,the Ci poem and its research form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from various styles to the style of gentle and cultivated of Zhexi school.
     Tak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s a condtion,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the Kangxi reign from a turbulent gradually tend to be stable.Because the Emperor Kangxi respected literature and literati, making the literature become common practice.At the same time, the printing skill in Kangxi period also advanced, which made a number of Ci poem works was inscribed and promoted the creation of Ci poem. In additio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notorious literary inquisition in Kangxi was not serious,so it had a few affection to the creation of Ci poem.
     Then considering the Literary thought, the experienced of country change of the early Qing literati advocacy temperament against the mimic. Despite the the Ancient Poems dispute still exists, but more literati take the "temperament" theory on the first place, requirements have substance, against the Yinmi and superficial. This trend is reflected in the creation of the Ci poem, forming an Yazheng atmosphere in the Kangxi period, and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in the late Kangxi and the whole the Qing Dynasty of Ci poem
     The early Kangxi period was the most active time of the Ci poem.The adherents poets crowd, the Erchen poets crowd, the Xinjin poets crowd,and the Youmu poet crowd, made their talent devoted to the creation of Ci poem, forming the top of Ci poem creation. In the late Kangxi period, take the Ci Zong inscribed and Learned Scholars trial held as a watershed, the Ci poem world of Kangxi altar began to enter a relative lull. This period, the Zhexi school send a single large, the style trend to elegant.
     The meaning of resurgence of Qing Ci but also in the breadth of its subject matter and the realm of pioneering. The opera Ci poem, chanting Ci poem and nostalgia Ci poem on behalf of the prosperity of Ci creation of Kangxi period. And take the technique of poet and the writings to the Ci creation, further exteded the realm of Ci in Qing dynasty.
     The prosperity of Ci-school is also one of the manifestations of the Ci poem creation..The Kangxi From the numerous of Ci-schools to the gradual integration,which has a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Kangxi reign. The most typical is the decline of Yangxian school and the thriving of Zhexi schools. Because the ChunYa theory not only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in the Golden Age,but also fit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mentality of our na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Ci-schools,the Ci xuan books apeared in large numbers.The dating and through-generation Cixuan books in Kangxi period reached35kinds, greatly exceeded other periods of Qing dynasty,again reflects the prosperity of Ci creation. Two large-scale Ci xuanben, Ci Zong and ancient poem,one represent a precedent in the history of Qing Ci,one represents the compile of Ci works in the government.
     The prosperity of Ci creation inevitably lead to The specification of creation.From start refuting The Ming Dynasty "Shi Yu Atlas," Xiao Yu spectrum ", WanShu compiled Ci-lv,which has informative style and strict tones specification, and become The poet philosophies of the Ci-creation.Besides in the basic of Ancient Ci poems,anther Ci spectrum was compiled.It's another Ci research books that contained the official background.Along with the Ci-lv,It opened the prelude of Ci-lv study in the Qing Dynasty words.
     In short, the prosperity of Ci and its research in KangXi period,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rising voice of a Ci-respect,Chen Weisong, Zhu Yizun and Nalan chengde,along with the Ci poets crowd around them, take their distinctive theory and a wealth of creative practice, creating the first peak of Qing Ci history. and bring out and tremendous impact to the late poets of the Qing Dynast.
引文
① 陈维崧《任直斋词序》,陈维崧著,陈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陈维崧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2-53页。
    ② 谭献辑,罗仲鼎、俞浣萍校点,《清词一千首》,西冷印社,2007年,第52页。
    ① 蒋寅《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绪论,傅璇琮、蒋寅主编《中国文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页。
    ① 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06页。
    ① 李渔《名词选胜序》,《李渔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5页。
    ② 同上。
    ① 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中华书局,1959年,第434页。
    ① 参见高翔《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8-49页。
    ① 高翔《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① 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0年,第420页。
    ② 《清实录》卷一一七《圣祖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第226页。
    ③ 《清实录》卷一一七《圣祖实录》,第231页。
    ④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848页。
    ① 爱新觉罗·玄烨《江宁驻跸并序》,王志民《康熙诗词集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78页。
    ① 释函可《千山诗集》卷六,《续修四库全书》第139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3页。
    ② 同上,第54页。
    ③ 释函可《千山诗集》七言律补遗,第73页。
    ① 《清实录》卷九九六《高宗实录》,第317页。
    ② 《清代文字狱档》,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上海书店,1986年,第86页。
    ① 李一氓著,吴泰昌辑《一氓题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1年,第190页。
    ②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卷十,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第892页。
    ③ 陈康祺著,晋石点校《郎潜纪闻》,中华书局,1984年,第295页。
    ④ 蒋良骐撰,林树惠、傅贵九校点《东华录》.中华书局,1980年,第353页。
    ⑤ 戴名世《南山集》卷五,《续修四库全书》第1419册,第111页。
    ① 方苞《两朝圣恩恭纪》,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5.15页。
    ② 阎若璩《潜邱札记》卷一,清乾隆刻本。
    ① 尤侗《郑山启诗序》,《西堂杂俎三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406册,第419页。
    ② 焦袁熹《答曹谔廷书》,《此木轩文集》卷一,《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07册,第288页。
    ③《清史稿》卷一百九《选举四》,赵尔哭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第3183页。
    ④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17页。
    ① 鄂尔泰、张廷玉著《词林典故》,傅璇琮、施纯德编《翰学三书》(二),2003年,第82页。
    ② 姜胜利《新视脚下的新突破——欣见《官修<明史>的幕后功臣》付梓》,段润秀《官修<明史>的幕后功臣》,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1页。
    ③ 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中华书局,1958年,第494页。
    ④ 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刘餗著,程毅中校点:《隋唐嘉话》,中华书局,1979年,第28页。
    ① 毛奇龄《史馆兴辍录》,杨讷、李晓明编《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第七册,第701-702页。
    ② 王国维著,徐调孚滓,王幼安校订《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197页。
    ① 彭孙通《清吟堂集序》。高士奇《清吟堂集》,《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26册,第540页。
    ② 汪懋麟《百尺梧桐阁文集》卷二《扈从东巡日记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51册,第224页。
    ① 王士禛《召对录》,《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引,《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82册,第239-241页。
    ② 王士禛《召对录》,《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引,第241页。
    ① 《碑传集》卷四十五。
    ① 杭世骏《词科掌录》卷十三,《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壹辑,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593页。
    ① 潘文年《清代中前期的民间刻书及其文化贡献》,安徽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② 钱穆《国史大纲》,第848页。
    ① 王士禛选,闻人倓笺《古诗笺·凡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5页。
    ② 典型的如南宋曾慥《乐府雅词序》:“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幼眇,世所矜式。当时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见《词学丛书》。
    ③ 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269页.
    ④ 丁澎《东白堂词选序》,《扶荔堂文集选》,《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8册,第465页。
    (?) 吴仰贤《小匏庵诗话》卷一,光绪八年刊本。
    ① 丁炜《问山诗集自序》,《问山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32册,第500页。
    ②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六,中华书局,1975年,第114页。
    ③ 钱谦益《冯定远诗序》,《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939页。
    ① 钱谦益《范玺卿诗集序》,《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一,第910页。
    ② 钱谦益《徐元叹诗序》,《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二,第924页。
    ③ 朱彝尊《忆雪楼诗集序》,朱彝尊著,王利民、胡愚等校点《曝书亭全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445页。
    ④ 赵执信《谈龙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7页。
    ① 龚鼎孳《定山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02册,第328页。
    ② 吴伟业《沈伊在诗序》,《吴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701页。
    ③ 赵翼《瓯北诗话》卷七,赵翼著,霍松龄、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130页。
    ① 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池北偶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53页。
    ② 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一,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689页。
    ③ 爱新觉罗·玄烨《御制全唐诗序》,全唐诗,中华书局,1980年,第5页。
    ④ 爱新觉罗·玄烨《御制全唐诗序》,全唐诗,第5页。
    ⑤ 爱新觉罗·玄烨《御制全唐诗序》,全唐诗,第5页。
    ⑥ 钱谦益《复遵王书》,《有学集》卷三十九,《钱牧斋全集》,第1359页。
    ① 爱新觉罗·玄烨《诗说》,《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② 高磊《清代宋诗选本研究》,苏州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① 尤侗《曹德培诗序》,《西堂杂俎三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406册,第420页。
    ②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801页。
    ③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第822-823页。
    ④ 王士祺《唐文粹选诗序》.《带经堂集》卷三十九。
    ⑤ 王会汾《云川阁集》序,杜诏《云川阁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18册,第530页。
    ① 张炎著,夏承焘校注《词源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9页。
    ② 尤侗《名词选胜序》,《西堂杂组三集》卷三。《西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06册,第419页。
    ③ 王士禛《分甘余话》,中华书局,1989年,第28页。
    ① 李渔《窥词管见》,《词话丛编》,第549页。
    ② 方中通《续陪》,《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33册,第223页。
    ③ 袁枚《随园诗话》卷九,袁枚著,顾学颉校点《随园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311页。
    ④ 高旭《愿无尽庐诗话》,高旭著,郭长海、金菊贞编《高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19页。
    ① 陈子龙《幽兰草词序》,陈子龙撰,孙启治校点《安雅堂稿》,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73页。
    ② 丁澎《叶司训<浮玉词序>》,《扶荔堂文集选》,《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8册,第501页。
    ③ 梁清标《扶荔词集序》,丁澎《扶荔词》,《续修四库全书》,第1724册,第600页。
    ①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词话从编》,第3828页。
    ② 蔡嵩云《柯亭词论》,《词话丛编》,第4908页。
    ③ 朱彝尊《书<绝妙好词>后》,《曝书亭全集》,第477页。
    ④ 朱彝尊《<乐府雅词>跋》,《曝书亭全集》,第476页。
    ① 朱彝尊《词综发凡》,朱彝尊、汪森辑《词综》,中华书局,1975年,第10页。
    ② 朱彝尊《词综发凡》,朱彝尊、汪森辑《词综》,第11页。
    ③ 王昶辑《国朝词综》卷八引,《国朝词综》,《续修四库全书》,第1731册,第64页。
    ④ 朱彝尊《答刑部王尚书论明诗书》,《曝书亭全集》,第397页。
    ⑤ 叶德辉《湛园未定稿六卷》题记,《湖南近现代藏书家题跋选》(一),岳麓书社,2011年,第514页。
    ⑥ 顾炎武《广师》,《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第133页。
    ⑦ 朱彝尊《高舍人诗序》,《曝书亭全集》,第439页。
    ① 朱彝尊《张趾肇诗序》,《曝书亭全集》,第446页。
    ② 朱彝尊《<忆雪楼诗集>序》,《曝书亭全集》,第445页。
    ③ 孙人和《黑蝶斋词一卷》提要,柯邵忞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齐鲁书社,1996年,第13册,第646页。
    ① 赵怀玉《王葆初洞阳乐府序》,《亦有生斋文集》卷五序。《亦有生斋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19册,第572页。
    ② 朱彝尊《<群雅集>序》,《曝书亭全集》,第455页。
    ③ 王昶《琴画楼词钞自序》,《春融堂集》卷四十一,清嘉庆十二年塾南书舍刻本。
    ④ 田茂遇《清平初选后集叙》,张渊懿、田茂遇辑《清平初选后集》,康熙十七年刻本。
    谭献著,范旭仑,牟晓朋整理《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① 曾王孙《百名家词钞序》,曾王孙、聂先辑《百名家词钞》,《续修四库全书》第1721册,第139页。
    ① 龙榆生《读王船山词记》,《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410页。
    ① 同上。
    ② 余怀《玉琴斋词》,《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24册,第37页。
    ① 金堡《遍行堂》前集刊刻缘起云:“庚寅,梧州诏狱作词数阙,方密之见而称之,后绝而不作。至庚戌复作。”庚戌是康熙九年,可见金堡词学活动基本是在康熙时期。
    ② 方信孺《南海百咏》,清嘉庆宛委别藏本。
    ① 沈皞日《遍行堂后集序》。
    ② 据赵经达《归玄恭先生年谱》,该词似作于词人康熙三年往常熟吊钱谦益之时。见《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63页。
    ③ 邬庆时《屈大均年谱》引《亭林与顾修来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4页。
    ① 《屈大均全集》。
    ② 钱仲联《清词三百首》、严迪昌《明清词精选》等注家均谓“指张家口以北,雁门以南”,误。
    ③ 《屈大均全集》第二册,第1163页。
    ④ 《清词玉屑》卷二,朱崇才《词话从编续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539页。
    ⑤ 钱仲联选注《清词三百首》,岳簏书社,1992年,第87页。
    ① 屈大均《先考澹足公处士四松阡表》,《屈大均全集》第三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138页。
    ②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年,第页。
    ③ 龙榆生《近三百年名词选》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8页。
    ④ 张德瀛《词徵》卷六,《词话丛编》,第4177页。
    ⑤ 朱祖谋《疆村语业》卷三。陈维崧等著,钱仲联选《清八大名家词》,岳麓书社,1992年,第892页。
    ① 张德瀛《词徵》卷六,《词话丛编》,第4176页。
    ②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词话丛编》,第3826页。
    ③ 陈廷焯《词则·闲情集》卷三,《词则》,上海古籍出版社景手稿本,1983年,第953页。
    ④ 顾师轼《吴梅村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年谱从刊》,第69册,第325-326页。
    ⑤ 顾师轼《吴梅村年谱》卷四,《吴梅村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69册,第364页。
    ① 靳荣藩《吴诗集览》,清乾隆四十年凌云亭刻本。
    ②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八,《词话丛编》,第3428页。
    ③ 吴伟业著,李学颖校点《吴梅村全集·附录》,《吴梅村全集》,第1406页。
    ④ 《明诗综》卷七十七,朱彝尊辑录,汪森、朱端等辑评《明诗综》,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810页。
    ① 汪琬《贞宪先生墓志铭》,《汪琬全集》,第1596页。
    ② 聂先、曾王孙辑《百名家词钞·梅村词》,《续修四库全书》第1721册,第154页。
    ③ 彭孙通《金粟词话》,《词话丛编》,第725页。
    ① 《全清词》,第837页。
    ①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3611页。
    ②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2458页。
    ① 曹溶《静惕堂诗集》卷第六,第69页。
    ② 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页。
    ③ 曹溶《静惕堂诗集》卷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8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69页。
    ① 吴伟业《龚芝麓诗序》,《吴梅村全集》,第664页。
    ① 《魏叔子日录》卷之二,魏禧著,胡守仁等校点《魏叔子文集》,中华书局,第1125页。
    ①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八,《词话从编》,第3428页。
    ② 顾贞观《答秋田求词序书》,
    ③ 严迪昌《<乐府补题>与清初词风》,《严迪昌自选论文集》,第178页。
    ④ 朱彝尊《静惕堂词序》,陈乃乾辑《清名家词》本。
    ① 严迪昌《清词史》,第237页。
    ② 严迪昌《清词史》,第235页。
    ③ 曹溶《寓言集》附,聂先、曾王孙《百名家词钞》,《续修四库全书》第1721册,第181页。
    ④ 朱彝尊《耒边词序》,《浙西六家词》,《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425册,第63页。
    ⑤ 张星耀《词论》,佟世南辑《东白堂词选初集》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424册,第520页。
    ⑥ 龚鼎孳《香严斋词》,聂先、曾王孙辑《百名家词》,《续修四库全书》,第1721册,第163页。
    ① (民国)《莱阳县志》卷末《附记·兵革·清代兵事》。
    ② 《全清词》,第878页。
    ① 徐釻《词苑丛谈》。《词话丛编》,第页。
    ② 程千帆等辑《全清词》,第882页。
    ③ 王士禄(1626-1673),字子底,号西樵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选莱州府教授,官至吏部员外郎。康熙二年(1663)典河南乡试,被诬下狱。历数月,经弟士禛营救,得解。流寓吴越间,以母丧,哀毁而卒。有《炊闻词》。
    ① 曾尔堪《曝书亭词序》,朱彝尊撰,王利民等校点《曝书亭全集》,第41页。
    ① 闵尔昌《碑传集补》卷二十一,民国十二年刊本。
    ① 张兵、侯冬《清代幕府研究述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② 汪辉祖《佐治药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页。
    ③ 参看尚小明《清初游幕与文学》,中华书局,2005年,第5页。
    ④ 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4页。
    ① 宋琬《董苍水诗序》,《安雅堂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98页。
    ① 汪辉祖《佐治药言》,第4页。
    ② 朱桂孙、朱稻孙《竹垞府君行述》,赵诒琛、王大隆辑,《丙子丛编》,1936年。
    ③ 高层云《布衣李君墓表》,《香草居集》附.李符《香草居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252册,第252页。
    ④ 朱丽霞《江南与岭南:从文人游幕看清初文学的传播与文坛生态》,《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① 尚小明《不同时段游幕士人数目变化曲线图》,《清代士人游幕表》,第5页。
    ① 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50页。
    ② 秦松龄《亦园记》,《苍岘山人文集》卷三,《四库未收书辑刊》五辑,第28册,第23页。
    ③ 《全清词》,第6709页。
    ④ 《全清词》,第6719页。
    ⑤ 《全清词》,第6720页。
    ① 方光琛《香草居集序》,李符《香草居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2册,第2页。
    ② 严迪昌《清词史》,第241页。
    ① 全增佑《清代幕僚制度论》,《思想与时代》,1944年第31期,第30页。
    ② 高层云《布衣李君墓表》,《香草居集》附。李符《香草居集》,第252页。
    ③ 关于以纳兰成德为首的词人,能否算一个派别,本文引用葛恒刚的看法。参见《<今词初集>与饮水词派》,《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第3期。
    ④ 王士禛《答朱锡鬯过广陵见怀之作时谒曹侍郎于云中》,王士禛著,李毓芙,牟通,李茂肃整理《渔洋精华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24页。
    ① 朱彝尊《静惕堂词序》,《清名家词》。
    ② 沈岸登入幕时地虽未有明确记载,但由其《八归》一词小序云:“乙卯除夕,宿顿丘杨葵署中,同钱道耕夜话。”知其亦有一定的客幕经历,只不过时间较短而已。
    ③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词话丛编》,第3825页。
    ④ 陈维崧《浙西六家词序》,《浙西六家词》,第1页。
    ⑤ 朱彝尊《鱼计庄词序》,《曝书亭全集》,第455页。
    ⑥ 李符《红藕庄词序》,《浙西六家词》,第99页。
    ⑦ 高士奇《送沈融谷再游粤东》,《清吟堂集》,清康熙刻本,
    ① 龚翔麟《柘西精舍集序》,《浙西六家词》,第48页。
    ② 程千帆等辑《全清词》,第6723页。
    ① 《全清词》,第5260页。
    ② 朱彝尊《陈纬云<红盐词>序》。
    ③ 朱彝尊《词综发凡》,中华书局,1975年,第8页。
    ① 汪辉祖《佐治药言》,第1页。
    ② 冯景(1652-1715),字山公,一字少渠,浙江钱塘人。曾入宋荦幕,后以母老辞归。
    ① 吴绮《彭爱琴诗余序》,《林蕙堂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8册,第104页。
    ① 李符《刻山中白云词序》,张炎撰,吴则虞校辑《山中白云词》,中华书局,1983年,第167页。
    ① 王昶《姚苣汀词雅序》,王昶《春融堂集》卷四十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438册,第90页。
    ② 王昶《江宾谷梅鹤词序》,《春融堂集》卷四十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438册,第87页。
    ③ 查容《明月棹孤舟·答周青士喜予楚归,兼呈文可上人》,《全清词》第6714页。
    ① 陈廷焯《放歌词序》,《词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83页。
    ② 陈维崧《词选序》,陈维崧著,陈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陈维崧全集》,第55页。
    ① 汪琬《镜镜居词稿序》,《汪琬全集笺校》,第624页。
    ① 朱彝尊《鱼计庄词序》,《曝书亭全集》,第455页。
    ② 高层云《改虫斋词》附。聂先、曾王孙《百名家词钞》,《续修四库全书》第1721册,第64页。
    ③ 田同之《西圃词说自序》,《词话丛编》,第1443页。
    ① 李舜臣《“博学鸿儒科”与康熙诗坛》,《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5期。
    ① 鸿儒与鸿词,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后者指唐代与进士、明经科并列的一种取士科目。但在清康熙年间,时人已将二者混为一谈,故本文不加详辨。详见清毛奇龄《制科杂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1册。
    ② 毛奇龄《制科杂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1册,第644页。
    ③ 吴骞《己未词科序》,秦瀛《己未词科录》,《续修四库全书》,第537册,第109页。
    ④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一,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155页。
    ⑤ 《圣祖实录》卷七一,《清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10页。
    ⑥ 福格《听雨丛谈》卷四,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7页。
    ① 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年,第424页。
    ② 鄂乐泰,张廷玉著《词林典故》卷四,傅璇琮,施纯德编《翰学三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2页。
    ③ 姜胜利《新视脚下的新突破》,段润秀《官修<明史>的幕后功臣》,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页。
    ④ 孟森《己未词科录外录》,《明清史论著集刊》下,中华书局,1984年,第517页。
    ⑤ 本表格及下一表格人数的统计,均以秦瀛《己未词科录》及李集《鹤征录》为据。
    ① 此处采用葛恒刚的说法,见《<今词初集>与饮水词派》,《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第3期。
    ② 毛奇龄《制科杂录》,《四库全书存日丛书》史部,第271册,第646贞。
    ① 鄂尔泰、张廷玉著《词林典故》卷四,第83页。
    ② 《清朝通典》卷十八《选举一》,商务印书馆,1935年。
    ③ 陈康祺著,晋石校点《郎潜纪闻二笔》卷十六,《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中华书局,1984年,第621页。
    ④ 陈康祺著,晋石校点《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中华书局,1984年,第595页。
    ⑤ 刘榛《桂殿秋》词小序引。程千帆等编《全清词》,中华书局,2002年,第6608页。
    ① 毛奇龄《制科杂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1册,第643页。
    ② 毛奇龄《制科杂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1册,第644页。
    ① 秦瀛《己未词科录》卷三,《续修四库全书》,第537册,第163页。
    ② 储大文《存砚楼二集》卷十七,《四库未收书辑刊》玖辑,第19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669页。
    ① 马祖熙《陈维崧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42-143页。
    ⑤ 脱脱等撰《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1205页。
    ③ 高士奇《余鳌退食笔记》,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129-130页。
    ④ 戴璐撰,施绍文点校《藤阴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52页。
    ① 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14-125页。
    ② 程千帆等编《全清词》,3746页。
    ③ 《词学》第8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④ 姜宸英《题蒋君长短句》,《姜先生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07册,第150页。
    ⑤ 《词学》第8辑,第53页。
    ⑥ 蒋景祁《刻瑶华集述》,中华书局,1982年,第8页。
    ① 黄孝纾《清名家词序》,叶恭绰辑《清名家词》,上海书店,1986年,第1-2页。
    ② 张立敏《论康熙博学鸿词科对毛奇龄的诗学影响》,曹虹,蒋寅,张宏生主编《清代文学研究集刊》,第四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273-287页。
    ③ 毛奇龄《西河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565-566页。
    ④ 严迪昌《<乐府补题>与清初词风》,《词学》第8辑,第47页。
    ① 查慎行《余波词自序》。查慎行撰,周校点《敬业堂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421页。
    ① 查慎行《敬业堂诗集》,第1427页。
    ② 柯邵忞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6册,第471页。
    ③ 杨绳武《云川阁集》序,杜诏《云川阁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18册,第529-530页。
    ① 杜诏《弹指词序》,顾贞观《弹指词》,陈乃乾辑《清名家词》,第四册。
    ② 杜诏《弹指词序》,顾贞观《弹指词》,陈乃乾辑《清名家词》,第四册。
    ③ 蒋汾功《东委书》。杜诏《云川阁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66册,第3页。
    ① 严迪昌《从<南山集>到<虬峰集>——文字狱与清代文学生态举证》,《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
    ② 杜诏《山中白云词序》,张炎《山中白云词》,第171页。
    ③ 杜诏《山中白云词序》,张炎《山中白云词》,第171页。
    ① 楼俨《杖左堂集词序》,孙致弥《杕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255册,第711页。
    ① 孙克强《清代词学正变论》,《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② 蒋寅《科举阴影中的明清文学生态》,《文学遗产》,2004年第1期。
    ① 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1675页。
    ② 商衍鎏著,商志校注《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1页。
    ③ 法式善《槐厅载笔》卷十九,《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178册,第506页。
    ④ 朱彝尊《书<姜编修手书帖子>后》,《曝书亭全集》,第555页。
    ① 顾璟芳《兰皋明词汇选序》,《兰皋明词汇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页。
    ① 曹炳曾《山中白云词序》,《山中白云词》,第170页。
    ① 《西湖志纂》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范丽敏《清代北京戏曲演出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第25页。
    ② 俞樾《茶香室丛续钞》卷二十一引,中华书局,1995年,第872页。
    ① 徐釻《词苑丛谈》卷九《纪事四》。徐釻著,王百里校笺《词苑从谈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548页。
    ② 查慎行《敬业堂诗集》,第1444页。
    ① 汪超宏《宋琬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241页。
    ① 张炎《词源》,张炎著,夏承寿校注《词源注》,第20页。
    ① 朱彝尊《<乐府补题>序》,《曝书亭全集》,第421页。
    ① 张宏生《咏物:朱彝尊与乾隆词坛一从<茶烟阁体物集〉到﹤茶烟阁体物词>》,《兰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②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词话丛编》,第3937页。
    ③ 谢章铤《张惠言词选跋》,《赌棋山庄集》文二,《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80册,第657页。
    ① 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三,《词则》,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07页。
    ② 孔齐撰,庄敏、顾新点校《至正直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43页。
    ③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词话丛编》,第2427页。
    ①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词话丛编》,第2403页。
    ① 曹贞吉《珂雪词》附《珂雪词评》。《四库全书存目从书》集部,第240册,第415页。
    ② 蔡嵩云《柯亭词论》,《词话丛编》,第4908页。
    ③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第3828页。
    ① 王国维著,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194页。
    ① 王士禛、邹祗谟辑《倚声初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729册,第374页。
    ② 陈维崧《与宋尚木论诗书》,陈维崧著,陈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陈维崧全集》,第90页。
    ① 杨谦《朱竹垞先生年谱》,北图珍本年谱丛刊第79册,第502页。
    ① 钱仲联选注《清词三百首》,岳麓书社,1992年,第76页。
    ② 余怀著,李金堂校著《板桥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页。
    ③ 同上,第7页。
    ④ 同上,第56页。
    ① 张宗帧(1669-),字安谷,江苏苏州人,康熙后期词人。
    ① 严迪昌《清词史》,第2页。
    ① 田茂遇《清平初选后集叙》,张渊懿、田茂遇辑《清平初选后集》,康熙十七年刻本。
    ② 蒋景祁《刻瑶华集叙》,《瑶华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10页。
    ③ 王世贞《艺苑巵言》,《词话丛编》,第385页。
    ④ 王世贞《艺苑巵言》,《词话丛编》,第385页。
    ⑤ 曹禾《珂雪词话》,《珂雪词》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40册,第418页。
    ① 《清圣祖实录》卷五三,第690页。
    ② 查慎行《敬业堂诗集》,第1406页。
    ① 王士禛《倚声初集序》,王士祺、邹祗谟辑《倚声初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729册,第164页。
    ② 吴绮《彭爱琴诗余序》,《林蕙堂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8册,第104页。
    ③ 朱彝尊著,王利民、胡愚等校点《曝书亭全集》,第453页。
    ④ 查容《查沜翁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45册,第11页。
    ① 姜宸英《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腊君墓表》,《姜先生全集》卷十八,《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07册,第283页。
    ① 王国维著,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人间词话》,第227页。
    ② 陈维崧著,陈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陈维崧全集》,第1806页。
    ③ 韩高年《诗赋文体源流新探》,巴蜀书社,2004年,第150页。
    ① 同上,第151页。
    ② 严迪昌《清词史》,第4页。
    ③ 谢章铤《与黄子寿论词书》,《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80册,第705页。
    ① 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页。
    ① 沈松勤《明清之际太湖流域郡邑词派述论》,《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② 同上。
    ① 朱彝尊《柯寓匏振雅堂词序》,《曝书亭全集》,第454页。
    ② 姚蓉《明清词派史论》,2007年,第14页。
    ① 夏完淳撰《夏内史集》卷六,清嘉庆艺海珠尘本。
    ① 夏完淳撰《夏内史集》引,清嘉庆艺海珠尘本。
    ② 蒋景祁《刻瑶华集述》,《瑶华集》,第4页。
    ①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三,《词话丛编》,第3530页。
    ② 曹禾《珂雪词话》,曹贞吉《珂雪词》附。
    ③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引,《词话丛编》《词话丛编》,第651页。
    ④ 沈雄《古今词话·词话》下卷,《词话丛编》,第816页。
    ⑤ 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下卷,《词话丛编》,第1040页。
    ⑥ 吕留良《吕晚村先生文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11册。
    ① 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八引,《词话丛编》,第1940页。
    ② 蔡嵩云《柯亭词话》,《词话丛编》,第4908页。
    ①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词话丛编》,第657页。
    ① 朱彝尊《水村琴趣序》,《曝书亭全集》,第455贞。
    ② 王士禛《花草蒙拾》,《词话丛编》.第682页。
    ① 王士祺《倚声初集序》,王士禛、邹祗谟辑《倚声初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729册,第164页。
    ② 王士禛著,张世林点校《分甘余话》,中华书局,1989年,第28页。
    ③ 彭孙通《旷庵词序》,《松桂堂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5册,第255页。
    ① 彭孙通《旷庵词序》,《松桂堂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5册,第255页。
    ② 彭孙通《旷庵词序》,《松桂堂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5册,第255页。
    ③ 彭孙通《红豆词序》,《松桂堂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5册,第255页。
    ④ 邹祗谟《倚声初集序》,王士禛、邹祗谟辑《倚声初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729册,第166页。
    ⑤ 彭孙通《金粟词》附。聂先、曾王孙编《百名家词钞》,《续修四库全书》第1721册,第258页。
    ⑥ 王士禛《花草蒙拾》,《词话从编》,第686页。
    ① 王士禛《花草蒙拾》,《词话丛编》,第686页。
    ②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词话丛编》,第651页。
    ③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词话丛编》,第657页。
    ① 吴熊和《<柳洲词选>与柳洲词派》,《吴熊和词学论文集》,第371页。
    ② 王国维著,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人间词话》,第217页。
    ① 纳兰成德《与梁药亭书》,《通志堂集》卷十三,中华书局景康熙刻本,1993年。
    ② 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八,《词话丛编》,第1937页。
    ①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十七,《词话从编》,第2793页。
    ② 文廷式《琴风馀谭》,文廷式著,江叔子编《文廷式集》,中华书局,1993年,第792页。
    ③ 杜诏《弹指词序》,顾贞观《弹指词》,陈乃乾辑《清名家词》,第四册。
    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词话从编》,第3832页。
    ⑤ 陈选焯《云韶集》卷十五,南京图书馆藏稿本。
    ⑥ 卢前《望江南·饮虹簃论清词百家》,陈乃乾辑《清名家词》附。
    ① 任二北《与张大东论清词书》,《清华周刊》,1929年,第455期。
    ② 参看陈铭《清词的中举与衰微》,《浙江学刊》,1992年,第2期。葛恒刚《<今词初集>与饮水词派》,《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第3期。
    ③ 陈锐《褒碧斋词话》,《词话丛编》,第4201页。
    ④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蕙风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121页。
    (?) 王世贞《艺苑巵言》,《词话从编》,第385页。
    ① 王士祺、邹祗谟辑《倚声初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729册,第232页。
    ② 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90页。
    ① 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八引,《词话丛编》,第1942页。
    ② 毛奇龄《鸡园词序》,《西河文集》卷十五,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1937年,第427页。
    ③ 蔡嵩云《柯亭词论》,《词话丛编》第4908页。
    ① 陈维崧《蝶庵词序》,陈维崧著,陈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陈维崧全集》,第49页。
    ① 尤侗《苍梧词序》,董元恺《苍梧词》,《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25册,第113页。
    ① 薛时雨:《梅里词辑序》,沈爱莲辑:《梅里词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第5页。
    ② 谢章铤《赌棋山庄集》文五,《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80册,第705页。
    ① 郭?《灵芬馆词话》卷二,《词话从编》,第1535页
    ①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二,《词话丛编》,第3342页。
    ② 胡薇元《岁寒居词话》,《词话丛编》,第4033页。
    ③ 舒岳祥《阆风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朱彝尊《陈纬云<红盐词序>》,《曝书亭全集》,第453页。
    ② 沈维材《题南枝词》,《?庄诗文稿》卷一,乾隆十四年刻本。
    ① 朱彝尊《词综发凡》,朱彝尊、汪森辑《词综》,第8页。
    ① 郭?《灵芬馆词话》,《词话从编》,第1503页。
    ① 朱彝尊《紫云词序》,《曝书亭全集》,第454页。
    ① 徐珂《近词丛话》,《词话从编》,第4222页。
    ②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陈廷焯著,杜未末校点《白雨斋词话》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59页。
    ① 朱彝尊《徵士李君行状》,朱彝尊著,王利民等校点《曝书亭全集》,第739页。
    ② 杨谦《朱彝尊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79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第517页。
    ③ 朱彝尊《鱼计庄词序》,《曝书亭全集》,第455页。
    ④ 汪琬《李母顾孺人墓志铭》,汪琬著,李圣华笺校《汪琬全集笺校》,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1624页
    ⑤ 朱彝尊《耒边词序》云:“二十年来诗人多寓声为词,吾里若右吉、庾清、青士、山子、武曾咸先予为之者也。”龚翔麟辑《浙西六家词》,《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25册,第63页。
    ⑥ 朱彝尊《微士李君行状》,《曝书亭全集》,第739页。
    ⑦ 曹贞吉《秋锦山房词序》引,龚翔麟辑《浙西六家词》,第36页。
    ① 李良年《钱渔山词序》,李良年撰,朱丽霞整理《秋锦山房集秋锦山房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461页。
    ② 李良年《答徐淮江》,《秋锦山房外集》卷三,《秋锦山房集秋锦山房外集》,第647页。
    ③ 程千帆等编《全清词》,中华书局,2002年,第6649页。以下所引词均自此,不再注明。
    ④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十一,《词话丛编》,第3462页。
    ①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二,《词话丛编》,第3343-3344页。
    ② 高层云《布衣李君墓表》,《香草居集》附。李符《香草居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252册,第70页。
    ③ 李符《江湖载酒集序》,龚翔麟辑《浙西六家词》,第3页。
    ④ 李符《红藕庄词序》,龚翔麟辑《浙西六家词》,第99页。
    ⑤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第125页。
    ①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十一,《词话从编》,第3462页。
    ② 陈廷焯《别调集》国朝词卷四,陈廷焯辑《词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033页。
    ③ 朱彝尊《耒边词序》,《浙西六家词》,第63页。
    ① 李符《红藕庄词序》,《浙西六家词》,第99页。
    ② 蒋景祁《荆溪词初集序》,曹亮武等辑《荆溪词初集》,清康熙刻本。
    ③ 陈廷焯《云韶集》卷八,南京图书馆藏稿本。
    ④ 陈匪石《声执》卷下。陈匪石编著,钟振振校点:宋词举(外三种),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05页。
    ⑤ 李稻塍辑《梅会诗选》二集卷十四,清乾隆三十二年寸碧山堂刻本。
    ① 高层云《布衣李君墓表》,《香草居集》,第70页。
    ②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第80页。
    ① 孙人和《黑蝶斋词一卷》提要,柯邵态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3册,第646页。
    ② 厉鹗《东城杂记》卷下,《粤雅堂丛书》,第一册。
    ① 江琬:《李母顾孺入墓志铭》,《汪琬全集》,第1624页。
    ② 朱彝尊:《<紫云词>序》,《曝书亭全集》,第454页。
    ① 陈维崧《词选序》,陈维崧著,陈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陈维崧全集》,第55页。
    ②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词话丛编》,第1634页。
    ③ 王国维著,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人间词话》,第213页。
    ④ 孙人和《<江湖载酒集三卷>提要》,柯邵态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第13册,第610页。
    ① 李佳《左庵词话》,《词话丛编》,第3103页。
    ② 田同之《西圃词说》,《词话从编》,第1454贞。
    ③ 黄易《秋庵遗稿·词草·附蛾栎岑作调寄月华清》,清宣统二年李汝谦石印本。
    ① 张德瀛《词徵》卷六,《词话丛编》,第4184页。
    ② 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八引,《词话丛编》,第1951页。
    ③ 董士锡《餐花吟馆词序》,《齐物论斋文集》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第1507册。
    ④ 田同之《西圃词说》,《词话丛编》,第1453页。
    ⑤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八,《词话丛编》,第3421页。
    ① 彭孙通《金粟词话》,《词话丛编》,第723页。
    ② 王士禛《花草蒙拾》,《词话丛编》,第682页。
    ③ 田同之《西圃词说》,《词话从编》,第1454页。
    ① 赵怀玉《王葆初洞阳乐府序》,《亦有生斋文集》卷五。《亦有生斋集》,第572页。
    ② 蒋景祁《刻瑶华集述》,《瑶华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10页。
    ③ 王昶《示长沙弟子唐敬业》,《春融堂集》卷六十八。
    ①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三,《词话丛编》,第3530页。
    ② 姜宸英《题蒋君长短句》,《姜先生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07册,第150页。
    ③ 陈铭《清词的中兴与衰微》,浙江学刊,1992年第2期。
    ①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三,《词话丛编》,第3530页。
    ①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第1936-1937页。
    ② 《词学季刊》,1933年,第2期。
    ③ 朱彝尊《词综发凡》,《词综》,第6页。
    ① 缪荃孙、吴昌绶、董康《嘉业堂藏书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184-1185页。
    ②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自序》,《唐宋名家词选》,开明书店,1941年,第1页。
    ③ 李符《江湖载酒集序》,《浙西六家词》,《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25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3页。
    ① 秦瀛《己未词科录》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第537册,第139页。
    ② 肖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466页。
    ③ 李睿《清代词选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45页。
    ① 《古今词汇》,赵尊岳《明词汇刊》附,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545页。
    ① 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第186页。
    ② 王士祺《倚声初集序》,王士禛、邹祗谟辑《倚声初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729册,第164页。
    ① 蒋景祁《刻<瑶华集>述》,《瑶华集》,第1页。
    ① 曾亮武《荆溪词初集序》,《荆溪词初集》,康熙十七年刻本。
    ② 西陵又名武陵,为杭州的代称。
    ① 按“林下”一语出自《世说新语·贤媛》:“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后人遂用“林下风气”指代女子飘逸闲雅的风采。
    ① 李渔《名词选胜序》,《李渔全集》,第35页。
    ② 卓回《古今词汇缘起》,《古今词汇二编》附,赵尊岳《明词汇刊》,第1544页。
    ① 卓回《古今词汇缘起》,赵尊岳《明词汇刊》,第1543-1544页。
    ② 顾贞观《古今词选序》,沈时栋辑《古今词选》,康熙五十五年刻本。
    ③ 田茂遇《清平初选后集叙》,张渊懿、田茂遇辑《清平初选后集》,康熙十七年刻本。
    ① 《选声集》刊刻年代不详,据吴绮《<湘瑟词>序》云:“君将奉敕以填行,且闻之天子:我且选声而听,悉以付于雪儿。”此序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故知《选声集》编于此年,成书亦当在稍后。
    ② 佟世南《东白堂词选初集小引》,《东白堂词选》,《四库全书存日从书》,第424册,第517页。
    ① 龙榆生《词籍题跋》,《词学》第五辑,华东师范大学,1986年,第121页。
    ② 张星耀《词论》,佟世南辑《东白堂词选》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424册,第520页。
    ① 鲖阳居士:《复雅歌词》,《词学丛编》,第57贞。
    ② 朱彝尊《孟彦林词序》,《曝书亭全集》,第455页。
    ① 刘君政《明代<草堂诗余>版本述略》,《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② 宋翔凤《乐府余论》,《词话丛编》,第2500页。
    ③ 吴梅《词学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46页。
    ① 朱彝尊《词综发凡》,朱彝尊、汪森辑《词综》,第9页。
    ① 朱彝尊《孟彦林词序》,《曝书亭全集》,第455页。
    ② 朱彝尊《词综发凡》,《词综》,第12页。
    ① 关于《词觏》的选词倾向,闵丰《清初词选本研究》,有过一定的辨析,认为还是有所选择的,显示了“清初词选本的异类”特征,不过以傅氏的名望,对康熙词坛词学主流的影响甚少,几构不成冲击。
    ② 朱彝尊《词综发凡》,朱彝尊、汪森辑《词综》,第10页。
    ③ 按:其实三分法从早起源于明代张艇的《诗余图谱》,顾从敬只不过是沿用其法,却流传更广,从词乐失传后的词学发展来看,三分法反映了人们欲合订谱与选词为一体的心态,有一定的合理性。参见肖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
    ① 夏秉衡《历代词选序》,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第426页。
    ② 沈德潜《清绮轩词选序》,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第427页。
    ③ 龙榆生《选词标准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第76页。
    ① 张载华《词综偶评跋》,许昂霄《词综偶评》,《词话丛编》,第1579页。
    ② 江藩撰,漆永祥笺释《汉学师承记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763页。
    ③ 郭?《灵芬馆诗话》,《续修四库全书》,第1705册,第464页。
    ④ 舍之《历代词选集叙录》(五),《词学》第五辑,第256页。
    ① 潘曾莹《国朝词综续编序》,黄燮清辑《国朝词综续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31册,第437页。
    ② 朱彝尊《江湖载酒集附》。聂先、曾王孙辑《百名家词钞》,《续修四库全书》第1721册,第154页。
    ③ 郭?《灵芬馆词话》卷一,《词话丛编》,第1503页。
    ④ 龙榆生《选词标准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第78、76页。
    ⑤ 梁令娴《艺蘅馆词选·自序》,《艺蘅馆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页。
    ⑥ 刘德成《词学概论》,《东北丛刊》第八期。
    ①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词话丛编》,第2587-2588页。
    ① 爱新觉罗·玄烨《御制历代诗余序》,沈辰坦等编《御选历代诗余》,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① 爱新觉罗·玄烨《御制历代诗余序》,沈辰垣等编《御选历代诗余》,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页。
    ② 潘曾莹《国朝词综续编序》,黄燮清辑《国朝词综续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31册,第437页。
    ① 《复堂日记》卷六,谭献著,范旭仑、牟小朋整理《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29页。
    ② 《复堂日记》卷六,第131页。
    ① 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一,《词话丛编》,第2851页。
    ① 许昂霄《词综偶评》,载华校,《词话从编》,第1578页。
    ②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蕙风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0页。
    ① 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词曲类》,中华书局,1965年,第1825页。
    ② 陈锐《褒碧斋词话》,《词话丛编》,第4204页。
    ①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七,《词话丛编》,第2664页。
    ② 吴熊和《吴熊和词学论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04页。
    ③ 曾王孙《百名家词钞序》,曾王孙、聂先辑《百名家词钞》,《续修四库全书》第1721册,第139页。
    ④ 聂先《百名家词钞·例言》,《续修四库全书》第1721册,第142页。
    ⑤ 黄裳《梦雨斋读书记》,岳麓书社,2005年,第50页。
    ① 王昶《琴画楼词钞自序》,《春融堂集》卷四十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438册,第90页。
    ② 龙榆生《选词标准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第76页。
    ① 虞集《叶宋英自度曲谱序》,《道园学古录》卷七,四部丛刊本。
    ① 王昶《国朝词综序》,《国朝词综》,《续修四库全书》,第1731册,第1页。
    ② 龙榆生《研究词学之商榷》,《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第87页。
    ③ 张艇《草堂诗余别录序》,明嘉靖二十六年黎仪钞本。
    ① 朱日藩《张南湖先生诗集序》,《山带阁集》卷二十八,明万历刻本。
    ② 沈雄《古今词话·词品上卷》,《词话从编》,第829页。
    ① 王象晋《重刻诗余图谱序》,张綎《诗余图谱》,《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25册,第202页。
    ② 蒋芝《诗余图谱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735册,第471页。
    ③ 纪昀等编《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第1835页。
    ① 万树《词律自序》,《词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6页。
    ① 程明善《啸余谱·凡例》,《啸余谱》,《续修四库全书》,第1736册,第7页。
    ② 万树《词律自叙》,《词律》,第6页。
    ③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词话丛编》,第643-644页
    ① 田同之《西圃词说》,《词话丛编》,第1470页。
    ②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三,《词话丛编》,第2601页。
    ③ 万树《词律自序》,《词律》,第6页。
    ④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一,《词话丛编》,第2575页。
    ⑤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一,《词话丛编》,第3330页。
    ① 吴兴祚《词律序》,《词律》,第5页。
    ② 俞樾《春在堂杂文》续编卷二,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本。
    ③ 万树《词律》,第187页。
    ① 万树《词律》,第243页。
    ② 毛奇龄《西河词话》卷二,《词话从编》,第588页。
    ③ 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一,《词话从编》,第2852页。
    ① 万树《词律·发凡》,《词律》,第17-18页。
    ② 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一,《词话丛编》,第2852页。
    ③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十八,《词话丛编》,第2802页。
    ① 万树《词律·发凡》,《词律》,第14-15页。
    ②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三引,《词话从编》,第3511-3512页。
    ③ 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一,《词话丛编》,第2855页。
    ①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词话丛编》,第2403-2404页。
    ② 陈锐《襄广碧斋词话》,《词话丛编》第4194页。
    ③ 万树《词律自序》,《词律》,第6页。
    ①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一,《词话丛编》,第2575页。
    ② 谭新红《清词话考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18-119页。
    ③ 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一,《词话丛编》,第2861页。
    ①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二,《词话丛编》,第2593页。
    ②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一,《词话丛编》,第3325页。
    ③ 万树《词律》,第153页。
    ①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四,《词话丛编》,第2620页。
    ② 江顺诒《词学集成》,《词话从编》,第3235页。
    ① 张德瀛《词徵》卷一,《词话丛编》,第4092页。
    ② 严绳孙《词律序》,万树《词律》,第5页。
    ①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词话从编》,第3935页。
    ②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词话丛编》,第3775页。
    ③ 杜文澜《憩园词话》,《词话从编》,第2852页。
    ① 爱新觉罗·玄烨《御制词谱序》,《钦定词谱》,中国书店1983年据康熙五十四年内府刻本影印,第1页。
    ① 谢元淮《填词浅说》,《词话从编》,第2514页。
    ①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第十八卷,《词话丛编》,第2803页。
    ① 严迪昌《清词史》,第336-337页。
    ② 张文虎《绿雪馆词选序》,《舒艺室杂著》乙编卷上,清光绪刻本。
    ① 田同之《西圃词说》,《词话丛编》,第1474页。
    ② 钱志熙《论词体的徒诗化进程》,《词学》第二十五辑,第2页。
    ① 朱彝尊《水村琴趣序》,《曝书亭全集》,第456页。
    ② 李一氓著,吴泰昌辑《一氓题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1年,第190页。
    ① 胡薇元《岁寒居词话》,《词话丛编》,第4038页。
    ② 谭献辑,罗仲鼎、俞浣萍校点,《清词一千首》,西泠印社,2007年,第52页。
    ③ 杨芳灿《饮水词钞》,《芙蓉山馆全集》文钞卷四。清光绪十七年活字印本。
    ① 杨钟羲《雪桥诗话三集》卷十二,杨钟羲撰,雷恩海、姜朝晖校点《雪桥诗话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2062页。
    ② 叶恭绰《清名家词序》,陈乃乾编《消名家词》,上海书店,1982年。
    ③ 谭献《复堂词话》,《词话从编》,第4023页。
    ④ 汪龙麟《纳兰词研究的世纪回顾》,《文学评论》,2011年,第3期。
    ⑤ 王兆鹏《新世纪以来词学的宏观走势》,《文学与文化》,2011年,第3期。
    ① 厉鹗《樊榭山房·文集》卷四。厉鹗著,董兆熊注,陈九思标点《樊榭山房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752页。
    ② 厉鹗《张今涪红螺词序》,《樊榭山房集·文集》卷四。《樊榭山房集》,第753页。
    ③ 朱绶《历人词腴序》,金启华辑《词集序跋汇编》,第432页。
    ① 张惠言《茗柯文编》二编卷上,《茗柯文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488册,第523页。
    ② 查礼《铜鼓书堂词话》,《词话丛编》,第1481页。
    ③ 文廷式《云起轩词钞序》,《文廷式集》,第155页。
    [1](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2](东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3](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4](民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5](清)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6](清)蒋良骐撰,林树惠、傅贵九校点.东华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7](清)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上海:上海书店,1986.
    [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康熙起居注.中华书局,1984年.
    [9]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代文字狱档.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
    [10](清)秦瀛.己未词科录.续修四库全书.第53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1](清)李集辑,李富孙等续辑.后录李富孙辑.鹤徵录.四库未收书辑刊贰辑.第2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12](清)江藩撰,漆永祥笺释.汉学师承记笺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13]傅璇琮,施纯德编.翰学三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14]尚小明.清代士人游幕表.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15](清)黄虞稷撰,瞿凤起、潘景郑整理.千顷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6](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17]孙殿起.贩书偶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18]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9]缪荃孙,吴昌绶,董康.嘉业堂藏书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20]柯邵忞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
    [21](清)陈康祺著.晋石点校.郎潜纪闻.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22](清)王士禛.分甘余话.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23](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24](清)王士禛.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82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25](清)法式善.槐厅载笔.续修四库全书.第117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26](清)曹寅等编.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7](清)朱彝尊辑录,汪森、朱端等辑评.明诗综.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28]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29]赵尊岳.明词汇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30]程千帆等编.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31]张宏生等编.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32]陈乃乾编.清名家词.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
    [33]钱仲联选.清八大名家词.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
    [34](清)聂先,曾王孙辑.百名家词钞.续修四库全书.第1721-172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5](清)龚翔麟辑.浙西六家词.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2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36](清)王士禛、邹祗谟辑.倚声初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72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7](清)顾贞观、纳兰性德辑.今词初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72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8](清)周铭辑.林下词选.续修四库全书.第172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9](清)蒋景祁辑.瑶华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40](清)朱彝尊.汪森辑.词综.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41](清)佟世南编.东白堂词选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2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42](清)沈辰垣等编.御选历代诗余.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43](清)王昶辑.国朝词综国朝词综二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73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2年.
    [44](清)黄燮清辑.国朝词综续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3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45](清)丁绍仪辑.清词综补.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46]叶恭绰辑.全清词钞.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47](清)陈廷焯.词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48](清)沈爱莲编.梅里词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49](清)谭献辑,罗仲鼎、俞浣萍校点.清词一千首.杭州:西泠印社,2007年.
    [50]叶恭绰选辑,傅宇赋校点.广箧中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51]龙榆生编.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52]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
    [53]钱仲联选注.清词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
    [54](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55](宋)姜夔著,夏承焘校注.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56](宋)张炎著,吴则虞辑校.山中白云词.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57](明)陈子龙撰,孙启治校点.安雅堂稿.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58](清)钱谦益.钱牧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59](清)释函可.千山诗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39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60](清)黄宗羲著,沈善宏编.黄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61](清)顾炎武撰,华忱之点校.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62](清)王夫之.鼓棹初集 鼓棹二集潇湘怨词.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63](清)王夫之著,彭靖笺注.王船山词编年笺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
    [64](清)归庄.归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65](清)金堡.遍行堂集.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2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66](清)屈大均.屈大均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67](清)余怀著,李金堂编.余怀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68](清)施闰章撰,何庆善、杨应匠点校,刘学锴审订.施愚山集.合肥:黄山书社,1992年.
    [69](清)吴伟业著.李学颖集评标注.吴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版社,1990年.
    [70](清)曹溶.静惕堂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8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71](清)宋琬著,马祖熙标校.安雅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72](清)吴绮.林蕙堂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73](清)李渔撰,王翼奇,吴战垒,单锦珩等点校.李渔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74](清)龚鼎孳.定山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0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75](清)丁澎.扶荔词.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76](清)丁澎.扶荔堂诗集选扶荔堂文集选.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77](清)董元恺.苍梧词.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2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78](清)钱芳标.湘瑟词.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2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79](清)高士奇.清吟堂集.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2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80](清)尤侗.西堂文集西堂诗集西堂乐府.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06-170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81](清)丁炜.问山文集问山诗集紫云词.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3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82](清)汪懋麟.百尺梧桐阁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5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83](清)严绳孙.秋水集.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3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84](清)吴兆骞撰,麻守中校点.秋笳集.
    [85](清)魏禧著,胡守仁等校点.魏叔子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86](清)孙致弥.杖左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87](清)汪琬著,李圣华笺校.汪琬全集笺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88](清)陈维崧著,陈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陈维崧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89](清)姜宸英.姜先生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0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90](清)朱彝尊著.近人王利民等点校.曝书亭全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91](清)朱彝尊撰,李富孙注.曝书亭集词注.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92](清)杨谦.朱竹址垞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79册.北京:北京图书馆 出版社,1999年.
    [93](清)吕留良.吕晚村先生文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1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94](清)彭孙通.松桂堂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95](清)曹贞吉.珂雪词二卷补遗一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4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96](清)秦松龄.苍岘山人文集.四库未收书辑轩.五辑第2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98](清)王士禛著,李毓芙,牟通,李茂肃整理.渔洋精华录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99](清)王士禛.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82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100](清)李良年著.朱丽霞整理.秋锦山房集·秋锦山房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101](清)李符.香草居集.四库全书存目存书集部.第252册.齐鲁书社,1997年.
    [102](清)查容.查沜翁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4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03](清)方中通.续陪.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3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04](清)纳兰性德.通志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景康熙刻本,1979年.
    [105](清)纳兰性德撰,张草纫笺注.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06](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7](清)高士奇.清吟堂集.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2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108](清)爱新觉罗·玄烨.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
    [109](清)爱新觉罗·玄烨著,王志民集注.康熙诗词集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
    [109](清)查慎行撰,周校点《敬业堂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110](清)戴名世.南山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11](清)杜诏.云川阁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1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12](清)焦袁熹.此木轩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0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13](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14](清)厉鹗著,董兆熊注,陈九思标点.樊榭山房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115](清)王昶.春融堂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3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16](清)谢章铤.赌棋山庄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8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17](清)文廷式著,汪叔子编.文廷式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118](清)万树.词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119](清)王奕清等编.钦定词谱.北京:中国书店,2010年.
    [120](清)查继超辑.词学全书.康熙十八年刻本.
    [121]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123]朱崇才编.词话丛编续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124]张璋等著.历代词话续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
    [125]施蛰存编.词集序跋萃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126]孙克强.唐宋人词话.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7]孙克强,杨传庆,裴喆.清人词话.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8](宋)张炎著,夏承焘校注.词源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129](清)陈廷焯撰,彭玉平导读.白雨斋词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30](清)况周颐著,王国维著,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蕙风词话人间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
    [131](清)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32](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133](清)朱彝尊撰,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134](清)袁枚.随园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
    [135](清)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136](清)郭麐.灵芬馆诗话.续修四库全书.第170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37](清)刘熙载.艺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38](清)杨钟羲撰,雷恩海、姜朝晖校点.雪桥诗话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139]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40]吴世昌.词林新话.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141]邱世友.词论史论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142]刘毓盘.词史.上海:上海书店,1985年.
    [143]俞平伯.论诗词曲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44]徐珂.清代词学概论.上海:大东书局,1926年.
    [145]吴梅.词学通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46]谢桃坊.中国词学史.成都;巴蜀书社,2002年.
    [147]龙榆生.词曲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48]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149]王易.词曲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150]缪钺.诗词散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151]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
    [152]唐圭璋.词学论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53]严迪昌.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154]严迪昌.严迪昌论文自选集.北京:中国书店,2005年.
    [155]严迪昌.清诗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156]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157]邓红梅.女性词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158]朱崇才.词话史.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59]张宏生.清词探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60]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161]陈水云.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162]吴熊和.吴熊和词学论集.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
    [163]尤振中,尤以丁编.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
    [164]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65]叶嘉莹.清词丛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66]叶嘉莹.清代名家词选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67]叶嘉莹,缪钺.灵赂词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68]孙克强.清代词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69]孙克强.清代词学批评史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70]孙克强.词学论考.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年.
    [171]况周颐著,孙克强辑考.蕙风词话·广蕙风词话.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172]江合友.明清词谱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73]沙先一,张晖.清词的传承与开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74]姚蓉.明清词派史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75]李睿.清代词选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6]闵丰.清初清词选本考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77]李丹.顺康之际广陵词坛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78]王兆鹏.词学史料学.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179]周焕卿.清初遗民词人群体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80]陈水云.明清词研究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181]陈水云.清代词学发展史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
    [182]方智范.中国词学批评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183]李康化.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
    [184]鲍恒.清代词体学论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185]艾治平.清词论说.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186]吴宏一.清代词学四论.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
    [187]朱则杰.朱彝尊研究.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188]苏淑芬.朱彝尊之词与词学.台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189]徐坤.尤侗研究.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
    [190]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91]严迪昌.清诗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192]谢光正.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93]王富鹏.岭南三大家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194]朱丽霞.明清之交文人游幕与文学生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95]李世英.清初诗学思想研究.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196]孙立.明末清初诗论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7]彭玉平.诗文评的体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198]孟昭集.康熙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99]王兆鹏.词学史料学.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200]蒋寅.清代文学论稿.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
    [201]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上海:上海书店,2004年.
    [202]李桓辑.国朝耆献类征.清光绪湘阴李氏刊本.
    [203]黄建军.康熙与清初文坛.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204]曹辛华,张幼良.中国词学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205]肖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
    [206]马祖熙.陈维崧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207]赵雪沛.明末清初女词人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08]孟森.清史讲义.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209]高翔.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210]范丽敏.清代北京戏曲演出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211]汪超宏.吴绮年谱.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212]朱崇才.词话理论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213]邓乔彬.词学廿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14]吴承学,彭玉平编.詹安泰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215]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16]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
    [217]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218]钱穆.国史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219]谢海林.清代宋诗选本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220]肖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
    [221]龙榆生主编.词学季刊.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本,1985年.
    [222]龙榆生主编.同声月刊.
    [223]中国韵文学会编.中国韵文学刊.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
    [224]词学编委会编.词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25]刘德成《词学概论》,《东北丛刊》第八期。
    [226]陈铭.清词的中兴与衰微.浙江学刊.1992(02)
    [227]陈铭.晚清词论转变的核心:以诗衡词.浙江学刊.1993(03)
    [228]严迪昌《从<南山集>到<虬峰集>——文字狱与清代文学生态举证》,《文学遗产》,2001(05)
    [229]王兆鹏.新世纪以来词学研究的宏观走势.文学与文化.2011(03)
    [230]马大勇.十年来的清词研究.古典文学知识.2005(02)
    [231]马大勇.龚鼎孳与清初词坛的风云际会.西北师大学报.2000(11)
    [232]沈松勤《明清之际太湖流域郡邑词派述论》,《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234]孙克强.清代词学流派论.文艺理论研究.2002(01)
    [235]孙克强.词话考论.中山大学学报.2009(06)
    [236]孙克强.词选在清代词学中的意义.南京大学学报.2006(02)
    [237]孙克强.白石词在词学史上的影响和意义.中国韵文学刊.2000(12)
    [238]孙克强.清代词学正变论,中山大学学报.2008(12)
    [239]孙克强.清代词学年表.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8)
    [240]吴宏一.清词与世变、寄托的关系.学术研究.2003(03)
    [241]吴蓓.浙西词派研究.浙江大学2001年博士论文.
    [242]潘文年.清代中前期的民间刻书及其文化贡献.安徽大学学报.2008(02)
    [243]高磊.清代宋诗选本研究.苏州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244]朱丽霞.江南与岭南:从文人游幕看清初文学的传播与文坛生态.社会科学.2011(05)
    [245]葛恒刚.今词初集与饮水词派.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03)
    [246]陈文新.论浙西词派的词统建构.社会科学研究.2002(04)
    [247]胡元翎.“曲化”与“明词衰弊”因果链的重新思考.中国韵文学刊.2007(01)
    [248]彭国忠.李清照《词论》价值重衡.文学遗产.2008(03)
    [249]刘扬忠.清初广陵词人群体考论.江西社会科学.2004(07)
    [250]金一平.云间词派的复古主义词学理论.浙江学刊.2010(05)
    [251]李桂芹,彭玉平.《梁园唱和词》初探.郑州大学学报.2008(04)
    [252]诸葛忆兵.《词综》的编纂意图及其价值.江海学刊.2001(02)
    [253]朱惠国.论清代学人之词与词人之词的离合关系.文学遗产.2011(06)
    [254]夏志颖.论“填词图”及其词学史意义.文学遗产.2009(05)
    [255]陈文新.论浙西词派的词统构建.社会科学研究.2002(04)
    [256]裴喆.清初词人焦袁熹及其论词词.中国韵文学刊.2011(04)
    [257]汪龙麟.纳兰词研究的世纪回顾.文学评论.2001(03)
    [258]马大勇.朱彝尊《蕃锦集》平议一兼谈“集句”之价值.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03)
    [259]沈松勤.明清之际词的中兴及其词史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11(02)
    [260]胡建次.中国古典词学南北宋之宗的承传.中州学刊.2011(03)
    [261]胡明.一百年来的词学研究:诠释与思考.文学遗产.1998(02)
    [262]孙克强.王渔洋词论初探.苏州大学学报.1992(03).
    [263]陈水云.现代“词学”考论.兰州大学学报.2012(02)
    [264]刘深.浙西词派研究述略.广西社会科学.2012(10)
    [265]李静.论略“以文为词”.北京大学学报.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