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学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经济学的思考方法和成熟理论在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新的时期。遗产保护中经济现象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要解释遗产保护行为,就必须利用经济学成熟的理论来分析遗产经济现象。所以,本文主要从经济学思考方式入手,讨论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学分析就是研究遗产行为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个部分:它们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选择行为和局限条件。同时,本文将讨论与遗产价值相关的几个经济学概念,简述经济学对价值论的认识历程,借鉴经济学中有关价值理论,从稀缺性、成本、边际、行为和效用探讨遗产的价值认识。
     论文共分七章,主要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部分。前三章主要是理论研究:第一、二章主要讨论经济学的基本思考方式及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第三章主要分析与综述经济学中的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主要讨论本文所运用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引入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就必须引入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基本概念、分析方法。该章将引入的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分析与综述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将简述产权理论,探讨产权概念在经济学领域的认识过程,分析产权的概念、功能和类型,从产权角度看待公共和私人领域,说明私有产权和公共产权的经济学特性。分析遗产产权界定在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将简述交易费用理论,探讨交易费用的概念与定义,研究科斯定理与交易费用问题。分析交易费用为零和交易费用无穷大的两个极端,说明交易是有费用的,交易费用的节约过程是社会进步的过程。
     后四章主要是实证研究,是本文的重点内容:第四章主要讨论城市历史遗产的产权分割与界定问题。从单个遗产的界定谈起,讨论如何界定遗产产权。并结合规划和法律实践,针对目前国家立法重点中的物权制度,从法与经济学分析的观点讨论“发展权”、“地役权”、“无形财产权”、“共有产权”、“用益权”等概念,从经济学角度去分析这些不同概念的产权界定状态和交易费用大小。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概念更为精确地界定公共产权和私人产权,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保护更多的历史遗产资源。第五章主要运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分析遗产保护组织。这些组织是遗产“公共产权”的代理人。遗产保护组织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不同的组织性质在“集中资源”和“使用资源”的过程中其交易费用是不同的。对遗产的代理作用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遗产“公共产权”的让渡过程中的能力大小也是不同的。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是本章讨论的重点。第六章主要为实证研究,该章将回顾中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发展历程。从产权和交易费用的变化角度将建国后分为三个阶段。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对保护行为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整个社会对遗产产权界定和交易费用的大小,而后者取决于该阶段的社会制度、组织框架等所形成遗产保护合约。所以,分析不同阶段合约中的产权界定和交易费用问题,就可以对不同阶段的保护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第七章是论文的主要结论。
The dissertation studies on how to analyze conservation of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with economics philosophy and theory achievements.
     With the progress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conservation of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turns on a new chapter and given more and more focus. To interpret behave of heritage conservation. You must analyze the economic phenomenon with economics philosophy and theory achievements. The dissertation starts from studies on economics philosophy, discusses choice issue cause by scarcity. In other words, debates on how to configure resources. So, Economic Analysis of Conservation of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means studies on choice behave of conservation.
     The dissertation studies on three issues: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choice issue of conservation behave and constraints which influencing choice behave. The dissertation will analyze some economic conception about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value. And by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axiology, using the economic ideas of scarcity, cost, marginal, behave and utilize, the dissertation discusses what the value of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is and makes clear the rule of Heritage value and price.
     The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and two main parts. The first main part is consisted of 3 chapters which is theory studies. Chapter 1&2 discuss the economics philosophy and what is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by the economics philosophy. Chapter 3 is divided into 2 parts :Part 1 studies on the evolution of property right idea. With the property right, analyzing the economic ideas of property right, its function and types, discusses what public and private field are from the property right point and makes clear the importance of defining property right in conservation of Heritage. With these studies, the dissertation indicates how the constraint of property right influences the choice behaves. Part 2 studies on the theory of transaction cost, indicates that what Institution, organization, law and criterion are all kinds of agreement with which can save transaction cost. With these studies, the dissertation indicates how the constraint of transaction cost influences the choice behaves.
     The second main part is consisted of 4 chapters which is positive analysis and it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dissertation: Chapter 4 discusses how to divide and define the property right of the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and how to divide and define the property right. Using the achievements of Law and Economics like "Development right", "easement", "immateriality property right", "joint property right" and "Usufruct" as agreements, discusses how to protect and define the property right of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Chapter 5 analyzes the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 with the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Indicates that act as agents these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are also kinds of agreements and the aim of these organizations is to save transaction cost. The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include public sectors, privacy sectors and NGO. Different organization has different transaction cost during the conservation of "collecting resources" and "using resources" and has different agency function. In this chapter, the studies of NGO are the keystones. Chapter 6 studies on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conservation history. For defining the property right and saving transaction cost are the key constraints to conservation behaves and how to define the property right and save transaction cost are depend on all kinds of conservation agreements like society institution and organization frame. So, analyzing these agreements, discussing how to define the property right and save transaction cost from these agreements, you can explain conservation behaves in difference phases. Chapter 7 is the main conclusion.
引文
1 资源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的总称。一般来说,资源是指对人有用或有使用价值的某种东西。资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主体能控制的物品,其二是指主体能控制的事件。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李晓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6年3月3日,《中国文物报》5版
    3世博园区内优秀历史建筑将得到保护,来源:世博网
    4阮仪三,王景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5 参见郭文,徐庆,仅存的上海老水塔 弄堂居民呼吁留下此记忆http://sh.house.sina.com.cn,2006年10月26日,新闻晨报 组”为标志。英国创意产业概念有比较完整的内涵和外延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它通过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具体涉及的13个产业门类,皆为当时英国的产业强项或具有较大潜力的产业门类,到2000年上述产业门类的增加值已占英国GDP的7.9%,就业人数居各产业之首,增加值贡献度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参见王如忠、缪勇:《创意产业与上海未来发展》,《文汇报》2004年9月6日。
    7李冬莉,周庄之死,《新周刊》2002,5
    9盛洪 新制度经济学家和他们的理论——《现代制度经济学》前言之一《现代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0 MOCR,《世界文化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1张艳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建筑遗产(CBH)保护—以上海为例论遗产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结合》,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3
    12陈凌云,发展中的遗产经济学,中国文物信息网
    13傅斌,遗产保护不能羞耻于谈钱。中国文物信息网
    14郭湘闽,《走向多元平衡——制度视角下我国旧城更新传统规划机制的变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0
    1张五常《经济解释》之十一;第二章,《经济解释》(三卷本),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2:
    2文化通常而言,可以界定为人们习得的信念、价值观和风俗的总和。反映了个体和组织对客体的特殊理解和评估。笔者注。
    3一般来说,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化石功能,是原物的固化,比较真实地保留了当初的原貌信息;二是磁带功能,是历史活动的见证,记录了从当初到现在重大事件的信息。这两个方面的价值,都体现在遗产当前的结构和性状上。所以,维护遗产现在的面貌是非常重要的。参见黄顺江,完整地认识遗产的价值,光明日报
    5文化资本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事实上,人们认为今天是“知识的社会”,这是因为人类资源(human resources)是社会的主要资本。笔者注
    6一个内涌更为丰富的概念是“人类发展”(human developmem),它是由联合国发展基金(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Fund)所倡导,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笔者注
    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网站
    9张五常《经济解释》,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2
    20微观经济学中所说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某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是个人需求。把个人需求加在一起就是整个社会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称为社会需求。所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需求就是某个体对某一遗产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所决定的购买量,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需求就是整个社会各个体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需求的总和。笔者注
    21影响遗产需求的因素是很多,这些因素主要是:遗产价格因素,包括遗产本身的价格与相关物品的价格。这里的价格可以理解成为人们保护和利用遗产的代价,遗产价格高,人们买不起,即支付能力小,也不愿意购买,需求少。相反,遗产价格低,人们买得起,即购买能力大,也愿意购买,需求多;遗产的需求还与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消费者的嗜好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也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预期包括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与商品价格走势的预期。这种预期影响购买意愿,从而影响需求。一般而言,消费者如果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上升,商品价格上升则会增加现在的需求;反之,如果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则会减少现在的需求。比如,因为老洋房的独特性和稀缺性,使老洋房仍是投资者看好的品种。海外华侨、港澳人士、国有企业等都是老洋房热情参与者。为什么人们对老洋房需求增加,可能主要的推动是因为大家看到,供给的不断减少,需求的不断增加形成对老洋房的价格未来上涨的预期,从而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形成“越买越贵”现象。笔者注
    22对均衡价格的理解应注意这样三点:第一,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就是由于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第二,决定均衡价格的是需求与供给。因此,需求与供给的变动都会影响均衡价格的变动。第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的背后进行的。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因此,价格也就是由市场供求双方的竞争所决定的。对于这一问题斯蒂格利茨认为“在均衡价格下,消费者正好得到他们在这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这种商品的数量,生产者也正好出售他们在这一价格下愿意出售的数量。”22也就是说,在均衡价格这个点上,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正好获得最高(或最大数量)的边际价值。所以,从供求关系角度来看,价值就是供求双方竞争所获得的最高边际价值,也是对方所付出的边际成本。需要强调的是,均衡价格形成,即价格的决定完全是自发的,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笔者注
    23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把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归纳为三种:“第一,传递信息;第二,提供一种激励,促使人们采用最节省成本的生产方法,把可得到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的;第三,决定谁可以得到多少产品——即收入的分配。这三种作用是密切关联的。”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鲁晓龙 李黎等译,《价格理论》,商务印书馆,1994
    24薛兆丰,价格的三个作用,www.xuezhaofeng.com
    25李小刚,上海老洋房价格炒作将“退烧”,《大中华地产》www.RE.ICXO.COM
    2张五常,《经济解释》之八:第二章,《经济解释》(三卷本),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2:
    3保罗*萨缪尔森 微观经济学 华夏出版社
    4 蓝虹,环境产权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农卓恩,经济学原理连载之五十四,第二节 私有产权,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6张曙光,张五常的《佃农理论》与中国的“新永佃制”,五常思想,朝华出版社
    7周其仁,要紧的是界定权利,经济观察报专栏,挑灯看剑,2006(31)
    8 向松祚,张五常经济学,朝华出版社
    9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第11页
    10 向松祚,张五常经济学,朝华出版社,第七章,第三节
    11张五常,《经济解释》卷二,第二章,第三节,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2
    12张五常,产权为何重要,经济学论文网
    13 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的范式,上海三联书店
    14农卓恩(经济学原理连载之五十二)第十八章 交易费用、产权、合约,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15 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P3
    16张五常,《经济解释》卷二,第四章,第一节,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2
    17 在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中,酷爱航海的鲁宾逊在商船失事以后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鲁宾逊凭着自己的选择,只身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张五常认为,在“鲁宾逊”的孤岛上,没有产权,没 有分工,没有交换。在鲁宾逊的荒岛上,在那一人世界中,竞争是不存在的。当然,那荒岛上可能有其他的野兽,与鲁宾逊竞争、抢食,但那里不会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在鲁宾逊的一人世界中,有免费物品,也有经济物品。在争取较多的某种经济物品时,鲁宾逊是要付出代价的。想多吃一尾鱼,他就得减少休息;为了多获一些木材取暖,减少苹果的种植就是代价;今年要多吃一点麦,明年就得少吃一点。是的,在荒岛上,鲁宾逊也要面对供不应求的现实,有经济物品的存在,要付代价,所以像我们那样,他也要在选择中作其取舍。唯一不同之处是:鲁宾逊的世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在那没有竞争的一人世界中,经济学着实肤浅。我们当然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鲁宾逊的行为,而全套有关的解释,若简化地申述,两三小时就足够;深入的分析最多也不过两三天的时间。试想,在鲁宾逊的一人世界中没有市场,没有价格,没有货币、通胀、失业,也没有法律、警察、政治,更谈不上军备、中间人、合约、制度等等问题了。没有这一切,经济学再深也不会深到哪里去。引自张五常的《经济解释》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2
    18张五常,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Transaction Cost)张五常的《经济解释》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2
    19张五常认为科斯定理的不同版本是不同的。在他的1960年关于社会成本的文章之前,他还发表了另一篇文章。其核心思想是,市场交换的先决条件是界定明确的产权。这一版本的科斯定理无疑是正确的。
    20张五常认为即使在没有交易的社会也存在着交易费用,如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市场交易,但背诵口号和串联花去大量的成本。在香港,由于几乎所有的工厂均搬到了大陆,交易费用至少占其GDP的80%。在发达国家的交易费用均占国民收入的很高比例。市场经济中的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产权作为一种制度也是存在交易费用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科斯定理的1960年版本从根本上是错误的。
    21张五常,科斯定理的谬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2
    22向松祚,张五常经济学,朝华出版社,第六章,第三节
    23向松祚,张五常经济学,朝华出版社,第七章,第三节
    24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P21
    25北望,对制度的经济学解释,北望经济学园
    26邓峰,经济法漫谈:社会结构变动下的法律理念和调整,经济学论文网
    1外部效应(Extemality)是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他人的福利,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性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笔者注。
    2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王群 王万茂,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利用规划,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4王利明:《国家所有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编:《民法》,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第78页
    6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上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高国力,美国区域和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做法和对我国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启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8田春雷,土地发展权及其在我国的配置,武汉大学经济法学硕士论文
    9王群,王万茂,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利用规划,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10约翰·弗里特曼 John Friedmann译:沈道齐等SHEN DAOQI论西方民主政体下的管治,Governance Discourse in Western Democracies:the Case of City—Region,(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
    11顾朝林,发展中国家城市管治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发,城市规划,2001年第25卷第9期
    12同上
    13 周琳,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实行共同管理制度的探讨,《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4张晓葳,相邻关系与地役权之关系——从一例主张“眺望权”的案例谈起(有修改),《人民法院报》,2002年7月23号,理论专刊
    15 An Important Legal Tool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 Places,www.nationaltrust.org
    18赵燕菁,探索新思路:历史文化名城及风景名胜区保护—借鉴世界遗产保护的经验,《国外城市规划》2001年04期
    19H.威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75.
    20 王竹,试论建筑物用益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http://www.yfzs.gov.cn/
    21 梁锐强,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探讨,www.chinavalue.net
    22 韩国启动“文化遗产国民信托”运动,韩国在线,www.hanguo.net.cn
    23 用益权制度发展到德国民法典时,已成为最为全面的不可转让、不可继承的物权性使用权。尽管各国用益权制度在设计之初都与养老问题有关,但养老问题在现代社会主要通过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制度来解决。
    24 王竹,试论建筑物用益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http://www.yfzs.gov.cn/
    25 致公党上海市委,建议在历史建筑物业管理领域推行《保护建筑物业管理导则》规范,2006年1月6日,
    28 朱文轶,名人故居的产权问题,《三联生活周刊》总253期2003,08
    29 王富春,另眼看海口“骑楼”,让城市“自然生长,www.wangfuchunl.blshe.com
    30 王军,讨论四合院存废:不该失去的认识立场,《北京规划建设》杂志2006年第1期
    2 樊勇明等,《公共经济学》P3,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3 叶南客,中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策略比较,江苏建设
    14 所以,根据中央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约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不同于一般古城保护,它应该采用如下的保护方法:第一,历史文化名城并不是要保护城市的全部,它的保护范围、内容、要求要通过 城市规划来予以确定。对某城市冠以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给城市以荣誉,更重要的是明确规定了城市政府保护的责任。第二、关于保护的原则。城市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有上千上万人在那里生活和工作。城市的经济要发展,设施要改善,生活水平要提高,要实现现代化,不能把历史文化名城当成博物馆而凝固起来。所以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要使城市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又要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善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第三,在保护内容方面可以归纳为三句话,即“保护文物古迹及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规划格局和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第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除划定保护范围等具体措施外,更重要的是采取综合性、整体性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城市经济与古城保护协调发展;确定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开辟新区,缓解古城压力;分区控制建筑高度,保护古城空间秩序;做好城市设计,处理好新、老建筑形象的关系。此外,还包括产业调整、交通疏解、治理污染等,这些都是从城市总体的角度,为实施保护措施创造外部条件。参见王景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城乡建设2002年第08期
    15 叶南客,中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策略比较,江苏建设
    16 王军、陶世安,抢救历史文化名城刻不容缓,《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04月19日第一版
    17 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定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法》还规定要在文物的保护范围之外,再划定一个“建设控制地带”,通过城市规划对这个地带的建设加以控制,包括新建筑的功能、高度、体量、形式、色彩等。国务院还颁布实施了《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化部也以部长令发布了《文 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30余项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笔者注。
    18 《文物保护法》第二章第二十一条规定:“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
    19 文物古建民居保护:产权难题待解,www.1619.com.cn
    20 美国文物保护的内容与方法,《中国旅游报》
    21 比如,条约约定地方政府在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确需建造优秀历史建筑附属设施的,应当报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时,应当征求市房屋土地管理部门的意见。“在优秀历史建筑的周边建设控制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的,应当在使用性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与优秀历史建筑相协调,不得改变建筑周围原有的空间景观特征,不得影响优秀历史建筑的正常使用。”等保护责任和程序。笔者注。
    22 承诺包括:(包括转租人,以下同)在转让或租赁前承诺在使用过程中已按《条例》及保护要求告知书的要求履行了相关的保护的责任与义务。而受让人或承租人承诺:同意签收“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告知书”,并同意按《条例》及保护技术管理规定等法规履行保护的责任与义务。笔者注。
    23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2006年4月25日在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24 董毅峰,陈疆,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对《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黄浦区人大办公室
    25 参见樊勇明,杜莉著.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 P320
    26 这些规定包括:(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按规定程序批准。历史街区已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认定为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并明确划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2)该街区内环境风貌保存完整统一,能反映出当地某一历史时期的典型风貌特色,有较高历史价值。(3)该街区内反映历史上典型风貌的房屋建筑、构筑物及环境要素(道路、河流、树木、墙院等)基本是历史上的原物,不是仿造的。(4)该街区当前面临自然破坏的威胁,需及时抢救。笔者注。
    27 历史文化名城项目的申报应严格按程序逐级完成,不得越级申报;申报的项目必须已安排落实大部分资金;项目应由省(自治区)计委、财政厅(局)、建委(建设厅)、文物局联合上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由四部门对所报项目共同筛选、论证、审核、研究确定。当年申报的项目必须于上一年度12月底以前上报到上述国家有关部门,以便当年资金及时到位。笔者注。
    28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不列入地方财政支出基数,由中央专项拨款。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城市规划、文物保护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资金需要量大,各地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并与中央专项资金统筹安排,结合起来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实行无偿分配,地方不得转作有偿使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必须实行专款专用,不得用于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经费;不得用于楼、堂、馆、所建设。属于基本建设的项目,要按国家有关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要求,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搞好项目建设成本核算,切实用好资金,提高投资效益。资金到位后应在计划期限内完成实施计划。各级计委、财政部门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有挪用、损失浪费和不按规定使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要严肃处理。各级建设部门和文物部门负责监督工程的实施和验收。项目完工后,应将资金决算、项目实施效果报告(文字、照片)在3个月内及时上报国家四部门。笔者注。
    29 吴敬琏,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30 迟福林,中国改革的历史新起点,2006中国改革评估报告总论,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32 苏州古宅葑湄草堂暂缓拍卖背后,东方早报
    33 参见万德成再兴四合院保护热潮,贵人网:www.1619.com.cn
    34 规定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和符合国家及北京市规定的其他省、区、市(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及其他境外企业、组织和个人(以下简称单位和个人),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均可购买四合院。同时,单位和个人购买四合院,可依法出售、出租、抵押、赠与、继承。单位和个人购买四合院,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可按出让合同约定在3年内分期等额交纳地价款。交清地价款后,购房人可以按规定申请办理土地使用证。也就是说,从制度上保证了产权私有化具有完整的产权。笔者注。
    35 比如,单位和个人购买四合院,享受以下税费优惠:购房人保护和修缮四合院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比照北京市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个人购买四合院,符合普通住宅标准的,暂享受“减半征收契税”的优惠政策。个人转让普通标准住宅或转让居住满五年或五年以上的非普通标准住宅,在其转让时暂免征土地增值税;转让居住满三年未满五年的非普通标准住宅,减半征收土地增值税;区政府应根据《保护规划》,做好保护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为购买保护区四合院的单位和个人保护和修缮四合院提供依据。市规划、文物行政等主管部门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积极支持购买保护区四合院的单位和个人保护和修缮四合院,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电信等专业部门,应做好配合,优先安排落实相关工作。;公有住房的产权单位,也可以按有关规定协商迁出现住户或有偿回购公房使用权,对房屋进行修缮后自用或出租、出售。四合院居民可以自行组织对房屋进行保护和修缮,也可以协商一致整体出售现住房的使用权或产权。市和各有关区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要简化手续,优先为购买四合院的单位和个人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笔者注。
    36 参见收藏历史建筑文化,北京有多少四合院可以买卖?贵人网:www.1619.com.cn
    37 参见市房管局:申城历史建筑买卖暂时不会放开,文汇报,2005年04月01日
    38 金元浦,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文汇报
    39 其中经济学家凯夫斯(Caves)、霍金(Howkins)等都对此做出了贡献。2004年,欧洲的创意经济产生了6.54亿欧元的营业额,比总体经济增幅高12%,还提供了约47万个就业机会。而在英国,创意产业已占据国民收入的8%和劳动就业率的5%,增长率超出金融服务部门。笔者注。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弗罗里达(Florida)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一书中指出:创意在当代经济中的异军突起表明了一个职业阶层的崛起。在他看来,美国社会已分化成四个主要的职业群体:农业阶层、工业阶层、服务业阶层和创意阶层。创意阶层包括一个“超级创意核心”(super-creative core),这个核心由来自“从事科学和工程学,建筑与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的人们”构成……他们的工作是“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或新的创造性内容。”除了这个核心,创意阶层还包括“更广泛的群体,即在商业和金融,法律,保健,以及相关领域的创造性专业人才。”目前中国的创意阶层虽远未成形,但已是呼之欲出。与旧的经济与文化体制的转型相伴,出版人、设计师、广告人、经纪人、建筑设计师、报人等文化人群最终将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型,成就中国的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人。参见伊者,呼唤中国创意阶层的崛起
    40 保护南京文化遗产明城墙 社区收集散落城墙砖culture.longhoo.net
    41 参见提高民众城市意识保护城市遗产,《新京报》
    42 参见杭州文化遗产保护联盟(CHP),招募信息http://www.hzwestlake.gov.cnl
    [美]加里·S·贝克尔著.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王业宇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
    [美]V·奥斯特罗姆、D·菲尼和H·波希特编.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美]R·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美]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2版),高鸿业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美]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上、下册).姚开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上、下册).梁小民译.北京: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美]巴泽尔,1997:《产权的经济分析》,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Thomas C.Schelling著.谢静、邓子梁、李天有译.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美]埃里克·弗鲁博顿,[德]鲁道夫·芮切特著.姜建强,罗长远译.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美]Daniel·F·Spulber著.余晖,何帆,钱家骏,周维富译.管理与市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美]Becker,G.S.著.王业宇,陈琪译.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著.陈郁,郭宇峰,汪春译.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美]A.Allan Schmid著.黄祖辉,蒋文华,郭红东,宝贡敏译.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美]Miller,G.J著.王勇,赵莹,高笑梅,季虹译.管理的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美]Barzel,Y.著.费方域,段毅才译.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瑞典]Sterner,T著.张蔚文,黄祖辉译.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美]Daniel·F·Spulber著.余晖,朱彤,张余文译.经济学的著名寓言·市场失灵的神话.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美]Daily,G..C.,Ellison,K.著.郑晓光,刘晓生译.新生态经济·使环境保护有利可图的探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美]Mark Skousen著.马春文等译.现代经济学的历程——大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长春出版社,2006
    [美]Robin Paul Malloy著.钱弘道,朱素梅译.法律和市场经济——法律经济学价值的重要诠释.法律出版社,2006
    [美]Roger LeRoy Miller,Daniel K.Benjamin,Douglass C.North著.楼尊译.公共问题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美]Mark Skousen著.马春文等译.现代经济学的历程.长春出版社,2006
    [美]Paul R.Portney,Robert N.Stavins著.穆贤清,方志伟译.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上海三 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美]John Groenewegen著.朱舟,黄瑞虹译.交易成本经济学及其超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美]Dennis J.Mckenzie,Richard M.Betts著.张友译.仁房地产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美]Paul A.Samuelson,William D.Nordhaus著.萧琛等译.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2003
    [美]Richard Florida著.方海萍,魏清江译.刨意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美]David R.Henderson著.王志毅译.欢乐的经济学——一门关于市场经济的必读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英]Paul Ormerod著.李华夏译.蝴蝶效应经济学.中信出版社,2006
    [加拿大]Jane Jacobs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2005
    [美]Anesel M.Sharp,Charles A.Register,Paul W.Grimes著.郭庆旺译.社会问题经济学(第十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美]John M.Levy著.张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美]Cohen,N.编著.王少华译.城市规划的保护与保存.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德]Dieter Hassenpflug主编.[德]MitBeitragen Von Dieter Hassenpflug,蔡永洁,张伶伶,张冠增,刘崇等著.走向开放的中国城市空间.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英]Brian Richards著.潘海啸译.未来的城市交通.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土]Steven Tisedell,Tim Heath,Taner Oc著.张玫英,董卫译.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荷]根特城市研究小组著.敬东译.城市状态:当代大都市的空间、社区和本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美]林南著.张磊译.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美]John Bellamy Foster著.耿建新,宋兴无译.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美]Leon G.Schiffman,Leslie Lazar Kanuk著.俞文钊,肖余春等译.消费者行为学(第七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美]J.Kirk Irwin著.秦丽译.西方古建古迹保护理念与实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美]John M.Levy著.张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美]国际城市(县)管理协会,美国规划协会著.张永刚,施源,陈贞译.地方政府规划实践(原著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美]Edith Brown Weiss著.汪劲,于方,王鑫海译.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与世代间衡平.法律出版社,2000
    [日]西村幸夫+历史街区研究会.张松,蔡郭达译.城市风景规划——欧美景观控制方法与实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美]Miron Friedman著.胡雪峰,武玉宁译.弗里德曼文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美]Milton Friedman,Rose D.Friedman著.韩莉,韩晓雯译.弗里德曼回忆录.中信出版社,2004
    [美]Milton Friedman著.安佳译.货币的祸害——货币史片段.商务印书馆,2006
    [美]David Friedman著.赵学凯,王建南,施丽中安佳译.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中信出版社,2006
    [美]Edwin S.Mills主编.郝寿义,徐鑫,孙兵等译.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2卷)城 市经济学.
    [美]Arthur O'Sullivan著.苏晓燕,常荆莎,朱雅丽译.城市经济学(第四版).中信出版社,2003
    [美]Oliver E.Williamson著.段毅才,王伟译.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商务印书馆,2003
    [英]John Vickers,George Yarrow著.廉晓红,矫静等译.私有化的经济学分析.重庆出版社,2006
    [英]Tim Harford著.赵恒译.卧底经济学.中信出版社,2006
    [英]Alan Bryman著.乔江涛译.迪斯尼风暴.中信出版社,2006
    [中]张泰峰[美]Eric Reader著.公共部门经济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张五常,《经济解释》(三卷本),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2:
    向松祚,张五常经济学,朝华出版社,2005
    向松祚,高小勇,五常思想,朝华出版社,2006
    程恩富,黄允成主编,11位知名教授批评张五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盛洪主编,中国的过渡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崔卫华,城市经营——中国城市经济问题研究的新视角,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袁志刚主编,赵红军著,交易效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业宏,鹰飞,经济学210个关键词,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王小卫,宋澄宇,经济学方法·十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王明辉主编,何谓经济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杜莉,城市财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蓝虹,环境产权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韦森,经济学与哲学——制度分析的哲学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讲义Ⅰ 自然与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吕玉印,城市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0
    李成威,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评价与激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樊丽明,中国公共品市场与自愿供给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胡欣,江小群,城市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周牧之,解读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大转折,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王晶,李炜光,城市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曹荣湘,走出囚徒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3
    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钱瑛瑛,房地产经济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高富平,中国物权法:制度设计和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资中筠,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吴敬琏,在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The Benefits of World Heritage Status in Russian Practice,Narture Heritage Protection Fund,Cultural heritage as a factor in economic development,European Commission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Funding Heritage:Case studies for 2005
    David Throsby,Economic and Cultural Value in the Work of Creative Artists Values and Heritage Conservation,Research Report,The 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Los Angeles
    Donovan D.Rypkema,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the 21st Century Economy,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ational Trusts,Washington,DC,October 18,2005
    National Trusts Overview,Sustaining World Heritage in the 21 st Century,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ational Trusts
    Prof, dr Johan C. Bierens de Haan, dep. Director of the Gelderland Trust, the Netherlands .Workshop Building a national public policy and legal advocacy program,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ational Trusts Washington October 17th 2005
    SK Misra, Human face of conservation Heritage Conserv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Panorama of Intake's Initiative
    National Park Service, Heritage Areas: Linking People and Places Through Shared Heritag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ational Trusts
    Richard Engelhardt , The Manage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Evolving Concepts, New Strategies .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Historcal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Areas
    
    Heritage and Architecture in France--A General Scheme Agnes Cailliau.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Areas
    Alain Marinos, Enhancement of the Urban Heritage in Franc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Areas
    Anne Warr ,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Quest for Balanc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Areas
    Christian Renfer , Monument Preservation in the Canton of Zurich as an Example of Civic Monument Preservation in Switzerland,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Areas
    David P Y Lung , Urban Conservation-A Question of Land Economic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Areas
    Gennaro Farina, Rome: From the Historical Centre to the Historical City,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Areas
    Georg Wasmuth, Building on the Past: How to Conserve 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n its Own Way,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Areas
    
    Haold Kalman, Learning from Vancouver: Integrating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Planning Incentive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Areas
    Howard Tanner, Revitalizing Inner City Housing: 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Areas
    Koos Hage, Case: Wilhelminapier, Kop van Zuid,Rotterdam, The Netherland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Areas
    Malcolm Cooper , Managing Change in England's Historic Urban Environmen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Areas
    Michel Goutal, The System of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Monuments in Franc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Areas
    Yukio Nishimura , Comparative Study on Urban Conservation Planning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Its Evolution and Mechanisms-Japan, Korea and China,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Areas
    
    阮仪三,古城留迹,台湾海峰出版社,1990年
    
    阮仪三编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年
    阮仪三、王景慧、王林编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试用教材),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997年
    阮仪三,王景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阮仪三著,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
    董鉴泓、阮仪三编著,历史文化名城鉴赏与保护,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阮仪三,护城纪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国家文物局法制处,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
    王瑞珠著,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与规划,建工出版社,1993年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周俭、张凯,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实践,中国建工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张艳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建筑遗产(CBH)保护——以上海为例论遗产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结合,博士论文,2004
    肖建莉,保护的理性呼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政策研究,博士论文,2004
    郭湘闵,走向多元平衡——制度视角下我国旧城更新传统规划机制的变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应臻,力的磨擦和力的平衡——我国历史城镇的保护实践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2月
    张凡,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陈秉钊等,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居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郑玉歆,郑易生主编,自然文化遗产管理——中外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范文兵,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黄建富,城市发展中的交易成本研究,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
    陈劲松主编,城市更新之市场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潘伟杰,制度——制度变迁与政府规制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
    肖主安,冯建中,走向绿色的欧盟——欧盟环境保护制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
    姚凯,寻求变革之道——基于上海城市演进过程的规划管理创新探索,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
    魏小安,王洁平主编,创造未来文化遗产,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王德刚,王素洁,遗产经营——齐文化开发与齐故城遗址公园建设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登琨艳,空间的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刘玉亭,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的社会空间,科学出版社,2005
    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王芳,谨慎的城市更新——柏林国际建筑展(IBA,1984-87)旧区住宅更新研究,硕士论文,2004
    华揽洪,重建中国——城市规划三十年1949-1979,上海三联书店,2006
    赵黎明,景春华等,城市经营系统,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仇保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童明,政府视角的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刘卫东,罗吕榕,彭俊,城市土地资产经营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6
    罗哲文,罗哲文历史文化名城与古建筑保护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顾建键,马西恒,转型中的社会治理——和谐社会构建与城市社会发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谢芳,回眸纽约,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谢芳,美国社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杨叙,北欧社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姚玲珍,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郝寿义主编,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城市规划体系建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王军,城记,三联书店,2003
    童悦仲,娄乃琳,刘美霞等,中外住宅产业对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李强,杨开忠,城市蔓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杨巨平,保护遗产造福人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赵民,赵蔚,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曹随,社区形象设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张俊芳,中国城市社区的组织与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张暄,谢芳,邱莉莉,白志刚,国外城市社区救助,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城市经济规划研究中心,2005上海城市经济与管理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国文物报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案说法,文物出版社,2003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课题组,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亚建筑遗产的历史和未来——东亚建筑文化国际研讨会·南京2004优秀论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世界遗产与年轻人,上海三联书店,2001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
    中国城市规划学术研究进展年度报告2006
    李文华主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方参与机制——“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参与机制研讨会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邵甬,城市遗产研究与保护,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王书明宋玉玲,从“增长优先”到“发展文化”——联合国发展思想的演进历程,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2)
    北京规划委员会单霁翔等编著:《北京旧城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
    马炳坚编著:《北京四合院建筑》,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
    孙大章主编:《中国占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阜景文化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
    翁立著:《北京的胡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
    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城镇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城市规划,2001,10,25-32。
    张松,历史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初探,城市规划,1999,7,50-53
    张松,城市历史保护的生态观,城市规划汇刊,1992,4,29-33
    王林,王骏,历史城镇保护归哈编制方法研究,城市规划,1998,3,40-42
    王林,中外历史遗产保护制度比较,城市规划,2000,8,49-51
    赵中枢,从保护文化遗产国际文献谈北京旧城保护与整治,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1,126-130
    赵中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及保护的若干问题,城市规划,2002,7,35-38
    张杰,探求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小规模改造与整治——走“有机更新”之路。城市规划,1996(4)
    张庭伟,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社区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城市规划汇刊,1998(3)
    Jean Lores Luxen,历史城市保护与复兴——来自ICOMOS的经验,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3月
    黄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以对北京旧城区内白塔寺街区的改造研究为例,建筑师71期
    李萱,赵民,旧城更新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分析,城市规划,2002年7月
    赵燕菁,探索新思路:历史文化名城及风景名胜区保护——借鉴世界遗产保护的经验,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