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詩詞語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南北朝詩歌是指南朝的宋詩、齊詩、梁詩、陳詩,以及北朝的北魏詩、北齊詩、北周詩,其中包括了南北朝時期各個詩人的詩作、雜歌謠辭、清商曲辭、郊廟歌辭、鼓吹曲辭、舞曲歌辭等。由於目前在同類集子中,逯欽立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是最精善的總集,所以我們的研究主要依據逯本,參考《文選》注及謝靈運、鮑照等人詩集的校注,並借鑒吸收前賢時彥考訂、校補的成果。
     南朝宋詩的詞彙從總體上來看,既有趨於“雅”的郊廟歌辭,也有趨於“俗”的雜歌謠辭,還有不排斥口語成份的文人詩作,如鮑照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蕴含了南朝末時現實的口語成份以及新詞新義,能夠反映當時的語言狀況。因此我們選取南朝宋詩作了数據庫,並對其中的單音詞、複音詞作了窮盡性統計:
     1.南朝宋詩中,單音詞17559個,複音詞8201個,與同時期的《世說新語》、《宋書》、《顏氏家訓》相比,南朝宋詩的複音化水平居中。
     2.以《漢語大詞典》首引書證馬參照,南朝宋詩中的單音詞仍以承占詞為主,新產生詞語的比例僅為9.97%;而複音詞中承古詞與新詞的数量相差不多,分別占到了52.2%和47.8%。
     3.南朝末詩複音詞的各種結構類型中,以偏正式結構的複音詞居多,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南朝末詩中的一些構詞語素的構詞能力較強,如:清、素、天、人、幽、遊等,都可以構成大量的複音詞。
     4.新義的產生方式主要是引申、借代,而複音詞中的新詞產生方式,除了同義複用、換素造詞、縮略、化典等常見的造詞法外,還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如非同素異序詞“海碧”,顛倒語序的原因只是因為臨時押韻的需要。
     南朝末詩單音詞中,動詞所占比例最高,所以我們選取了其中的一些動詞為研究對象,分別從組合、聚合的角度進行了統計與分析,以期更全面地考察這些動詞在南北朝詩歌中的發展面貌。
     詞語考釋也是本論文中的一個重要内容,我們嘗試運用多種訓詁方法,對南北朝詩歌中的一批詞語進行訓釋,期望通過我們的研究,有助於相關的古籍整理、辭書編纂等工作。
Poetry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means poetry of Song, Qi, Liang, Chen in Southern Dynasty, and poetry of Beiwei, Beiqi, Beizhou in Northern Dynasty, it includes the poems of each poets, ballads, sacrificial poems and so on. Lu Qinli's Poetry in Pre-Qin, Han,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has been the most fully contained collection of poems which before Tang Dynasty up till now, on this account our research is based on Mr. Lu's work; and refers to the commentaries on Wen Xuan, collection of poems of Xie Lingyun, Bao Zhao and so on; it also refers to accomplishments of former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
     As a whole, poetry in Song of Southern Dynasty has both sacrificial poems which towards restraint and grace of style and ballads which towards vulgar, but also have poems which are not excluding spoken language, such as Bao Zhao's poems, so poetry in Song of Southern Dynasty contains spoken language, new words and new meanings of the time, it can reflect the use situation of language in Song of Southern Dynasty. Therefore we take the poetry of Song as a sample to build a corpus, and make an exhausting statistics to monosyllabic words and polysyllabic words:
     1. There are17559monosyllabic words and8201polysyllabic words in the poetry of Song, compared with Shi Shuo Xin Yu, Song Shu, and Yan Shi Jia Xun, the proportion of disyllable in the poetry of Song is at the medium level.
     2. We use the first documentary evidence in Hanyu Da Cidian as a reference, then find out that monosyllabic words in the poetry of Song is dominated by archaic words, new words only occupy9.97%; but in polysyllabic words, the quantity of archaic words and new words is about the same, which occupy52.2%and47.8%respectively.
     3. The attribute-adjective construction is the most popular in the various types of polysyllabic words in the poetry of Song, this effect arises from good abilities of some productive morphemes, such as Qing, Su, Tian, Ren, You, You, and so on, these morphemes can produce plenty of new words.
     4. New meanings are chiefly produced by the ways of metonymy and extension of the meanings. Except using synonyms, analogical creations, abbreviations, varied usage of proverbs and allusions, there are some new phenomena in the ways of producing new words, such as Hai Bi, the reason of inverting word orders is just the need to be in rhyme.
     In the monosyllabic words of the poetry of Song, the verb has the highest ratio, so we select some verbs in poetry of Song as objects to do statistic analyze from both paradigmatic and syntagmatic relations, and try to observe these verbs' developments in the poetry of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Explain words and phrases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element in this paper, we try to use a variety of exegetical methods to explain a sequence of words in the poetry of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nd hope that is conducive to study relative colla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compiling lexicographical books.
     During building a corpus of the poetry of Song, we arrange these materials in detail again. So we find some unavoidable misses in Mr. Lu's Poetry in Pre-Qin, Han,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such as erroneous collating texts, improper collating texts, mistakenly collected poems, repetitions and so on.
引文
②吕叔湘,《吕叔湘文集》第4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年第4期,第38页。
    ③郭在貽,《郭在貽語言文學論稿·读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詞語匯釋)》,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28页。
    ④王雲路,《中古与漢語詞彙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2頁.
    ⑤[日]太田辰夫著,江藍生、白维國译.《汉語史通考》,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年,第10页。
    ①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2版,第43页。
    ②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序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页。
    ③王啟濤,《近五十年來的中古漢語詞彙研究》,《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第100页。
    ④江维輝,《六世紀漢語詞彙的南北差異——以(齊民要術)與{周氏冥通記)為例》,《中國語文》.2007年第2期,第175页。
    ①蔣禮鴻,《蔣禮鴻語言文字學論叢·訓诂學略說》,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5页。
    ②曹道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評介》,《文學評論》,1984年第1期:刘躍進,《半生心血澆注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詩>》,《中國典籍與文化》,1995年第3期。
    ①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出版说明》,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頁。
    ①逮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出版说明》,北京:中华書局,1983年,第1頁。
    ②陈尚君,《<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詩>校訂释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年第1期,第9页。
    ①王雲路,《漢魏六朝詩語言論稿》,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02页。
    ②王雲路,《六朝詩歌語詞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8页。
    ③董志翹、趟家棟,《中古漢語詞義探索(二則)》,《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第44-45頁。
    ②陈尚君.《<先秦濩魏晉南北朝诗>再檢討》,《人文中国》十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91頁。
    ①方一新,《中古近代汉语词类学》上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05-405页。
    ①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97頁。
    ②蔣穠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增補定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37页。
    ①《漢語大詞典》首見書證年代代碼,詳見第六章第112-113頁。
    ①蘇新春,《詞彙計量及实現》,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31頁。
    ②汪維輝,《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38-139页。
    ③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一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第312頁。
    ④笔者按:“蝶躞”應作”蹀躞”,詳见附錄1第152頁:王雲路依據本進行例證搜索,可能未加詳究。
    ⑤王雲路,《漢魏六朝詩語言論稿》,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3頁。
    ①此数據來源於程湘清《<世说新語>複音詞研究》一文,收錄於《漢語史專書複音詞研究》,北京:商務印书館,2003年,第182页。
    ②万久富,《<宋書>複音詞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第99頁。
    ③周日健、王小芋主編,《<颜氏家訓>词类語法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頁。
    ①该数据來源於第二章第二節表2.5。
    ③周日健、王小莘主編,《<颜氏家訓>詞彙訊法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頁。
    ①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苹书局,第671页。
    ②胡勅瑞,《<谕衡)舆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2,第4、171页。
    ③王雲路,《汉魏六朝诗语言论稿》,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95-138页.
    ①李運富編注,《謝靈運集》,长沙:嶽麓書社,1999年,第101-102頁。
    ①向嘉,《簡明漢語史》(修訂本) 上,北京:内務印書館,2010年.第460頁。
    ②朱慶之,《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彙研究》,台北:台灣义津出版社,1992年,第197页。
    ③董志翹,《是詞義沾染,還是同義複用?——以漢譯佛典中詞彙為例》,《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第112頁。
    ①[清]王引之,《经義述闻》,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2页。
    ②黄節,《謝康樂詩注·鮑參軍詩注》,北京:中華书局,2008年,第169頁。
    ③今連富编注,《謝靈运集》, 長沙:嶽麓書社,1999年,第137页。
    ④顧紹柏,《謝靈运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64頁。
    ①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555頁。
    ②[梁]蕭統編,李善、吕延濟、刘良、張銑、呂向、李周翰注,《六臣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1200頁。
    ③顧绍柏,《謝靈連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72頁。
    ④李連富編注,《謝靈运集》,長沙:嶽麓書社,1999年,第93頁。
    ①[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2頁下。
    ②[清]王念孫,《广雅疏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30頁下。
    ①可详参周俊动,《中古汉语詞类研充綱要》,成都:巴蜀書社,2009年,第167-183页。
    ②方一新,《中古近代漢語詞彙学》 上編,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37頁。
    ③向熹,《簡明漢語史》(修訂本) 上,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178-180頁。
    ①可參看王冰,《北朝漢語複音詞研究》,吉林大學2008年博士學位論文,第35页。
    ②周俊勳,《中古漢语词彙研究綱要》,成都:巴蜀書社,2009年,第16頁:笔者按:其中表2.1的最後一櫚数據,疑有誤, 名為“合計”,但似乎亦是一部小说的統計數據。
    ②向熹,《簡明汉语史》(修訂本)上,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480頁。
    ①萬久富,《<宋書>複音詞研究》,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63頁。
    ②周日健、王小莘主編,《<顏氏家訓>詞彙語法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頁。
    ①黄節,《謝康樂詩注·鮑參军詩注》,北京:中华書局,2008年,第26頁。
    ①錢仲聯增補集說校,《她參军集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84頁。
    ①可详參王雲路,《中古诗歌誤字略说——<兼談逮钦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的校勘》,《古漢語研究》,1996年第4期,第72頁。
    ①[粱]萧统編,李善、吕延濟、劉良、張銑、吕向、李周翰注,《六臣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175页。
    ②钱仲联增补集说校,《鮑參军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75頁。
    ①此詩名應為《次韻王鞏颜復问泛舟》,《大詞典》誤。
    ①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2版,第263頁。
    ②史存直,《漢語史綱要》,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第514頁。
    ②王雲路,《漢魏六朝詩語言論稿》,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51頁。
    ④傅小林,《晋宋文人对汉代古诗的继承与发展——以拟古诗为例》,《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71頁。
    ①董志翘,《“兒”後綴的形成及其判定》,《語言研究》,2008年第1期,第38頁。
    ②王雲路,《漢魏六朝詩語言論稿》,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52頁。
    ①向熹,《簡明漢語史》(修訂本) 上,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506頁。
    ①王雲路,《漢魏六朝詩語言論稿》,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4頁。
    ①孫瘫长,《<莊子>注譯》,廣州:花城出版社,1998年,第35頁。
    ②逮欽立,《先秦漢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225頁
    ③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诗》,北京:中华書局,1983年,第1239頁
    ①可参看祝注先《(书叙指南)——一本宋代同义词语手册》,《辞书研究》,1986年第1期。
    ①黄节,《榭康樂詩注·鮑参军詩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40頁。
    ②王雲路,《六朝诗歌語词研究》,哈爾濱: 照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99-105頁。
    ①[粱]萧統編,李善、吕延濟、劉良、張銑、吕向、李周翰注,《六臣注文選》,北京:中華书局,1987年,第413頁。《四庫文學總集選刊·六臣注文選.文選文選顏鮑謝詩評》作“漢承秦之关塞而居之,乃漢京有吴開國”,上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507頁。
    ①張金龙,《兩漢魏晉南北朝的文官、武官與禁衛武官释義》,《江海學刊》,2011年第3期,第130頁。
    ②王雲路,《六朝詩歌语詞研究》,哈阴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62页。
    ①李运富編注,《謝灵運集》,长沙:嶽麓書社,1999年,第78页。
    ②笔者按:《大詞典》誤,應为北周瘐信《咏画屏风诗》之九。
    ③笔者按:此句可詳參本文附录1第154頁。
    ④王雲路,《漢魏六朝诗语言論稿》,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①游国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一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第230頁。
    ①李士重《句型和動詞學術研討會》,《中國語义》,1986年第2期,第152頁。
    ②可參看汪維輝,《論詞的時代性和地域性》,《语言研究》,2006年第2期,第85-90頁。此文中明確提及“有些詞在不同的時代或地域有有不同的義位或组合關係”
    ①选取的15部書為《詩經》、《尚書》、《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孟子》、《莊了》、《荀子》、《墨子》、《韩非子》、《禮记》、《論衡》、《世說新語》、《搜神記》
    ①汪維輝,《六世紀漢語詞彙的南北差異——以{齊民要術)与<周氏冥通記>為例》.《中國語文》,2007年第2期,第175页。
    ①楊克定,《李白诗歌中的自然V》,《隋唐五代汉语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400页。
    ①楊克定,《李白诗歌中的自然V》,《隋唐五代汉语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400页。
    ①汪維輝,《東汉—随常用詞演變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57页。
    ①江維輝,《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42頁。
    ②江維輝,《东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50頁。
    ③汪維輝,《东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48頁。
    ①[梁]萧統編,李善、吕延濟、劉良、張銑、吕向、李周翰注,《六臣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378页,作“銑曰:郊餞,謂祭祖也。’”《四庫文學總集選刊.六臣注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d63頁,作“銑曰:‘郊餞,謂祖祭也。
    ①王雲路,《六朝詩歌語词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96頁。
    ①唐代元結、殷墦等選,《唐人選唐詩(十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461页。
    ②《四庫文學總集選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3頁。
    ①劉瀏,《才調集畈本源流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1期,第81頁。
    ①[梁]蕭統編,李善注,《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500頁。
    ①黄節,《謝康樂詩注·鮑參军詩注》,北京:中华書局,2008年,第286頁。
    ①黄節,《謝康樂詩注·鮑參軍詩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第291頁。
    ②程启坤、杨柖棣、姚国坤,《陸羽<茶經>解讀與點校》,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114頁。
    ③裘紀平,《茶經图說》,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3年,第173頁。
    ①程启坤、杨柖棣、姚国坤,《陸羽<茶經)解讀與點校》,上海:上海文化出版补,2003年,第148頁。
    ①陳寅恪,《元白詩笺证稿》,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第157-158頁。
    ①管錫华.《漢語古籍校勘學》.成都:巴蜀書社,2叩3年,第226頁。
    ①錢仲聯增補集說校,《鮑參军集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笫155頁。
    ①董志翹,《(辭源)(修訂本)書证芻議》,《辭書研究》,1990年,第4期。
    ①周俊勳:《中古漢語詞彙研究綱要》,成都:巴蜀書社,2009年,第25頁。
    ②方一新,《东漢魏晉南北朝史書詞語箋釋·前言》,合肥:黄山書社,1997年,第7頁。
    ①郭片納,《訓詁散論·<漢語大詞典>評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263頁。
    ①逯钦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华書局,1983年,第1223頁。
    ①逮欽立,《先秦漢魏晋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1171頁。
    ②逮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午书局,1983年,第1178頁。
    ③逮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午書局,1983年,第2396頁。
    ①逯欽立,《先秦漢魏晋南北朝詩》,北京:中華书局,1983年,第1171頁。
    ②楊琳,《古典文獻及其利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60頁。
    ③[唐]徐堅等,《初學记》,北京:中华書局,1962年,第76頁。
    ④董志翹,《<漢語人詞典>閱讀散記》,《語言研究》,1998年第2期,第164頁。
    ①李洪亮,《曹植家庭變故考論》,《文學遗產》,2011年第4期,第135頁。
    ①王雲路,《六朝詩歌訊詞研究》,哈爾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00-101頁。
    [1]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魏晉南北文學史參考資料.北京:中華書局,1962.
    [2]蔡鏡浩.魏晉南北朝詞語例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
    [3]曹道衡、俞紹初.魏晉南北朝詩選評.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4]曹廣順、遇笑容.中古漢語語法史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6.
    [5]常振國、絳雲.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作者篇目索引.北京:中華書局,1988.
    [6]車淑娅.古代漢語語義語法發展專題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8.
    [7]車淑娅.《韓非子》詞彙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8.
    [8]陳秀蘭.魏晉南北朝文與漢文佛典語言比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
    [9]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第2版).北京:三聯書店,2009.
    [10]陳友琴.白居易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
    [11]程湘清.漢語史專書複音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2]程湘清主編.隋唐五代漢語研究.濟南:l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
    [13]程湘洁主編.兩漢漢語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
    [14]崔达送.中占漢語位移動詞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
    [15]崔世傑.魏晉南北朝詩文詞語探義。北京:線裝書局,2006.
    [16]丁喜霞.中古常用並列雙音詞的成詞和演變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2006.
    [17]董馬光.漢語詞義發展基本類型.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18]董秀芳.詞彙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19]董志翹、蔡鏡浩.中古虛詞語法例釋.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20]董志翹.訓詁類稿.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
    [21]董志翹。《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詞彙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22]董志翹.中古文獻語言論集.成都:巴蜀書社,2000。
    [23]董志翹.《觀世音應驗記三種》譯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24]董志翹.中古近代漢語探微.北京:中華書局,2007.
    [25]方一新.東漢魏晉南北朝史書詞語箋釋.合肥:黄山書社,1997.
    [26]方一新.中古近代漢語詞彙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27]方一新、王雲路.中古漢語讀本(修訂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8]高 明.中古史書詞彙論稿.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29]郭 瓏.《文選·赋》聯綿詞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6.
    [30]郭在貽.郭在貽語言文學論稿.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31]郭在貽.郭在貽文集(四卷).北京:中華書局,2002.
    [32]郭作飛.張協狀元詞彙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8.
    [33]胡敕瑞.《論衡》與東漢佛典詞語比較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2.
    [34]化振紅.《洛陽伽藍記》詞彙研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35]黃 征.敦煌語言文字學研究.蘭州:甘肅省教育出版社,2002。
    [36]江傲霜.六朝筆記小說詞彙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
    [37]江藍生.近代漢語探源.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38]江藍生、曹廣順.唐五代語言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1997.
    [39]江藍生.魏晉南北朝小說詞語匯釋.北京:語文出版社,1988.
    [40]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81.
    [42]蔣禮鴻.蔣禮鴻語言文字學論叢.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994.
    [43]蔣紹愚.古漢語詞彙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44]蔣紹愚.唐詩語言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45]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46]蔣紹愚.漢語詞彙語法史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47]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8]李 麗.《魏書》詞彙研究.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6.
    [49]李宗江.漢語常用詞演變研宄.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9.
    [50]劉傳鴻.兩唐書列傳部分詞彙比較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9.
    [51]劉世儒.魏晉南北朝量詞研究.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65。
    [52]柳士鎮.魏晉南北朝歷史語法.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
    [53]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
    [54]羅常培、周祖謨合著.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
    [55]羅維明.中古墓誌詞語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3.
    [56]呂晴飛等主編.漢魏六朝詩歌鑒賞辭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0.
    [57]呂叔湘.呂叔湘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58]潘允中.漢語詞彙史概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9]史存直.漢語史綱要.北京:中華書局,2008.
    [60]蘇新春.漢語詞彙計量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
    [61]孫雍長.訓詁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2]萬久富.《末書》複音詞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63]汪維輝.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64]汪維輝.《齊民要術》詞彙語法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5]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4.
    [66]王延蕙.六朝詩歌中之佛教風貌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
    [67]王鍈.唐宋等記語辭彙釋(第2版).北京:中華書局,2001.
    [68]王鍈.詩詞曲語辭例釋(第二次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5.
    [69]王鍈.宋元明市語彙釋(修訂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2008.
    [70]王雲路.漢魏六朝詩語言論稿。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71]工雲路.六朝詩歌語詞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
    [72]工雲路.中古漢語詞彙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73]工雲路、方一新.中古漢語詞彙例釋.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74]工運熙.六朝樂府與民歌(新一版).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75]魏耕原.唐宋詩詞語詞考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76]溫廣義.唐宋詞常用詞辭典.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
    [77]吴金華.世說新語考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78]向 熹.簡明漢語史(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79]謝恩幃.白居易詩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
    [80]辛志賢.漢魏南北朝詩選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
    [81]楊 軍.元稹集編年箋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82]姚美玲.唐代墓誌詞彙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83]于安瀾著,暴拯羣校改.漢魏六朝韻譜.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84]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第2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
    [85]張能甫.《舊唐書》詞彙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2.
    [86]張雙棣.《呂氏春秋》詞彙研究(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87]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北京:中華書局,]953.
    [88]張湧泉.漢語俗字研究(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89]周俊动.中古漢語詞彙研究綱要.成都:巴蜀書社,2009.
    [90]周日健、王小莘.《顏氏家訓》詞彙語法研究.東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91]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第2版).北京:中華書局,2007.
    [92][日]太田辰夫著(江藍生白維國譯).漢語史通考.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
    [93][日]]太田辰夫著(蔣紹愚徐昌華譯).中國語歷史文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94][南朝宋]鮑照著,錢仲聯增補集說校.鮑參軍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95][南朝宋]謝靈運、鮑照著,黄節撰.謝康樂詩注鮑參軍詩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
    [96][梁]蕭統编,李善注.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97][梁]蕭統編,李善、吕延濟、劉良、張銑、吕向、李周翰注.六臣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87.
    [98][清]嚴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65.
    [1]]曹道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平介.文學評論,1984,(4)
    [2]陳尚君.《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再檢討.人文中國.11輯,2005,(8)
    [3]陳尚君.《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校訂釋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1)
    [4]陳秀蘭.從常用詞看魏晉南北朝文與漢文佛典語言的差異.古漢語研究.2004,(1)
    [5]陳增傑.《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校補二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5,(5)
    [6]董志翹.中古漢語中的“快”及與其相關的詞語.古漢語研究.2003,(1)
    [7]樊維綱.晉南北朝樂府民歌詞語紮釋.湖南師院學報.1982,(1)
    [8]樊維綱.古詩《焦仲卿妻》詞語解釋.杭州師範學院學報.1984,(1)
    [9]樊維綱.沙糖.甜鹽.吴鹽.社會科學輯刊.1984,(3)
    [10]]樊維網.樂府民歌詞語解釋.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1)
    [11]樊維綱.樂府民歌詞語釋.杭州師範學院學報.1988,(5)
    [12]樊維綱.漢樂府札記.杭州師範學院學報.1990,(5)
    [13]樊維網.晉南北朝樂府民歌詞語校釋.杭州師範學院學報.1991,(2)
    [14]方一新.魏晉南北朝小說詞語校釋札記.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0,(1)
    [15]方一新.漢魏六朝詞語散札.阜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3)
    [16]胡振龍.《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詩人小傳訂誤.文獻.]995,(4)
    [17]黄征.魏晉南北朝俗語詞考釋.杭州大學學報.1990,(3)
    [18]黄征.魏晉南北朝俗語詞輯釋.杭州大學學報.1994,(3)
    [19]黄征.《魏書》俗語詞輯釋.語文研究.2003,(2)
    [20]劉麗.漢魏六朝詩歌詞語考釋.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06,(2)
    [21]劉躍進.半生心血澆注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國典籍與文化.1995,(3)
    [22]劉躍進.《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編撰方面的一些問題.清華大學學報.1989,(2)
    [23]羅素珍、何亞南.南北朝時期語氣詞“耳”、“乎”的南北差異.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09,(1)
    [24]母庚才.讀<<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札記.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5)
    [25]彭茗玮.漢魏六朝詩歌中的連詞淺析.青海師專學報.200l,(2)
    [26]史光輝.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古漢語詞彙研究的回顧與反思.福州大學學報.2004,(3)
    [27]孫雍長.《孔雀東南飛》解詁.中國文學研究.1988,(4)
    [28]汪維輝.漢魏六朝“進”字使用情況考察——對《“進”對“入”的歷時替換》一文的幾點補正.南京大學學報.2001,(2)
    [29]汪維輝.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的若干問題.南開語言學刊.2007,(])
    [30]汪維輝.六世紀漢語詞彙的南北差異——以《齊民要術》與《周氏冥通記>)為例.中國語 文.2007,(2)
    [31]汪維輝.論詞的時代性和地域性.語言研究.2006,(6)
    [32]王華寶.漢魏六朝詞語研究考論.南京師大學報.1999,(7)
    [33]王啟濤.近五十年來的中古漢語詞彙研究.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3,(1)
    [34]王小莘.從魏晉六朝筆記小說看中古漢語詞彙新舊質素的共融和更替.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3,(1)
    [35]王雲路.中古詩歌語言源流演變述略.浙江社會科學.1995,(2)
    [36]王雲路.中古詩歌誤字略說——兼談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的校勘.古漢語研究.1996,(4)
    [37]王雲路.簡述漢魏六朝詩歌中的新詞及其分類.語言研究.1997,(2)
    [38]王雲路.漢魏六朝詩歌校注釋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9,(4)
    [39]王雲路.中古詩歌附加式雙音詞舉例.中國語文.1999,(5)
    [40]王雲路.百年中古漢語詞彙研究概述.浙江大學學報.2001,(4)
    [41]王雲路.中古漢語詞彙研究綜述.古漢語研究.2003,(2)
    [42]吴鵬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校補三則.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12)
    [43]徐民立.《孔雀東南飛》中表示“說”的詞語.思維與智慧.1992,(5)
    [44]楊雙群.《玉台新詠》詞語考釋五則.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8,(1)
    [45]趙 楠。《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誤收唐詩辨.江海學刊.2009,(5)
    [46]祝鼎銘.讀《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雜札.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2)
    [1]安靜.逯欽立及<<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東北師範大學,2006.
    [2]劉麗.漢魏六朝詩歌語詞考釋: [硕士學位論文].西北大學2004.
    [3]呼敘利.《魏書》複音同義詞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浙江大學2006.
    [4]柳玉宏.南北朝詩歌複音詞通釋: [博士學位論文].華東師範大學2008.
    [5]王冰.北朝漢語複音詞研究: [博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08.
    [6]王東.《水經注》詞彙研究: [博士學位論文].四川大學2003.
    [7]張凡.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同義詞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浙江大學2006.
    [8]張悅.從《三國志》、《洛陽伽藍記》、《水經注》看魏晉南北朝漢語雙音合成詞的發展及演變:[博士學位論文].山東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