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参与式民主的兴起,政府信息公开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潮流。政府信息公开不仅是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推动公民参与、发展政治民主、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备要素。如何认识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在必然性,探索在服务型政府的框架下政府信息公开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和保障措施,构建信息公开有效运作的制度体系,在当前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的背景下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国家层面的信息公开立法,启动了面向行政公开和公众参与的公共行政改革。从价值追求上看,政府信息公开将公众由行政过程的外在要素转变为内在要素,使公众知情并实质性参与重要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表达了行政民主化的核心内涵,反映了政府服务行政的属性。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实施,契合了当前我国走向民主化、现代化的政治转型和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目标的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要求。认真探究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平台,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实现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协商合作,不断增进政府活动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促进公民参与行政过程,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质性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力求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在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信息公开的作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论文在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一般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信息公开与服务型政府的关系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通过对服务型政府治理理念和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功能的分析,探讨服务型政府与信息公开内在契合的关系,分析信息公开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认为以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突破口是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最为现实、可行的一种路径。二是通过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证分析,探讨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分析信息公开在政府治理模式转型中的作用,并借鉴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成功经验,探索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思路与对策,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现实的依据。
     通过分析论证,本文试图阐明如下观点:(1)从政府信息公开的作用看,政府信息公开既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又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府信息公开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保障和改进政府运行机制、推进行政民主两个方面。(2)从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取向看,在服务型政府的框架下,服务理念必然被引入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体系,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在法律层面的价值约束之外,更应注重道德层面的价值追求,信息公开行为应当立足于满足公民知情权、服务公民信息需求,顺应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目标。(3)从政府信息公开与服务型政府的相互关系看,在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的背景下二者在诸多方面表现出内在的一致性,契合了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转变的要求,应当而且可能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突破口和重要路径。
     本文并不企求对服务型政府及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进行全面的阐述,而主要是从分析二者的关系入手,力求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证政府信息公开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基础性意义,对服务型政府与政府信息公开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探索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在这一分析思路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章为导论,提出本文研究的主题,即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府信息公开,并就研究该主题的背景与意义、学界对服务型政府和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现状、本文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等进行说明。
     第二章主要是对服务型政府与政府信息公开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该部分在对服务型政府和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认为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决定了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其次,政府信息公开的性质和功能是政府信息公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考察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依据及实践功能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与服务型政府在构筑政府合法性、治理模式、保障公民权利、提升政府公信力等方面的内在一致性。
     第三章以山东省为例,具体分析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问题。一是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方面,分析政府信息公开运行的制度环境;二是从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方面,分析传统公开方式和网络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具体运用及各自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青岛政务网的主要栏目、建管模式、政民互动模式、监控模式等网站运行要素,提出承载“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的政府门户网站将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三是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数据和实例,分析政府信息公开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政府信息公开在疏通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渠道、保障公众知情权、实现政府与公民互动和协调、实现政府决策与行为逐步由“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公众为中心”转移,以及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契合了当前我国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目标的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
     第四章探讨了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经验与启示。一是分析了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因,既有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技术进步因素。二是梳理了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即必须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明确的公开内容和范围、规范的公开方式和程序,以及完善的监督与救济机制。三是总结了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启示,即应当具备相应的思想基础、需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应当循序渐进、需要依靠公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推动、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
     第五章通过借鉴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策略和路径选择,认为其核心在于加强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公众提供一个积极参与的政治环境,建设一个民主、活泼、高效的社会主义政府体系,实现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和公民参与的民主治理格局。
     结语部分对前文各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归纳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待于学界、政界及各方人士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has become a global topic and common trend since the emergence of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in the middle of the20th centur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not only an effective way of promoting optimal allocation and full utilization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but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developing political democracy, constructing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build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How to understand the inherent necessity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xplore the intrinsic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guarantee measures, and construct a system of effectiv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peration is an issue worth studying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governance mode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how to display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ance mode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ory and value analysis theory, by resorting to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es, the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following viewpoint:A.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necessary requirement, prerequisite and important impetus for build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ts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protecting the citizens'right to know, to participate, to express and to supervise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government operation mechanism. B, regarding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e service concept will definitely be introduced into the value syste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refor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moral values besides legal restrictions, and al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ctions are based on endowing people with the right to know and satisfying people's demand for information, which complies with the value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ey are inherently integrated and interacted in many areas in the context of governance mode transformation,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ecomes the major link and important route to press ahead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From the above-mentioned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takes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ance mode transformation, and based on the ordinary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laborat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n one han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governance concept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the valu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discusses their inherent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and analyze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e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Shandong, the paper talks about existing problems, lear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western countries, and explores the line of thinking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China, to provide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is study does not offer a panorama of the theory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ut starts from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way of construct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rough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ith this in mind, this article is composed of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introductory remarks. It proposes the research topic-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existing researches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e creative points of view, reasoning and structure of this article. The paper tries to demonstrate,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e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make positive exploration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Chapter two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 nature and rol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an important matter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This chapter first defines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discusses about the governance philosophy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believes that the governance philosophy decides the functioning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en after discussing about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value analysi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is chapt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tha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democratic system of modern times, its importance must be recognized at the height of socialist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e inherent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terms of forging political legitimacy, governance mode and protecting citizens'right is also discussed.
     Chapter three mainly talks about the problems facing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China. The province of Shandong is chosen as the object of empirical researches, for it is very typical as a strong economy in coastal area, located in the cul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uth and North China, has a high demand for social public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is chapter studies it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disclosure demand and relief,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i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provides ground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Chapter four discusses about the experience of western countries i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inspiration from that. It analyzes the reason for western countries to disclose information, includ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asons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factor. The main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 of western countries are then sorted out:there must be full-fledged legal system, clear disclosure content and scope, standard manner and procedure of disclosure, and well-established supervision and relief mechanism. A conclusion is made about the preconditions which includ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combined with national conditions, gradual process, positive promo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good shape.
     Chapter five is a key part of the paper, which combines the western countries'successful experience with the practical conditions of China and proposes the route choices and basic strategies for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e core strategy is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and supporting systems and measures, protect citizens'right to know, offer a political environment for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build a democratic, live and efficient socialist government system, realize the reform of governance mode and a situation where citizens participate in democratic governance.
     The conclusion is a brief summary of the chapters before and expresses the major viewpoint of this paper. The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promo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project which involves many areas and deserves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academic, political and other related communities.
引文
①刘飞宇、王丛虎:《多维视角下的行政信息公开研究》,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①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8页。
    ②朱光磊:《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定位、内涵与建设》,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③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载《决策探索》2004年第4期。
    ①蔡放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综述》,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2期
    ②蔡放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综述》,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2期。
    ③刘熙瑞等:《服务型政府:本质及其理论基础》,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第5期。
    ④魏礼群:《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载《求是》2006年第21期。
    ⑤侯玉兰:《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建设服务型政府》,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第4期。
    ①姜明安:《服务型政府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载《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②汪来杰:《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探讨》,载《行政与法》2004年第9期。
    ③刘祖云:《“服务型政府”价值实现的制度安排》,载《江海学刊》2004年第3期。
    ①[法]莱昂·狄骥:《宪法论》,钱克新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②[德]平特纳:《德国普通行政法》,朱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③[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高铦等译,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④彭向刚等:《服务型政府: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模式》,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
    ⑤[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⑥[美]莱斯特·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织的关系》,田凯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⑦[美]安瓦·沙:《公共服务提供》,孟华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①[美]菲利普·海恩斯:《公共服务管理的复杂性》,孙健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②向佐群:《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第26-55页。
    ③张明杰:《开放的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3-98页。
    ①王勇:《透明政府》,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72-99页。
    ②高锡荣:《电子政府跨部门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设计》,载《中国管理科学》2007年第5期。
    ③杨霞:《政府信息公开实现条件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6-182页。
    ④王勇:《透明政府》,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98-200页。
    ⑤向佐群:《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第229-260页。
    ⑥刘飞宇、王从虎:《多维视角下的行政信息公开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211页。
    ⑦刘飞宇、王从虎:《多维视角下的行政信息公开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①王立平:《略论政务公开对电子公务发展的影响》,载《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公务创新专刊。
    ②胡仙芝:《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③“公众参与”在英语中有两种表达方式,即Citizen Participation或Public Participation,国内学者也常将其译为“公民参与”。“公众参与”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国务院的年度工作报告中是在2004年:“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
    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④高波:《我国政府传播论》,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⑤Herbert N. Foerstel.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nd the Right to Know. 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99.P14.
    ⑥张明杰:《开放的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2-83页。
    ⑦[日]阿部照哉、池田政章、初宿正典等:《宪法—基本人权篇》(下),周宗宪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5页。
    ⑧[日]仙内敏弘、古川纯:《宪法的现况和展望》,北树出版社1996年版,第185页。转引自《日本宪法上的知情权与
    信息公开法》,载《法学家》2007年第3期。
    ①[日]平松毅:《知情权》,载《法学家》1986年增刊。
    ②[美]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侯健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③Karen H. Lessons learned about 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fter WorldWar Ⅱ can be applied after September 11. GovernmentInformation Quarterly,2008,25(1):P90-103.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20页。
    ①[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吴献书译,载《影响世界的著名文献政治社会卷》,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47页。
    ②夏征农等主编:《辞海》(第六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434页。
    ③[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5页。
    ①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②周光辉等:《起点平等:超越自然选择的生存逻辑—关于起点平等的发生前提、内在要求与政府责任的思考》,载《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1期。
    ③夏征农等主编:《辞海》(第六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22页。
    ④《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21页。
    ①高波:《我国政府传播论》,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②刘杰:《外国情报公开法述评》,载《法学家》2000年第2期。
    ③参见褚松燕:《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与思考》,载《新视野》2003年第3期。
    ①褚松燕:《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与思考》,载《新视野》2003年第3期。
    ②卢琳:《走出我国信息公开的困境》,载《行政论坛》2003年第7期。
    ③李忠昌:《政府信息公开与保障知情权的关系》,载《新闻知识》2003年第10期。
    ④洪伟:《论公民的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⑤张明杰:《开放的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8页。
    ①参见王勇:《政府信息公开论》,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颜海:《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年版,第184页。
    ②[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31页。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4页。
    ②傅耕石:《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发展的理性选择》,载《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3期。
    ③[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43页。
    ①参见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②Sherry.Arnstein,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69,(35).P30.
    ①蔡定剑:《公众参与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载《团结》2009年第4期。
    ①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959-960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③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载《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
    ①参见谭宗泽、杨解君:《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多学科视角的探讨》,载《江海学刊》2010年第4期。
    ①《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吴绪、杨人梗选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5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16页。
    ③[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77页。
    ④李龙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5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3页。
    ①参见黄德林:《略论美国情报自由法之形成与发展》,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1期。
    ②刘广登:《论知情权与行政公开》,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第5期。
    ①卢志增:《从公共危机视角看政府信息公的时代价值》,载《理论月刊》2010年第1期。
    ②《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8226.htm.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①参见卢志增:《从公共危机视角看政府信息公的时代价值》,载《理论月刊》2010年第1期。
    ②[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30页。
    ③朱谦:《环境公共决策中信息公开的价值与规范研究》,载《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①周汉华:《起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专家建议稿)的基本考虑》,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
    ①罗豪才主编:《行政审判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5页。
    ①转引自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33页。
    ②[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84页。
    ③姜晓萍:《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载《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4期。
    ④张明杰:《信息民主的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载《世界环境》2005年第5期。
    ①[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86页。
    ②[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自由、知情权和公共话语—透明化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宋华琳译,载《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
    ③[美]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楚艳红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0-150页。
    ④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①[美]詹姆斯.N·罗西瑙主编:《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②[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孙柏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①参见唐铁汉、李军鹏:《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载《光明日报》2005年2月1日。
    ①参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工作规定(试行)等制度的通知》(鲁政办发[2010]70号)。
    ②参见附录: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参考样本》、《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参考样本》、《政府信息公开参考流程》、《政府信息公开标准文书样本》。
    ①参见《青岛市人民政府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青岛市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①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38号。
    ①万静:《部分政府信息公开年报走形式》,载《法制日报》2011年5月20日。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5页。
    ①刘亮:《弥合数字鸿沟把握数字化机遇—英美远程高等教育之比较》,载《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第1期。
    ②麻宝斌:《中国公共行政改革面临的十重困境》,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①[日]]蒲岛郁人:《政治参与》,解莉莉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5页。
    ②汪劲:《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9页。
    ③[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283页。
    ①叶必丰、刘轶:《西方行政法治理论演进的经济学基础》,载《法商研究》2000年第5期。
    ①国家保密局法规室编:《外国保密法律法规汇编》,金城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
    ①国家保密局法规室编:《外国保密法律法规汇编》,金城出版社2009年版,第129页。
    ①[法]莱昂·狄骥:《宪法论》,钱克新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1页。
    工国华:《立法:理想与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3页。
    ①[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载《现代世界法学名著》,梁慧星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①参见罗必良:《观念、制度与思想解放》,载《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②[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88页。
    ①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载《行政论坛》2000年第4期。
    ①罗豪才:《行政法论从(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页。
    ②陈泉生:《行政法的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0页。
    ①甘峰:《日本信息公开法实施与民间主导的行政目标》,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①[美]托马斯·杰弗逊:《书信:论出版自由》,载[美]乔治·塞尔兹编《影响人类历史的名人思想大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5页。
    ②转引自尤建新、陈强:《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城市管理模式研究》,载《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第2期。
    ③赵正群、宫雁:《美国的信息公开诉讼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法学评论》2009年第1期。
    ①石红心:《治理、信息与行政公开》,载《中外法学》2003年第1期。
    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
    ①王亦君、毕琳:《(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两年多过半数省级政府不及格》,载《中国青年报》2010年9月29日。
    ①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9年第1期。
    ①王锡锌:《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163页。
    ①[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自由、知情权和公共话语—透明化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宋华琳译,载《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第265页。
    1、保密法比较研究课题组:《保密法比较研究》,金城出版社2000年版。
    2、陈泉生:《行政法的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程样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邓集文:《当代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载《现代世界法学名著》,梁慧星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8、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董克用主编:《构建服务型政府:第三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方雷:《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1、[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3、[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吴献书译,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14、葛荃:《中国政治文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5、郭小聪:《政府经济职能与宏观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国家保密局法规室编:《美国保密法律制度》,金城出版社2000年版。
    17、国家保密局法规室编:《外国保密法律法规汇编》,金城出版社2009年版。
    18、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贺文发、李烨辉:《突发事件与信息公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0、胡仙芝:《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1、蒋坡:《国际信息政策法律比较》,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2、金太军:《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3、罗豪才主编:《行政审判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4、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从(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5、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李龙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7、刘杰:《知情权与信息公开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刘靖华:《政府创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刘飞宇、王丛虎:《多维视角下的行政信息公开研究》,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李传军:《管理主义的终结—服务型政府兴起的历史与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1、李步云:《信息公开制度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2、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33、刘恒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3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7、毛寿龙等:《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8、[美]汉密尔顿等著:《联邦党人文集》,程逢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9、[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王元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40、[美]安瓦·沙:《公共服务提供》,孟华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1、[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2、[美]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织的关系》,田凯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43、[美]菲利普·海恩斯:《公共服务管理的复杂性》,孙健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4、[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45、[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孙柏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6、[美]詹姆斯·N·罗西瑙主编:《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7、[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48、乔耀章:《政府理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9、彭和平等:《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50、[日]阿部照哉、池田政章等:《宪法—基本人权篇》,周宗宪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1、[日]蒲岛郁人:《政治参与》,解莉莉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52、孙选中:《服务型政府及其服务行政机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3、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4、石国亮:《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探究与借鉴》,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年版。
    55、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6、王芳:《阳光下的政府:政府信息行为的路径与激励》,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7、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8、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59、王锡锌:《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一个理念和制度分析的框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60、王丽莉:《服务型政府:从概念到制度设计》,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61、王勇:《透明政府》,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62、汪劲:《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3、吴爱明、沈荣华等:《服务型政府职能体系》,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4、吴绪、杨人梗选译:《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65、夏征农等主编:《辞海》(第六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66、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7、徐惟诚:《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
    68、向佐群:《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69、[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70、[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1、[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72、[英]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73、[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74、颜海:《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5、颜一编:《亚里士多德选集:政治学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6、燕继荣:《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再造七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7、杨海坤、关保英:《行政法服务论的逻辑结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8、杨解君:《行政契约与政府信息公开》,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9、杨霞:《政府信息公开实现条件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0、游五洋、陶青:《信息化与未来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1、应松年:《行政程序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82、张铭:《政治学方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3、张铭、陆道平主编:《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4、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5、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6、张明杰:《开放的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7、张凯等:《信息资源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8、张杰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9、张树义:《变革与重构—改革背景下的中国行政法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0、周汉华主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家建议稿》,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91、周汉华主编:《我国政务公开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92、周汉华主编:《外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93、赵晖:《转变政府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4、朱光磊:《现代政府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95、邹志仁主编:《信息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包心鉴:《民主化的制度与制度的民主化改革》,载《江汉论坛》2010年第10期。
    2、陈振明:《从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范式”变化》,载《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1期。
    3、陈振明等:《强化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对策思考》,载《东南学术》2005年第4期。
    4、蔡放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综述》,载《公共行政》2004年第6期。
    5、杜钢建、刘杰:《日本情报公开法的制定与实施》,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6、丁先存:《论美国的行政公开制度》,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1期。
    7、符敏慧、郭琳:《试论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网站的良性互动》,载《情报科学》2004年第4期。
    8、段尧清、汪银霞:《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载《情报科学》2005年第10期。
    9、甘峰:《日本信息公开法实施与民间主导的行政目标》,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0、葛荃:《“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建构析论》,载《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4期。
    11、韩大元、杨福忠:《试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12、侯玉兰:《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建设服务型政府》,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3、胡东:《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14、黄德林:《略论美国情报自由法之形成与发展》,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1 期。
    15、黄红星:《村务公开制度的理性考察》,载《法制日报》2001年3月25日。
    16、黄进才:《构建我国行政公开基本制度的构想》,载《中州学刊》2006年第11期。
    17、黄如花:《欧美的公共信息管理及对我们的启示》,载《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年第4期。
    18、洪伟:《论公民的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9、姜明安:《服务型政府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载《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20、姜晓萍、姜洁:《我国省级政府政务公开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载《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4期。
    21、孔令栋:《推进山东省政务公开:对策与建议》,载《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22、李德平:《论构建和谐社会视野的政府信息公开》,载《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23、刘祖云:《“服务型政府”价值实现的制度安排》,载《江海学刊》2004年第3期。
    24、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25、刘熙瑞等:《服务型政府:本质及其理论基础》,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第5期。
    26、刘杰:《外国情报公开法述评》,载《法学家》2000年第2期。
    27、刘杰:《日本情报公开制度概论》,载《法学论坛》2000年第5期。
    28、刘广登:《论知情权与行政公开》,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第5期。
    29、卢琳:《走出我国信息公开的困境》,载《行政论坛》2003年第7期。
    30、卢倩:《行政公开原则初探》,载《行政与法》2001年3期。
    31、卢志增:《从公共危机视角看政府信息公的时代价值》,载《理论月刊》2010年第1期。
    32、罗必良:《观念、制度与思想解放》,载《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33、[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自由、知情权和公共话语—透明化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宋华琳译,载《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
    34、莫于川:《行政公开法制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4期。
    35、麻宝斌:《中国公共行政改革面临的十重困境》,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6、潘汉典译:《[美国]在阳光下的政府法—关于联邦政府机构会议公开的法律》载《法学译丛》1979年第5期。
    37、彭向刚:《论我国行政公开制度建设》,载《行政与法》2002年第6期。
    38、齐爱民、陈琛:《论美国政府信息公开法之会议公开制度》,载《法治论丛》2005年第1期。
    39、[日]平松毅:《知情权》,载《法学家》1986年增刊。
    40、商晓帆:《从政府信息公开的角度看政府信息资源建设》,载《图书馆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41、石红心:《治理、信息与行政公开》,载《中外法学》2003年第1期。
    42、宋超:《公开与保密: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焦点》,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43、宋小卫:《略论我国公民的知情权》,载《法律科学》1994年第5期。
    44、宿一兵:《论公民的行政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载《行政与法》2003年第2期。
    45、唐铁汉、李军鹏:《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载《光明日报》2005年2月1日。
    46、唐小波:《信息公开与公民知情权》,载《社会科学》2003年第11期。
    47、汪永成:《试论推进中国行政公开化进程的策略》,载《行政与法》2001年第5期。
    48、汪来杰:《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探讨》,载《行政与法》2004年第9期。
    49、魏礼群:《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载《求是》2006年第21期。
    50、吴根平:《WTO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载《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6期。
    51、吴建依:《论行政公开原则》,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3期。
    52、应松年、陈天本:《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53、严荣:《从政府信息公开到透明政府建设》,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54、姚西科、涂敏:《中美行政公开制度比较研究》,载《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55、杨建顺:《确立公民权利意识,推行服务行政公开》,载《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
    56、尤建新、陈强:《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城市管理模式研究》,载《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第2期。
    57、俞可平:《经济全球化与治理的变迁》,载《哲学研究》2000年第10期。
    58、袁春娟、张志泉:《论电子政府的信息公开服务》,载《政法论丛》2002年第1期。
    59、周汉华:《起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家建议稿))的基本考虑》,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
    60、周汉华:《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载《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
    61、周健:《(阳光下的政府法)与政府会议的公开》,载《情报资料工作》2001年第4期。
    62、杨建顺:《确立公民权利意识,推行服务行政公开》,载《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
    63、章剑生:《论行政程序法上的行政公开原则》,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64、张庆福、苗连营:《论政务公开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载《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3期。
    65、张明杰:《信息民主的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载《世界环境》2005年第5期。
    66、张博源:《社会建设视野下的法律制度供给时序均衡问题研究》,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7期。
    67、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载《行政论坛》2000年4期。
    68、赵正群:《政务公开反腐败论要》,载《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第6期。
    69、郑文晖:《我国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公开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载《现代情报》2007年第12期。
    70、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研究报告》,载《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5期。
    71、朱光磊、孙涛:《“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定位、内涵与建设》,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72、朱芒:《开放型政府的法律理念和实践—日本的信息公开制度》,载《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冬季号。
    73、朱谦:《环境公共决策中信息公开的价值与规范研究》,载《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74、朱立言、陈宏彩:《行政公开: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载《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第1期。
    1、Eleanor Burt, John A Taylor. Evaluating Intermediation:The Electronic Mixed Economy of Public Service Delivery[J].Int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8,31:730-748.
    2、Gerald V. Post, Albert Kagan.Information Security Tradeoffs:The User Perspective[J].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2006, Vol.15(5):22-29.
    3、Harold C. Relyea. Federal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olicy and Public Policy Analysis:A Brief Overview[J].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08, Vol 30(1):2-21.
    4、J. Ramon Gil-Garcia, Ignacio J. Martinez-Moyano.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E-government:The Influence of Systems of Rules on Public Sector Dynamics[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7, Vol 24(21):266-290.
    5、Senator Patriek Leathy. The Electronic FOLA Amendments of 1996:Reformingthe FOLA for On-line Access[J]. Administrative Law Review,1998,50(2).
    6、Sherry. Arnstein.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 Journal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69,(35).
    7、Eric Barendt. Freedom of Speech[M], Clarendon Press, Oxford,1985.
    8、Herbert N. Foerstel.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nd the Right to Know[M], Greenwood Press,1999.
    9、K.GRobertson. Secrecy and Open Government[M], Macmillan Press Ltd.,1999.
    10、Marets. The Channel of Public Papers:Control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ItsRelation to an Informed Citizenry[M]. Proud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Company, 2002.
    11、Robert G Vanghn. Freedom of Information[M], 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Ltd., 2000.
    12、Richard William Spiegel. A Look at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System for Classifying and Releasing Information and How the Current State of Legal and Procedural Quagmire Might be Improved[D]. B.A., Rutgers University,1990.
    13、Toby Mendel.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s an Internationally Protected Human Right. [EB/OL]http://www.articlel9.org/pdfs/publications/foi-as-an-international-right.pdf, 2007-10-14
    14、Sharon S.dawes, Peter A. Bloniarz etc.Some Assembly Required:Building a Digital Government for the 21st Century. [EB/OL].http://www.ctg.Albany.edu/research/workshop/ digitalgov.html.
    1、王勇:《政府信息公开论》,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2、高波:《我国政府传播论》,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周建东:《“公共性”视野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傅耕石:《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中国语境下的审视》,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李沫:《公共伦理视角下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6、郑晓燕:《论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7、连志慧:《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9。
    四、网络资料
    1、http://www.shanghailaw.gov.cn/fzbChinese/page/legalinfo/abroadlegalaffairlistl 1435.html
    2、http://www.legaldaily.com.cn/fxy/content/2007-01/26/content_602370.htm?node=6068
    3、http://www.iolaw.org.cn/showNews.asp?id=7977
    4、http://gb.mofcom.gov.cn/aarticle/ztdy/200711/20071105202141.html
    5、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5300/154/2006/4/xi91131945211124600214945-0.html
    6、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twd&Gid=93952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