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应否课征遗产赠与税之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大陆基于政府财政收入及降低社会贫富差距之需要,于2004年即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对于遗产税的课征似乎有着箭在弦上之势。然而随着香港于2006年率先取消遗产税,新加坡亦于2007年随后跟进,美国在2010年也要将遗产税率降为0,在担心违反国际潮流及国内资金外流等因素下,若要课征遗产税,似乎存在着投鼠忌器的顾虑。
     本研究是以《中国大陆应否课征遗产赠与税之探讨——根据台湾经验》作为研究题目,先探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西兰及香港遗产税演变经过及相关文献,并整合大陆官方、学者及民间对于课征遗产税的意见,再透过台湾之经验给予大陆课征遗产税实务论证之基础外,更从台湾行政、立法及利益团体(有钱人)三者角力拔河的过程作为切入点,以给予大陆未来若执行遗产税政策的前车之鉴。
     本研究认为:
     1.中国改革开放30年,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贫富差距过大问题,若不速谋解决之道,恐怕会对社会投入不安的因子,而其最佳解决方案,只有透过征收高度累进税率的—遗产赠与税。
     2.由于遗产赠与税是针对财富在一个层级以上的有钱人生前赠与或死后继承所课征的税捐。在中国人所属的东方社会里,“钱”与“权”的关系,往往是一体的两面,密切的难以分割。要对有钱的富有者课征遗产税,似乎存在着与虎谋皮的高困难度。而由台湾过去遗产赠与税法的立法过程观之,唯有在这些富有者对于立法过程缺乏“过大”影响力的时空背景下,才能定出较为妥适的法令。
     3.中国大陆若实施遗产赠与税,并且想在反致租税筹划上有所著墨,首先要尽量减少租税优惠并完善相关法令之配套,以减少投机者搭顺风车的机会。其次,要在稽征成本与税收之间,取得预期的均衡点,若立法旨意要以社会正义为出发点,则可考虑增加稽征成本的投入;若立法旨意是以财政收入为主要考虑,则可将稽征成本的比率降低。
Hoping for increasing fiscal revenue and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the government of mainland China promulgated Interim Draft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Inheritance Tax in 2004. It appeared that the imposition of inheritance tax was approaching. However, along with the abandonment of inheritance tax by Hong Kong in 2006 and Singapore in 2007, the U.S. government will also lower the tax rate to zero. At this very moment, worrying about going against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and the outflow of domestic capital, Chinese government maybe hesitates to levy this tax.
     Using "Whether mainland China should levy inheritance and gift tax-based on the experience in Taiwan" as the subject, this thesis first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U.S., U.K., Germany, Japan, New Zealand and Hong Kong, and then combines it with the opinion of mainland government, scholar and folks. By using the experience in Taiwan to support the imposition of inheritance tax in mainland, and the game among administration, legislation and interest groups as the point to presentation, this article could provide precious lessons if the mainland decide to levy inheritance tax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1. With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p has been considerably widened. If this problem cannot be resolved as soon as possible, it may ultimately lead to social unrest. Its best solution is imposing inheritance and gift tax with highly progressive rates.
     2. In oriental society like China, money and authority are always closely connected and cannot be easily separated. With the nature of aiming at 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 inheritance and gift tax seems to be quite difficult to get passed. While reviewing the legislative progress in Taiwan, it is obvious that such laws can only be passed if these wealthy people cannot impose undue influence.
     3. If mainland China implements the inheritance and gift tax, firstly we should reduce the tax preferences and perfect the tax legal system in order to reduce the speculative opportunity for free-riders. Secondly, we should gain the expected equilibrium point between the cost of tax collection and tax revenue. If the legislative intent is social justice, we can consider the method of increase the cost of tax collection, while the legislative intent is fiscal revenue, we should reduce the cost of tax collecting.
引文
1王建煊,租税法[M],台北:华泰书局,30版,2006年8月,页281。
    2 David Joulfaian, A Quarter Century of Estate Tax Reforms[J], National Tax Journal, Vol.LIII.No.3.Part 1 (2000),P.345.
    3宗华,遗产及赠与税的社会意义[J],新出路,8卷3期(1972年9月),页19。
    4参见星岛环球网,2008年2月16日,http://www.stnn.cc:82/fin/200802/t20080216 732236.html
    5参见中国财产规划与管理研究会,2008年10月21日,http://www.chinawealthplanning.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008&Itemid=250
    6参见2009年1月1 3日台湾经济日报头版头条。
    7林文义,废除遗产税,香港成吸金天堂—调降遗赠税率将是台股强心针[J],财讯月刊,2007年8月,页270至页271。
    8参见中时电子报,六成民众:贫富差距是税改首务[N/OL],2008年9月23日。
    9参见工商时报,降遗产税拉大贫富差距[N],2007年8月26日。
    10杨国枢,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方法[M],台北:东华,13版,1993年4月,页51。
    11 W.Lawrence Neuman,朱柔若译,社会研究方法—质化与量化取向[M],台北:扬智,2000年出版,页508-509。
    12 Chava Frankfort-Nachmias & David Nachmias原著,潘明宏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M],台北:洪叶,初版,1994年12月,页385。
    13 W.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译,前引书,页715-741。
    14宋镇照,发展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M],台北:五南,初版,1995年,页16。
    15陈锦芬,从各国之税制论我国遗产及赠与税有待改进之处[D],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研究所硕士论文,1982年6月。
    16许郁琦,我国遗产及赠与税制之探讨[D],国立政治大学财政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年7月。
    17阮靖雯,我国遗产税存废问题之探讨[D],国立交通大学经营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年7月。
    18王忠发,台湾遗产税制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私立静宜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2007年7月。
    19徐宗甫,论我国遗产赠与税之现状与展望[D],国立政治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年7月。
    20许博仁,我国遗产税制度与问题之研究[D],私立佛光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年7月。
    21陈彦琪,从租税公平论遗产税制[D],国立政治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7年7月。
    22陈听安,遗产税与赠与税改革之剖析[J],财税研究,第39卷第6期,2007年11月,页1-11。
    23封昌宏,有条件支持废除遗赠税[J],税务旬刊,2007年9月10日,页15-19。
    24谢佳宏,我国遗产及赠与税法变革之政经研究[D],国立成功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4年7月。
    25陈恩民,我国遗产及赠与税租税规划之研究[D],国立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1年7月。
    26阮靖雯,我国遗产税存废问题之探讨[D],国立交通大学经营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年7月,页13-页16。
    27李金桐,租税各论[M],台北:五南,三版,2004年。
    28陈锦芬,从各国之税制论我国遗产及赠与税有待改进之处[D],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研究所硕士论文,
    1982年6月,页11。
    29 William G. Gale, Rhetoric and Economics in the Estate Tax Debate[J], National Tax Journal. Vol. LIV, No.3 (2001).p.617.
    30陈文龙,累进税的政治背景及其演变[J],税务旬刊,1640期,1997年4月,页7-12。
    31陆国庆,征课遗产税的理[J],税务旬刊,755期,1972年9月,页5-6。
    32郑为元,发展型“国家”或发展型国家“理论”的终结[J],台湾社会研究季刊,34期,1999年6月,页22-23。
    33 Bertrand Badie, and Pierre Birnbaum, The Sociology of the State, (Chicago,IL: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p.34.
    34 Eric A. Nordlinger, On the Autonomy of the Democratic State,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pl-p7.
    35萧全政,国家机关在政治过程中的地位[G],社会科学论丛,35辑,1987年3月,页133-151。
    36萧全政,政治与经济的整合[M],台北:桂冠,初版,1998年,页78-81。
    37曾建元,历史制度论探原[J],世新大学学报,11期,2001年,页195-205。
    38徐仁辉,制度变迁与美国预算改革[J],东无经济商学学报,24期,1999年,页89-114。
    39依从成本包含纳税义务人为设立账册而保留的课税凭证资料,搜集、熟悉各项法令规章及报缴税捐等行为所耗用的时间与精神面的价值。
    40刘其昌,租税的效率性原则分析(上)[J],产业金融季刊,24期,1992年3月,页297-356。
    41郑琼英,逃漏税对经济效率、租税公平与政府税收之影响[J],财税研究,18卷3期,1986年5月,页113。
    42水平公平为具有相同所得者应负担相同的税额;垂直公平者为高所得者应负担较高的税负,而低所得者则只需负担较低的税负。
    43黄衍添,我国租税累进度变化之趋势[D],国立中兴大学财政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年6月,页87-90。
    44罗正忠、管国珍,租税漏损与财政危机[J],高雄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9期,1999年12月,页351-365。
    45 Roby B.sawyers, Restructuring Estate and Gift Taxes[J]. National Tax Journal, Vol. LI V, No.3
    46张清赞,也谈未纳赠与税扣减的公平性[J],税务旬刊,1517期,1993年11月,页7-8。
    47陈文龙,比例税与累进税的政治理论[J],财税研究,27卷2期,1995年3月,页20-29。
    48阮文坚,我国遗产及赠与税法制定过程[D],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论文,1973年,页66-68。
    49官有垣,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福利角色的历史变迁—以台湾省暨各县市政府为例[J],公共行政学报,4期,2000年1月,页203。
    50陈淑玲,台湾的利益团体—1980年代迄今之工会运动[D],私立东海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4年,页6-7。
    51 Martin Carnoy, The State and Politieal Theory[M]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pp.25-36.
    52王佳煌,东亚发展型国家—模范或特例[J],东亚季刊,28卷4期,1997年,页1-38。
    53宋镇照,发展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M],台北:五南,初版,1995年,页69-97。
    54 M.J.Smith, Pressure, Power and Policy (Hemel Hempstead:Harvester Wheatsheaf,1993),pp.
    55 Robert A. Dahl, Polyarchy: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 (New Haven, C.T.:Yale University Press,1971),pp16-25.
    56 David Marsh and Gerry Stoker,陈菁雯、叶铭元、许文柏译,政治学方法论[M],台北:韦伯,初版,1998年,页283-310。
    57陈恒钧,团体在决策过程中的运作模式[G],政治科学论丛,15期,2001年12月,页241-264。
    58王耀生,新制度主义[M],台北:扬智,初版,1997年,页9-50。
    59 Douglass C. North,刘瑞华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M],台北:时报,初版,1994年11月,页1-15。
    60道·诺斯,制度变迁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夏季卷11期,1995年,页183-186。
    61李宗勋,新制度论与公共行政—兼论公、私部门之权力分享[J],警政学报,26期,1995年,页193-224。
    62郭承天,新制度论与政治经济学[C],中国政治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1995年,页7。
    60 Jan-Erik Lane, Svante Ersson,何景荣译,新制度主义政治学[M],台北:韦伯,初版,2002年,页83-86。
    64历史制度论源自1990年,由史坦莫(Steinmo)、赛伦(Thelen)与龙史崔(Longstreth)等三人共同编撰有关历史制度之研究专书后(原文书名为Structuring Politics: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正式定名为历史制度论。
    65谢俊义,新制度主义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行政,68期,2000年,页1-26。
    66胡婉玲,论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J],新世纪智库论坛,16期,2001年,页86-95。
    67韩晓琴,遗产税赠与税开征的效应分析[J1,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页30-33。
    68 Willard Pedrick, Extra Sensory Perception and Estate Planning-Change and the Estate Planner's Art,4th Inst. Est. Plan. Paragraph 203,300 (1970)
    69 George Coopers,"A Voluntary Tax? New Perspectives on Estate Tax Avoidance,"77 Colum. L. Rev.161 (1977)
    70 英国于1975年即通过内容几乎完全相同之改革,惟其名称略有不同,称为,'Capital Transfer Tax" 。
    71 以1981年为例,整合为一的可扣抵税额为美金$175,625,取代原先旧赠与税美金$30,000与旧遗产税美金$60,000之可扣抵税额。
    72 原文"provision of a new chapter taxing"terminations" or"distributions" from "generation-skipping trust"
    乃一源于" Generation-Skipping tax"——即“隔代移转税”之补充规定。
    73 但后来在1986年的立法中决议将最高税率暂降至55%(而非原议之50%)直到1992年止,而国会并在1993年正式决定将最高税率固定在55%,直到2001年国会通过增进就业机会与促进经济成长法案,最高税率才又发生极度戏剧性的波动。
    74 何美惠,绿卡与税[M],联经出版社,1999年6月,页131-136。
    75 台湾驻德国代表处经济组,德国自2009年起实行遗产税新制,国际商情双周刊信息网。
    76 蔡孟彦,复杂的日本继承税制[J],税务旬刊,2009期,2007年7月,页23-28。
    77 任治俊,香港取消遗产税情况考察及相关思考[J],香港税收,2006年1月,页5-14。
    78 参见台湾税务通鉴。
    79 阮文坚,我国遗产及赠与税法制定过程[D],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论文,1973年,页14-19。
    80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1卷90期,1972年8月,页10,郭紫峻发言。
    81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1卷70期,1972年7月,页39,陆宗骐发言。
    82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1卷70期,1972年7月,页40,吉佑民发言。
    83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2卷76期,1972年8月,页2,罗霞天发言。
    84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2卷3期,1972年11月,页22,罗霞天发言。
    85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2卷17期,1973年1月,页48,薛家椽发言。
    86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2卷26期,1973年1月,页21,李宏基发言。
    87 “立法院”财政、司法两委员会举行遗产及赠与税法草案第一次座谈会,陈祺炎发言。
    88 “立法院”财政、司法两委员会举行遗产及赠与税法草案第一次座谈会,周玉津发言。
    89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2卷17期,1973年1月,页46,谢建华发言。
    90“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2卷17期,1973年1月,页47,张灿堂发言。
    91 陈桂清,我对遗产及赠与税法的意见[G],新出路,8卷3期,1972年9月,页21。
    92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1卷67期,1972年6月,页31,李国鼎部长答复。
    93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2卷22期,1973年1月,页26,谢建华发言。
    94 “立法院”公报:院会纪录,62卷7期,1973年1月,页57,侯庭督发言。
    95 “立法院”公报:院会纪录,62卷7期,1973年1月,页62,吴延环发言。
    96 彭怀恩:《台湾发展的政治经济分析》,台北:风云论坛,1991年;朱云汉:《“垄断经济与威权政治体制”—垄断语剥削》,台北:台湾研究基金会,1989年;廖兆阳译:《中日会诊台湾—转型期的政治》,台北:故乡,1987年。
    97 Bert F. Hoselitz, Sociological Aspects of Economic (Glencoe:The Free Press,1960),pp74-97.
    98 Eckstein Harry,Division and Cohesion in Democracy:Astudy of Norway (Princeton, NT: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6)
    99 杨泰顺,建立游说活动管理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1993年,页81-84。
    100 G. A. Almond and G. B. Powell, Jr.,Comparative Politics (Boston:Little Brown,1978),p383.
    101 例如,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先生在1970年曾透过运作有意担任国民党中常委,但最后因蒋经国反对而作罢,详见,陈明通,台湾地区政商关系之演变,“企业社会伦理与合理政商关系之建立”研讨会论文[J],国家政策双周刊,37期,1992年6月,页3-5。
    102 Dan Nimmo and T. D. Ungs,American Political Patterns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69),p.367.
    103 朱云汉,台湾政权转型期政商关系的再结盟[J],中山社会科学季刊,7卷4期,1992年12月,页58-78。
    104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9卷82期,1980年5月,页33,张鸿学发言。
    105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9卷82期,1980年5月,页34,陈桂清发言。
    106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70卷52期,1981年5月,页61,金唯信答询。
    107 王振寰,台湾新政商关系的形成与政治转型[J],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4期,1993年3月,页151。
    108 郭俊次,我国利益团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J],中国行政,39期,1985年8月,页35。
    109 张茂桂,人民、资本与国家:立法院与公共政策[J],中山社会科学季刊,7卷4期,1992年12月, 页15。
    110 Martin Staniland, What is Political Economy?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5),p.157.
    111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97卷72期,2008年12月,页203-206,黄淑英发言。
    112 克鲁曼(Paul Krugman)以创新国际贸易与世界性都市化理论、以及贸易政策的研究,荣获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13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97卷72期,2008年12月,页220-222,黄义交发言。
    114 “立法院”公报:院会纪录,98卷5期,2009年1月,页145,潘孟安发言。
    115 “立法院”公报:院会纪录,98卷5期,2009年1月,页147,黄伟哲发言。
    116 “立法院”公报:院会纪录,98卷5期,2009年1月,页151,管碧玲发言。
    117 “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97卷72期,2008年12月,页191-193,费鸿泰发言。
    118“立法院”公报:院会纪录,98卷5期,2009年1月,页141,高志鹏发言。
    119 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经济处”2004年4月12日发布之2004年2月份两岸重要经济指标统计速报:大陆地区2004年度GDP为14,098.6亿美元;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2月26日发布之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得知2003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9227万人。二者相除得知人均GDP为1,090美元。
    120 李强,中国大陆社会分层结构的新变化,摘录自http://soc.thu.edu.tw/acdamic/data/20020109-2.doc
    121 熊伟,大陆遗赠税立法无限期搁置[J],税务旬刊,2007期,页20-24。
    122 同附注3
    123 孙希阳、江敏丽,论遗产税开征的必要性及其作用[J],科技信息,2006年,页11-12
    124 摘录自维普信息,http://www.cqvip.com
    125 参见“财会信报”,2006年8月21日A10。
    126 参见“财会信报”,2006年8月21日A10。
    127 参见“财会信报”,2006年8月21日A10。
    128 参见“财会信报”,2006年8月21日A10。
    129 参见“财会信报”,2006年8月21日A10。
    130 参见“财会信报”,2006年8月21日A10。
    131 参见“财会信报”,2006年8月21日A10。
    132 参见“财会信报”,2006年8月21日A10。
    133 参见“财会信报”,2006年8月21日A10。
    134 参见“财会信报”,2006年8月21日A10。
    135 参见“财会信报”,2006年8月21日A10。
    136 参见苏彦着“遗产税的功能发挥状况即启示—兼论我国内地近期不宜开征遗产税”,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18卷第6期,第70至73页。
    137中国慈善事业调查:公众参与才是真谛(EB/OL),http://www.china.com.cn/zhuanti/115/shbz/txt/2006-02/05/content_6111277.htm,2006-2-5
    138 陈磊,遗产税的开征尚不可能[J],经济论坛2006.21,第113至114页。
    139 参见“财会信报”,2006年8月21日A10。
    140 摘自《中国产经新闻》2005年11月17日
    141 经由2006年至2008年之台湾“内政部”《统计通报》得知当年度台湾死亡总人数及“财政部”财税数据中心公告之统计资料《遗产税申报概况——按被继承人性别及课税级距分》得知当年度遗产税应税案件总数,计算得之。
    142 依从成本系指纳税义务人为报税所花费之金前、时间与精力。
    143 刘兆玄参加工商协进会早餐会发表之言论,2008年10月,详http://blog.money-link.com.tw/boss 1/post.aspx?id=bc545630-bb45-4e41-8c6d-094531cb0622
    144 降税有谱!萧万长点出营所税、综所税、遗产税[N/OL],中时电子报,2008年8月,详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Rtn/2007Cti-Rtn-Print/0,4670,110102x112008081902046.00.ht ml
    145 刘忆如部落格,2008年7月,详http://tw.myblog.yahoo.com/jw!POsBzP6TEx4marjL7ODEjA-/article?mid=15531
    146 台湾已经于2009年1月21日将遗赠税最高税率由50%降为10%。
    147 刘忆如, 《遗赠税降至10%》:资金外流可止血回流需更多配套,巨亨网,台北,2008年10月16日
    148 李纪珠部落格,2008年7月,详http://www.wretch.cc/blog/Jichu/10009142
    149 2005年日本趋势专家大前研—针对中产阶级消失的现象,以二十年的观察,写下了《M型社会》书,震撼日本,这也是亚洲第一本针对此现象提出全面解决方案的书。
    150 施恬,从国际税改趋势看台湾遗赠税之未来发展[J],经济前瞻杂志,第60期,2007年7月,P119-P125
    151 黄士洲,论遗赠税改系列—遗赠税丧失劫富济贫功能[J],税务旬刊,第2002期,页18-页24。
    152 洪东炜,废止或调降遗产税三思而行[J],税务旬刊,1816期,2002年3月,页25-26。
    153 狄雅杰,倡议开征富人税凸显税制不公平[J],税务旬刊,1868期,2003年8月,页24。
    154 范荣靖,台湾:富人减税、穷人纳税[J],商业时代,97期,2002年9月,页65-67。
    155 刘其昌,遗赠税改背离社会大众[J],税务旬刊,第2014期,页7-页13。
    156 参见今日新闻,赋改会已成富人减税会? 简锡阶:全民愤怒、应该解散![N/OL]:http://www.nownews.com/2008/10/06/320-2345832.htm
    157 参见2008年11月16日自由时报。
    158 详见http://www.tai wanus.net/ne ws/shownews.php?id=64944
    159 狄雅杰,调降遗赠税非当务之急[J],税务旬刊,第1974期,P20。
    160 孙克难,台湾遗赠税改革的问题、检讨与展望[J],经济前瞻杂志,第60期,2007年7月5日,P60-P64
    161 参见2005年9月1日 经济日报
    162 许坤锡,遗赠税存废问题[J],税务旬刊,第1979期,页39-页41。
    163 周亚杰,谈废除或调降遗产税[J],税务旬刊,第1818期,页9-页13。
    164 “外国受控公司”(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CFC):高所得者或是企业透过此管道避税,主要是因为CFC是国外课税主体,依属个人主义,因此其所得不分配,也就无需计入国内股东所得税,也让CFC沦为仅为避税目的而设,实际上无交易功能。目前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与中国大陆等,都已经订有CFC课税制度。
    165 “反资本弱化条款”:近几年国际私募基金大举来台并购,导致被并企业资本弱化,“财政部”准备修
    改所得税法,订出反资本弱化条款,负债超过法定比例以上的利息支出,不能当成利息费用从所得中扣除,同时,并购者分配盈余给国外母公司时,要当成股利课税。
    166 参见2008年6月1日工商时报:工商小社论社论—向张忠谋致敬。
    167 朱敬一,掌握财经关键报告总统资金移动与遗赠税率无关[N],中国时报,2009年3月30日
    168 陈一姗,破洞的税制,脆弱的国家—谁偷走你的未来?[J],天下杂志,406期,2008年9月。
    169 夏幼文,0.4%大陆人掌握中国7成财富[N],工商时报,2009年6月26日,A9。
    170 基尼系数:衡量人民收入分配差异的指标,意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介于0到1之间,此一系数越高表示贫富差距越大,国际警戒线为0.4%。
    171 夏幼文,贫富太悬殊政府也没辙[N],工商时报,2009年6月26日,A9。
    172 台湾“赋税改革委员会”的评估报告:香港在2006年废除遗产税,资金回流状况则从2005年的5,820亿美金增加到2006年的7,920亿美金,2007年时更增加至1兆2,000多亿美金。
    173 根据台湾“经建会”的评估报告:从1997至2007的10年间,台湾资金一共流出去2,280亿美金,等于7.4兆台币,其中又以2007年为最高峰,流出450亿美金,等于1兆5,000亿台币。
    174 属人主义:税捐机关的课税权可以延伸到境外,只要属于某一特定人之财产,无论境内或境外都可加以课税。
    175 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是指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目前共有三十个成员,而OECD国家就相当于全球最富有的三十个国家,或称已开发国家!(OECD官方网址:http://www.oecd.org)它也是世界重要议题的智库兼发动机构,许多世界重要议题的政策研究和形成都来自于OECD,可以参加OECD,就可以直接跻身到世界事务的决策核心。
    176 详前附注。
    177 中央社/日内瓦专电,瑞士放宽银行保密不保护一切逃漏税[N],2009年3月13日
    [1]佘家金,浅谈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与原则[J],税务研究,1996年第12期。
    [2]戴美兰,遗产税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3]郭宝贵、李英莲,遗产税条件成熟待开征[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
    [4]韩晓琴,遗产税赠与税开征的效应分析[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页30-33。
    [5]韩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J],税务研究,2002年第8期
    [6]刘佐,关于目前中国开征遗产税问题的一些不同看法[J],财贸经济,2003年第10期
    [7]陈亭,论我国遗产税的开征[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8]赵芳春,浅谈我国开征遗产税的相关制度准备[J],税务与经济,2003年第1期
    [9]刘佐主编,遗产税制度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0]刘佐、石坚,遗产税制度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1]刘佐主编,遗产税制度研究[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年版。
    [12]高萍,关于遗产税的研究[J],税务研究,2004年第2期
    [13]杨海燕,现代遗产税与赠与税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2期
    [14]李成,从我国民营企业现状看遗产税开征的可行性[J],财经科学,2004年第1期
    [15]翟继光,遗产税要开征吗[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87期
    [16]陈慧颖,香港取消遗产税存废之争集中于整体经济得失,http://finance.QQ.com 2005年11月17日。
    [17]李北陵,不征遗产税是明智的抉择[N],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4日。
    [18]郑博文,遗产税为何纷纷停征[N],国际金融报,2005年11月17日。
    [19]杨杨、杜剑,遗产税的经济学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4月,第174期。
    [20]向剑帼主编,香港为吸引投资者正式取消遗产税[N],新华社香港2005年2月11日。
    [21]李烝、孙静,香港百年遗产税寿终正寝吸引投资富人受惠[N],京报网,2006年02月10日。
    [22]邹丽,遗产税香港样板曲终中国内地遗产税尚难以出台[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3月14日。
    [23]苏彦,遗产税的功能发挥状况即启示—兼论我国内地近期不宜开征遗产税[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18卷第6期,页70-73。
    [24]陈磊,遗产税的开征尚不可能[J],经济论坛,2006年2月,第113至114页。
    [25]韩晓琴,遗产税赠与税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相应的税制建设[D],上海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0年
    [26]王晓霞,中国遗产税前瞻[D],长春税务学院硕士论文,2001年
    [27]曾先容,遗产税制理论与模式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4月
    [28]段清琳,我国开征遗产税有关问题研究[D],长春税务学院硕士论文,2002年
    [29]漆亮亮,财产税体系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11月
    [30]赵扬清、钟凤娥,以公共设施保留地及未上市(柜)股票抵缴遗产及赠与税问题之研究[J],财税研究,第35卷第6期。
    [31]吴信桦,遗产及赠与税问题面面观[J],实用税务,第334期。
    [32]何志钦、林惠玲,遗产及赠与税之检讨,“行政院”财政改革委员会委托研究计划。
    [33]陆国庆,征课遗产税的理论[J],税务旬刊,755期,1972年9月,页5-6。
    [34]陈桂清,我对遗产及赠与税法的意见[J],新出路,8卷3期,1972年9月,页21。
    [35]“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1卷90期,1972年8月,页10,郭紫峻发言。
    [36]宗华,遗产及赠与税的社会意义[J],新出路,8卷3期(1972年9月),页19。
    [37]“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1卷70期,1972年7月,页39,陆宗骐发言。
    [38]“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1卷70期,1972年7月,页40,吉佑民发言。
    [39]“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2卷76期,1972年8月,页2,罗霞天发言。
    [40]“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2卷3期,1972年11月,页22,罗霞天发言。
    [41]“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1卷67期,1972年6月,页31,李国鼎部长答复。
    [42]“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2卷22期,1973年1月,页26,谢建华发言。
    [43]“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2卷17期,1973年1月,页48,薛家椽发言。
    [44]“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2卷26期,1973年1月,页21,李宏基发言。
    [45]“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2卷17期,1973年1月,页46,谢建华发言。
    [46]“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2卷17期,1973年1月,页47,张灿堂发言。
    [47]“立法院”公报:院会纪录,62卷7期,1973年1月,页57,侯庭督发言。
    [48]“立法院”公报:院会纪录,62卷7期,1973年1月,页62,吴延环发言。
    [49]“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9卷82期,1980年5月,页33,张鸿学发言。
    [50]“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69卷82期,1980年5月,页34,陈桂清发言。
    [51]“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70卷52期,1981年5月,页61,金唯信答询。
    [52]郭俊次,我国利益团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J],中国行政,39期,1985年8月,页35。
    [53]郑琼英,逃漏税对经济效率、租税公平与政府税收之影响[J],财税研究,18卷3期,1986年5月,页113。
    [54]萧全政,国家机关在政治过程中的地位[G],社会科学论丛,35辑,1987年3月,页133-151。
    [55]彭怀恩,台湾发展的政治经济分析[C],台北:风云论坛,1991年;
    [56]朱云汉,“垄断经济与威权政治体制”——垄断语剥削[C],台北:台湾研究基金会,1989年;
    [57]廖兆阳译,中日会诊台湾——转型期的政治[J],台北:故乡,1987年。
    [58]徐伟初、黄世鑫等,各国赋税改革之比较分析[R],专题报告No.1,“财政部”赋税改革委员会,1989年。
    [59]刘其昌,租税的效率性原则分析(上)[J],产业金融季刊,24期,1992年3月,页297-356。
    [60]张茂桂,人民、资本与国家:立法院与公共政策[J],中山社会科学季刊,7卷4期,1992年12月,页15。
    [61]朱云汉,台湾政权转型期政商关系的再结盟[J],中山社会科学季刊,7卷4期,1992年12月,页58-78。
    [62]王振寰,台湾新政商关系的形成与政治转型[J],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4期,1993年3月,页151。
    [63]杨国枢,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方法[M],台北:东华,13版,1993年4月,页51。
    [64]杨泰顺,建立游说活动管理制度之研究[M],台北:“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1993年,页81-84。
    [65]张清赞,也谈未纳赠与税扣减的公平性[J],税务旬刊,1517期,1993年11月,页7-8。
    [66]Chava Frankfort-Nachmias & David Nachmias原著,潘明宏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M],台北:洪叶,初版,1994年12月,页385。
    [67]Douglass C. North著,刘瑞华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M],台北:时报,初版,1994年11月,页1-15。
    [68]道·诺斯,制度变迁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夏季卷11期,1995年,页183-186。
    [69]李宗勋,新制度论与公共行政—兼论公、私部门之权力分享[J],警政学报,26期,1995年,页193-224。
    [70]郭承天,新制度论与政治经济学,中国政治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C],1995年,页7。
    [71]陈文龙,比例税与累进税的政治理论[J],财税研究,27卷2期,1995年3月,页20-29。
    [72]宋镇照,发展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M],台北:五南,初版,1995年,页16。
    [73]宋镇照,发展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M],台北:五南,初版,1995年,页69-97。
    [74]陈文龙,累进税的政治背景及其演变[J],税务旬刊,1640期,1997年4月,页7-12。
    [75]王佳煌,东亚发展型国家—模范或特例[J],东亚季刊,28卷4期,1997年,页1-38。
    [76]张进德,遗产及赠与税的节税规划实务[M],冠恒国际企业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2月1日出版。
    [77]王耀生,新制度主义[M],台北:扬智,初版,1997年,页9-50。
    [78]孙克难,台湾赋税制度与经济发展[M],于宗先、李诚主编,台北:中华经济研究院,页95-148,1997年。
    [79]David Marsh and Gerry Stoker,陈菁雯、叶铭元、许文柏译,政治学方法论[M],台北:韦伯,初版,1998年,页283-310。
    [80]萧全政,政治与经济的整合[M],台北:桂冠,初版,1998年,页78-81。
    [81]郭勇达、徐正玲、曾怡惠,遗产及赠与税之节税规划[D],中原大学会计系论文,1998年版。
    [82]徐仁辉,制度变迁与美国预算改革[J],东无经济商学学报,24期,1999年,页89-114。
    [83]何美惠,绿卡与税:投资移民美国的节税之道[D],联经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页131-136。
    [84]罗正忠、管国珍,租税漏损与财政危机[J],高雄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9期,1999年12月,页351-365。
    [85]郑为元,发展型“国家”或发展型国家“理论”的终结[J],台湾社会研究季刊,34期,1999年6月,页22-23。
    [86]魏岚,英美遗产税百年来的沧桑史[J],中国税务旬刊,第1731期,页32,1999年。
    [87]李静怡,总遗产与分遗产税制立法过程之争议[J],实用税务,第303
    期,页88,2000年。
    [88]张恒玮、陈佩棱,遗产及赠与税之检讨[D],中原大学会计系论文,2000年版。
    [89]李建英薛荣芳,我国开征遗产税的理论分析与制度选择[J],税务研究,2000年第4期。
    [90]谢俊义,新制度主义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行政,68期,2000年,页1-26。
    [91]官有垣,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福利角色的历史变迁—以台湾省暨各县市政府为例[J],公共行政学报,4期,2000年1月,页203。
    [92]W.Lawrence Neuman,朱柔若译,社会研究方法—质化与量化取向[M],台北:扬智,2000年出版,页508-509。
    [93]刘隆亨,从“共同繁荣”看遗产税法制订实施[J],税收征纳,2001年第7期。
    [94]胡婉玲,论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J],新世纪智库论坛,16期,2001年,页86-95。
    [95]刘升昌,从公共设施保留地谈遗赠税及所得税规划实务[R],演讲讲义,2001年。
    [96]曾建元,历史制度论探原[J],世新大学学报,11期,2001年,页195-205。
    [97]赵坤麟,如何办理继承与规划遗产税、赠与税[M],世潮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1月出版。
    [98]陈恒钧,团体在决策过程中的运作模式[J],政治科学论丛,15期,2001年12月,页241-264。
    [99]罗美琪,遗赠税法之导读及法令汇编[M],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
    [100]财政部税制委员会、中国租税研究会, “中华民国”税务通鉴[M],页425-447,2001年。
    [101]张昭裕、陈丽娥、李郁慧,遗产之核定与申请抵缴遗产税问题之研究
    [102]“财政部”台北市国税局研究发展专题报告,2001年。
    [103]社论,从夫妻相互继承论我国遗产税之改革[J],工商时报,2001.12.16
    [104]驻纽西兰代表处经济组函2001年十月十二日纽经字第901046号函。
    [105]孙克难,租税结构、有效税率与经济成长-台湾的实证研究[J],财税研究,第34卷第3期,页20-32,2002年。
    [106]Jan-Erik Lane, Svante Ersson,何景荣译,新制度主义政治学[M],台北:韦伯,初版,2002年,页83-86。
    [107]孙克难,租税负担与租税结构之检讨与合理规划,“行政院”财政改革委员会委托研究计划,台北:中华经济研究院,2002年。
    [108]谢明瑞,调整遗产税的省思[R],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研究报告,2002年。
    [109]赵扬清、黄怡静,税制改革方向[R],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研究报告,2002年。
    [110]社论,遗产税可以减不宜免渐成共识[J],中国税务旬刊,第1816期,页6,2002年。
    [111]洪东炜,废止或调降遗产税宜三思而行[J],中国税务旬刊,第1816期,25-26页,2002年。
    [112]徐文友,废止或调降遗产税要审慎考虑[J],中国税务旬刊,第1838期,页37-38,2002年。
    [113]沈振源,减免遗产税之议应回归税改机制[N],经济日报,2002.02.18。
    [114]沈振源,遗产税赠与税税负重罚则更重[N],经济日报,2002.03.10。
    [115]王令麟,理性探讨遗产税的最大效益[N],自由时报,2002.03.11。
    [116]陈美珍,调降遗产税,便宜富人[N],经济日报,2002.02.07。
    [117]周德惠,六大工商团体,要求检讨遗产税率[N],经济日报,2002.02.20。
    [118]陈美珍,调降遗赠税久缺正当性[N],经济日报,2002.05.20。
    [119]陈美珍,遗赠税最高税率拟降为25%[N],经济日报,2002.05.20。
    [120]陈美珍,遗赠税税率学者吁降低[N],经济日报,2002.05.22。
    [121]王淑美、陈美珍,遗产税研拟取消或降低[N],经济日报,2002.02.07
    [122]李莉珩,财政恶化,再减少富人税?[N],经济日报,2002.02.07
    [123]董智森、王淑美,少了遗产税,县市担心更穷[N],经济日报,2002.02.07
    [124]李莉珩,还要减税?学者直摇头,经济日报,2002.02.07
    [125]葛佩育、王淑美、李莉珩,财部:遗产税不太可能废,经济日报,2002.02.08
    [126]社论,遗产税确有改革的必要[N],经济日报,2002.03.8
    [127]郑琪芳,遗产税使资金外流?取消前算清楚[N],自由时报,2002.02.07
    [128]蔡沛恒,减少高所得将资金外移,会计师促逐步调降遗产税率[N],自由时报,2002.02.07
    [129]郑琪芳,遗产税财部研究取消或降低[N],自由时报,2002.02.07
    [130]石秀娟,财部:遗产税调降须有配套[N],自由时报,2002.03.06
    [131]石秀娟,两年内不加税遗赠税拟调降[N],自由时报,2002.12.26
    [132]林文义,遗产税问题在于罚得太重[N],工商时报,2002.02.27
    [133]林文义,罚得太重,罚款上限须检讨[N],工商时报,2002.02.27
    [134]林文义、唐玉麟,取消遗产税尚待财改会定夺[N],工商时报,2002.02.27
    [135]社论,遗产税应适度调低税率而非贸然废止[N],工商时报,2002.02.08
    [136]李惟平,王得山:遗产税制不应全面废除[N],经济日报,2002.03.05
    [137]洪东炜,废止或调降遗产税三思而行[J],税务旬刊,1816期,2002年3月,页25-26。
    [138]范荣靖,台湾:富人减税、穷人纳税[J],商业时代,97期,2002年9月,页65-67。
    [139]陈坤涵,遗产及赠与税之节税技巧与实务[M],台湾工商税务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版。
    [140]狄雅杰,倡议开征富人税凸显税制不公平[J],税务旬刊,1868期,2003年8月,页24。
    [141]财政部统计处编印, “中华民国”赋税统计年报,2003年。
    [142]财政部统计处编印, “财政部”统计年度报,2003年。
    [143]孙克难,五至十年内财政收支平衡方案之研拟, “行政院”财政改革委员会委托研究计划,台北:中华经济研究院,2003年。
    [144]孙克难,财政政策的失灵:谁偷走我们的工作—1996年以来台湾的失业问题[M],李诚主编,台北:天下文化,2003年。
    [145]经济日报,社论;“富人税”要靠税制改革落实[N],2003年08月15日。
    [146]赖三郎,遗产税金额高、纠纷多:生前出售财产、提领存款、举债[N],实用税务,第347期,页35-38,2003年。
    [147]狄雅杰,调降遗赠税非当务之急[J],税务旬刊,第1974期,P20。
    [148]许坤锡,遗赠税存废问题[J],税务旬刊,第1979期,页39-页41。
    [149]杜佳儒,张盛和:避税纠纷多,不如做好租税规划[N],实用税务,第347期,页10-13,2003年。
    [150]李莉珩,遗赠税率让降否各方激辩[N],经济日报,2003.06.25。
    [151]李莉珩,平议调降遗赠税之争议[N],经济日报,2003.06.27
    [152]李金桐着,租税各论[M],台北:五南,三版,2004年)。
    [153]苏慧君,由约弥尔的租税正义观论当前遗产税制之争议[J],财税研究,第36卷第1期, 171-186页,2004年。
    [154]唐玉麟,化阻力为助力,税制要快[N],中国时报,2004.04.30
    [155]涂俊印,租税规划—家族资产移转常见方式[J],文笙国际金融通讯,2005年1月10日,第4期。
    [156]周亚杰,谈废除或调降遗产税[J],税务旬刊,第1818期,页9-页13。
    [157]陈合发,海峡两岸遗产及赠与税法之比较[J],税务研究月刊,台湾省税务研究会出版,157期(2006年10月),158期(2006年11月)
    [158]封昌宏,有条件支持废除遗产税[J],中国税务旬刊,第2009期,页15-19,2007年。
    [159]马丁·沃夫,马丁·沃夫专栏(《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家)商业周刊,2006年5月1日。
    [160]王建煊,租税法[M],台北:华泰书局,30版,2006年8月,页281。
    [161]蔡腾纬、何怡萱、朱育葳、李玳吟,遗赠税之未来[M],财产税理论与制度之研究之研究报告,政大财税研究所,2006年12月。
    [162]任治俊,香港取消遗产税情况考察及相关思考[J],香港税收,2006年1月,页5-14。
    [163]吕旭明,节税致富[M],哈佛人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0月版。
    [164]陈美珍,降税别只图利富豪[N],经济日报,2007.03.16
    [165]林文义,废除遗产税,香港成吸金天堂—调降遗赠税率将是台股强心针[J],财讯月刊,2007年8月,页270至页271。
    [166]黄士洲,论遗赠税改系列—遗赠税丧失劫富济贫功能[J],税务旬刊,第2002期,页18-页24。
    [167]熊伟,大陆遗赠税立法无限期搁置[J],税务旬刊,2007期2007年5月,页20-24。
    [168]施恬,从国际税改趋势看台湾遗赠税之未来发展[J],经济前瞻杂志,第60期,2007年7月,P119-P125
    [169]蔡孟彦,复杂的日本继承税制[J],税务旬刊,2009期,2007年7月,页23-28。
    [170]论坛,你赞成废除遗赠税吗?[N],经济日报,2007.04.02
    [171]孙克难,台湾遗赠税改革的问题、检讨与展望[J],经济前瞻杂志,第60期,2007年7月5日,P60-P64
    [172]社论,降遗产税拉大贫富差距[N],工商时报,2007.08.26。
    [173]刘其昌,遗赠税改背离社会大众[J],税务旬刊,第2014期,页7-页13。
    [174]“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97卷72期,2008年12月,页162-163。
    [175]“立法院”公报:委员会纪录,97卷72期,2008年12月,页164-165,李述德答询。
    [176]刘忆如,《遗赠税降至10%》:资金外流可止血回流需更多配套,巨亨网,台北,2008年10月16日
    [177]陈美珍,赋改会:财经小组建议仅供参考[N],经济日报,2008.10.02
    [178]陈美珍,10%--遗赠税完成修法[N],经济日报,2009.01.13
    [179]陈一姗,破洞的税制,脆弱的国家—谁偷走你的未来?[J],天下杂志,406期,2008年9月。
    [180]朱敬一,掌握财经关键报告总统资金移动与遗赠税率无关[N],中国时报,2009年3月30日
    [181]陈明桴,遗产及赠与税问题之研究—我国与各国制度之比较分析[D],政治大学财政学系硕士1973年。
    [182]符明铮,遗产会计与遗产及赠与税法有关问题之研究[D],政治大学会计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73年。
    [183]阮文坚,我国遗产及赠与税法制订过程[D],政治大学治研究所硕士论文,1973年。
    [184]陈锦芬,从各国之税制论我国遗产及赠与税有待改进之处[D],政治大学外交研究所硕士论文,1982年。
    [185]陈淑玲,台湾的利益团体—1980年代迄今之工会运动[D],私立东海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4年,页6-7。
    [186]王全三,台北市国税局遗产税稽征作业之再造工程-新政府运动中应用再造工程[D],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年。
    [187]黄衍添,我国租税累进度变化之趋势[D],国立中兴大学财政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年6月,页87-90。
    [188]黄明辉,两岸人民遗产及赠与税课征之研究[D],政治大学财政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年版。
    [189]林庆田,我国遗产及赠与税征课之探讨—营利事业资本投资[D],中原大学会计研 究所硕士论文,2000年。
    [190]林庆田,我国遗产及赠与税征课之探讨—营利事业资本投资[D],中原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年版。
    [191]苏进步,以未上市、未上柜股票抵缴遗产税及赠与税之问题研究[D],义守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1年版。
    [192]施纯隆,寿险保单运用于遗产税节税之研究[D],高雄第一科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所硕士论文,2001年。
    [193]许郁琦,我国遗产及赠与税税制之探讨[D],国立政治大学财政学系硕士论文,民国2001年。
    [194]钟凤娥,以公共设施保留地及未上市(柜)股票抵缴遗产及赠与税问题之研究[D],淡江大学会计学系硕士论文,2001年。
    [195]陈正芬,遗产税申报未偿债务扣除分析—Logit模式应用[D],东海大学公共事务硕士学程在职进修专班硕士论文,2001年。
    [196]陈恩民,我国遗产及赠与税租税规划之研究[D],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论文,2002年版。
    [197]许郁琦,我国遗产及赠与税税制之探讨[D],政治大学财政学系硕士论文,2002年版。
    [198]施纯隆,寿险保单运用于遗产税节税之研究[D],高雄第一科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所硕士论文,2002年版。
    [199]蔡建隆,公共设施保留地节税策略之研究[D],静宜大学会计学系硕士论文,2003年版。
    [200]蔡奉典,以实务抵缴税款制度之研究[D],中正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年版。
    [201]阮靖雯,我国遗产税存废问题之探讨[D],国立交通大学经营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年7月。
    [202]何志钦,遗产与赠与税之检讨,“行政院”财政改革委员会,2003年。
    [203]谢佳宏,我国遗产及赠与税法变革之政经研究[D],国立成功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4年7月。
    [204]郑凯文,境外公司在遗产税租税规划上的运用[D],云林科技大学财务金融系硕士
    论文,2005年版。
    [205]徐宗甫,论我国遗产赠与税之现状与展望[D],国立政治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年7月。
    [206]许博仁,我国遗产税制度与问题之研究[D],私立佛光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年7月。
    [207]王忠发,台湾遗产税制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私立静宜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2007年7月。
    [208]陈彦琪,从租税公平论遗产税制[D],国立政治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7年7月。
    [209]Roby B.sawyers, Restructuring Estate and Gift Taxes[J], National Tax Journal, Vol. LIV, No.3
    [210]Bert F. Hoselitz, Sociological Aspects of Economic[M], (Glencoe:The Free Press,1960),pp74-97.
    [211]Eckstein Harry, Division and Cohesion in Democracy:Astudy of Norway [M], (Princeton, NT: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6)
    [212]Dan Nimmo and T. D. Ungs, American Political Patterns[M],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69),p.367.
    [213]Willard Pedrick, Extra Sensory Perception and Estate Planning-Change and the Estate Planner's Art,4th Inst. Est. Plan. Paragraph 203,300 (1970)
    [214]Robert A. Dahl, Polyarchy: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M], (New Haven, C.T.:Yale University Press,1971),pp16-25.
    [215]George Coopers, A Voluntary Tax? New Perspectives on Estate Tax Avoidance[G],77 Colum.L. Rev.161 (1977)
    [216]G. A. Almond and G. B. Powell, Jr. Comparative Politics[M] (Boston:Little Brown,1978),p383.
    [217]Atkinson, A. B. and J. E. Stiglitz (1980), Lectures on Public Economics[M], New York:McGraw-Hill.
    [218]Eric A. Nordlinger, On the Autonomy of the Democratic State[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 pl-p7.
    [219]Bertrand Badie, and Pierre Birnbaum, The Sociology of the State[M], (Chicago,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p.34.
    [220]Martin Carnoy, The State and Politieal Theory[M],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pp.25-36.
    [221]Martin Staniland, What is Political Economy?[M],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5),p.157.
    [222]Munnell, Alicia H. Wealth Transfer Taxation:The relative Role for Estate and Income Taxes[J], 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 Nov/Dec:p3-28,1988.
    [223]Wang, P. and C. K. Yip (1992), Tax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The Case of Taiwan[J],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Vol.51, No.3, pp.317-331.
    [224]M.J.Smith,Pressure, Power and Policy[M], (Hemel Hempstead:Harvester Wheatsheaf,1993),pp.
    [225]Burgess, R. and N. Stern (1993), Taxation and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31, No.2, pp.762-830.
    [226]Mendoza, E. G., A. Razin, L. L. Tesar (1994), Effectiveness Tax Rates in Macroeconomics:Cross-Country Estimates of Tax Rates on Factor Incomes and Consumption[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Vol.34, No.3, pp.297-323.
    [227]Edward J. McCaffery, Rethingking the Estate Tax[J], Tax Notes Today,6/22/1995.
    [228]Harl, Neil E, Does Farm and Ranch Property Need a Federal Estate and Gift Tax Rate?[J], Tax Notes 68 No.7, p875-877,1995.
    [229]Slemrod, J. and S. Yitzhaki (1996), The Costs of Taxation and The Marginal Efficiency Costs of Funds[J], IMF Staff Papers, Vol.43, No.1, pp.172-198.
    [230]Internal Revenue Code and Regulations [M], Research Institute of America, July,1996 Edition.
    [231]Astrachan, Joseph H., and Roger Tutterow, The Effect of Estate Taxes on Family Business:Survey Results[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p303,1996.
    [232]Mendoza, E. G., G. M. Milesi-Ferretti, and P. Asea (1997), On the Ineffectiveness of Tax Policy in Altering Long-Run Growth:Harberger's Superneutrality Conjecture[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66, No.1, pp.99-126.
    [233]Dan Miller, The Economics of Estate Tax[R], The Economics Committee of the House
    Representative.1997
    [234]Prof. Dr. Detiev J. Piltz , Bulletin, August/September 2000,<2000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Fiscal Documentation>.
    [235]Davenport, Charles and Jay A. Soled, Enlivening the Death-Tax-Talk [J], Tax Note, p591-630,1999.
    [236]Holtz-Eakin, Douglas, John W. Phillips, and Harvey S. Rosen, Estate Taxes, Lif Insurance, and Small Business[M], NBER Working Paper No.7360, Cambridge, MA: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99.
    [237]Joulfaian, David. A Quarter Century of Estate Tax Reforms[J], National Tax Journal, Vol.LⅢ, No.3, Part1, p343-360,2000.
    [238]Holtz-Eakin, Douglas, and Donald Marples, Distribution Cost of Taxing Wealth Accumulation:Income vs. Estate Taxes, NBER Working Paper No.8261 Cambridge, MA: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1.
    [239]Jonhnston, David Cay, Talk of Lost Farms Reflects Muddle of Estate Tax Debate[N], The New York Times,April 8,2001
    [240]Laitner, John, Simulating the Effect on Inequality and Wealth Accumulation of Eliminating the Federal Gift and Estate Tax, In Rethinking Estate and Gift Taxation, edited by William G. Gale, James Hines, and Joel Slemord. Washingtozn, D.C.:Brooking Institution Press,2001.
    [241]Poterba, James M. and Scott J. Weisbenner. The Distributional Burden of Taxing Estate, and Unrealized Capital Gains at the Time of Death, In Rethinking Estate and Gift Taxation, edited by William G. Gale, James Hines, and Joel Slemord. Washingtozn, D.C.:Brooking Institution Press,2001.
    [242]Jonhnston, David Cay. Talk of Lost Farms Reflects Muddle of Estate Tax Debate[N],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8,2001.
    [243]Sawyer, Roby B. Restructuring Estate and Gift Taxes[J], National Tax Journal, Vol. LIV, No.3,1.p579-612,2001.
    [244]William G. Gale. Rhetoric and Economics in the Estate Tax Debate[J]. National Tax Journal. Vol. LIV, No.3 (2001).p.617.
    [245]Poterba, James M. and Scott J. Weisbenner. The Distributional Burden of Taxing Estate and Unrealized Capital Gains at the Time of Death, In Rethinking Estate and Gift Taxation, edited by William G. Gale, James Hines, and Joel Slemord. Washingtozn, D.C.:Brooking Institution Press,2001.
    [246]日本财务省网站:http://www.mof.go.jp/english/zei/reporter/zc001f06.htm
    [247]台湾法务部网站:http://www.moj.gov.tw
    [248]大纪元全球新闻网:http://www. daj iyuan. com/
    [249]吴诗永财产规划网:http://www.cipma.com
    [250]鑫报周刊:http://www.promoney. com.tw
    [251]台湾公益信息中心:http://www.npo.org.tw
    [252]新华网http://big5.xinhuanet.com
    [253]香港特区政府相关网站。
    [254]刘忆如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POsBzP6TEx4marjL7ODEjA--/article?mid=15531
    [255]李纪珠部落格,2008年7月,详http://www.wretch.cc/blog/Jichu/10009142
    [256]国际商情双周刊信息网http://www.trademag.org.tw/
    [257]星岛环球网,http://www.stnn.cc:82/fin/200802/t20080216_732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