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河南地区出土多枝灯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多枝灯是古代灯具的一种,造型精美,形制复杂。本文尽可能收集已公开披露的有关多枝灯考古资料及中外博物馆藏品,进行全面梳理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深入研究。通过对东汉时期河南地区多枝灯形制的分类研究,分析多枝灯的模式化制作,并针对多枝灯的造型来源进行探讨。特别着重分析了多枝灯的性质功能以及多枝灯造型对后期宗教器物的影响,以此突显河南汉墓出土的多枝灯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首先,根据东汉时期河南地区多枝灯的整体造型,托盘的有无,灯盏侧枝的繁简,以及底座造型的变化分为三式五型。其中,河南地区汉墓出土的多枝灯不仅形制复杂,装饰精美,而且较其他地区的灯具更具地方特色,是中原多枝灯的典型代表。
     其次,分析东汉时期河南汉墓出土的多枝灯造型来源,本文认为自古以来的树崇拜、神仙文化与多枝灯的造型有密切联系。通过对多枝灯的顶盏鸟饰品的考证,花叶的功能研究,进一步明确多枝灯的构件特征。针对河南东汉墓中出现的多枝灯的装饰与其墓葬中的其他明器如陶楼、陶井、博山炉相似。结合史料分析东汉时期河南地区的墓葬明器的模式化生产和消费途径以达到更深入的研究。
     再次,主要对东汉时期河南地区出土的多枝灯的性质探讨,东汉时期河南汉墓出土的多枝灯形制如树,装饰多贴塑羽人、仙物等。与此同时,在搜集的相关多枝灯的画像石、壁画以及漆画图像中,多枝灯的出现常伴随着西王母、仙人或神龙等祥瑞等形象,显示了东汉时期墓葬中的多枝灯是升仙的一种工具。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以美术史的角度分析了河南地区汉墓出土的多枝灯的位置意义,将器物复原到当时的墓葬环境中,通过对东汉时期河南多枝灯的墓葬中的位置、观看方式以及设计意图反映出东汉时期河南地区的丧葬文化。并通过对道教灯仪与佛教的相关文献的考证,阐述后期的宗教器物对早期多枝灯的形制的吸收和利用,分析了河南地区多枝灯与宗教之间的互动关系。
Multi-branch lamp is a kind of ancient lamps, fine shape, form complex. This article has been publicly disclosed as much as possible to collect more sticks light on the archaeological data and foreign museum collections, combined with full comb-depth study of its literature. By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n Henan classification of multi-branch shapes of light and analyzes the pattern of production of light sticks and branches for more sources of light shape. Special emphasis on analysis of a multi-branch nature of light sticks light in a shape function and multi-religious objects on the impact of late, this highlights the tomb unearthed in Henan branch lights and more important position and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irst, according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n Henan branch lights more than the overall shap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rays, lamps collateral a character,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 shape of the base is divided into three in five types. Among them, the tomb unearthed in Henan branch lights is not only more complex shapes, beautifully decorated, but more than other regions of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mps, light sticks of the Central Plains and more typical.
     Secondly, the analysi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unearthed in Henan Han sources of light in a shape more branches, the paper that the worship of ancient trees, fairy lights cultural and multi-branch style are closely linked. Eastern Han Tomb in Henan appear for multiple branches of decorative lights in their tombs, such as pottery and other funerary buildings, pottery well, Boshan furnace similar. Combined with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ombs in Henan Province clay image of the pattern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means to achieve a more in-depth study.
     Again, the main area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unearthed in Henan, the nature of light of many branches,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unearthed in Henan Han shapes, such as multi-branch tree lights, decorative plastic coated birds and more people, fairy things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more branches in the collection of light related to Stone, murals and painting images, often accompanied by the emergence of multi-branch lights with the Queen Mother, and other good fortune, celestial or other image of the dragon, showing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omb in the multi-branch Light is a tool for becoming immortal.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Han Dynasty unearthed in Henan location of multi-branch lights significance of the artifacts recovered to the time of the burial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ombs in Henan and more branches in the location of lights, way of viewing and design intended to reflect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burial 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Light through the instrument of Taoist and Buddhist literature of the research, described the late religious objects on early multi-branch shapes of light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analysis of multi-branch in Henan light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ligion.
引文
1高丰、孙建君著:《中国灯具简史》,北京工艺出版社,1991。孙建君、高丰著:《古代灯具》,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王福康、王葵编:《古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孔晨、李燕:《古灯饰鉴赏与收藏》,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高蒙河:《灯烛》,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年9月第一版。以上专著都对多枝灯的造型有所提及。
    2李松,贺西林著:《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3蒋晓红:《两汉灯具》,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7,页36-38。
    4王强:《光耀乾坤——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论文, 2009。
    
    5李秀芹:《汉墓陶枝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6李智瑛:《火树银花树形灯》,《收藏家》,2009年07期,页77-80。
    7王育成:《纽约出现的东汉青铜灯树考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薛红艳:《中国古代枝状灯的文化内涵》,《装饰》,2009第3期,页86-87。
    9霍巍:《四川汉代神话图像中的象征意义—浅析摇钱树座与陶灯台》,《华夏考古》,2005年第2期。
    10苏奎:《成都跃进村汉墓出土的人马陶灯》,《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的第一期。
    11宋治民:《成都市青白江跃进村西汉墓三题》,《四川文物》,2002年第1期。
    12陈太庆:《财富与永生——四川及周边地区汉晋钱树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8,页61。
    13何治国:《汉魏摇钱树初步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0期,页255-267。
    14 Cary Y .liu,Michael Nylan,AnthonynBarbieriLow:Recarving China’s Past,Yale University Press,2005,pp.399,p4.
    15 Susan N .erickson. Money tree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Bulletio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66,1994,5~115.何志国译:《东汉时期的钱树(下)》,《民族艺术》,2006年第3期。
    16巫鸿著:《美术史十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19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华书局, 2006年03第一版,页36。
    20王国平主编:《西湖文献集成》,第19册,《西湖风俗专辑》,页96。
    21如满城汉墓曾出土铜制朱雀灯,详见卢兆荫,《满城汉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10月第一版,彩图页47。
    22 (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一,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页7,“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在昭阳殿遗飞燕书,曰今日嘉辰,贵姊懋膺洪册,谨上襚三十五条,以陈踊跃之心。金华紫轮帽??七枝镫等。”
    23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四零三,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页46。“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
    24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页352、255。
    31周长山:《汉代城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页17。
    32甘博文:《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清理简报》,《文物》,1972年第2期,页16-19。
    33宋治民:《成都市青白江跃进村西汉墓三题》,《四川文物》,2002年第1期,页16-22。
    
    34姜佰国:《京津冀地区汉墓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页25。
    35李秀芹:《汉墓出土陶枝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页10。
    36蒋晓红:《两汉灯具》,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页38。
    37王强:《光耀乾坤——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论文,2009年,页56-57。
    38天津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武清东汉鲜于璜墓》,《考古学报》,1982年第3期,(总)页356~357。
    39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顺义临河村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77年06期。
    40衡水地区文物管理所:《河北景县大代庄东汉壁画墓》,《文物春秋》,1995年第1期,页20。
    41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1964-1965年燕下都墓葬发掘报告》,《考古》,1968年11期。
    42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广灵北关汉墓》,《文物》,2001年7期。
    47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密县后士郭汉画像石墓》,《华夏考古》,1987年第2期,页152。
    48河南灵宝张湾汉墓:《灵宝张湾汉墓》,《文物》,1975年第11期,页78。
    50南京博物院:《江苏邗江甘泉东汉墓清理简况》,《文物资料丛刊》(4),文物出版社,1981年。
    51孔晨,李燕:《古灯饰鉴赏与收藏》,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页72。
    54天津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武清东汉鲜于璜墓》,《考古学报》,1982年第3期,页357。
    
    56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潘家庄169号东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6期,页8。
    57【德】雷德候著,张总等译:《万物》,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12月第一版,页109。
    58刘隽:《摇钱树图像及其图像的初步研究》,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页92。
    
    59周原博物馆:《陕西扶风县关务汉墓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5期,页23。
    60陈彦堂:《河南济源桐花沟出土的汉代彩绘陶》,《东南文化》,2000年第8期,页90-93。
    61李智瑛:《火树银花树形灯》,《收藏家》,2009年第7期,页77。
    65刘隽,《摇钱树图像及其图像的初步研究》,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页90。
    66陈西平:《中国民俗中的树文化内涵》,《前沿》,2003年第8期。
    67 (苏)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商务印书馆,1990,页239-240。
    75【日】西江清高主编:《扶桑与若木日本学者对三星堆文明的新认识》,巴蜀书社,2002年4月第一版。
    76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页10。
    77袁珂:《山海经校注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页247。
    78袁珂:《山海经校注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页107。
    79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罗泊湾1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9期,页28。
    80 [汉]郑玄注:《周礼》录于《汉魏古注十三经》,中华书局,1998年。
    81《道藏》,上海书店出版社,第30册,页42。
    82《道藏》,上海书店出版社,第12册,页4。
    83《道藏》,上海书店出版社,第30册,页17。
    84【宋】张君房著,蒋力生等校注:《云笈七签》,华夏出版社,1996年98月,页35。
    88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潘家庄169号东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
    89孙机:《中国圣火中国古文物与东西文化交流的若干问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
    90洛阳文物第二工队:《洛阳韩城战国墓发掘简报》,《文物》,2005年第7期,页45
    91河南省博物馆:《济源泗涧沟三座汉墓的发掘》,《文物》,1973年02期,页49。
    92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
    93《艺文类聚》卷90,《鸟兽部》(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94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先43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第11期,页37。
    95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长清区文物管理所:《济南市长清区大觉寺一号、二号墓》,《考古》,2004年第8期。
    
    96李秀芹:《汉墓出土的陶枝灯》,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页10。
    97王强:《光耀乾坤——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论文,2009年,页92。
    
    98汉王符撰、清汪继培笺:《潜夫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页137。
    99河南济源桐花沟汉墓出土的多枝灯的枝叶花饰出现的就是桃形。山西广灵汉墓出土的多枝灯的枝叶装饰是四方形,表面浅浮雕。
    100《周礼·秋官·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郑玄注:“坟,大也。树於门外曰大烛,於门内曰庭燎,皆所以照众为明。”
    101陈戊国:《礼记校注》,岳麓出版社,《丧大记》小敛,页333。“君堂上二烛,下二烛,大夫堂上一烛,下二烛。士堂上一烛,下一烛”。
    102南阳市博物馆:《南阳现东汉许阿瞿墓志画像石》,《文物》,1974年8期,页73-75。原墓志为:“惟汉建宁,号政三年,三月戊午,??,许阿瞿身,年甫五岁,去离世荣。遂就长夜,不见日星,神灵独处,下归窈冥,永与家绝,岂复望颜。??久乃随逐(逝),当时复迁。父之与母??,以快往人。
    103《秘葬经·辨掩闭骨殖篇》,《大汉原陵秘葬经》,《永乐大典》,中华书局, 1986年影印本,第91册。
    104河南博物馆:《济源泗涧沟三座汉墓的发掘》,《文物》,1973年2期,页49。
    105汉班固:《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中华书局,2007年8月第一版,页142。“礼行宗祀,敬达郊湮。金枝中树,广乐四陈”。
    106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页76。
    107巫鸿:《墓葬:美术史学科更新的一个案例》,《美术史十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页87。
    108蒲慕州:《墓葬与生死中国古代宗教之省思》,中华书局,2008年01月第一版,页143。
    109除此之外,端灯仆人在画像石出土的形象参见南阳汉代画象石编辑委员会编:《南阳汉代画像石》,文物出版社, 1985年10月第一版,图版240-245。灯具都为豆型。
    110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8月第一版,页68。
    
    111周原博物馆:《陕西扶风县关务汉墓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6期,页17-29。
    112甘博文:《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清理简报》,《文物》,1972年第2期,页18。
    113洛阳博物馆:《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75年第2期,页116。
    114巫鸿,《礼仪中的美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07第一版,页477。
    115关于“位”的含义,详见巫鸿,《礼仪中的美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07第一版,页231。
    116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版,页1043。
    117洛阳博物馆:《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75年第2期,页116。
    11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济源市桐花沟十号汉墓》,《考古》,2000年第2期,页85-86。
    
    119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徐州汉画像石》,科学出版社,1959年7月第一版,页21。
    120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四川文物志》(中册),巴蜀书社,2005年11月版,页763。
    121王育成《纽约出现的东汉青铜灯树考议》,《揖芬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22周保平:《浙江海宁汉画像石墓两幅祥瑞图考辩》,《东南文化》,2008年第5期,页68-73。
    123巫鸿:《礼仪中的美术》,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07第一版,页112。
    124孔祥星、刘一曼:《中国铜镜图典》,文物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页281。
    
    125房玄龄:《晋书.礼志》,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第一版。
    126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8月第一版,页71。
    
    132李远国:《论道教灯仪的形成与文化功用》,《中国道教》,2003年第2期。
    133《道藏》,第9册,上海书店出版社,页221。
    134《道藏》,第30册,上海书店出版社,页932。
    135《道藏》,第9册,上海书店出版社,页606。
    136《道藏》,第30册,上海书店出版社,页581。
    137王育成:《纽约出现的东汉青铜灯树考议》,《揖芬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38《道藏》,第30册,上海书店出版社,页937。
    139刘卫鹏,岳起:《咸阳平陵十六国墓清理简报》,《文物》2004年第8期,图一六。
    140张勋燎:《中国道教考古》,(全六册),线装书局,2008年,页134。
    141杨育彬著:《河南考古》,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10第一版,页288。
    142西晋张华编纂,张恩富译:《博物志》,卷五,重庆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页16。
    143范晔编纂,《后汉书》《襄楷传》,中华书局,2007年8月第一版,页320。
    144西安南郊潘家庄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潘家庄169号东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6期,页12。
    145巫鸿:《礼仪中的美术》,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7月第一版,页477。
    146河南灵宝张湾汉墓:《灵宝张湾汉墓》,《文物》,1975年11期,页80。
    
    147孔晨,李燕编著:《古灯饰鉴赏与收藏》,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页91。
    148季羡林主编:《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页127。
    149北宋王溥:《唐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一版,页73。
    150佛陀教育基金会:《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七十八卷绪宗部九》,页455。
    151孙建君著:《中国灯具简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7年03第一版,页58。
    152佛陀教育基金会:《大正新修大藏经图像第九卷》,《中华大藏经》第九册,阿娑转抄卷第七十四(普贤延命本),页155。
    153佛陀教育基金会:《大正新修大藏经图像第九卷》,《中华大藏经》第九册,阿娑转抄卷第七十四(普贤延命本),页157。
    154李清泉著:《宣化辽墓:墓葬艺术与辽代社会》,文物出版社,2008年08第一版,页23。
    1. [汉]高诱注:《淮南子》录于国学社整理《诸子集成》,(第七册),中华书,1954年12月版。
    2. [汉]高诱注:《吕氏春秋》录于国学社整理《诸子集成》,(第六册),中华书局,1954年12月版。
    3.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
    4. [汉]郑玄注:《礼记》录于《汉魏古注十三经》,中华书局1998年。
    5. [汉]郑玄注:《周礼》录于《汉魏古注十三经》,中华书局1998年。
    6. [汉]戴德:《大戴礼记》,录于[明]程荣纂辑《汉魏丛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7.马非百:《盐铁论简注》,中华书局1984年10月版。
    8.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2月版。
    9.标点本《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8月版。
    10.标点本《后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8月版
    11.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2月版
    1.郭灿江:《光明使者:灯具》[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裴俊超:《灯具魅力》[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3.高丰,孙建君:《中国灯具简史》[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7年
    4.高丰等:《古代灯具》[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5.高蒙河《灯烛》[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
    6.殷小林:《古灯史话与收藏》[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
    7.王福康、王葵编:《古灯》[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8.孔晨,李燕:《古灯饰鉴赏与收藏》[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9.吴少华《古灯千年》[M],百家出版社,2007年11月
    10.王燿武,刘晓光《灯光环境艺术》[M]黑龙江出版社1998年
    11.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文物出版社,1991年9月版
    12.王玻主:《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M]首卷,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3.朱和平:《中国设计艺术史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5月版
    14.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加04年5月版
    15.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
    16.马承源:《中国青铜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版
    17.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
    18.李松贺西林:《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19.刘心长马忠理:《邺城北朝史研究》[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20.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M],中华书局,1984年6月版
    21.徐吉军:《中国丧葬史》[M],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1月版
    22.卿希泰:《中国道教史》[M]第一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版
    23.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版
    24.顾颉刚:《顾颉刚古史论文集》[M](第三册),中华书局,1996年4月版
    25.罗永麟:《中国仙话研究》[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5月版
    26.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中华书局,1990年1月版
    27.袁珂:《中国神话通论》[M],巴蜀书社,1993年4月版
    28.王子今:《门祭与门神崇拜》[M],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6月版
    29.马昌仪:《中国灵魂信仰》[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30.林剑鸣;《秦汉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版
    31.杨宽:《战国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版
    32.贵州考古文物研究所:《赫章可乐2000年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2009年
    33.《河北望都2号汉墓》[M],文物出版社,1959
    34.德州地区文物组:《山东宁津县庞家寺汉墓》[M],《文物丛刊》,文物出版社,1975年
    35.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雁北师院北魏墓群》[M],文物出版社,2009年
    36.洛阳区考古发掘队编:《洛阳烧沟汉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
    37.【德】雷德候著,张总等译:《万物》[M],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1.高至喜:《牛灯》[J],《文物》,1959年7期
    2.孙机:《摩羯灯》[J]《文物》,1986年12期
    3.查瑞珍:《我国古代的灯、烛及其他》[J],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
    4.熊传新雷从云:《我国古代灯具概说》[J],《中原文物》,1985年第2期
    5.雷云贵:《西汉雁鱼灯》[J],《文物》,1987年第6期
    6.叶小燕:《战国秦汉的灯及其他》[J],《文物》,1983年第7期
    7.陈斌:《灯具的鼻祖——四千年前的壁灯》[J],《文物天地》,1989年第2期
    8.夏俐:《浅析古代灯具的造型及使用方式的演变》[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9.奚可桢:《古代灯具中的科技之光》[J],《文物世界》2005年第2期
    10.秦汉:《论汉代青铜灯具的设计特征》[J],《装饰》,2004第8期
    11.高飞:《汉代青铜灯具的设计特征》[J],北京:美术之友2005第6期
    12.赵新雅:《光射琉璃贯水晶玉虹垂地照天明——闲话中国传统灯具设计》
    13.张燿引:《论中国传统灯具设计之“神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第2期。
    14.王乐琼:《论我国传统灯具设计中的文化意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
    15.金曹林:《试论汉代灯具设计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J],《艺术与设计》
    16.祝志强,詹庆旋:《中国古代照明灯具光源放置方式及相关灯具构造研究》[J] (《光源与照明》,2004年4期
    17.金秋鹏:《中国古代灯具中的科学知识》[J],《中国科技史料》,2001年1期
    18.熊昭明:《广西汉代出土灯具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
    19.刘明琼:《贵州出土的古代灯具》[J],《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第1期
    20.苏奎:《成都跃进村汉墓出土的人马陶灯》[J],《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第1期
    21.宋治民:《成都市青白江跃进村西汉墓三题》,《四川文物》,2002年第1期
    22.姚军:《关于邛窑省油灯问题的探讨》[J],《四川文物》,2001年第3期
    23.徐腾飞:《科学与审美的统一长信宫灯的研究》[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2005年第4期
    24.王百灵:《齐地新出土战国至汉代三盏青铜灯》[J],《管子学刊》,2006年第2期
    25.唐玄之:《中国古代灯、烛原始》[J],《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第2期
    26.穆海亭:《商周的“烛”秦汉的“灯”》[J],《文博》,2007年01期
    27.张新斌:《河南济源出土汉代大型陶连枝灯》[J],《文物》,1991第4期
    28.吴杏全:《满城汉墓出土之灯具研究》[J],《文物春秋》,2009第1期
    29.薛红艳:《中国古代枝状灯的文化内涵》[J],《装饰》,2009第3期
    30.李智瑛:《火树银花树形灯》[J],《收藏家》,2009年第7期
    31.胡成芳:《济源出土的“百花灯”新解》[J],《中原文物》,2007年第4期。
    32.李远国《论道教灯仪的形成与文化功用》[J],《中国道教》,2003年第2期
    33.艾素珊、何志国译:《东汉时期的钱树(下)》[J],《民族艺术》,2006年第3期
    34.秦博:《灯和烛的产生、发展及其艺术价值》[J],《文史杂志》,2001年9月
    35.霍威:《四川汉代神话图像中的象征意义浅析陶摇钱树座与陶灯台》[J],《考古文物研究》
    36.曾维加:《成都平原的树崇拜与道教关系探奥》[J],《道教研究》,2008年第一期
    37.郑同修:《汉画像中“长青树”类刻画与汉代社祭》[J],《东南文化》,1997年第4期
    38.林向:《四川西南山地盐源盆地出土的战国秦汉青桐树》[J],《华夏考古》,2001年第3期
    39.鲜明:《再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J],《四川文物》,1995年第5期
    40.俞伟超:《东汉佛像图像考》[J],《文物》,1980年第5期
    41.钟坚:《试谈汉代摇钱树赋形与内涵》[J],《四川文物》,1989年第4期
    42.王寿之:《城固出土的汉代桃都》[J],《文博》,1989年第6期
    43.邱登成:《汉代摇钱树与汉墓仙化主题》[J],《四川文物》,1994年第5期
    44.陈彦堂:《两汉时期的济源极其陶器----济源汉代陶器图说之一》[J],《华夏考古》,2000年第1期
    45.刘克:《早期道教教义的传播与汉画像石葬俗的演变》[J],《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3期
    46.李远国:《论道教灯仪的形成与文化功用》[J],《中国道教》,2003年第2期
    47.张喜斌:《北朝三种常见器物讨论》[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6
    48.张卉:《中国古代元宵灯节的公共艺术设计》[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49.郭宏:《西汉中山国工艺美术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50.金晶晶:《陶瓷灯具的演变和设计探索》[D],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5
    51.刘艳:《东晋南朝的工艺美术》[D],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
    52.许大海:《汉代艺术设计思想要义》[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
    53.祝燕琴:《中国古代灯具造型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54.蒋晓红:《两汉灯具》[D],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7
    55.李秀芹:《汉墓出土的陶枝灯》[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56.陈太庆:《财富与永生——四川及周边地区汉晋钱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9年
    57.王强:《光耀乾坤——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论文, 2009
    1.河北省文物局:《河北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1979年1期
    2.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平谷县西柏店和唐庄子汉墓发掘报告》[J],《考古》1962年第5期
    3.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43号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3年第11期
    4.衡水地区文物管理所:《河北景县大代庄东汉壁画墓》[J],《文物春秋》,1995年第1期
    5.石家庄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石家庄市成角庄汉墓》[J],《文物春秋》,2007年6期
    6.李宗山;王兴明:《河北迁安于家村一号汉墓清理》[J],《文物》,1996年10期
    7.河北省文物局:《河北沙河兴固汉墓》[J],《文物》,1992年第9期
    8.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石家庄市北宋村清理两座汉墓》[J],《文物》1959年01期
    9.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顺义临河村东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1977年06期
    10.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1964~1965年燕下都墓葬发掘报告》[J],《考古》,1968年11期
    11.滦南县文物管理所:《唐山滦南发现东汉墓》[J],《文物春秋》,2005年02期
    12.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济源泗涧沟墓地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1999年02期
    1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济源市桐花沟十号汉墓》[J],《考古》,2000年第2期
    14.洛阳博物馆:《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1975年第2期
    15.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J],《考古学报》,1965年第1期
    16.三门峡市文物工队:《三门峡市刘家渠汉墓发掘》《华夏考古》,1994年第1期
    17.河南灵宝张湾汉墓:《灵宝张湾汉墓》[J],《文物》,1975年11期
    18.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密县后士郭汉画像石墓》[J],《华夏考古》,1987年02期
    19.李德芳等:《洛阳西工东汉壁画墓》[J],《中原文物》,1982年03期
    20.湖南省博物馆:《湖南长沙五里牌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63年第3期
    21.湖南省文物工作队:《湖南长沙西汉墓》[J],《文物》,1959年08期
    22.周原博物馆:《陕西扶风县关务汉墓清理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1年5期
    23.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潘家庄169号东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6年第6期
    24.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尤家庄六十七号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7年第11期
    25.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长清区文物管理所:《济南市长清区大觉寺一号、二号墓》[J],《考古》,2004年第8期
    26.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山东济南青龙山汉画像石壁画墓》[J],《考古》1989年第11期
    27.王思孔:《山东章丘普集镇汉墓清理简报》[J],《考古通讯》,1955年第6期
    28.山东文物工作队:《山东禹城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55年第6期
    29.德州地区文物组、宁津县文化局:《山东宁津县庞家寺汉墓》[J],《文物资料丛刊》,第4期
    30.辛发等:《锦州前燕李廆墓清理简报》[J],《文物》,1995年第6期
    31.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南京博物院:《江苏徐州十里铺汉画像石墓》[J],《考古》,1966年第2期
    32.南京博物馆:《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J],《文物》,1981年第11期
    33.云南省文物工作队:《云南昭通桂家院子东汉墓发掘》[J],《考古》,1962年8期
    34.天津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武清东汉鲜于璜墓》[J],《考古学报》,1982年第3期
    35.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罗泊湾1号墓发掘简报》[J],《考古》,1978年第9期
    36.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广灵北关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1年第7期
    37.贵州省博物馆:《贵州赫县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1989年第1期
    38.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广灵北关汉墓》[J],《文物》2001年
    39.刘俊喜:《平城考古再现辉煌雁北师专发现一批北魏墓葬》[J],《文物世界》2001年第2期
    40.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雁北师院北魏墓群》[J]《文物春秋》,2008年第2期
    41.陕西考古文物工作队:《西安南郊草场坡北朝墓发掘简报》[J],《考古》,1959年6期
    42.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长安县北朝墓葬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5期57-62
    43.刘卫鹏岳起:《咸阳平陵十六国墓清理简报》[J],《文物》2004年第8期
    44.甘博文:《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清理简报》[J],《文物》,1972年第2期
    45.程学忠;宋先世:《贵州再次发掘交乐汉墓》[J],《贵州文史丛刊》
    46.三台县文化馆:《四川三台县发现东汉墓》[J],《考古》,1976年第6期。
    47.何志国:《四川绵阳何家山2号东汉崖墓清理简报》[J],《文物》,1991年第3期
    48.南阳地区文物工作队等:《河南南阳十里铺画像石墓》[J],《文物》,1984年第4期
    49.四川大学文化工作队洛阳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伊川后晋孙蟠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7年第6期。
    50.郑州市文物考古所:《河南登封城南庄宋壁画墓》[J],《文物》,2005年第8期。
    1. Cary Y .liu,Michael Nylan,AnthonynBarbieriLow:Recarving China’s Past,Yale University Press,2005,pp.399,p4.
    2. Susan N .erickson. Money tree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Bulletio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66,1994,5~115
    3. [美]Jonathan Chaves,”A Han Painted Tomb at Loyang”,Artibus AsiaeVol.XXX,1968
    4. [美]Ying-shi Yu, O Soul,Come Back’”A Study in the Changing Conceptions of the Soul and Afterlife in Pre-Buddhist China”,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47,No.2,1987
    5. [日]小南一郎(孙昌武)译《中国的神话小说与古小说》,中华书局,1993年6月版